【核心素养目标】湘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2.3喀斯特、海岸和冰川地貌 课件(共44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核心素养目标】湘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2.3喀斯特、海岸和冰川地貌 课件(共44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2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湘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2-09-18 11:08:0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44张PPT)
第二章 第三节
喀斯特、海岸和冰川地貌
地理湘教版必修第一册
核心素养目标
综合 思维 结合图文资料,分析喀斯特地貌、海岸地貌和冰川地貌的分布及成因。
区域 认知 综合不同区域图文材料,认识喀斯特地貌、海岸地貌和冰川地貌发育地区的自然特征
人地协调观 组织学生进行野外观察,观看视频,认识常见的喀斯特地貌、海岸地貌和冰川地貌的类型
新知讲解
喀斯特地貌、海岸和冰川地貌
喀斯特地貌
海岸地貌
冰川地貌
喀斯特地貌、海岸和冰川地貌
喀斯特地貌
喀斯特地貌
概念:喀斯特地貌又称岩溶地貌,是可溶性岩石(以石灰岩为主)受地表水、地下水的溶蚀作用和伴随的机械作用所形成的各种地貌。
分类:按照成因,
可分为喀斯特溶蚀
地貌和喀斯特沉积
地貌。
喀斯特地貌
喀斯特地貌的形成
以溶蚀作用为主,包括流水冲刷、搬运和重力崩塌
形成条件:
岩石的可溶性,
岩石的透水性,
水的溶蚀力,
水的流动性,
湿润的气候。
喀斯特地貌
喀斯特溶蚀地貌
分类:溶沟、石芽、峰林、孤峰、溶斗(喀斯特漏斗)、地下溶洞
喀斯特沉积地貌
分类:钙华,石钟乳、石笋、石柱
喀斯特地貌
喀斯特溶蚀地貌
①溶沟:指地表水沿岩石表面和裂隙流动的过程中,对岩石不断进行溶蚀、侵蚀而形成的石质沟槽。
喀斯特地貌
喀斯特溶蚀地貌
②石芽:凸出于溶沟之间的石脊。云南石林就是发育比较好的石芽群。
喀斯特地貌
喀斯特溶蚀地貌
③峰林:指高耸林立的石灰岩山峰,山坡陡峭,相对高度可超过100米,远望如林。
喀斯特地貌
喀斯特溶蚀地貌
④孤峰:岩溶地区孤立的石灰岩山峰,多分布在岩溶平原或岩溶盆地中。
喀斯特地貌
喀斯特溶蚀地貌
③溶斗(喀斯特漏斗):喀斯特地区一种口大底小的圆锥形洼地,平面轮廓为圆形或椭圆形。也有的地方称为天坑。
喀斯特地貌
喀斯特溶蚀地貌
⑥地下溶洞:富含CO2的水在地下沿裂隙流动时,将灰岩溶解后随水带走,形成溶洞。
喀斯特地貌
喀斯特沉积地貌
①钙华:在合适的条件下,富含Ca(HCO3)2的地下热水接近或出露于地表时,因CO2大量逸出,导致CaCO3沉积,形成钙华。常见有钙华坝、钙华湖等
喀斯特地貌
喀斯特沉积地貌
②石钟乳、石笋、石柱:在溶洞内,富含Ca(HCO3)2的水中,CO2逸出,CaCO3在洞顶、洞壁和洞底发生沉积,形成石钟乳、石笋和石柱等。
喀斯特地貌
喀斯特沉积地貌
a.石钟乳:由洞顶向下发育。
b.石笋:由洞底向上发育。
c.石柱:石钟乳与石笋连接起来。
海岸地貌
海岸带:指陆地与海洋互相接触和互相作用的地带
海岸地貌
海岸地貌:海岸带在构造运动、海水运动、生物作用和气候因素等共同作用下所形成的地表形态,分为海蚀地貌和海积地貌。
海岸地貌
侵蚀海岸:波浪的侵蚀作用在基岩海岸较为明显。基岩海岸一般水下岸坡坡度大,波浪能直接冲击岸边,一方面巨大的冲力直接施加在岩石上,另一方面波浪冲击岩石裂隙,使裂隙中的空气受到压缩,压缩的空气又对岩石施加压力。在波浪的长期作用下,崖壁破碎,海岸崩塌,形成侵蚀海岸。
海岸地貌
海蚀地貌:
①海蚀崖:海水不断冲击岸边基岩,淘空下部的岩石,使上部岩石塌落,形成高出海面陡崖
海岸地貌
海蚀地貌:
②海蚀平台:在波浪作用下海蚀崖不断后退,形成微微向大海倾斜的基岩平台。
海岸地貌
海蚀地貌:
③海蚀柱:在海蚀平台上,有些抗蚀能力强的部分保留下来,成为海蚀柱。
海岸地貌
海蚀地貌:
④海蚀穴:沿岸向海突出的陡立岩石,长期受海浪侵蚀形成的洞穴。
海岸地貌
海蚀地貌:
⑤海蚀拱桥:向海突出的陡立岩石,同时受到不同方向海浪的侵蚀,两侧海蚀穴互相贯通,形成的拱桥。
海岸地貌
海积地貌:
泥沙来源比较丰富的海岸,在波浪和沿岸流的共同作用下,泥沙发生堆积,形成各种海积地貌,如海滩、沙嘴、离岸堤、水下沙坝等。
海岸地貌
海积地貌:
①海滩:海水搬运积聚的沉积物堆积而成的海岸堆积地貌。按照沉积物颗粒大小分为砾滩、沙滩、泥滩。
海岸地貌
海积地貌:
②沙坝:波浪向岸运动,加上洋流作用,泥沙平行于海岸堆积,形成高出海平面的离岸坝。
海岸地貌
海积地貌:
③沙嘴:陆地突入水中状似尾巴的狭长沙滩
海岸地貌
海积地貌:
④离岸堤:海浪挟带泥沙在没有达到水边线以前就堆积下来,形成出露水面的堤状堆积体。
冰川地貌
1.冰川:
(1)定义:指极地或高山地区地面上多年存在并沿地面缓慢运动的天然冰体。
(2)分类——按形态和规模分
分类 特点 分布地区
大陆冰川 面积大、冰层厚 南极洲和格陵兰岛
山岳冰川 发育在高山上的冰川,面积较小 中低纬高海拔地区
冰川地貌
2.冰川作用:
冰川对地球表面的侵蚀、搬运和堆积作用。
冰川地貌
3.冰川地貌:冰川作用导致地表形态变化形成的地貌
(1)冰蚀地貌(冰川侵蚀地貌):冰斗、冰川槽谷(U形谷)、角峰和刃脊等。
(2)冰碛地貌(冰川堆积地貌):冰碛平原等。
冰川地貌
冰蚀地貌(冰川侵蚀地貌)
冰斗:山岳冰川上源集聚冰雪的围椅状凹地,三面岩壁陡峭,底部较平缓
冰川地貌
冰蚀地貌(冰川侵蚀地貌)
角峰:金字塔形的尖峰,周围有冰斗发育
冰川地貌
冰蚀地貌(冰川侵蚀地貌)
刃脊:随着冰斗不断扩大,冰斗壁后退,相邻冰斗之间的山脊形成刀刃状
冰川地貌
冰蚀地貌(冰川侵蚀地貌)
冰川槽谷、U形谷:冰川流动时刨蚀作用所形成的谷地,两壁陡立,谷底开阔,形如U字
冰川地貌
冰蚀地貌(冰川侵蚀地貌)
冰蚀湖:冰川刨蚀作用形成洼地,积水而形成的湖泊,如五大湖
冰川地貌
冰碛地貌:
冰碛丘陵:冰川消融时,将所携带的物质沉落在底碛之上,构成低矮、坡缓、波状起伏的丘陵
冰川地貌
冰碛地貌:
冰碛阶地:冰川后退后,河流切入有基碛覆盖的冰川谷底而成
冰川地貌
冰碛地貌:
冰碛平原、冰碛湖:冰川搬运和沉积作用形成的
冰川地貌的分布
(1)现代冰川主要分布在两极地区和中高纬高山地区
(2)第四纪大冰期,冰川地貌主要分布在欧亚大陆、北美大陆,留下了大量冰蚀湖(北美五大湖)和峡湾海岸(挪威西海岸)。
峡湾
在高纬度地区,厚重冰川能伸入海洋,冰川在流动过程中侵蚀海岸形成槽谷。冰退以后,槽谷被海水侵入,成为狭长的海湾,称为峡湾。峡湾深入陆地数十至数百千米,海水很深,两侧陡崖巍然,景色壮丽
挪威以峡湾闻名,有“峡湾国家”之称。
冰积地貌
冰积地貌是冰融水将原来冰川搬运堆积的物质经过再搬运堆积而成,冰水堆积地貌因分布位置,物质结构和形态特征不同,可以分为冰水扇和冰水河谷、外冲平原、季候泥、冰砾阜和冰砾阜阶地、锅穴、蛇形丘等几类。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