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气压带和风带 导学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3.2气压带和风带 导学案(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26.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2-09-17 22:08:4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3.2气压带和风带
【知识速递】
一、大气的水平运动——风
1.形成的直接原因: (在水平面上,促使大气由高压区流向低压区的力)
2.风的受力状况与风向
图示
受力 状况 只受图中F① 的影响 受图中F1② 和 F2③ 的共同影响 受图中F1④ 和F2⑤ 和 F3⑥ 的共同影响
风向 垂直于等压线; 指向 低压 与等压线 平行 与等压线 斜交
二、气压带、风带的形成与分布以及移动
大气环流是指全球性的有规律的大气运动。
形成的原因是不同纬度地区所得到的太阳辐射是不同的。
①原因:太阳直射点随季节变化南北移动。
②移动方向:北半球夏季北移,冬季南移。
③移动范围:5~10个纬度。
④移动影响:使同一地区在不同季节出现完全不同的天气、气候状况;热带季风气候、热带草原气候及地中海气候的形成均与此有关。
三、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
1.夏季,陆地升温快,气温高,气压低,形成 ;海洋相反,形成 ,冬季陆地降温快,气温低,气压高,形成 ;海洋相反,形成 。
2.北半球的陆地面积比南半球的陆地面积大,而且 分布,使呈带状分布的气压带被分裂成一个个 。
3.东亚位于亚洲东部,面临 ,海陆的气温对比比其他地区显著,所以海陆的气温对比和 比较明显。
四、季风环流
在亚洲东部,世界最大的大洋太平洋和世界最大的大陆亚欧大陆,海陆的气温对比和季节变化比其它任何地区都要显著。所以,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引起的季风,在东亚最为典型,范围大致包括我国东部、朝鲜半岛和日本等地区。
冬季,东亚盛行来自蒙古-西伯利亚高压(亚洲高压)前缘的偏北风,低温干燥,风力强劲,此偏北风强烈时即为寒潮;夏季,东亚盛行来自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西北部的偏南风,高温、湿润和多雨。偏南气流和偏北气流相遇,往往会形成大范围的降雨带。季风环流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是形成季风的主要原因,但不是惟一的原因。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等也是形成季风的原因。例如,我国西南地区及印度半岛一带的西南季风,就是南半球的东南信风夏季北移越过赤道,在地转偏向力影响下向右偏转而成的。
【问题驿站】
1.“咆哮西风带”海况恶劣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为什么西伯利亚高压主要是在冬季影响我国?
【习题演练】
无风带是指无盛行风向,气流以垂直运动为主的地区。下图阴影地区为“7月无风带分布示意图”,箭头表示该地区7月盛行风向。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关于甲、乙无风带说法正确的是( )
A.形成原因相同 B.天气状况基本相同 C.气候特征相同 D.气流垂直运动不同
2.关于丙、丁两地盛行风向说法正确的是( )
A.丙地盛行风越过赤道,形成东南信风 B.丁地盛行风可能影响我国西南地区
C.在丙地盛行风作用下,形成赤道逆流 D.丁地盛行风强弱与夏威夷高压有关
下图为亚洲东部和南部某月气压与风向的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3.有关该图表示的时间以及M点的风向,说法正确的是( )
A.1月、西北风 B.7月、西北风 C.1月、东南风 D.7月、东南风
4.N地7月季风形成的原因是( )
A.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 B.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C.地形的影响 D.沿海洋流运动的影响
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中国和澳大利亚之间早在18世纪就存在海上丝路——海参贸易航线。每年12月份“茫咖撒人”从印度尼西亚的望加锡出发到澳大利亚北部再向东至卡奔塔利亚湾进行海参捕捞、加工,于7月份向北回到望加锡;再通过华商输送到中国厦门,能满足当时中国海参需求的1/4;直至19世纪末南澳政府禁止海参捕捞而结束。据记载,船队在航行途中曾遭遇恶劣天气而损失惨重。
材料二:下图为中澳海参捕捞、贸易路线图
(1)从气压带风带移动规律,分析“茫咖撒人”每年12月从望加锡前往澳洲北海岸,7月向北回到望加锡航线设计的合理性。
(2)“茫咖撒人”航行途中在甲地会遭遇的气象灾害可能是什么 简要说明该灾害的形成过程。
答案以及解析
【知识速递】
一、1.水平气压梯度力
①水平气压梯度力;②水平气压梯度力;③地转偏向力;④水平气压梯度力;⑤地转偏向力;⑥摩擦力
三、1.低气压中心;高气压中心;高压中心;低压中心。
2.海陆相间;高低气压中心。
3.太平洋;季节变化
【问题驿站】
1.此纬度地带位于温带地区,常年以西风为主,风速较大,且西风带中雨雪天气变化频繁,气旋活动较多,常会出现狂风巨浪的情况,因此海况恶劣。
2.受太阳直射点移动的影响,全球气压带、风带也会产生季节移动。北半球冬季,太阳直射点南移,西伯利亚高压的位置也会南移影响我国。
【习题演练】
1.答案:D
解析:甲地为赤道低气压带,由于受热常年盛行上升气流,形成终年高温多雨的热带雨林气候;乙为副热带高气压带,由于动力原因,常年形成下沉气流,形成终年高温少雨的热带沙漠气候,只有D项正确。
2.答案:B
解析:丁地的盛行风向是由于于气压带风带北移,南半球的东南信风越过赤道受地转偏向力向右偏形成的西南风,我国的西南地区夏季受来自印度洋西南季风的影响,高温多雨;丙地越过东南信风越过赤道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向左偏,形成西北风,在丙地东南信风的影响下形成北赤道暖流,据此判断B项正确。
3.答案:A
解析:据图可知,此时亚欧大陆形成强大的高气压中心,可知此时为冬季,BD错误;
据图可知,M点的风向为西北风,A正确,C错误。故本题选A。
4.答案:A
解析:根据所学可知,N地7月的西南亭风成因属于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具体来说是南半球的东南信风北移,越过赤道向右偏转形成的,A正确,BCD错误。故本题选A。
5.答案:(1)该段航线位于0°-15°S之间,12月太阳直射南半球,东北信风南移越过赤道至南半球,在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下左偏成西北风;7月太阳直射点北移,该区域盛行东南信风; 选择这两个时段,有利于船舶顺风航行。
(2)台风;海面水温高; 水汽蒸发上升形成低压; 在地转偏向力作用下,大气水平旋转辐合。
解析:(1)结合材料分析,当时轮船航行的动力主要依靠风力。该段航线位于0°—15°S之间,12月太阳直射南半球,东北信风南移越过赤道至南半球,在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下左偏成西北风,“茫咖撒人”这时前往澳洲北海岸,向南向东航行,有利于船舶顺风顺水航行;7月太阳直射点北移,该区域受东南信风控制,“茫咖撒人”这时返回望加锡向北向西航行,有利于船舶顺风顺水航行。
(2)结合图中的经纬度可读出,该地纬度位于南纬10°附近,气温高,洋面宽广,可能遇到的气象灾害为台风。在洋面温度超过26℃的热带或副热带海洋上,由于近洋面气温高,大量空气膨胀上升,使近洋面气压降低,外围空气源源不断地补充流入上升区;受地转偏向力影响,流入的空气旋转起来;而上升空气膨胀变冷,其中的水汽冷却凝结形成水滴时,要放出热量,又促使低层空气不断上升;这样近洋面气压下降得更低,大气水平旋转辐合,空气旋转得更加猛烈,最后形成台风。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