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课时练 (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课时练 (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67.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9-17 22:02:4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古代诗歌四首
1.下列加点字词注音无误的一项是 ( )
A澹澹(dàn) 碣石(è) 枯藤(téng).
B至哉(zāi) 竦峙(song chì) 昏鸦(hūn).
C涌起(yǒng) 子规啼(tí) 归雁(yàn).
D一帆悬(xián) 萧瑟(xiāo sè) 断肠(cháng).
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东临碣石 。
(2)水何澹澹
(3)山岛竦峙
(4)幸甚至哉
(5)次北固山下
(6)海日生残夜
(7)杨花落尽子规啼
(8)我寄愁心与明月
(9)断肠人在天涯
3.下列句子没有运用对偶修辞的一项是( )
A.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B.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C.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D.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4.根据提示填空。
(1)《观沧海》中描写诗人奇特的想象,反映诗人博大襟怀和豪迈气概的诗句是: , ; , 。
(2)韩愈因事被贬,贾岛作《寄韩潮州愈》以慰之,诗云:“此心曾与木兰舟,直到天南潮水头。”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 , ”两句与其有异曲同工之妙。
(3)《次北固山下》中写时序交替并蕴含着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的哲理的诗句是: , 。
(4)《天净沙·秋思》中的“ , , ”采用名词组合的形式构建了一幅深秋晚景图,其中也蕴含着游子的孤寂愁苦之情。
(5)借景抒情是诗人常用的表现手法。曹操的《观沧海》中,借“ , ”表现深秋时节大海波澜壮阔的景象;李白的《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借“ , ”烘托伤感的氛围;王湾的《次北固山下》中,借“ , ”表达思乡之情。
5.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
A.《次北固山下》是一首五言律诗,作者是唐朝的王湾。“次”是“停宿”的意思。
B.《观沧海》是一首乐府诗,作者曹操,字翼德,东汉末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诗人。他的诗以“慷慨悲壮”见称。
C.《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是唐代诗人李白因好友王昌龄贬官而作的抒发感愤、寄以慰藉的七言律诗。
D.《天净沙·秋思》是一首散曲,作者马致远,号东篱,元代戏曲作家,与关汉卿、王实甫、白朴并称为“元曲四大家”。
阅读理解
ll诗歌研读
(一)阅读《观沧海》,完成题目。
观沧海
曹 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6.公元207年,曹操亲率大军北上,取得一系列军事上的胜利。他跃马扬鞭,登山观海,慷慨赋诗。你从这首《观沧海》中,读出了诗人当时怎样的情怀
7.“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运用了想象、情景交融等手法来抒怀,请任选一种进行赏析。
(二)阅读下面两则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古代有“望帝啼鹃”的神话传说。相传战国时蜀王杜宇称帝,号望帝。他为蜀治水有功,后来禅位臣子,退隐西山。臣子入主蜀宫后,骄奢淫逸,横征景敛,搞得百姓们怨声载道。消息传到了西山,望帝懊悔不已,郁郁病故,死后化为杜鹃鸟。其声哀怨凄悲,动人肺腑。
【材料二】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 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8.联系两则材料,可以推断:“杜鹃”又名 ,在中国古典诗词中常与 的情感联系在一起。
9.材料二中,诗歌首句以“杨花”“子规”两样景物起笔,从全诗看,有何作用
(三)阅读《次北固山下》,完成题目。
次北固山下
王 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 归雁洛阳边。
10.下列对诗歌的理解与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次北固山下”中的“次”是“旅途中依次游览”的意思。
B.“客路”点明诗人离开故乡,暗含羁旅漂泊之意。
C.颈联妙在作者无意说理,却在描写景物、节令之中,蕴含着一种自然的理趣。
D.尾联中的“乡书”“归雁”让人产生淡淡的思乡之情。
11.小金总是将“海日生残夜”中的“生”误写成“升”,请你解释用“生”字的妙处。
(四)阅读《天净沙·秋思》,完成题目。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12.请你观察下面两幅图,哪幅图更符合本首诗歌所展现出的内容 说明理由。
13.“小桥流水人家”一句描写出温馨恬静的景象,联系全诗,谈谈作者为什么这样写。
II拓展阅读
(五)阅读下面两首元曲,回答问题。
天净沙·秋
白 朴
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一点飞鸿影下。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14.两首元曲色彩感不同,《天净沙·秋思》整体呈现 (灰色/彩色),《天净沙·秋》则颜色丰富,富于变化,由 到 。
15.下列对两首元曲理解不正确的是 ( )
A.两首元曲都着力描绘秋天黄昏时的景象。
B.开头两句都撷取了六个名词来表现秋意。
C.“飞鸿”与“西风”都增添了明丽与动感。
D.都不着一个“秋”字,却都写尽了秋意。
16.试分析《天净沙·秋思》中景物描写的作用。
(六)创新题阅读下面的诗歌,补全对话。
书①事
王维
轻阴阁②小雨,深院昼慵开。
坐看苍苔色,欲上人衣来。
【注释】①书:写。②阁:同“搁”,阻止、延滞,停下来的意思。
17.龙龙:这首诗一、二两句写得多好啊,我仿佛看到了这样一幅画面: 。
南南:你真厉害,经过你的想象和描绘,我仿佛也身临其境了。
龙龙:有人评价这首诗“神韵天成,意趣横生”。“欲上人衣来”更是神来之笔。但我不明白好在何处。你能帮忙赏析一下吗
南南:告诉你一个好方法,可以从修辞手法或表现手法入手,然后结合具体诗句分析,再看看这当中有什么思想情感就搞定啦。来,你试一试。
龙龙:噢!我明白了,原来这句诗 。
18.树人中学准备开展“赏中华诗词·品生活之美”综合实践活动,请你参与。
(1)下面是张洁同学写的“学习古诗词建议书”,请按要求帮她修改。
学习古诗词建议书
亲爱的同学们:
古诗词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学习古诗词需要有好的方法才能掌握其内涵。我建议采用以下有力的学习方法:
第一、注重大声朗读和背诵,注意弄懂大意。
第二、用心领会诗词的意境,品味诗词的内涵。
第三、查阅资料,撰写简要的赏析、评点文字。
2022年10月16日
建议人:张洁
①建议书中有两处格式不规范,请提出修改意见。
②画线句有用词不当的语病,可将“ ”一词改为“ ”。
(2)下面是活动中的两道题,请你回答。
①轩轩同学很喜欢下面的两句诗,想将其写在给暑期即将别离的小可的留言中,可是轩轩同学拿不准下半句了,请你帮他选择。 ( )
春风知别苦,不遣 青。
A.松枝 B.柳条
②请根据句意在横线上填写相应的传统节日,使句子完整。
A.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 。
B.年年 风兼雨,似为屈原陈昔冤。
(3)小明同学一遇到诗词就头疼,更是不愿意背诵诗词,他认为诗词是已经过时的东西,有时间还不如听听流行歌曲。请你想办法劝说他。
参考答案:
1C
2(1)到达,登上
(2)水波荡漾的样子
(3)耸立
(4)达到极点
(5)停宿
(6)指夜将尽未尽之时
(7)柳絮
(8)给
(9)形容悲伤到极点
3D
4(1)日月之行 ,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2)我寄愁心与明月 ,随君直到夜郎西
(3)海日生残夜 ,江春入旧年
(4)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5)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杨花落尽子规啼 ,闻道龙标过五 乡书何处达 归雁洛阳边
5A
6答案:读出了诗人博大的胸襟和想要一统天下、建功立业的宏伟抱负。
7答案:示例一:诗人通过丰富的想象,运用夸张的手法,描绘了大海吞吐日月,包容星汉的壮阔景象,表现了诗人开阔的胸怀和宏大的抱负。示例二:诗人运用情景交融的手法,通过写大海的广阔浩大,体现诗人的博大胸怀(或一统天下的雄心壮志)。
8子规 悲苦
9答案:①“杨花”在春天飘落,点明时令;②“杨花”象征漂泊无定,暗喻友人前途未卜;子规啼叫,渲染出凄苦哀愁的氛围;③首句写景,为下面抒发诗人对王昌龄被贬谪的牵挂和同情做铺垫。
10A
11答案:“生”字使“日”拟人化,赋予它人的意志和情思,写出了太阳从大海上孕育而出的喷薄之势,生动形象,富有情趣。
12图二,因为图二描绘了干枯的藤蔓,缠绕着衰老的树;黄昏时分,一群乌鸦正好回巢,小小的桥,潺潺的流水,附近坐落着几户人家;一匹瘦马驮着在外漂泊的游子的景象。这一景象及其所传达的情感都与诗歌所展现出的内容是一致的。
13答案:以乐景衬哀情,通过对比,衬托出游子的孤独凄凉以及对家乡亲人的深切思念。
14灰色,暗 明
15C
16答案:示例:一切景语皆情语。“枯”“老”“昏”“瘦”等字,不仅表现了深秋黄昏时分的凄凉景象,还烘托出游子悲凉的心境和对故乡的思念。
17蒙蒙细雨刚刚停止,天色转为轻阴。诗人缓步走向深院,他不是要去外面散心,所以尽管是白昼,也懒得去开那院门。
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或者化静为动),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苍苔长势之盛,绿意之浓,巧妙地表达了诗人闲适惬意的心情和新奇独特感受。
18(1)答案:称呼语应顶格写。署名和日期互换位置。
有力 有效
(2)B 清明 端午
(3)答案:示例:小明,诗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是民族的瑰宝,不是过时的东西,我们应该努力发扬诗词文化,从诗词中汲取知识和养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