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课时 课题: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
教学内容:冀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78、79页。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公式,并能正确计算长方形、正方形周长 。
(二)过程与方法
经历自主计算、交流、总结等探索交流长方形、正方形周长公式的过程。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主动参与数学活动,体验算法多样化,获得成功的情感体验。
教学重点:
1、探索并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2、正确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
教学难点:长方形周长公式的理解与运用。
教学准备:课件,方格图
教学方案:
教学设计 教学预设 设计意图 备注
设计情境二、自主探究 1.观察方格图,了解图中的信息,知道每个小方格的边长是1厘米。2.指出方格中的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方法计算。 3.交流个性化算法,重点使学生理解图形的每条边有几个格,边的长就是几厘米。要给学生充分交流算法的机会。三、探索公式(一)巧设情境 设疑激趣1.呈现教材上的两个图形,提出需要解决的问题。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2.小组合作探究,交流个性化算法。 要给学生充分的交流不同算法的机会。教师板书出各种计算方法。3.组织学生讨论那种方法最简便,在学生充分发表意见的基础上,使大家了解计算长方形周长,用(5+3)×2比较简单。 4.总结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先让学生自己总结,再全班交流,最后师生总结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公式。四、课堂练习 练一练第1题,先让学生理解题意,再自主计算并连线。练一练第3题五、拓展练习 六、小结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看动画片《喜羊羊和灰太狼》吗?羊村第二届运动会要开始了,小羊们要用藤萝装饰入场式引导牌的四周,该怎么围呢?谁来指一指?说一说。对,其实这就是图形的周长。昨天我们刚刚学习了周长的定义,谁来说一说 今天我们就来继续探究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问题。(板书课题)师:现在我们把引导牌画在了方格纸上。请大家观察手中的方格图,从图中你都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 师:同学们,不用量,你能算出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是多少吗?自己试着在方格纸上算一算生:写在方格纸上。 师:谁愿意说说你的算法?运动会开始了,喜羊羊和灰太狼围着这两个图形分别跑了一圈。喜羊羊赢了,灰太狼可不服气。为什么呢?我们先看灰太狼。板书:长是多少?宽呢?长方形的周长是多少呢?请同学们先自己在练习本上算一算,然后把自己的想法在小组里说一说。小组交流,教师巡视。找三个孩子板书算式长方形:第一种方法:5+5+3+3=16(米)第二种方法:5×2+3×2 =10+6=16(米)还有没有其它方法呢?第三种方法:(5+3)×2 =8×2 =16(米)师:5叫做长方形的长,3叫做宽,老师顺势写出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 找一个学生读。齐读公式。师:我们帮灰太狼算出了长方形的周长,那喜羊羊正方形的周长该怎么算呢?出示正方形磁板,边长是多少?在练习本上快速的算一算。两个学生板书算式。第一种方法:3+3+3+3=12(米) 第二种方法:3×4=12(米)我们把3叫边长。你能试着总结出正方形的周长公式吗? 教师板书公式。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齐读。通过我们刚刚的计算,到底比赛公平吗?为什么?看练一练第1题,你看到了什么?学生回答后自主计算。 学生读题后自己尝试计算。师:看练一练第3题,说一说锯下一个最大的正方形是什么意思?自己计算出它的周长。师:现在大家思考一个问题:一段长32厘米的铁丝能折成一个正方形吗?它的边长是多少厘米?为什么?这道题我们留成课下作业,写在你的练习本上。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我们学到了什么?下节课,我们还要用今天学到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下课! 通过观察、交流培养学生主动收集、选择、交流信息的能力。 理解封闭图形。通过用手指或描的活动从物体的周长感知图形的周长。给学生用自己的方法计算周长的机会。展示分享自主解决问题的乐趣,学习他人好的方法,为下面的计算打基础。 交流、展示各自不同的想法和算法,共同分享自主学习成功的快乐。为总结归纳计算公式积累经验。讨论哪中方法最简便,培养学生反思的意识,为总结归纳家公式提供素材。综合运用知识的练习。在理解题意的基础上,自主完成周长的计算。 在判断剩下的长方形长和宽及计算周长的过程中,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