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括家庭住址:重庆市梁平县和林镇中
工作单位:重庆市梁平县和林镇中
邮政编码:405207
联系电话:13996638726
电子邮箱:hlzz0801@
本人依法对本压缩包内所有资料拥有完全的著作权和编辑权。年级:九年级上册 学科:语文 编号:91010
主备人:邓用君 审核(签字):马庆伟 审批(签字):金毅
课题:《词五首》 课型:新授课 审批时间:2012年9月10日
学生
《词五首》
教师寄语:“经验丰富的人读书用两只眼晴,一只眼晴看到纸面上的话,另一只眼晴看到纸的背面。”歌德的名言一语道破了古诗词鉴赏的真谛。
教学目标
1、结合作者的生活经历及作品的写作背景理解这五首词的内容;
2、感悟作品的思想内涵,把握作者的感情;
3、朗读与背诵。
学习过程:
第一课时
快乐晨读
点绛唇
李清照
寂寞深闺,柔肠一寸愁千缕。惜春春去,几点催花雨。 倚遍阑干,祗是无情绪。人何处,连天芳草,望断归来路。
【赏析】这首词写出了让人肝肠寸断的千缕浓愁:寂寞愁、伤春愁、伤别愁以及盼归愁。结尾“望断”两字写尽盼归不能的愁苦,此时感情已积聚至最高峰,全词达到高潮。
望江南
课前预学
一、走进作者
温庭筠(约812—866),原名___ __,字____ ___。晚唐太原祁(现在山西祁县)人。他精通音乐,文思敏捷。他的词多写“闺情”,较少写政治内容,几经“艳丽”之能事,花间词派尊他为“_____ _______”。
二、文学常识
花间词派是五代西蜀的一个词派,由后蜀赵承祚(zuó)所编《花间集》而得名。词在晚唐时,受社会风气的感染,渐渐背离了题材广泛、风格多样的特色,走上了剪翠裁红、调脂弄粉的歧途,专在女人的容貌、服饰和姿态上下功夫。晚唐词人温庭筠的作品代表着这种创作倾向。在温庭筠死后半个世纪,五代西蜀的赵承祚收集温庭筠、皇甫松、韦庄、薛昭蕴等十八家词五百首,编成《花间集》。此派尊温庭筠为鼻祖,以韦庄成就最高,写闺情,写离别相思,风格绮丽,在当时颇有影响。
三、字词积累
1.读准字音
倚( ) 脉脉( ) 白蘋( )
2.理解词义
脉脉:
悠悠:
斜晖:
合作探究
四、初步感知
1.“梳洗罢”这三个字能揭示出这位女子的什么心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过尽千帆皆不是”这句话中你能不能体会出这位女子的心理变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文本探究
你认为词中的女主人公等了多长时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品读鉴赏
温婉细腻的情思美
作为“花间鼻祖”的温庭筠,词风浓艳、精巧。这首词虽仍不脱写闺情窠臼,但清新、明快,以不足30字的篇幅,就描述了独处深闺的女子的生活状况和内心情思。由清晨梳洗、凭栏眺望,写出了女子孤寂的生活处境和盼望心上人归来的殷切心情。“过尽千帆皆不是”,让人不禁为女人的一次次由希望到失望的痛苦而扼腕,“斜晖脉脉水悠悠”,日夜的思念,时刻的盼望,千般的愁,万般的爱,在这夕阳西下之时、江水东流之中尽显无疑。
课堂小结
这首词表现了一位因心爱的人远行而独处深闺的女子的生活状况,表现出她盼归而终究失望的痛苦心情。
盛装登场——希望
千帆不是——失望
肠断白蘋洲——绝望
望江南年级:九年级上册 学科:语文 编号:91009
主备人:邓用君 审核(签字):马庆伟 审批(签字):金毅
课题:《唐雎不辱使命》 课型:新授课 审批时间:2012年9月7日
学生
《出师表》
第三课时
六 达标检测
阅读下面文言语段,完成文后的问题。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出师表》
诸葛亮,言家事初,亮自表后主曰:“成都有桑八百株,薄田十五顷,子弟衣食,自有余饶。至于臣在外任,无别调度,随身衣食,悉仰于官,不别治生,以长尺寸。若臣死之日,不使内有余帛,外有赢财,以负陛下。”及卒,如其所言。 ——《三国志 蜀志 诸葛亮传》
1. 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2分)
(1)卑鄙_________ _ __ (2)悉
2、下列例句中与“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中的“以”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 先帝不以臣卑鄙 B. 不别治生,以长尺寸
C. 咨臣以当世之事 D. 不使内有余帛,外有赢财,以负陛下
3.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4.由(乙)文中诸葛亮的一番肺腑之言可以看出他的什么品质?你知道后人对诸葛亮有何评价吗?举出一例即可。(4分)
七、拓展延伸
诸葛亮在我国是家喻户晓的人物,有关他的事迹、传说、俗语还有很多。课外搜集有关资料,以“千秋诸葛我评说”为题写段400字以上的短文。
学后记:年级:九年级上册 学科:语文 编号:91003
主备人:邓用君 审核(签字):马庆伟 审批(签字):金毅
课题:《隆中对》 课型:新授课 审批时间:2012年9月5日
学生
《隆中对》
教师寄语:三顾频繁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杜甫《蜀相》
学习目标:1.通过课文,了解当时的天下形势,诸葛亮提出的政治蓝图,计谋及策略。
2.理解时年27岁的诸葛亮的远见卓识、极其锐利的战略眼光。
学习重点:1、朗读文言课文。 2、积累一些文言实词和虚词。
课前预习:要求学生正音、熟读课文,准备有关诸葛亮的故事、对联、诗歌
学习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三国演义》开篇有一首词《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青山依旧夕阳依旧,英雄生命已逝,但却活在后世人的记忆里,诸葛亮就是这样一个英雄。今天我们要通过《隆中对》这篇文章来了解他,在学习之前,问一问学生,了解哪些关于诸葛亮的词语、对联、诗歌、故事?
二:检查预习
1.陈寿著《三国志》,与《史记》《前汉书》《后汉书》合称《四史》,南北朝时宋裴松之为它作注,亦颇有名。陈寿,字 , 朝人, 家。诸葛亮,字
曾隐居隆中,后做 丞相。
2.“对”,对策。古代臣子回答君王所问的政治、军事、经济方面的策略叫“对策”。《隆中对》是汉献帝建安十二年(公元207年)十月刘备第三次访问诸葛亮时,诸葛亮针对刘备所提的问题陈述其对策,当时诸葛亮只有26岁。此后,诸葛亮即出山辅佐刘备,做刘备的军师(后为丞相),帮助刘备建立蜀汉政权。
3、给加点字注音
好为《梁父吟》 遂诣亮 屏人 倾 颓 度德量力 信大义
猖 獗 吴 会 殆 存恤 民殷国富 帝室之胄
诸 戎 箪食壶浆 乐毅 汉沔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结合注释,疏通文义,学生找出文中所有的人物名字。
四:细读课文,合作探究
小组翻译文章,明确文中人物之间是什么关系、他们的身份、地位是怎样?要求从文中找根据。
诸葛亮: 管仲、乐毅:
崔州平、徐庶元直: 先主(刘备)
董卓: 曹操:
袁绍: 孙权:
高祖: 刘表:
刘璋: 张鲁:
关羽、张飞:
五:当堂练习
1、一词多义:
谓 谓为信然( ) 谓先主日( )
已 然志犹未已( ) 自董卓已来( ) 已历三世( )
信 谓为信然( ) 信义著于四海( )欲信大义于天下( )
然 谓为信然( ) 然志犹未已( )
用 遂用猖獗( ) 贤能为之用( ) 此用武之国( )
2、词性活用
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箪: 壶: )
3、句式 (翻译出来)
(1)判断句:诸葛孔明者,卧龙也。
(2)省略句:君与俱来。
(3)倒装句:时人莫之许也 。
4、翻译下列句子
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
.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
.非为天时,抑亦人谋也。
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
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
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乎?
五:作业
1对于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山的刘备来说,哪些人特别重要?
2熟读课文,找出文中的地名,画一张地形草图,能体现大致方位即可。年级:九年级上册 学科:语文 编号:91013
主备人:邓用君 审核(签字):马庆伟 审批(签字):金毅
课题:《词五首》 课型:新授课 审批时间:2012年9月10日
学生
第四课时
武陵春
课前预学
一、走近作者
李清照(1084——155),号____。济南(今属山东)人,______代著名女词人,婉约派的代表作家。前期词以歌颂诚挚的爱情为主要内容,如《如梦令 常记溪亭日暮》等。后期词主要写亡夫之痛、故国沦丧之悲以及伤时念旧的抑郁情怀,写得深沉哀痛,如《永遇乐落日熔金》等。其词多收录在《_________》中。
二、文学常识
婉约派以秦观、李清照为代表,继承南唐词的风韵,发扬柳永词铺叙、描写的特色,又吸取东坡词个性鲜明的长处,融为一体,形成“词人之词”之正宗。在内容上坚持“诗庄词媚”的主张,多以艳情为题材。此派对词坛影响很大,在词的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三、追溯背景
北宋败亡后,李清照于建炎元年(1127年)来到南方,故乡青州陷入金人之手,她家中所藏的大批书籍、文物被焚毁。建炎三年(1129年)丈夫赵明诚病故之后,金人挥兵南侵,李清照为避兵乱而只身各处流亡。绍兴五年(1135年)寓居在浙江金华时写了这首《武陵春》。这时她经历了国家败亡、家乡沦陷、文物丧失、丈夫病死等不幸遭遇,处境凄惨,内心极其悲痛,这首词中所反映的是她真实的生活片段和思想情感。
四、字词积累
1.读准字音
舴艋( ) 载不动( )
2.理解词义
物是人非:
合作探究
五、初步感知
1.在《望江南》中,主人公是“梳洗罢”,而本词中作日晚倦梳头”,从中你能体会到词人怎样的心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闻说”“也拟”“只恐”这三个词说明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文本探究
1.怎样理解词的最后两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本词是如何抒发词人的感情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品读鉴赏
出人意表的创意美
经历了国家败亡、家乡沦陷、文物丧失、丈夫病故等不幸遭遇的女词人-李清照,53岁时寓居金华,写了这首反映凄惨处境、悲痛心情的《武陵春》。“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的确,“岁岁年年花相似,年年岁岁人不同”,词人此时对一切都丧失了兴趣,未语泪先流,这种“愁”令人压抑难熬。“也拟泛轻舟”,寻求一个消除愁苦的去处当在情理之中。
但“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将词人的愁具象化,重得连船都承载不动。不但写出了词人的心理活动过程,而且其起伏的思绪、独特的想像更“出人意表”,令人称道。
课堂小结
这首词采用借景抒情的手法,借春花凋落说自己青春不再,又借双溪“泛轻舟”表达自己因丈夫去世而万念俱灰的无限惆怅与悲伤之情。
武陵春
花已尽倦梳头
物是人非 欲语泪先流
闻说也拟 只恐载不动
愁年级:九年级上册 学科:语文 编号:91015
主备人:邓用君 审核(签字):马庆伟 审批(签字):金毅
课题:《六单元提升》 课型:复习课 审批时间:2012年9月10日
学生
单元总结提升
文本梳理
本单元前四篇课文都属于人物传记,其中《陈涉世家》叙述了陈涉发动起义的过程和义军迅猛发展的形势,刻画了一个目光远大、才能卓越的农民领袖的形象;《唐雎不辱使命》塑造了一个维护国土、不畏强暴、敢于斗争的义士形象,揭示了弱国战胜强国和正义战胜非正义的道理;《隆中对》表现了诸葛亮“未出茅庐已知天下事”的天才预见和雄才伟略;《出师表》表达了诸葛亮劝说后主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佞,继承遗志,复兴汉室的决心。《词五首》代表了词发展的不同时期和流派,通过学习五首词,我们可以了解其常见的题材和风格,提高审美能力。
前四篇课文都是写人,但是在写法上各不相同。
《陈涉世家》主要运用叙述事件塑造人物,《唐雎不辱使命》主要通过人物对话塑造人物,《隆中对》运用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手法塑造人物,《出师表》通过叙事、议论和抒情来塑造人物。《词五首》中《望江南》和《武陵春》不仅在风格上都比较婉约,而且抒发的感情相近,都是抒发离愁别绪的。但是前者主要运用白描,后者直接抒情。《渔家傲 秋思》《江城子 密州出猎》《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风格上都以豪放、开阔、雄壮为主,在感情上都表现了爱国之情,但是《渔家傲 秋思》还有思念家乡和亲人的感情,《江城子 密州出猎》还有希望得到朝廷重用的期盼之情,《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有壮志未酬的抑郁、愤慨之情。
基础过关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1)诣( ) 罾( ) 辍耕( ) 以头抢地( )
(2)沔( ) 蕲( ) 怅恨( ) 箪食壶浆( )
(3)猥( ) 铚( ) 鸿鹄( ) 宁有种( )
(4)闾左( ) 酂( ) 柘( ) 颍川( )
(5)间令( ) 胄( ) 挽( ) 险塞( )
(6)笞广( ) 炙( ) 擎( ) 猖蹶( )
(7)千骑( ) 唐雎( ) 崩殂( ) 遗诏( )
(8)驽钝( ) 怫然( ) 行阵( ) 臧否( )
(9)韩傀( ) 长史( ) 攘除( ) 舴艋( )
(10)燕然( ) 陟罚( ) 裨补( ) 谯门( )
2.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1)zhé( )戍 修jìn( ) 忿huì( ) pī( )雳
(2)tǎn( )右 gōu( )火 倾tuí( ) lǒng( )亩
(3)社jì( ) gǎo( )素 存xù( ) zhēn( )酌
(4)徒xiǎn( ) 和mù( ) 费yī( ) 咨zōu( )
(0)不mèi( ) 貂qiú( ) 酒hān( ) huī( )下
3.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其意思。
(1)将军身被坚执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固以怪之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发间左逋戍渔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为天下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岂直五百里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仓鹰击于殿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欲信大义于天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写出下列加点词的古今义。
(1)等死,死国可乎
古义:___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__
(2)旦日,卒中往往语
古义:___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__
(3)愿终守之,弗敢易
古义:___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__
(4)先帝不以臣卑鄙
古义:___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__
(5)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古义:___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__
(6)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古义:___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__
(7)猥自枉屈
古义:___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__
(8)临表涕零
古义:___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__
5.指出下列加点词的活用情况。
(1)乃丹书帛曰“陈胜王” ________________
(2)置人所罾鱼腹中________________
(3)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________________
(4)尉果笞广________________
(5)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________________
(6)失期,法皆斩________________
(7)狐鸣呼曰________________
(8)功宜为王____________________
(9)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________________
(10)恢弘志士之气________________
(11)此皆良实________________
6.写出下面每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
7.文学常识填空。
(1)《史记》是我国第一部________通史,全书一百三十篇,分为书、表、本纪、世家、列传五种体例,记叙了从传说中的________到汉武帝三千多年历史。鲁迅曾称赞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司马迁,字____,____时期著名的史学家、文学家和思想家。
(3)《战国策>是由西汉 编辑整理的一部 史书,它主要记载了战国时期各国策士的言论、活动等内容。
(4)《三国志>是由晋朝 编著的一部纪传体国别史,记载了三国时期____、____、____的历史。与《史记》《________》《________》合称为“前四史”。
(5)诸葛亮,字________,号________,三国时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
(6)温庭筠,字________,________太原人,被称为“________”。
(7)范仲淹,字________,________政治家、文学家、军事家,谥号“________”。
(8)苏轼,字子瞻,号________,_______文学家、书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________代表人物。
(9)李清照,号____,______代著名女词人,________代表人物,著有《漱玉词》。
(10)辛弃疾,字________,号________,____著名爱国词人。
8.默写名句。
(1) ________________,衡阳雁去无留意。
(2)过尽千帆皆不是,________________。
(3)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________________。
(4)《陈涉世家》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句表达了陈涉远大的志向。
(5)《武陵春》中将无形的“愁”化为有形的物,表达作者浓重哀愁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出师表》中表明先汉兴隆的原因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江城子 密州出猎》表达作者渴望得到重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中考链接
【2010云南中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
【甲】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节选自诸葛亮《出师表>)
【乙】
齐桓公见小臣稷①,一日三至弗得见。从者曰:“万乘②之主,见布衣之士,一日三至而弗得见,亦可以止矣。”桓公曰:“不然,士骜禄爵者③,固轻其主,其主骜霸王者,亦轻其士。纵夫子骜禄爵,吾庸④敢骜霸王乎?”
(《吕氏春秋·下贤》)
【注】①稷(jì):人名。②乘(shèng):量词。古时一车四马叫“乘”。③骜禄爵者:指看轻功名利禄的人。④庸:怎么。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躬耕于南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猥自枉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攘除奸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一日三至而弗得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把下面的文言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诸葛亮的“不求闻达于诸侯”和稷的“骜禄爵”的价值取向对你有什么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结合文意,说说甲文中先帝和乙文中桓公的相同之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请从内容或形式上对《出师表》作简要评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口语交际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回答问题。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那“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的屈原,那发出石破天惊之问“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陈涉,那“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的陆游,那发明了活版印刷术的毕昇……历史的天空群星璀璨。仰望历史的天空,我们热血沸腾,那么,璀璨的群星中,哪一颗曾经照亮过你的心灵?你心目中的风流人物又是谁呢?
1.让我们一起来说一说我们心中的“明星”,仿照下面的示例试着用简洁的语言描述一下他们的星光!
示例一:我心目中的风流人物当推武则天。作为一个女性,她能够在那个“男权”社会里统治中国达15年之久,并且一直保持着国家的繁荣和相对稳定。虽然人们对她褒贬不一,但在我的心目中她的地位一直是不可动摇的。中国社会“男尊女卑了几千年”,是武则天让“小女子抖了回精神”。
示例二:我更喜欢李清照。不管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的李清照,“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的李清照,还是“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的李清照,我都喜欢。我喜欢她的天真烂漫,喜欢她的忧郁寂寞,更喜欢她的风度气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假定你是这次“风流人物”交流会的主持人,活动之后,请你总结陈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综合学习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当我们再次与众英雄聚首时,会惊异地发现,我们的灵魂已在不知不觉中升华了。某班同学在“话说千古风流人物”综合性学习中,开展了以下活动。
【活动一:名著人物知是谁】根据下面的语言提示,写出相应的历史人物。
1.他励精图治,赏罚分明,善计谋,通兵法,深得将士爱戴,以草船借箭、赤壁之战借得东风等流芳百世。 ( )
2.他是三国时魏国真正的创业者,一代奸雄,同时他也是卓有成就的军事家、政治家、文学家,他的《观沧海》抒发了作者统一天下的雄心壮志。( )
3.他疾恶如仇,侠肝义胆,路见不平,拔刀相助。面对备受欺凌的金氏父女,他拳打镇关西;面对无赖的泼皮,他倒拔垂杨柳震慑对方。 ( )
【活动二:探访古代风流人物】擦亮记忆的星空,你会发现历史上的名人如闪烁的群星。请列举你喜欢的历史上的名人(活动一中的人物除外),并说说喜欢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活动三:亲近今朝风流人物】今朝风流人物总让我们感动,总有一种力量震撼着我们的心灵,让我们走近他们。
四年前,他是带着雅典失利的打击归来的,迎接他的不是鲜花和掌声,而是无数的质疑和指责。而在刚结束的2008年奥运会上,27岁的杨威终于完成了对前辈李宁和李小双的超越,成为中国体操历史上最为耀眼的体操巨星。面对他,你有何感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
陈胜、吴广皆次当行________________
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________________
(2)
若为佣耕,何富贵也________________
若无兴德之言________________
(3)
死即举大名耳________________
是以众议举宠为督________________
(4)
会天大雨,道不通________________
咨诹善道,察纳雅言________________
(5)
以光先帝遗德________________
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________________
(6)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________________
上使外将兵________________年级:九年级上册 学科:语文 编号:91003
主备人:邓用君 审核(签字):马庆伟 审批(签字):金毅
课题:《唐雎不辱使命》 课型:新授课 审批时间:2012年9月5日
学生
《唐雎不辱使命》
教师寄语: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孟子
学习目标: 一、通过对课文的学习,了解人物形象。
二、培养学生复述、翻译、朗读的能力。
三、学习唐雎作为小国之臣却不畏强暴、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精神。
重难点: 1掌握文中重点实词、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2学习本文通过对话描写表现人物形象的写作方法。
学习过程:
第一课时
一、基础知识
1.给加横线字注音。
唐雎 ( ) 韩傀( ) 免冠徒跣( ) 以头抢地( )
缟素( ) 色挠( ) 寡人谕矣( ) 聂政 ( )
2、 作品资料
《战国策》是一部先秦历史文献,因长于说事而著名,是一部国别体史书,杂记西周及秦、齐、楚、赵、魏、韩、燕、宋、卫、中山诸国之事,共33卷,约12万字。上接春秋,下接秦并六国,记事约240年。《战国策》还有《国事》、《国策》、《事语》、《短长》、《长书》、《修书》等名称。原著者名字不可考。
3、背景资料
两千年以前的战国时代,诸侯割据,群雄纷争,各个国家或者为了使自己更强大,或者为了“转危为安,运亡为存”,争相养士,利用这些人在内政外交上出谋划策,“扶危持倾”。文章中唐雎这个人物就可以让我们由一斑见全豹。
战国末年,秦国越来越强大。各诸侯国贵族为了对付秦国的入侵和挽救本国的灭亡,竭力网罗人才。他们礼贤下士,广招宾客,以扩大自己的势力,因此养“士”之风盛行。当时,以养“士”著称的有齐国的孟尝君、赵国的平原君、魏国的信陵君和楚国的春申君。后人称他们为“战国四君子”。
二、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说出下列词语的意思:
加惠 怫然
免冠徒跣 抢地
休祲 色挠 谢谕
请写出你认为重要的词语及意义:
2、.找出通假字并解释。
①故不错意也( ) ②仓鹰击于殿上( )
3、理解词类活用,然后翻译句子。
①轻寡人与(轻,形容词用如动词,意动用法, )
②请广于君(广,形容词用如动词,使动用法, )
4、难句翻译。
①“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
②“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③“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
5.请同学们用一句话说出课文的主要内容。(要求:能准确地概括出文章的主旨。)
6.请同学们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内容。(要求:在准确的前提下,能复述出人物的精神特质。) 年级:九年级上册 学科:语文 编号:91002
主备人:邓用君 审稿(签字):马庆伟 审核(签字):金毅
课题:《陈涉世家》 课型:新授课 审批时间:2012年9月2日
学生
《陈涉世家》
第二课时
四、品读
1、联系课文内容分析,陈胜是个怎样的人?
(可从人物所言、所行、个性品质多个角度探究)
2、司马迁为什么把他列入“世家”?
(先自主探究,再小组合作,确定发言人)
五、练习
文段一:
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曰:“苟富贵,无相忘。”佣者笑而应曰:“若为佣耕,何富贵也?”陈涉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1. 解释下列词语:
辍:__________ 之:__________ 怅:__________ 苟:__________ 若:__________
2. 解释下列句子:
(1)辍耕之垄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表明陈涉少时身份的词是 。
4. 哪个词表现出其他佣耕者对陈涉不理解 。
5. 在文中“燕雀”比喻___________________的人,“鸿鹄”比喻_________________的人。陈涉以“鸿鹄”自况,表明了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文段二:
[甲]二世元年七月……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吴广以为然。
[乙]吴广素爱人……为坛而盟,祭以尉首。陈胜自立为将军,吴广为都尉。 (选自《陈涉世家》)
1. 解释下列句中加线词的含义。
①度已失期___________ ②为天下唱___________
③陈胜佐之___________ ④乃诈称公子扶苏、项燕___________
2. 下列成语中的“亡”与“今亡亦死”中的“亡”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
A. 家破人亡 B. 亡命之徒 C. 唇亡齿寒 D. 生死存亡
3. 翻译下列句子。
①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译文:
②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译文:
4. 分别用一句话简要概括[甲][乙]两段文字的主要内容。
[甲]
[乙]
5. 结合[甲][乙]两段文字从三个方面概述陈胜在反秦斗争中表现出的卓越才能。
答:
文段三:
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適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卒皆夜惊恐。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1. 填空。
《陈涉世家》选自 ,它是一部 巨著,也是一部 巨著。鲁迅赞誉为“ 。”
2. 对下列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適戍:强迫去戍边。 B. 等死:坐等死亡。
C. 指意:意图。 D. 惊恐:又惊奇,又害怕。
3. 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的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陈胜、吴广乃谋曰 ②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③家祭无忘告乃翁 ④失败乃成功之母
A. ①和③相同,②和④相同。 B. ①和②相同,③和④相同。
C. ①和③不同,②和④相同。 D. ①和②相同,③和④不同。
4. 对下列句子的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
爱士卒,楚人怜之 吴广以为然
A.(项燕)爱护士兵,楚国人都爱怜他 吴广认为陈胜说得对
B.(项燕)爱护士兵,楚国人都爱怜他 吴广认为应该这样
C.(项燕)爱护士兵,楚国人都可怜他 吴广认为应该这样
D.(项燕)爱护士兵,楚国人都可怜他 吴广认为陈胜说得对
5. 对文意的叙说,错误的一项是( )
A. 朝廷征召穷苦百姓去镇守渔阳,陈胜、吴广都被编在征发的队伍里,因大雨,道路不通,九百人都被滞留在大泽乡,以致不能如期到达渔阳。
B. 秦法规定,戍边的人如不能如期到达目的地,一律要砍头。陈胜、吴广都在砍头之列。
C. 陈胜认为,秦朝应当继承皇位的是扶苏。但扶苏竟被他弟弟二世杀死了。陈胜和吴广商议,决定冒充是扶苏和项燕的部下,带领九百戍边之人起义反秦。
D. 为了给起义作舆论准备,陈胜、吴广做了两件事,一是“置书鱼腹”,二是“篝火狐鸣”,结果士卒们在夜里都惊恐害怕,到了天明,人人到处议论,都指指点点地看着陈胜,不敢和他当面交谈。
6. 节选部分是怎样表现陈胜非凡的领导才干的
学后记:年级:九年级上册 学科:语文 编号:91006
主备人:邓用君 审核(签字):马庆伟 审批(签字):金毅
课题:《隆中对》 课型:新授课 审批时间:2012年9月4日
学生
《隆中对》
第二课时
一:预习检测
学生交流所找的地名,根据课文,分析当时情形。(这部分以学生分组讨论为主,需要老师的引导)
博陵、颖川、新野、江东、荆州、南海、吴公、巴蜀、益州
1.博陵、颖川:
2.新野:
3.江东:
4.荆州:
5.益州:
二、理解探究
出示三国形势图,(虽此时还没有形成三国鼎立的局面,但可以帮助学生有大致的方位概念)
合作释疑
1请学生分成四人小组,将上节课的人物与本节课的地名结合起来,参照地图,分析形势,当一回军事指挥家,为处在困境中的刘备出一条妙计。
2、诸葛亮怎样分析当时形势?为刘备提出了什么策略?(要有原文根据)
曹操: 孙权:
刘表: 刘璋:
张鲁:
曹:不可争
明察天下形势,提出策略 孙:
刘表、刘璋、张鲁(荆益二州):
3、诸葛亮替刘备设计的政治蓝图是什么?
4、诸葛亮为达到这个目标提出了什么战略方针?根据是什么?
内政和外交方面应遵循的方针是:
诸葛亮先论述了占据荆州的必要性:
再论述占据荆州的可能性:
占据益州的必要性:
最后论述占据益州的可能性:
5、赏析本文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
四、当堂练习
(一)基础应用
1、给加点字注音。
陇( )亩 屯 ( )新野 诣( )亮 帝室之胄( )
2、根据拼音写出相应汉字。
gōng( )耕 倾tuí( ) wǎng( )驾
存xù( ) 总lǎn( ) shú( )敢
3、“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这句话概写了三国时期的一个有名的典故。你知道吗?请写出来。
(二) 阅读提高。阅读语段: 亮答曰:“自董卓已来……汉室可兴矣。”
4、解释下列句中加线的词。
(1)自董卓已来 ( ) (2)名微而众寡 ( )
(3)挟天子而令诸侯( ) (4)利尽南海 ( )
5、下面加点线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4分)
A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此殆天所以资将军 B则名微而众寡/国险而民附
6、翻译下面文言语句。(4分)
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 ( )
7、问题探究:诸葛亮认为“霸业可成,汉室可兴”应该采取哪些策略 (结合文意用自己的话概括)(6分)
(1)
(2)
(3)
8、请用原文的语句填写以下空白(4个)
①诸葛亮认为与曹操“不可与争锋”的原因是“ ”。
②诸葛亮认为刘备在内政和外交方面应遵循的方针是“ ”。
9、诸葛亮在对前景的分析中,反复强调什么的重要性?试从文中找出相应词语作答。(4分)
10、你还知道有关诸葛亮的其它故事吗?请列举一两例来。(4分)
学后记:21课《陈涉世家》导学案
学生
年级:九年级上册 学科:语文 编号:
主备人:邓用君 审核(签字): 审批(签字):
课题:《陈涉世家》 课型:新授课 审批时间: 年 月 日
教师寄语:最清晰的脚印,印在最泥泞的历史之路上。
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联系文下注释正确地疏通文意。
3、体会文章“善于运用个性化语言来刻画人物形象”的特点。
课前预习:
司马迁为什么要写《史记》?
“西伯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
厥有《国语》;孙子髌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抵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
子长忠言直谏,身遭大难,以残疾之身,著不朽之作。
《史记》是本什么样的书?
“古者富贵而名摩灭,不可胜记。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⑴它是纪传体史书;⑵人物传记分为三类:本纪(帝王之事)、世家(诸侯之事)、列传(非常之人)。⑶它是通史(黄帝至汉武帝共三千多年) 鲁迅赞云:“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问题导入:陈涉是谁?什么叫“世家”?
二、朗读
1、初读课文 读准字音
阳夏( ) 嗟乎( ) 適( )戍 当行( ) 陈胜王( ) 罾( ) 篝火( )
忿恚( ) 笞( ) 徇( ) 酂( )柘( ) 谯( ) 砀( ) 社稷( )
2、再读课文,读准节奏
如:重点句节奏: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
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乃令/符离人葛婴/将兵/徇蕲以东
三、译读:对照注释 疏通文意。
1、自主学习。生结合工具书和注释,初步疏通文句,将自己不解的词句标出。
2、合作学习。小组讨论,解决组内存疑,仍无法解决的疑难词句交全班共同解决 ,教师点拨,注重文言今译的指导。
3、分类积累。
A、一词多义:
如:次 数
行 故 书
B、古今异义:
若为佣耕 会天大雨
又间会吴广 卒中往往语
借第令 比至陈
等死 今亡亦死
第二课时
四、品读
1、联系课文内容分析,陈胜是个怎样的人?
(可从人物所言、所行、个性品质多个角度探究)
2、司马迁为什么把他列入“世家”?
(先自主探究,再小组合作,确定发言人)
五、练习
文段一:
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曰:“苟富贵,无相忘。”佣者笑而应曰:“若为佣耕,何富贵也?”陈涉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1. 解释下列词语:
辍:停止 之:去、往 怅:失望 苟:如果 若:你
2. 解释下列句子:
(1)辍耕之垄上 停止耕作走到田畔高地上(休息)。
(2)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燕雀怎么知道鸿鹄的志向呢?
3. 表明陈涉少时身份的词是佣耕 。
4. 哪个词表现出其他佣耕者对陈涉不理解 笑。
5. 在文中“燕雀”比喻__见识短浅_的人,“鸿鹄”比喻_有远大抱负_的人。陈涉以“鸿鹄”自况,表明了他___有远大的抱负__。
文段二:
[甲]二世元年七月……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吴广以为然。
[乙]吴广素爱人……为坛而盟,祭以尉首。陈胜自立为将军,吴广为都尉。 (选自《陈涉世家》)
1. 解释下列句中加线词的含义。
①度已失期____估计___ ②为天下唱__通“倡”,首发_
③陈胜佐之__帮助、协助、辅佐等_ ④乃诈称公子扶苏、项燕_冒充、假托、假装等_
2. 下列成语中的“亡”与“今亡亦死”中的“亡”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B )
A. 家破人亡 B. 亡命之徒 C. 唇亡齿寒 D. 生死存亡
3. 翻译下列句子。
①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译文:扶苏因为屡次劝谏的缘故,皇上派(他)在外面带兵。(注意“以”、“数”、“将”的翻译)
②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译文:王侯将相难道是天生的贵种吗?(注意“宁”的翻译,注意整个句子翻译出反问语气)
4. 分别用一句话简要概括[甲][乙]两段文字的主要内容。
[甲] 陈胜起义的原因和对形势的分析。
[乙] 陈胜、吴广发动起义。
5. 结合[甲][乙]两段文字从三个方面概述陈胜在反秦斗争中表现出的卓越才能。
答:①敏锐的洞察能力——“天下苦秦久矣”“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
②严密的组织能力——抓住“将尉醉”的有利时机,使用激将法;“称大楚。为坛而盟,祭以尉首。陈胜自立为将军,吴广为都尉”。
③非凡的宣传、鼓动能力——“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文段三:
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適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卒皆夜惊恐。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1. 填空。
《陈涉世家》选自《史记·陈涉世家》,它是一部史学巨著,也是一部文学巨著。鲁迅赞誉为“ 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2. 对下列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B )
A. 適戍:强迫去戍边。 B. 等死:坐等死亡。
C. 指意:意图。 D. 惊恐:又惊奇,又害怕。
3. 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的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C )
①陈胜、吴广乃谋曰 ②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③家祭无忘告乃翁 ④失败乃成功之母
A. ①和③相同,②和④相同。 B. ①和②相同,③和④相同。
C. ①和③不同,②和④相同。 D. ①和②相同,③和④不同。
4. 对下列句子的翻译,正确的一项是(A )
爱士卒,楚人怜之 吴广以为然
A.(项燕)爱护士兵,楚国人都爱怜他 吴广认为陈胜说得对
B.(项燕)爱护士兵,楚国人都爱怜他 吴广认为应该这样
C.(项燕)爱护士兵,楚国人都可怜他 吴广认为应该这样
D.(项燕)爱护士兵,楚国人都可怜他 吴广认为陈胜说得对
5. 对文意的叙说,错误的一项是( D )
A. 朝廷征召穷苦百姓去镇守渔阳,陈胜、吴广都被编在征发的队伍里,因大雨,道路不通,九百人都被滞留在大泽乡,以致不能如期到达渔阳。
B. 秦法规定,戍边的人如不能如期到达目的地,一律要砍头。陈胜、吴广都在砍头之列。
C. 陈胜认为,秦朝应当继承皇位的是扶苏。但扶苏竟被他弟弟二世杀死了。陈胜和吴广商议,决定冒充是扶苏和项燕的部下,带领九百戍边之人起义反秦。
D. 为了给起义作舆论准备,陈胜、吴广做了两件事,一是“置书鱼腹”,二是“篝火狐鸣”,结果士卒们在夜里都惊恐害怕,到了天明,人人到处议论,都指指点点地看着陈胜,不敢和他当面交谈。
6. 节选部分是怎样表现陈胜非凡的领导才干的
在谋划之初,以“死国”来突出起义的必要性,再分析形势,指出起义的必要性。接着果断提出“诈称公子扶苏、项燕”的策略口号,然后丹书“陈胜王”三字于帛,置人所罾鱼腹中,又命吴广夜之次所旁丛祠中,用篝火装“鬼火”,学狐狸的声音大叫“大楚兴,陈胜王”,从而树立并巩固了陈胜在群众心目中的地位,为他率众起义打下牢固的群众基础。
教后记:
22课《唐雎不辱使命》导学案
学生
年级:九年级上册 学科:语文 编号:
主备人:邓用君 审核(签字): 审批(签字):
课题:《唐雎不辱使命》 课型:新授课
审批时间: 年 月 日
教师寄语: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孟子
学习目标: 一、通过对课文的学习,了解人物形象。
二、培养学生复述、翻译、朗读的能力。
三、学习唐雎作为小国之臣却不畏强暴、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精神。
重难点: 1掌握文中重点实词、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2学习本文通过对话描写表现人物形象的写作方法。
学习过程:
第一课时
一、基础知识
1.给加横线字注音。
唐雎 (jū ) 韩傀(guì) 免冠徒跣(xiǎn) 以头抢地(qiāng)
缟素(gǎo) 色挠(náo) 寡人谕矣( Yù) 聂政 (niè)
2、 作品资料
《战国策》是一部先秦历史文献,因长于说事而著名,是一部国别体史书,杂记西周及秦、齐、楚、赵、魏、韩、燕、宋、卫、中山诸国之事,共33卷,约12万字。上接春秋,下接秦并六国,记事约240年。《战国策》还有《国事》、《国策》、《事语》、《短长》、《长书》、《修书》等名称。原著者名字不可考。
3、背景资料
两千年以前的战国时代,诸侯割据,群雄纷争,各个国家或者为了使自己更强大,或者为了“转危为安,运亡为存”,争相养士,利用这些人在内政外交上出谋划策,“扶危持倾”。文章中唐雎这个人物就可以让我们由一斑见全豹。
战国末年,秦国越来越强大。各诸侯国贵族为了对付秦国的入侵和挽救本国的灭亡,竭力网罗人才。他们礼贤下士,广招宾客,以扩大自己的势力,因此养“士”之风盛行。当时,以养“士”著称的有齐国的孟尝君、赵国的平原君、魏国的信陵君和楚国的春申君。后人称他们为“战国四君子”。
二、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说出下列词语的意思:
加惠 怫然 免冠徒跣 抢地 休祲 色挠 谢谕
请写出你认为重要的词语及意义:
加惠 (给予恩惠。) 怫然(盛怒的样子。) 免冠徒跣 (摘了帽子,光着脚。冠,帽子。跣,赤脚。)抢地 (撞地。抢,碰、撞。) 休祲 (吉凶的征兆。休,吉祥。祲,不祥。) 色挠 (指变了脸色。挠,屈服。) 谢(道歉。) 谕(明白,懂得。)
2、.找出通假字并解释。
①故不错意也(错:通措,放置 ) ②仓鹰击于殿上( 仓:通苍)。
3、理解词类活用,然后翻译句子。
①轻寡人与(轻,形容词用如动词,意动用法, 轻视,看不起 )
②请广于君(广,形容词用如动词,使动用法, 扩大 )
4、难句翻译。
①“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
现在我用十倍的土地,让安陵君扩大领土,但是他违背我的意愿,难道不是轻视我吗?
②“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安陵君从先王那里接受了封地并且保卫它,即使是方圆千里的土地也不敢交换,难道仅仅用五百里的土地就能交换吗?
③“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
如果有志气的人一定发怒,就要使两个人的尸体倒下,使血只流五步远,全国人民都是要穿孝服,今天就是这样。
5.请同学们用一句话说出课文的主要内容。(要求:能准确地概括出文章的主旨。)
战国末年,秦王要以五百里地交换安陵,安陵君不答应,秦王不高兴,安陵君又派唐雎出使秦国,经过激烈的口舌之战,秦王放弃了以五百里地易安陵的计划。
6.请同学们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内容。
(要求:在准确的前提下,能复述出人物的精神特质。)
第二课时
三、合作探究,理解人物,把握特点
1、学生分角色读课文。(叙述者、唐雎、秦王各由一人担任,要能读出人物应有的语气。)
⑴演读分两组,每组各找两位同学分别饰演唐雎和秦王。
⑵演读内容分别为课文的第二自然段和第三自然段。
⑶演读地点设在讲台。
⑷要求饰演者能在充分理解人物形象的基础上,演读出人物的精、气、神,能融入角色中。
2、思考问题:(1)秦王以五百里地易安陵是出于好心吗 秦王易地的真正目的是什么 请恰当推测一下。安陵君用什么理由拒绝了秦王的要求
(2)细读秦王对唐雎说的话,回答:秦王认为自己对安陵君是什么态度 安陵君对他又是什么态度 你认为秦王说的是真心话吗 为什么
(3)唐雎是如何反驳的。唐雎的理由和安陵君的理由有何异同。
四、拓展延伸
每个同学以“……表现了……”(或“……写出了……”、“……反映了……”)说一句品析课文语言的话。如:
①“秦王色挠,长跪而谢”,表现了秦王的外强中干;
②“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写出了秦王盛气凌人、以强凌弱的心态;
③“挺剑而起”反映了唐雎不畏强暴、宁死不屈。
④
⑤
五、课文小结
这篇记叙文,写了唐雎 的英雄气概,揭露了秦王的的本质,虽不假修饰,却十分鲜明生动,在刻画人物性格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
六、达标测试
阅读理解
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1、解释加粗的词:
故不错意也 置意 措意
轻寡人与 轻视、小看
虽千里不敢易,岂直五百里哉 即使 难道只是
请广于君 扩充
2、选择译文正确的一项:
① 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 (B)
A、以为安陵君是年长者,所以不放在心里。
B、把安陵君看作忠厚长者,所以不打他的主意。
C、认为安陵君是年长者,所以不注意他。
D、拿安陵君当作忠厚的人,这是不打他主意的缘故。
② 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 (B)
A、现在我拿十倍大的土地,请求安陵君扩大我的国土。
B、现在我拿十倍大的土地给安陵君扩大领土。
C、现在我拿十倍的土地,请求安陵君扩大影响。
D、现在我认为十倍大的土地,可以请求扩大安陵君的领土。
3、下列句子里加粗的词各相当于现代汉语的什么词,表示什么语气。
① 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 “呢”,疑问语气
② 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 “吗”,质问语气
③ 岂直五百里哉? “呢”,反问语气
4、段中表现秦王玩弄诈骗伎俩,装出一副施恩加惠面孔的句子是:“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或“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
5、段中表现秦王骄横无理、盛气凌人的句子是:安陵君不听寡人言,何也 轻寡人与?
6、唐雎维护领土立场坚定其“不易地”的理由是: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
7、概括这段文字的大意:唐雎坚定而严正地回答秦王的责问。
教后记:
23课《隆中对》导学案
学生
年级:九年级上册 学科:语文 编号:
主备人:邓用君 审核(签字): 审批(签字):
课题:《隆中对》 课型:新授课
审批时间: 年 月 日
教师寄语:三顾频繁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杜甫《蜀相》
学习目标:1.通过课文,了解当时的天下形势,诸葛亮提出的政治蓝图,计谋及策略。
2.理解时年27岁的诸葛亮的远见卓识、极其锐利的战略眼光。
学习重点:1、朗读文言课文。
2、积累一些文言实词和虚词。
课前预习:要求学生正音、熟读课文,准备有关诸葛亮的故事、对联、诗歌
学习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三国演义》开篇有一首词《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青山依旧夕阳依旧,英雄生命已逝,但却活在后世人的记忆里,诸葛亮就是这样一个英雄。今天我们要通过《隆中对》这篇文章来了解他,在学习之前,问一问学生,了解哪些关于诸葛亮的词语、对联、诗歌、故事?
二:检查预习
1.陈寿著《三国志》,与《史记》《前汉书》《后汉书》合称《四史》,南北朝时宋裴松之为它作注,亦颇有名。陈寿,字 , 朝人, 家。诸葛亮,字
曾隐居隆中,后做 丞相。
2.“对”,对策。古代臣子回答君王所问的政治、军事、经济方面的策略叫“对策”。《隆中对》是汉献帝建安十二年(公元207年)十月刘备第三次访问诸葛亮时,诸葛亮针对刘备所提的问题陈述其对策,当时诸葛亮只有26岁。此后,诸葛亮即出山辅佐刘备,做刘备的军师(后为丞相),帮助刘备建立蜀汉政权。
3、给加点字注音
好为《梁父吟》 遂诣亮 屏人 倾 颓 度德量力 信大义
猖 獗 吴 会 殆 存恤 民殷国富 帝室之胄
诸 戎 箪食壶浆 乐毅 汉沔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结合注释,疏通文义,学生找出文中所有的人物名字。
四:细读课文,合作探究
小组翻译文章,明确文中人物之间是什么关系、他们的身份、地位是怎样?要求从文中找根据。
亮、管仲、乐毅、崔州平、徐庶元直、先主(刘备)、董卓、曹操、袁绍、孙权、高祖、刘邦、刘表、刘璋、张鲁、关羽、张飞
诸葛亮:隐居隆中,种田人。(“亮躬耕陇亩”)
管仲、乐毅:春秋战国有名的将相,辅佐国君成霸业,诸葛亮自比二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
崔州平、徐庶元直:是诸葛亮的朋友(“与亮友善,谓为信然”)
先主(刘备):是帝室的后代,其父中山靖王刘胜是汉景帝刘启的儿子,以光复汉室为由屯兵新野,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山。为什么?请在原文中找答案。
(“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而智术短浅,遂用猖撅,至于今日,然志犹未已”;)
董卓:杀死东汉少帝刘辩,独掌大权,导致天下大乱。(“自董卓以来……不可胜数)
曹操:开始没有名声,兵力也弱,现在有百万军队,挟持皇帝号令诸侯。(“曹操比于袁绍……挟天子而令诸侯”)
袁绍:汉末冀州牧,几十万军队与几万人作战,大败(老师补充官渡之战)。
孙权:继承父兄之业占据江东,是江东之主。(“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
高祖:刘邦,西汉开国皇帝。
刘表:荆州牧
刘璋:益州牧,昏庸懦弱。(“刘璋暗弱”)
张鲁:占据汉中,在益州的北面,国富民强却不知爱惜。(“张鲁在北,……智能之士思得明君”)
关羽、张飞:师补充:是刘备的手下。(“关羽、张飞等不悦……羽、飞乃止”)
五:当堂练习
1、一词多义:
谓 谓为信然( ) 谓先主日( )
已 然志犹未已( ) 自董卓已来( ) 已历三世( )
信 谓为信然( ) 信义著于四海( )欲信大义于天下( )
然 谓为信然( ) 然志犹未已( )
用 遂用猖獗( ) 贤能为之用( ) 此用武之国( )
2、词性活用
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箪: 壶: )
3、句式 (翻译出来)
(1)判断句。诸葛孔明者,卧龙也
(2)省略句。君与俱来。
(3)倒装句。时人莫之许也
4、翻译下列句子
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
.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
.非为天时,抑亦人谋也。
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
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
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乎?
五:作业
1对于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山的刘备来说,哪些人特别重要?(曹操和孙权、刘表、刘璋、张鲁)
2熟读课文,找出文中的地名,画一张地形草图,能体现大致方位即可。
第二课时
一:预习检测
学生交流所找的地名,根据课文,分析当时情形。(这部分以学生分组讨论为主,需要老师的引导)
博陵、颖川、新野、江东、荆州、南海、吴公、巴蜀、益州
1.博陵、颖川:分别是崔州平徐庶的家乡。提一下即可,古人常将家乡缀在人名前面。
2.新野:刘备屯兵之所。为什么刘备会屯兵这里?他怎么会见到诸葛亮?用文中话回答,并解释清楚。(这个问题有助于理解课文第二、三段)
3.江东:孙权占据的地方。
4.荆州:北面靠着汉水、沔水;东面与吴会相连,西面与巴郡蜀郡相通,是大家都要争夺的地方。(北据汉、沔……此用武之国)
5.益州、地势险要,土地肥沃,自然条件优越。
二、理解探究
出示三国形势图,(虽此时还没有形成三国鼎立的局面,但可以帮助学生有大致的方位概念)
合作释疑
1请学生分成四人小组,将上节课的人物与本节课的地名结合起来,参照地图,分析形势,当一回军事指挥家,为处在困境中的刘备出一条妙计。
曹操北方,兵力雄厚,挟天子以令诸侯,不可与争锋
孙权据江东,已经三世,国显民附可以为援
刘表据荆州用武之国,不能守
刘璋据益州险塞,暗弱可攻荆益
张鲁在益州北面,民殷国富却不知存恤有利条件
刘备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思贤如渴
2、诸葛亮怎样分析当时形势?为刘备提出了什么策略?(要有原文根据)
曹操:
孙权:
刘表:
刘璋:
张鲁:
曹:不可争
明察天下形势,提出策略 孙:
刘表、刘璋、张鲁(荆益二州):
3、诸葛亮替刘备设计的政治蓝图是什么?明确:诸葛亮替刘备设计的政治蓝图是“霸业可成”“汉室可兴”。
4、诸葛亮为达到这个目标提出了什么战略方针?根据是什么?
内政和外交方面应遵循的方针是:“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
诸葛亮先论述了占据荆州的必要性:“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
再论述占据荆州的可能性:“其主不能守”。
占据益州的必要性:“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
最后论述占据益州的可能性:“刘璋暗弱,张鲁在北,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
5、赏析本文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
从各个方面描写刻画诸葛亮这个中心人物,是本文最主要的写作特点。开头一段写诸葛亮,从正面写他的非凡抱负;徐庶向刘备推荐诸葛亮,则从侧面来写。请再找出文中正面和侧面描写的例子。
明确:从各个方面描写刻画诸葛亮这个中心人物,是本文最主要的写作特点。开头一段写诸葛亮,从正面写他的非凡抱负;徐庶向刘备推荐诸葛亮,则从侧面来写。刘诸问答从正面通过人物自身的语言塑造形象,充分表现诸葛亮的天才预见,而刘备三顾茅庐、密谈后“与亮情好日密”、关张不悦、刘鱼水相答都从侧面表现诸葛亮的非凡才能。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照应,使诸葛亮这个人物形象更丰满。
四、当堂练习 (一)基础应用
1、给加点字注音。
陇( )亩 屯 ( )新野 诣( )亮 帝室之胄( )
2、根据拼音写出相应汉字。
gōng( 躬)耕 倾tuí(颓 ) wǎng(枉 )驾 存xù(恤 ) 总lǎn(揽 ) shú( 孰)敢
3、“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这句话概写了三国时期的一个有名的典故。你知道吗?请写出来。 三顾茅庐
(二) 阅读提高。
阅读语段: 亮答曰:“自董卓已来,……汉室可兴矣。”
4、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自董卓已来 (通“以” ) (2)名微而众寡 ( 并且)
(3)挟天子而令诸侯( 挟持、控制) (4)利尽南海 (物资 )
5、下面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B )(4分)
A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此殆天所以资将军
B则名微而众寡/国险而民附
6、翻译下面文言语句。(4分)
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
译文:老百姓谁敢不用竹筐(竹篮、竹筒)盛着食物、用壶装着水(酒水)来迎接将军你呢
7、问题探究:诸葛亮认为“霸业可成,汉室可兴”应该采取哪些策略 (结合文意用自己的话概括)(6分)
(1) 夺取荆、益二州,作为“霸业”的根基。 (2) 外结孙权,内修政理,与西南少数民族和睦相处。
(3) 联吴抗曹,并从荆、益二州出兵。
8、请用原文的语句填写以下空白(4个)
①诸葛亮认为与曹操“不可与争锋”的原因是“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以令诸侯 ”。
②诸葛亮认为刘备在内政和外交方面应遵循的方针是“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孙权,内修政理 ”。
9、诸葛亮在对前景的分析中,反复强调什么的重要性?试从文中找出相应词语作答。(4分)
人谋
10、你还知道有关诸葛亮的其它故事吗?请列举一两例来。(4分)
草船借箭 空城计
教后记:
24课《出师表》导学案
学生
年级:九年级上册 学科:语文 编号:
主备人:邓用君 审核(签字): 审批(签字):
课题:《出师表》 课型:新授课 审批时间: 年 月 日
教师寄语:“三顾频繁天下计, 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 长使英雄泪满襟。”
——杜甫
学习目的:
1.朗读背诵文言课文。
2.积累一些文言实词和虚词。学会翻译文言文。
3.理解作者的政治主张和政治愿望。
4.理解并学习本文议论、叙事和抒情相结合的写法。
教学过程
一 基础知识
1.查字典,读准下列加线字的音。
崩殂( ) 疲弊( ) 陛下( ) 恢弘( )
妄自菲薄( ) 以塞( ) 驽钝( )
陟罚( ) 臧否( ) 裨补阙漏( )
郭攸之( ) 费祎( ) 行阵和睦( ) 长史( )
猥自( ) 夙夜忧叹( ) 以彰其咎( )
咨诹( ) 以遗陛下( ) 斟酌损益( )
2.作家作品简介
本文选自(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
作者诸葛亮 181—234,字孔明,琅邪阳都(今山东沂南)人,是三国时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他年轻时躬耕陇亩,隐居隆中,刻苦攻读史书,常以管仲、乐毅自比。刘备三顾茅庐后,诸葛亮为其真情所动,出山辅助刘备,联吴抗曹,败曹操于赤壁,形成魏、蜀、吴三国鼎立的局面。
刘备死后,他受遗诏辅助后主刘禅。
3.关于“表”。
表是古代奏议的一种,用于向君王陈说作者的请求和愿望。诸葛亮这篇表文写于蜀汉建兴(后主刘禅年号)五年p27年)第一次出师伐魏之前。当时蜀汉已从猇亭(现在湖北宜都)战役的惨败中恢复过来,既与吴国通好,又平定了南方的叛乱,所以诸葛亮决定北上伐魏, 写这篇表文的目的是,希望刘禅任用贤臣,采纳忠言,赏罚分明,国内政治修明,有一个稳定的战略后方,以实现先帝的‘北定中原”,“兴复汉室”的宏大理想。
二 整体感知
1.朗读课文,注意语音正确,节奏分明,语气流畅,感情充沛。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cú)。今/天下三分,益州/疲(pí)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 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sè )/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zhì )罚/臧(zāng)否(pǐ),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yōu)之、费祎(yī)、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wèi)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bì)补阙(quē)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háng )阵和睦,优劣得所。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zhǎng)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也,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wěi)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yòu )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sù)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shù)竭/驽(nú)钝,攘(rǎng)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jiù)。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zōu)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
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2 结合注释,翻译全文。(注意下列词语)
(1).古今词义
痛恨 古义:痛心遗憾。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今义:非常恨。
布衣 古义:贫民百姓。臣本布衣。 今义:布的衣服。
卑鄙 古义:身份低微,出身鄙野。先帝不以臣卑鄙。 今义:(语言、行为)恶劣;不道德。
感激 古义:感动,激动。由是感激。 今义:因对方的好意或帮助而对他产生好感。
(2).一词多义
效
重任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 实现、完成 不效则治臣之罪。
感激
感动,激动 由是感激。 感谢。 臣不胜受恩感激。
(3).词性活用
光 名词用为动词 发扬光大 以光先帝遗德。
恢弘 形容词用为动词 发扬扩大 恢弘志士之气。
良实 形容词用为名词 善良诚实的人 此皆良实。
优劣 形容词用为名词 才能高的和才能低的 优劣得所。
亲 形容词用为动词 亲近 亲贤臣。
远 形容词用为动词 疏远 远小人。
奸凶 形容词用为名词 奸邪凶顽的人 攘除奸凶。
慢 形容词用为动词 怠慢 则责攸之。讳、允等之慢。
(4).通假字
稗补阙漏。 阙通缺 缺点。
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有通又 表余数。
(5).虚词 以
介词 把 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介词 因 先帝不以臣卑鄙。
连词 表目的 来,用来 以光先帝遗德。
连词 表结果 以致 以塞忠谏之路也。
连词 表时间 以 受命以来。
三 自主探究
1.着眼于“出师”二字,划分文章结构。
1(第一部分(1—5段),从当前形势出发劝说后主继承先帝遗志,提出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佞三条建议。
第二部分(6、7段)追述以往经历,表达“报先帝而忠陛下”的真挚感情和“北定中原”、“兴复汉室”的决心。
第三部分(8、9段),明确各方面的责任,向后主提出恳切的期望,总结全文。)
2.分段研读
第一、二段
(1)小组内互译语段,有疑难提出,全班释疑。(2)问题探究
当时的不利条件是什么 当时的有利条件是什么?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客观)
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 忠志之士忘身于外。 (主观)
第一段提出什么建议?提出这一建议的目的是什么?对国君进行了怎样的规劝?
开张圣听。 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 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第二段中作者在本段提出的建议是什么?具体内容是什么?如何具体执行?提出怎样的劝诫?“内外异法”内外各指什么
严明赏罚。 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 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宫内、朝廷
第三、四段
(1)小组内互译语段,有疑难提出,全班释疑。(2)问题探究
举荐了哪些人?为什么要举荐这些人
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
提出亲贤的具体做法是什么?亲贤的好处是什么?
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 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如何举用将军向宠?举用将军向宠有什么好处?
营中之事,悉以咨之。 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第五段
(1)小组内互译语段,有疑难提出,全班释疑。 (2)问题探究
找出本段中心句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每与臣论此事”中的“此”指什么?“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的主要条件是什么?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亲贤臣,远小人。
第六、七段
(1)小组内互译语段,有疑难提出,全班释疑。(2)问题探究
在第六段中,找出表明作者出身的句子、当时作者的志趣、感激的原因。文中“卑鄙”是什么意思?具体指什么?那句话概括了与先帝患难与共的历史?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 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wěi)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 低微鄙俗;具体指“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在第七段中,找出作者“夙夜忧叹”的原因、“五月渡泸,深入不毛”的原因、表明伐魏时机成熟的句子。
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 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
南方已定,兵甲已足。
第八、九段
(1)小组内互译语段,有疑难提出,全班释疑。(2)问题探究
在第八段中,第一句照应上段哪一句?第二句前半句和后半句分别照应前文哪一句?
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 斟酌损益,进尽忠言。 开张圣听。
第九段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依依惜别之情
3. 诸葛亮就国内政治问题向刘禅提出了几条建议?他反复陈说的是哪一条?
四 合作释疑。小组讨论:
1 由进谏忽而自叙身世,是不是节外生枝,与上下文联系不紧密呢?
①追溯二十一年的殊遇披露感恩戴德之情,说明以上进言纯属忠谏。②以自身不负先帝殊遇舍命驱驰,作为后主不忘先人之业的榜样,进一步启发后主奋发图强。③二十一年不平凡历程,说明创业艰难,激励其不可半途而废,更不能前功尽弃。④写出先帝用人唯贤,礼贤下士的品质,希望刘禅能以先帝为榜样,知人善用。……诸葛亮的这段叙述,系进一步打动后主的心,又是临别时的表白,实有深衷曲意。)
2 “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诸葛亮的泪为何而流?
五 小结
这篇表文历来受到人们的高度评价,被视为表中的代表作。文章以恳切的言辞劝说后主要继承先帝遗志,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 佞,以修明政治,完成先帝未竟的大业;也表达了诸葛亮报答先主知遇之恩的真挚感情和“北定中原”“兴复汉室”的决心。
六 达标检测
阅读下面文言语段,完成文后的问题。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出师表》
诸葛亮,言家事初,亮自表后主曰:“成都有桑八百株,薄田十五顷,子弟衣食,自有余饶。至于臣在外任,无别调度,随身衣食,悉仰于官,不别治生,以长尺寸。若臣死之日,不使内有余帛,外有赢财,以负陛下。”及卒,如其所言。 ——《三国志 蜀志 诸葛亮传》
1. 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2分)
(1)卑鄙_身份低微,见识短浅。__ (2)悉 全部
2、下列例句中与“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中的“以”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D )(2分)
A. 先帝不以臣卑鄙 B. 不别治生,以长尺寸
C. 咨臣以当世之事 D. 不使内有余帛,外有赢财,以负陛下
3.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在战事失败的时候我接受了任命,在危机患难期间我受到委任。
4.由(乙)文中诸葛亮的一番肺腑之言可以看出他的什么品质?你知道后人对诸葛亮有何评价吗?举出一例即可。(4分)
围绕“勤俭,清廉”答题即可。评价:陆游: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杜甫: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潮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两表酬三顾,一对足千秋。
七、拓展延伸
诸葛亮在我国是家喻户晓的人物,有关他的事迹、传说、俗语还有很多。课外搜集有关资料,以“千秋诸葛我评说”为题写段400字以上的短文。
教后记:
年级:九年级上册 学科:语文 编号:91010-91014
主备人:邓用君 审核(签字):邓用君 审批(签字):金毅
课题:《词五首》 课型:新授课 审批时间:2012年9月10日
学生
第25课《词五首》导学案
教师寄语:“经验丰富的人读书用两只眼晴,一只眼晴看到纸面上的话,另一只眼晴看到纸的背面。”歌德的名言一语道破了古诗词鉴赏的真谛。
教学目标
1、结合作者的生活经历及作品的写作背景理解这五首词的内容;
2、感悟作品的思想内涵,把握作者的感情;
3、朗读与背诵。
学习过程:
第一课时
快乐晨读
点绛唇
李清照
寂寞深闺,柔肠一寸愁千缕。惜春春去,几点催花雨。 倚遍阑干,祗是无情绪。人何处,连天芳草,望断归来路。
【赏析】这首词写出了让人肝肠寸断的千缕浓愁:寂寞愁、伤春愁、伤别愁以及盼归愁。结尾“望断”两字写尽盼归不能的愁苦,此时感情已积聚至最高峰,全词达到高潮。
望江南
课前预学
一、走进作者
温庭筠(约812—866),原名_岐(qí)__,字_飞卿 _。晚唐太原祁(现在山西祁县)人。他精通音乐,文思敏捷。他的词多写“闺情”,较少写政治内容,几经“艳丽”之能事,花间词派尊他为“_花间鼻祖”。
二、文学常识
花间词派是五代西蜀的一个词派,由后蜀赵承祚(zuó)所编《花间集》而得名。词在晚唐时,受社会风气的感染,渐渐背离了题材广泛、风格多样的特色,走上了剪翠裁红、调脂弄粉的歧途,专在女人的容貌、服饰和姿态上下功夫。晚唐词人温庭筠的作品代表着这种创作倾向。在温庭筠死后半个世纪,五代西蜀的赵承祚收集温庭筠、皇甫松、韦庄、薛昭蕴等十八家词五百首,编成《花间集》。此派尊温庭筠为鼻祖,以韦庄成就最高,写闺情,写离别相思,风格绮丽,在当时颇有影响。
三、字词积累
1.读准字音
倚( yǐ) 脉脉(mò ) 白蘋(pín )
2.理解词义
脉脉 :含情凝视、情意绵绵的样子。词中形容阳光微弱。
_斜晖:夕阳的斜光。
__悠悠_:长久;遥远。
合作探究
四、初步感知
1.“梳洗罢”这三个字能揭示出这位女子的什么心态?
__“女为悦己者容”,她精心梳洗说明她相信爱人一定会回来,心中充满希望。
2.在“过尽千帆皆不是”这句话中你能不能体会出这位女子的心理变化?
“过尽千帆皆不是”从“希望是”到发现“不是”,写出了女子一次次从希望到失望的心理变化过程,让人为之心碎。_
五、文本探究
你认为词中的女主人公等了多长时间?
从“斜晖”可以看出她等了一天,而从全词,我们却能读出,以前她可能在这里等过,而以后,她也将继续她的等候,直到爱人归来。_
品读鉴赏
温婉细腻的情思美
作为“花间鼻祖”的温庭筠,词风浓艳、精巧。这首词虽仍不脱写闺情窠臼,但清新、明快,以不足30字的篇幅,就描述了独处深闺的女子的生活状况和内心情思。由清晨梳洗、凭栏眺望,写出了女子孤寂的生活处境和盼望心上人归来的殷切心情。“过尽千帆皆不是”,让人不禁为女人的一次次由希望到失望的痛苦而扼腕,“斜晖脉脉水悠悠”,日夜的思念,时刻的盼望,千般的愁,万般的爱,在这夕阳西下之时、江水东流之中尽显无疑。
课堂小结
这首词表现了一位因心爱的人远行而独处深闺的女子的生活状况,表现出她盼归而终究失望的痛苦心情。
第二课时
渔家傲 秋思
课前预学
一、走近作者
范仲淹(989-1052),江苏吴县人,字希文 ,北宋_政治_家、_文学_家、_军事_家,谥号“__文正_”,少年时家贫但好学,常以天下为己任,有敢言之名。有《__范文正公集_》传世。
二、追溯背景
北宋仁宗即位之后,国家逐渐形成积贫积弱之势,表面一片升平,实际上危机四伏。宝元元年,西夏元昊称帝,宋廷调兵遣将,扬声声讨,但事出仓促,每战辄败。1038年西夏大举进攻宋朝,攻取今陕北数县,延州(延安)成为孤城,1040年,朝廷委派范仲淹出任陕西经略安副使兼知延州,抗击西夏,范仲淹担任起组织西北战线、力挽狂澜的重任。他到任后,改革军制,团结上下,生产戍边,渐收失地而威震西夏。他在任四年,西夏不但不敢侵犯,而且称他为“胸中自有数万甲兵”。这首诗就作于此时。
三、字词积累
1.读准字音
塞下(sài) 千嶂(zhàng) 浊酒(zhuò) 羌管(qiāng) 号角(jiǎo) 燕然(yān) 未勒(lè) 人不寐(mèi )
2.辨清字形
3.理解词义
塞下 :边界要塞之地,这里指西北边疆。
_边声___:边塞所特有的声音,如大风、号角、羌笛、马啸的声音。
_千嶂_:崇山峻岭。
合作探究
四、初步感知
1.词中所写的风景“异”在哪里?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_天气极寒、特异的边声(风声、马啸声、号角声);点明了战事吃紧、戒备森严的特殊背景,渲染了西北边地的荒僻,暗示了将士的思乡之情。__
2.词人在下片中揭示了戍边将士们怎样的心理?
下片是全词的核心部分。词人在这里正面揭示了自己和征人们的一种矛盾心理:他们思念相距万里的家乡,却没有办法回去,因为还没有达到建功立业的目的。他们立志要打退进犯的外敌.确保西北边境的安定,这种爱国、卫国的精神正是他们虽然想家却又不甘无功而返的根本原因。所以只能用一杯浊酒来排解对家乡亲人的思念,来寄托他对成就功业的向往。_
五、文本探究
“将军白发征夫泪”运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_互文(应翻译成“将军和士兵都白了头发,流着眼泪”);表达了作者远离家乡,思念亲人,归期无计的悲伤之情。__
品读鉴赏
壮阔悲凉的意境美
本词开篇点明地域、季节(塞下、秋天),背景雄浑。人都说“胡天八月即飞雪”,连大雁都毫无逗留之意,极现天气奇寒。读罢,悲凉之意顿生。“四面边声连角起”,风吼、马嘶,同不断起伏的号角声混杂在一起,汇成塞下特有的交响曲,壮阔、苍劲。当暮霭生成,夕阳西下后,只见那紧闭的城门,连绵不断的崇山峻岭,真个是“自古逢秋悲寂寥”,壮阔悲凉尽溢于字里行间。
课堂小结
这首词通过对边塞秋季萧条景物的描写和作者情怀的抒发,表现了戍边将士的英雄血性和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同时也反映了北宋王朝的消极政策所造成的后果和影响。
第三课时
江城子 密州出猎
课前预学
一、走近作者
苏轼( 1037—1101),北宋_文学_家、_书画_家。字子瞻,号_东坡居士_,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与父洵、弟辙合称“_三苏_”,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其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在艺术表现方面独具风格。少数诗篇也能反映民间疾苦,指责统治者的奢侈骄纵。他的词开豪放一派,同杰出词人辛弃疾并称为“_苏辛”。擅长行书、楷书,与蔡襄、黄庭坚、米芾(fèi)并称“宋四家”;能画竹,喜作枯木怪石,论画主张“神似”。诗文有《东坡七集》《东坡乐府》等。
二、文学常识
豪放派是与婉约派对举的宋词流派。由北宋词人苏轼所开创,经南宋词人辛弃疾发展而推向高峰。此派词人,多有强烈的政治热情、豪爽的英雄本色,胸怀坦荡,抱负远大,故能突破“词为艳科”的樊篱,开拓了词的题材领域,又敢于突破格律束缚。“不喜裁剪以就声律”,畅所欲言,直抒胸臆。意境雄奇阔大,风格豪迈奔放,语言流利畅达,把词引向健康、广阔的道路。豪放派词人南宋居多,人才济济,因辛弃疾成就突出,故又称“辛派”。
三、追溯背景
苏轼在熙宁四年(1071年)因对王安石变法持不同政见而自请外任。朝廷派他做杭州通判,三年任满转任密州太守。这首词作于熙宁七年。当年春夏,密州天旱,旱蝗灾害相继发生。苏轼曾到常山祈雨,后果然得雨,他再往常山祭谢,归途与同僚会猎于铁沟,途中写了一系列作品,这首《江城子 密州出猎》最为人们所称道。
四、字词积累
1.读准字音
出猎(liè) 擎(qíng ) 貂裘(diāo qiú) 卷平冈(juǎn ) 鬓(bìn)
挽(wǎn) 千骑(jì) 酒酣(hān )
2.理解词义
倾城 :全城的人都出来了。形容随观者之众。
_酒酣_:酒喝得尽心、畅快。
_胸胆尚开张_:胸怀还很宽阔,胆气还很豪壮。
合作探究
五、初步感知
1.这首词的上片和下片分别写了什么内容?
_上片描绘了打猎时威武壮阔的场面,下片抒发了词人立志为国效命的情怀。________
2.苏轼在作品中塑造了一个怎样的形象?
_《江城子密州出猎》塑造了一个雄心勃勃、英武豪迈、挽弓劲射、保家卫国、征战沙场的英雄形象。
六、文本探究
“亲射虎”“遣冯唐”“射天狼”三个典故分别表达了什么意思?
____年纪不小,但仍有少年狂气;希望重新受朝廷重用;要抵御侵略者,建功立业。______
品读鉴赏
充满豪情的雄壮美
苏轼的《江城子 密州出猎》一词,上片写出猎,下片写请战,场面热烈,情豪志壮,大有“横槊赋诗”的气概,把词中历来香艳软媚的儿女情,换成了报国立功、刚强壮武的英雄气。上片一幅威武的群雄出猎图,紧扣一个“狂”字展开:太守出猎而报知人民跟随去看,其狂一也;出看而须“倾城”,其狂二也;猎必射虎,其狂三也;自比孙郎,其狂四也。下片则凸显豪情洋溢的壮志:“鬓微霜,又何妨”,此豪一也;“持节云中”,此豪二也;“会挽雕弓”,此豪三也;“西北望,射天狼”,此豪四也。
课堂小结
这首词通过描写一次出猎时的壮观场面,借历史典故抒发词人杀敌卫国的雄心壮志,表达了为国效命的坚定决心和爱国思想,并委婉地表达出企盼重新得到朝廷重用的愿望。
第四课时
武陵春
课前预学
一、走近作者
李清照(1084——155),号_易安居士。济南(今属山东)人,_宋_代著名女词人,婉约派的代表作家。前期词以歌颂诚挚的爱情为主要内容,如《如梦令 常记溪亭日暮》等。后期词主要写亡夫之痛、故国沦丧之悲以及伤时念旧的抑郁情怀,写得深沉哀痛,如《永遇乐落日熔金》等。其词多收录在《_漱玉词》中。
二、文学常识
婉约派以秦观、李清照为代表,继承南唐词的风韵,发扬柳永词铺叙、描写的特色,又吸取东坡词个性鲜明的长处,融为一体,形成“词人之词”之正宗。在内容上坚持“诗庄词媚”的主张,多以艳情为题材。此派对词坛影响很大,在词的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三、追溯背景
北宋败亡后,李清照于建炎元年(1127年)来到南方,故乡青州陷入金人之手,她家中所藏的大批书籍、文物被焚毁。建炎三年(1129年)丈夫赵明诚病故之后,金人挥兵南侵,李清照为避兵乱而只身各处流亡。绍兴五年(1135年)寓居在浙江金华时写了这首《武陵春》。这时她经历了国家败亡、家乡沦陷、文物丧失、丈夫病死等不幸遭遇,处境凄惨,内心极其悲痛,这首词中所反映的是她真实的生活片段和思想情感。
四、字词积累
1.读准字音
舴艋(zéměng) 载不动(zài )
2.理解词义
物是人非:景物依旧,人事已变。这里暗指丈夫已死。
合作探究
五、初步感知
1.在《望江南》中,主人公是“梳洗罢”,而本词中作日晚倦梳头”,从中你能体会到词人怎样的心态?
__“梳洗罢”足一种信心,一种希望,而“倦梳头”是一种放弃,一种对生活毫无兴趣的悲凉。从中可以看出作者的满怀愁绪。___
2.“闻说”“也拟”“只恐”这三个词说明了什么?
_“闻说”“也拟”“只恐”这三个动词写出了作者试罔排造愁绪的做法,前两个词给人一种希望.好像可以为词人松一口气,而“只恐”又让人跌落到词人的万丈愁绪中,三个词写出了词人的沉重、无奈,又紧紧抓住了读者的心。_
六、文本探究
1.怎样理解词的最后两句?
“愁”本是心中之事.抽象之物,只可意会,难以捉摸。而词人却异想天开地将它装上小船,给人一种具体可触的立体感;而且还怕愁太重,小船载不动,则愁又显得有重量了;再联系前句的“轻”字,似乎还可看到这小船在“重愁”压挤下被慢慢压向水面之状,从而获得了一种动态感。这两句词化虚为实,语意新奇,想像惊人,实为写愁的千古佳句。
2.本词是如何抒发词人的感情的?
__词人通过描写景色、典型细节来抒情,即间接抒情。也有直接抒情,如“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使文章的风格既含蓄又质朴、率真。
品读鉴赏
出人意表的创意美
经历了国家败亡、家乡沦陷、文物丧失、丈夫病故等不幸遭遇的女词人-李清照,53岁时寓居金华,写了这首反映凄惨处境、悲痛心情的《武陵春》。“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的确,“岁岁年年花相似,年年岁岁人不同”,词人此时对一切都丧失了兴趣,未语泪先流,这种“愁”令人压抑难熬。“也拟泛轻舟”,寻求一个消除愁苦的去处当在情理之中。
但“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将词人的愁具象化,重得连船都承载不动。不但写出了词人的心理活动过程,而且其起伏的思绪、独特的想像更“出人意表”,令人称道。
课堂小结
这首词采用借景抒情的手法,借春花凋落说自己青春不再,又借双溪“泛轻舟”表达自己因丈夫去世而万念俱灰的无限惆怅与悲伤之情。
第五课时
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课前预学
一、走近作者
辛弃疾(1140——1207),字___幼安 __,号_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南宋著名爱国词人。辛弃疾继承了苏轼豪放的词风,意境雄奇阔大,气势恢宏。辛词善用比兴,并且运用典故,托古喻今;在语言方面,辛弃疾不仅运用古近体诗的句法,还吸收了散文、骈文、民间口语入词,故有“以文为词”的评价。
二、追溯背景
这首词作于词人闲居江西上饶带湖之时。从题目上看,是寄给好友陈亮抒发抗金壮志的。1188年,陈亮到带湖访辛弃疾,一对志同道合的战友促膝交谈,共同商讨战胜敌人的方略大计,等待杀敌机会的到来。南渡近三十年,他梦寐以求的是能指挥百万雄师,驰骋沙场,建功立业。然而他的美好夙愿,直到两鬓斑白也没能实现,这首词表达了词人这种复杂的感情。
三、字词积累
1.读准字音
挑灯(tiǎo) 麾下(huī ) 炙( zhì)
弦( xián ) 的卢( dí ) 霹雳(pī)
2.理解词义
吹角 :军队中吹号角的声音。古时候吹牛角以发号令。
了却__:特别响的雷声。
霹雳_:了结,把事情做完。
合作探究
四、初步感知
1.文有“文眼”,词有“词眼”,这首词的“词眼”是什么?
___词眼是“壮”,整首词都是围绕这个字来写的。____
2.作者写这首词有什么用意?抒发了怎样的情感?
这首词托名为安慰朋友,实则是抒发词人自己对青年时代抗金的战斗生活的念念不忘之情,坚决恢复中原、建功立业的壮志,以及壮志难酬的悲愤。_
五、文本探究
1.在这首词中,哪两句集中吐露了词人的心声?表达了他怎样的思想感情?与曹操“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相比,有何异同?
词中集中吐露了阔人心声的诗句是:“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前一句抒写词人一生中的事业和抱负,后一句抒发无尽的感叹。表达了词人渴望杀敌报国的雄心壮志和壮志未酬、报国无门的悲愤之情。与曹操“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相比,同写久经军旅的老者,英雄之心尚在,不同的是,辛弃疾词巾的哀伤较重。
2.词人有意作“壮词”,“壮”正是这首词的风格特色,请说说这首词的“壮”是怎样体现的。
(1)“壮”在场面,“壮”在军营生活的雄豪、壮美:分食牛肉,奏悲凉苍劲之曲,“秋点兵”的壮大场景。
(2)“壮”在人物超常的本领:骑飞快奔驰的“的卢”马,拉满霹雳作响的雕弓,风驰电掣,勇猛雄健。
(3)“壮”在志向:率师北伐,统一南北,为国立功,成就英名。
(4)“壮”在心迹的表露:“可怜白发生”,不是一味的嗟叹,而是对现实的抗议,充满了壮志难遂的抑郁、愤慨之情。
(5)“壮”在语言:文辞壮丽而不“纤巧”,洒脱而不拘谨。
品读鉴赏
余音绕梁的构思美
无论是上片描述的军旅生活,还是下片描述的战斗场面;不论是酒醉后挑灯看剑,醒后的连营号角,还是飞快奔驰的的卢马,猛力拉满霹雳作响的雕弓,都是作者想像的生活和抹不去的记忆,渴望从军杀敌、建立功勋之心溢于字里行间。但结语却只有五个字“可怜白发生”。这五个字一方面表明了前面所描述只是年轻时的经历,只是一种追忆;另一方面说明自己已年过半百,两鬓染霜,理想难酬。于九句叙事之后,戛然而止的结句,内涵丰富,感情复杂,余音绕梁,韵味无穷。
课堂小结
这首词追忆了自己当年在军中的火热战斗生活,抒发了渴望杀敌报国的雄心壮志,也表现了壮志未酬、报国无路的悲愤。
年级:九年级上册 学科:语文 编号:91015
主备人:邓用君 审核(签字):邓用君 审批(签字):金毅
课题:《六单元提升》 课型:新授课 审批时间:2012年9月10日
学生
六单元总结提升
文本梳理
本单元前四篇课文都属于人物传记,其中《陈涉世家》叙述了陈涉发动起义的过程和义军迅猛发展的形势,刻画了一个目光远大、才能卓越的农民领袖的形象;《唐雎不辱使命》塑造了一个维护国土、不畏强暴、敢于斗争的义士形象,揭示了弱国战胜强国和正义战胜非正义的道理;《隆中对》表现了诸葛亮“未出茅庐已知天下事”的天才预见和雄才伟略;《出师表》表达了诸葛亮劝说后主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佞,继承遗志,复兴汉室的决心。《词五首》代表了词发展的不同时期和流派,通过学习五首词,我们可以了解其常见的题材和风格,提高审美能力。
前四篇课文都是写人,但是在写法上各不相同。
《陈涉世家》主要运用叙述事件塑造人物,《唐雎不辱使命》主要通过人物对话塑造人物,<隆中对》运用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手法塑造人物,《出师表》通过叙事、议论和抒情来塑造人物。《词五首》中《望江南》和《武陵春》不仅在风格上都比较婉约,而且抒发的感情相近,都是抒发离愁别绪的。但是前者主要运用白描,后者直接抒情。《渔家傲 秋思》《江城子 密州出猎》《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风格上都以豪放、开阔、雄壮为主,在感情上都表现了爱国之情,但是《渔家傲 秋思》还有思念家乡和亲人的感情,《江城子 密州出猎》还有希望得到朝廷重用的期盼之情,《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有壮志未酬的抑郁、愤慨之情。
基础过关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1)诣( yì ) 罾(zēng ) 辍耕( chuò ) 以头抢地( qiāng )
(2)沔( miǎn ) 蕲( qí ) 怅恨( chàng ) 箪食壶浆( dān )
(3)猥( wěi ) 铚( zhì ) 鸿鹄( hú ) 宁有种( nìng )
(4)闾左( lǘ ) 酂( cuò ) 柘( zhè ) 颍川( yǐng )
(5)间令( jiàn ) 胄( zhòu ) 挽( wǎn ) 险塞( sài )
(6)笞广( chī ) 炙( zhì ) 擎(qíng ) 猖蹶( jué )
(7)千骑( jì ) 唐雎( jū ) 崩殂( cú ) 遗诏( zhào )
(8)驽钝( nú ) 怫然( fú ) 行阵( háng ) 臧否( pǐ )
(9)韩傀( guī ) 长史( zhǎng ) 攘除( rǎng ) 舴艋( zé měng )
(10)燕然( yān ) 陟罚( zhì ) 裨补( bì ) 谯门( qiáo )
2.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1)zhé( 谪 )戍 修jìn( 祲 ) 忿huì(恚) pī( 霹 )雳
(2)tǎn(袒 )右 gōu( 篝 )火 倾tuí( 颓 ) lǒng( 陇 )亩
(3)社jì( 稷 ) gǎo( 缟 )素 存xù( 恤 ) zhēn( 斟 )酌
(4)徒xiǎn( 跣 ) 和mù( 睦 ) 费yī( 祎 ) 咨zōu( 诹 )
(5)不mèi( 寐 ) 貂qiú( 裘 ) 酒hān( 酣 ) huī( 麾 )下
3.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其意思。
(1)将军身被坚执锐_____“被”通“披”,穿着______
(2)固以怪之矣____“以”通“已”,已经____
(3)发间左逋戍渔阳___“適”通“谪”;遗戍,强迫去守边____
(4)为天下唱____“唱”通“倡”,首发,倡议___
(5)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__“错”通“措”,放置____
(6)岂直五百里哉__“直”通“值”,只、仅仅___
(7)仓鹰击于殿上__“仓”通 “苍”,青白色__
(8)欲信大义于天下____“信”通“伸”,伸张___
4.写出下列加点词的古今义。
(1)等死,死国可乎
古义:___一样___ 今义:___相等,等待_____
(2)旦日,卒中往往语
古义:__处处_____ 今义:___经常___
(3)愿终守之,弗敢易
古义:___交换__ 今义:____容易_____
(4)先帝不以臣卑鄙
古义:__身份低微,见识浅短_ 今义:__语言、行为不道德__
(5)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古义:___痛心和遗憾 今义:___深切憎恨___
(6)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古义:___感动,激动___ 今义:__深深感谢___
(7)猥自枉屈
古义:___辱,降低身份____ 今义:__卑鄙,下流___
(8)临表涕零
古义:____眼泪_____ 今义:___鼻涕____
5.指出下列加点词的活用情况。
(1)乃丹书帛曰“陈胜王” ___名词作动词,写__
(2)置人所罾鱼腹中_名词作动词,用网捕__
(3)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_名词作动词,用眼睛示意_
(4)尉果笞广_名词作动词,用竹板打_
(5)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__名词作动词,生长草木五谷__
(6)失期,法皆斩__名词作状语,按法令__
(7)狐鸣呼曰__名词作状语,像狐狸一样_
(8)功宜为王_名词作状语,论功劳__
(9)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___名词作状语,用箪盛饭__
(10)恢弘志士之气___形容词作动词,发扬扩大___
(11)此皆良实___形容词作名词,善良、诚实的人__
6.写出下面每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
7.文学常识填空。
(1)《史记》是我国第一部_纪传体_通史,全书一百三十篇,分为书、表、本纪、世家、列传五种体例,记叙了从传说中的_黄帝_到汉武帝三千多年历史。鲁迅曾称赞为“_史家之绝唱 , 无韵之离骚。”
(2)司马迁,字_子长_,_西汉时期著名的史学家、文学家和思想家。
(3)《战国策》是由西汉刘向编辑整理的一部国别体史书,它主要记载了战国时期各国策士的言论、活动等内容。
(4)《三国志>是由晋朝陈寿编著的一部纪传体国别史,记载了三国时期魏 、 蜀 、 吴的历史。与《史记》《_汉书_》《__后汉书_》合称为“前四史”。
(5)诸葛亮,字_孔明,号_卧龙_,三国时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
(6)温庭筠,字_飞卿_,_晚唐_太原人,被称为“__花间鼻祖_”。
(7)范仲淹,字_希文_,_北宋__政治家、文学家、军事家,谥号“_文正_”。
(8)苏轼,字子瞻,号_东坡居士_,_北宋_文学家、书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_豪放派_代表人物。
(9)李清照,号__易安居士__,___宋___代著名女词人,____婉约派____代表人物,著有《漱玉词》。
(10)辛弃疾,字_幼安_,号__稼轩_,__南宋__著名爱国词人。
8.默写名句。
(1) _塞下秋来风景异_,衡阳雁去无留意。
(2)过尽千帆皆不是,_斜晖脉脉水悠悠_。
(3)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_沙场秋点兵_。
(4)《陈涉世家》中“_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_”一句表达了陈涉远大的志向。
(5)《武陵春》中将无形的“愁”化为有形的物,表达作者浓重哀愁的句子是:__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__。
(6)《出师表》中表明先汉兴隆的原因的句子是:__亲贤臣,远小人___。
(7)《江城子 密州出猎》表达作者渴望得到重用的句子是:_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_。
中考链接
【2010云南中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
【甲】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节选自诸葛亮《出师表>)
【乙】
齐桓公见小臣稷①,一日三至弗得见。从者曰:“万乘②之主,见布衣之士,一日三至而弗得见,亦可以止矣。”桓公曰:“不然,士骜禄爵者③,固轻其主,其主骜霸王者,亦轻其士。纵夫子骜禄爵,吾庸④敢骜霸王乎?”
(《吕氏春秋·下贤》)
【注】①稷(jì):人名。②乘(shèng):量词。古时一车四马叫“乘”。③骜禄爵者:指看轻功名利禄的人。④庸:怎么。
[参考译文]
齐桓公召见小臣稷,一天去了三次没能够见面。跟随的人说:“有万辆马车的国君,召见平民百姓,一天去三次都没能够见面,也该停止了。”齐桓公说:“不是这样的。读书人轻视有权有钱的人,所以轻视他的国君;他的国君轻视其他国君,也轻视他的城民。即使稷轻视有权有钱的人,我又怎么敢轻视其他国君呢?”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躬耕于南阳________亲自____________ (2)猥自枉屈______这里有降低身份的意思_________
(3)攘除奸凶_____排除,铲除_____ (4)一日三至而弗得见_____不,没有_____
2.把下面的文言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_(只希望)在动乱中苟且保全生命,不希求在诸侯中扬名显贵。
3.诸葛亮的“不求闻达于诸侯”和稷的“骜禄爵”的价值取向对你有什么启示?
_要淡泊名利不浮躁,正确看待个人的利益、得失、地位等,甘当无名英雄。__
4.结合文意,说说甲文中先帝和乙文中桓公的相同之处是什么。
_(1)都是帝王(身居高位);(2)都是求贤若渴;(3)都不惜降低身份,亲自去拜访。
5.请从内容或形式上对《出师表》作简要评析。
内容:情真意切地表达了诸葛亮的一片忠心。(言之有理即可)
形式:结构清晰,语言朴素,情感真挚,中心明确。
口语交际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回答问题。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那“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的屈原,那发出石破天惊之问“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陈涉,那“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的陆游,那发明了活版印刷术的毕昇……历史的天空群星璀璨。仰望历史的天空,我们热血沸腾,那么,璀璨的群星中,哪一颗曾经照亮过你的心灵?你心目中的风流人物又是谁呢?
1.让我们一起来说一说我们心中的“明星”,仿照下面的示例试着用简洁的语言描述一下他们的星光!
示例一:我心目中的风流人物当推武则天。作为一个女性,她能够在那个“男权”社会里统治中国达15年之久,并且一直保持着国家的繁荣和相对稳定。虽然人们对她褒贬不一,但在我的心目中她的地位一直是不可动摇的。中国社会“男尊女卑了几千年”,是武则天让“小女子抖了回精神”。
示例二:我更喜欢李清照。不管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的李清照,“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的李清照,还是“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的李清照,我都喜欢。我喜欢她的天真烂漫,喜欢她的忧郁寂寞,更喜欢她的风度气节。
_示例:我心目中的风流人物是李白,他不肯“摧眉折腰事权贵”,在“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的情境下,依旧可以大声高唱“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他笔下的景更是奇妙无比:“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他的愁绪更让人牵肠挂肚:“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他豪迈,他纤细,他乐观,他忧郁,这就是我心目中的李白,一个不折不扣的“谪仙人”。___
2.假定你是这次“风流人物”交流会的主持人,活动之后,请你总结陈词。
__看来同学们心中都已有自己的“风流人物”,也都能说出他们的“风流”所在!诚如赵翼所感叹的那样:“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我们中华文明上下五千年,源远流长,风流人物不计其数,正是因为群星辉映,才有了我们的灿烂星空。灿烂星空,谁又是真的英雄?看来我们每个人心中都有自己的标准!希望同学们能够以自己心中的“风流人物”为表率和动力,也勾画一下自己的人生蓝图!___
综合学习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当我们再次与众英雄聚首时,会惊异地发现,我们的灵魂已在不知不觉中升华了。某班同学在“话说千古风流人物”综合性学习中,开展了以下活动。
【活动一:名著人物知是谁】根据下面的语言提示,写出相应的历史人物。
1.他励精图治,赏罚分明,善计谋,通兵法,深得将士爱戴,以草船借箭、赤壁之战借得东风等流芳百世。 (诸葛亮)
2.他是三国时魏国真正的创业者,一代奸雄,同时他也是卓有成就的军事家、政治家、文学家,他的《观沧海》抒发了作者统一天下的雄心壮志。(曹操)
3.他疾恶如仇,侠肝义胆,路见不平,拔刀相助。面对备受欺凌的金氏父女,他拳打镇关西;面对无赖的泼皮,他倒拔垂杨柳震慑对方。 (鲁智深)
【活动二:探访古代风流人物】擦亮记忆的星空,你会发现历史上的名人如闪烁的群星。请列举你喜欢的历史上的名人(活动一中的人物除外),并说说喜欢的原因。
____孔子他希望当时分裂的中国能重视并出现统一强大的中央权力,主张上层阶级以礼、仁政、德行来维持统治,创立了儒家学派。
【活动三:亲近今朝风流人物】今朝风流人物总让我们感动,总有一种力量震撼着我们的心灵,让我们走近他们。
四年前,他是带着雅典失利的打击归来的,迎接他的不是鲜花和掌声,而是无数的质疑和指责。而在刚结束的2008年奥运会上,27岁的杨威终于完成了对前辈李宁和李小双的超越,成为中国体操历史上最为耀眼的体操巨星。面对他,你有何感言?
当我看到你双膀撑着身体贴在单杠上的那一刻,我为你骄傲。为你欢呼!你成功了,你是真正的英雄。你的勇敢、坚毅带给我很大的震撼!
扶苏以数谏故
卒数万人
陈胜、吴广皆次当行
问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乃丹书帛曰
得鱼腹中书
广故数言
以数谏故
乃行人
行收兵
皆次当行
盛装登场——希望
千帆不是——失望
肠断白蘋洲——绝望
望江南
zhuò(浊)酒
侵shí(蚀)
千zhàng(嶂)
zhàng(障)碍
渔
家
傲
秋
思
浊酒一杯燕然未勒
羌管悠悠 人不寐一将军、征夫
抒情:壮士秋思
衡阳雁去
四面边声 荒僻
千嶂里 长烟落日
写景:塞下秋景(异)
江城子
密州出猎
上片(叙事):出猎盛况——英雄射虎
下片(抒情):挽弓射敌—期待建功立业
武陵春
花已尽倦梳头
物是人非 欲语泪先流
闻说也拟 只恐载不动
愁
破阵子 为陈同
甫赋壮词以寄之
醉态——醉里挑灯看剑 实
梦
境
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
五十弦翻塞外声
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
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
赢得生前身后名
战前准备
沙场点兵
冲锋陷阵
功成名就
现实——可怜白发生
虚
实
(1)
陈胜、吴广皆次当行__编次 __
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___停留_____
(2)
若为佣耕,何富贵也___你___
若无兴德之言__如果,假若___
(3)
死即举大名耳___确立、建树___
是以众议举宠为督_推举_
(4)
会天大雨,道不通______道路____
咨诹善道,察纳雅言___道理_____
(5)
以光先帝遗德___遗留_____
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__给予___
(6)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___将领____
上使外将兵_____带领_____
PAGE
27年级:九年级上册 学科:语文 编号:91014
主备人:邓用君 审核(签字):马庆伟 审批(签字):金毅
课题:《词五首》 课型:新授课 审批时间:2012年9月10日
学生
第五课时
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课前预学
一、走近作者
辛弃疾(1140——1207),字________,号____,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南宋著名爱国词人。辛弃疾继承了苏轼豪放的词风,意境雄奇阔大,气势恢宏。辛词善用比兴,并且运用典故,托古喻今;在语言方面,辛弃疾不仅运用古近体诗的句法,还吸收了散文、骈文、民间口语入词,故有“以文为词”的评价。
二、追溯背景
这首词作于词人闲居江西上饶带湖之时。从题目上看,是寄给好友陈亮抒发抗金壮志的。1188年,陈亮到带湖访辛弃疾,一对志同道合的战友促膝交谈,共同商讨战胜敌人的方略大计,等待杀敌机会的到来。南渡近三十年,他梦寐以求的是能指挥百万雄师,驰骋沙场,建功立业。然而他的美好夙愿,直到两鬓斑白也没能实现,这首词表达了词人这种复杂的感情。
三、字词积累
1.读准字音
挑灯( ) 麾下( ) 炙( ) 弦( ) 的卢( ) 霹雳( )
2.理解词义
吹角:
了却:
霹雳:
合作探究
四、初步感知
1.文有“文眼”,词有“词眼”,这首词的“词眼”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作者写这首词有什么用意?抒发了怎样的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文本探究
1.在这首词中,哪两句集中吐露了词人的心声?表达了他怎样的思想感情?与曹操“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相比,有何异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词人有意作“壮词”,“壮”正是这首词的风格特色,请说说这首词的“壮”是怎样体现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
品读鉴赏
余音绕梁的构思美
无论是上片描述的军旅生活,还是下片描述的战斗场面;不论是酒醉后挑灯看剑,醒后的连营号角,还是飞快奔驰的的卢马,猛力拉满霹雳作响的雕弓,都是作者想像的生活和抹不去的记忆,渴望从军杀敌、建立功勋之心溢于字里行间。但结语却只有五个字“可怜白发生”。这五个字一方面表明了前面所描述只是年轻时的经历,只是一种追忆;另一方面说明自己已年过半百,两鬓染霜,理想难酬。于九句叙事之后,戛然而止的结句,内涵丰富,感情复杂,余音绕梁,韵味无穷。
课堂小结
这首词追忆了自己当年在军中的火热战斗生活,抒发了渴望杀敌报国的雄心壮志,也表现了壮志未酬、报国无路的悲愤。
学后记:
破阵子 为陈同
甫赋壮词以寄之
醉态——醉里挑灯看剑 实
梦
境
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
五十弦翻塞外声
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
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
赢得生前身后名
战前准备
沙场点兵
冲锋陷阵
功成名就
现实——可怜白发生
虚
实年级:九年级上册 学科:语文 编号:91004
主备人:邓用君 审核(签字):马庆伟 审批(签字):金毅
课题:《唐雎不辱使命》 课型:新授课 审批时间:2012年9月5日
学生
《唐雎不辱使命》
第二课时
三、合作探究,理解人物,把握特点
1、学生分角色读课文。(叙述者、唐雎、秦王各由一人担任,要能读出人物应有的语气。)
⑴演读分两组,每组各找两位同学分别饰演唐雎和秦王。
⑵演读内容分别为课文的第二自然段和第三自然段。
⑶演读地点设在讲台。
⑷要求饰演者能在充分理解人物形象的基础上,演读出人物的精、气、神,能融入角色中。
2、思考问题:(1)秦王以五百里地易安陵是出于好心吗 秦王易地的真正目的是什么 请恰当推测一下。安陵君用什么理由拒绝了秦王的要求
(2)细读秦王对唐雎说的话,回答:秦王认为自己对安陵君是什么态度 安陵君对他又是什么态度 你认为秦王说的是真心话吗 为什么
(3)唐雎是如何反驳的。唐雎的理由和安陵君的理由有何异同。
四、拓展延伸
每个同学以“……表现了……”(或“……写出了……”、“……反映了……”)说一句品析课文语言的话。如:
①“秦王色挠,长跪而谢”,表现了秦王的外强中干;
②“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写出了 ;
③“挺剑而起”反映了 。
④
⑤
五、课文小结
这篇记叙文,写了唐雎 的英雄气概,揭露了秦王的的本质,虽不假修饰,却十分鲜明生动,在刻画人物性格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
六、达标测试
阅读理解
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1、解释加粗的词:
故不错意也 轻寡人与
虽千里不敢易,岂直五百里哉 请广于君
2、选择译文正确的一项:
① 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 ( )
A、以为安陵君是年长者,所以不放在心里。
B、把安陵君看作忠厚长者,所以不打他的主意。
C、认为安陵君是年长者,所以不注意他。
D、拿安陵君当作忠厚的人,这是不打他主意的缘故。
② 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 ( )
A、现在我拿十倍大的土地,请求安陵君扩大我的国土。
B、现在我拿十倍大的土地给安陵君扩大领土。
C、现在我拿十倍的土地,请求安陵君扩大影响。
D、现在我认为十倍大的土地,可以请求扩大安陵君的领土。
3、下列句子里加粗的词各相当于现代汉语的什么词,表示什么语气。
① 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
② 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
③ 岂直五百里哉?
4、段中表现秦王玩弄诈骗伎俩,装出一副施恩加惠面孔的句子是:“
”。
5、段中表现秦王骄横无理、盛气凌人的句子是:
?
6、唐雎维护领土立场坚定其“不易地”的理由是:
。
7、概括这段文字的大意:
。
学后记:年级:九年级上册 学科:语文 编号:91008
主备人:邓用君 审核(签字):马庆伟 审批(签字):金毅
课题:《唐雎不辱使命》 课型:新授课 审批时间:2012年9月7日
学生
《出师表》
第二课时
三 自主探究
1.着眼于“出师”二字,划分文章结构。
2.分段研读
A、第一、二段
(1)小组内互译语段,有疑难提出,全班释疑。(2)问题探究
当时的不利条件是什么 当时的有利条件是什么?
第一段提出什么建议?提出这一建议的目的是什么?对国君进行了怎样的规劝?
第二段中作者在本段提出的建议是什么?具体内容是什么?如何具体执行?提出怎样的劝诫?“内外异法”内外各指什么
B、第三、四段
(1)小组内互译语段,有疑难提出,全班释疑。(2)问题探究
举荐了哪些人?为什么要举荐这些人
提出亲贤的具体做法是什么?亲贤的好处是什么?
如何举用将军向宠?举用将军向宠有什么好处?
C、第五段
(1)小组内互译语段,有疑难提出,全班释疑。(2)问题探究
找出本段中心句
“每与臣论此事”中的“此”指什么?“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的主要条件是什么?
D、第六、七段
(1)小组内互译语段,有疑难提出,全班释疑。(2)问题探究
在第六段中,找出表明作者出身的句子、当时作者的志趣、感激的原因。文中“卑鄙”是什么意思?具体指什么?那句话概括了与先帝患难与共的历史?
在第七段中,找出作者“夙夜忧叹”的原因、“五月渡泸,深入不毛”的原因、表明伐魏时机成熟的句子。
E、第八、九段
(1)小组内互译语段,有疑难提出,全班释疑。(2)问题探究
在第八段中,第一句照应上段哪一句?第二句前半句和后半句分别照应前文哪一句?
第九段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3. 诸葛亮就国内政治问题向刘禅提出了几条建议?他反复陈说的是哪一条?
四 合作释疑。小组讨论:
1 由进谏忽而自叙身世,是不是节外生枝,与上下文联系不紧密呢?
2 “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诸葛亮的泪为何而流?
五 小结
这篇表文历来受到人们的高度评价,被视为表中的代表作。文章以恳切的言辞劝说后主要继承先帝遗志,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 佞,以修明政治,完成先帝未竟的大业;也表达了诸葛亮报答先主知遇之恩的真挚感情和“北定中原”“兴复汉室”的决心。年级:九年级上册 学科:语文 编号:91011
主备人:邓用君 审核(签字):马庆伟 审批(签字):金毅
课题:《词五首》 课型:新授课 审批时间:2012年9月10日
学生
第二课时
渔家傲 秋思
课前预学
一、走近作者
范仲淹(989-1052),江苏吴县人,字,北宋______家、______家、______家,谥号“____________”,少年时家贫但好学,常以天下为己任,__________________有敢言之名。有《____________》传世。
二、追溯背景
北宋仁宗即位之后,国家逐渐形成积贫积弱之势,表面一片升平,实际上危机四伏。宝元元年,西夏元昊称帝,宋廷调兵遣将,扬声声讨,但事出仓促,每战辄败。1038年西夏大举进攻宋朝,攻取今陕北数县,延州(延安)成为孤城,1040年,朝廷委派范仲淹出任陕西经略安副使兼知延州,抗击西夏,范仲淹担任起组织西北战线、力挽狂澜的重任。他到任后,改革军制,团结上下,生产戍边,渐收失地而威震西夏。他在任四年,西夏不但不敢侵犯,而且称他为“胸中自有数万甲兵”。这首诗就作于此时。
三、字词积累
1.读准字音
塞下( ) 千嶂( ) 浊酒( ) 羌管( )
号角( ) 燕然( ) 未勒( ) 人不寐( )
2.辨清字形
3.理解词义
塞下:
千嶂:
边声:
合作探究
四、初步感知
1.词中所写的风景“异”在哪里?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词人在下片中揭示了戍边将士们怎样的心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文本探究
“将军白发征夫泪”运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品读鉴赏
壮阔悲凉的意境美
本词开篇点明地域、季节(塞下、秋天),背景雄浑。人都说“胡天八月即飞雪”,连大雁都毫无逗留之意,极现天气奇寒。读罢,悲凉之意顿生。“四面边声连角起”,风吼、马嘶,同不断起伏的号角声混杂在一起,汇成塞下特有的交响曲,壮阔、苍劲。当暮霭生成,夕阳西下后,只见那紧闭的城门,连绵不断的崇山峻岭,真个是“自古逢秋悲寂寥”,壮阔悲凉尽溢于字里行间。
课堂小结
这首词通过对边塞秋季萧条景物的描写和作者情怀的抒发,表现了戍边将士的英雄血性和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同时也反映了北宋王朝的消极政策所造成的后果和影响。
zhuò( )酒
侵shí( )
千zhàng( )
zhàng( )碍
渔
家
傲
秋
思
浊酒一杯燕然未勒
羌管悠悠 人不寐一将军、征夫
抒情:壮士秋思
衡阳雁去
四面边声 荒僻
千嶂里 长烟落日
写景:塞下秋景(异) 年级:九年级上册 学科:语文 编号:91001
主备人:邓用君 审稿(签字):马庆伟 审核(签字):金毅
课题:《陈涉世家》 课型:新授课 审批时间:2012年9月2日
学生
《陈涉世家》
教师寄语:最清晰的脚印,印在最泥泞的历史之路上。
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联系文下注释正确地疏通文意。
3、体会文章“善于运用个性化语言来刻画人物形象”的特点。
课前预习:
司马迁为什么要写《史记》?
“西伯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
厥有《国语》;孙子髌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抵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
子长忠言直谏,身遭大难,以残疾之身,著不朽之作。
《史记》是本什么样的书?
“古者富贵而名摩灭,不可胜记。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⑴它是纪传体史书;⑵人物传记分为三类:本纪(帝王之事)、世家(诸侯之事)、列传(非常之人)。⑶它是通史(黄帝至汉武帝共三千多年) 鲁迅赞云:“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问题导入
陈涉是谁?什么叫“世家”?
二、朗读
1、初读课文 读准字音
阳夏( ) 嗟乎( ) 適( )戍 当行( ) 陈胜王( ) 罾( ) 篝火( )
忿恚( ) 笞( ) 徇( ) 酂( )柘( ) 谯( ) 砀( ) 社稷( )
2、再读课文,读准节奏
如:重点句节奏: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
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乃令/符离人葛婴/将兵/徇蕲以东
三、译读:对照注释 疏通文意。
1、自主学习。生结合工具书和注释,初步疏通文句,将自己不解的词句标出。
2、合作学习。小组讨论,解决组内存疑,仍无法解决的疑难词句交全班共同解决 ,教师点拨,注重文言今译的指导。
3、分类积累。
A、一词多义:
如:次 数
行 故 书
B、古今异义:
若为佣耕 会天大雨
又间会吴广 卒中往往语
借第令 比至陈
等死 今亡亦死
扶苏以数谏故
卒数万人
陈胜、吴广皆次当行
问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乃丹书帛曰
得鱼腹中书
广故数言
以数谏故
乃行人
行收兵
皆次当行年级:九年级上册 学科:语文 编号:91012
主备人:邓用君 审核(签字):马庆伟 审批(签字):金毅
课题:《词五首》 课型:新授课 审批时间:2012年9月10日
学生
第三课时
江城子 密州出猎
课前预学
一、走近作者
苏轼( 1037—1101),北宋______家、______家。字子瞻,号______,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与父洵、弟辙合称“______”,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其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在艺术表现方面独具风格。少数诗篇也能反映民间疾苦,指责统治者的奢侈骄纵。他的词开豪放一派,同杰出词人辛弃疾并称为“______ “。擅长行书、楷书,与蔡襄、黄庭坚、米芾并称“宋四家”;能画竹,喜作枯木怪石,论画主张“神似”。诗文有《东坡七集》《东坡乐府》等。
二、文学常识
豪放派是与婉约派对举的宋词流派。由北宋词人苏轼所开创,经南宋词人辛弃疾发展而推向高峰。此派词人,多有强烈的政治热情、豪爽的英雄本色,胸怀坦荡,抱负远大,故能突破“词为艳科”的樊篱,开拓了词的题材领域,又敢于突破格律束缚。“不喜裁剪以就声律”,畅所欲言,直抒胸臆。意境雄奇阔大,风格豪迈奔放,语言流利畅达,把词引向健康、广阔的道路。豪放派词人南宋居多,人才济济,因辛弃疾成就突出,故又称“辛派”。
三、追溯背景
苏轼在熙宁四年(1071年)因对王安石变法持不同政见而自请外任。朝廷派他做杭州通判,三年任满转任密州太守。这首词作于熙宁七年。当年春夏,密州天旱,旱蝗灾害相继发生。苏轼曾到常山祈雨,后果然得雨,他再往常山祭谢,归途与同僚会猎于铁沟,途中写了一系列作品,这首《江城子 密州出猎》最为人们所称道。
四、字词积累
1.读准字音
出猎( ) 擎( ) 貂裘( ) 卷平冈( ) 鬓( )
挽( ) 千骑( ) 酒酣( )
2.理解词义
倾城:
酒酣:
胸胆尚开张:
合作探究
五、初步感知
1.这首词的上片和下片分别写了什么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苏轼在作品中塑造了一个怎样的形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文本探究
“亲射虎”“遣冯唐”“射天狼”三个典故分别表达了什么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
品读鉴赏
充满豪情的雄壮美
苏轼的《江城子 密州出猎》一词,上片写出猎,下片写请战,场面热烈,情豪志壮,大有“横槊赋诗”的气概,把词中历来香艳软媚的儿女情,换成了报国立功、刚强壮武的英雄气。上片一幅威武的群雄出猎图,紧扣一个“狂”字展开:太守出猎而报知人民跟随去看,其狂一也;出看而须“倾城”,其狂二也;猎必射虎,其狂三也;自比孙郎,其狂四也。下片则凸显豪情洋溢的壮志:“鬓微霜,又何妨”,此豪一也;“持节云中”,此豪二也;“会挽雕弓”,此豪三也;“西北望,射天狼”,此豪四也。
课堂小结
这首词通过描写一次出猎时的壮观场面,借历史典故抒发词人杀敌卫国的雄心壮志,表达了为国效命的坚定决心和爱国思想,并委婉地表达出企盼重新得到朝廷重用的愿望。
江城子
密州出猎
上片(叙事):出猎盛况——英雄射虎
下片(抒情):挽弓射敌—期待建功立业年级:九年级上册 学科:语文 编号:91007
主备人:邓用君 审核(签字):马庆伟 审批(签字):金毅
课题:《唐雎不辱使命》 课型:新授课 审批时间:2012年9月7日
学生
《出师表》
教师寄语:“三顾频繁天下计, 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 长使英雄泪满襟。”
——杜甫
学习目的:
1.朗读背诵文言课文。
2.积累一些文言实词和虚词。学会翻译文言文。
3.理解作者的政治主张和政治愿望。
4.理解并学习本文议论、叙事和抒情相结合的写法。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 基础知识
1.查字典,读准下列加线字的音。
崩殂( ) 疲弊( ) 陛下( ) 恢弘( )
妄自菲薄( ) 以塞( ) 驽钝( )
陟罚( ) 臧否( ) 裨补阙漏( )
郭攸之( ) 费祎( ) 行阵和睦( ) 长史( )
猥自( ) 夙夜忧叹( ) 以彰其咎( )
咨诹( ) 以遗陛下( ) 斟酌损益( )
2.作家作品简介
本文选自(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
作者诸葛亮 181—234,字孔明,琅邪阳都(今山东沂南)人,是三国时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他年轻时躬耕陇亩,隐居隆中,刻苦攻读史书,常以管仲、乐毅自比。刘备三顾茅庐后,诸葛亮为其真情所动,出山辅助刘备,联吴抗曹,败曹操于赤壁,形成魏、蜀、吴三国鼎立的局面。
刘备死后,他受遗诏辅助后主刘禅。
3.关于“表”。
表是古代奏议的一种,用于向君王陈说作者的请求和愿望。诸葛亮这篇表文写于蜀汉建兴(后主刘禅年号)五年p27年)第一次出师伐魏之前。当时蜀汉已从猇亭(现在湖北宜都)战役的惨败中恢复过来,既与吴国通好,又平定了南方的叛乱,所以诸葛亮决定北上伐魏, 写这篇表文的目的是,希望刘禅任用贤臣,采纳忠言,赏罚分明,国内政治修明,有一个稳定的战略后方,以实现先帝的‘北定中原”,“兴复汉室”的宏大理想。
二 整体感知
1.朗读课文,注意语音正确,节奏分明,语气流畅,感情充沛。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cú)。今/天下三分,益州/疲(pí)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 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sè )/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zhì )罚/臧(zāng)否(pǐ),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yōu)之、费祎(yī)、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wèi)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bì)补阙(quē)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háng )阵和睦,优劣得所。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zhǎng)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也,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wěi)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yòu )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sù)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shù)竭/驽(nú)钝,攘(rǎng)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jiù)。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zōu)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
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2 结合注释,翻译全文。(注意下列词语)
(1).古今词义
痛恨 古义: 今义:
布衣 古义: 今义:
卑鄙 古义: 今义:
感激 古义: 今义:
(2).一词多义
效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 不效则治臣之罪。
感激
由是感激。 臣不胜受恩感激。
(3).词性活用
光 以光先帝遗德。 恢弘 恢弘志士之气。
良实 此皆良实。 优劣 优劣得所。
亲 亲贤臣。 远 远小人。
奸凶 攘除奸凶。 慢 讳、允等之慢。
(4).通假字
稗补阙漏。 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5).虚词 以
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先帝不以臣卑鄙。
以光先帝遗德。 以塞忠谏之路也。
受命以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