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6张PPT)
新课导入
20世纪初期,在北大的讲坛上,有从海外归来的、西装革履的大力宣传新思想的进步人士;也有拖着长辫子、身穿马褂的满口之乎者也的封建遗老,他们相互抨击对方的思想观点,出现了激烈的思想冲突。为什么会有这样奇怪的现象出现呢?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第12课:新文化运动!
第四单元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第12课 新文化运动
学习目标
1.了解新文化运动兴起的历史背景、代表人物及著作;
2.掌握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基本内容、历史意义
西方的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又叫“新学”或“西学”。
思考:什么是新文化,什么又是旧文化。
新文化
旧文化
主要指中国的封建文化。
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发展概况
1895-1911
1912-1918
年均投资
年均办厂
687万
17家
79家
2300万
时间
1915年张裕葡萄酒在巴拿马万国博览会获金奖。
从这两则财经新闻你可以得出怎样的结论?
张裕葡萄酒巴拿马获金奖
全国注册厂矿数量大增
民族资本主义发展
资产阶级力量壮大
财经新闻
1915年5月9日 袁世凯承认“二十一条”
袁世凯率文武百官祭孔
从这两则政治新闻你可以得出怎样的结论?
北洋政府的统治黑暗
政治新闻
据报道,广东某富豪家有胡椒树108株,每年收入极丰,于是他纳妾108位,每妾各收1株之利,用于饮食服饰 。
社会花絮
专为女子创办的杂志《女子世界》,近日该杂志大量登载节烈女子事例,主张男子多妻纳妾,要求女子独守贞操,反对婚恋自由。
这两则报道说明什么?
封建思想在社会上仍占统治地位
为什么辛亥革命后这
种社会现象仍旧存在?
“辛亥革命以后,袁世凯要复辟帝制,使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认识到我们中国多数国民口里虽然不反对共和,脑子里实在是装满了帝制时代的旧思想,如今要巩固共和,非先将国民脑子里所有反对共和的旧思想,一一洗刷干净不可。”
——陈独秀
社会鼓励妻妾成群
广东富豪纳妾创记录
张裕葡萄酒巴拿马获奖
全国注册厂矿数量大增
民族资本主义发展
资产阶级力量壮大
封建思想仍占统治地位
发表评论
当时中国社会最需要变革的是什么?
袁世凯率文武百官祭孔
袁接受日本的“二十一条”
政治新闻
社会花絮
财经报道
北洋政府的统治黑暗
思想文化领域
PPT模板:www./moban/ PPT素材:www./sucai/
PPT背景:www./beijing/ PPT图表:www./tubiao/
PPT下载:www./xiazai/ PPT教程: www./powerpoint/
资料下载:www./ziliao/ 范文下载:www./fanwen/
试卷下载:www./shiti/ 教案下载:www./jiaoan/
PPT论坛:www. PPT课件:www./kejian/
语文课件:www./kejian/yuwen/ 数学课件:www./kejian/shuxue/
英语课件:www./kejian/yingyu/ 美术课件:www./kejian/meishu/
科学课件:www./kejian/kexue/ 物理课件:www./kejian/wuli/
化学课件:www./kejian/huaxue/ 生物课件:www./kejian/shengwu/
地理课件:www./kejian/dili/ 历史课件:www./kejian/lishi/
1.背景
袁世凯下令“尊孔读经”,声称“孔子之道”是立国的根本,以此来抑制民主、自由、平等思想。
2.兴起
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发表《敬告青年》一文。
《新青年》
结合教材,在目录作者中找一找《新青年》的主要撰稿人
《新青年》
陈独秀
李大钊
胡适
鲁迅
陈独秀在《敬告青年》一文中还向青年提出六点希望:
一、自主的而非奴隶的;
二、进步的而非保守的;
三、进取的而非隐退的;
四、世界的而非锁国的;
五、实利的而非虚文的;
六、科学的而非想象的。
青年如初春,如朝日,如百卉之萌动,如利刃之新发于硎,人生最可宝贵之时期也。青年之于社会,犹新鲜活泼细胞之在人身。
——《敬告青年》
3.旗号:民主、科学
4.阵营
1917年,陈独秀任北大文科学长,《新青年》编辑部迁到北京,形成了以《新青年》为核心的新文化阵营。
蔡元培
1917年初,蔡元培就任北京大学校长后,提倡学术上“兼容并包”,聘请一批具有新思想的学者来校执教。北大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中心。
北京大学
1916年,蔡元培出任北京大学校长(1917年1月4日就职)
镜头一:
辛亥革命后百姓门户前的对联
专制思想
提倡民主
二.新文化运动的内容与意义
镜头二:鲁迅的《药》描述的人血馒头
愚昧,迷信
提倡科学
旧道德、旧文化自古以来就是封建王朝维护自己专制统治的工具!
提倡民主与科学
民主
科学
Democracy
Science
(德先生) (赛先生)
“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黑暗。”
——陈独秀《新青年》
提倡文学革命
胡适:《文学改良刍议》
(以白话文代替文言文)
胡适
陈独秀:《文学革命论》
推倒陈腐、雕琢、艰涩的旧文学
建设新鲜、平易、通俗的新文学
陈独秀
旧观念
重形式
难理解
新思想
重内容
好理解
鲁迅在《新青年》上发表白话文小说《狂人日记》,把反封建的思想内容同白话文形式结合起来,成为新文学的典范。
1919年 中国
新文化运动的影响
社会报道
各地离婚成为潮流
学生愤怒,感动北京,
震动全国
政治新闻
学生愤怒,感动北京,震动全国
政治新闻
新文化运动的影响
1919年5月4日,北京3000多名学生汇集在天安门前,发表宣言,揭露帝国主义列强的侵略行径,并举行示威游行。学生们提出“外争主权,内除国贼”“誓死力争,还我青岛”“废除二十一条”“拒绝在合约上签字”等口号。
促进了中国人民尤其是青年知识分子的觉醒,促进人们追求真理和进步,为五四运动的爆发起了宣传动员的作用。
社会报道
新文化运动的影响
各地离婚成为潮流
徐志摩喜欢上了才貌双全的林徽因,与发妻张幼仪解除婚姻,这就是轰动一时的中古近代第一桩西式离婚,打击了中国封建婚姻制度。
动摇了传统礼教思想的统治地位,促进了人的觉醒。
“无论政治学术道德文章,西洋的法子和中国的法子,绝对是两样,断不可调和迁就的”。“若是决计革新,一切都应该采用西洋的新法子,不必拿什么国粹、国情的话来捣乱”
——陈独秀
“将所有的古籍束之高阁,废除汉字,采用‘世界语’”。
——钱玄同 思考:新文化运动存在怎样的弊端?
对东西方文化绝对肯定或绝对否定,是片面的、偏激的
弊端
我们应如何看待儒家传统文化?
批判、继承、改造、创新,与时俱进!
重大 事件 领导阶级 学习内容 结果
地主阶级
民族资产阶级 (维新派) 民族资产阶级 (革命派) 失 败
近代化的探索·向西方学习
洋务运动
先进的技术
戊戌变法
百日维新
民主制度
(君主立宪制)
辛亥革命
民主制度
(民主共和制)
总结中国近代化的探索历程
第一阶段 第二阶段 第三阶段
特点 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 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 学习西方的思想文化
事件
时间 19世纪60—90年代 1898年 1911年 1915年开始
作用
洋务运动
戊戌变法
辛亥革命
新文化运动
引进了西方的先进技术,客观上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开启了中国的近代化
起到思想解放的作用,为资产阶级思想的传播奠定了基础
推翻了封建君主制度,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促使人们追求民主和科学,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
课堂小结
抨击封建旧道德和旧文化
提倡民主和科学
新文化运动
时间:1915年《青年杂志》
兴起
内容
意义
代表人物、主要阵地
倡导文学革命
1.我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是( )
A.戊戌变法 B.辛亥革命
C.五四运动 D.新文化运动
检测目标
D
2.新文化运动的主要代表人物有 ( )
①陈独秀 ②李大钊
③鲁迅 ④胡适 ⑤毛泽东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②③④ D、①②③④⑤
检测目标
C
3.在《新青年》上发表《文学改良刍议》一文,提倡用白话文代替文言文的是( )
A.陈独秀 B.李大钊
C.鲁迅 D.胡适
检测目标
A
4.新文化运动的性质是 ( )
A、 我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
B、 是一次资产阶级文化启蒙运动
C、 民主、科学思想的普及教育运动
D、 马克思主义的宣传教育运动
检测目标
A
5.新文化运动的斗争锋芒指向( )
A.北洋军阀
B.封建迷信思想
C.帝国主义
D.维护封建制度的礼教
检测目标
D
说说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有什么体会
有什么感想
收获园地
Thank you!
谢谢同学们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