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课《散步》同步练习 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6课《散步》同步练习 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3.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9-17 22:04:1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散步》课后基础阅读练习(60分)
班级: 姓名: 成绩
一.重点词语练习(14分)
1.母亲xìn fú( )地点点头,便去拿外套。

2.后来发生了fēn qí( ):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

3.不过,一切都qǔ jué( )于我。

4. yí shà( )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

5.我想一个liǎng quán( )的办法,找不出;我想拆散一家人,分成两路,gè dé qí suǒ( ),终不愿意。

6.我决定wěi qū( )儿子,因为我伴同他的时日还长。

7.那里有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水波lín lín( )的鱼塘。
二.基础选择(21分)
1.下列各语句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这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块儿小块儿的新绿随意地铺着。
B .田里的冬水也汩汩地起着水泡。
C .后来发生了分歧: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
D .我想拆散一家人,分成两路,各得其所,终不愿意。
2.以下选项不含语病的一项是( )
A.看着他在台上手舞足蹈的样子,大家忍俊不禁地笑了。
B.经过这次县运动会的体育交流,增强了一中与二中学子之间的学生情谊。
C.据了解,受这次疫情的影响,百分之七十的中学采用了半封闭式教学管理模式。
D.今天可能大概率会有强降雨,出门要记得带伞。
3..对句中加点词语含义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 .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忍受,艰苦支持)
B .我决定委屈儿子,因为我伴同他的时日还长。(受到不应有的指责或待遇,心里难过)
C .那里有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形容水的明净)
D .后来发生了分歧: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由意思。
(意见不一致)
4.文中“母亲”一开始想要走大路,但后来为何改变主意走小路呢?( )
A.“母亲”害怕儿子为难。
B.因为有儿子在身边,可以随时随地背着她。
C.因为她看见孙子要走小路。
D.因为小路很有意思,很好玩。
5.“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对“整个世界”的理解:( )
A.“母亲”是老一辈,“儿子”是新一代,代表了人类的过去和未来。
B.世界就是由“母亲”和“儿子”构成的。
C.“我”上有老人赡养,下有子女抚养,责任重大。
D.在大多数家庭里,“母亲”和“儿子”是非常重要的两代人。
6..母亲改变了主意,这说明了在这个家庭里:( )
老人没多少主见,喜欢听别人的意见。
B.老人很爱自己的孙子,喜欢让着他。
C.表现了祖孙三代相互谦让、团结、和谐的关系。
D.老人心情多变,可随时变化心意。
7.有关课文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散步》的作者是莫怀戚,体裁是散文。
课文在记叙中议论,表达方式以议论为主。
课文通过记叙“散步”这一小事,体现了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
课文用了“以小见大”的表现手法。
三、阅读文段,完成练习。(25分)
(一)散步(10分)
莫怀戚
①我们在田野上散步: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
②母亲本不愿出来的;她老了,身体不好,走远一点就觉得很累。我说,正因为如此,才应该多走走。母亲信服地点点头,便去拿外套。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
③天气很好。今年的春天来得太迟,太迟了,有一些老人挺不住,在清明将到的时候死去了。但是春天总算来了。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
④这南方的初春的田野!大块儿小块儿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树上的嫩芽儿也密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儿……这一切都使人想着一样东西——生命。
⑤我和母亲走在前面,我的妻子和儿子走在后面。小家伙突然叫起来:“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我们都笑了。
⑥后来发生了分歧: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不过,一切都取决于我。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妻子呢,在外面,她总是听我的。一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就像领袖人物在严重关头时那样。我想一个两全的办法,找不出;我想拆散一家人,分成两路,各得其所,终不愿意。我决定委屈儿子了,因为我伴同他的时日还长,我伴同母亲的时日已短。我说:“走大路。”
⑦但是母亲摸摸孙儿的小脑瓜,变了主意:“还是走小路吧!”她的眼睛顺小路望过去:那里有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我走不过去的地方,你就背着我。”母亲说。
⑧这样,我们就在阳光下,向着那菜花、桑树和鱼塘走去了。到了一处,我蹲下来,背起了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我们的儿子。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很轻。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12.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第①段开门见山地交代了本文的主要事件、地点、人物,简洁明了。
B.第③段既照应第②段开头“身体不好”,又体现了“我”对母亲真挚的爱。
C.第④段和第⑦段描写田野的春色,主要是为了展现春天的生机和活力。
D. 第⑤段通过儿子天真、充满童趣的话语展现了一家人散步时的和乐、幸福。
13.下列对句子“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这些词语表现了“我”和妻子照顾一家老小时的小心、稳重。
B.“整个世界”的含义是:母亲给“我”以生命,儿子是生命的延续,这血脉相连的三代人紧紧连接在一起,构成了生命的整体,这就是整个世界。
C.“世界”一词大词小用,写出了中年人肩负的责任之重大。
D.这句话在结构上只是起到收束全文的作用。
14.一家人散步时产生了分歧,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4分)

(二)散步(15分)
莫怀戚
  ①我们在田野散步: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
  ②母亲本不愿出来的。她老了,身体不好,走远一点就觉得很累。我说,正因为如此,才应该多走走。母亲信服地点点头,便去拿外套。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
  ③天气很好。今年的春天来得太迟,太迟了,有一些老人挺不住。但是春天总算来了。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
  ④这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块小块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树上的嫩芽也密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这一切都使人想着一样东西——生命。
  ⑤我和母亲走在前面,我的妻子和儿子走在后面。小家伙突然叫起来:“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我们都笑了。
  ⑥后来发生了分歧: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不过,一切都取决于我。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妻子呢,在外面,她总是听我的。一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我想一个两全的办法,找不出;我想拆散一家人,分成两路,各得其所,终不愿意。我决定委屈儿子,因为我伴同他的时日还长。我说:“走大路。”
  ⑦但是母亲摸摸孙儿的小脑瓜,变了主意:“还是走小路吧。”她的眼随小路望去,那里有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我走不过去的地方,你就背着我,”母亲对我说。
  ⑧这样,我们在阳光下,向着那菜花、桑树和鱼塘走去。到了一处,我蹲下来,背起了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儿子。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轻。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1.用简洁的语言归纳本文的主旨。(3分)


 2.阅读第③段,指出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6分)
  ⑴今年的春天来得太迟,太迟了,有一些老人挺不住,但是春天总算来了。


  
⑵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



  3.指出第④段中景物描写的作用。(3分)


  4.阅读第⑧段,具体说说作者这样结尾有什么作用?(3分)




  
参考答案:
一.
1.信服 2.分歧 3.取决4.一霎 6.两全 7.粼粼
二.
B 2.C 3.B 4.C 5.A 6.C 7.B
(一)答案:
C(错在“主要是为了展现春天的生机和活力”,主要是为了烘托出作者一家散步时祥和、欢乐的氛围)
2..D(作用是深化了文章主题,表现了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
3.(意思相近即可酌情给分,共4分)
(1)这是为了更好地表达文章主旨的需要,1分;(2)母亲决定走小路是对孩子的疼爱,1分;(3)我尊重母亲的决定是对老人的尊重,1分;(4)更好的表达了尊老爱幼的浓浓亲情,1分。
(二)阅读《散步》(15分)
  1.本文通过描写祖孙三代人一起在田野里散步的生活场景(平凡小事)(1分),生动地展现出一家人互敬互爱、和睦相处的深厚感情(1分),体现了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1分)(共3分)
  2.⑴“总算”既写出了“我”对春天的急切盼望,又写出了“我”对经历了漫长严冬的年迈母亲的担心(流露出了“我”的欣慰,即庆幸自己的母亲又走到了春天)。
  ⑵“熬”字既形象地写出了母亲在漫长的冬天所遭受的痛苦,表现了母亲的坚强,又流露出“我”的欣慰(庆幸自己的母亲“挺住”了严冬)。(每小题3分,共6分)
  3.这段景物描写写出了南方早春万象更新、生机盎然的景象,表现了春天生命新生的活力。为散步设置了背景(写出了一家人散步的目的),同时烘托出一家人散步时感受春天之美的幸福愉悦心情。(共3分)
 
  4.作者通过再次描写一家人在田间小路上散步的情形,与题目和前文相照应(照应前文);同时揭示了文章的主旨(点明主旨);又揭示了寓意:暗示了中年人承前启后(即对上赡养,对下培养)的重任(对家庭的使命感)。(共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