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现代文阅读复习卷(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现代文阅读复习卷(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7.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9-17 18:48:0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一单元现代文阅读复习卷(试题)-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部编版
一、现代文阅读
植物的“爱恨情仇”
植物学家指出,并不是人类和动物才懂得爱和恨,植物也有“爱和恨”。当然这种“爱和恨”不是感情的表现,而是体现在生长状况上:有的植物能和睦相处,有的则是“冤家对头”。
科学家经过实践证明:洋葱和胡萝卜是好朋友,它们发出的气味可以驱赶对方的害虫;大豆喜欢与蓖麻相处,蓖麻散发出的气味令危害大豆的金龟子望而生畏;玉米和豌豆同种,两者生长健壮,相互得益;葡萄园里种上紫萝兰,能使结出的葡萄香甜味浓;玫瑰和百合是好朋友,把它们种在一起,能促使花繁叶茂;旱金莲单独种植时,花期只有一天,但如果让它与柏树为伴,花期可延长三至四天;在月季花的盆土中种几棵大蒜或韭菜,能防止月季得白粉病。英国科学家用根、茎、叶都散发化学物质的莲线草与萝卜混种,半个月内就长出了大萝卜。
相反,有一些植物则是“冤家对头”,彼此水火不容。如丁香花和水仙花不能在一起,因为丁香花的香气对水仙花危害极大;郁金香和勿忘草、丁香花、紫萝兰都不能生长在一起,否则会互不相让;小麦、玉米、向日葵这些植物不能和白花草、木樨(xī)生长在一起,不然会使它们一无所获;另外,黄瓜和番茄,荞麦和玉米,高粱和芝麻等,也都不能种在一起。
研究植物之间的相生相克,是一门新兴的学科——生物化学群落学。科学家认为,这门科学可以指导人们更好地规划城市绿化、美化环境,合理布局农作物种植。在栽培植物时,应注意把相互有利的栽在一起,千万不要让“冤家对头”同住,以免同室操戈。
1.文章第一段所说的植物的“爱和恨”的具体含义是什么?作者这样表达有什么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本文运用的说明方法主要有哪几种?请列出两种,并举例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本文的结构方式是( )。
A.总分 B.分总 C.总分总 D.并列
4.弄清植物的“爱恨情仇”有什么意义?请用文中的文字来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本文的题目用了哪种修辞手法?有什么好处?如果用平实的语言命名,本文题目可以如何命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松树的风格
我对松树怀有敬仰之情不自今日始。自古以来,多少人歌颂过它,赞美过它,把它作为崇高品质的象征。
你看它不管是在悬崖的缝隙间也好,还是在贫瘠的土地上也好,只要有一粒种子——这粒种子不管是你有意种植的,还是随意丢落的;也不管是风吹来的,还是从飞鸟的嘴里跌落的,总之,只要有一粒种子,它就不择地势,不畏严寒酷热,随处茁壮地生长起来。它既不需要谁来施肥,也不需要谁来灌溉,狂风吹不倒它,洪水淹不没它,严寒冻不死它,干旱旱不坏它。它只是一味地无忧无虑地生长。松树的生命力可谓强矣!松树要求于人的可谓少矣!这是我每看到松树油然而生敬意的原因之一。
我对松树怀有敬意的更重要的原因却是它那种自我牺牲的精神。你看,松树是用途广的木材,并且是很好的造纸原料;松树的叶子可以提制挥发油;松树的脂液可制松香、松节油,是很重要的工业原料;松树的根和枝杈是很好的燃料。更不用说在夏天,它用自己的树叶挡住炎炎烈日,叫人们在如盖的绿荫下休憩;在黑夜,它可以劈成碎片做成火把,照亮人们前进的路。总之一句话,为了人类,它的确是做到了“粉身碎骨”的地步。
要求于人的甚少,给予人的甚多,这就是松树的风格。
6.文中画“ ”的句子运用了_____________的修辞手法,画“ ”的句子运用了___________的修辞手法。
7.第2自然段中破折号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
8.文章通过介绍松树的_________特点,赞美了松树___________的高尚风格,表达了作者____________之情。
课内阅读。
《走月亮》节选
是在洱海里淘洗过吗?月盘是那样明亮,月光是那样柔和,照亮了高高的点苍山,照亮了村头的大青树,也照亮了,照亮了村间的大道和小路……
细细的溪水,流着山草和野花的香味,流着月光。灰白色的鹅卵石,布满河床。呦,卵石间有多少可爱的小水塘啊,每个小水塘,都抱着一个月亮!……
秋虫唱着,夜鸟拍打着翅膀,鱼儿跃出水面,泼辣一声,银光一闪……从果园那边,飘来了果子的甜香。……
多么奇妙的夜晚啊,我和阿妈走月亮!
9.“走月亮”的意思是:________。课文表达了_____________________。
10.“每个小水塘,都抱着一个月亮!” 中的“抱”能换成“映”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啊,我和阿妈走月亮!” 这句话在文中前后出现了四次,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理解。
祖冲之与月食
祖冲之是我国古代伟大的科学家,是世界上第一个将圆周率精确计算到小数点后7位数的人,他对天文学也很有研究。
有一年正月十五,他和几个朋友正在月下饮酒作诗,弹琴唱歌。突然,月食开始了。人们慌乱了,有的敲盆,有的敲壶,乱喊着:“快救月亮,天狗吃月亮了。”
祖冲之说:“别吵了,是地球把太阳挡住了,不是天狗吃月亮。”但是人们还是垂头丧气,认为正月十五出现月食,肯定不吉利。
夜里,祖冲之睡不着了,他想:怎么才能知道月食的时间呢?他开始翻阅资料,进行研究。他逐渐对月食产生的原因认识得更清楚了,也能推算出月食的时间了。
徐州刺史刘延孙的生日是七月十五。这一年他过50岁生日,准备请客庆贺。他问祖冲之十五晚上天气如何。祖冲之说:“将发生月食。”
刘延孙听了很生气。祖冲之解释说:“这是自然现象,两个月前我就推算出来了。”
“如果不发生月食呢?”刘延孙拍着桌子问。祖冲之坦然地回答说:“听凭大人处置!”
七月十五,刘家灯火辉煌。客人们望着天上的月亮,酒喝得非常痛快。突然,圆月被云彩挡住了。
刘延孙问:“还能有月食吗?”祖冲之说:“现在已经开始了!”一个客人笑着说:“别胡说八道了,月食是神的安排,你比神仙还能吗?”
一会儿,云彩飘散,月亮果然只剩下一点儿,众人全呆了……
12.选词填空。
自然  突然  果然
(1)月食是一种( )现象。
(2)天气预报说今天有雨,下午( )下起雨来。
(3)我正在津津有味地观看世界杯足球赛,( )停电了,真扫兴!
13.根据文章内容,请你用一句话说说为什么会出现月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对的画“√”,错的画“×”。
(1)祖冲之没有特异功能,能算出什么时候发生月食。(  )
(2)祖冲之仔细研究资料,终于能科学地推算出月食的时间了。(  )
(3)月食其实就是天狗吃月亮。(  )
(4)月食其实就是地球挡住了月亮,太阳光不能照在月亮上。(  )
我爱家乡的秋夜
家乡的秋夜素雅、幽静。我对家乡的秋夜有一种眷恋之情,我爱家乡的秋夜。
家乡的秋夜像一幅美丽的水墨画。柔和的月光下,一望无际的田野是碧绿的翡翠,水稻的叶子挑起一粒粒的秋露,远远望去,好像珍珠撒在翡翠上,绿得逗你的眼,亮得闪你的目。
月光慢慢地从浓密的竹林里一丝一缕地透过来,撒在细密的竹叶上,撒在亭亭玉立的竹茎上,撒在浓黑的小草上。叶的碎影、枝的碎影、茎的碎影,重叠错落,把竹的绿映照得深浅明暗,美丽极了。
柿子园里的景色更是迷人。走进柿子园,枝繁叶茂的柿子树上,挂满了沉甸甸的柿子。黄澄澄的柿子,晶莹透明,令人垂涎欲滴。
家乡的秋夜像一首美妙的交响曲。瑶寨的小伙子、大姑娘能歌善舞,每当夜幕降临,他们就会载歌载舞,用山歌来表达对生活的赞美,用舞蹈道出丰收的喜悦。田野里的小艺术家们也不甘示弱:蝈蝈们欢快地哼着小夜曲;蛤蟆用粗大的喉咙在弹奏大提琴;青蛙似男高音唱着那粗犷嘹亮的歌儿;蟋蟀们更是尽情地伴奏,构成了一首绝伦无比的交响曲。这声音在空旷的山野间回荡,如春蚕的咀嚼声,似清风拂过杨柳,又似草原上的野马在奔驰……
夜深了,人们睡了,大山睡了,湖也睡了,只有风儿还在神采奕奕地守护着。风儿把湖面吹醒,在月光的朗照下,湖面闪动着片片银光。柳儿也不甘示弱地飞舞着,梳理着自己的秀发。在这深夜里,偶尔传来几声汽车喇叭声,那是家乡的经济命脉在流动。那响彻夜空的鸡鸣声,划破了黑夜的幕布,预示着黎明即将到来,美好的一天又开始了。
15.在括号里填上恰当的修饰词语。
( )的月光 ( )的翡翠 ( )的交响曲
( )的山野 ( )的柿子 ( )的水墨画
16.根据下列解释,从文中找出相对应的词语。
(1)不愿意显得比别人差。 ( )
(2)馋得口水都快要流下来。形容非常馋或眼红。 ( )
(3)指边唱歌,边跳舞。形容尽情欢乐。 ( )
(4)一眼望不到边。形容十分辽阔。 ( )
17.按要求从文中摘抄句子。(各一句)
比喻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拟人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排比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缩写下面的句子。
柔和的月光下,一望无际的田野是碧绿的翡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作者说:“家乡的秋夜像一首美妙的交响曲”请简要说说这首交响曲是由哪些曲声构成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训练。
观潮(节选)
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顿时人声鼎沸,有人告诉我们,潮来了!我们踮着脚往东望去,江面还是风平浪静,看不出有什么变化。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人群又沸腾起来
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堵两丈多高的水墙。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20.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词语
(1)人声鼎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山崩地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按照时间顺序把第1自然段分为两层(用“/”在文中标出),点明这一顺序的词语是 。
22.一条白线”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出现了一条白线”意味着____________。
23.第2自然段从__________和__________两方面描写了大潮到来时的景象,使人如闻其声,如见其景。
24.画线句子运用了 的修辞手法,把 比作 。句中“一堵两丈多高的水墙”说明了 。
25.唐朝诗人孟浩然在《与颜钱塘登樟亭望潮作》中写道:“百里闻雷震,鸣弦暂辍弹。”文中哪句话描写的是这句诗的情景?请抄写在下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
五月的田野
唐政伟
麦子熟的时候,豆也长大了。麦子是黄黄的,豆荚是青青的。黄黄的麦子和青青的豆荚在五月的和风中,娴(xián)静地微笑。于是,空旷的田野里,洋溢着熟了的麦子和熟了的豆荚那无与伦比的清香。
那时候,麦子和豆英诱惑着我们,我们忙碌起来湿湿的、长长的田埂上,通常会出现我们握着镰刀、挎着竹篮的身影。
五月的风暖暖的,赤足走到油光光的泥土里,软软的,冷不丁地,泥土会从我们的脚趾缝里冒出来,真是舒服。折一根柔韧的柳条,削一节直直的竹管,柳条做鞭子,竹管做笛子。竹笛吹一声,鞭子挥一挥。鸭子蹒跚(pán shān)地迈着步子前进了,羊儿撒着欢儿向前走了……
我们把鸭子赶到刚翻过的地里,把羊儿牵到河边去,我们也不闲着,家里的兔子等着我们鲜嫩的青草呢!我们小心翼翼地从麦田的田埂上,豆地里,扯一小嫩青草,放进竹篮里。累了,我们便往地上一躺,让五月的阳光在我们圆滚滚的肚子上画出漂亮的图案。当我们一觉醒来,映入眼帘的是一片麦子和豆荚,高的是麦子,矮的是豆英…
26.根据下面的意思,从文中找出相应的四字词语。
(1)没有能够比得上的。( )
(2)形容举动十分谨慎,丝毫不敢疏忽。( )
27.用“ ”画出文中的一个拟人句,再仿写一句。
28.作者主要回忆了乡村五月 和孩子们 的田园生活;全文洋溢着作者对麦子和豆荚的 之情及 的心情。
29.大自然就是一顿色香味俱全的丰盛午餐,文中描写的“色”有_________;描写的“香”有__________________。
30.在麦子熟了、豆荚长大的时候,“我们”做的有趣的事有( )(多选)
A.握着镰刀、挎着篮子收麦子、豆荚。
B.赤着脚在软软的泥土上走,很舒服。
C.柳条做鞭子,竹管做笛子。
D.赶着鸭子,放着羊儿,扯嫩青草喂兔子
E.在田野里睡觉。
课外阅读。
彩虹出来时
倾盆大雨终于停了。那布满天空的乌云似乎被这雨后的美景陶醉了,它们大概不想让自己破坏这优雅的气氛,渐渐地、渐渐地隐去了。一直都躲在黑云背后的太阳也不甘落后,它欢快地跳出云层,把自己的光和热还给大地。突然,高空中出现了一道耀眼的光芒,慢慢变成了淡淡的一层红云,在阳光的照射下逐渐变粗,与此同时,红道的两端还不住地向下垂,一直垂到底空,形成了“桥”的形状。“啊,彩虹出来了!”我心中一阵喜悦。紧接着,在红色的里居隐隐约约透出一丝淡雅的橙黄色,随后也扩大变粗,可没有红色那样鲜明。它们你挨着我,我挨着你,就像姐妹一样亲热。又过了不多时,蓝、黄、绿、常也争先恐后地出现在天空中,它们在一起构成了大自然的一大景观——彩虹。
这座彩色的“桥”似乎和真桥一样,而且就在我面前,我多么想摸摸它那件“七彩衣”呀,一伸手,却什么也没摸到。这时,不远处飘来几片雪白的云朵,它们围着彩虹,好像在赞美它的美丽。还有几片云漂浮到彩虹身边,轻轻地附在它身上,更给它赠添了几分温柔和典雅。
多美的彩虹,它就像一首诗、一幅画、一首曲。
31.把短文中描写颜色的词摘抄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2.彩虹是怎样出现的 通过本文用你的话描述一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3.在文中用“ ”画出一个拟人句,并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植物的“爱和恨”的具体含义是指:不同的植物之间,有的在一起可以互相促进生长,有的在一起则互相干扰、排斥,不利于对方的生长。“爱”和“恨”分别形容不同的植物之间互相依存、促长以及互相干扰破坏的特性。作者运用了拟人的手法,生动形象地表现了植物间相生相克的关系,容易引起读者的兴趣。 2.举例子,如“洋葱和胡萝卜是好朋友……驱赶相互的害虫”,“丁香花和水仙花不能在一起……危害极大”等;作比较,文章的第二段和第三段将植物之间互相促进生长的现象与互相排斥破坏的现象进行了比较,更加鲜明地说明了植物之间相生相克的关系。 3.C 4.可以指导人们更好地规划城市绿化,美化环境,合理布局农作物种植。 5.拟人、生动有趣、关于植物的新发现.
【解析】1.略
2.略
3.略
4.略
5.略
6. 排比 拟人 7.解释说明 8. 具有生命力强和自我牺牲 要求于人的甚少,给予人的甚多 对松树的敬仰
【解析】6.略
7.略
8.略
9. 在月光下散步 “我”和阿妈浓浓的亲情,以及“我”的幸福与快乐。 10.不能,句中“抱”用拟人的手法形象地写出了小水塘的形状以及倒映在水中的月影。 11.这句话在文中前后出现了四次,这样写的好处是既抒发了跟阿妈走月亮的欣喜之情,也起到了在结构上串联全文的作用。
【解析】9.略
10.略
11.略
12. 自然    果然 突然 13.地球挡住了月亮,太阳光不能照在月亮上。 14.(1)×(2)√(3)×(4)√
【解析】12.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于三个词语的区别和掌握情况。
13.略
14.(1)祖冲之有特异功能,是根据自己研究推算出的月食发生的时间。
(3)月食其实就是是地球把太阳挡住了,不是天狗吃月亮。
15. 柔和 碧绿 绝无伦比 空旷 沉甸甸 美丽 16. 不甘示弱 垂涎欲滴 载歌载舞 一望无际 17. 水稻的叶子挑起一粒粒的秋露,远远望去,好像珍珠撒在翡翠上,绿得逗你的眼,亮得闪你的目。 柳儿也不甘示弱地飞舞着,梳理着自己的秀发。 田野里的小艺术家们也不甘示弱:蝈蝈们欢快地哼着小夜曲;蛤蟆用粗大的喉咙在弹奏大提琴;青蛙似男高音唱着那粗犷嘹亮的歌儿;蟋蟀们更是尽情地伴奏,构成了一首绝伦无比的交响曲。 18.田野是翡翠。 19.瑶寨的山歌,以及蝈蝈、蛤蟆、青蛙和蟋蟀的叫声。
【解析】略
20. 形容人群的声音吵吵嚷嚷,就像煮开了锅一样。 山岳倒塌,大地裂开,形容响声巨大或变化剧烈。 21.第1~3句为一层,第4句为一层。过了一会儿 22. 浪潮 江潮开始从远处过来了 23. 形状 声音 24.比喻 白浪 水墙 江潮浪头之高,范围之宽 25.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
【解析】20.略
21.略
22.略
23.略
24.略
25.略
26. 无与伦比 小心翼翼 27.累了,我们便往地上一躺,让五月的阳光在我们圆滚滚的肚子上画出漂亮的图案。仿写示例:我们躺在草地上,任雨水在脸上尽情地跳舞。 28.田野的美丽 快乐 喜爱 快乐 29. 黄黄的麦子、青青的豆荚 熟了的麦子、豆散发的清香 30.ABCDE
【解析】26.略
27.略
28.略
29.略
30.略
31.黑 红 橙黄 蓝 黄 绿 紫 雪白 32.大雨过后,太阳跳出云层,射出一道耀眼的亮光,慢慢变成一层红云,在阳光的照射下变粗,两端向下垂,形成“桥”的形状,这就是彩虹。 33.不远处飘来几片雪白的云朵,它们围着彩虹,好像在赞美它的美丽。这样写能使文章更加形象生动。
【解析】31.本题考查的是对原文内容的分析,首先在文中找到相关的颜色描写,然后把相关的词语摘抄下来即可。文中的颜色词语有“黑 红 橙黄 蓝 黄 绿 紫 雪白”
32.本题考查的是对彩虹出现过程的分析,并且题干要求用原文的话描述,分析即可得出“大雨过后,太阳跳出云层,射出一道耀眼的亮光,慢慢变成一层红云,在阳光的照射下变粗,两端向下垂,形成“桥”的形状,这就是彩虹。”
33.本题考查的是修辞手法的分析,找出相关的拟人句,分析拟人手法运用的好处,在本文中拟人句有“不远处飘来几片雪白的云朵,它们围着彩虹,好像在赞美它的美丽。”运用拟人的修辞,更能增加句子的生动形象。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