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八年级上册历史第6单元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综合训练题
选择题
1.“高粱叶子青又青,九月十八来了日本兵,先占火药库,后占北大营……”这一歌谣反映的事件发生在( )
A.1927 年 B.1928 年 C.1931 年 D.1937 年
2.东方会议后,日本首相田中义一向天皇密奏:“按明治大帝遗策,第一期征服台湾,第二期征服朝鲜等,皆已实现。唯第三期之灭亡满蒙,以便征服中国领土尚未实现。”为“灭亡满蒙”,日本( )
A.发动甲午中日战争 B.制造九一八事变
C.和平解决西安事变 D.制造卢沟桥事变
3.日本挑起局部侵华战争是通过发动( )
A.九一八事变 B.西安事变 C.七七事变 D.台儿庄战役
4.华清池之所以名扬天下,不仅因为它曾经适杨玉环的浴池,更因为这里曾经发生了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西事变发生的主要原因是( )
A.日军对南京人民进行血腥大屠杀
B.张学良、杨虎城接受中共的联合抗日主张
C.蒋介石督促张学良、杨虎城进攻红军
D.中华民族危机严重
5.中国共产党提出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根本出发点是( )
A.使国民党内部矛盾加剧
B.改善国共两党的关系
C.缓和国民党内部矛盾
D.从全民族利益出发共同抗日
6.中国人民进入抗日战争的标志是( )
A.七七事变 B.一二 九运动 C.九一八事变 D.淞沪会战
7.读下图《1936:历史在这里拐弯》,“拐弯”的含义是( )
A.国共两党由对抗走向合作
B.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C.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
D.十年内战开始
8.早在13世纪,卢沟桥就闻名世界。意大利人马可·波罗在他的游记里称赞“它是世界上最好、独一无二的桥”。1937年7月在这里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表明( )
A.全国性的抗日战争从此爆发
B.局部性的抗日战争开始
C.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
D.抗日战争进入大反攻阶段
9.“巍巍金陵,滔滔大江,钟山花雨,千秋芬芳。一九三七,祸从天降,一二一三,古城沦丧。侵华倭寇,掳掠烧杀,尸横遍野,血染长江。三十余万,生灵涂炭,炼狱六周,哀哉国殇。”这段文字反映了( )
A.东北三省的完全沦陷
B.南京大屠杀惨案
C.抗日将士血染卢沟桥
D.重庆大轰炸惨案
10.扭转了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屡败局面,洗雪了近代以来的民族耻辱,成为中华民族由衰败到振兴的转折点的事件是( )
A.中华民国的成立 B.三大战役的胜利
C.抗日战争的胜利 D.新中国的成立
11.下图中的命令是针对哪一事件所下达的( )
A. 四一二政变 B. 九一八事变 C. 七七事变 D. 八一三事变
12.图片能够传递历史信息。如果要了解有关九一八事变的历史,你会选择哪幅图片( )
A. B.
C. D.
13.电视剧 《中国兄弟连》,介绍了一支八路军和一支国民党军队团结合作、共同抗击日本侵略者的英雄事迹。这种情况应出现在下列哪一历史事件以后?( )
A. 柳条湖事件 B. 九一八事变 C. 长征 D. 七七事变
14.胡老师上历史活动课,准备了如下四幅图,你觉得活动课的主题应该是( )
A. 近代化的探索 B. 抗日战争 C. 解放战争 D. 新中国的成立与巩固
15.如表汇总了我国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发行的纪念邮票.该组邮票意在强调( )
纪念周年 枚数 内容
70 13 九一八历史博物馆,东北烈士、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上海淞沪抗战、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台儿庄大战、延安革命、八路军总部旧址、百团大战…等12个纪念馆
A. 铭记历史,珍爱和平 B. 曲折前进,民族复兴
C. 国家统一,民族独立 D. 百年屈辱,民族抗争
16.抗日战争以来,以下最能反映日军野蛮暴行的是( )
A.血染卢沟桥 B.火烧圆明园
C.九一八事变 D.南京大屠杀
17.抗日战争是一百多年来中国人民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以下是抗日战争中的重要历史事件,它们的先后顺序应是( C )
①卢沟桥事变 ②西安事变 ③南京大屠杀 ④一二·九运动
A.①②③④ B.②①③④
C.④②①③ D.④③①②
18.下列图片是抗日战争时期发生的战争,其中图片与意义对应正确的一项是( )
A.图一是局部抗战的开始
B.图二是抗战以来的第一次大捷
C.图三是抗战以来国民党军队取得的重大胜利
D.图四是抗战以来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大规模战役
19.下列图片反映的重大历史事件,其发生的先后顺序是( )
A.①③②④ B.④③②①
C.③④①② D.②①④③
20.邮票是国家的一张名片,承载着历史的记忆。如图,这组邮票纪念的是( )
A.北伐战争 B.抗日战争
C.国共内战 D.红军长征
二、非选择题
21.读图,回答问题。
( 1 )看到图一你会想起我国历史上发生的哪一事件?当时国民党政府处理这一事件的政策是什么?这一政策导致了什么后果?
( 2 )西安事变的发动者是谁?中国共产党对西安事变持什么态度?
( 3 )你知道图三中中国守军在这里作战的原因吗?
( 4 )这三幅图包含的历史事件之间有什么联系?
( 5 )你认为我们应该如何理解“牢记历史,勿忘国耻”?
2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2015年10月9日宣布,将中国申报的《南京大屠杀档案》列入《世界记忆名录》。申遗的11组档案形成于1937—1948 年间,均为记录大屠杀的第一手史料,其中包括了:①美国牧师约翰·马吉 16 毫米摄影机及其胶片母片、②南京市民罗瑾冒死保存的日军屠杀平民及奸淫妇女的照片、③身中37刀的幸存者李秀英的证词、④中外人士的目击记述、⑤南京军事法庭调查罪证……。
——改编自黄金生《从中国记忆上升为人类记忆》
材料二 1937年12月24日《纽约时报》报道:今天收到信件,“证明占领南京后日军……集体屠杀平民,处决解除武装的士兵,强暴、屠杀妇女,有计划地摧毁、洗劫财产……。”
材料三 美国牧师约翰·马吉等人镜头下的日军暴行: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写出《南京大屠杀档案》第一手史料形成的时段,并对材料中的史料进行归类,根据提示将其余四个史料的序号填入对应的横线上。
史料形成时段:________。
史 料 归 类:A.影像资料:____①____、________; B.受害人证词:________;
C.目击者记述:________; D.法庭调查证据:________。
(2)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向世人简述南京大屠杀。(字数在120字以内)
(3)继2014年确立每年12月13日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后,我国又将《南京大屠杀档案》成功申报《世界记忆名录》,这些做法有什么现实意义?
23.1931-1945年,中国人民进行了长达十四年的抗战,最终打败了日本帝国主义,赢得了抗战的胜利,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一九二九年十月从美国开始的经济危机突然到来,迅速席卷全球,根本改变了原有的世界经济格局造成全球性经济大混乱这场经济危机给日本经济的打击是沉重的,为激进法西斯势力的崛起提供了充分的气候和土壤
-----摘编自郭廷以《近代中国史纲》
材料二:一九三一年九月二十一日,蒋介石在日记中写道:“余主张日本占领东省事,先提国际联盟与非战公约国,以求公理之战胜。”南京发表的《告公民书》称:“政府现时既以此次案件诉之于国联行政会,以待公理之解决,故已严格命令全国军队对日军避免冲突,对国民亦一致告诫,务必维持严肃镇静之态度。”
----摘编自《蒋介石日记》
材料三:七月七日晚,驻丰台的日军在卢沟桥附近进行夜间军事演习,借口一士兵失踪,攻击宛平城,駐守当地的第二十九军宋哲元部吉星文团奋起抵抗,战争全面爆发,蒋介石在七月八日采取了以下行动:电令宋哲元,“宛平城应固守勿退,并须全体动员,以备事态扩大;电令军委会办公厅主任徐永昌、参谋总长程潜,准备增援华北;下令孙连仲、庞炳勋率部北援。
-----摘编自《卢沟桥事变史料》下册
材料四:台儿庄战役的胜利,主要是第五战区将士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充满爱国热情地英勇作战的结果,还有一个原因是得到鲁南爱国民众的有力支持,他们一村一村组织起来,冒着敌人的炮火,日夜奔走在战场上抬运伤兵。
----摘编自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回答,经济危机对日本产生了怎样的影响?为摆脱危机,日本采取了什么军事行动?
(2)据材料二,归纳蒋介石及国民党对日侵华的态度。
(3)材料三反映了哪历史事件?树斗三跟材料二相比,蒋介石的态度发生了什么变化?
(4)据材料四:归纳台儿庄战役获胜的原因。
2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九一八事变时,蒋介石说:“中国枪不如人,机器不如人,工厂不如人,拿什么和日本打仗 若抵抗日本顶多三天就亡国。”
——冯玉祥《我所认识的蒋介石》
材料二
中国人民在抗日战争中
消灭敌人 损失 人民革命力量发展
日军 伪军 军民 伤亡 直接 经济 损失 人民军 队的发 展 解放区 人口
130多 万人 118万 人 3 500 多万人 1 000多 亿美元 130多 万人 1亿 多人
材料三 温家宝同志在赴日本福岛等特大地震海啸灾区慰问时说,中日是一衣带水的邻邦……我们没有忘记在中国发生重大灾害时,日本政府和人民给予的大力支援。中国政府和人民将继续为日本救灾和灾后重建提供支持。中日友好的基础在两国人民,相信通过双方的共同努力,中日关系将不断改善和发展,这符合两国和两国人民的根本利益,也有利于亚洲和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1)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带来了什么严重恶果 该事件的发生标志着什么
(2)材料二的统计数据,说明了什么
(3)请举出中国军民抗击日本法西斯侵略的两个战役名称。抗日战争胜利后台湾回到了祖国的怀抱,请问台湾是在哪个条约中被割占的
(4)结合以上材料,谈谈你怎样看待中日之间的关系。
答案
1-5CBADD 6-10CAABC 11-15CBDBA 16-20DCCAB
21、(1)九一八事变。政策:不抵抗政策。后果:东北三省沦陷。
(2)张学良和杨虎城。主张和平解决。
(3)日本在卢沟桥制造了震惊世界的七七事变。
(4)九一八事变成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起点,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七七事变是日本侵华战争的继续和扩大,也是中国全民族抗战的开始;西安事变是在九一八事变后中日矛盾成为主要矛盾的情况下出现的爱国举动。
(5)牢记历史:学习历史教科书;听革命老前辈讲革命故事;在抗日战争胜利日、九一八事变、七七事变等纪念日举行各种纪念活动我们强调牢记历史并不是要延续仇恨,而是要以史为鉴、面向未来,珍爱和平、维护和平,让中日两国人民世世代代友好下去。
22.(1)时段:1937—1948 年。
归类:A: ② ; B: ③ ; C: ④ ; D: ⑤ 。
(2)1937年12月13日,日军攻陷南京,在随后六周之内,奸淫掳掠,无恶不作,并进行血腥大屠杀,用刀劈、刺杀、活埋、集体屠杀等惨无人道的手段,屠杀中国平民和放下武器的士兵达30万人以上。
告诫世人战争的残酷性,警惕日本军国主义复活,防止历史悲剧重演;铭记历史,珍惜和平,共同捍卫人类的尊严等。(从现实的角度出发,言之成理即可。)
23.(1)打击了日本的经济,促使法西斯势力崛起。发动九—八事变。
(2)寻求国际联盟的支持,不抵抗(或不与日军冲突)
(3)七七事变。由不抵抗变为抵抗。
(4)第五战区将士作战英勇,鲁南民众的支持。
24、(1)东北三省沦陷;中国人民局部抗战的开始。
(2)抗日战争中中华民族付出了巨大的民族牺牲;日军的侵略给中华民族造成了深重的灾难;日军的侵华历史和暴行铁证如山等。(言之有理即可)
(3)平型关大捷、台儿庄战役、百团大战;(任举两例即可)《马关条约》。
(4)牢记历史,以史为鉴;和则两利,争则两伤;中国的发展需要日本,日本的发展也需要睦邻,中日两国之间的友谊需要倍加珍惜等。(言之有理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