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复习巩固卷(试题)-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部编版
一、选择题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字音或字形有错误的一项是( )
A.半亩(mǔ) 吩(fēn)咐 B.榨(zhà)油 便(pián )宜(yí)
C.石榴(liǔ) 爱慕(mù) D.茅亭(tíng) 空(kòng)地
2.下列诗句中,表示“品格高洁者,不需借助外力,自能声名远播”的是( )
A.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B.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C.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D.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3.近年来,在政府推动下,天更蓝了,水更清了,地更绿了……生态环境得到恢复与保护。这真是 的好事。
A.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B.好问则裕,自用则小。
C.差之毫厘,谬以千里。
D.功在当代,利在子孙。
4.下列句子所用修辞手法与其它句子不是一类的一项是( )
A.它的果实埋在地里,不像桃子、石榴、苹果那样,把鲜红嫩绿的果实高高地挂在枝头上,使人一见就生爱慕之心。
B.(白鹭)色素的配合,身段的大小,一切都很适宜。白鹤太大而嫌生硬,即使如粉红的朱鹭或灰色的苍鹭,也觉得大了一些,而且太不寻常了。
C.青、红的瓜,碧绿的藤和叶,构成了一道别有风趣的装饰,比那高楼门前蹲着一对石狮子或是竖着两根大旗杆,可爱多了。
D.但是白鹭的本身不就是一首很优美的歌吗?不,歌未免太铿锵了。
5.下列叙述有误的一项是( )
A.《桂花雨》一课中的桂花雨不仅带给她童年的快乐回忆,也寄托了思乡之情。
B.《落花生》是借助花生的特点,表明做人的道理。
C.《白鹭》一课通过描写白鹭外形和情态的美,表达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
D.《珍珠鸟》通过描写珍珠鸟从怕人到不怕人的变化过程,从中感悟到:无论人与鸟,还是人与人之间,都需要真诚的信赖。
6.下列对“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这一句从总体上赞美白鹭,从描写白鹭的静态美和动态美两个方面表现出来,整篇文章充满了诗性的感悟和表现力。
B.白鹭颜色的和谐,身段的匀称,反映出白鹭自然朴实的静态美
C.白鹭水田钓鱼、枝头闲立、黄昏低飞这三个画面反映了白鹭的动态美。
D.白鹭是一种鸟,而它在作者的眼里是一首诗,这是一种夸张的说法,是作者独特的感受和美的发现。
7.下列句子中,顿号的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我们姐弟几个都很高兴,买种、翻地、播种、浇水,没过几个月,居然收获了。
B.那位十三、四岁的小姑娘长得非常漂亮。
C.它的果实埋在地里,不像桃子、石榴、苹果那样,把鲜红嫩绿的果实高高的挂在枝头上,使人一见就生爱慕之心。
D.体育场上响起了“中国队赢了!”、“中国队赢了!”的震耳欲聋的声音。
8.下列哪个选项中加点的词语在句中运用正确的是( )
A.色素的配合,身段的大小,一切都很适应!
B.妈妈吩咐我们要在后园的茅亭里过收获节。
C.全年,整个村子都嵌在桂花的香气里。
D.清澈的小溪欢快地奔流着,流入深幽的密林中,在枝叶掩映间穿梭着。
二、填空题
9.形近字组词。
箩( ) 杭( )
罗( ) 抗( )
萝( ) 坑( )
10.词语综合运用。
小家伙神气十足地站在书架上。
句中“神气十足”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它的近义词是________。我还能写出含有“神”字的四字词______,_____
11.填上合适的关联词语。
(1)小时候,我_____对什么花,_____不懂得欣赏。
(2)_____如粉红的朱鹭或灰色的苍鹭,_____觉得大了一些。
(3)_____让它开过了,落在泥土里,尤其是被风雨吹落,比摇下来的香味_____差多了。
(4)_____小鸟的胆子越来越大了,_____它敢一点点挨近我。
12.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
( )中( )足 ( )气( )足
香( )十( ) 不( )( )色
三、语言表达
13.按要求写句子。
①《桂花雨》的作者是琦君写的。(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母亲说:“只要不来台风,我就可以收几大箩桂花。”(变成第三人称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综合性学习。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班级公约是同学们共同制定、认可的规则。请写下你们的班级公约,望同学们共同建设优秀班集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现代文阅读
课外阅读。
挖笋子
我的故乡在盛产竹子的鹿谷。清明节回到家乡,我便带孩子到竹林去挖笋子。
孩子说,奇怪,过年时回来,都不见有笋子,怎么一下子长出这多粗壮的胖笋子?我告诉他,胖笋子不是一夜之间长成的,竹根在地底下,利用寒冬孕育笋芽。春天一到,甘霖降下来,它们才撬开土石,雄壮地冒出头来。冒出时根部已经生得很扎实,所以长起来强劲有力,不到一个月就长成有枝有叶的长竹子。
孩子诧异地说,那我们不挖了,多可惜呀!我说不挖也不行,竹妈妈根部抱着许多小笋芽,有的生长在石缝里,如果不把长出来的挖出来一些,竹妈妈就懒得叫石缝里的孩子努力冒出头来了。和人一样,不受点刺激和打击,会忘掉努力。
孩子笑一笑说,妈妈,假如你是笋子,是希望被挖掉,还是希望被留下来呢?
我也笑一笑说,在我最鲜最好吃的时候被挖掉,我会觉得贡献大而很高兴。如果我没有被人发现,我也不会气馁。我使劲往上长,超过身边的长竹子,就能享受到雨露阳光。经过寒风和烈日的磨炼,长成坚韧的大竹子,还怕没有人要我、用我吗?
孩子沉思起来。他一定在想,竹子好伟大,不该冒头的时候不冒头,不该气馁的时候不气馁。不管风吹雨打,不怕冰霜炎日,一年四季青翠挺拔而不弯腰,这就是中国人自强不息的坚韧精神!
15.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
16.根据文章内容可知,竹笋的用途有( )。(多选)
A.能够食用
B.给人们带来春天的气息
C.长大了能给小草遮挡阳光
D.长成竹子,为人所用
17.读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句中的“胖”字用得好,请说说它好在哪里。
_____________
18.读了短文,你有什么感想?结合生活实际,写一写。
_____________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梅兰竹菊
[材料一]
“自古兰花出绍兴,绍兴兰花在漓(lí)渚(zhǔ)。”
3月2日~3月4日,以“兰乡情,兰苑美,兰业兴”为主题的2019华东地区兰花博览会在漓渚镇举行。
[材料二]
“梅兰竹菊”指梅花、兰花、竹子、菊花,被人称为“四君子”,它们的品质分别是傲、幽、坚、淡。梅、兰、竹、菊成为中国人感物喻志的象征,也是咏物诗和文人画中最常见的题材,正是根源于对这种审美人格境界的神往。“四君子”并非浪得虚名,它们各有特色:
梅:探波傲雪,剪雪裁冰,一身傲骨,是为高洁志士;
兰:空谷幽放,孤芳自赏,香雅怡情,是为世上贤达;
竹:筛风弄月,潇洒一生,清雅淡泊,是为谦谦君子;
菊:凌霜飘逸,特立独行,不趋炎附势,是为世外隐士。
19.连一连。
梅 世外隐士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兰 谦谦君子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竹 世上贤达 咬定青山不放松
菊 高洁志士 云壑固聿曼,幽芬清且修
20.从材料一中可以看出2019华东地区兰花博览会举办的地点是__________,活动主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梅兰竹菊”中,你最喜欢哪一个?它让你想到了谁?请你结合它的品质写一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书面表达
22.半命题作文。
题目:我最喜欢
要求:先把题目补充完整,要突出“最”喜欢,说明最喜欢的原因。将其特点介绍出来,写一篇300字左右的文章。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C
【详解】本题考查对汉字字音和字形的掌握,要注意区分形近字和多音字。选项C有误,石榴(liǔ)应该改为:石榴(liu)。
2.B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于诗词名句的理解,并结合题干内容进行分析。
A.“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出自于林升的《题临安邸》,原文为: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诗的头句“山外青山楼外楼” ,诗人抓住临安城的特征——重重叠叠的青山,鳞次栉比的楼台。这样首先描写了祖国大好山河,起伏连绵的青山,楼阁接着一个,这是多么美好的自然。从诗歌创作来说,诗人描写山河的美好,表现出的是一种乐景。接着写到:“西湖歌舞几时休?”诗人面对国家的现实处境,触景伤情。这样美好的大好山河,却被金人占有。诗句中一个“休”字,不但暗示了诗人对现实社会处境的心痛,更为重要的是表现出诗人对当政者一味“休”战言和、不思收复中原失地、只求苟且偏安、一味纵情声色、寻欢作乐的愤慨之情。在诗人的心中,“西湖歌舞”正是消磨抗金斗志的淫靡歌舞。他此时是多么希望这样的歌舞快“休”了。这里,诗人运用反问手法,不但强化了自己的对这些当政者不思收复失地的愤激之情,也更加表现出诗人对国家命运的担忧而产生的忧伤之感。
B.“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出自于虞世南的《蝉》,原文为: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这是全篇比兴寄托的点睛之笔。它是在上两句的基础上引发出来的诗的议论。蝉声远传,一般人往往以为是藉助于秋风的传送,诗人却别有会心,强调这是由于“居高”而自能致远。这种独特的感受蕴含一个真理:立身品格高洁的人,并不需要某种外在的凭藉(例如权势地位、有力者的帮助),自能声名远播,正象曹丕在《典论·论文》中所说的那样,“不假良史之辞,不托飞驰之势,而声名自传于后。”这里所突出强调的是人格的美,人格的力量。两句中的“自”字、“非”字,一正一反,相互呼应,表达出对人的内在品格的热情赞美和高度自信,表现出一种雍容不迫的风度气韵。唐太宗曾经屡次称赏虞世南的“五绝”(德行、忠直、博学、文词、书翰),诗人笔下的人格化的“蝉”,可能带有自况的意味吧。沈德潜说:“咏蝉者每咏其声,此独尊其品格。”(《唐诗别裁》)这确是一语破的之论。
C.“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出自于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原文为: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独在异乡为异客”,开篇一句写出了诗人在异乡的孤独之感。诗人在这短短的一句话中用了一个“独”、两个“异”字,可见诗人在外强烈的异地作客之感,在外越是孤独,诗人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就越强烈。在当时封建社会里,交通闭塞,人们都过着自给自足的生活,地域之间的往来较少,所以不同地方的人们在风土人情、生活习惯、语言等方面有很大的差异,所以,诗人离开生活多年的家乡到异地生活,自然感到陌生而孤单。诗人平淡地叙述自己身在异乡,但是其中却包含着诗人质朴的思想感情。
D.“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出自于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原文为: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诗的后两句看起来似乎是写景,但在写景中包含着一个充满诗意的细节。“孤帆远影碧空尽”李白一直把朋友送上船,船已经扬帆而去,而他还在江边目送远去的风帆。李白的目光望着帆影,一直看到帆影逐渐模糊,消失在碧空的尽头,可见目送时间之长。帆影已经消逝了,然而李白还在翘首凝望,这才注意到一江春水,在浩浩荡荡地流向远远的水天交接之处。
结合题目来看表示“品格高洁者,不需借助外力,自能声名远播”应为“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3.D
【详解】A 错误。忧虑祸患能使人(或国家)生存发展,而安逸享乐会使人(或国家)走向灭亡。
B 错误。勤学好问,学到的东西就多;骄傲自大,学到的东西就少。
C 错误。开始时虽然相差很微小,结果会造成很大的错误。
D 正确。做这件事不仅对当代有功劳,而且这件事的好处还可以使子孙后代受益。
4.D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修辞对手法的掌握,要仔细阅读所给句子,结合所学的修辞手法分析作答。阅读所给句子可知,ABC三项中的句子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拟人就是把事物人格化,将本来不具备人动作和感情的事物变成和人一样具有动作和感情的样子。D选项运用了设问的修辞手法。设问常用于表示强调作用。为了强调某部分内容,故意先提出问题,明知故问,自问自答。
5.C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记忆能力。解答本题,需要回顾课文的内容。在平时的学习中,我们一定要熟练掌握课文内容,这样在答题时我们才能更准确地写出正确答案。
《桂花雨》这是一篇回忆童年生活的文章,描写了儿时在家乡摇落桂花时的情景.。作者先写了自己最喜欢的桂花,接着写了摇桂花的事情,最后写了离开家乡。 表现了儿时生活的乐趣,字里行间充满了对家乡、对童年生活的无比怀念.。
《落花生》这篇课文着重讲了一家人过花生收获节的情况,通过谈论花生的好处,借物喻人,揭示了学习花生不图虚名、默默奉献的品格的主旨,说明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表达了作者不为名利,只求有益于社会的人生理想和价值观。
《白鹭》是篇文质兼美的散文生动地描写了白鹭颜色、身段的精巧以及觅食、栖息、飞行时的韵味,给人以美的享受,表达了作者对白鹭的喜爱。并没有写情态的美,而且,也是通过对白鹭的赞美,引申到对大自然的赞美。所以C项错误。
《珍珠鸟》一文主要写了由于作者对珍珠鸟的悉心照顾和真切关爱,让小鸟由怕人到喜人、近人、亲人、爱人,最后到与人融为一体的经过。从而谱写了一曲人与自然之间爱的颂歌,并由衷地发出了“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的感慨。文章从对“人与鸟”的关系的叙述中,启发学生在“人与动物”和谐共存方面作深入思考。
6.D
【详解】本题考查的是对句子的理解和分析,结合原句的内容以及上下文的语境进行分析。D项错误,并不是一种夸张的说法。把白鹭比作是精巧的诗,是比喻的修辞手法。
7.C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于标点的掌握。首先分析句子中分句之间的关系,再根据标点符号各自的作用,判断标点符号的正误。
A.“我们姐弟几个都很高兴,买种、翻地、播种、浇水,没过几个月,居然收获了。”中不应使用顿号相间隔,应改为:“我们姐弟几个都很高兴,买种,翻地,播种,浇水,没过几个月,居然收获了。”
B.“那位十三、四岁的小姑娘长得非常漂亮。”其中十三四岁表示的是年龄范围,不需要用顿号间隔,应改为“那位十三四岁的小姑娘长得非常漂亮。”
D.中欢呼:“中国队赢了!”、“中国队赢了!”声是连贯的应把顿号去掉。
顿号的作用如下:
1.用于分隔句中并列词语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这天山上有的是成群的野羊、草鹿、野牛和野骆驼。
2.用于需要停顿的重复词语之间。他几次三番、几次三番地辩解着。
3.用于某些序次语(不带括号的汉字数字或“天干地支”类序次语)之后我准备讲两个问题:一、逻辑学是什么?二、怎样学好逻辑学?风格的具体内容主要有以下四点:甲、题材;乙、用字;丙、表达;丁、色彩。
4.相邻或相近两数字连用表示概数通常不用顿号。若相邻两数字连用为缩略形式,宜用顿号。飞机在6000米高空水平飞行时,只能看到两侧八九公里和前方一二十公里范围内的地面。这种凶猛的动物常常三五成群地外出觅食和活动。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也是二、三产业的基础。
5.标有引号的并列成分之间、标有书名号的并列成分之间通常不用顿号。若有其他成分插在并列的引号之间或并列的书名号之间(如引语或书名号之后还有括注),宜用顿号。“日”“月”构成“明”字。店里挂着“顾客就是上帝”“质量就是生命”等横幅。《红楼梦》《三国演义》《西游记》《水浒传》,是我国长篇小说的四大名著。李白的“白发三千丈”(《秋浦歌》)、“朝如青丝暮成雪”(《将进酒》)都是脍炙人口的诗句。
6.并列的修饰语之间用顿号她是一个美丽、大方、善良的女孩子。
7.并列的谓语,补语之间不用顿号,用逗号我走之后,你要不断进步,识字,生产。这个故事讲得美丽,动人。
8.D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于词语在句子中的使用是否恰当,这类题首先要理解词语的本意,然后结合语境进行分析。
适应:适应是指生物的形态结构和生理机能与其赖以生存的一定环境条件相适合的现象。
吩咐:意思是指口头指派或嘱咐。
镶嵌:指将一个物体嵌入另一个物体中,使二者固定、也指以物嵌入,作为装饰。镶是指把物体嵌入,嵌是指把小物体卡紧在大物体的空隙里。镶嵌多用于工艺制作术语,也称屏雕。又指工艺方法,如机械镶嵌法和树脂镶嵌法等。
深幽:深邃,幽深。
A.写了白鹭的颜色搭配,应为原文中出现的“适宜”。
B.“妈妈”对“我们”说话可以是叮嘱或嘱咐。
C.句子的表意是桂花的香气在村子中无处不在可以是沉浸。
9. 箩筐 杭州 罗网 对抗 萝卜 深坑
【详解】本题考查了形近字组词。
组词能帮助学生积累词汇、丰富词汇、运用词汇,还能培养他们敏捷的思维能力和快速的反应能力,可放在词语中结合词义来进行分析。
如:“箩”指用竹子编的器具,大多方底圆口,制作比较细致,用来盛粮食或淘米等,上下结构,组词“箩筐”;“罗”捕鸟的网,上下结构,组词“罗网”;“萝”通常指某些能爬蔓的植物,上下结构,组词“萝卜”。
10. 形容摆出一副自以为高人一等而了不起的样子 神气活现 精神抖擞 全神贯注
【详解】本题考查词语理解、积累和近义词掌握。
需要平时生活中多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去体会,并且多积累,多总结。
神气十足:自以为得意傲慢的神情。形容摆出一副自以为高人一等而了不起的样子。近义词为“神气活现”。写出含有“神”字的四字词即可。示例:鬼斧神工、心旷神怡、精神抖擞等。
11. 无论 都 即使 也 如果 就 因为 所以
【详解】本题考查关联词的运用。
解答时要先理解分句前后表示的是何种关系,再根据句子的意思来选择恰当的关联词语填写。
(1)本题前面分句提出条件“我对什么花”,后面分句说明这种条件下产生的结果,“我不懂得欣赏”,分句之间为条件关系,根据句意,属于无条件达成结果,适用关联词“无论……就……”或者“不管……都……”。
(2)本题前面分句提出假设“如粉红的朱鹭或灰色的苍鹭”,后面分句说明这种假设下产生的结果,“觉得大了一些”,分句之间为假设关系,用表示假设关系的关联词“即使……也……”。
(3)本题前面分句提出假设“让它开过了,落在泥土里,尤其是被风雨吹落”,后面分句说明这种假设下产生的结果,“比摇下来的香味差多了”,分句之间为假设关系,用表示假设关系的关联词“如果……就……”。
(4)本题“它敢一点点挨近我”的原因是因为“小鸟的胆子越来越大了”,分句之间为因果关系,用表示因果关系的关联词“因为……所以……”。
12. 美 不 神 十 飘 里 动 声
【详解】考查了补写词语,只要平时注意积累和识记,做起来就不难。书写时要注意同音字、形近字的区别,不要把字写错误,要依据词语的意思来写。
美中不足:大体很好,但还有不足。
神气十足:形容摆出一副自以为高人一等而了不起的样子。
香飘十里:形容香气浓郁或香气传得非常远、非常香,一般用于文章描写某个东西的味道香味很浓。
不动声色:内心活动不从语气和神态上表现出来,形容态度镇静。也说不露声色。
13. 《桂花雨》的作者是琦君。 村子浸在香气里。 妈妈说:“只要不来台风,她就可以收几大箩桂花。
【详解】①不合逻辑,删掉“的作者”或“写的”。
②考查学生缩句的能力。缩句就是去掉句子中的修饰限制成分,保留句子的主干使它更简洁即可。
③引述句和转述句之间的转换:A标点符号的改变:引述句改转述句,冒号和引号要改为逗号。B人称的变化:a引述句改转述句时,说话人即第一人称“我”要改为第三人称“他”或“她”;b当引述内容涉及第二人称,在改为转述句时就应改为第一人称。应注意,冒号和引号前的内容不变。
14.(1)准时到校,佩戴红领巾,衣着整洁,整理好课桌,主动与同学老师问好。(2)学好各门功课,上好每一节课,做好每一次作业,自觉遵守课堂纪律,学会管好自己。(3)铃声一响即安静,专心听讲勤思考;课间午休不追逐、不打闹,不大声喧哗,不影响他人。
【详解】本题考查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完成本题要注意分析所给材料,明确实践的目的,然后组织材材料或作出计划。结合自己班级的实际情况,从学习、纪律、卫生三个方面分别提出一条班级公约,注意要有针对性,语言要简洁,有条理。
如:准时到校,佩芾红领巾,衣着整洁,整理好课桌,主动与同学老师问好。
学好各门功课,上好每一节课,做好每一次作业,自觉遵守课堂纪律,学会管好自己。
铃声一响即安静,专心听讲勤思考;课间午休不追逐、不打闹,不大声喧哗,不影响他人。
15.“我”在和孩子挖笋子时,以竹笋为例,教育孩子要具有甘于奉献、自强不息的精神。 16.AD 17.这句话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形象地写出了竹笋的肥硕丰满的情态。这个字的使用,生动地表达了小孩对竹笋的喜爱之情。 18.做人就要像竹子一样,自强不息,遇到困难不气馁,经受住磨炼,默默无闻、甘于奉献,表里如一,不要因无人赞美而感到失落灰心。在学习中,我们要勇于克服困难,当成绩不理想时不要气馁,要积极进取,付出努力,使自己变得强大起来,不轻易放弃。
【分析】15.本题主要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概括能力。
首先需要理解整篇文章大致内容,思考题目中的重点信息,抓住要点,再利用关键信息进行概括。
本文题目“挖笋子”点明了文章主要内容,本文主要内容是“我”在和孩子挖笋子时,以竹笋为例,教育孩子要具有甘于奉献、自强不息的精神。
16.本题主要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分析能力。
由文中“在我最鲜最好吃的时候被挖掉,我会觉得贡献大而很高兴。”“我使劲往上长,超过身边的长竹子,就能享受到雨露阳光。经过寒风和烈日的磨炼,长成坚韧的大竹子”可知,写出了竹笋的用途:能够食用;长成竹子,为人所用。故选AD。
17.本题主要考查对关键词语的理解、分析能力。
“胖”是形容人的,“胖笋子”将粗壮的笋子拟人化。形象地写出了竹笋的肥硕丰满的情态。“胖”字生动地表达了小孩儿对竹笋的喜爱之情。
18.本题主要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语言组织能力。
结合平时生活,作答时要联系本文主旨,围绕竹子的品质和悟出做人的道理作答即可,答案不唯一。
19. 20. 漓渚镇 兰乡情,兰苑美,兰业兴 21.我最喜欢梅花,因为梅花不怕风不怕雨,越是寒冷,越是风欺雪压,开得越精神,越秀气。它是最有品格、最有灵魂、最有骨气的花。我喜欢它的顽强,喜欢它的不屈不挠。梅花让我想到了革命先烈刘胡兰。
【分析】19.本题考查提取关键信息和诗词名句理解。
仔细阅读材料二,从“梅:探波傲雪,剪雪裁冰,一身傲骨,是为高洁志士;兰:空谷幽放,孤芳自赏,香雅怡情,是为世上贤达;竹:筛风弄月,潇洒一生,清雅淡泊,是为谦谦君子;菊:凌霜飘逸,特立独行,不趋炎附势,是为世外隐士。”可知答案。
东晋陶渊明的《饮酒·其五》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宋代王安石的《梅花》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遥知不是雪”,“遥知”说明香从老远飘来,淡淡的,不明显。诗人嗅觉灵敏,独具慧眼,善于发现。“不是雪”,不说梅花,而说梅花的洁白可见。意谓远远望去十分纯净洁白,但知道不是雪而是梅花。诗意曲折含蓄,耐人寻味。暗香清幽的香气。“为有暗香来”,“暗香”指的是梅花的香气,以梅拟人,凌寒独开,喻典品格高贵;暗香沁人,象征其才华横溢。
清代郑燮的《竹石》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开头用“咬定”二字,把岩竹拟人化,已传达出它的神韵和它顽强的生命力;后两句进一步写岩竹的品格,它经过了无数次的磨难,才长就了一身英俊挺拔的身姿,而且从来不畏惧来自东西南北的狂风的击打。郑燮不但写咏竹诗美,而且画出的竹子也栩栩如生,在他笔下的竹子竹竿很细,竹叶着色不多,却青翠欲滴,并全用水墨,更显得高标挺立,特立独行。所以这首诗表面上是写竹,实际上是写人,写作者自己那种正直、刚正不阿、坚强不屈的性格,决不向任何邪恶势力低头的高风傲骨。同时,这首诗也能给我们以生命的感动,曲折恶劣的环境中,战胜困难,面对现实,像在石缝中的竹子一样刚强勇敢,体现了爱国者的情怀。
华岩的古诗 《兰》云壑固聿曼,幽芬清且修。 凉风动夙夜,佳人惠然求。
20.本题考查提取关键信息。
仔细阅读材料一,从“3月2日——3月4日,以“兰乡情,兰苑美,兰业兴”为主题的2019华东地区兰花博览会在漓渚镇举行。”可知答案。
21.本题考查开放性试题。
如:我喜欢竹。竹:彰显气节,虽不粗壮,但却正直,坚韧挺拔;不惧严寒酷暑,万古长青。 竹是君子的化身,是“四君子”中的君子。 竹之七德 竹身形挺直,宁折不弯;是曰正直。
我想到了“戊戌六君子”中,为变法流血的谭嗣同。
22.范文:
我最喜欢小白兔
在这么多动物中,我最喜欢的是小白兔了。它很可爱,两只耳朵坚起来很活泼。
小白兔的样子非常可爱,一身雪白似的长毛,摸起来软绵绵的,像白雪公主。两只眼睛红红的,真像两个小樱桃。一对白里透红的长耳朵,像玉米叶子一样。小白兔的鼻子又小又短,下面还有一张小小玲珑的三瓣嘴,我想人们都知道小白兔喜欢吃大萝卜,可是小嘴不大,怎么吃呢?所以变成了三瓣嘴。
我想小白兔是营养专家,因为它们吃的食物都非常有营养,有红萝卜、白萝卜、青菜、白菜等。
小白兔性格温顺乖巧,喜欢轻松爬在地上 ,睡的时侯十分安静,身子缩成小白团,但是小白兔也和人类一样会顽皮会游戏会打架。它们跑的很快,在草坪上一蹦一跳的像个快乐的白精灵。我就不懂了,我在电脑上查了一下资料,原来小白兔前腿短后腿长,走起路来真有趣。
小白兔太可爱了,我喜欢小白兔!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习作能力。
本题为半命题作文,以“我最喜欢___________”为题,把题目补充完整。将生活中自己最喜欢的事物介绍出来,“最喜欢”的东西有很多,植物,动物,人物……,通过文章的记叙,把自己喜爱之情表达出来。
开头:开门见山的表明自己喜欢的是什么。
中间:首先可以简单的介绍自己喜欢之物的特点,然后选取最具特色的特点进行详细的介绍。可例举自己与其发生的具体事例,在写作的过程中要把自己的情感融入到文字中,要把自己喜欢的情感表明出来。
结尾:总结全文,这就是“我”最喜欢的……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