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 测试题(无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2-2023学年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 测试题(无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99.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2-09-17 15:57:4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1.成语蕴含丰富的中华文化。下列成语的本义一定体现化学变化的是( )
A.盲人摸象 B.南辕北辙 C.火中取粟 D.绳锯木断
2.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生动还原了大运河的历史场景。下列过程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开凿河道 B.裁制船帆 C.炼铁铸锚 D.伐木造桨
3.《中国诗词大会》弘扬了中国传统文化。下列诗句反映的物质变化主要为化学变化的是( )
A.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 B.千锤万凿岀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C.花气袭人知骤暖,鹊声穿树喜新晴 D.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4.石油不可再生,其开采和利用的部分信息如下,下列过程主要通过化学变化实现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5.下列物质的性质与用途具有对应关系的是( )
A.活性炭有吸附性,可用于净水 B.石墨有导电性,可用于生产铅笔芯
C.一氧化碳有可燃性,可用来炼铁 D.碳酸钙难溶于水,可用作补钙剂
6.在下列蜡烛燃烧的实验中,对有关实验现象描述错误的是( )
A.实验1中蜡烛火焰逐渐熄灭 B.实验2白瓷板表面无明显变化
C.实验3外焰部分的火柴杆最先变黑 D.实验4烧杯的内壁有水雾生成
7.小雁同学在探究蜡烛及其燃烧的实验中,做了一个有趣的母子火焰实验,在燃着蜡烛火焰的焰心上插一根导管,在另一端导管口点燃产生“子火焰”,据此实验,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
A.子火焰中被燃烧的物质是液态石蜡
B.这一现象证明,蜡烛中主要物质的熔点很低
C.子火焰中被燃烧的是气态物质
D.导管的一端要插入母火焰的中心部位是因为该处氧气充足
8.某同学在做“对人体吸入空气和呼出气体的探究”实验时,进行了如下图的实验探究和创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以上三个实验均可以证明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的含量比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高
B.图二实验中,吸气时应打开 b,关闭 a;呼气时应该打开 a,关闭b
C.图三实验中,球型干燥管可以防止水倒吸,吸气或呼气时都可以不需要关闭 c、d处
D.图三甲装置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乙装置中澄清石灰水不变浑浊
9.对化学仪器进行磨砂处理可提高仪器密封性。没有进行磨砂处理的仪器是( )
A.广口瓶 B.锥形瓶 C.滴瓶 D.集气瓶
10.下列基本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
A.取用液体试剂 B. 倾倒液体
C.滴加液体 D.加热液体
11.某同学在用托盘天平称量食盐时,错误地将食盐放在右盘,砝码放在左盘,称得食盐的质量为15.4g(1g以下用游码),如果其他操作正确,那么食盐的实际质量应为( )
A.14.6g B.15.4g C.15.6g D.16.4g
12.在“做实验”中“学化学”是化学学习的主要方法,下列做法你认为正确的是( )
A.为了防止液体洒落,滴加液体时滴管应伸入到试管中部
B.为了能看清楚标签,倾倒液体时,标签不能向着手心
C.为了获得感性认识,可以触摸药品或品尝药品的味道
D.为了安全,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时,试管口不能朝着有人的方向
13.某学生要称量克固体药品的质量,称量后,发现天平指针向左偏,此时,正确的操作应该是( )
A.调节平衡螺母 B.增加砝码或调节游码
C.减少药品 D.增加药品
14.下列所示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点燃酒精灯 B.滴管取液
C.取用氯化钠 D.液体的量取
15.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点燃酒精灯 B.倾倒液体
C.读取液体的体积 D.取用固体
二、填空题(本题共3小题,共21分)
16.(6分)以下是初中化学常用仪器,请按要求回答:
(1)图中可以用A直接加热的是__________(填序号)
(2)写仪器名称:过滤时必需的一种仪器是_______;从广口瓶中取用固体用__________。
(3)若用图中的仪器完成“量取8mL水加热至沸腾”,还需要补充的仪器是__________;实验后发现玻璃仪器破裂,其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选填序号)。
A.用外焰加热 B.量取时失误,水太多 C.加热前没擦干外壁的水
D.加热过程中没有时而上下移动 E.加热时容器底部接触灯芯
(4)如果燃着的仪器A被碰倒,酒精在桌上燃烧起来,应立即采取的措施是 。
17.(5分)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浪淘沙》(刘禹锡):“日照澄洲江雾开,淘金女伴满江限。美人首饰侯王印,尽是沙中浪底来。”沙里淘金是最古老的采金方法。金,柔软金黄,熔点1067℃,稳定性高,不易被氧化,历来是财富的象征。但金在地壳中含量极少,沙里淘金异常艰苦,且收获甚微。
以上叙述中,属于金的物理性质的是______,属于金的化学性质的是_______。
“沙里淘金”是利用金和沙的______不同使金和沙分离的,它利用的是金的________性质。
由短文可知,金的一种用途是 。
18.(10分)在横线上写出下列实验操作可能造成的不良后果:
(1)用胶头滴管取完试剂后平放或倒置: 。
(2)倾倒细口瓶中的药液时,标签没有朝向手心: 。
(3)用嘴吹灭酒精灯: 。
(4)给烧杯里液体加热时没垫石棉网: 。
(5)实验剩余药品放回原瓶: 。
三、实验题(本题共2小题,共34分)
19.(18分)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在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活动中,做了如下实验:
(1)点燃一支白色蜡烛,观察到蜡烛的火焰分为______层,将一根木条迅速平放入火焰中,约1s后取出,现象如图甲,这证明焰心______;再将一只冷而干燥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发现烧杯内壁被熏黑并有水珠生成,证明石蜡燃烧过程中发生了______(填“物理”或“化学”)变化。
(2)在焰心斜向插入一根细短玻璃管,发现玻璃管中无明显现象(如图乙),用火柴在玻璃管的上端管口处点燃,观察到上端管口处产生火焰,同学们对焰心物质的成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老师的指导下,继续进行探究,请你完成其中的步骤。
【提出问题】焰心物质含有什么气体?
【查阅资料】氧气不足时,蜡烛燃烧会生成一氧化碳;一氧化碳能燃烧生成二氧化碳,产生蓝色火焰:石蜡蒸气遇冷会凝结为白色固体。
【猜想与假设】
假设I:焰心气体只含一氧化碳;
假设II:焰心气体只含石蜡蒸气;
假设Ⅲ:焰心气体含有一氧化碳和石蜡蒸气。
【设计并进行实验】取一较长的细玻璃管,用湿冷毛巾包住中部,将玻璃管下端插入焰心,在上端管口处用火柴点燃,若观察到玻璃管上端管口处有蓝色火焰,且取下玻璃管后,打开毛巾,观察到玻璃管内壁无白色固体,说明假设______成立:若观察到玻璃管上端管口处______,且取下玻璃管后,打开毛巾,观察到玻璃管内壁______,说明假设Ⅱ成立;若观察到玻璃管上端管口处______,且取下玻璃管后,打开毛巾,观察到玻璃管内壁______,说明假设Ⅲ成立。
【得出结论】经过同学们的反复实验,确定了焰心气体中含有一氧化碳和石蜡蒸气。
【反思与交流】焰心处之所以会产生一氧化碳,原因是 。
20.(16分)某化学小组欲通过实验比较吸入空气和呼出气体的成分差异。
【实验1】
序号 实验目的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① 比较空气和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的含量 向呼出气体中倒入少量澄清石灰水,振荡
② 比较空气和呼出气体中氧气的含量 分别将燃着的木条伸入空气和呼出气体中 空气中的木条无明显变化; 呼出气体中的木条熄灭
③ 取两块干燥玻璃片,对着其中一块哈气 哈气的玻璃片上出现无色液滴;另一块无明显变化
(1)收集呼出气体时可采用 法。
(2)实验①的现象为 ,证明呼吸过程中发生了_______(“物理”或“化学”)变化。
(3)实验③的目的是 。
(4)小明指出实验①不能比较空气和呼出气体中CO2的含量,还需补充的实验操作为___ 。
小芳对②中燃着木条熄灭的原因提出猜想,并设计【实验2】进行验证。
【猜想与假设】
猜想1:木条熄灭是因为呼出气体比吸入空气中CO2的含量高。
猜想2:木条熄灭是因为呼出气体比吸入空气中O2的含量低。
【实验2】
序号 ① ② ③ ④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燃着的木条,无明显变化 燃着的木条,无明显变化 燃着的木条熄灭 燃着的木条熄灭
(5)由实验①和②可得出猜想1_______(填“成立”或“不成立”)。
(6)【实验2】中,能证明猜想2成立的实验序号是_______。
【实验反思】
(7)根据以上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填字母序号)。
A.吸入空气和呼出气体中O2和CO2的含量不同
B.将燃着木条伸入呼出气体中,木条熄灭,说明呼出气体中没有O2
C.若把燃着木条伸入体积比为1:1的O2和CO2混合气体中,会观察到无明显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