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单的轴对称图形[下学期]

文档属性

名称 简单的轴对称图形[下学期]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9.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07-01-29 08:55: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题 简单的轴对称图形(一) 课型 新授课
内容 第2册第7单元第2节第1课总第4课时 课时 1课时
教学目标 经历探索简单的轴对称性的过程;进一步体验轴对称的特征,发展空间观念。探索并了解角的平分线,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有关性质,并能适当地进行简单应用。3. 通过活动培养学生研究轴对称图形的思想方法。
教学重点 探索并了解角的平分线,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有关性质
教学难点 通过操作,理解结论产生的过程
教学方法 观察----动手----交流-----探索相结合
教学手段 课件、板书、多媒体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意图 备注
复习联想情境引入 轴对称图形的概念和对称轴的概念。生活中的轴对称图形的实例。几何中有否有轴对称图形? 积极回忆畅所欲言积极思考 联系上节课的知识,自然导入。 为下面的问题做个铺垫
找一找 角是轴对称图形吗?在一张纸上任意画一个角∠AOB,沿角的两边将角剪下,将这个角对折,使角的两边重合。在折痕(即角平分线)上任取一点C。过点C折OA边的垂线,得到新的折痕CD,其中,点D是折痕与OA边的交点,即垂足。将纸打开,新的折痕与OB边的交点为E。找:1)轴对称图形及对称轴。2)相等的线段?6、联系三角形全等的知识(AAS及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 学生两人一组,合作操作。学生积极思考,互相交流。 让学生亲自进行折纸活动,使他们在实际探索中找到角的轴对称性及相关结论。 培养合作精神,自我探究的能力
引入性质 结论: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这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几何语言:∵OC平分∠AOB,CD⊥OA,CE⊥OB(已知)∴CE=CD(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这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 感受,学习 体验操作中结论的提炼 注重训练文字语言与数学语言的转化
练一练 课本193页随堂练习 动手练习 巩固角平分线的性质 学以致用
折一折 线段是轴对称图形吗?你能利用折纸的方法将线段AB分成两段彼此相等的线段吗?画一线段AB,对折后使点A、B重合,折痕与AB的交点为O;在折痕上任取一点C,沿CA将纸折叠。将纸展开CA和CB。问:1)CO与AB有怎样的位置关系?2)AO与OB相等吗?CA与CB呢?探索理由。3)线段是轴对称图形吗?对称轴在哪?4、联系三角形全等的知识(SAS及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 学生动手操作 使学生进一步进行折纸活动,体会相关结论。 培养合作精神,自我探究的能力
概念及性质引入 垂直且平分这条线段的直线叫做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即中垂线。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这条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几何语言:∵OD垂直平分AB(已知)∴AD=AB(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这条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 体会学习 体验操作中结论的提炼 注重训练文字语言与数学语言的转化
练一练 见幻灯片练习 思考练习 巩固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及角平分线的性质 学以致用
谈一谈 同学们,这节课你有什么体会和收获呢? 交流并发言 回顾小结
布置作业 课课练:简单的轴对称图形(一) 巩固、反馈 并培养学生对所学内容的反思和评价。
机动内容 学习几何语言的叙述时要留有充分多的时间,黑板板书,让学生模仿,并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给与订正。
作业 课课练:简单的轴对称图形(一)
板书设计 1、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这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2、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这条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