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神年画
——传统年画赏析教学实践案例
大单元设计意图
新教材第五单元《淳朴之情——民间美术》对于落实立德树人、以美育人的目标具有重要作用,对于弘扬中国民间美术文化、增进学生的文化自信具有重要意义。
本单元我的设计主要分三课完成教学,第一课主要探讨民间美术是如何诞生以及与传统民俗的关系;第二课主要探讨民间美术的艺术语言以及视觉呈现;第三课主要探讨民间美术的传承与发扬。
以下是整节课的教学设计以及各环节设计意图:
(一)教材分析
人美版美术鉴赏教材第五单元《淳朴之情——民间美术》第二个主题《质朴与率真——浓郁乡情的视觉呈现》,本主题教材中呈现了丰富的民间艺术,主要从造型、视角、结构、色彩以及传承,这五个问题展开。本课选取民间门神年画艺术,通过图例引导学生从构图、造型以及色彩三个方面来解读门神年画,并且引导学生思考“美是否该定义”。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赏析门神年画的构图、造型、色彩等、认识中国民间美术的艺术语言。
过程与方法:通过情境巧设、对比分析、动态解析等方法提升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成效,提高学生艺术作品的赏析能力与艺术素养。
情感态度价值观:引导学生感受中国民间美术的魅力,引导学生不给“美”加定义,感受边区、医护人员的崇高精神信仰的美,感受中华民族的精神风貌,陶冶爱国主义情操,增强民族自豪感。
(三)重点难点
1. 重点:解读门神年画的艺术语言。
2. 难点:感受民间美术的美。
(四)教学准备
PPT课件、年画、学习单、板书等。
(五)教学过程
1、情境导入,营造赏析氛围
(1)教师展示几张当红明星的照片,请学生谈谈觉得他们哪里美?
(2)教师展示《门神年画神荼、郁垒》,请学生谈谈觉得哪里不美。
(3)教师简单介绍门神神荼、郁垒,以及门神年画的发展。
【设计意图】教师从当下最受学生喜爱的明星,吸引学生注意,通过学生谈“为什么喜欢”了解学生对于美的定义。转而出现门神年画,给学生较大的反差感,通过学生对“门神年画哪里不美”的讨论,让学生畅所欲言,为下面的“以丑论美”做铺垫。
2、讲授新课。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讨论,完成学习单问题1
问题1 门神年画的艺术语言?
构图
造型 整体
局部(头部、面部、四肢、服饰等)
色彩
(1)构图:对称、饱满——求双求全的对称美
【设计意图】本教学环节从构图的角度入手,通过画面的分割,让学生感受中国传统民间美术中对称美的审美观念,以及画面饱满的求双求全的对称美。
(2)造型:追求意象——夸张变形的生动美。
整体:身材魁梧、粗壮英武、身披甲胄、手执金瓜,姿势相向、站立,呈现威猛之势。
局部:头部比例夸大,与民间画诀“将无脖项”的造型艺术相契合,头部大而饱满,体现气度
与威武;面部眼睛夸大比例,圆如铜铃或长如柳叶,威严气质;肢体比例呈现:短、粗、壮,
展示勇猛、魁梧;服饰:图案繁复、细节繁密,体现瑰丽夺目、尊贵与富丽。
【设计意图】让学生从整体去感受门神年画中造型的威猛之势,再从局部深入,通过明星与门神身材比例的对比,引导学生观察民间美术中表达的生动、直接,让学生感受民间美术的趣味性。
色彩,对比强烈——质朴的纯粹美
请学生找出年画中所用到的颜色:红、黄、绿、紫、黑以及白。引导学生去思考这些颜色搭配在一起有怎样的视觉感。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对年画中色彩的观察,让学生感受到民间美术运用色彩的大胆、质朴与纯粹。
(4)请同学们讨论,并完成问题2。
问题1门神年画的艺术语言? 问题2 门神年画为什么要这样呈现?
构图 对称、饱满 求双求全的对称美
造型 整体 身材魁梧、粗壮英武、身披甲胄、手执金瓜,姿势相向、站立,呈现威猛之势。 夸张变形的“生动”美
局部(头部、面部、四肢、服饰等) 头部比例夸大,与民间画诀“将无脖项”的造型艺术相契合,头部大而饱满,体现气度与威武。 面部眼睛夸大比例,圆如铜铃或长如柳叶,威严气质。 肢体比例呈现:短、粗、壮,展示勇猛、魁梧。 服饰:图案繁复、细节繁密,体现瑰丽夺目、尊贵与富丽。
色彩 新鲜色彩,不经调和的颜色,对比鲜明 质朴的纯粹美
(5)教师小结:中国门神画的造型、色彩、构图上运用夸张、圆满、对比等手法,追求形似意象,人物形象饱满,英勇威武。
(6)教师介绍中国“年画四大家”,请学生仔细观察每组拿到的年画作品,小组讨论,派代表来分析,教师点评。
【设计意图】让学生切身感受年画艺术,还是要近距离观察,教师特意准备了一些年画作品实物,请学生欣赏并且通过刚才门神年画的分析,来鉴赏手上的年画作品,教师根据学生解析进行评价。
(7)教师总结:年画作品之所以能够千年来流传下来,是因为年画寄予了老百姓无限的精神寄托和美好愿景。
(8)再次展示门神年画与明星的照片对比,请同学们通过年画的欣赏再次来谈谈关于美的定义,教师提问:美,是否应该被定义?
【设计意图】将年画与明星的照片对比,对应课堂开始时学生对美而下的定义,认为高的、瘦的、白的等等才是美,通过对年画的学习,教师引导学生理解美不应该被定义。
(9)教师展示边区战士被紫外线晒伤的脸、消防员被烟熏黑的脸、医护人员被口罩勒出痕迹的脸、女特警战士减掉长发在雨中训练等图片,提问:他们没有白皙的皮肤、没有纤细的腰肢、没有飘扬的长发,为什么我们还称他们是“最美的人”?引导学生思考要拥有忠诚于党、服务人民的信仰,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精神!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在感受中国民间美术的魅力的同时,感受边区、医护人员的崇高精神信仰的美,感受中华民族的精神风貌,陶冶爱国主义情操,增强民族自豪感。
(10)课后思考:门神年画这一种悠久的民间艺术,一种乡土风俗的载体,他承载着中华民族几千年来深厚的美学意义,我们应该如何去传承和发扬,如何让更多的人认识和喜爱我们的民间艺术呢?
学情分析和素养
这节课所面对的学生为高一学生,心理状态已经趋向成熟,具有强烈的探究精神。他们在美术鉴赏学习中也更加渴望了解本质性的、美术理论方面的知识。在教学中我会以分组讨论探究的形式,有针对性的引导学生感悟民间美术的艺术语言,文化内涵,引导学生理解美的多样性。
评价目标
(一)能够分析民间美术的艺术语言。总结并理解中国传统绘画的四个特征。
(二)能够总结民间美术创作的目的。
(三)能够感受美的多样性。
(四)能够体会崇高的精神信仰,增强民族自豪感。
课堂教学实践的全程记录
教师(以下简称:师):同学们,我想了解一下你们最喜爱的明星是谁?
学生(以下简称:生):王一博、肖战、迪丽热巴、易烊千玺……
展示明星照片
师:你为什么喜欢他?你觉得他或她哪里好看?
生:个子高、皮肤白、身材好(瘦),眼睛大、鼻子挺……
师:好,我也觉得他们长的挺好看。我今天也给大家带来两位帅哥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他们。
师:这是什么?同学们认识不认识?
生:门神。
师:知道他们分别是谁吗?名字写在上面呢?
生:神茶。修垒?
师:请跟我读:神荼、郁垒shēn shū、yù lǜ。什么?我好像听到有同学说他不帅?这么说来好像确实不太符合刚才对于好看的标准。请同学们2分钟仔细观察讨论一下,他们哪里不好看?你觉得哪些不符合你对于美的标准?
学生讨论。
师:我发现我们同学们在吐槽别人的时候特别热闹,请同学们来说说看。
生:我觉得他特别胖、身材特别矮、脸大、皮肤红彤彤、表情有点凶……
师:果然,吐槽别人好起劲是吧哈哈!好,根据你们对美的定义的角度去看,似乎确实就像你们说的那样不好看,甚至可以说有点“丑”,个子矮,整个人似乎压扁了,就横向发展了,所以显得胖,手臂和腿也更显得粗壮。脸红通通的好像要发火的样子。表情呢,瞪大眼睛,凶狠的样子好可怕。好,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
师:神荼、郁垒是上古传说能制伏恶鬼的两位神人,后世遂以为门神,有辟邪驱魔保平安之意。据考证,最早的门神画出现于汉代,只是那时候是刻在画像砖上的,后来造纸技术和印刷术的发明下,门神画大量的印刷普及,兴盛衰落,一直传承至今。门神年画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种体现。古代劳动人民创作了丰富多彩的门画,用以辞旧迎新、驱邪纳福。如今,人们仍然保持着春节时贴门画的传统习惯来增添节日气氛,也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祈求。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讨一下,这件看似“丑丑”的门神年画,到底有这什么样的艺术魅力,能够受到中国老百姓的喜爱?今天我们就来讲讲第五单元淳朴之情——民间美术,主题二质朴与率真——浓郁乡情的视觉呈现。我们从三个角度来解读这件门神年画:构图、造型以及色彩。请同学们小组讨论,完成学习单里的问题1。
师:好,请同学们来说说,首先来看构图。
生:构图是对称的。
师:很好,对称的,是从整体上看,那以其中一个门神来看的话,在画面中所占的空间来看呢?
生:基本占满了画面。
师:对,这个用一个词语来概括的话就是:饱满。好,我们来看一下造型,整体上看怎样?
生:整体上看比较魁梧,神态也比较威猛。
师:说的很好,门神身材魁梧、粗壮英武,身披甲胄,手执金瓜,站立呈现威猛之势。那从局部来看呢?比如头部?
生:头部画的特别大,而且看起来很凶。
师:我们来具体看下。首先身高,我们一般亚洲成年男性的身高比例是7到7.5头身,比如我们看看国民老公王一博,再看看我们的门神,呀,只有5头身,这不就是我们常说的“五短身材”吗?
师:为什么看起来凶?
生:眼睛瞪的很大。
师:眼睛瞪的像铜铃。除了头部、眼部,看看四肢有什么特点?
生:特别短。
师:对,特别短,短了之后就显得?
生:很粗,很壮。
师:说的非常好,简单一点概括四肢就是:短、粗、壮。再看看他们穿的服饰?
生:服装看起来很复杂,很繁琐。
师:没错,非常繁琐复杂,这个花纹简直是有点让人眼花缭乱。同学说的非常好,最后我们再来看看色彩有什么特点?
生:颜色很鲜艳。
师:对很鲜艳,看看用了哪些颜色?
生:有红色、黄色、绿色、紫色、黑色还有白色。
师:对,这些颜色你觉得是经过多次调和出来的吗?
生:不是的,看起来比较纯。
师:对,用色非常大胆、纯粹。
师:大家观察的都非常仔细,请同学们根据这些艺术语言,讨论2分钟,然后完成学习单中的问题2,为什么要这样呈现?或者这样表达的原因是什么?这样呈现是为了表达中国老百姓一种怎么样的心理?
生:构图对称是为了表现中国百姓的传统的审美,就是平衡美、对称美。
师:说的没错,门神画对称美,一方面是由门的形式规约的,另一方面中国历来就有求双求全和追求圆满的审美观念。
生:门神年画的造型是为了呈现门神的能够驱邪避灾的气质。
师:为了表现气质!说的很好,为了表现出门神的威武的、勇猛的气度,特别像眼睛的比例的放大,把门神的凶相表现出来,一看就觉得有这样门神守护的家宅一定很有安全感。通过造型的刻画展现一种精神气质,这个我们叫什么?中国画中常说的“气韵生动”。
生:色彩鲜艳为了达到对比的效果,视觉感很强,还有就是色彩鲜艳可能也是为了赶走妖魔吧。
师:说的很好,视觉感很强,刚才同学也说了,画面中的色彩是比较纯的颜色,像红、黄、绿、黑、白等,这些纯粹的颜色或者说不需要怎么调和的颜色,也体现出门神年画这种民间艺术在色彩上追求一种什么?
生:追求比较直接的,质朴的。
师:说的太棒了,追求质朴的或者原始的或者本质的纯粹美。门神画在中国传统民间美术中历史悠久,是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的重要载体。中国门神画的造型、色彩、构图上运用夸张、圆满、对比等手法,追求形似意象,人物形象饱满,英勇威武。
师: 四川绵竹年画、江苏桃花坞、天津杨柳青、山东潍坊杨家埠的木版年画在历史上久负盛名,被誉为中国“年画四大家”。
师:今天我也为同学们带来了几件年画作品?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并且派代表分析你手中的年画?
生:我们组的年画是《一团和气》,这件作品呈构图饱满对称,并且是圆形造型,非常夸张,也符合中国传统审美中国追求圆满的观念。这个人物的圆脸也显得特别喜庆,色彩也很纯粹,对比强烈,非常有视觉感,特别符合“一团和气”这个主题,表达了中国民间对于和和美美的愿望。
生:我们组的门神年画是这对文财神和武财神。这件作品构图也是对称的,我们觉得最有趣的是在两个财神面部颜色不同,文财神是白色的,武财神是红色的,通过色彩的区分,一下子就把文武区分开来,文财神显得儒雅一些,武财神就显得凶悍一些。
师:很好,你们组发现在表达人物性格上,民间艺术家通过色彩的不同来区分。你觉得文财神和武财神是表达了人们怎样的情感?
生:希望发财,还有就是平安。
生:我们组的年画是喜报三元,构图也是对称的,颜色主要是红色、蓝色、紫色、黄色,色彩对比强烈,很纯粹,两个小孩子的头部很大,所占比例特别多,还有就是画面中有些象征性的东西,比如喜字对应的是画面中的喜鹊,寓意非常好。
师:好的,这组同学发现了画面中带有象征性的元素,元对应的是孩童手中的桂圆。旧时科举考试中乡试、会试、殿试都取得第一名,就叫做三元及第。所以这件作品也是一种美好的期望。
生:我们这组的作品是这件《瓜果丰收》,画中的小孩脑袋画的很大,很夸张,胳膊也很粗,一看就是伙食很好,很健康,穿的衣服颜色就是黄、蓝、红、黑,很喜庆。然后画面中还有西瓜、玉米和苹果,应该是百姓希望瓜果可以收成很好,所以创作的作品。
师:同学们都分析的特别好,大家发现没有,虽然每件作品都画的不一样,但是他们有一个共同点,他们被我们的民间百姓们赋予了无限的精神寄托和美好愿景。
师:我们再回头来看看神荼郁垒门神年画,虽然两位门神造型夸张甚至身材扭曲,但是在老百姓的心中,他们确是被赋予了平安、健康、喜乐的美,年画所储存的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以及它不朽的美学意义是其他艺术形式无法代替的。所以同学们,美应该被定义吗?一定得是巴掌脸吗?一定得是A4腰吗?一定得是筷子腿吗?一定得高吗?一定得瘦吗?一定得白吗?什么是美?什么是丑?美的标准是什么?美应该被定义吗?我想我们中国的民间艺术已经告诉了你答案。不,美不应该被定义。那到底什么样是美的?我们来看看他们。
师:驻守边疆的战士常年受紫外线侵蚀而受伤的皮肤、刚结束任务被烟熏黑脸的消防员、长时间戴防护面具被勒出的一张张口罩脸、剪去长发穿上作训服在雨中训练的女战士。他们没有白皙的皮肤、没有纤细的腰肢、没有飘逸的长发,甚至有时我们连他们的脸都看不清,因为他们总是背对我们逆行而上。为什么,他们被老百姓称为最美的人?
生:因为他们拥有奉献精神。
师:对,就是因为他们像年画中的门神一样,奉献自己,保护着我们。哪有什么岁月静好,不过是有人替你负重前行。他们是我们最应该去崇拜,去学习的人。最后留个大家一个课后思考问题:门神年画这一种悠久的民间艺术,一种乡土风俗的载体,他承载着中华民族几千年来深厚的美学意义,我们应该如何去传承和发扬,如何让更多的人认识和喜爱我们的民间艺术呢?
板书
陈述课堂亮点、评点主要环节和反思改进意见
陈述课堂亮点
课堂导入紧抓学生心理。
教师熟知学生心理,以当红明星吸引学生注
意,引发学生对美的讨论。
以“丑”论美增强课堂趣味性。
用明星的“美”与门神的“丑”相对
比,以门神的“丑”来分析中国传统美的艺术语言。这样的方式新颖有趣,课堂气氛活跃。
教学内容层层递进且首尾呼应。
教学内容由整体到局部,从理论到情感。从“美”与“丑”的对比,到从“丑”中理解传统审美观念,再到自主探究年画艺术语言,到最后回到对美与丑的定义,以最美逆行者升华到民族情感、精神信仰。
教学过程注重学生自主探究。
教学中以学习单的方式展开,学生分组讨论、自主学习。以学生自我表述为主,教师适
当加以引导。
教学道具准备充分。
教师提前在黑板上画上门的图案,并且贴上门神年画,增强一种场景感。在分组探究过程中,每组都有真实年画作品,使学生能够更近距离接触民间艺术。
6、注重课堂评价突出育人意识。
整节课教师对学生的回答与生成都以正面评价,不仅有教师评价还结合学生评价。榜样人物将这节课的育人功能凸显,教师的语言激发学生对榜样人物的崇拜,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评点主要环节
导入部分
以问题:“同学们,我想了解一下,现在你们喜欢什么样的明星?”打开课堂,不仅激发学生兴趣,更拉进教师与学生的距离。第二个问题:“你觉得这个明星好看在哪儿呢?”这个问题就引导学生发表对于美的理解和定义。当我展示门神年画出现时,学生就出现强烈的反差。当我问第三个问题:“你觉得门神哪里不好看?”这个问题彻底激发学生表达的欲望,为接下来的课堂做好铺垫。
讲授主课
这个环节是从三个角度来解读门神年画,通过学生自主探究构图、造型以及色彩等,解读出中国传统民间美术中的对称美、生动美和纯粹美。这个环节是发挥学生主动探究能力的环节,教师在这个环节通过设计幻灯片,风趣幽默的语言,从预设的结果为基点,加以引导追问,得出学生自己的生成。在自主探究的基础上,教师呈现更多更丰富的不同形式年画,让学生一边探究一边感受年画的魅力,引导他们慢慢改变之前对美的定义设定。
总结回顾
这个环节首先是对上一环节的总结,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究,得出中国传统绘画的特点,教师在此基础上加以总结,并且通过板书更直观的罗列出来。其次从知识点回到门神与明星的对比,引发学生第二次对美与丑的讨论,引导学生明白美是不应该被定义的,自然引出下一环节。
评价升华
通过展示边防展示晒伤的脸、消防员被烟熏黑的脸、医务工作者长时间佩戴口罩而勒出的痕迹以及减掉长发在雨中训练的女战士的图片。引导学生明白拥有忠诚于党、服务人民的信仰,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精神的人,才是最美的。
这个环节是美育、德育结合的有效环节。教师与学生从对美的理解,上升至对逆行者的崇高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