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水沽第一高中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9月开学检测
地理试卷 解析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共50分)
下左图为“2019年1月8日我国某地气温和气压垂直变化示意图”,下右图为“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
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1. 该日,甲地最可能( )
A. 受气旋控制 B. 受台风系统影响 C. 受冷锋影响 D. 受亚洲高压控制
2. 与周围地区相比,甲地( )
A. ①较强 B. ②较强 C. ③较强 D. ④较强
【答案】1. A 2. C
【解析】
【分析】本题组考查等压线图、等温线图和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的判读。
【1题详解】
由左图中的等压面弯曲状况可知,甲地近地面的等压面向下弯曲,可以判断出甲地近地面为低压中心,因此,该日,甲地最可能受气旋控制,A对;D错;据材料“1月8日”可知,此时为北半球的冬季,我国不会受台风影响,B错;由等温面弯曲状况可知,甲地近地面的等温面向上弯曲凸出,可以判断出甲地近地面气温比周围高,不会是受冷锋影响,C错。故本题选A。
【2题详解】
根据大气受热过程可知,右图中①为太阳短波辐射,②为地面长波辐射,③为大气逆辐射,④为大气辐射射向宇宙空间,同时据上题结论可知,甲地受气旋控制,盛行上升气流,多阴雨天气,云层厚,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强,射向地面的太阳辐射弱,故①较弱,A错;射向地面的太阳辐射弱使地面吸收太阳辐射少,导致地面长波辐射弱,故②较弱,B错;云层厚,吸收地面辐射多,大气逆辐射较强,故③较强,C对;由于大气逆辐射较强,故射向宇宙空间的大气辐射少,故④较弱;D错。故本题选C。
【点睛】判断同一水平面上气压高低的方法:等压面向上弯曲的地方为高压,等压面向下弯曲的地方为低压。
合掌遗是日本的一种木造建筑物,屋顶厚且陡,以便适应当地的地理环境。下图为“日本轮廊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3. 图中所示建筑物的屋项造型设计是为了适应当地( )
A. 早灾频发 B. 冬季暴雪 C. 夏季多降水 D. 地震、火山活动频
4. 下列四地中,合掌造最可能位于( )
A. a地 B. b地 C. c地 D. d地
【答案】3. B 4. C
【解析】
【3题详解】
从图中可以看出,该建筑物凸出的檐角太多,不适合在多台风地区;据材料可知该屋顶厚且陡,屋顶陡峭,冬季暴雪不易在屋顶堆积,减轻了暴雪对屋顶的压力;该屋顶设计与旱涝灾害、地震、火山活动等无关,故本题选B。
【4题详解】
从右图可以看出,c地位于日本的西部沿海地区,这里位于冬季风的迎风坡,因此冬季多暴雪天气,最可能修建合掌造,而a、b、d地都位于冬季风的背风坡,降雪少,因此建合掌造必要性小,故本题选C。
大湖效应是指冷空气遇到大面积未结冰的水面(通常是湖泊),从中得到水蒸汽和热能,然后在向风的湖岸形成降水的现象。受大湖效应影响,2014年美国部分地区遭受罕见的暴风雪。下面图1为某次暴风雪形成过程示意图,图2为某区域地图。读图,回答下题。
5. 如图中( )
A. ①气流强弱决定降水量多少 B. ②环节可以用GIS技术监测
C. 产生③过程的原理类似暖锋 D. ④为高空冷气流受热后抬升
6. 如图中出现降雪量最大月份和地点可能是( )
A. 1月,甲地 B. 4月,乙地 C. 9月,丙地 D. 11月,丁地
【答案】5. C 6. D
【解析】
【5题详解】
影响降水量多少的因素与②湖面水汽蒸发量关系密切,并不是①气流的强弱,A错误。②湖面水汽蒸发不能用GIS技术监测,B错误。经过湖面增温增湿的气团在湖泊另一岸与冷气团相互作用,形成类似暖锋的天气系统,产生降水,C正确。气流④为高空冷气团,受热后抬升是近地面空气,D错误。故选C。
【6题详解】
据图可知,图中所示为北美洲的五大湖区,降雪形成的时间为冬季,BC错误。冬季北美洲五大湖区附近盛行西北风,风能经过湖面带来充足的水汽,降雪量最大的地点一定位于向风的湖岸,而丁地既位于湖泊向风岸,又位于冬季风的迎风坡,降雪量在四地中最大,D正确,A错误。故选D。
【点睛】大湖效应指的是冷空气遇到大面积未结冰的水面(通常是湖泊)从中得到水蒸气和热能,然后在向风的湖岸形成降水的现象,通常是以雪的形式出现。这情形以在美国东北部的五大湖地区沿岸的降雪最为著名。其他水域,如某些海和湖也会产生大湖效应,产生面积较小的雪带。比如美国东海岸的雪带,冬季,以魁北克为中心的高压区使大气顺时针环绕流动,使极地气团向南经大西洋到达北美海岸,其间穿越墨西哥湾暖流温暖水域,为美国东海岸带来降雪。雪虽是大西洋而非湖泊带来,也被称为大湖效应降雪。美国犹他州的大盐湖,加拿大的哈德逊湾和圣劳伦斯湾都会产生大湖效应暴风雪。
罗讷河发源于瑞士阿尔卑斯山脉的罗讷冰川,流经法国东南部,注入地中海。法国于1931年成立“国立罗讷河公司”,作为罗讷河综合整治和开发的唯一授权机构。下图示意罗讷河流域。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 罗讷河上游水位最高的季节和主要补给水源分别是
A. 春季,季节性冰雪融水 B. 夏季,积雪冰川融水
C. 秋季,山区地形雨 D. 冬季,地下水
8. 罗讷河流域开发前,位于中上游的里昂很少遭受洪涝灾害的根本原因是
A. 上游修筑梯级大坝 B. 河流水位季节变化小
C. 气候干旱降水量少 D. 上游流经大面积沼泽
9. 长度仅500千米的罗讷河上曾有20多座水电站,为河流水能梯级开发的“世界之最”。主要原因是
A. 沿岸人口稀少,利于施工 B. 河流平均流量大,多高山峡谷
C. 流域内农业发达,航运需求大 D. 法国经济发达,科技水平高
【答案】7. B 8. D 9. B
【解析】
【分析】本题以罗讷河为背景材料,考查了河流补给以及流域开发的相关知识,主要考查了考生获取解读地理信息、调动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
【7题详解】
该区域春季的气温还比较低,积雪和冰川的融水量还比较小,因此春季的水位不是最高的,故A错误;罗讷河上游发源于瑞士境内的阿尔卑斯山,其主要河流补给为积雪和冰川融水,故C错误;由材料信息可知罗讷河发源于瑞士境内阿尔卑斯山的罗讷冰川,该处海拔较高,积雪以及冰川积存量比较大,每年的夏季气温较高,积雪和冰川会大量融化,积雪和冰川融水量比较大,因此可知罗讷河上游水位最高的季节是夏季,主要补给水源是积雪和冰川融水,可知D错误,故B正确。
【8题详解】
罗讷河流域开发前,该河流还未修建大坝,故A错误;由第1题的解析可知里昂上游地区的河段夏季水位最高,其他季节水位较低,可知其水位季节变化还是比较大的,可知B错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位于中上游的里昂为温带海洋性气候,降水较多,故C错误;读图可知里昂的上游地带有大面积的沼泽分布,该沼泽对所在区域的河流具有较大调蓄作用,具有削弱洪峰的作用,故D正确。
【9题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该河流流域内人口数量较多,故A错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罗讷河所在的区域气候主要为温带海洋性气候和地中海气候,区域内降水量较大,河流的平均径流量比较大,且该河流的上游地带流经高山地带,多峡谷地貌,河流的落差比较大,水能资源比较丰富,这些为该河的梯级开发提供重要的先决性条件,因此可知该河成为水能资源梯级开发的“世界之最”主要是因为河流平均流量大,流域内多高山峡谷,故B正确;流域内发达的农业与该河流成为梯级开发之最的关系不大,故C错误;法国发达的经济,科技水平高,是该河成为梯级开发之最的重要原因,但不是主要原因,故D错误。
【点睛】第3题法国发达的经济河先进的科技仅是罗讷河成为世界梯级开发之最的重要原因之一,但不是主要原因。
如图1示意我国某河流中下游一横截面多年水位变化,图2为该河流域气候资料统计。据此完成问题。
10. 下列关于甲、乙、丙、丁及相关地理事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甲处地貌为河漫滩平原,它是流水侵蚀作用的产物
B. 枯水期时,农民常在丁处种植小麦、油菜
C. 丙处地形平坦,村落布局呈“条带式”
D. 7、8月乙处易产生滑坡等地质灾害
11. 导致图中河流多年水位变化的原因,最可能是
A. 植被破坏严重,水土流失加剧 B. 蒸发加剧,降水量减少
C. 过度利用水资源导致土地荒漠化 D. 降水季节和年际变化增大
【答案】10. D 11. A
【解析】
【分析】考查河流地貌及森林的生态功能。
【10题详解】
甲位于丰水期线以上,丙处枯水期露出水面,丰水期被淹没,才是河漫滩,A错误;小麦要到初夏才能收获,此时丁处可能会被淹没,不适合种植该种作物,且该地为温带地区不适合种植油菜,B错误;丙在丰水期会被淹没,受洪水威胁大,不适合布局村落,C错误;该地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降水偏多,较集中,乙处坡度较大,可能会发生滑坡地质灾害。D正确。
【11题详解】
图示该河从1980年到2000年枯水期水位在降低,而洪水期水位有所上升,径流洪水期和枯水期流量差增大。上游森林植被具有涵养水源、调节径流、保持水土的作用。所以导致图中河流多年水位变化增大,其原因最可能是植被破坏严重,涵养水源能力下降,水土流失加剧。A正确。
读图“湖南张家界某山区的公路景观图”。该公路号称“九十九道弯”,似玉带环绕,弯弯紧连。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2. 该公路“弯弯紧连”的目的是( )
A. 减低线路坡度,保障行路安全 B. 增加线路长度,发展观光旅游
C. 通往更多村落,促进经济发展 D. 增加线路密度,构建交通网络
13. 在修建该公路时应特别防范的自然灾害是( )
A. 洪涝 B. 崩塌 C. 干旱 D. 台风
【答案】12. A 13. B
【解析】
【分析】考查地形对交通运输线路延伸方向的影响,影响交通运输线布局的因素。
12题详解】
山区交通线路的修建受地形因素影响较大,为降低坡度,应沿等高线修建呈“之”型弯曲。故选A。
【13题详解】
因地处山区,地形较陡,因此在修建该公路时应特别防范的自然灾害是崩塌。故选B。
读我国水稻优势种植区分布图,完成下面小题。
14. 我国水稻优势种植区的共同优势区位条件是( )
A. 雨热同期 B. 地形平坦 C. 植被丰富 D. 市场广阔
15. 近三十年来,东北稻米种植界线不断向北推移,主要原因有( )
①气候变暖②科技进步③劳动力向北迁移④南水北调
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③ D. ①④
16. 与东南沿海优势区相比,东北稻米优势区的特点有( )
A. 科技水平低 B. 小农经营 C. 机械化水平高 D. 单产高商品率低
【答案】14. A 15. A 16. C
【解析】
【14题详解】
东北平原优势区、长江流域优势区、东南沿海优势区都位于我国东部季风区,共同的区位条件是雨热同期,有利于水稻生长,A正确。东南沿海为丘陵地形,B错误。植被丰富,对水稻影响不大,C错误。东北平原地广人稀,市场狭小,D错误。故选A。
【15题详解】
东北地区纬度较高,热量不足成为水稻种植业限制性因素,气候变暖可以改变该地的热量条件,也可以通过农业技术革新,培育良种,增强其耐寒能力,可适应热量不足状况,从而使稻米种植界线不断向北推移,①②正确。近年来,劳动力有向南方移动现象,南水北调调入区为华北地区,不是东北地区,且劳动力迁移和水资源跨流域调配与稻米种植界限向北推移没有关系,③④错误。综合起来,A正确,BCD错误。故选A。
【16题详解】
东南沿海优势区水稻种植业,以小农经营为主,机械化水平较低、商品率低;与东南沿海优势区相比,东北稻米优势区都种植杂交水稻,农业科技水平都高;东北稻米优势区地广人稀,生产规模大、机械化水平高、商品率高。故C正确,ABD错误,故选C。
【点睛】水稻种植业主要分布在亚洲季风区。季风区水稻的种植约有7000年的历史,稻米是当地人们喜爱的主要粮食,所产稻米占世界稻米总产量的绝大部分。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稻米生产国家。
背篼又名背篓,是用竹条、藤、柳条等编成的背在背上运送物品的筐状背具,适合“爬坡上坎”。“背篼军”指的是城市内大街小巷出现的一群以背篼作为劳动工具的劳动者,群体数量庞大,靠体力赚钱。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7. “背篼军”最可能出现的地区是( )
A. 新疆北部 B. 华北平原
C. 珠江三角洲 D. 大巴山地
18. “背篼军”的出现可以( )
A. 方便城市居民生活 B. 解决农村增收问题
C. 有利于城市治安稳定 D. 提高农村教育水平
19. 我国某地理研究性小组经过研究得出,“背篼军”正逐步走向消失,下列选项能成为其论据的是( )
①城市工资水平升高②城市服务行业兴起③国家户籍管理改革④青壮年就业机会增多
A. ①③ B. ②④ C. ①④ D. ②③
【答案】17. D 18. A 19. B
【解析】
【17题详解】
材料信息表明,“背篼军”适合“爬坡上坎”。因此 “背篼军”最可能出现在地形起伏较大的地区。新疆北部以盆地地形为主,盆地内部起伏较小,排除A。华北平原和珠江三角洲为平原地形,地势平坦,排除B、C。大巴山位于南方地区,编制“背篓”的竹条、藤、柳条等材料较多,地形起伏较大,其它交通线密度较小,因此对“背篼军”的需求较大,因此“背篼军”最可能出现在大巴山,D符合题意。故选D。
【18题详解】
城市高楼较多,有许多交通通达度不高的小巷,因此“背篼军”的出现可以方便城市居民生活,A符合题意。“背篼军”靠体力赚钱,收入水平不高,可以增加农村收入,但不可能解决农村增收问题,B不符合题意。“背篼军”涌入城市,缺乏有效管理,不利于城市治安稳定,C不符合题意。“背篼军”靠体力赚钱,对文化知识要求不高,因此不会提高农村教育水平,D不符合题意。故选A。
【19题详解】
我国某地理研究性小组经过研究得出,“背篼军”正逐步走向消失。城市工资水平降低,不符合现实特征,①不符合题意;城市服务行业兴起,会大量取代“背篼军”所从事的活动,导致“背篼军”走向消失,②符合题意;国家户籍管理改革与“背篼军”走向消失关系不大,③不符合题意;随经济规模的扩大,劳动力数量的减少,青壮年就业机会增多,从事“背篼军”的人员逐渐减少,直至消失,④符合题意。综上所述,B符合题意,排除A、C、D。故选B。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解析材料的能力,关键理解“背篼军”产生的地理背景。
羚羊峡谷(36°51'28''N,111°22'20''W是世界上著名的狭缝形峡谷,位于美国亚利桑纳州的沙漠,常年处在干涸的河道之中。看它的外观如同地表的沙体被流水冲出的细沟(如下图)。但当人们深入谷底则会发现谷壁岩石表面像被精心打磨,纹层顺着岩壁流淌,如同万年前的波浪被定格在这峡谷中。阳光从峡谷顶部进入,幻化出奇异的色彩。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20. 人们游览羚羊峡谷的最佳时间是在当地( )
A. 8点前后 B. 12点前后 C. 16点前后 D. 20点前后
21. 羚羊峡谷的形成主要是由于( )
A. 流水侵蚀和风力侵蚀 B. 岩石风化和流水侵蚀
C. 岩石风化和风力侵蚀 D. 生物作用和冰川侵蚀
22. 去羚羊峡谷游览,需要当地导游带领才能入内。这是由于( )
A. 峡谷幽深,山势险峻 B. 自然和人文保护的需要
C. 保护游客的人身安全 D. 位于当地人的保护区内
【答案】20. B 21. A 22. C
【解析】
【20题详解】
本题考查正午太阳高度应用。由材料可知,该峡谷狭窄,当阳光从峡谷顶部进入,幻化出奇异的色彩,故阳光从峡谷顶部进入时为最佳观赏时间。只有太阳高度较大,阳光才能从峡谷顶部进入。根据所学知识,一天中太阳高度最大为当地正午,地方时为12时,所以地方时12时前后可以观赏到最美的景象,故B正确,A、C、D错。故选B。
【21题详解】
本题考查外力作用对地貌的影响。由材料羚羊峡谷位于沙漠中可判断,该峡谷所在地气候干旱,风力侵蚀作用强。羚羊峡谷降水多在夏季,以集中的暴雨形式出现,暴雨造成的山洪水量大,水流急,常常沿地表的低洼缝隙急速流下,侵蚀作用强,形成狭窄幽深的峡谷,故A正确,B、C、D错误。故选A。
【22题详解】
本题考查影响旅游活动的因素。结合图文材料,羚羊峡谷较为幽深,且处于地下,基础设施较为落后,游客下到谷底的过程中危险性大,而当地导游对该地的地形熟悉,可以很好地保护游客的人身安全,C正确。故选C。
切尔滕纳姆荒地位于加拿大安大略省多伦多市郊、克里蒂特河畔的绿色原野上,现在几乎寸草不生,和四周环境形成鲜明的对比。荒地小丘绵延,呈波浪状,数条灰绿色的若带嵌入其间。在安大略省,荒地很军见,而在此地发现的荒地更是令人惊叹。为了保护这珍惜的自然景观,该荒地每年保持着有限的开放时间。稀土示意切尔膝纳姆荒地的位置及其开放期的景观(图中晨昏线为开放期的晨昏线)。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23. 推测切尔滕纳姆荒地几乎寸草不生的原因是( )
A. 植被破坏,土层薄 B. 纬度高,气候干冷
C 花岗岩石,质地致密 D. 地势陡峭,水源短缺
24. 切尔滕纳姆荒地小丘绵延、呈波浪状的主要原因是( )
A 流水侵蚀 B. 流水沉积
C. 风方侵蚀 D. 风力沉积
25. 切尔滕纳姆荒地的开放时间最可能是( )
A. 3月 B. 6月 C. 10月 D. 12月
【答案】23. A 24. A 25. C
【解析】
【23题详解】
根据材料信息,切尔滕纳姆荒地位于加拿大安大略省多伦多市郊、克里蒂特河畔的绿色原野上,判断该荒地的形成原因是后期人类破坏的结果,故植被破坏,土层薄正确;该地位于北美五大湖地区,受大西洋影响,降水较多,气候干冷错误;因为位于克里蒂特河畔,花岗岩石,质地致密和地势陡峭,水源短缺错误。选A。
【24题详解】
切尔滕纳姆荒地小丘绵延、呈波浪状是植被破坏后,流水侵蚀作用的结果,A正确;流水沉积不能形成波浪状的小丘,B错误;该地气候湿润,流水风力侵蚀和沉积作用不明显,C、D错误。故选A。
【25题详解】
根据图中晨昏线和经线的夹角是10度可以判断此时太阳直射10 N或10 S,3月太阳直射点在赤道附近,6月太阳直射点在北回归线附近,12月太阳直射点在南回归线附近,A、B、D错误;10月太阳直射点在10 S附近,故切尔滕纳姆荒地的开放时间最可能是10月,选C。
【点睛】切尔滕纳姆荒地及波状沙丘的成因需要结合该地的自然地理环境进行判断,该地突出的自然地理环境特点由加拿大安大略省多伦多市郊、克里蒂特河畔的绿色原野上特殊地理位置决定。
二、综合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50分)
26.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湖南省地形、矿产及祁东县位置图(左图)和交通、人口密度(单位:人/km2)(右图)图。
材料二黄花菜色泽金黄,香味浓郁,食之清香,被视作“席上珍品”。在药用上,黄花菜性平味甘,具有止血、消炎等功效,长期食用能增强人体体质。黄花菜易栽培,光照适应范围广,耐寒、耐贫瘠,抗虫性好。祁东黄花菜为湖南省十大名优农产品。黄花菜产业的蓬勃发展,使祁东县成为全球最大的黄花菜生产基地。
(1)据材料一,描述湖南省人口分布特点。
(2)据材料,简述祁东黄花菜畅销国内外的主要原因。
(3)据材料一,说明湖南成为我国重要的有色金属冶炼基地的主要区位条件。
【答案】(1)人口分布不均;山区人口稀少(西部、南部和东部人口稀少),平原人口稠密(中部和北部人口稠密)(或:长沙及附近地区人口最稠密)
(2)黄花菜食用、药用价值高;黄花菜产品质量好;祁东黄花菜知名度高,产品物流成本低;国内外对黄花菜的市场需求量大。
(3)①有丰富的锑、铅锌(钨、锡)等有色金属矿产资源,原料丰富。②河流众多,水资源丰富,水源充足。③河流落差大,水能资源丰富,动力充足。④有京广、焦柳、沪昆等铁路经过,交通发达;⑤人口稠密,劳动力资源丰富。
【解析】
【分析】
本题以湖南省为区域载体,考查人口、农业、工业相关知识,学科素养方面注重考查区域认知和综合思维。
【详解】(1)仔细读图,注意图中等人口密度线的变化,或者结合湖南省地形回答。由图可知湖南省人口分布不均;西部、南部和东部(的山区)人口稀少,中部和北部(的平原)地区人口稠密;长沙及附近地区人口密度达800--1000人/km2,人口最稠密。
(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黄花菜可食用,且药用价值高,国内外消费需求大,故市场需求量大,由“祁东黄花菜为湖南省十大名优农产品”可推测祁东黄花菜品质好,市场竞争力强,且知名度较高,黄花菜单位体积重量较轻,物流成本较低,以上是东黄花菜畅销国内外的主要原因。
(3)影响工业的区位因素主要有原料、动力、技术、市场、劳动力、交通、政策等,结合湖南省的矿产、交通、人口分布图进行分析。由湖南省地形、矿产图可知该省有丰富的锑、铅锌(钨、锡)等有色金属矿产资源;有色金属冶炼工业属于动力指向型工业,湖南省河流众多,水资源丰富;而且河流落差大,水能资源丰富,为发展有色金属冶炼提供充足的能源;由湖南省交通人口图可知该省有京广、焦柳、沪昆等铁路经过,交通发达;湖南省人口众多,人口密度大,可推测其劳动力资源丰富。
【点睛】
27.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天坑是四周岩壁陡峭,平均宽度和深度均超过100米的大型塌陷漏斗区,是在特定地质、岩溶地貌、气候、水文环境下形成的,天坑发育区土壤贫瘠。落溪天坑位于湖北省恩施自治州,堪称是天坑博物馆。居中国地势第二阶梯末端,云贵高原东延部分,鄂东北、鄂西北为变质岩,其余均为石灰岩,在这里,隐匿着峰林峰丛、峡谷绝壁、溶洞暗河等无数精彩绝伦的喀斯特奇观。图甲是湖北已发现天坑分布示意图。图乙、图丙示意落溪落水洞崩塌前后状态。
(1)说明落溪天坑的形成过程。
(2)分析天坑发育区土壤贫瘠的原因。
(3)简述图甲中天坑群旅游资源开发的不利条件。
【答案】(1)地表水沿岩壁下渗溶蚀、侵蚀形成落水洞;地表水不断下渗,地下径流持续侵蚀(溶蚀)形成溶洞;溶洞变大、落水洞变深、变宽,顶部变薄,在重力作用下塌陷形成天坑。
(2)土层较薄,矿物质及有机质含量少;喀斯特地貌,地表水易渗漏,土壤水分条件差;地表崎岖,水土流失严重。
(3)交通不便;基础设施水平较低;环境容量较低;距客源市场远;生态环境较脆弱。
【解析】
【分析】本题以天坑为载体,考查天坑的形成过程、土壤特点及原因、旅游资源开发等知识点,重点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以及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等学科素养。
【详解】(1)结合图乙和丙,可推测,雨季,地表水沿岩壁下渗,石灰岩易被溶蚀、侵蚀形成落水洞;地表水不断下渗,流水溶蚀形成溶洞;溶洞继续变大、落水洞变深、变宽,洞顶不断变薄,在降水等外力和重力作用下塌陷,形成天坑。
(2)天坑发育区流水作用强,难以积累厚厚的沉积物,土层较薄,矿物质及有机质含量少;喀斯特地貌,地表水易渗漏,土壤保水性能差,土壤水分条件差;喀斯特地貌区,地表崎岖,降水多,水土流失严重,土壤不易保存。
(3)由图文材料可推测,天坑发育区,地表崎岖,交通不便;地处湖北,经济较落后,基础设施水平较低;喀斯特地貌区,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脆弱,环境容量较低;地处我国中部偏西,距东部发达地区客源市场远。
【点睛】
28. 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火地岛是世界上除南极大陆以外的最南端的陆地,火地岛南部的德雷克海峡以其狂涛巨浪闻名于世,号称“杀人海峡”。
(1)指出火地岛降水的空间分布规律,并说明形成的原因。
(2)试分析乌斯怀亚多为低矮木头房子的自然原因。
有旅游者在日记中写到:乌斯怀亚,很小很鲜艳,很静很清凉,很乖很雅丽,很冷很寂寞.这一处清冽、安详、微小的世界尽头,是今朝旅者的南极之门。
(3)近年来乌斯怀亚旅游业发展迅速,试说明原因。
【答案】(1)规律:降水西多东少。
原因:西部地势高,东部地势低;西部为迎风坡,降水多,东部为背风坡,降水少。
(2)当地森林覆盖率高,木材充足;雨雪天气多,便于及时排水或防止大雪压跨房屋;位于西风带,风力强劲;位于板块交界处,地震频发。
(3)拥有独特的地理位置和风光;距南极近,南极科考及旅游热的带动;航空和港口交通便利。
【解析】
【分析】结合火地岛的纬度位置和大气环流、等高线知识分析火地岛降水的空间分布规律及形成原因.乌斯怀亚多为低矮木头房子的自然原因从大气环流、地震等角度进行分析.近年来乌斯怀亚旅游业发展迅速的原因从地理位置、交通、旅游资源、政策等方面进行分析.
【详解】(1)根据图中火地岛的纬度位置可知,该地常年受盛行西风影响,结合图中等高线可知,中部为山地,因此岛的西侧为迎风坡,降水较多;东侧为背风坡,降水较少.
(2)该地地处西风带,风力大,该地处在板块交界地带,多地震,乌斯怀亚居民多为低矮的木头房子即可减少大风和地震的危害.
(3)近年来乌斯怀亚旅游业发展迅速,原因是该地拥有独特的地理位置和风光;距南极近,南极科考及旅游热的带动;航空和港口交通便利.
【点睛】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了区域自然和人文地理特征,解题的关键是从图文中获取信息并调用相关知识进行解答.咸水沽第一高中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9月开学检测
地理试卷 原卷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共50分)
下左图为“2019年1月8日我国某地气温和气压垂直变化示意图”,下右图为“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
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1. 该日,甲地最可能( )
A. 受气旋控制 B. 受台风系统影响 C. 受冷锋影响 D. 受亚洲高压控制
2. 与周围地区相比,甲地( )
A. ①较强 B. ②较强 C. ③较强 D. ④较强
合掌遗是日本的一种木造建筑物,屋顶厚且陡,以便适应当地的地理环境。下图为“日本轮廊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3. 图中所示建筑物的屋项造型设计是为了适应当地( )
A. 早灾频发 B. 冬季暴雪 C. 夏季多降水 D. 地震、火山活动频
4. 下列四地中,合掌造最可能位于( )
A. a地 B. b地 C. c地 D. d地
大湖效应是指冷空气遇到大面积未结冰的水面(通常是湖泊),从中得到水蒸汽和热能,然后在向风的湖岸形成降水的现象。受大湖效应影响,2014年美国部分地区遭受罕见的暴风雪。下面图1为某次暴风雪形成过程示意图,图2为某区域地图。读图,回答下题。
5. 如图中( )
A. ①气流强弱决定降水量多少 B. ②环节可以用GIS技术监测
C. 产生③过程的原理类似暖锋 D. ④为高空冷气流受热后抬升
6. 如图中出现降雪量最大月份和地点可能是( )
A. 1月,甲地 B. 4月,乙地 C. 9月,丙地 D. 11月,丁地
罗讷河发源于瑞士阿尔卑斯山脉的罗讷冰川,流经法国东南部,注入地中海。法国于1931年成立“国立罗讷河公司”,作为罗讷河综合整治和开发的唯一授权机构。下图示意罗讷河流域。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 罗讷河上游水位最高的季节和主要补给水源分别是
A. 春季,季节性冰雪融水 B. 夏季,积雪冰川融水
C. 秋季,山区地形雨 D. 冬季,地下水
8. 罗讷河流域开发前,位于中上游的里昂很少遭受洪涝灾害的根本原因是
A. 上游修筑梯级大坝 B. 河流水位季节变化小
C. 气候干旱降水量少 D. 上游流经大面积沼泽
9. 长度仅500千米的罗讷河上曾有20多座水电站,为河流水能梯级开发的“世界之最”。主要原因是
A. 沿岸人口稀少,利于施工 B. 河流平均流量大,多高山峡谷
C. 流域内农业发达,航运需求大 D. 法国经济发达,科技水平高
如图1示意我国某河流中下游一横截面多年水位变化,图2为该河流域气候资料统计。据此完成问题。
10. 下列关于甲、乙、丙、丁及相关地理事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甲处地貌为河漫滩平原,它是流水侵蚀作用的产物
B. 枯水期时,农民常在丁处种植小麦、油菜
C. 丙处地形平坦,村落布局呈“条带式”
D 7、8月乙处易产生滑坡等地质灾害
11. 导致图中河流多年水位变化的原因,最可能是
A. 植被破坏严重,水土流失加剧 B. 蒸发加剧,降水量减少
C. 过度利用水资源导致土地荒漠化 D. 降水季节和年际变化增大
读图“湖南张家界某山区的公路景观图”。该公路号称“九十九道弯”,似玉带环绕,弯弯紧连。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2. 该公路“弯弯紧连”的目的是( )
A. 减低线路坡度,保障行路安全 B. 增加线路长度,发展观光旅游
C. 通往更多村落,促进经济发展 D. 增加线路密度,构建交通网络
13. 在修建该公路时应特别防范自然灾害是( )
A. 洪涝 B. 崩塌 C. 干旱 D. 台风
读我国水稻优势种植区分布图,完成下面小题。
14. 我国水稻优势种植区的共同优势区位条件是( )
A. 雨热同期 B. 地形平坦 C. 植被丰富 D. 市场广阔
15. 近三十年来,东北稻米种植界线不断向北推移,主要原因有( )
①气候变暖②科技进步③劳动力向北迁移④南水北调
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③ D. ①④
16. 与东南沿海优势区相比,东北稻米优势区的特点有( )
A. 科技水平低 B. 小农经营 C. 机械化水平高 D. 单产高商品率低
背篼又名背篓,是用竹条、藤、柳条等编成的背在背上运送物品的筐状背具,适合“爬坡上坎”。“背篼军”指的是城市内大街小巷出现的一群以背篼作为劳动工具的劳动者,群体数量庞大,靠体力赚钱。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7. “背篼军”最可能出现的地区是( )
A 新疆北部 B. 华北平原
C. 珠江三角洲 D. 大巴山地
18. “背篼军”的出现可以( )
A. 方便城市居民生活 B. 解决农村增收问题
C. 有利于城市治安稳定 D. 提高农村教育水平
19. 我国某地理研究性小组经过研究得出,“背篼军”正逐步走向消失,下列选项能成为其论据的是( )
①城市工资水平升高②城市服务行业兴起③国家户籍管理改革④青壮年就业机会增多
A. ①③ B. ②④ C. ①④ D. ②③
羚羊峡谷(36°51'28''N,111°22'20''W是世界上著名的狭缝形峡谷,位于美国亚利桑纳州的沙漠,常年处在干涸的河道之中。看它的外观如同地表的沙体被流水冲出的细沟(如下图)。但当人们深入谷底则会发现谷壁岩石表面像被精心打磨,纹层顺着岩壁流淌,如同万年前的波浪被定格在这峡谷中。阳光从峡谷顶部进入,幻化出奇异的色彩。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20. 人们游览羚羊峡谷的最佳时间是在当地( )
A. 8点前后 B. 12点前后 C. 16点前后 D. 20点前后
21. 羚羊峡谷的形成主要是由于( )
A. 流水侵蚀和风力侵蚀 B. 岩石风化和流水侵蚀
C. 岩石风化和风力侵蚀 D. 生物作用和冰川侵蚀
22. 去羚羊峡谷游览,需要当地导游的带领才能入内。这是由于( )
A. 峡谷幽深,山势险峻 B. 自然和人文保护的需要
C. 保护游客的人身安全 D. 位于当地人的保护区内
切尔滕纳姆荒地位于加拿大安大略省多伦多市郊、克里蒂特河畔的绿色原野上,现在几乎寸草不生,和四周环境形成鲜明的对比。荒地小丘绵延,呈波浪状,数条灰绿色的若带嵌入其间。在安大略省,荒地很军见,而在此地发现的荒地更是令人惊叹。为了保护这珍惜的自然景观,该荒地每年保持着有限的开放时间。稀土示意切尔膝纳姆荒地的位置及其开放期的景观(图中晨昏线为开放期的晨昏线)。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23. 推测切尔滕纳姆荒地几乎寸草不生的原因是( )
A. 植被破坏,土层薄 B. 纬度高,气候干冷
C. 花岗岩石,质地致密 D. 地势陡峭,水源短缺
24. 切尔滕纳姆荒地小丘绵延、呈波浪状的主要原因是( )
A. 流水侵蚀 B. 流水沉积
C. 风方侵蚀 D. 风力沉积
25. 切尔滕纳姆荒地的开放时间最可能是( )
A. 3月 B. 6月 C. 10月 D. 12月
二、综合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50分)
26.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湖南省地形、矿产及祁东县位置图(左图)和交通、人口密度(单位:人/km2)(右图)图。
材料二黄花菜色泽金黄,香味浓郁,食之清香,被视作“席上珍品”。在药用上,黄花菜性平味甘,具有止血、消炎等功效,长期食用能增强人体体质。黄花菜易栽培,光照适应范围广,耐寒、耐贫瘠,抗虫性好。祁东黄花菜为湖南省十大名优农产品。黄花菜产业的蓬勃发展,使祁东县成为全球最大的黄花菜生产基地。
(1)据材料一,描述湖南省人口分布特点
(2)据材料,简述祁东黄花菜畅销国内外的主要原因。
(3)据材料一,说明湖南成为我国重要的有色金属冶炼基地的主要区位条件。
27.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天坑是四周岩壁陡峭,平均宽度和深度均超过100米的大型塌陷漏斗区,是在特定地质、岩溶地貌、气候、水文环境下形成的,天坑发育区土壤贫瘠。落溪天坑位于湖北省恩施自治州,堪称是天坑博物馆。居中国地势第二阶梯末端,云贵高原东延部分,鄂东北、鄂西北为变质岩,其余均为石灰岩,在这里,隐匿着峰林峰丛、峡谷绝壁、溶洞暗河等无数精彩绝伦的喀斯特奇观。图甲是湖北已发现天坑分布示意图。图乙、图丙示意落溪落水洞崩塌前后状态。
(1)说明落溪天坑的形成过程。
(2)分析天坑发育区土壤贫瘠原因。
(3)简述图甲中天坑群旅游资源开发的不利条件。
28. 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火地岛是世界上除南极大陆以外的最南端的陆地,火地岛南部的德雷克海峡以其狂涛巨浪闻名于世,号称“杀人海峡”。
(1)指出火地岛降水的空间分布规律,并说明形成的原因。
(2)试分析乌斯怀亚多为低矮木头房子的自然原因。
有旅游者在日记中写到:乌斯怀亚,很小很鲜艳,很静很清凉,很乖很雅丽,很冷很寂寞.这一处清冽、安详、微小的世界尽头,是今朝旅者的南极之门。
(3)近年来乌斯怀亚旅游业发展迅速,试说明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