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61张PPT)
第五单元
货币与赋税制度
第15课
货币的使用与世界货币体系的形成
1. 了解中外历史上货币发行和使用情况。
2. 了解现代世界货币体系的形成。
学习目标
1. 从时空观念角度了解中国货币演进的历程。
2.了解近现代金本位制度和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基本情况,从唯物史观角度分析世界货币体系形成的原因。
3. 从史料实证角度了解二战后世界货币体系的形成,认识其对世界经济的稳定和发展以及强化美国经济霸权地位的作用。
学科素养
一、中国货币的演进历程
1.古代
(1) 起源:中国古代最初被用作货币的可能是________。二里头遗址出土了海贝,还有用骨头、石头做成的仿制贝。
(2) 商朝:大约在商朝后期,开始出现________。
(3) 春秋战国时期:各国分别使用多种样式的铜铸币。
海贝
铜铸币
(4) 秦朝:将货币统一为_____________,这种样式在此后被长期沿用。
(5) 北宋:诞生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称为“________”。
① 原因:铜钱本身价值低下,流通量不足,无法满足商业贸易发展的需要,出现“________”。
② 概况:交子与宋朝后来发行的其他纸币,都是作为_____
__________,与铜钱兼行。
圆形方孔钱
交子
钱荒
辅币
(6) 元朝:将纸币作为单一流通货币来发行,称为“________
__”。元末滥印纸钞,导致恶性通货膨胀,财政崩溃。
(7)明清
① 演变:明朝又恢复________、________并行的货币体制;自明朝中期起,________逐渐成为国家财政和民间交易的基本支付手段;清朝完全承认白银的_________地位,与铜钱兼用。
② 影响:白银货币化是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推动了商品经济进一步发展。
钞
铜钱
纸币
白银
法定货币
2.近代
(1) 晚清:清政府开始铸造________。
(2) 1912年后:中华民国建立后,以________为法定货币。
(3) 1935年:国民政府实行____________,规定由中央银行、中国银行、交通银行(后加上中国农民银行)发行的钞票为_____
___,并禁止银元的流通,将白银收为国有。
(4) 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期间
银元
银元
法币改革
法币
① 国统区:法币急剧贬值,最终彻底崩溃,国民政府被迫于1948年再次进行__________,开始发行金圆券;各地拒用金圆券,国民政府又发行银圆券,仍以失败告终。
② 解放区:随着解放战争的顺利进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各解放区迅速连成一片,急需一种统一的货币来替代原来各根据地和解放区种类庞杂、折算不便的货币。为此,华北人民政府于1948年12月1日在河北石家庄成立中国人民银行,开始统一发行________。
币制改革
人民币
3.新中国成立后:________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法定货币。
(1) 人民币体系的形成:从最初发行到1999年10月1日启用新版,人民币先后共发行了________,形成纸币与金属币、普通纪念币与贵金属纪念币等多品种、多系列的货币体系。
(2) 人民币的影响:对国民经济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随着对外开放的扩大,在国际货币体系中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人民币
五套
二、世界货币体系的形成
1.以英镑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19世纪初至二战结束)
(1) 原因:
19世纪初,随着资本主义___________的不断扩大,国际间货币结算日益频繁和复杂。
世界市场
(2) 过程:1816年,当时最强大的资本主义国家英国制定法案,实行____________。此后,形成了以________为中心、以金币或黄金在国际间流通为主的国际金本位货币制度。
(3) 作用:金本位制的实行,促进了资本主义生产和世界经济的发展。
金本位制
英镑
2.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布雷顿森林体系(1944年至20世纪70年代初)
(1) 背景
① 1929年,美国爆发了经济大危机,黄金储备锐减,导致金本位制崩溃。
② 英国、法国和美国分别构建了以英镑、法郎和美元为中心的货币集团,各自为政。
③ 第二次世界大战严重削弱了英国等欧洲国家,________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霸主。
(2) 过程:1944年7月,布雷顿森林会议召开,确立了以_____
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即布雷顿森林体系。
(3) 内容:布雷顿森林体系确定35美元兑换1盎司黄金的固定比值,各国货币与________挂钩。
(4) 作用:世界货币体系的建立一定程度上促进了__________,稳定了国际金融,同时也为美国推行世界霸权提供了有利条件。
美国
美元
美元
国际贸易
3.当今国际贸易体系
(1) 浮动汇率制:20世纪70年代初,美国政府宣布停止美元兑换黄金,布雷顿森林体系走向瓦解。此后,固定汇率制被____
______________取代。
(2) 国际货币多元化:进入21世纪,美元仍然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货币篮子中占据最大权重,是国际贸易结算和各国外汇储备的主要货币,欧元、日元和________等的影响也在上升。
浮动汇率制
人民币
[拓展延伸] 中国近现代货币的发展概况
中国近代的货币是在古代货币制度的基础上,受资本主义国家货币制度的影响,逐步向近代化方向发展的。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决定了货币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性。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根据地则发展着独立的货币制度,为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货币制度准备了
条件。自人民币发行以来,随着经济建设的发展以及人民生活的需要而逐步完善和提高。2015年11月30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宣布正式将人民币纳入IMF特别提款权货币篮子,权重为10.92%,决议已于2016年10月1日生效。
[概念阐释] 金本位制
金本位制就是以黄金为本位币的货币制度。在金本位制下,每单位的货币价值等同于若干重量的黄金(即货币含金量);当不同国家使用金本位时,国家之间的汇率由它们各自货币的含金量之比——金平价来决定。金本位制于19世纪中期开始盛行。在历史上,曾有过三种形式的金本位制:金币本位制、金块本位制、金汇兑本位制。其中金币本位制是最典型的形式,就狭义来说,金本位制即指该种货币制度。
研习1 中国货币的演进历程
[合作讨论]
材料一 铸币专营是古代国家相沿已久的传统政策,《管子》的“先王制币说”是其理论基础,自秦汉统一后,法律上就规定铸币权属于国家。唐初武德年间,政府令铸开元通宝钱时即规定:“敢有盗铸者身死,家口配没。”《唐律疏议》亦有明文规定:“诸私铸钱者,流三千里,作具已备,未铸者,徒二
年;作具未备者,杖一百。若磨错成钱,令薄小,取铜以求利者,徒一年。”
材料二 孙中山先生在1912年12月6日向全国发布了《钱币革命》的通电,要“行钱币革命,以解决财政之困难”。孙中山认为现代国家必须采用更具弹性的纸币作为交易媒介。具体办法:“严禁金银,其现在作钱币之金银,只准向纸币发行局兑换纸币,不准在市面流行。”
(1) 根据材料一,指出我国古代铸币政策的特点。
铸币专营政策历史悠久,历代传承;以法律的形式保障政府的铸币权;对民间私铸行为管控较严。
(2) 依据材料二指出孙中山实行“钱币革命”的主要措施。
[先试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严禁金银在市场上流通,用纸币取代金属货币。
[史论背诵]
中国古代货币的演变及其规律
(1) 演变
时间 概况
商周 以贝壳作为主要货币使用,出现青铜材质货币
春秋战国 楚国地区使用蚁鼻钱、黄河流域多用布币、齐燕地区使用刀币和三晋两周地区使用环钱、秦国地区使用圆形方孔钱
时间 概况
秦 黄金为上币,铜钱为半两钱,而珠玉龟贝银锡之属为器饰宝藏,不为币
汉 主要有三种:半两、三铢、五铢
唐 主要使用开元通宝,钱帛并行
宋 以铜钱为主,出现铁钱和纸币
元 纸币成为基本流通货币,铜钱已不占有主要的地位,白银的流通量占有相当比例
续表
时间 概况
明 大力推行纸币——大明宝钞,后来改为钱钞兼用,嘉靖后,白银成为法定货币(以称量货币非铸币存在)
清 大额交易以白银为主,小额交易往往用钱,外来银元多有流通,清末开始铸造银元
续表
(2) 规律
① 由自然货币向人工货币的演变。
② 由杂乱形状向规范形状的演变。
③ 由地方铸币向中央铸币的演变。
④ 由文书重量向通宝、元宝的演变。
⑤ 由金属货币向纸币交子的演变。
⑥ 由手工铸币向机制币的演变。
[巩固练习]
1.春秋到战国中期,韩、赵、魏均铸有自己独特的货币。战国后期,增添了形态统一的小方足布和圆钱。这表明当时
( )
A.实现大一统 B.货币完成统一
C.商品经济发展 D.中央集权强化
C
解析:战国后期,商业发展比较繁荣,为促进商业的进一步发展,形态统一的货币应运而生,故选C项;政治上的大一统出现于秦朝,思想上的大一统出现于西汉,排除A项;真正意义上货币的统一是在秦朝,即把圆形方孔钱定为统一的货币,排除B项;在战国时期,还没有实现中央集权的强化,排除D项。
2.明初禁用白银,使用纸币宝钞,正统元年(1436年)开始“弛用银之禁”,后来“朝野率皆用银”。这个变化主要说明
( )
A.政府对货币发行的垄断权被打破
B.明朝经济结构出现根本性的变化
C.政府的法令朝令夕改而失信于民
D.新航路开辟使中国成为贸易中心
A
解析:“朝野率皆用银”说明白银在市场上的流通量很大,原因之一就是当时货币发行权已不再是政府的专利,故选A项;资本主义萌芽出现标志着明朝经济结构出现根本性的变化,与材料主旨货币发行无关,排除B项;政府对货币发行的垄断权被打破,有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便于取信于民,排除C项;新航路开辟使欧洲成为贸易中心,排除D项。
研习2 世界货币体系的形成
[合作讨论]
材料一 19世纪末第一次正式形成了世界各国普遍采用金本位为基础的国际性货币体系,该体系实际上是以英镑为中心的。……客观地说,世界需要一种通用的货币。
材料二 此次金融危机后,美元“一统天下”的地位将被改变,国际货币体系将形成美元为主,其他货币为辅的“一主多元”格局。……国际货币体系将继续向多元化的方向转变。……可以预见的是,随着中国等发展中大国经济地位的不断上升,届时的国际货币也将主要以美元、欧元、人民币等货币为主,从而真正实现国际货币的多元化。
(1) 根据材料一,回答二战前国际货币体系的特点是什么。
二战前国际货币体系是以英镑作为国际性货币的主导。
(2)根据材料二,概括说明国际金融秩序的发展趋势。
[先试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由单一货币体系向“一主多元”,再向国际货币的多元化转化。
[史论背诵]
认识英镑在金本位制中的地位
(1) 由于当时英国在世界经济体系中的突出地位,确立了以英镑为中心、以金币或黄金在国际间流通为主的国际金本位货币制度。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时宣告解体。
(2) 在国际金本位货币制度全盛时期,黄金是各国最主要的国际储备资产,英镑则是国际最主要的清算手段,黄金与英镑同时成为各国公认的国际储备。英镑之所以与黄金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是由于当时英国强大的经济力量,伦敦成为国际金融中心,英国也是国际经济与金融活动的重心,于是形成以黄金和英镑为中心的国际金本位制。
[巩固练习]
1.二战后,美元成为国际储备货币和国际贸易结算的支付手段,规定各国政府可以按照35美元等于一盎司黄金的固定比价,随时向美国用美元兑换黄金。这一状况得益于( )
A.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 B.关贸总协定的设立
C.北美自由贸易区的创建 D.世界贸易组织的成立
A
解析:根据题干材料中“二战后”“规定各国政府可以按照35美元等于一盎司黄金的固定比价,随时向美国用美元兑换黄金”和所学知识可知,这一状况得益于1944年布雷顿森林会议确立了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即布雷顿森林体系,故A项符合题意。
2.布雷顿森林货币体系实际上就是美元“绑架”全球,其基本特征是( )
A.有最雄厚的工业实力和最丰富的黄金
B.35美元等于1盎司黄金
C.美元与黄金挂钩,各会员国货币与美元挂钩
D.包括中国在内的44个国家代表共同签订
C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基本特征是美元与黄金直接挂钩,各会员国货币与美元挂钩,并保持固定的汇率和比价,C项符合题意。
[知识导图]
课堂小结
[要点记忆]
1.中国货币经历了从海贝、金属到纸币的演进历程。
2.中国古代货币以铜钱为主,后来出现了纸币,白银也成为法定货币;民国时期,货币发行较为紊乱;新中国成立后,人民币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法定货币。
3.1816年开始实行的金本位制,促进了资本主义生产和世界经济的发展;二战后确立了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布雷顿森林体系,20世纪70年代初走向瓦解。
一、选择题
1.战国时期流通货币种类有刀、布、钱和爰金,刀币是齐国货币。考古发现在古代赵、燕及辽东和朝鲜北部亦有大量刀币流通。这一现象主要是因为( )
A.齐国铸币业比较发达 B.这些地区经济交往频繁
C.齐国征服了燕赵等地 D.刀币较其他钱币易于携带
B
解析:齐国货币在这些地区流通,这与商品流通有关,说明这些地区经济交往频繁,故B项正确。铸币业发达不是主要原因,故排除A项;“齐国征服了燕赵等地”说法不符合史实,故C项错误;刀币较布、钱和爰金更不易于携带,故D项错误。
2.“梁初,惟京师及三吴、荆、江、湘、梁、益用钱。其余州郡,则杂以谷帛交易。交、广地区由于对外贸易,则全以金银为货。”东晋南朝金属货币与实物货币并行,而且实物货币占主要地位。实物货币占主体的主要原因是( )
A.经济重心逐渐南移
B.政局动荡货币不一
C.商品经济发展缓慢
D.政府控制金银流通
B
解析:东晋南朝时期政局动荡,导致不同时期或同一时期的不同地区货币不一,币值不稳定,交易风险大,实物货币价值稳定,更受交易者欢迎,故答案为B项。材料反映的现象与经济重心南移无关,排除A项;商品经济发展缓慢与实物货币占主体没有必然联系,排除C项;政府没有控制金银流通,D项不符合史实,排除。
上表反映了( )
A.宝钞在民间的信用降低 B.社会经济大幅度衰退
C.生活资料均可作为支付手段 D.白银始终是主要流通货币
3.下表是明代洪武至弘治年间(1368—1505)徽州祁门土地买卖契约情况表
A
时间 使用通货类别及契约张数
洪武年间至永乐年间 宝钞23、银1、布1
宣德年间至景泰年间 宝钞4、银27、布42、稻谷4
天顺年间至弘治年间 银52、稻谷1
解析:宝钞古时指纸币,即元、明、清三代发行的一种纸币,通过表格可以看出宝钞作为通货类别由“23”减少为“4”到消失,可见宝钞在民间的信用降低,A项符合题意。明朝中期以前土地买卖频繁,不能证明社会经济大幅度衰退,B项错误。通过表格可以看出生活资料均可作为支付手段的阐述是以偏概全,C项错误。在洪武年间至永乐年间白银不是主要流通货币,D项错误。
4.1944年夏,当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炮火正浓之际,美、英、苏、中等44个国家的代表在美国新罕布什尔州的布雷顿森林召开会议,通过了《布雷顿森林协定》,逐步建立起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这一体系( )
A.以英镑为中心 B.以法币为中心
C.以美元为中心 D.以卢布为中心
C
解析: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内容:一是美元与黄金直接挂钩,二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会员国货币与美元挂钩。布雷顿森林体系以美元为中心,而不是英镑、法币或卢布,故C项正确,排除A、B、D三项。
5.在货币体制发展史上,布雷顿森林体系实施国际汇兑金本位代替古典金本位,并使可以带来利息的美元把躺在葛朗台箱子里落灰的金子彻底挤出了流通领域。据此可知,布雷顿森林体系的主要作用表现在( )
A.使美元取代黄金成为唯一国际流通货币
B.推动了国际资本的自由流动
C.确立了美元在国际金融领域的霸权地位
D.有利于世界货币体系的形成
B
解析:材料“国际汇兑金本位”取代“古典金本位”,意在强调美元与黄金挂钩,成员国货币与美元保持固定汇率,因此,此时的美元不再像古典金本位下的金子那样主要用于存储,而是可以带来利息,故而能把“躺在葛朗台箱子里落灰的金子(存储状态的金子)彻底挤出了流通领域”,因此能够促进国际资本的自由流动,B项正确。D项“世界货币体系”早已存在,此时形成的是“以美元为中心的世界货币体系”。A、C两项不是其主要作用。
二、非选择题
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从秦朝铸造“半两”钱开始,铜币主要以重量为名。汉代的“五铢”钱,“重如其文”,直到隋代,都被视为标准性的钱币。由于盗铸、剪凿良币以取铜等原因,钱币实际重量与钱币上铭文不符的现象时常发生,隋末劣币盛行,“千钱初重二斤,其后愈轻,不及一斤”,币值混乱,影响流通。针对
这种情况,武德四年(621年)唐高祖下诏铸“开元通宝”钱,即在钱币上铸“开元通宝”字样(或识读成“开通元宝”),大小仿汉“五铢”,称作一文,亦称一钱,每十钱重一两。“新钱轻重大小最为折衷,远近甚便之。”这成为衡法由十六进位制变为十进位制的关键。“钱”取代“铢”成为“两”以下的重量单位。此后历代钱币均称“通宝”或“元宝”,钱币上不再标识重量。宋代以后,使用皇帝的年号作为钱名逐渐成为常制,如“熙宁通宝”“光绪元宝”等。
(1) 根据材料,指出唐代币制改革的主要内容。
内容:不再直接以钱币重量体现币值。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唐代币制改革的意义。
意义:终止了“五铢”钱长期流行的历史,开启了新的货币体系;币值与钱币重量脱钩,为非金属货币产生创造了条件;方便了流通,有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为年号钱的出现奠定基础;推动了衡法向十进位制转变。
完成课时作业(十五)
Homewor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