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 第七单元习题课件(图片版 7份打包 )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 第七单元习题课件(图片版 7份打包 )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9-17 13:42:08

文档简介

(共5张PPT)
/
【主题阅读】
少年毛泽东发奋读书
少年毛泽东是个学习异常勤奋刻苦的孩子。8岁时他就被父亲送到私塾读书。当时流行一
种教学生练字的方法叫“填红蒙字”,就是先生写出字样来,蒙上纸,再让学生用毛笔在上面写。
但毛泽东不愿简单地照着填,他要自己放手写,一遍写不好,就多写几遍。有的字,他要练写几
百遍。除了手写,他还用心写,走路、吃饭,甚至梦里还想着练写的字的结构、笔画特点,所以,他
写的字比一般同学照着填的字还要好。
从懂事开始,毛泽东就承担了家中的一些家务活和农活。劳动的时候,他也不忘读书。一
天,父亲让他往田里挑粪,过了一会儿,父亲看田里没人千活了,就到处找,后来,在一座古坟后
的老柏树下找到了他。他两手捧着书,正看得津津有味。父亲火冒三丈,质问他为什么不好好
干活。毛泽东指着扁担两头的大粪桶说:“爹,我只是歇会儿,从天亮起我已挑了好几担了。”
在读书过程中,少年毛泽东还养成了边读书边思考的习惯。他读的书中,许多地方打着问
号,或写上批语,重要的问题,他都记了下来。他阅读了大量的旧小说,尤其喜欢那些反抗统治
阶级欺凌压迫的故事。但是读着读着,他发现了一个问题,主人公都是帝王将相、才子佳人,唯
独没有种田的农民。这是为什么后来他终于发现,旧小说里的人物都是一些剥削者、压迫者,他
们占有土地,高高在上:而农民终年劳累,吃不饱、穿不暖,没有条件读书写字,更谈不上著书立
说。悟出了其中的道理,少年毛泽东愈加发愤读书了,同时他小小的心中燃起了反抗黑暗、改造
社会的熊熊火焰。
(选自《新编小学生作文好词好句好段双色版》)
1.“津津有味”的意思是
形容趣味很浓厚或很有滋味的样子。
仿写词语(AABC式)念念不忘滔滔不绝
耿耿于怀
2.最后一段说到少年毛泽东读书的时候,不仅从中发现问题,找出答案,而且还感悟到其中的道
理,这体现了少年毛泽东具有边读书边思考的好习惯。(共9张PPT)
/
一、读拼音,写词语。
chang zheng
为了这次主题班会,我收集了一些关于
长狂

shi
ci
ying xiong
jie chu
诗词
,还收集了一些荚雄和杰出
人物的故事。
三、给诗句中加点的字词选择正确的解释。(填序号)
1.但使龙城飞将在(A)
A.汉朝著名将领李广
B.会飞的将军
2.欲饮琵琶马上催(B)
A.想要得到
B.将要,正要
C.需要
3.生当作人杰(A)
A.人中的豪杰
B.人名
五、默写古诗,完成练习。
出塞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
,不教胡马度阴山。
1.给下列字注音。
长(cháng)
还(hudn)
教(jiào)
2.这首诗的作者是唐代诗人王昌龄

3.诗中“汉时关”指的是(B)
A.山海关
B.玉门关
4.诗中“万里长征人未还”写出了战争带给人们的灾难,诗人寄希
望于英勇善战的将领,打退外族骑兵,还给老百姓安定的
生活(共13张PPT)
二、将下面词语补充完整,再根据意思选择
词语。
志(存)高远
精(忠)报国
大义(凛)然
英勇无(畏)
视死如(归)
铁(面)无私
秉公(执)法
(刚)正不阿
1.把死看得像回家一样平常。形容不怕牺
牲生命。
(视死如归
2.追求远大的理想、事业上的抱负。
(志存高远
3.形容公正严明,不怕权势,不讲情面。
(铁面无私)
4.由于胸怀正义而神态庄严,令人敬畏。
(大义凛然)
三、把下面的反问句改为肯定句。
1.您何必卖房子,只要您把胡子一剃,一登
台,还愁没钱花?
您不用卖房子,只要您把胡子一剃,一
登台,就不愁没钱花
2.如果一旦失去了你啊,那就仿佛没有了
灵魂,怎能向美好的未来展翅飞翔?
如果一旦失去了你啊,那就仿佛没有
了灵魂,不能向美好的未来展翅飞翔
五、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徐悲鸿的故事
徐悲鸿是我国杰出的画家
他在欧洲留学期间,有一次,许多留学
生在一起聚会。一个满身散发着酒气的外
国学生站起来,恶毒地说:“中国人又蠢又
笨,只配当亡国奴,就是把他们送到天堂去
深造,也成不了才!”坐在一旁的徐悲鸿被
激怒了,他站起来,大声说:“先生,你不是
说中国人不行吗?那好,我代表我的祖国,
你代表你的国家,我们比一比,等学习结业
时,看看到底谁是人才,谁是蠢材!”
●●
有志者事竞成。徐悲鸿进入巴黎高等
美术学校后,在几次竞赛和考试中都获得
了第一名。1924年,他的画在巴黎展出时,
轰动了巴黎美术界。这时,那个在大家面
前大骂中国人无能的外国学生,不得不承
认自己不是中国人的对手。(共9张PPT)
/
二、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并根据意思选词语。
茁(壮)成(长)
雨(后)(春)笋
(高)楼(大)厦
(毫)(不)犹豫
顶(天)立(地)
展翅(飞)(翔)
1.头顶天,脚立地。形容形象雄伟高大,气概非凡。(顶天立地)
2.高耸的楼房。
(高楼大厦
3.说话、做事果断,很快拿定了主意,一点都不迟疑。(毫不犹豫)
4.春天下雨后,竹笋一下子长出来很多。比喻事物迅速大量地涌现
出来。
(雨后春笋)(共6张PPT)(共9张PPT)
3.联系上下文,给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解释。(填序号)
(1)蓄须明志(A)
A.留着而不去掉
B.存于心中
C.等待
(2)不堪其扰(B)
A.可以,足以
B.忍受,能承受
4.梅兰芳是在什么情况下蓄须的?
他难以抵抗来自侵略者随时随地的骚扰,拒绝的借口都用尽了。
5.根据“(梅兰芳)在舞台上唱旦角,为了演出的需要,总是把胡须剃
得干干净净的”,再结合“梅兰芳最后只能蓄须明志”,说说你从中
体会到了梅兰芳先生的什么精神。
尽管梅兰芳视艺术为生命,但在民族存亡关头,他毫不犹豫地
选择了坚守民族气节,可见他满腔的爱国之情。(共20张PPT)
/
二、读拼音,写词语。
在旧中国,中国人不能进被外国人占据的地方,周恩来对此很
是疑惑。后来,他亲眼目睹了中国不但不惩处肇事的洋人,反而
xun chi
bùzhen
训斥受到伤害的中国女人,让他明白了“中华不振P的
wang huai
真正含义。这一幕让他难以忘怀,从此立下了“为中华之崛
起而读书”的远大志向。
四、选词填空。
严格
严肃
1.魏校长向学生们提出一个(严肃)的问题。
2.新来的老师对我们要求很(严格)。
清晰
清楚
3.那位同学站了起来,(清晰)而坚定地回答道:“为中华之崛起而
读书!”
4.他(清楚)地记得当年发生的事情。
快牙提升
六、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周恩来刚到东北时,伯父让他不要去
被外国人占据的地方,他对此感到疑惑
不解。后来他在被外国人占据的地方看到
一个女人的亲人
被洋人的汽车轧死,周
围的人却
不敢管
的事后,才真正体会
七、课内语段精读。
“为光耀门楣而读书。”有人干脆这样
回答。
有位同学一直默默地坐在那里,若有
所思。魏校长注意到了,他打手势让大家
安静下来,点名让那位同学回答。那位同
学站了起来,清晰而坚定地回答道: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魏校长听了为之一振!他怎么也没想
到,一个十二三岁的孩子,竟然有如此的抱
负和胸怀!他睁大眼睛又追问了一句:“你
再说一遍,为什么而读书?”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魏校长听了,高兴地连声赞叹:“好哇!
为中华之崛起,有志者当效此生!”
不知道中国。陪同的人对吉鸿昌说:“你说
自己是日本人,就可受到礼遇。”吉鸿昌当
即怒斥:“你觉得当中国人丢脸,我觉得当
中国人光荣!”为抗议帝国主义者对中国人
的歧视,维护民族尊严,他找来一块木牌,
用英文在上面写上:“我是中国人!”
当他挂着牌子走在大街上的时候,引
起很多人的注目,但他总是仰起头,迈着大
步向前(昂首阔步)穿过围观人群,显示
出中华民族的骄傲。
1.给短文加上合适的题目。
2.把短文中画“一”的部分换成成语填写
在括号内。
3.“接二连三”在短文中具体指吉鸿昌在美
国受到的
头等旅馆不接待中国人

邮局职员说不知道中国的刺激。
4.吉鸿昌的爱国表现在哪些方面?
①怒斥陪同的人,他觉得当中国人光
荣。②挂“我是中国人!”的木牌来抗议
帝国主义者对中国人的歧视,维护民族
尊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