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衡阳县第四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9月第一次测试生物学试卷(Word版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湖南省衡阳县第四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9月第一次测试生物学试卷(Word版含解析)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303.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2-09-17 09:45:3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衡阳县第四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9月第一次测试生物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共13题,每题3分,共39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
1.内环境是人体细胞赖以生存的液体环境。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人的血液中氧浓度可直接影响成熟红细胞的呼吸速度
B.组织液中的抗体可通过毛细血管壁细胞进入血浆
C.人体内环境的组成不仅仅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
D.血浆的渗透压大小主要取决于无机盐和蛋白质的含量
2.下表为某人细胞外液和细胞内液的物质组成和含量的测量数据,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成分(mmol/L) Na+ K+ Ca2+ Mg2+ CI- 有机酸 蛋白质
① ② 142 5.0 2.5 1.5 103.3 6.0 16.0
③ 147 4.0 1.25 1.0 114.0 7.5 1.0
④ 10 140 2.5 10.35 25 - 47
A.②属于血浆,其渗透压大小主要与血浆中蛋白质的含量有关
B.若③属于组织液,②的蛋白质含量减少将导致③减少
C.④属于细胞内液,因为其含有较多的蛋白质、K+等
D.由于多种因素的调控,几天后再次测量,此人的各项数据与此表相同
3.血浆渗透压可分为胶体渗透压和晶体渗透压,由蛋白质等大分子物质形成的渗透压称为胶体渗透压,由无机盐等小分子物质形成的渗透压称为晶体渗透压。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血浆渗透压的数值大小主要决定于胶体渗透压
B.正常人大量饮用清水后,导致血浆晶体渗透压升高
C.长期营养不良导致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进而出现组织水肿
D.给病人注射一定量的0.9%的NaCl溶液,导致血浆渗透压下降
4.下列属于人体内环境的组成成分的有几项( )
①血液、组织液和淋巴
②血浆蛋白、O2和葡萄糖
③葡萄糖、CO2和胰岛素
④激素、突触小泡和氨基酸
⑤喝牛奶,进入胃中
⑥口服抗菌药物和唾液淀粉酶
⑦肌肉注射青霉素
⑧精子进入输卵管与卵细胞结合
A.两项 B.三项 C.四项 D.五项
5.下图为人体肝脏局部图,其中①②③为三种细胞外液,a,b为流经肝细胞的毛细血管两端,肝脏能分解酒精。据图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该处①与②之间无法进行物质交换
B. 进食3个小时后,②中b端的血糖浓度高于a端
C. 饮酒3个小时后,②中a端的酒精浓度高于b端
D. ③中的蛋白质过多会引起肝组织水肿
6.如图为某动物的某组织的示意图,其中①为毛细血管,②为红细胞。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③ ④ ⑤三种体液构成内环境,大部分细胞生活在⑤中
B.若该组织为肝组织,则毛细血管的动脉端的血糖浓度不一定高于静脉端的
C.若该组织为肌肉组织,则CO2浓度大小关系为④>⑤>③
D.①处的细胞生活在③和⑤中
7.科学家通过研究发现,人的血浆pH通常为7.35~7.45,血浆pH变化不大的原因是( )
①、H2CO3等缓冲物质对血浆酸碱度起缓冲作用
②通过呼吸系统不断排出CO2
③血浆中过多的碳酸氢盐可以由肾脏随尿液排出体外
④呼吸运动强度的调节有利于维持血浆pH的相对稳定
⑤食物中的碱性物质与细胞代谢产生的酸性物质所构成的缓冲对调节了血浆pH
A.①②④⑤ B.①③④⑤ C.①②③④ D.①②③⑤
8.内环境的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基础,图甲是内环境的结构图,其中①②③④分别代表体液中的不同成分,图乙表示体液中这几种成分相互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关系,以下描述正确的是( )
A.图甲中①②③④分别代表图乙中的A、B、C、D
B.B中的大分子蛋白质不能流到C
C.图甲中③④处的氧含量和二氧化碳含量大小关系应该分别是③<④和③>④
D.细胞外液渗透压的90%以上来源于K+和Cl-
9.与肌肉注射相比,静脉点滴因能将大剂量药物迅速送到全身细胞而疗效显著。图中a、b、c、d 为内环境的相关组成(其中b 为血浆)。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a、c 依次为淋巴、组织液
B. 胰液由小肠黏膜分泌产生,经过b 运输至全身
C. 若注射的是抗利尿激素,则作用的靶细胞是肾小管和集合管细胞
D. 静脉点滴的葡萄糖进入人体后到达组织细胞内至少穿过5 层细胞膜
10.生活中如果不小心碰伤,受伤处皮肤可能会出现“红”、“痛”、“热”、“肿”等现象。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出现“红”的现象是毛细淋巴管破裂,局部淋巴液增多引起的
B.出现“痛”的现象是因为受到外界刺激在大脑皮层处产生了痛觉
C.出现“热”的现象是受伤处细胞代谢异常,局部产热量增加引起的
D.出现“肿”的现象是局部组织液渗透压升高,出现组织水肿引起的
11.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一旦失衡便会导致相应疾病的发生。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炎热导致机体产热过快,常会发生体温异常升高引发中暑
B.急性缺氧导致血浆中乳酸浓度升高,引发代谢性酸中毒
C.过敏时释放组织胺导致毛细血管壁通透性增强,引发组织水肿
D.肾功能发生衰竭时,机体无机盐代谢紊乱,常引发尿毒症
12.下列有关内环境稳态调节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内环境稳态的变化会引起机体自动地调节器官和系统的活动
B.内环境稳态的形成与内环境稳态的调节都需要许多器官、系统共同参与
C.免疫系统能发现并清除异物、外来病原微生物等引起内环境波动的因素
D.健康人通过内环境稳态的调节,可以适应任何环境变化
13.下列关于内环境稳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内环境的稳态指的就是三种理化性质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
B.人体各种疾病都是由内环境稳态失调引起的
C.外界环境的变化和机体的代谢活动均会影响内环境的稳态
D.内环境的稳态是通过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实现的,与其他系统和器官无关
二、多项选择题:共5题,每题5分,共25分。每题有不止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题全选对者得5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错选或不答的得0分。
14.下表表示人体细胞外液和细胞内液的物质组成和含量的测定数据。叙述错误的是( )
成 分 (mmol/L) Na+ K+ k + Mg2+ CI- 有机酸 蛋白质
① ② 142 5.0 2.5 1.5 103.3 6.0 16.0
③ 147 4.0 1.25 1.0 114.0 7.5 1.0
④ 10 140 2.5 10.35 25 - 47
A. ①属于内环境,其中含有多种激素和消化酶
B. ②渗透压大小主要与无机盐及蛋白质的含量有关
C. ②的蛋白质含量减少可能会导致③增多
D. ④是体内细胞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15.在进行一定强度的体力劳动后,手掌或脚掌上可能会磨出水疱,一段时间后水疱可自行消失。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水疱中液体主要是组织液,水疱中含量最高的化合物是蛋白质
B.水疱主要是由血浆中的水大量渗出到组织液形成的
C.水疱自行消失是因为其中的液体可以渗出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
D.水疱的形成和消失说明内环境中的物质是不断更新的
16.如图表示人体内的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过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从外界环境摄入的Na+进入心肌细胞的途径为外界环境→消化系统→A→①→②→心肌细胞
B.若B中主要器官的功能出现障碍,可能会导致尿素氮升高,出现尿毒症
C.CO2是人体细胞代谢的产物,不参与内环境的稳态
D.水疱自行消失是因为其中的液体可以渗入①和③
17.感染性肺水肿的病理过程中,会出现肺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肺毛细血管压力增加、淋巴循环障碍等症状。如图为肺组织的结构示意图,A、B、C分别表示不同的体液,下列关于感染性肺水肿的分析,表述正确的是( )
A.肺组织中绝大多数细胞可与A进行物质交换
B.血液流经肺组织,动脉端O2含量比静脉端高
C.肺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会导致血浆渗透压降低,引起肺组织水肿
D.肺静脉闭塞症或肺静脉狭窄、输液过量均可能导致肺毛细血管压力增大
18.内环境稳态是维持机体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下列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
A.正常情况下血浆蛋白、氨基酸、糖原均会出现在内环境中
B.营养不良、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大均会出现组织水肿
C.内环境稳态有利于机体新陈代谢中酶促反应的正常进行
D.严重腹泻后只需补充水分就能维持细胞外液正常的渗透压
三、非选择题:共3题,共36分。
19.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此图表示了细胞与周围环境的关系,其中毛细血管壁细胞生活的具体内环境是________(填标号)。
(2)血浆、组织液和淋巴三者之间既有密切关系,又有一定区别。一般情况下,②与③成分上的主要区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正常人②内的pH通常维持在________________之间,直接起调节作用的是血液中的____________物质。
(4)内环境酶促反应的进行需要的外界条件是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
(5)若某人长期营养不良,血浆中蛋白质含量降低,图中[_______]____________部分的液体会增多,其结果将会引起组织__________。
(6)若图示是肝脏组织细胞的内环境,那么肝炎病人化验时,需取图中的②液体进行化验,会发现转氨酶的含量偏高,这是因为肝炎病人肝细胞膜的通透性_________。
20.如图是胰腺组织局部结构模式图,请据图回答有关问题:
(1)图中毛细淋巴管壁细胞生活的内环境是_____________(填字母)。
(2)正常情况下,图中________(填字母)中的CO2浓度最高。
(3)CO2不从毛细血管进入胰腺组织细胞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该胰腺组织能产生胰蛋白酶和胰岛素;这两种物质哪一种不可以进入血浆________。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有多种,O2从组织液进入组织细胞的方式是____________;红细胞所携带的O2至少需要经过______层磷脂分子层才能被组织细胞利用。
(5)若某人长期营养不良,血浆中蛋白质含量降低,会引起图中_______(填字母)增多,其结果是将会引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除营养不良外___________也会引起相同的结果(至少答出2种)。
21.内环境是人体细胞生活的直接环境,正常情况下能够维持相对稳定的状态,这是人体完成各项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1)人体内环境的理化性质及化学成分含量不是恒定不变的,而是会出现一定的波动,原因是外界环境在不断变化和_____在不断进行。
(2)如图1为体内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四大系统模式图。其中3、4分别是_____、_____。
(3)如图2是某同学构建的人体体液之间的关系模型,其中d表示_____,能表示细胞内液的是_____。
(4)尝试构建人体肌肉组织部位血浆、组织液、成熟红细胞内液间O2扩散的模型(在图3用实线箭头连接)。
(5)病人呼吸受阻,肌细胞会因无氧呼吸产生大量乳酸,乳酸进入血液后,会使血浆pH_____,但乳酸可以与血浆中的_____发生反应,使血浆的pH维持相对稳定。
(6)内环境相对稳定,除了图中所示的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外,还必须在_____调节网络下进行。
(7)若某人由于寄生虫感染导致毛细淋巴管堵塞,会引起_____。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A
解析:人的成熟红细胞没有线粒体,只能进行无氧呼吸,因此,血液中氧浓度不会直接影响成熟红细胞的呼吸速度,A错误;抗体主要分布在血浆中,浆细胞产生的抗体首先释放到组织液中,从组织液转移至血浆中需要通过毛细血管壁细胞,B正确;人体内环境的组成除血浆、组织液和淋巴外,还有脑脊液、关节滑液等,C正确;血浆的渗透压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D正确。
2.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内环境的组成成分。②属于血浆,血浆渗透压大小主要与血浆中无机盐及蛋白质的含量有关,A错误;③属于组织液,②内的蛋白质减少会使血浆渗透压降低,将导致③增多而出现组织水肿,B错误;由于细胞内液中的K+浓度和蛋白质含量要远大于细胞外液,细胞内液中的Na+浓度要远小于细胞外液,故根据表中数据可知,④为细胞内液,C正确;人体细胞外液及细胞内液的化学成分不是稳定不变的,而是处于相对稳定和动态变化中的,即由于多种因素的调控,几天后再次测量,此人的各项数据与此表相似,但不一定完全相同,D错误。
3.答案:B
解析:A.摄入过多过咸食物后,会引起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组织细胞会失水,导致细胞内液的量减少,A错误;
B、细胞内乳酸积累过多导致细胞内浓度增大,进而导致细胞吸水使细胞体积增大,B正确;
C、炎症反应引起肿胀的主要原因是毛细血管及组织细胞破裂,组织液中蛋白质增多,渗透压升高,吸收水分造成组织液增加,C错误;
D、静息电位是K+外流导致的,增加蛙神经纤维所处的外界溶液KCI|浓度,K+外流减少,静息电位绝对值减小,D错误。故选B. .
4.答案:B
解析:①血液包括血浆和血细胞,其中血细胞不是内环境的组成成分,①错误;②血浆蛋白、O2和葡萄糖可以存在于血浆、组织液、淋巴中,是内环境的组成成分,②正确;③葡萄糖、CO2和胰岛素都可以分布在血浆中,都属于内环境,③正确;④突触小泡存在于神经细胞内,不属于内环境组分,④错误;⑤胃不属于人体的内环境,⑤错误;⑥口服抗菌药物进入消化道,唾液淀粉酶分泌后也进入消化道,消化道不属于人体的内环境,⑥错误;⑦肌肉注射的青霉素进入了组织液,属于进入了内环境,⑦正确;⑧输卵管内的液体,不是内环境,精子进入输卵管与卵细胞结合不发生在内环境中,⑧错误。故选:B。
5.答案:A
解析:A、在组织处淋巴和血浆之间没有物质交换,淋巴汇集到血浆是在锁骨下静脉处,A正确;
B、饭后3个小时,②中b端的血糖浓度较低,流经肝脏细胞后,肝糖原分解释放出葡萄糖,使a端升高,B错误;
C、酒后3个小时,酒精被肝细胞内光面内质网上的酒精氧化酶催化分解,不是③中,C错误;
D、③中的液体过多回流到②会引起组织液减少,消除肝组织水肿,D错误。
故选A。
6.答案:A
解析:A、③血浆、⑤组织液和淋巴三种体液构成内环境,大部分细胞生活在⑤组织液中,④是细胞内液,A错误;B、若该组织为肝组织,在血糖偏低时,肝脏细胞中的肝糖原水解产生葡萄糖,向外释放,毛细血管的动脉端的血糖浓度低于静脉端的;在血糖偏高时,肝脏细胞吸收葡萄糖合成肝糖原,毛细血管的动脉端的血糖浓度高于静脉端的,B正确;C、若该组织为肌肉组织,组织细胞向外释放CO2,则CO2浓度大小关系为④>⑤>③,C正确;D、①处的毛细血管壁细胞直接生活在③血浆和⑤组织液中,D正确。故选A。
7.答案:C
解析:食物中的碱性物质进入人体血浆之后pH变化不大是因为血浆中含有缓冲物质,缓冲物质不是由食物中的碱性物质与细胞代谢产生的酸性物质所构成,⑤错误。故选C。
8.答案:C
解析:图甲中①为淋巴,②为细胞内液,③为组织液,④为血浆,图乙中A为组织液,B为淋巴,C为血浆,D为细胞内液,A错误;淋巴管和血管之间在左右锁骨下静脉处直接相通,B中的大分子蛋白质可以流到C血浆中,B错误;氧气由血浆扩散到组织液,而二氧化碳则由组织液扩散到血浆,故图甲中③④处的氧分压和二氧化碳分压大小关系应该分别是③<④和③>④,C正确;细胞外液渗透压的90%以上来源于Na+和Cl-,D错误。
9.答案:C
解析:肌肉注射是将药物直接注入组织液,所以a是组织液;组织液可以转化成淋巴和血浆,所以b、c表示血浆和淋巴,A错误。促胰液素由小肠黏膜分泌产生,经过b运输至全身,促进胰腺分泌胰液,B错误。静脉点滴是将药物直接注入血浆,因此静脉点滴的葡萄糖进入人体后到达组织细胞内至少穿过3层细胞膜,D错误。
10.答案:A
解析:出现“红”的现象是由于毛细血管破裂,血红蛋白进入组织液,使局部血红蛋白(呈红色)增多引起的,A错误;痛觉在大脑皮层中产生,B正确;出现“热”的现象是受伤处细胞代谢加快,物质氧化分解加快,产热量增加而引起的,C正确;出现“肿”的现象是局部血管破裂致使血浆蛋白进入组织液,引起组织液渗透压升高,出现组织水肿引起的,D正确。
11.答案:A
解析:A.炎热环境下,机体产热减少,散热增加,会发生体温异常升高引发中暑,A错误;
B、急性缺氧后无氧呼吸增强,导致血浆中乳酸浓度升高,引发代谢性酸中毒,B正确;
C、过敏反应中组织胺释放导致毛细血管壁通透性增大,血浆进入组织液,造成组织液增多,引发组织水肿,C正确;
D、肾脏是维持内环境稳态的重要器官之一, 肾功能发生衰竭时,肾脏无法正常工作,体内的废物特别是尿素等无机盐无法排除,会出现尿毒症,最终因为内环境稳态的失调而导致死亡,D正确。
故选A。
12.答案:D
解析:内环境维持稳态的基础是各器官、系统协调一致地正常运行,所以内环境稳态的变化会引起机体自动地调节器官和系统的活动,A正确。内环境稳态的形成,例如血液中氧气含量的相对稳定需要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的参与;内环境稳态的调节需要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免疫系统的参与,故内环境稳态的形成和调节都需要许多器官、系统的参与,B正确。免疫系统能发现并清除异物、外来病原微生物等引起内环境波动的因素,C正确。人体维持稳态的调节能力具有一定限度,不可能适应任何环境变化,D错误。
13.答案:C
解析:A、内环境稳态包含内环境的化学成分和理化性质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A错误;
B、人类遗传病是由遗传物质改变引起,不是由内环境稳态失调引起,B错误;
C、外界环境的变化和机体的代谢活动均会影响内环境的稳态,C正确;
D、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是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的结果,D错误。
故选:C。
14.答案:AD
解析:A、由以上分析可知,①为细胞外液属于内环境,其中含有多种激素,不含有消化酶,A错误; B、②血浆渗透压大小主要与无机盐及蛋白质的含量有关,B正确; C、当②血浆的蛋白质含量减少时,血浆渗透压降低,水分进入③组织液中,引起组织液增多,C正确; D、④是细胞内液,体内细胞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是细胞外液,D错误。
故选:AD。
15.答案:BCD
解析:A、水疱中的液体主要是组织液,水疱中含量最高的化合物是水,A错误;
B、水疱中的液体主要是组织液,水疱主要是由血浆中的水大量渗出到组织液形成的,B正确;
C、水疱自行消失是因为其中的液体可以渗入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C正确;
D、水疱的形成和消失说明内环境中的物质是可以不断更新的, D正确。
故选BCD。
16.答案:ABD
解析:图中A是循环系统,B是泌尿系统,①是血浆,②是组织液,③是淋巴液。从外界环境摄入的Na+进入心肌细胞的途径为从外界环境到消化系统,再吸收进入血液,然后运到组织细胞处,通过组织液进入组织细胞,A正确;B(泌尿系统)的主要器官是肾脏,若其功能出现障碍,可能会导致尿素氮升高,出现尿毒症,B正确;CO2是人体细胞代谢的产物,也参与内环境的稳态,C错误;水疱自行消失是因为其中的液体可以渗入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D正确。
17.答案:ACD
解析:A、肺组织中绝大多数细胞生活在组织液中,组织液是这些细胞生活的直接环境,因此肺部绝大多数组织细胞可与A组织液进行物质交换,A正确;
B、血液流经肺组织,在该部位发生其他交换,将二氧化碳排出,氧气吸收进来,显然,动脉端O2含量比静脉端低,B错误;
C、肺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会导致血浆渗透压降低,组织液渗透压相对升高,引起肺组织水肿,C正确;
D、肺静脉闭塞症或肺静脉狭窄、输液过量均可导致血流速度加快,进而导致肺毛细血管压力增大,D正确。
故选ACD。
18.答案:AD
解析:A、正常情况下糖原在肝脏或肌肉细胞内,而不会在内环境中,A错误;B、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大,导致血浆蛋白进入组织液使组织液渗透压增大,血浆渗透压减小,水分更多的从血浆进入组织液出现组织水肿;淋巴回流受阻导致组织液不能顺利流向淋巴,形成组织水肿,B正确;C、内环境稳态是细胞代谢的必要条件,有利于细胞代谢中酶促反应的正常进行,C正确;D、严重腹泻后,机体会丢失盐分,若只补充水分,不能维持细胞外液正常的渗透压,D错误。故选AD。
19.答案:(1)②③
(2)答案:②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③中蛋白质较少
(3)7.35~7.45;缓冲
(4)适宜的温度;适宜的pH
(5)③;组织液;水肿
(6)增大
解析:(1)①②③④⑤分别为组织细胞、血浆、组织液、淋巴、红细胞。毛细血管壁很薄,由一层细胞组成,其生活的内环境一面是血浆②,另一面是组织液③。
(2)血浆中含有很多蛋白质,而组织液中蛋白质含量很少。
(3)正常人血浆内的pH 通常维持在7.35~7.45之间,直接起调节作用的是血液中的缓冲物质。
(4)略
(5)长期营养不良,会导致血浆蛋白减少,从而使血浆渗透压降低,血浆中的水分会大量渗入组织液,造成组织液增多,引起组织水肿。
(6)若图示是肝脏组织细胞的内环境,那么肝炎病人化验时,需取图中的②血浆进行化验,会发现转氨酶的含量偏高,这是因为肝炎病人肝细胞膜的通透性增大,转氨酶出细胞,进入血浆所致。
20.答案:(1)A、C
(2)D
(3)毛细血管内的CO2浓度低于胰腺组织细胞中的CO2浓度
(4)胰蛋白酶;自由扩散;12
(5)A;组织水肿;过敏反应、局部组织代谢旺盛、肾小球肾炎、毛细淋巴管阻塞(任选2点即可)
解析:(1)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A液为组织液,B液为血浆,C液为淋巴;图中毛细淋巴管壁细胞生活的内环境血浆和淋巴,即A和C。
(2)正常情况下细胞有氧呼吸产生CO2,所以正常情况下,图中A、B、C、D四种液体中,D细胞内液中的CO2浓度最高。
(3)膜腺组织细胞呼吸作用产生CO2,其毛细血管内的CO2浓度低于膜腺组织细胞中的CO2浓度,所以CO2不从毛细血管进入胰腺组织细胞。
(4)该胰腺组织能产生胰蛋白酶和胰岛素;胰蛋白酶分泌后进入消化道,激素分泌后进入血浆,故这两种物质可以进入血浆的是胰岛素。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有多种。以氧气为例,氧从组织液进入组织细胞的方式是自由扩散;红细胞所携带的氧气被组织细胞利用需要穿过一层红细胞膜,进出毛细血管壁细胞需要穿过两层膜,进入组织细胞需要穿过一层膜,进入线粒体被利用需要穿过两层膜。因此一共需要经过6层膜12层磷脂分子。
(5)题图中A液为组织液、B液为血浆,若某人长期营养不良,血浆中蛋白质含量降低,会造成血浆渗透压降低,会引起图中A组织液增多,其结果是将会引起组织水肿。除营养不良外,过敏反应、局部组织代谢旺盛、肾小球肾炎、淋巴循环受阻也会引起相同的结果。
21.答案:(1)体内细胞代谢活动
(2)泌尿系统;呼吸系统
(3)淋巴液;c
(4)
(5)下降;缓冲物质(或)
(6)神经—体液—免疫
(7)组织水肿
解析:(1)随着外界环境的变化和体内细胞代谢活动的进行,内环境的各种化学成分和理化性质在不断发生变化。
(2)分析图1可知,1是消化系统,2是循环系统,3是泌尿系统,4是呼吸系统。
(3)图2中d表示淋巴液,a表示血浆,b表示组织液,c表示细胞内液。
(4)O2顺浓度梯度进行自由扩散,红细胞运输O2,故肌肉组织部位成熟红细胞内液中O2浓度最高,其次是血浆,图中O2浓度最低的是组织液,则模型如答案所示。
(5)乳酸进入血液后,会使血浆pH下降,但乳酸可以与血浆中的缓冲物质(如)发生反应,生成乳酸钠和碳酸,碳酸分解为CO2和H2O,CO2刺激呼吸中枢,使呼吸运动加深加快,将过多的CO2排出体外,使血浆的pH维持相对稳定。
(6)内环境相对稳定,除了图中所示的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外,还必须在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下进行。
(7)若某人由于寄生虫感染导致毛细淋巴管堵塞,则会使组织液增多,引起组织水肿。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