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统编版选择性必修3第10课 近代以来的世界贸易与文化交流的扩展 课件(共48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中历史统编版选择性必修3第10课 近代以来的世界贸易与文化交流的扩展 课件(共48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8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9-19 14:18:1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48张PPT)
第10课
近代以来的世界贸易与文化交流的扩展
课程标准
了解不同时代、不同类型的商路,深入理解贸易活动在文化交流中扮演的重要角色
课程回顾
课程导入
新知讲解
新知练习
课堂小结
近代以来的世界贸易与文化交流的扩展
全球贸易网的形成
商品流动与文化交流国际化
全球贸易网的形成
阶段 概况
15世纪前
近代以来
工业革命后
两次世界
大战期间
二战后
主要局限于各洲内部和亚欧大陆之间
课程回顾
课程导入
新知讲解
新知练习
课堂小结
15世纪之前的世界贸易
①15世纪之前的海运尚不具备大规模、远距离和安全廉价的运输能力(海运运输能力相对较弱)。
②虽然已经有一些以海上贸易为基础的地区性市场贸易网络建立起来,但是这种连接相当松散,尚未能将世界主要地区紧密联系在一起。
③当时生产力水平较低,人们缺乏沟通的技术,人类对世界的认识受到很大的限制
④地理环境的阻隔。
课程回顾
课程导入
新知讲解
新知练习
课堂小结
近代以来的世界贸易与文化交流的扩展
全球贸易网的形成
商品流动与文化交流国际化
全球贸易网的形成
阶段 概况
15世纪前
近代以来
工业革命后
两次世界
大战期间
二战后
主要局限于各洲内部和亚欧大陆之间
课程回顾
课程导入
新知讲解
新知练习
课堂小结
②贸易的扩大促进了股份公司的出现和发展
近代以来的世界贸易
原因
新航路的开辟和西欧各国的殖民扩张
表现
①国际流通中的商品种类与数量大大增加。
荷兰东印度公司
英国东印度公司
荷兰东印度公司的股票
影响
西欧列强在美洲、非洲、亚洲等地的殖民扩张,客观上推动了洲与洲之间的贸易,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1500——1800年期间跨文明的互动把全世界人民的命运与未来连为一个整体。在这一时代有三个大的历史进程相互交织推动历史的发展:首先是连接了世界各个地区的全球性海上交通网的建立;其次是对人类生活和自然环境产生了深深影响的全球的物种交流……正是这些特征使“近代早期世界”有别于其他历史阶段。
——杰里 本特利
课程回顾
课程导入
新知讲解
新知练习
课堂小结
欧洲人向美洲输出工业品,及其用工业品(从非洲)换来的黑人奴隶,在美洲换成白银, 再把这些白银运往亚洲,换取亚洲的生丝、绸缎、棉布、瓷器、茶叶、香料、胡椒,运回欧洲。材料说明 (  )
A.新航路开辟后洲际经济联系大大加强
B.亚洲和美洲已成为西方工业品市场
C.掠夺美洲是西欧资本积累的主要途径
D.亚洲成为当时世界经济贸易的中心
【答案】A
【解析】A 由题干信息可知,新航路开辟后美洲、非洲、欧洲和亚洲之间通过经济贸易加强了联系,故A正确。欧洲人要用白银从亚洲换回生丝、茶叶、绸缎、瓷器、香料、胡椒等物资,说明亚洲还不是西方工业品市场,故排除B;除了掠夺美洲外,欧洲人还通过奴隶贸易掠夺非洲,故排除C;D在题干中没有表现,故排除。
课程回顾
课程导入
新知讲解
新知练习
课堂小结
美国史学家帕尔默说:“1500年左右欧洲伊比利亚半岛上的两颗门牙咬开了世界,大西洋开始迎来一个开放的时代。”下列对这句话认识正确的是(  )
A.“两颗门牙”指的是英国和荷兰
B.大西洋的开放使地中海沿岸的商业更加兴旺
C.当时欧洲的资本主义工业发达
D.大西洋的开放促进不同文明间的交流与碰撞
【答案】D
【解析】D 根据材料中“1500年”可知是新航路开辟的时代,“两颗门牙”主要是指西班牙和葡萄牙,故A项错误;新航路开辟促进大西洋的开放,使地中海沿岸的商业萧条,故B项错误;资本主义工业发达是在工业革命之后,与题干时间不符,故C项错误;新航路开辟后,美洲被发现,各洲间的贸易联系加强,促进世界不同文明的交流和碰撞,故D项正确。
课程回顾
课程导入
新知讲解
新知练习
课堂小结
图中阴影部分为历史上先后形成的贸易中心区,造成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罗马人的征服 B.新航路的开辟
C.工业革命的影响 D.全球化的推进
【答案】B
【解析】B 罗马人的征服建立了地跨亚非欧三大洲的帝国,与材料意思不符,故A项错误;新航路开辟引发欧洲商业革命,欧洲的贸易中心逐渐由地中海沿岸转移到大西洋沿岸,与材料意思相符,故B项正确;工业革命后随着原材料供应和商品倾销的需要,全球范围的世界市场逐步形成,与材料意思不符,故C项错误;全球化的推进使得全球范围的联系加强,与材料意思不符,故D项错误。
课程回顾
课程导入
新知讲解
新知练习
课堂小结
近代以来的世界贸易与文化交流的扩展
全球贸易网的形成
商品流动与文化交流国际化
全球贸易网的形成
阶段 概况
15世纪前
近代以来
工业革命后
两次世界
大战期间
二战后
主要局限于各洲内部和亚欧大陆之间
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课程回顾
课程导入
新知讲解
新知练习
课堂小结
16世纪,西班牙探险者绕过美洲南端进入太平洋,来到菲律宾群岛。1580年以后,西班牙的马尼拉当局,为生丝、丝织品、棉布、瓷器等中国商品,找到了一条通向墨西哥的航路——太平洋海上丝绸之路。随后,中国产品通过这些“马尼拉大帆船”源源不断到达美洲地区。这说明当时的中国( )
A.遭到了西班牙殖民入侵 B.开通了海上丝绸之路
C.商品大量输往美洲地区 D.从根本上改变海禁政策
【答案】C
【解析】C 题干核心信息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我国多数城市接受了近代西方的生活方式,这是因为城市社会开放程度较高,近代经济发展程度较高,故A正确。B项说法与史实不符,故不选B。19世纪末中国的政治制度没有发生根本性变革,故不选C。仅由材料内容无法得出民族工业的发展情况,故不选D。
课程回顾
课程导入
新知讲解
新知练习
课堂小结
世界贸易额剧增
工业革命后的世界贸易
原因
大规模的工业化生产使欧美国家需要寻求更多的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
表现
②类型丰富的工业产品,通过更快速的交通工具输送到世界各地
①形成了西欧、北美国家生产和出口制成品,其余国家生产和出口初级产品的国际分工和贸易格局
影响
课程回顾
课程导入
新知讲解
新知练习
课堂小结
右图所反映的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工业革命的发展促使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得以逐步形成
B.欧洲早期殖民扩张使亚非拉地区的小农经济迅速解体
C.两次工业革命中发明的交通通信工具方便了世界联系
D.新航路开辟引起欧洲的商业革命,促进了世界贸易的扩展
【答案】A
【解析】A 由图表可知,1800—1880年世界贸易总额呈上涨趋势,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工业革命的发展推动了世界市场的逐步形成,A项正确;早期殖民扩张主要是16—17世纪,时间不符,排除B项;贸易量的增加主要是因为生产力的进步,世界各地经济联系更加密切,而交通通信工具只是技术手段,排除C项;新航路开辟主要是15世纪末16世纪初,时间不符,排除D项。
课程回顾
课程导入
新知讲解
新知练习
课堂小结
近代以来的世界贸易与文化交流的扩展
全球贸易网的形成
商品流动与文化交流国际化
全球贸易网的形成
阶段 概况
15世纪前
近代以来
工业革命后
两次世界
大战期间
二战后
主要局限于各洲内部和亚欧大陆之间
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形成全新的国际分工和贸易格局
世界贸易的发展受到影响
课程回顾
课程导入
新知讲解
新知练习
课堂小结
两次世界大战期间的世界贸易
美国 德国 英国 法国 日本 世界
工业下降 46.2% 40.6% 28.4% 16.5% 8.4% 1/3
外贸缩减 70% 69.1% 50% 50% 2/3
失业人数 1700万 600万 近300万 85万 300万 3000万
时段 世界贸易年均增长率(%)
1913--1929 0.7
1929--1938 -1.2
1938--1948 0
1929—1933年经济危机的影响
——摘编自姚曾荫《国际贸易概论》
课程回顾
课程导入
新知讲解
新知练习
课堂小结
近代以来的世界贸易与文化交流的扩展
全球贸易网的形成
商品流动与文化交流国际化
全球贸易网的形成
阶段 概况
15世纪前
近代以来
工业革命后
两次世界
大战期间
二战后
主要局限于各洲内部和亚欧大陆之间
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形成全新的国际分工和贸易格局
世界贸易的发展受到影响
课程回顾
课程导入
新知讲解
新知练习
课堂小结
①战后初期至20世纪70年代初(1948-1973年):世界经济处于恢复和发展的黄金时期,国际贸易以空前的速度迅速发展;
②20世纪70年代初至20世纪90年代初:东欧剧变、苏联解体,西方国家经济出现滞胀和不景气,国际贸易转入缓慢发展阶段;
③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世界贸易组织的建立,国际贸易又以较快的速度向前发展。
二战后的世界贸易总趋势
课程回顾
课程导入
新知讲解
新知练习
课堂小结
二战后的世界贸易
背景
①因冷战的发生,社会主义国家与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贸易受到极大影响
美国实施马歇尔计划援助西欧
苏联与东欧成立经济互助委员会
造成两个对立的经济贸易体系,客观上推动了区域内的贸易联系
②战后签署的《关税与贸易总协定》以及各国围绕贸易、关税的谈判,仍推动着世界贸易的发展
缔约各国政府:认为在处理它们的贸易和经济事业的关系方面,应以提高生活水平,保证充分就业、保证实际收入和有效需求的巨大持续增长、扩大世界资源的充分利用以及发展商品的生产与交换为目的。切望达成互惠互利协议,导致大幅度地削减关税和其他贸易障碍,取消国际贸易中的歧视待遇,以对上述目的作出贡献……
——《关税与贸易总协定》
③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发展、冷战的结束以及世界贸易组织的成立,世界贸易突飞猛进
表现
①世界贸易的发展:从1950年到2000年,全世界的贸易出口总值从约610亿美元增加到61 328亿美元,增长约100倍。
②生产国际分工的发展:进一步向广度和深度发展,一些产品往往由众多国家的公司合作完成
课程回顾
课程导入
新知讲解
新知练习
课堂小结
《关税与贸易总协定》规定:“一缔约国领土的产品输入到另一缔约国领土时,在关于产品的国内销售、推销、购买、运输、分配或使用的全部法令、条例和规定方面,所享受的待遇应不低于相同的本国产品所享受的待遇。”这一规定推动(  )
A.世界完全形成了一个自由贸易的环境
B.各国之间的贸易保护主义现象得以消除
C.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获得对等的利益
D.世界经济向着体系化和制度化方向发展
【答案】D
【解析】D 根据题干可知,关贸总协定通过采取削减关税和减少其他贸易壁垒等举措,促进国际贸易自由化,使世界经济朝着体系化与制度化方向发展,D项正确;“世界完全形成了一个自由贸易的环境”说法绝对化,排除A项;“各国之间的贸易保护主义现象得以消除”说法绝对化,排除B项;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由于经济水平的差异并不能实现对等利益,排除C项。
课程回顾
课程导入
新知讲解
新知练习
课堂小结
2018年3月,“CPTPP”(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由来自澳大利亚、日本、墨西哥等11个国家的代表共同签署。截至2018年12月底,除日本以外的其他10个国家对协定国废除了几乎所有的关税,日本也废除了100%的工业产品和82.3%的农林水产品的关税。这些做法(  )
A.顺应了贸易自由化潮流
B.加剧了地区发展不平衡
C.阻碍了世界多极化发展
D.加强了成员国政治合作
【答案】A
【解析】A 截至2018年12月底,除日本以外的其他10个国家对协定国废除了几乎所有的关税,日本也废除了100%的工业产品和82.3%的农林水产品的关税,这些做法顺应了贸易自由化潮流,故A项正确。B、D两项所述在题干中未体现,故排除。“这些做法”促进了多极化趋势,故C项错误。
课程回顾
课程导入
新知讲解
新知练习
课堂小结
①具有相当的经营规模;②经营规模不断扩大,发展势头迅猛;
③具有强大的经济实力;④在世界经济中主导地位越来越突出。
课程回顾
课程导入
新知讲解
新知练习
课堂小结
近代以来的世界贸易与文化交流的扩展
全球贸易网的形成
商品流动与文化交流国际化
全球贸易网的形成
阶段 概况
15世纪前
近代以来
工业革命后
两次世界
大战期间
二战后
主要局限于各洲内部和亚欧大陆之间
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形成全新的国际分工和贸易格局
世界贸易的发展受到影响
世界贸易突飞猛进
课程回顾
课程导入
新知讲解
新知练习
课堂小结
推动全球贸易网形成的原因是什么
全球贸易网是逐步形成的,新航路开辟、工业革命、20世纪各国之间联系的进一步增强是全球贸易网络形成的前提。在这些历史时间的影响下,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世界贸易不断扩大,并最终形成了全球贸易网。因此,全球贸易网形成的直接原因是世界各洲之间贸易的扩大,根本原因是生产力的发展。
课程回顾
课程导入
新知讲解
新知练习
课堂小结
近代以来的世界贸易与文化交流的扩展
全球贸易网的形成
商品流动与文化交流国际化
商品流动与文化交流国际化
关系
随着商品的流动,各国文化也传播到世界其他地区,同时在相互借鉴中向前发展
表现

服饰
钟表
其他

课程回顾
课程导入
新知讲解
新知练习
课堂小结
饮茶文化
地位
①中国先民的伟大发现,历史悠久
②蕴含了东方哲学和东方美学
③是中国文化的符号之一
课程回顾
课程导入
新知讲解
新知练习
课堂小结
茶是中华民族的举国之饮,发于神农,闻于鲁周公,兴于唐朝,盛于宋代。中国茶文化糅合了中国儒、道、佛诸派思想,独成一体,是中国文化中的一朵奇葩,芬芳而甘醇。
饮茶文化
课程回顾
课程导入
新知讲解
新知练习
课堂小结
饮茶文化
地位
①中国先民的伟大发现,历史悠久
②蕴含了东方哲学和东方美学
③是中国文化的符号之一
外传
过程
最初,主要在中国周边传播
16世纪以后,传播到欧洲、美洲、非洲和大洋洲等地区
表现
上流社会把中国的茶具最为最珍贵的室内摆设,中俄之间形成了“万里茶道”
俄国
英国
用中国茶和中国的茶具招待客人成为主人炫耀的方式,形成了“下午茶”
荷兰
许多富裕家庭都设有专门的“茶室”。
课程回顾
课程导入
新知讲解
新知练习
课堂小结
饮茶文化
课程回顾
课程导入
新知讲解
新知练习
课堂小结
饮茶文化
英国人的时间较晚且食物非常丰盛.英国社会饮食重视早餐,忽略中餐,晚餐一般在晚上八九点钟开始.早晚两餐间隔时间过长,一到下午就感到饥饿难忍.于是,他们就在早餐和晚餐之间的时段,用加砂糖的奶茶和点心充饥提神,这就 成了最初的” 茶点时间”.更为有趣的是,当时出现了专门推车提供茶饮服务的职业----tealady
课程回顾
课程导入
新知讲解
新知练习
课堂小结
(1)中国人泡茶均以水为主,而西方却以牛奶、咖啡等混合物为主,两者品茗过程生成的精神情趣截然不同。
(2)西方人从中国引入了茶,却更多是引入了茶的形式,以及喝茶所带来的闲暇逸致,而非茶的深厚文化内涵,而中国人将茶文化跟儒释道三家精神糅合在一起所产生的茶道,西方人更是无法领会、贯通。
(3)西方人没有在品茶中参悟人生,将茶非物质化为某种修养、某种精神、某种审美情趣,反映了东西方文化的差异。
中西茶文化的不同
课程回顾
课程导入
新知讲解
新知练习
课堂小结
饮茶文化
地位
①中国先民的伟大发现,历史悠久
②蕴含了东方哲学和东方美学
③是中国文化的符号之一
外传
过程
最初,主要在中国周边传播
16世纪以后,传播到欧洲、美洲、非洲和大洋洲等地区
表现
上流社会把中国的茶具最为最珍贵的室内摆设,中俄之间形成了“万里茶道”
俄国
英国
用中国茶和中国的茶具招待客人成为主人炫耀的方式,形成了“下午茶”
荷兰
许多富裕家庭都设有专门的“茶室”。
日本
根据自身的风俗习惯创造出新的茶文化,形成了“日本茶道”
课程回顾
课程导入
新知讲解
新知练习
课堂小结
日本茶道文化
课程回顾
课程导入
新知讲解
新知练习
课堂小结
(1)改善各国饮食结构
茶已成为真正的世界饮料,在世界人民饮食生活中起着重要作用。
(2)推动世界经济发展
中国茶文化向世界传播的经济影响巨大,并催生了世界上许多国家的茶产业,诞生了世界茶叶贸易行业,推动了世界经济的发展。
(3)丰富人类文化礼仪
在新产生的茶文化中,东方茶文化较为典型的是日本茶道,西方茶文化较为典型的有英国下午茶。
(4)其他方面的影响
对世界宗教、交通、军事、政治、外交、民族、语言、文学产生了深刻影响,这些领域均程度不同地打上了茶烙印,留下了不可磨灭的茶痕迹。随着大量茶文献的出现,茶的内容进入了诗歌、散文、小说,并与绘画、雕刻、音乐、舞蹈、歌曲等艺术日益紧密结合,形成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各种茶艺术。
中西茶文化的不同
课程回顾
课程导入
新知讲解
新知练习
课堂小结
近代以来的世界贸易与文化交流的扩展
全球贸易网的形成
商品流动与文化交流国际化
商品流动与文化交流国际化
关系
随着商品的流动,各国文化也传播到世界其他地区,同时在相互借鉴中向前发展
表现

服饰
钟表
其他
服饰
课程回顾
课程导入
新知讲解
新知练习
课堂小结
服饰的国际化
①17世纪末,法国传教士穿着中国服装参加舞会。
②18世纪,法国的服装设计融入中国的面料、款式和龙凤花草纹样等。
③20世纪初,法国设计师设计的中国大袍式系列女装(“孔子”),采用了东方女装宽松的样式,奠定了20世纪西方女装流行的基调。
④民国早期设计的中山装兼具中西服装的特点,同时体现了一定的时代精神和民族特色。
“孔子”中国袍系列
和服式长袍大衣
课程回顾
课程导入
新知讲解
新知练习
课堂小结
服饰的国际化
课程回顾
课程导入
新知讲解
新知练习
课堂小结
服饰的国际化
课程回顾
课程导入
新知讲解
新知练习
课堂小结
下面是依据《中国近代服饰文化演变和影响》中有关旗袍的记载编制的表格。导致旗袍变化的原因主要是( )
A.外国服饰传入的影响 B.妇女地位的空前提高
C.民族服饰根本性变革 D.民主共和思想的传播
课程回顾
课程导入
新知讲解
新知练习
课堂小结
时间 旗袍的变化
民国初期 旗袍开始普及,其样式与清末旗装没有多少差别
20世纪20年代末 样式也有了明显的改变,如有的缩短长度、有的收紧腰身等
20世纪30年代初 样式变化主要集中在领、袖及长度等方面。先流行高领,渐而又流行低领,后来干脆就穿起没有领子的旗袍
【答案】A
【解析】A 民国时期的旗袍,在清末旗装的基础上,“缩短长度”,“收紧腰身”,进而发展到“低领”、“没有领子”等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是,受到外国服饰传入的影响,A项正确;民国时期即20世纪前期,妇女地位并没有得到空前提高,B项错误;旗袍领、袖及长度等方面的变化不能说明民族服饰“根本性”变革,C项错误;民主共和思想的传播与旗袍在领、袖及长度等方面的变化无关,D项错误。
课程回顾
课程导入
新知讲解
新知练习
课堂小结
美国经济学家乔治·泰勒提出“裙边理论”,他说:“经济增长时,女人会穿短裙,因为她们要炫耀里面的长丝袜;当经济不景气时,女人买不起丝袜,只好把裙边放长,来掩饰没有穿长丝袜的窘迫。”一个时期的时尚和流行因素是当时时代特征的反映和缩影。下列时尚现象最有可能出现的是 (  )
A.15世纪新航路开辟后,超短裙在欧洲广泛流行
B.二战后到20世纪70年代初,超短裙成为引领全球的时髦装束
C.20世纪六七十年代,超短裙传入中国,受到中国女性的追捧
D.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美国流行色彩灰暗的长裙
【答案】B
【解析】B 新航路开辟后资本还处于原始积累阶段,资本主义不是当时欧洲主要的经济形态,受当时制度和思想的束缚,超短裙不会广泛流行,故A项错误;二战后到20世纪70年代初是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黄金时期,以资本主义经济为中心的世界经济也随之发展,超短裙会流行,故B项正确;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处于“文化大革命”时期,以阶级斗争为主,国家经济发展停滞,不会出现超短裙传入中国,受到中国女性追捧的现象,故C项错误;20世纪90年代初美国利用“新经济”,国民经济高速发展,应该流行超短裙而不是灰暗的长裙,故D项错误。
课程回顾
课程导入
新知讲解
新知练习
课堂小结
近代以来的世界贸易与文化交流的扩展
全球贸易网的形成
商品流动与文化交流国际化
商品流动与文化交流国际化
关系
随着商品的流动,各国文化也传播到世界其他地区,同时在相互借鉴中向前发展
表现

服饰
钟表
其他
服饰
钟表
钟表诞生于欧洲,大约在16世纪中期经由澳门传入中国内地。到18世纪,中国进口钟表的数量已经很多
课程回顾
课程导入
新知讲解
新知练习
课堂小结
钟表传入中国
在传统的农业社会里,人们对时间的认识比较模糊,中国人在时间使用上一般使用“掌灯时分、日上三竿、不见不散”等相当模糊说法,反映了深厚的农耕文明气息。
——摘编自汪天文、王仕民《文化差异与时间观念的冲突》
课程回顾
课程导入
新知讲解
新知练习
课堂小结
钟表传入中国
赵翼认为,西方文化与中华文化同样源远流长,反映了他对世界文化多样性的认识,表现了他具有开放的文化观念
课程回顾
课程导入
新知讲解
新知练习
课堂小结
据记载,19世纪末20世纪初,赛马、赛船、网球、足球、西餐、啤酒、西式点心、西式饮料、业余剧社、公园、室内音乐会、电影、电灯、电话、自来水、邮政、电车等在中国大多数城市为人们所接受。由此可知当时中国(  )
A.开放与发展影响消费行为
B.社会习俗发生剧变
C.政治制度变革影响深远
D.民族工业迅速发展
【答案】A
【解析】A 题干核心信息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我国多数城市接受了近代西方的生活方式,这是因为城市社会开放程度较高,近代经济发展程度较高,故A正确。B项说法与史实不符,故不选B。19世纪末中国的政治制度没有发生根本性变革,故不选C。仅由材料内容无法得出民族工业的发展情况,故不选D。
课程回顾
课程导入
新知讲解
新知练习
课堂小结
近代以来的世界贸易与文化交流的扩展
全球贸易网的形成
商品流动与文化交流国际化
商品流动与文化交流国际化
关系
随着商品的流动,各国文化也传播到世界其他地区,同时在相互借鉴中向前发展
表现

服饰
钟表
其他
钟表
其他
进入20世纪,全球贸易网的形成大大促进了文化的交流,电影、音乐、电视节目等各国文化产品也广销世界各地
课程回顾
课程导入
新知讲解
新知练习
课堂小结
20世纪后的文化交流
2019年全球剧集热度排名,其中《陈情令》位列36位,也是国剧首度入榜
课程回顾
课程导入
新知讲解
新知练习
课堂小结
20世纪后的文化交流
课程回顾
课程导入
新知讲解
新知练习
课堂小结
近代以来的世界贸易与文化交流的扩展
全球贸易网的形成
商品流动与文化交流国际化
新航路开辟和殖民扩张: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工业革命后:世界日益成为经济整体
二战后:世界贸易曲折发展
冷战结束后:世界贸易突飞猛进
茶:中国 亚洲 欧洲、美洲、非洲、大洋洲
服饰:中国、日本等服饰元素被法国吸收;
中山装有中西合璧的特点
钟表:16世纪中期经由澳门传入中国内地,18世纪数量已经很多
其它:电影、音乐、电视节目、动漫、书籍等
课程回顾
课程导入
新知讲解
新知练习
课堂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