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1 第12课 近代西方民族国家与国际法的发展 课件(72张)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1 第12课 近代西方民族国家与国际法的发展 课件(72张)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25.0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9-19 13:41:5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72张PPT)
第四单元 
民族关系与国家关系
第12课 
近代西方民族国家与国际法的发展
1. 了解近代西方民族国家的形成情况。
2. 了解国际法的发展。
学习目标
1. 从时空观念角度了解16—19世纪西方国家从专制王权国家发展为民族国家的过程。
2. 从史料实证角度了解17世纪近代国际法的形成、外交制度的建立等史实。
3. 了解近代以来西方国际法和外交制度的演进历程,从历史解释角度认识国际法和外交制度的特点及影响。
学科素养
一、近代西方民族国家的产生
1.专制王权国家形成
(1) 背景
① 15世纪前后,西欧国家的封建割据势力遭到削弱,中央集权得到加强。
② __________运动沉重打击了教会势力,强化了各国的世俗权力,国家和民族认同观念日益显现。
宗教改革 
(2) 表现
① 1534年,英国通过____________,宣布国王是英国教会的首脑,摆脱罗马教廷的控制,建立起国王的专制统治。
② ___________统治时期,法国王权达到顶峰。
③ 欧洲国家纷纷成为专制王权国家。
(3) 特点:国家的版图常常因为国王的婚姻或继承关系发生改变。
《至尊法案》 
路易十四
2.民族国家建立
(1) 背景
① 13世纪,英语开始成为英国人广泛使用的语言;16世纪,法语成为法国的官方语言。对民族语言的重视强化了民族认同,促进了民族国家的形成。
② 法国大革命及拿破仑战争,不仅传播了自由平等思想,还促进了欧洲各国民族意识的觉醒。
(2) 表现
① 欧洲各专制王权国家逐渐变为具有独立主权的民族国家。
② 这些民族国家有的由单一民族组成,更多的则是包括了多个民族。
二、国际法的形成与外交制度的建立
1.国际法的形成
(1) 背景
① 随着国家主权意识的加强,各国都强调__________至上,国家之间的利益纷争加剧。
② 人们希望通过建立一定的__________来处理国家之间的关系,减少武力冲突。
国家利益
法律制度
(2) 过程
① 荷兰人__________在1625年出版的《战争与和平法》一书中提出君主应该制定条约并接受约束,确定了国际法的主体是_________,奠定了国际法的基础。
② 1618年,德意志的新教同盟和天主教同盟之间爆发战争,欧洲各国纷纷卷入其中。1648年,交战各方签订了__________
_____________,结束了欧洲的混战局面,确立了国际关系中
格劳秀斯 
主权国家
《威斯特伐利亚和约》
的国家领土、主权与独立等原则,开创了用_________和通过谈判达成协议的形式解决国际争端、结束国际战争的先例,确认了缔约国必须遵守条约、各缔约国可以对违约国集体制裁的___
__________基本原则。
国际会议
国际法
2.近代外交制度的建立
(1) 基础:17世纪时,欧洲国家的君主们不再满足仅仅派遣临时使者与他国保持联系,而是派遣常驻外交使节和外交使团。
(2) 意义:____________的建立和国际法的形成为国际关系确立了一些规则,为用和平方式解决国与国之间的争端、减少战争行为开辟了新的途径。
外交制度
3.维也纳体系
(1) 含义:1815年,欧洲各国在维也纳会议及此后签订了一系列条约,建立起以大国协调、_________为特征的国际关系体系。
(2)影响
① 积极:外交制度进一步发展,________的应用范围也逐渐从欧洲扩大到美洲、亚洲等其他许多地方。
欧洲均势
国际法 
② 局限:西方各国在国际法应用中实行________标准,为了谋取利益经常违反国际法,导致国际冲突不断,最终引发了_________________。
双重 
第一次世界大战
三、20世纪国际法的发展
1.一战后国际法的发展
(1) 严重破坏:第一次世界大战使国际法遭到严重破坏。
(2) 新的阶段:十月革命后,苏俄提出了________________的原则,宣布侵略战争为反人类罪,为国际法开辟了新的发展阶段。
不兼并不赔偿 
(3) 发展
① 表现:战胜国建立了___________________,成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由主权国家参加的政治性国际组织——__________;1928年8月,美、法等国签订《非战公约》,宣布废弃以______
作为实行国家政策的工具,和平解决国际争端。
② 评价:国联被英国和法国控制,缺乏普遍性和权威性。它规定了形成决议的“________”原则,使之难以履行制止战争、维护世界和平的国际责任。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国际联盟
战争
全体一致
2.二战后国际法的发展
(1) 极大破坏: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活动使国际法再次遭到极大破坏。
(2) 发展
① ______________确定了和平解决国际争端和制裁侵略的机制,并赋予安理会制裁的权力,确定了____________原则,集体安全体制进一步完善。
《联合国宪章》
“大国一致”
② 新的民族国家纷纷独立,各类__________数量激增,推动了国际法的发展。
③ 国际法的领域大大扩展,颁布了一系列具有国际法性质的公约或宣言。
(3) 评价:对__________与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但是,一些大国为了一己私利,不惜退出国际条约,甚至不经联合国授权就进行制裁或发动战争,严重威胁着世界和平。
国际组织
世界和平
[特别提醒] 近代欧洲国家形态发生的变化
近代欧洲国家经历了从神权国家到专制王权国家再到民族国家的发展过程。
[归纳总结] 宗教改革的实质
宗教改革是欧洲16世纪兴起的一次改革运动,其实质是资产阶级反对宗教对其发展的阻碍而发动的一场大规模反封建的社会政治运动。从罗马教廷出售赎罪券开始爆发到英国国王亨利八世改革国教而到达高潮,在欧洲历史上产生了重大影响,是欧洲资本主义发展的必然结果,也为其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概念阐释] 三十年战争
三十年战争(1618—1648年),是由神圣罗马帝国的内战演变而成的一次大规模的欧洲国家混战,也是历史上第一次全欧洲大战。这场战争是欧洲各国争夺利益、树立霸权的矛盾以及宗教纠纷激化的产物。战争以哈布斯堡王朝战败并签订《威斯特伐利亚和约》而宣告结束。
[误区警示] 威斯特伐利亚体系和维也纳体系的目的
威斯特伐利亚体系基本上确定了民族国家的原则;维也纳体系是历史的反动,违反了民族国家的原则。但二者都是以维护欧洲封建制度为根本目的。
[概念阐释]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战胜国在全球范围内确立的国际关系和世界秩序。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帝国主义国家通过巴黎和会确立了凡尔赛体系,通过华盛顿会议确立了华盛顿体系,即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拓展延伸] 二战后的世界格局及其作用
① 格局:二战后形成了新的世界格局——雅尔塔体系。
② 作用:雅尔塔体系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世界秩序的稳定和国际法的发展,联合国、国际法院等国际组织的出现是其重要体现。
研习1 近代西方民族国家的产生
[合作讨论] 
材料一 历史发展有着其不以人类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这种规律就是以经济为命脉推动历史进步的规律。拿欧洲来说,是经济活动使得四分五裂的地中海构成一个整体,而不同的政治、文化又使得地中海各国各有特色,形成彼此差异的集团。各个集团之间文化的不同造成了彼此的差异,而经
济活动中的“为各自牟利”又进一步促进了各集团的团结,使他们形成共同利益的团体,进而发展为国家利益至上,最终形成民族国家。新航路开辟给了资本主义萌芽足够的生长空间,正是新航路开辟带来的这一连串连锁反应,促进了民族国家的最终形成,也为现代化打开了大门。
材料二 宗教改革运动极大地打击了罗马教会的神学权威,否定了罗马天主教会对各个国家的教会的控制,从而使欧洲各
个国家能建立民族性的宗教信仰体系。宗教改革运动的领导者普遍受到文艺复兴的思潮的影响,因此在宗教改革运动中,他们也极力倡导对人本身的重视,这就有利于在欧洲中世纪中的“臣民”向近代民族国家的“国民”的转变。民族国家建立的前提是民族主义的发展,而欧洲各地发生的宗教改革运动不同程度上培育了世俗民族精神,大大加速了天主教大世界解体的进程。
(1) 根据材料一,分析新航路开辟对近代欧洲民族国家形成产生怎样的影响?
促使欧洲出现利益共同体,形成国家利益至上观念,最终形成近代民族国家。
(2) 宗教改革运动对民族国家形成有哪些推动作用?
[先试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建立了民族性的宗教体系;形成了近代民族国家的国民观念;培育了世俗民族精神。
[史论背诵] 
近代西方民族国家形成的因素及其作用
(1) 因素
① 新航路的开辟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为西欧的崛起奠定了最重要的经济基础。
② 文艺复兴为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奠定了思想基础,促进了欧洲的思想解放。作为一种新生的制度的诞生,它要远远优越于老的落后的封建制度。
③ 对西欧的崛起起到关键作用的是首先开始了第一次工业革命,资本主义的发展使工业革命的出现成为可能,整个工业革命的完成改变了世界的整个格局。
(2) 作用
① 冲击了中世纪神权一统的局面,为现代民族国家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② 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和资产阶级力量的壮大创造了条件,促进了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过渡。
③ 民族国家成了欧洲政治的基础,启动了现代世界和现代国际关系形成的进程。
[巩固练习] 
1.16世纪,欧洲新建了许多大学:在德国,路德派建立了马尔堡大学、耶拿大学、柯尼斯堡大学等;在瑞士,加尔文派创建了日内瓦学院等。这些大学以国内学生和本民族语言为主。这一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是当时欧洲(  )
A.教育摆脱宗教束缚 B.商品经济的发展
C.民族国家的兴起 D.封建王权的强化
C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欧洲宗教改革之后民族国家兴起,从而推动本国大学的建立,故选C项。材料中的大学由新教所创立,所以教育不可能摆脱宗教的束缚,排除A项;商品经济的发展与诸多新大学的成立没有必然的联系,排除B项;在16世纪,欧洲有些国家没有实行君主制,排除D项。
2.“无需罗马教廷特权,(本地)教会对上帝的信条拥有定义的权力。国王为教会最高首脑,有责任促进基督教信仰的虔诚,有责任维持王国的和平与统一安宁。”该材料出自(  )
A.《九十五条论纲》 B.《基督教原理》
C.《大宪章》 D.《至尊法案》
D
解析:《九十五条论纲》是马丁·路德在德意志掀起宗教改革的开端,主要是揭露教会兜售赎罪券的罪行,与题干主旨不符,A项错误;
《基督教原理》是加尔文的作品,主要介绍他的预定论和进一步发挥“因信称义”,与题干主旨不符,B项错误;
《大宪章》俗称《自由大宪章》,是1215年英格兰的国王和贵族之间的一个协议,是对国王专制权力的限制,与题干主旨不符,C项错误;
1534年《至尊法案》的通过,使英王代替教皇成为英国教会的最高首领,同时英王也以此确立世俗事务之外对精神生活的权威,故选D项。
研习2 国际法的形成和发展与外交制度的建立
[合作讨论] 
材料一 承认新教和旧教享有同等的权力,打破了罗马教皇神权统治下的世界主权论。威斯特伐利亚和会承认了德意志各诸侯国的主权,也就确认了荷兰和瑞士的独立国地位。这就表明主权国家开始取代罗马教皇为中心的统治西欧国家的神权,成为欧洲国际关系的主体。和约划定了欧洲大陆各国的国界,
承认了国家的独立和主权,表明国家主权、国家领土和国家独立等原则已确立为国际关系中应遵守的准则。这些原则也成为近代国际法的主要内容。
材料二 在西欧,常驻外交代表机关到15世纪才偶尔出现,到此(威斯特伐利亚和会)形成了制度化,并且在欧洲开始普遍实行。
(1) 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回答,威斯特伐利亚和会对近代欧洲国际法的发展有何作用?
确立了国际关系中的国家领土、主权与独立等原则,丰富了国际法的内容。
(2) 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回答,威斯特伐利亚和会对外交制度的建立有何作用?
促使近代欧洲常驻外交代表机构的制度形成。
(3) 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回答,威斯特伐利亚和会对国际关系体系的形成起到什么作用?
[先试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奠定了以主权国家为主体的西欧国际关系的基础,标志着近代国际关系体系的形成。
[史论背诵] 
国际联盟和联合国对国际法发展作用的异同
(1) 相同点
① 两者都宣称其宗旨是维护国际和平与发展,有利于国际法的发展。
② 都是普遍性的国际组织,有助于国际法实施范围的扩大。
③ 都具有明显的大国强权色彩,干扰了国际法的实施。
(2) 不同点
① 国联强调“全体一致”原则,不利于国际法的实施;联合国强调“大国一致”原则,有助于国际法的实施。
② 联合国较之国联更具有普遍性,因此,联合国对国际法在更大范围内实施具有更大作用。
③ 联合国较之国联在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上作用突出,更能推动国际法的发展。
[巩固练习] 
1.“二战后成立的联合国吸取了国际联盟的教训,在国际联盟基础上对联合国的组织机构进行了调整……使联合国具有了一定的行动能力。”“使联合国具有了一定的行动能力”是由于(  )
A.会员国采取了“全体一致”的原则
B.实行民族自决原则
C.安理会实行“大国一致”原则
D.实行集体防御原则
C
解析:由于“大国一致”原则的实施,所以个别国家操纵联合国的可能性变小,因而“联合国具有了一定的行动能力”,故选C项;“全体一致”的原则、民族自决原则、集体防御原则皆不属于联合国原则,排除A、B、D三项。
2.以下关于国际联盟和联合国的表述,正确的是(  )
A.都是帝国主义战争的产物
B.总部都设在美国
C.都曾经受到大国操纵
D.都一贯致力于维护世界和平
C
解析:国际联盟与联合国分别是两次世界大战的产物,但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所以A项错误;联合国总部设在美国纽约,但国际联盟总部设在日内瓦,所以B项错误;国际联盟维护的是一战后帝国主义统治世界的秩序,不是维护世界和平,而联合国在成立之初由美国操纵,也不是维护世界和平,故排除D项;国际联盟被英法控制,而联合国在成立之初被美国控制,故C项正确。
[知识导图] 
课堂小结
[要点记忆] 
1.16—19世纪西方国家从专制王权国家发展为民族国家。英、法两国先后通过资产阶级革命成为民族国家。
2.17—19世纪近代国际法形成并得到发展,外交制度也逐渐建立起来。
3.国际法经历了奠基(格劳秀斯1625年出版的《战争与和平法》)、破坏(两次世界大战)、发展(第二次世界大战后)。
4.外交制度经历了建立(17世纪)、发展(1815年维也纳体系的建立)。
一、选择题
1.著名思想家但丁(1265—1321)强烈主张通过政教分离实现意大利的统一与繁荣。马尔西略(约1275—1342)更加系统地论证了世俗政权对教权的独立性,并主张俗权至高无上。这反映了(  )
A.文艺复兴时期对民主的追求
B.宗教改革家强调“教权高于王权”
C.世俗统治者对权力的渴望
D.人文主义者要求建立主权民族国家
D
解析:材料中并没有对民主追求的任何提及,故A项排除;材料中的但丁和马尔西略不是宗教改革家,两人所倡导的都是“王权高于教权”而非“教权高于王权”,故B项排除;材料论及的是政教分离及世俗政权对教权的独立性,与“世俗统治者对权力的渴望”不符,故C项排除;材料论及的是政教分离及世俗政权对教权的独立性,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其实质是要建立主权民族国家,D项符合题意。
2.马丁·路德认为:政府必须掌握在世俗统治者手里,家庭必须对政府负责,人世间的教会作为一种世俗组织,也要归世俗政府管理。这一观点(  )
A.否定了神学对人们的精神控制
B.有利于加强世俗君主的权力
C.使德意志建立起统一的国家
D.得到欧洲贵族的普遍支持
B
解析:根据材料“人世间的教会作为一种世俗组织”,结合所学可知,马丁·路德并未否定神学统治,A项错误;根据材料“政府必须掌握在世俗统治者手里”“家庭必须对政府负责”“人世间的教会作为一种世俗组织,也要归世俗政府管理”可知,材料强调世俗君主的权威,故B项正确;德意志帝国的建立,与材料时间不符,C项错误;“欧洲贵族的普遍支持”表述过于绝对,D项错误。
3.(2021辽宁丹东高二模拟)英国都铎王朝的三位君主:亨利八世、爱德华六世、伊丽莎白一世,那么固执地推行发起反对教皇控制的宗教改革运动,就是因为他们渴望摆脱罗马教廷的羁绊,使英格兰民族走上真正的独立道路。“民族感情激发了这场运动,而独立是其目的”。这反映出英国(  )
A.近代民族意识已经觉醒 B.宗教信仰意识的淡薄
C.天主教统治地位已丧失 D.资产阶级革命的兴起
A
解析:据材料“就是因为他们渴望摆脱罗马教廷的羁绊,使英格兰民族走上真正的独立道路”“民族感情激发了这场运动,而独立是其目的”可知,英国世俗君主致力于打破宗教束缚,建立民族国家,体现民族意识觉醒,故选A项;基督教宗教信仰在中世纪的欧洲居于思想统治地位,排除B、C两项;资产阶级革命在英国兴起于17世纪,排除D项。
4.“它结束了欧洲长期混战局面,确定了教皇和罗马皇帝的失败,在法律上确认主权国家的成立,从而确立了欧洲新的政治制度。……从这种意义上讲,可以说是近代成文国际法发展的起点。”材料中的“它”应是(  )
A.《至尊法案》 B.《威斯特伐利亚和约》
C.《战争与和平法》 D.维也纳会议
B
解析:根据材料“结束了欧洲长期混战局面,确定了教皇和罗马皇帝的失败”等,可知是《威斯特伐利亚和约》,这部法案结束了欧洲混战局面,确立了国际关系中的国家领土、主权与独立等原则,开创了用国际会议和通过谈判达成协议的形式解决国际争端、结束国际战争的先例,故选B项。
5.20世纪90年代以来,一些大国为一己私利,不惜退出国际条约,甚至不经联合国授权就进行制裁或发动战争,严重威胁着国际和平。这说明(  )
A.国际司法制度亟待建立
B.联合国的运作规则发生变化
C.多极化趋势发生逆转
D.国际法的实施存在着局限性
D
解析:材料说明一些大国不遵守国际法,故选D项。材料所述现象不是司法制度的健全问题,而是国际法的执行问题,故排除A项;“甚至不经联合国授权”可知这不是联合国的运作规则发生变化导致的,排除B项;多极化趋势并未逆转,故排除C项。
二、非选择题
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罗马原来只是一个城市。罗马的政府是只适合于城墙之内的居民的市政机构。在罗马四周看到的除了城市没有别的。当时称为民族的只是诸城市的联盟。拉丁民族便是拉丁诸城市的一个联盟。没有乡下,土地的业主是城市里的居民。当罗马扩张时,征服的也只是城市。像罗马这样的城市能够征服
世界,但要管理这个世界就不容易了。必须有一种能使凝聚力薄弱的各成分团结起来的统治方式。罗马帝国在发展民法立法的同时,建立起专制政治的管理体制。给整个罗马世界盖上一张等级森严的官吏网,使当权者的意志在社会上生效。最后,解体的时刻到了,蛮族从各方面侵入进来,各行省不再抵抗、不再费力去关心总体的命运。
——摘编自[法]基佐《欧洲文明史》
材料二 14至16世纪,西欧的一些国家巩固下来。它们不是通过外来的侵略扩张,而是由中世纪君主国发展而来,在宗教和人种上的同构性使它们有别于多民族帝国。英国、法国、西班牙是这类“领土国”典型代表。主权的加强导致民族情感的普遍增长,促进了海外贸易活动和国内财富的增长,也助长了新兴民族国家对海上霸权的野心。
——摘编自[德国]尤根·奥斯特
哈默等《全球化简史》等
(1) 依据材料一分析疆域广大的古代罗马国家形成的特点。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说明罗马帝国政府用怎样的措施来维系庞大的帝国?其效果如何?
特点:依靠军事征服获得广阔的疆域;主要由孤立分散的城市构成,内部缺乏融合。
措施:通过法律协调不同民族的关系;建立专制制度和官僚制度来贯彻统治者的意志。
效果:稳定了社会秩序,保护了统治阶级的政治和经济利益;未能长久地维持统一的帝国政权,最终走向分裂。
(2) 依据材料二分析近代欧洲民族国家形成与古代罗马的不同。依据所学知识说明西欧近代民族国家形成所造成的影响。
不同:由中世纪封建政权转化形成;民众具有相同的宗教信仰;由相同的民族组成。
影响:君主专制国家的兴起,新航路的开辟,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全球性殖民扩张的开始。
完成课时作业(十二)
Homewor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