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书包》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课是看图归类识字课,内容包括三部分:第一部分是六个词语。第二部分是关于小书包的儿歌。第三部分是11个要求会认的生字和5个要求会写的生字。
学情分析
一年级的学生具有强烈的好奇心,还具有一定的识字能力,很愿意自主识字。对于比较难的字,学生学起来可能有困难。
教学目标
认识11个生字,会写5个生字。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愿意在生活中主动识字。
重点难点
重点:
认识本课的11个生字。
难点:
愿意在生活中主动识字。
教学准备
教师:课件、词语卡片
学生:生字卡片
课时划分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能认识本课的11个生字,6个词语。
能正确认识“亻”、“勹”、“竹字头”这三个偏旁。
能在主动识字过程中享受认字的乐趣。
教学过程
一、猜谜激趣,导入新课。
引言:同学们喜欢猜谜语吗?这节课咱们先来猜几个谜语。(课件出示谜语)
小小身子细又长,身穿彩衣直心肠,嘴巴尖尖会写算,只见短来不见长。(铅笔)
像糖不是糖,有长也有方,帮你改错字,它可不怕脏。(橡皮)
小方盒,薄又薄,里面知识可真多。(书)
带子长长身体方,书本文具里面装,它是我的好朋友,天天陪我把学上。(书包)
(设计意图:用学生喜欢的谜语方式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铅笔、橡皮、书这些都藏在哪里?今天,我们来一起学习一篇跟小书包有关的课文——小书包。
板书课文题目,齐读。
师生一起书写“小书包”三个字。
(1)一起书写“小”字。
(2)教师指导书写“书”字,编小口诀记住“书”字:书是小楼梯,一竖到顶点。
(3)观察“包”字,介绍“包”字的偏旁——包字头。师生齐读“勹”。
师:小书包讲了什么?请同学们打开课文,一起来读一读,不认识的生字借助拼音读。
创设情境,学习生字词。
(一)学习生字。
学生自读课文,不会的借助拼音读一读。
课件出示要求会认的11个生字:书、包、尺、作、业、本、笔、刀、课、早、校,请同学们逐个借助拼音读一读。复习“包字头”,学习新的偏旁“单人旁、竹字头”,重点讲解“笔”这个生字。
去掉拼音读。
同桌拿出准备好的生字卡片互读。
活动:教师发给学生每人一张生字卡片,当教师说出哪个字,请持有本生字卡片的学生站起来,并请他们用这个字组词、造句。
(设计意图: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参与到课堂中,在活动中巩固所学的生字。)
师:孩子们真棒,这么快就把生字学会了,小书包可高兴了,它给你们带来了一份礼物,快看,你们认识吗?
请会读课文的同学读一读课文。
(二)学习词语。
1、师:孩子们读得这么好,小书包要给大家带来一些东西,想知道是什么吗?快看!
2、课件出示小书包图片,逐个出示“橡皮、尺子、作业本、笔袋、铅笔、转笔刀”这些词语。
3、师把准备好的词语卡片贴到黑板上,带读,请学生读。
4、呼唤这些词语:播放这些词语慢慢出现的动画,请同学们快速地把它们喊出来。
5、开火车:男女生赛读火车上出现的词语,比一比谁读得好。
6、做游戏:准备课本、作业本、铅笔、尺子、橡皮、书包,看句子,根据指令做动作。看谁做得又对又快。
(设计意图:让枯燥的词语活起来,用各种方式让学生认读词语,学生兴致高昂,记的也快。)
三、小书包的奖励。
你们的游戏做得这么好,小书包打算送给大家一首歌曲,我们来听一听吧。(播放《奇妙的小书包》这首歌曲。)
四、解决问题。
师:老师有个好朋友,他叫小明。大家看,这是他的书包(课件出示),他遇到了一个麻烦:每天书包里乱乱的,东西总是放不完,你们能帮帮他吗?(能)
生1:要整理书包。
生2:我先放书本,再放写字本,最后放笔袋。
师:你们说的真好!我们放东西应该有序,这样才能把东西放好。
(设计意图: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让学生学着自己去整理书包。)
作业。
熟读课文,回家后把学过的《小书包》课文读给爸爸、妈妈听。
回家后再仔细看一看你的书包里还缺什么。
板书设计
小书包
橡皮 尺子 作业本
笔袋 铅笔 转笔刀
教学反思:
《小书包》是人教版一年级上册识字单元里的第八课。这是一篇与学生生活实际紧密关联的一篇课文,都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好“伙伴”。所以在教学本课时,我采用谜语导入的方法导入本课,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
本课时的重点是识字,《语文课程标准》对低年级识字与写字有如下要求: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写字的愿望。所以在教学识字过程中,我引导学生运用多种方法识字记字,为学生的学习活动增添了快乐。同时,用活动来让学生进行扩词训练,引导学生积累词语。最后,出示一幅小朋友的书包图片,引导学生要学会整理书包,联系学生生活实际,注重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培养。
本课还有很多不足之处,在组织学生活动中,有个别持卡片的同学,老师没有让他们进行词语训练,从而让他们的学习有些被动。今后还应关注每一个学生,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成长。
(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