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 怀疑与学问 学案
学习目标
1.学习本文先作论述后提出论点的写法和层进式论证法、对比论证法。
2.学习本文明白朴实、简洁准确、通达流畅、长短相宜的语言。
3.认识“怀疑”、“思索”对做学问的重要意义。
学习重难点
1.学习本文先作论述后提出论点的写法和层进式论证法、对比论证法。
2.认识“怀疑”、“思索”对做学问的重要意义。
学习过程
一、预习新课——有关“治学”的名人名言
学贵心悟,守旧无功。——张载
君子不隐其短,不知则问,不能则学。——董仲舒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中庸》
古人学问并称,明均重也,不能问者,学必不进。——陈宏谋
群疑并兴,寝食俱废,乃能骤进。——朱熹
二、导学基础知识
作者简介
顾颉刚(1893-1980),历史学家,江苏苏州人。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长期从事教育工作和历史研究。他在研究工作中,善于怀疑与辨伪,有不少创见。编有《古史辨》、著有《汉代学术史略》《史林杂识初编》等。
写作背景
本文选自《宝树园文存》卷三(中华书局2011年版)。顾颉刚以治学严谨著称,他曾校点清代姚际恒的《古今伪书考》。这本书很薄,他却花费大量时间查阅资料,几个月才校点完,由此,他知道了辨伪的必要性,发起编辑《辨伪丛刊》,同时决心要从“辨伪书”到“辨伪史”。顾颉刚对于中国古史,做了许多辨伪的文字,他的一生几乎都与“怀疑”相伴,并以此为基础成为一代史学大师。《怀疑与学问》是他对后人的真情告白。
三、导读理解
1.第1、2段提出了文章的总论点,这个总论点是什么?
明确:本文的总论点是借用古代学者的名言提出的,总论点是:“学者先要会疑”,或者是“学则须疑”。如果用我们自己的话来表达,总论点是“研究学问必须有怀疑精神”。
2.文章开篇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明确:运用了引用论证的方法。作者在开头引用这两句名言,既提出了论点,同 时学者的名言也是一个证明论点的有力证据,这使得论点的说服力增强。
3.第3段在文章中起到哪些作用?
明确:(1)引出下文,使文章上下紧紧相联。这段讲了做学问的一个必不可少的依据是“靠别人的传说”,自己如何对待这“传说”,而下文紧接着就谈论这个问题。
(2)形成层进,使文章论说深入一步,进了一层。这段讲学问的基础是什么,下面进一步讲如何对待这个基础,内容深入了。
(3)铺石垫基,使文章的说服力增强。做学问应该如何对待传说这个关系到全篇中。动议题的问题,本段虽未加以论说,而“别人的传说,不一定可靠”这点已在本段得到说明,这就为后文论述做学问应该如何对待传说垫下了基石,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4.第4自然段作者列举了哪两个事例?有什么作用?
明确:作者列举“三 皇、五帝”和“腐草为萤”两个事例进行论证。论述了人们怎样以怀疑的精神做学问,使人确信古书记载的传说不一定可靠,怀疑精神很有必要。
5.第5段和第4段同是谈怀疑精神对做学问的意义,为什么写了第4段还写第5段,是否可以去掉第5段?两段的内容有何相异?
明确:第4段说的是对于“传说”要用怀疑精神对待,第5段则说“我们不论对干哪一本书,哪一种学问,都要经过自己的怀疑”。各种各样的书本,各家各派的学问,做学问者时时在评判,常常要弃取,这方面论及了,文章的论述才算是全面,漏掉了,将是缺陷。写了第4段,又写第5段,可见作者构思的周到。
6.第6段包含几层意思?彼此如何联系?
明确:本段包含四层意思:(1)首句提出本段论点,即第二个分论点“怀疑”是“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2)(“对于别人的话……一切学问才会起来”)讲道理论证论点。先从反面阐明,再从正面阐明。(3)(“许多大学问家……要这样才能有更新更善的学说产生”)举实例论证论点。(4)(“古往今来科学上新的发明”到段末)归纳作结,照应论点。先从正面作结,再从反面强调:“若使后之学者都墨守前人的旧说,那就没有新问题,没有新发明,一切学术也就停滞,人类的文化也就不会进步了。”
自我检测
1.阅读语段,按要求完成各题
①许多大学问家、大哲学家都是从怀疑中锻练出来的。②清代的一位大学问家——戴震,幼时读朱子的《大学章句》,便问《大学》是何时的书,朱子是何时的人。③塾师告诉他《大学》是周代的书,朱子是宋代的大儒;他便问宋代的人如何能知道一千多年前的著者的意思。④法国的大哲学家笛卡儿也说:“我怀疑,所以我存在。”⑤他的哲学就建立在对于万事万物的怀疑和明辩上。⑥一切学问家,不但对于流俗传说,就是对于过去学者的学说也常常要抱______________的态度,常常和书中的学说______________,常常______________书中的学说,常常修正书中的学说:要这样才能有更新更善的学说产生。⑦古今科学上新的发明,哲学上新的理论,美术上新的作风,都是这样起来的。⑧若使后之学者都墨守前人的旧说,那就没有新问题,没有新发明,一切学术停滞,人类的文化也就不会进步了。
(1)给语段中加粗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
①大儒______________
②停滞______________
(2)第①⑤句中各有一个错别字,请找出来并改正。
①______________改为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改为______________
(3)依次填入第⑥句横线处的词语,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怀疑 评判 辩论
B.怀疑 辩论 评判
C.辩论 怀疑 评判
D.辩论 评判 怀疑
2.结合课文《怀疑与学问》,回答问题。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因怀疑而思索,因思索而辨别是非;经过‘怀疑’‘思索’‘辨别’三步以后,那本书才是自己的书,那种学问才是自己的学问。否则便是盲从,便是迷信。”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3)结合链接材料谈谈怀疑精神对做学问有什么重要意义。
[链接材料] 17世纪下半叶,世界的科学权威是牛顿。牛顿认为光是一种微粒流,并用它解释光的直线传播、镜面反射、界面折射等现象。但是,惠更斯却持不同看法,他认为微粒说不能解释更复杂的绕射、干涉等现象,主张光是以太波,而且讲得头头是道。由于牛顿的声望高,多数人支持微粒说,惠更斯成了孤立的少数派。但他并不随大流,不迷信权威,坚持自己的见解。随着研究的深入,到19世纪中叶,波动说战胜了微粒说。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1)①rú ②zhì
(2)①练 炼
②辩 辨
(3)B
解析:(1)字音注意方言和习惯性误读,如“滞”不要读成dài。
(2)同音字误用,注意根据形旁辨析。
(3)作答本题时,可采用排除法。根据第一空后面的“态度”,可知本空应选“怀疑”,所以排除了C和D。根据第二空前面的“和书中的学说”可知本空应填“辩论”。
2.答案:(1)学者先要会疑或学则须疑。
(2)对比论证,通过正反对比,突出“我们对于不论哪一本书,哪一种学问,都要经过自己的怀疑”的重要性,使论证更有说服力。
(3)(示例)做学问要有“怀疑”“思索”“辨别”三步,不要迷信和盲从。(言之有理即可)
解析:(1)议论文提取论点可用位置法。①题目即中心论点。②在开头,即开门见山提出论点。③在中间,应注意承上启下的过渡性语言。④在结尾,即归纳全文,篇末点题。本文属于第②种情况。
(2)阅读句子,其主要表述了经过“怀疑”“思索”“辨别”三步和未经过此三步对学问的不同掌握情况,很明显是运用了对比论证,然后按对比论证的一般作用去分析其作用即可。
(3)解答时,读懂链接材料内容并进行归纳总结即可。链接材料主要讲了惠更斯不迷信和盲从科学权威牛顿的观点,坚持自己的见解,最终随着研究的深入,惠更斯的波动说战胜了牛顿的微粒说。因此怀疑精神让我们能够理性而辩证地进行研究,不随大流,善于思索,只有这样才能推动研究的进展,促进人类的进步。本题为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