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单元单元计划
一、课标要求
1、初步了解史传、骈文、赠序、书信体的基本特点。
2、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
3、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二、导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积累文言词句与诗词词句。
(2)反复诵读,理解内容,品析语言。
借助书下注解和工具书掌握课文中的重点字词的含义,翻译课文并理解其内容。
2、能力目标
(1)进一步提高朗读和背诵文言文及古诗的能力。
(2)借助书下注解和工具书掌握课文中的重点字词的含义,翻译课文并理解其内容。
3、情感目标
加强道德的修养和文学的修养。
21、古文二则
【导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1) 体会《后汉书》思想的深刻含义及现实意义,领悟文中“四知”、“私心”的寓意。
(2)结合文中注释,通过查阅有关工具书加以翻译,培养和提高阅读及理解文言文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1)讨论法:在课堂中引导学生围绕学习要点、难点、重点广泛开展讨论;
(2)归纳法:教师随时点评、归纳,明确要点、重点、难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分析杨震的性格特点,学习杨震廉洁自律的高尚品德。
【导学核心点】
导学重点: 正确理解课文的内容,掌握重点字词。
导学难点:文章的写法。
【导学方法】朗读、启发探究。
【导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预习导学:
了解作者、作品及解题
范晔(398—445)字蔚宗,小字搏。顺阳(今河南淅川县东)人。南朝宋著名史学家、文学家。
《后汉书》,纪传体断代史,记载了东汉一代的历史。今通行本共一百二十卷。本纪、列传部分为范晔撰,志未作完,范被杀。南朝梁刘昭取司马彪《续汉书》中的“八志”与之配合,北宋时将两书合刻为一书。文章风格趋向骈体,写人叙事,简明周详,生动感人。且收录了大量的东汉的散文、辞赋、诗歌。学者们誉为兼有一代文章总集的性质。
“四知”即“ 、 、 、 ”。
二、自主学习
1、初读课文,给以下加点的字注音:
邓骘 辟之 谒见 遗震
2、给下列句子划分节奏(每句两处)。
故所举荆州茂才王密为昌邑令
至夜怀金十斤以遗震
大将军邓骘闻其贤而辟之
使后世称为清白吏子孙
3、借助课下注释及工具书翻译课文,理解以下重点词语、句子的翻译,
(1)解释加点的字:
辟之: 后转涿郡:
至夜怀金十斤以遗震 四迁:
故所举荆州茂才王密为昌邑令 以此遗之:
(2)翻译句子:
(杨震)四迁荆州刺史、东莱太守。
当之郡,道经昌邑,故所举荆州茂才王密为昌邑令,谒见, 至夜怀金十斤以遗震.
使后世称为清白吏子孙,以此遗之,不亦厚乎!
三、交流展示
1、交流预习情况。
2、熟读课文。
四、互动探究
1、文中是通过哪几件事来表现杨震高尚品格的?
2、阅读课文,说说杨震是一位怎样的官吏?文章是通过什么方法来刻画这一形象的?
3、你是怎样看待杨震的行为的?
4、你知道“清官”还称作什么吗?你能举出两个古代的“清白吏”吗?
第二课时:私心
导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1)翻译理解课文。
(2)掌握重点词语及句式。
2、过程与方法:(1)讨论法:在课堂中引导学生围绕学习要点、难点、重点广泛开展讨论;
(2)归纳法:教师随时点评、归纳,明确要点、重点、难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分析第五伦的性格特点,学习第五伦的高尚品德。
导学重点:积累重点词语。
导学过程:
一、自主学习
1、第五伦简介:第五伦,字伯鱼,京兆长陵人。他的祖先是战国时齐国的田氏。田氏在西汉初迁徙至皇帝陵园的很多,所以以迁徙的次序作为姓氏。
2、课文注释:
依违:
便宜:
悫:
蕴藉:
选举:
3、翻译理解课文内容。
4、结构分析:全文分成两层
第一层(自“伦奉公尽节……亦以此见轻”)写
第二层(自“或问伦曰……岂可以谓无私乎?”)写
二、合作探究
(1)本文人物形象的塑造有什么特点?
(2)“时人”认为第五伦毫无私心,而他认为自己在哪些地方还有私心?你怎么看第五伦的这些“私心”?
三、交流总结。
四、导学反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与朱元思书
【导学目标】
一、知识和能力:1、疏通句义,理解文章内容,握重点词语的含义:许、缥碧、奔、轩邈、经纶、戾、柯、反、鸢;
2、品味文章哲理精妙的语言,培养审美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1、预习:引导学生自主完成预习;
2、讨论:课堂中以学生讨论为主,引导学生围绕课文重点、难点、要点进行自主学习,实现教学目标。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富春江奇特秀丽的自然景色,通过品读赏析理解作者所创设的意境
【导学核心点】
导学重点:品味文章哲理精妙的语言,培养审美能力。
导学难点:领会文中表现的自然之美及作者寄情山水的情趣。
【导学方法】
首先应结合文下注释,联系以前所学知识和上下文,读懂文句意;其次应反复诵读,在读中体会文章的意境和作者的情感,同时要辨别作者在写景时采用的一些手法。
【 导学过程】
一、自主学习
(一)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加点字注音。
飘荡( ) 缥碧( ) 急tuān( )甚箭 互相xuān( )邈( ) 泠泠作响( ) yīngyīng( )成韵 鸢( )飞lì( )天者 经lún( )世务
横柯上蔽( ) 窥( )谷忘fǎn( )
(二)解释下列加点字词
1、天山共色( ) 2、从流飘荡( ) 3、猛浪若奔( )
4、互相轩邈( ) 5、泠泠作响( ) 6、好鸟相鸣( )
7、蝉则千转不穷( ) 8、横柯上蔽( ) 9、经纶世务者( )
10、窥谷忘反( ) 11、鸢飞戾天者( )
(三)诵读课文,读准节奏与停顿。
提示:四字句一般为两字一停顿,诗句可以是四三停顿,其余情况一般是主谓间停顿(如“水/皆缥碧”)、动宾间停顿(暮到/江陵)、发语词后停顿(至于/夏水襄陵)等等。请用“/”画出下面句子的停顿节奏。(前后句各画1处)
①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 ②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③夹岸高山,皆生寒树
(四)自由朗读,根据课下注释,疏通文意,试着翻译下列句子。
1、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2、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3、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4、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五)文学常识积累
(1)本文选自《 》,作者: ,字:叔庠, 朝梁 家。其文工于写景,尤以小品文书札见长,表现出沉湎山水的情趣,称为“吴均体”。吴均生活的南北朝时期,政治黑暗,社会紊乱。一些仕途失意或受佛教、道教影响的士人便遁迹山林,避世隐居。吴均一生仕途也不如意。梁武帝时, 他因私撰《齐春秋》武帝恶其实录,焚其稿,免其职。他在《与顾章书》中说:“仆去月谢病,还觅薜萝”表明自己辞官引退后,将要到石门山去中去隐居。因此,这篇文章不单纯是写景,而是寓情于景,在写景的字里行间,抒发作者当时的情感。
(2)文体:本文是一篇骈体文,多用偶句,少用散句。骈文,又称“骄体文”,和散文相对的一种文体,起源于汉末,形成于魏晋,盛行于南北朝。骄文的最大特点是讲求对仗,即所谓“骄偶”(两马并驾为骈,两人并处为偶)。全篇以偶句为主,构成字数相等的上下联,句法结构相互对称,词性、词义相互配对,句子的字数通常是四字句、六字句相互交替。所以这种文体,晚唐时被称为“四六文”,以后历代相沿,到清代才叫做骈体文。其次是讲求平仄,上下联要平仄相对,平对仄,仄对平。其三是讲究用典,目的是使文章委婉、含蓄、典雅、精练。用典有明典和暗典,有时还将典故反用,起衬托、对比作用。为了追求形式美,骈文还讲究词藻华丽,大量使用颜色、金玉、花草等类词汇。骈文对唐宋以后的文学语言,特别是律诗、律赋的发展有很大影响。由于过分追求形式,逐渐走向形式主义,妨害思想内容的表达,成为文章的桎梏。
(六)本文的语言凝练而生动。你最喜欢其中的哪些句子?摘抄下来,并想一想作者是采用了什么方法使之生动优美的。
二、交流展示
在预习的过程中,你还有哪些问题,可以记录在下面进行交流。
三、互动探究
(一)研读品味:理清课文结构,品味语言特色。
1、朗读:采用个别朗读方法,其他同学考虑:文中哪句话最能概括课文所描写的山水的特征?为什么?
2、作者是怎样一步步展现这个“异”和这个“奇”字的?
明确:异:
奇:
(二)回读感悟:领略富江美丽的风光,体会作者在文中流露的情感。
“一切景语皆情语”,写景是为了更好的抒情。作者在文章的字里行间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感情呢?你从哪里能看出来,感受得到?
四、拓展延伸
1.背诵课文,比一比谁的记忆力好。
2小丽是富春江的导游,她想用最生动、富有表现力的语言,描述富春江如画景色,打动参加富春江之旅的游客,下面她只开了头,她想请在座的同学帮忙续写几句,相信大家一定会各显身手,描绘出最美的山水!
导游词
各位游客,大家好!
现在我们正置身于有“奇山异水,天下独绝”之称的富春江。瞧,这水……
自我检测
1、总领全文的句子是:
2、文章中写水之异的句子是:
。
3、正面写水清的句子是:
4、侧面描写江水清澈的句子是:
5、运用比喻直接描写江流气势磅礴的句子:
6、文章所写是哪一季节的景物? 你从哪些语句上能看出来?
写一句你所积累的这个季节的诗句
五、导学反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送东阳马生序
【导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积累文言词语,能正确、流畅地翻译课文。
(2)熟练地背诵课文,学习对比的写法,把握赠序的特点
2、过程与方法目标:
反复朗读,合作探究理解把握课文内容。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学习作者艰苦勤奋的学习态度。
【导学核心点】
导学重点:
1.翻译并背诵全文。学习对比的写法。
2.学习作者艰苦勤奋的学习态度。
导学难点:
1、熟练背诵全文。
2、学习作者刻苦求学,努力克服困难的精神和意志,树立正确的苦乐观。
【导学方法】
1.诵读法。
2、质疑探究法。
【导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常言道:“自古雄才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孟子也说:“夫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这些都说明了苦难并非全是坏事。只要我们善于化苦难为动力,则苦难就会成为成功的垫脚石。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宋濂的《送东阳马生序》。
二、自主学习
1、了解“序”。
2、走近作者宋濂。
3、正音正字:(自读课文,注意下列生字的字音字形)
叩( )问 叱咄( ) 容臭( ) 负箧( )
曳屣( ) 皲( )裂 媵( )人 馁( )
衾( ) 烨( )然 缊( )袍 砚( )
4、解释古今异义词
走送之 走:古义: 今义:
尝趋百里 趋:古义: 今义:
或遇其叱咄 或:古义: 今义:
卒获有所闻 卒:古义: 今义: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假:古义: 今义:
5、词类活用:(自己总结)
6、通假字:
四支僵劲不能动 支: 同舍生皆被绮绣 被:
日再食 食:
三、交流展示
1、生对照注释,自译课文,圈出不懂的词语。
2、同位互助解决疑难,解决不了的再记下来。
3、当班交流翻译课文,教师提问强调重点词语、句子。
重点词语:嗜、走、致、弗、硕师、尝、趋、援、质、叱咄,俟、腰、烨然……
重点句子:(1)尝趋百里外 ,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2)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
(3)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
(4)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4、在疏通文意的基础上,熟读背诵课文。
四、互动探究
1、.作者在求学的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都是怎样解决的?找出相关句子加以印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本文主要运用了什么写法,体现在哪些地方,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作者的写作目的是什么?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再读课文谈感受:
读了这篇文章后,你感触最深的一点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课堂小结:
“业精于勤荒于嬉”,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是我们每一个学生的光荣任务,文章的中心是劝学,开头就提出“嗜学”,接下来叙述自己如何“力学”,然后又说到太学生学习条件之优越,最后归结到马生的“善学”,脉络分明,前后呼应。
六、课后作业:
1.积累劝学的古代诗句。(必做)
2.继续背诵课文.(必做)
七、导学反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与妻书
【导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1)了解作者、写作背景;
(2)理解与积累本文重点实词虚词、掌握本文中活用词的意义和用法;
(3)熟读全文,划分层次,整体感知全文;
2、过程与方法:(1)通过课前查找资料和阅读“知识链接”中的有关材料,了解作者、写作背景;
(2)通过课前独学,自觉梳理全文的字词句并完成有关词句的练习,划分层次,初步感知全文;
(3)通过讨论、展示等方式,巩固对字词句的理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初步感知作者对妻子的挚爱之情和革命烈士敢于牺牲一己,为全国同胞谋永福的崇高精神.
【导学核心点】
导学重点: 培养学生文言文的自主阅读能力。
导学难点:在掌握文言文基础知识的基础上,理解文中蕴含的作者深沉而崇高
情感。
【导学方法】朗读、研讨。
【导学过程】
一、自主学习
1、作者及写作背景简介
林觉民(1886~1911),字意洞,号抖飞,又号天外生,福建闽侯县(今福州市)人。
14岁—进高等学堂,接受了资产阶级民主思想影响,
20岁---留学日本,在日本加入孙中山创立的同盟会。
24岁— 参加广州起义 黄花岗之役 被捕牺牲 七十二烈士之一
2、通读全文,了解本文的主要内容。
3、借助课文注解和有关工具书,翻译全文。借助“知识链接”的内容,较深入了解全文内容。遇到疑难问题(如一些实词、虚词、特殊句式),要用色笔做标记,为课堂交流作准备。
4、大声朗读全文,注意字音、节奏与感情。
5、结合原文,给加点字注音.
称心快意(chèn ) 几家能彀(gòu ) 必不能禁(jīn ) 当哭相和也(hè)
使之肖我(xiào ) 以依旁如也(bàng ) 一恸(tòng)
6、指出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其”的意义和用法。
①今则望其真有 那些 指示代词
②助天下人爱其所爱 他们 第三人称代词
③卒不忍独善其身 自己的 第一人称代词
④吾亦望其言是实 那些 指示代词
⑤汝其勿悲 放在句中,表示期望语气, “可要” 副词
⑥汝其善抚之 放在句中,表示期望语气, “可要” 副词
⑦其时时于梦中得我乎 放在句首,表示期望语气, “可要” 副词
7、指出下列各句中加点的“与”的意义和用法。
①与妻书 给予 动词
②吾诚愿与汝相守以死、 和 连词
③为吾与汝双栖之所 和 连词
④吾先死留苦与汝 给予 动词
二、合作探究
作者的衷情是什么 作者是围绕什么来表达衷情的
(2)作者是怎样表达衷情的?
(3)理清文章思路,全文可分为几个部分呢?每部分的内容写得是什么?
(4)想一想,这篇绝笔为什么会感人至深
(5)想一想,这篇文章在写作方面有什么特点
(6)请找出课文中用典故的地方,指明出处并体会用典的作用。
典 故 出 处 作 用
司马春衫 白居易的《琵琶行》 表达林觉民对“天下人”不幸遭遇的深切同情
太上之忘情 《世说新语·伤逝》 意在表达自己关心民众的痛苦,与人民的感情息息相通
老吾老,……,以及人之幼 《孟子·梁惠王上》 意在表示自己要把爱妻子的感情推广到爱“天下人”,为“天下人”的幸福,宁可牺牲自己的一切。
眼成穿 杜甫《寄越州贾司马六丈巴州严八使君两阁老五十韵》 形容盼望非常急切。
骨化石 南朝宋刘义庆《幽明录》 意在说明在当时的社会条件下,夫妻离散,相见无期。
破镜能成圆 《本事诗·情感》 作者反用“破镜成圆”的典故,意在说明在反动统治者肆虐的中国,夫妻离散,永无团圆之日。
独善其身 《孟子·尽心上》 表明了他心系国家和人民的伟大胸怀。
三、扩展延伸
林觉民、喻培伦英勇就义
林觉民被执,张鸣岐、李准等亲讯之。烈士侃侃而谈,综论世界大势,各国情事,张李为之心折。烈土初坐地,至是张李命去镣扣,延坐堂上,假以笔墨。烈士纵笔一挥,立尽两纸,洋洋数千言。书至激烈处,解衣磅礴,以手搥胸,若不复忍书者。书罢一纸,李持与张阅,更书第二纸。临笔稍为停顿,状似欲呕,犹恐污地,未遽吐。李亲持唾盂近前,始吐。奉以茶烟,犹起鞠躬为礼。供毕,又在堂上演说,至时局悲处,搥胸顿足,劝清吏洗心革面,献身为国,革除暴政,建立共和,始能使国家安强,汉族巩结,则吾死瞑目矣。系数日,勺饮不入口。弃市之时,俯仰自如,色不少变。
喻培伦讯时自认为王光明。王光明者,四川语无是公也。述其制炸弹之精及革命宗旨,对问官曰:“学术是杀不了的,革命尤其杀不了。”[中国近代史资科丛刊《辛亥革命》
四、板书设计
感情基调:吾至爱汝——说原因,表情意。
中心论点:即此爱汝一念,使吾勇于就死也。——晓大义、忆往事、
谈形势、诉真情。
再言:吾不能舍汝。——感有幸,叹不幸。通书意,明吾心。
五、导学反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5、诗词六首
【导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朗读诗词,在朗读中体会诗词所表达的意思和情感,品位诗意。
(2)感悟名句,领会古典诗词的意境和韵味。
2、过程与方法目标:
反复朗读,合作探究理解把握诗词。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激发学生阅读和欣赏诗词的兴趣,引导学生初步把握欣赏诗词的方法,逐步培养学生整体感的能力。
【导学核心点】
导学重点:诵读诗词,读出诗歌的节奏,感受诗歌和谐的音乐美。
导学难点:、品味诗词,体悟作者的情怀和诗词中所蕴含的哲理。
【导学方法】
反复朗读,联系背景理解课文内容,,细读品味诗文,探究疑难问题,理解课文的写作技巧及语言特色。
【导学时间】
二课时
【导学过程】
第一课时
【导入新课】
1、关于《诗经》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305篇诗歌,古时也称“诗三百”,汉代儒生始称《诗经》。现存的《诗经》是汉朝毛亨所传下来的,所以又叫“毛诗”,编为“风”、“雅”、“颂”三部分。 据说《诗经》中的诗,当时都是能演唱的歌词。 “风”共160篇。“雅”包括小雅和大雅,共105篇。“雅”基本上是贵族的作品,只有小雅的一部分来自民间。“颂”包括周颂、鲁颂和商颂,共40篇。颂是宫廷用于祭祀的歌词。 《诗经》是中国韵文的源头,是中国诗史的光辉起点。
2、、婉约派与豪放派
宋词一大流派。代表作家有周邦彦柳永秦观李清照等。多写男女恋情和个人遭遇,情思曲折,含蓄蕴藉语言婉转绮丽。豪放派北宋苏轼开创,经南宋辛弃疾而到达高峰。题材广泛,气势雄浑,境界开阔,豪迈奔放。
3、了解每首诗词的作者。
【自主学习】
文学常识填空。
1、《关雎》选自《 》。
2、《蒹葭》选自《 》。
3、《黄鹤楼》选自《 》。作者是 (朝代)诗人 。
4、《钱塘湖春行》选自《 》。作者是 (朝代)诗人 ,字 ,号 ,以前还学过他的作品 。
5、《相见欢》选自《 》。写于作者被囚以后,作者是 ,字 ,初名 ,号 ,世称 。作者天资聪颖,文章诗词样样精通,而且工书善画,是我国历史上最杰出的词人之一。
6、《江城子·密州出猎》选自《 》,《江城子》是 ,《密州出猎》是 。作者是 (朝代) 家,字 ,号 ,其与父苏洵、弟苏辙都以文著称,并称 。以前我们还学过他的作品 。
“唐宋八大家”
二、给加点字注音。
关雎 窈窕 好逑 荇菜 寤寐 辗转反侧 左右芼之 蒹葭 溯洄 白露未晞 在水之湄 道阻且跻 宛在水中坻 宛在水中沚 擎苍 千骑
解释下列加点字词的含义。
窈窕 好逑 参差荇菜 左右流之 寤寐 思服
悠哉悠哉 左右芼之 蒹葭苍苍 蒹葭凄凄 蒹葭采采
伊人 溯洄 白露未晞 在水之湄 道阻且跻 宛在水中坻
宛在水中沚 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 芳草萋萋鹦鹉洲
【交流展示】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基调,读准节奏,读出感受)。
2、按要求填空:
(1)《关雎》以 、 起兴,写了 。诗中用来形容姑娘美丽善良的成语是 。诗中表达对心中恋人爱慕的诗句有 、 、 、 、 、 。
(2)《蒹葭》以 、 起兴,写出了追寻伊人不得的苦恼心情。诗中表达对心中恋人爱慕的诗句有 、 。
(3)《黄鹤楼》用典的句子是 , 。写景的句子是
, 。思乡的句子是 , 。
唐代诗人 见到这首诗后,说道“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
(4)《钱塘湖春行》点明游西湖的时间和地点的句子是 , 。
诗中对仗的句子是 。
(5)《相见欢》中用比喻手法写离愁的句子 , 。
(6)《江城子·密州出猎》这首词巧用典故的句子 。这首词表达了词人报国志向的句子 , ,
【学情反馈】你还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吗?跟大家分享、交流吧!
【作业设计】
熟读背诵课文。
完成学习指南相关练习。
第二课时
【课前检查】
指名背诵本课中的几首诗词,检查完成背诵情况。
【交流展示】
请概括每首诗词的主旨大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互动探究】
1、同是借景抒情,《黄鹤楼》和《钱塘湖春行》这两首诗表达的感情有何不同?同是思乡诗,《黄鹤楼》和贺知章的《回乡偶书》这两首诗的感情基调是否相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赏析《钱塘湖春行》中“渐”、“才”二词的妙用之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江城子·密州出猎》表达了诗人怎样的远大志向?与《相见欢》相比,在风格上有什么明显的不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情反馈】你还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吗?跟大家分享、交流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随堂练习】
一、《相见欢》
1、词的前两句渲染了什么样的气氛?是怎样渲染的?
2、前两句在词中起什么作用?
3、“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一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其表达作用是什么?
4、你认为“别是一番滋味”到底是什么滋味?请谈谈看法,并阐述理由。
二、《江城子·密州出猎》
1、“鬓微霜,又何妨”一句照应了上阕中的“ ”一句。
2、“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一句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这句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3、词中表达主旨的句子是 。
【导学反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