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课 经济体制改革课件(共34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8课 经济体制改革课件(共34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9.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9-17 21:59:2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4张PPT)
经济体制改革
第8课
第三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名词解释
在坚持社会主义制度的前提下,改革生产关系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一系列环节,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目的)。其实质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变: 生产关系 不变: 社会主义制度
经济体制改革
生产力:生产者,生产工具,生产对象
生产关系:生产资料归谁所有,产品如何分配
学习目标
1.知道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主要内容。(重点)
2.知道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措施及意义。
3.了解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情况,认识改革对
于中国发展的重大意义。
一、农村改革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材料一 “中国有百分之八十的人口住在农村,中国稳定不稳定首先要看这百分之八十稳定不稳定。城市搞得再漂亮,没有农村这一稳定的基础是不行的。” ----邓小平
材料二:头遍哨子不买账,二遍哨子伸头望,三遍哨子慢慢晃;到了田头忘了带锄,再去回家逛一逛。
②人民公社体制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①农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
1、改革的背景\原因: 改革为什么从农村开始?
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材料三:凤阳花鼓顺口溜
凤阳地多不打粮,碾子一住就逃荒,
只见凤阳女出嫁,不见新娘进凤阳。
1、改革的背景\原因: 改革为什么从安徽凤阳小岗村开始?
材料四:凤阳小岗村是著名的三靠村
吃粮靠返销,用钱靠救济,生产靠贷款
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2、改革的典型和时间:
安徽凤阳小岗村“大包干”契约
我们分田到户,每户户主签字盖章,如以后能干,每户保证完成每户的全年上交和公粮,不在(再)向国家伸手要钱要粮,如不成,我们干部作(坐)牢割头也干(甘)心,大家社员也保证把我们的小孩养活到十八岁
“大包干,直来直去不转弯,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的都是自己的。” ——农民顺口溜
分田到户,包产到户
1978年安徽凤阳小岗村
保证国家集体
自负盈亏
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在土地公有制的基础上,把土地长期承包给农民使用,(包产到户)自主经营,自负盈亏。
人民公社制度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土地所有制
劳动方式
经营方式
分配方式
土地公有
统一经营
自主经营
平均分配
土地公有,农民拥有土地的使用权
集中劳动
以家庭为单位(分户经营)
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
自己的
注意: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没有改变土地公有制,农民对土地承包只有使用权和经营权,没有所有权。
3、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含义:
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980年5月,邓小平指出:“安徽肥西县绝大多数生产队搞了包产到户,增产幅度很大。‘凤阳花鼓’ 中唱的那个凤阳县,绝大多数生产队搞了大包干,也是一年翻身,改变面貌。有的同志担心,这样搞会不会影响集体经济。我看这种担心是不必要的。我们总的方向是发展集体经济。
4、改革的过程
1982年1月中共中央(1982年中央1号文件)承认“包产到户”和“包干到户”是“社会主义”的,是一次认识上的大突破。
1983年1月中共中央(1983年中央1号文件)全面彻底地肯定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4、推广:
农民领取联产承包责任制合同书
198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35周年国庆游行时的标语“联产承包好”
到1983年,已基本在全国农村普遍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980
5.02亿
1981
6.70亿
凤阳粮食产量三年三大步
1982
7.15亿
一、农村改革: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979年10月,小岗村打谷场上一片金黄,经计量,当年粮食总产量66吨,相当于全队1966年到1970年5年粮食产量的总和。
5. 意义(积极影响):
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5. 意义(积极影响):
1979年10月,小岗村打谷场上一片金黄,经计量,当年粮食总产量66吨,相当于全队1966年到1970年5年粮食产量的总和。
激发了农民的劳动热情,带来了农村生产力的大解放,
农业生产和农民收入均有很大提高。
80年代初凤阳花鼓:
说凤阳,道凤阳,
改革鼓点先敲响,三年跨了三大步,如今飞出了金凤凰
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自从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农民积极性提高了,生产的农产品越来越多,卖不掉,怎么办?农民从“大锅饭”里解放了,富余劳动力越来越多,怎么办?
农民致富和实现现代化开辟了一条新路——乡镇企业
花卉生产基地
茶叶生产基地
绿色蔬菜基地
广东乡镇企业
5. 意义:
离土不离乡,进厂不进城
时间
内容形式
土地 归属
影响 利弊
启示
土地改革
农业合作化
人民公社化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950---1952
1953---1956
1958---1978
1978年开始
废除地主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
农业生产合作社
“一大二公”
把土地长期承包给各户使用(包干到户)
农民所有
(私有制)
集体所有
(公有制)
集体所有
(公有制)
集体所有
(公有制)
废除了封建土地制度,解放了生产力,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利)
提高生产力(利)
挫伤了生产积极性,(弊)
激发了农民生产积极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提高了农业生产和农民收入。(利)
①生产关系调整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②实事求是,尊重客观经济规律
③经济政策的制定必须遵循客观经济规律。
建国以来,农村生产关系的4次调整?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1. 背景:
公社合营后,我国工商业实现了全行业的公有制,所有制形式比较单
一.甚至连小商业也是公有制,这给居民的生活带来了一些不便。如以前的小卖部半夜12点敲门也可以买货,实行公有制后按八小时工作制,营业员到点下班。北京的馄饨摊没了,上海的弄堂里的莲心粥消失了。
所有制结构单一
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1. 背景:
北京天桥百货商场的股份制改革北京天桥百货商场成立于20世纪50年代,是新中国第一面“商业红旗”,得到过很多荣誉称号,是当时著名的国营企业。后来,企业效益开始下滑,那个时候的商场,总经理只有10元钱的审批权,就连修个厕所都要向上级申请拨款,企业没有经营自主权。
上班八点钟来,九点钟走人,十点钟时,随便往厂区大院里扔一个手榴弹也炸不死人。 —30多年前一段描述青岛电冰箱厂
在“大锅饭”、“铁饭碗”的思想影响下,这些企业的工人们没有事做,却没有人发愁着急,因为工资照发不误。
吃“大锅饭”,职工没有积极性
政企不分,企业没有自主权
所有制结构单一
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1. 背景:
材料一:北京天桥百货商场的股份制改革北京天桥百货商场成立于20世纪50年代,是新中国第一面“商业红旗”,得到过很多荣誉称号,是当时著名的国营企业。后来,企业效益开始下滑,那个时候的商场,总经理只有10元钱的审批权,就连修个厕所都要向上级申请拨款,企业没有经营自主权。
材料二:1984年上半年,沈阳这个东北老工业重镇仅根据冶金、轻工、化工等11个工业局测算,就有43户集体企业亏损严重,资不抵债。在“大锅饭”、“铁饭碗”的思想影响下,这些企业的工人们没有事做,却没有人发愁着急,因为工资照发不误。——王晓倩《新中国第一家公有制企业破产案》
依据材料说说,改革前的国有企业存在什么问题?
政企不分,企业没有自主权
是不是需要改革?
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国有企业
国家
工人
企业
政企职责不分管的过多过死
吃“大锅饭”
劳动积极性低
没有经营自主权
缺乏活力
计划经济体制不适应生产力发展要求
2、原因
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在经济体制上形成了一种同社会生产力发展要求不适应的僵化的模式。这种模式的主要弊端是:政企职责不分,条块分割,国家对企业统的过死,忽视商品生产、价值规律和市场的作用,分配中平均主义严重。这就造成了企业缺乏应有的自主权,企业吃国家“大锅饭”、职工吃企业“大锅饭”的局面,严重压抑了企业和广大职工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使本来应该生机盎然的社会主义经济在很大程度上失去了活力。
——《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
计划经济体制
国有企业
国家
工人
企业
政企职责不分管的过多过死
吃“大锅饭”
劳动积极性低
没有经营自主权
缺乏活力
计划经济体制不适应生产力发展要求
2、原因
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3. 改革依据:
1984年10月,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 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
4. 内容(措施):
把原来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发展为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
改革的重点是国有企业。
外资企业
合资企业
私营经济
个体经济
集体经济
单一公有制经济
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
竞争
(1)所有制形式:
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4. 内容(措施):
对国有企业实行政企分开,逐步扩大企业生产经营自主权,
实行经营责任制。
国有企业
政企不分,企业缺少经营自主权
放权让利,扩大企业生产经营自主权
改革前
改革后
(2)经营管理方式:
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4. 内容(措施):
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
(3)(分配方式)
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5. 中心环节:
增强企业活力
6. 作用(意义):
1984年7月,商场进行股份制改革,正式成立北京天桥百货股份有限公司。首批发行的300万元股票,很快就被认购一空。股份制改革后,商场有了资金,有了经营自主权,经营规模和效益都大幅提升。
看看北京天桥百货股份有限公司的变化:
意义:大大调动了企业、职工的积极性,增强了企业的活力。
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知识小结
改革前 改革后
所有制结构
职权划分
利益分配
单一公有制
公有制为主体,
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政企不分
政企分开,扩大企业经营自主权。
平均主义
按劳分配为主体,
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 背景:
90年代后,经济体制改革何去何从 如何选择
1.包产到户姓“社”姓“资”
-这是单干,是倒退,姓“资”
2.城市企业改革搞厂长负责制,姓“社”姓“资”
-这是削弱党的领导,姓“资”
3.市场经济姓“社”姓“资”
社会主义=计划经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姓“资”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计划经济:又称指令型经济,是根据政府计划调节经济活动的经济运行体制。生产什么,怎样生产,为谁生产都根据政府指令完成。
计划经济体制
“票证时代”
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名词解释
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
计划经济体制 市场经济体制
所有制结构
职权划分
利益分配
单一公有制
公有制为主体,
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政社合一、政企不分
政社分开,扩大农民生产自主权;政企分开,扩大企业经营自主权。
平均主义
按劳分配为主体,
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邓小平南方谈话
1992年
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手段。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邓小平:《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
“不管黑猫白猫,能捉老鼠的就是好猫”
明确“什么是社会主义,怎么建设社会主义”
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2.1992年中共十四大
明确提出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
《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
3.1993年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是要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特点
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的不同
宏观调控
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4.意义:
概念小结
内容:改革生产关系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一系列环节
中国经济体制
改革的内涵
前提:坚持社会主义制度
目的:解放、发展社会生产力
实质: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有利于实现经济的协调发展和稳定高速增长,对现代化建设有巨大推动作用,使中国的经济实力明显增强。
本课小结
家庭联产
承包责任制
典型:安徽凤阳小岗村:
特点:土地公有,包产到户,自负盈亏。
意义:激发了农民的劳动热情,带来农村生产力的大解放,
农业生产和农民收入均有很大提高
深化改革意义:有利于实现经济的发展和高速增长。
深化改革:1992年提出,1993年通过决定
经济体制改革
城市经济
体制改革
时间:1984年10月,加快城市改革。
内容: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
中心环节:增强企业活力
意义:企业有了经营自主权,增强了企业活力。
社会主义
市场经济体制
背景:计划经济体制阻碍发展,企业没有活力
“始终牢记改革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届中央深改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上的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