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 第二次鸦片战争 同步练习(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课 第二次鸦片战争 同步练习(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51.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9-17 22:28:1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2-2023学年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上册1.2 第二次鸦片战争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
1.英国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借口
A.虎门销烟 B.“亚罗号事件”
C.“马神甫事件” D.义和团运动
2.近代史上侵占中国北方150多万平方公里土地的国家是
A.美国 B.英国 C.俄国 D.日本
3.在中国近代史上规定鸦片贸易合法化的条约是
A.《北京条约》 B.《通商章程善后条约》
C.《天津条约》 D.《南京条约》
4.伴随着外敌入侵,中国人民反侵略的斗争从未停止。下边示意图中①处应填的是( )
A.三元里人民抗英 B.左宗棠收复新疆
C.谭嗣同慷慨就义 D.李秀成抗击洋枪队
5.以下是近代两次侵华战争后开放的通商口岸示意图,其变化反映了( )
A.中国开放的通商口岸不断减少
B.列强侵略势力深入到长江中下游地区
C.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D.清政府沦为“洋人的朝廷”
6.从本质上看,两次鸦片战争爆发原因的相似点是( )
A.教训清朝使其顺应要求
B.打开中国市场,谋求在华权益
C.维护鸦片贸易
D.镇压中国人民的革命运动
7.下列对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列强侵华罪行的叙述,正确的是
A.第二次鸦片战争历时四年,战争的发动者是为了使鸦片贸易合法化
B.第二次鸦片战争侵略中国的国家数目增多,并攻入北京
C.这期间,沙俄趁火打劫,割占中国东北和东南150多万平方千米领土
D.为了反抗英国再次侵略中国,洪秀全领导了太平天国运动
8.黄仁宇在《中国大历史》中写道:“圆明园为皇帝夏季离宫,首先被联军掠夺,次被下令焚毁。”这场战争使得中国( )
A.开始从封建社会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C.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
D.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社会的深渊
9.下列选项中,与下图反映的事件无关的是( )
A.火烧圆明园 B.承认鸦片贸易合法化
C.割让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 D.赔款2100万银元给英国
10.“增开天津为商埠,割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这是下列哪一条约规定的内容?( )
A.《南京条约》 B.《天津条约》 C.《北京条约》 D.《黄埔条约》
11.1858年11月8 日清钦差大臣桂良与英国全权代表额尔金在上海签订条约。主要内容:“(1)海关聘用英人;……(4)允许鸦片进口,每百斤纳进口税银三十两。”此条约为( )
A.《南京条约》 B.《天津条约》
C.《北京条约》 D.《通商章程善后条约》
12.一位同学对鸦片战争和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内容做了整理,下列内容正确的是( )
A.英法联军对中国发动了鸦片战争
B.林则徐禁烟显示了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
C.沙俄侵占了中国南方150多万平方千米
D.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国战败,清政府被迫签订了《南京条约》
13.材料:“有一天,两个强盗闯进夏宫。一个进行洗劫,另一个放火焚烧。……在历史的审判台前,一个强盗叫作法国,另一个则叫作英国。”材料描述的是西方列强的哪一罪行?( )
A.火烧圆明园 B.割占我国大片领土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
14.“我们仿佛看到这样一幅画面:英法手牵着手,美俄提着篮子来了,两个强盗抱着大清这棵枯树摇晃,摇落的除了果子还有枯枝败叶。“这些文字描述的战争使( )
A.中国传统自然经济开始到破坏 B.侵略势力深入到长江中下游地区
C.欧美各国获取了投资设厂的权利 D.清政府成为列强侵华的工具
15.1860年10月9日美国《纽约时报》有一篇新闻报道,其标题的前半句是“英法联军占领北京西郊”,后半句应为
A.关天培战死炮台 B.圆明园惨遭洗劫
C.邓世昌殉国黄海 D.太平军金田首义
二、综合题
16.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鸦片战争以前,世界上的国家除了资本主义宗主国及其殖民地外,还有一类是独立国家。独立国家中最大的就是处在亚洲东部的大清帝国。……大清帝国自居天下中央,实行闭关封锁政策,完全不知道中国以外的世界是什么样子。本来自明代末年开始,中国的社会经济发展开始落后于西方,当西方国家正在发展资本主义生产力的时候,中国还处于封建社会的窝壳里不能前进。
——摘编自张海鹏《为什么说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材料二:这是后来蚕食中国大部分主权的长长的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中的第一个……但这个条约并未结束中国人和欧洲人之间的摩擦。为增加贸易量,进一步打开中国的市场,扩大侵略权益,欧洲人想要更多的让步,而中国人则认为,这些条约向欧洲人承认的特权太多。因此,1856年再次爆发战争就毫不奇怪了。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1856年列强再次发动了对中国的战争,可以说第二次鸦片战争对清朝统治阶级的心理打击是巨大的。第二次片战争以后增开了通商口岸,西方资本主义势力因此由沿海进入长江流域和华北。与此同时某些腐朽而僵固的封建传统观念看到了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迅速,西方制度的先进和武器装备的优良,他们被迫发生变化,这一变化虽然是被迫的结果,但却包含着合理的成分。因此,就社会观念的更新来说,1860年具有更加明显的标界意义。
——摘编自冯章葆《关于第二次鸦片战争的新认识》
(1)依据材料一,概括鸦片战争前与西方国家相比中国当时的社会现状。
(2)上述材料反映的这两场战争,分别由谁发动的?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括列强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目的。
(3)据材料三,概括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列强侵略势力有何变化。并据材料三,概括清政府战败的外部原因。
参考答案:
1.B
【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满足既得利益,企图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英法两国在美俄两国的支持下,以“亚罗号事件”为借口,对中国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B项正确;林则徐领导虎门销烟,排除A项;“马神甫事件”是法国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借口,排除C项;义和团运动是八国联军侵华的借口,排除D项。故选B项。
2.C
【详解】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俄国侵占中国北方150多万平方公里的领土,是近代侵占中国领土最多的国家,C项正确;ABD项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C项。
3.B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英、法、美强迫清政府签订《通商章程善后条约》,准许外商在通航口岸销售鸦片,并以“洋药”名目缴税,从此,列强使鸦片贸易合法化,B项正确;《北京条约》《天津条约》《南京条约》均没有涉及鸦片贸易合法化的条款,排除ACD三项。故选B项。
【点睛】
4.B
【详解】1875年,左宗棠被任命为钦差大臣,督办新疆军务。1878年1月2日,清军收复和田,取得收复新疆之战的最终胜利,故B项正确;三元里人民抗英发生在1841年,排除A项;1898年,以慈禧为首的顽固派发动戊戌政变,杀害了谭嗣同等维新人士,排除C项;在1851年到1864年的太平天国运动中,李秀成抗击洋枪队,排除D项。故选B项。故选B项。
5.B
【详解】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鸦片战争后通商口岸东南沿海地区,第二次鸦片战争后,通商口岸延伸到长江流域,说明列强侵略势力深入到长江中下游地区,B项正确;第二次鸦片战争比鸦片战争开放的通商口岸要多,排除A项;《辛丑条约》签订后,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清政府沦为“洋人的朝廷”,排除CD项。故选B项。
6.B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两次鸦片战争的爆发都是因为列强为了打开中国市场,谋求在华权益,B项正确;ACD三项不合题意,排除ACD三项。故选B项。
7.B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第二次鸦片战争侵略中国的国家数目比鸦片战争时增多,并攻入北京,火烧圆明园,B表述正确,符合题意。侵略者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目的是为了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A表述错误,不符合题意。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沙俄趁火打劫,割占中国东北和西北150多万平方千米领土,C不符合题意。洪秀全领导太平天国运动的目的是为了推翻清政府,D不符合题意。所以ACD不符合题意,故选择B。
8.B
【详解】根据材料“圆明园为皇帝夏季离宫,首先被联军掠夺,次被下令焚毁。”可知这场战争是第二次鸦片战争,使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B项正确;第一次鸦片战争使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排除A项;甲午中日战争后,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排除C项;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使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社会的深渊,排除D项。故选B项。
9.D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鸦片战争之后,签订《南京条约》,规定赔款2100万银元给英国,故D错误。符合题意;根据题干中的地图“英法联军入侵京津形势图”,可知是第二次鸦片战争,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签订不平等条约,承认鸦片贸易合法化,割让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故ABC正确,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D项。
10.C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英法联军强迫清政府签订了《北京条约》,在条约中,清政府除承认《天津条约》继续有效外,又增开天津为商埠,割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赔款额也大幅增加。C项正确;《南京条约》割香港岛给英国,排除A项;《天津条约》没有涉及到割地,排除B项;《黄埔条约》是在1844年,清朝与法国在广州黄埔签订的不平等条约,也是法国和中国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排除D项。故选C项。
11.D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858年《中英通商章程善后条约》规定:“海关聘用英国人帮办税务,允许鸦片贸易合法化”等,D符合题意。《南京条约》的签订是在1842年,A不符合题意。《天津条约》、《北京条约》与题干内容“海关聘用英人”等内容不符,所以BC不符合题意。所以ABC不符合题意,故选择D。
12.B
【详解】依据题干和结合所学知识,1839年林则徐虎门销烟,这是禁烟运动的重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故B符合题意。英法联军对中国发动的是第二次鸦片战争;19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沙俄侵占了中国北方150多万平方千米;鸦片战争中国战败,清政府被迫签订了《南京条约》。故ACD不符合题意。故选B。
13.A
【详解】根据材料“一个进行洗劫,另一个放火焚烧……在历史的审判台前,一个强盗叫作法国,另一个则叫作英国”及所学知识可知,材料描述的是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故A项正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割占我国大片领土的是俄国,故B项错误;甲午中日战争是由日本侵略者挑起的,与材料不符,故C项错误;八国联军是1900年由以英法美日意奥德俄为首的八个主要国家组成的,与材料不符,故D项错误。
14.B
【详解】根据材料“我们仿佛看到这样一幅画面:英法手牵着手,美俄提着篮子来了,两个强盗抱着大清这棵枯树摇晃,摇落的除了果子还有枯枝败叶”可以看出这场战争英、法、美、俄都参与了,可知是第二次鸦片战争。为了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1856年10月至1860年10月,英法联军为主凶,美俄两国为帮凶,对中国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使中国丧失更多主权,英国、法国、美国等西方侵略势力由东南沿海一带深入到长江中下游地区,沙俄占领中国北方大片领土,B项正确;中国传统自然经济开始到破坏是在鸦片战争后,排除A项;欧美各国获取了投资设厂的权利是在甲午战争后,排除C项;清政府成为列强侵华的工具是在1901年《辛丑条约》签订后,排除D项。故选B项。
15.B
【详解】依据“1860年”“英法联军占领北京西郊”,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与第二次鸦片战争有关,1856年英法联合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1860年英法联军攻入清朝首都北京,洗劫并焚毁著名的皇家园林圆明园,B项正确;1840—1842年鸦片战争期间,清军将领关天培战死炮台,排除A项;1894-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期间,北洋水师将领邓世昌在黄海大战中壮烈殉国,排除C项;1851年太平军金田首义标志太平天国运动兴起,排除D项。故选B项。
16. (1)闭关锁国、社会经济落后、发展停滞不前。
(2)英国;英法;西方列强不满足既得利益,企图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华权益。
(3)由沿海进入长江流域和华北;先进的资本主义制度和优良的武器装备。
【详解】(1)根据“实行闭关封锁政策,完全不知道中国以外的世界是什么样子”得出闭关锁国;根据“本来自明代末年开始,中国的社会经济发展开始落后于西方,当西方国家正在发展资本主义生产力的时候,中国还处于封建社会的窝壳里不能前进”得出社会经济落后、发展停滞不前。
(2)结合所学内容可知,材料反映的两场战争分别是鸦片战争和第二次鸦片战争。其中鸦片战争使英国发动的;第二次鸦片战争是英法发动的;根据“为增加贸易量,进一步打开中国的市场,扩大侵略权益,欧洲人想要更多的让步”可知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是西方列强不满足既得利益,企图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华权益。
(3)根据“西方资本主义势力因此由沿海进入长江流域和华北”得出由沿海进入长江流域和华北;外部因素根据“西方制度的先进和武器装备的优良,他们被迫发生变化,这一变化虽然是被迫的结果,但却包含着合理的成分”可知是先进的资本主义制度和优良的武器装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