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复习巩固卷(试题)-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部编版(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一单元复习巩固卷(试题)-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部编版(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5.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9-18 15:17:4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一单元复习巩固卷(试题)-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部编版
一、选择题
1.下列词语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迟到 留意 敬爱 手忙脚乱 B.晴朗 粗状 菊花 天高云淡
C.招引 穿带 教室 张牙舞瓜 D.双臂 汽味 雨珠 春花秋实
2.下列各项词语中不含近义词的一项是( )
A.面红耳赤 B.眼疾手快
C.慌里慌张 D.提心吊胆
3.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坪坝(bèi) 摔跤(shuāi)
B.段落(duàn) 背诵(bèi)
C.凤尾竹(fēnɡ) 戒尺(jiè)
D.清楚(chǔ) 放假(jiǎ)
4.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大青树下的小学》描写了一所城市小学里欢乐祥和的校园生活。
B.《花的学校》中,“雷云拍着大手”是作者想象的。
C.《不懂就要问》赞扬了少年孙中山勤学好问的学习态度。
D.《所见》描绘了一个天真可爱的牧童骑牛唱歌,听到蝉鸣准备捕蝉的情景。
5.通过查词典,我知道“私塾”指的是( )
A.旧时家庭、宗族或教师自己设立的教学处所。
B.偷偷地,非常隐蔽地开设的民间教育机构。
C.私自开设的,别人都不知道的学校。
D.所处的位置非常隐蔽的学校。
6.“妈妈,我真的觉得那些花朵是在地下的学校里上学。”这句话应该用()的语气来朗读。
A.委屈、不满 B.天真、俏皮 C.自豪、愉悦 D.活泼、骄傲
7.下列与“摇头晃脑”的构词特点相同的词语是( )
A.自言自语 B.东张西望 C.人来人往 D.提心吊胆
8.下列句子中,运用的修辞手法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 )
A.这些山林里的朋友,是那样好奇地听着。
B.湿润的东风走过荒野,在竹林中吹着口笛。
C.先生念,学生跟着念,咿咿呀呀,像唱歌一样。
D.风抢走了我的帽子,又把它扔在路上。
二、填空题
9.读拼音,写字词。
(1)小妹妹身穿yàn( )丽的fú zhuāng( ),头上戴个róng qiú( ),yáng( )起双bì( ),高兴地跳起wǔ( )来。
(2)早chén( ),他来到huāng( )野,吹完口dí( ),又默dú( )起诗文来。
(3)在cāi( )谜游戏中,我们hù( )相提醒,suǒ( )以能 gòu( )取胜。
10.写出下面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再写出它的另外一个读音,并组词。
羊圈( ) 另外一个读音:( ) 组词:_____
放假( ) 另外一个读音:( ) 组词:_____
11.给下面的词语找近义词。
合拢——( ) 似乎——( ) 招引——( )
喜爱——( ) 居然——( ) 好听——( )
12.用恰当的词语替换下划线的词语,使句意保持不变。
(1)妈妈发现天阴下来了,马上把窗户关上了。________
(2)他说得很流利 , 一句一句接一句,像瀑布似的。________
(3)节日的广场被无数盆鲜花装饰得绚丽多彩。________
13.将下列诗句补充完整。
夏天公园的树林里传来一阵阵蝉鸣声,我不禁想起袁枚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现代文阅读
课外阅读。
我们的学校
我们的学校,坐落在大山的怀抱,一半在云里,一半在雾里。从校门口铺出的石板路,弯弯曲曲,伸到山脚平地。
我们的学校,坐落在浓密的竹林里,白墙红瓦,映照着东方的晨曦。门前,翠竹掩蔽;屋后,欢跳着山溪……
山溪里,飘着歌声。
竹林间,荡着笑语。
当清脆的上课铃声响起,同学们像喜鹊似的飞进了教室。一双双眼睛在探求,一对对耳朵在谛听。顿时,琅琅书声从窗口飞入云际,和山雀对话,和竹林絮语……
我们是山里的孩子。山里的孩子,成长在学校里。
一阵春风吹进竹林。青青的竹子,干壮叶密;春笋破土,拔地而起。林间闪闪的红领巾,像一面面飞动的旗!
山间的新笋,天天向上。
山里的孩子,茁壮成长。
14.文中的词语很有特点,从中找出合适的量词填空并进行仿写。
一( )眼睛  一( )耳朵
一( )柳树  一( )鲜花
15.关注有新鲜感的句子,体会修辞的作用。
文中画“____”的句子,作者把______比作_______,写出了同学们_______的样子。
16.短文最后两句话结构相似,读起来朗朗上口,联系全文,你觉得最后两句话的意思是(  )
A.将山里的孩子比作山间的新笋,在校园里茁壮成长。
B.孩子们只在山间茁壮成长。
17.短文中的这所学校和“大青树下的小学”相比,你更喜欢哪一个?说说你的理由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懂就要问》
孙中山小时候在私塾读书,学的是《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
那时候上课,先生念,学生跟着念,咿咿呀呀,像唱歌一样。学生读熟了,先生就让他们一个一个地背诵。至于书里的意思,先生从来不讲。
一天,孙中山来到学校,照例把书放到先生面前,流利地背出昨天所学的功课。先生听了,连连点头。接着,先生在孙中山的书上又圈了一段。他念一句,叫孙中山念一句。孙中山会读了,就回到座位上练习背诵。孙中山读了几遍,就背下来了。可是,书里说的是什么意思,他一点儿也不懂。孙中山想,这样糊里糊涂地背,有什么用呢 于是,他壮着胆子站起来,问:“先生,您刚才让我背的这段书是什么意思 请您给我讲讲吧!”
这一问,把正在摇头晃脑高声念书的同学们吓呆了,课堂里霎时变得鸦雀无声。先生拿着戒尺 走到孙中山跟前 厉声问道 你会背了吗
会背了 孙中山说着 就把那段书一字不漏地背了出来
先生收起戒尺,摆摆手让孙中山坐下,说:“我原想,书中的道理,你们长大了自然会知道的。现在你们既然想听,我就讲讲吧!”
先生讲得很详细,大家听得很认真。
后来,有个同学问孙中山:“你向先生提问题,不怕挨打吗 ”
孙中山笑了笑,说:“学问学问,不懂就要问。为了弄清道理,就是挨打也值得。”
18.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词在文中的意思。
霎时:______________
照例:______________
19.用“~~~~”在文中画出最能表达文章中心思想的语句。
20.给第五和第六自然段加标点。
21.本文可分为三段,请用“‖”在文中标出,并写出每段的段意。
22.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孙中山小时候勤学好问
______________
四、书面表达
23.妙笔生花。
你的学校是什么样的?同学们在学校里做什么?选择一个场景仿照例子写一写。
例:上课的时候,同学们在认认真真地写着作业,教室里特别安静,静得一根针掉地上的声音都能听得见。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A
【详解】本题考查的是字形的辨析,注意平时对易错字进行积累和区分,不要写错别字即可。在本题中书写完全正确的是A项。
B项:粗状——粗壮
C项:穿带——穿戴 张牙舞瓜——张牙舞爪
D项:汽味——气味 春花秋实——春华秋实
2.C
【详解】此题考查的是带有近义词的成语。
“面红耳赤”其中的“红”和“赤”是一组近义词,都表示的是“红色”的意思,整个成语的意思指的是“形容因激动或者羞愧而脸色发红”。
“眼疾手快”其中的“疾”和“快”是一组近义词,都表示“快”的意思,整个成语的意思指的是“形容做事机警、敏捷、反应很快”。
“慌里慌张”中间并没有含有近义词,整个成语的意思指的是心里焦急或精神慌乱。
“提心吊胆”其中的“提”和“吊”是一组近义词,指的是“悬着”的意思,那么整个成语的意思指的是“形容十分担心或者害怕。”
3.B
【详解】此题考查学生辨析字音的能力,正确读准字音,注意区别形近字、多音字的读音,还要注意声调、韵母的区别,平时要多读,多练。
选项A有误:坪坝(bèi) ——坪坝(bà)
选项B正确。
选项C有误:凤尾竹(fēnɡ)——凤尾竹(fèng)
选项D有误:放假(jiǎ)——放假(jià)
4.A
【详解】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大青树下的小学》是吴然写作的散文,又名《我们的民族小学》,通过描写边疆的一所小学,反映了孩子们的学习生活,体现了祖国各民族之间的友爱和团结。
5.A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词语意思的掌握。私塾是中国古代社会一种开设于家庭、宗族或乡村内部的民间幼儿教育机构。它是旧时私人所办的学校,以儒家思想为中心,它是私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本题选择A。
6.B
【详解】这句话我们从“我真的觉得花朵是在地下的学校里上学”,可以看出小朋友丰富的想象力,非常的天真可爱。所以在朗读这一句时我们要用天真、俏皮的语气,体现孩子的童真、童趣。
7.D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摇头晃脑”的构词特点的辨析,以及对四个选项的构词特点的辨析,好找出构词特点相同的词语。摇头晃脑第一个字和第三个字是动词,也是近义词,第二个字和第四个字是表示身体部位的词。所以构词特点相似的词语是提心吊胆。
摇头晃脑: 形容自己感觉很有乐趣或自己认为很不差的样子。出自《儿女英雄传》。
自言自语:指自己对自己说话。出自元·无名氏《桃花女》。
东张西望:意思是形容这里那里地到处看。出自《古今小说》。
提心吊胆:形容对事情不能放心,非常害怕。出自《西游记》。
8.C
【详解】本题考查对修辞手法的掌握,要求学生掌握常见的修辞手法及作用。常见的修辞有:
(1)比喻:是用某一具体事物来说明另一抽象事物的修辞方法。比喻由三部分组成: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体(作比喻的事物)、比喻词(比喻关系的标志性词语)。比喻分为明喻、暗喻、借喻三种形式。①明喻:本体喻体都存在,喻词用“像、似、仿佛、犹如”等,典型形式:甲像乙。②暗喻:本体喻体都存在,喻词用“是、成了、变成”等,典型形式:甲是乙。③借喻:本体不出现,直接叙述喻体。典型形式:甲代乙。
(2)拟人:把物当作人来写,把事物“人化”。本题考查对拟人的修辞手法的掌握。拟人是指把物(包括物体、动物、思想或抽象概念)拟作人,使其具有人的外表、个性或情感的这样的修辞手段。拟人可以通过形容词、动词或名词表现出来。
除上述外,常见的修辞手法还包括夸张、排比、反问、设问、对偶等。分析可知,ABD三项都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把所写之物人格化了。C项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把学生跟着先生念的内容比作唱歌。
9. 艳 服装 绒球 扬 臂 舞 晨 荒 笛 读 猜 互 所 够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对词语的拼写能力。
解答本题,首先读一读拼音,知道要写什么词语,然后写出正确的词语,写完后读一读,看看是否正确。注意掌握生字的结构和易错点。书写时要注意“装、绒、臂、舞、荒”容易写错。书写时要注意这些字的笔画、结构。要做到规范、正确和美观。
10. juàn quān 圆圈 jià jiǎ 假冒
【详解】考查多音字。
解答时,要结合词义确定读音。
“圈”有三个读音,读“quān”时,表示环形,环形的东西,可以组词圆圈、花圈、圈套等,读“juàn”时,表示养家畜的棚栏,可以组词羊圈、猪圈、牛圈等。读“juān”时,表示关闭,如把鸡圈起来,他已被圈在监狱里。本题写两个读音即可。
“假”有两个读音,读“jiǎ”时,表示虚伪的,不真实的或借用等,可以组词“假设、假定、假公济私、不假思索”等;读“jià”时,表示按照规定或经过批准暂时不工作或不学习,可以组词“请假、放假、暑假”等。在句子中,“暑假”中的“假”表示按照规定或经过批准暂时不工作或不学习的意思,应该读“jià”。
11. 合上 好像 吸引 喜欢 竟然 动听
【详解】本题考查了写近义词的能力。
近义词是指意思相近的词,确定近义词的方法主要有两种:第一种是从有共同词素的词语中去找,许多近义词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它们中间往往有一个相同的词素。因此,找一个词的近义词时,可以抓住这个词中表示基本意义的词素,并用它来组词,然后找出近义词。第二种是根据词语的意思去找,想想和所给词语意思相同或相近的词。
合拢:合到一起;闭合。近义词:合上,收拢等;
似乎:仿佛;好像。
招引:用动作、声响或色、香、味等特点吸引。近义词:吸引。
喜爱:对人或事物有好感或感兴趣。近义词:喜欢。
居然:表示没想到,出乎意料;表示明白清楚,显然。近义词:竟然。
好听:(声音)听着舒服;悦耳。近义词:动听、悦耳。
12. 发觉 流畅 五彩缤纷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对近义词的辨析能力。
近义词,是指词汇意义相同或相近的词语,解答本题,要理解词语的意思,然后结合语境写出所给词语的近义词。
发现:是已有的事物,现象 从隐藏不为人知的的状态呈现、看到了、知道了,即变为众人所知的状态的过程。近义词:发觉。
流利:话说得快而清楚。近义词:流畅。
绚丽多彩:形容色彩华丽。近义词:五彩缤纷。
13. 牧童骑黄牛 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 忽然闭口立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对古诗的理解与运用,注意不写错别字。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出自清代袁枚《所见》翻译:牧童骑在黄牛背上,嘹亮的歌声在林中回荡。忽然想要捕捉树上鸣叫的知了,就马上停止唱歌,一声不响地站立在树旁。
14. 双双 对对 棵棵 朵朵 15. 同学们 喜鹊 活泼可爱 16.A 17.我更喜欢大青树下的小学,因为大青树下的小学有不同民族的学生,并给孩子们提供了亲近大自然的机会,小动物还有花草树木都是他们的朋友。
【解析】略
18. 指时间很短。本文指同学们听了孙中山的请求后,马上被吓呆了。 指照平常的做法。 19.孙中山笑了笑说:“学问学问,不懂就要问。为了弄清道理,就是挨打也值得。” 20.,,:“ ”“ 。”,。 21.第一段:(第1—2自然段)段意:孙中山小时候读书,老师只让背不给讲。
第二段:(第3—8自然段)段意:写了孙中山学习时壮着胆子请老师讲一讲课文的一件事。
第三段:(第9—10自然段)段意:赞扬了孙中山“不懂就要问”的认真学习态度。 22.①孙中山每天照例流利地背出昨天所学的功课。
②孙中山壮着胆子请求老师给他讲课文内容。
③为了学好知识,不懂就要问。为了弄清道理,挨打也值得。
【解析】略
23.示例:图书室里,人们都在聚精会神的读书,只听见轻轻翻动书页的声音,图书室里安静的似乎能听见人们的呼吸声。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仿写句子的能力。作答仿写类题目时,一定要看清题目的具体要求,分析透彻例句的特征,所仿写的句子定要与例句主题相关,格式相同,修辞一样。
要求是在一个场景里面,在写作时,选取的事物也要符合该场景下的情况。示例:图书室里,人们都在聚精会神的读书,只听见轻轻翻动书页的声音,图书室里安静的似乎能听见人们的呼吸声。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