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0张PPT)
第6课 戊戌变法
1.通过本课的学习,了解公车上书、维新运动的展开等基本史实、初步认识百日维新的内容和变法失败的原因及意义等。
2.利用历史图片和史料,通过阅读讨论、分析史料,得出变法失败的原因、意义和教训;培养学生利用历史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3.通过学习维新人士的进步立场和为变法图强勇于牺牲的事迹,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振兴中华的高尚情操和历史责任感,树立以天下为己任的正确人生观和价值观。
左图是清末《时局图》,现在我们做一个假设:
我们都生活于19世纪末这个动荡的年代,我们都是热爱祖国、关心中国前途命运的知识分子、爱国青年,你如何看待当前的时局 如何拯救中华民族于水火之中
情境导入
兴起---公车上书的时间、背景、领导人、
内容、在位皇帝、影响。
发展---公车上书失败后,维新人士还进行
过哪些维新活动?
高潮---百日维新的时间、目的、内容。
失败---戊戌变法的结果、影响及教训。
自主学习
联合各省1300多名
举人齐聚松筠庵,
“公车上书”
人物扫描·康有为
1858出生于
广东省
南海县
官僚地主家庭
1863
5岁
背唐诗百首,
学习《四书》
19岁
1877
“大肆力于群书”
自以为圣人则欣然而笑,
忽思苍生困苦则闷然而哭。
——《康南海自编年谱》
1880
22岁
开始广泛
接触西学
31岁
1888
第一次上书,
请求变法。
1891
34岁
创办“万木草堂”
收学生、讲学、著书
38岁
1895
进京参加会试
一、戊戌变法的背景
康有为 广东南海人 ,好读书。 20多岁时到香港和上海的两次游历,使他对西方资本主义治理下的社会有了亲身感受。此后,他广泛阅读西学书籍、报刊,钻研西学知识。1888年,他第一次上书光绪帝,请求变法图强,失败。后回到广州万木草堂讲学、著书,宣传变法思想,培养维新人才。学生有梁启超等。
人物扫描
梁启超 广东新会人。自幼聪明好学,有“神童”之誉。11岁中秀才,16岁中举人,18岁入万木草堂,跟康有为学习。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戊戌变法运动的原因。
“唤醒中国四千年之大梦,实自甲午一役始也。”—梁启超《戊戌政变记》
1.根本原因:
中国在甲午中日战争中战败,被迫签订《马关条约》,民族危机加深
2.经济原因: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
3.阶级原因:
民族资产阶级作为新的阶级力量登上历史舞台
4.思想原因:西方近代思想传入、资产阶级维新思想产生并发展
“器物层次”
“制度层次”
一、戊戌变法的背景
序幕
发展
高潮
公车上书
组织学会
创办报刊
颁布 “明定国是”
汉代用公家的马车接送被选拔的读书人赴京,后来就以“公车”作为进京应试举人的代称。
1895年11月,康有为、梁启超联合朝中大臣在北京组织强学会,定期集会演讲。强学会成为清末维新派的政治团体,入会者众多。强学会的声势,吸引了一部分官僚,他们纷纷表示赞助,想趁机扩大自己的势力。不久,康有为又组织上海强学会,与北京强学会相呼应。强学会之后,各地也纷纷组织会社。
“国是”则指国家大计,国家的指导方针、理论基础、方针政策。
二、戊戌变法的过程
1.兴 起:公车上书
泛指入京应试的举人
(1)代表:
拒和、迁都、变法
“闻日本索偿2万万是使我臣民上下三岁不食乃能给之。”
康有为、梁启超
(2)内容:
(3)结果:
没有上达光绪帝
(4)意义:
拉开了变法维新运动的序幕
二、戊戌变法的过程
北京
强学会
上海
上海强学会
长沙
南学会
天津
《国闻报》
《时务报》
“法者,天下之公器也;变者,
天下之公理也……变亦变,不
变亦变。”
——梁启超《变法通议》
《国闻报》何为而设也?曰:将以求通焉耳。夫通之道有二:一曰通上下之情,一曰通中外之故。 ——严复《国闻报》
2.发 展:组织学会,创办报刊 宣传变法
凡在天地之间者,莫不变。昼夜变而成日,寒暑变而成岁……故夫变者,古今之公理也。
印度,大地最古之国也,守旧不变,夷为英藩矣。……今夫日本……受俄、德、美大创,国几不国,自明治维新,改弦更张,不三十年,而夺我琉球,割我台湾也。
——梁启超《变法通议》
西方胜过中国的地方,不仅在器械,而且在制度。中国只有实行变法维新,才能“自强保种”。 ——严复
上述材料宣传了什么思想?
变法图存
变者,天下之公理也。
变亦变,不变亦变。
变者,天道也。
翻译《天演论》
物竞天择 适者生存
康有为
梁启超
严复
维新派的主张:改革封建制度,实行君主立宪,发展资本主义。
维新派
康有为:
《新学伪经考》
《孔子改制考》
—奠定了变法的理论基础
梁启超在上海创办《时务报》-----当时影响最大的维新报刊
作用:宣传变法,推动了维新变法思想的广泛传播
戊戌变法的内容有哪些?
内 容 作 用
政治
经济
文化 教育
军事
改革政府机构,裁撤冗官,允许官民上书言事。
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发展农、工、商业;改革财政,编制国家预算。
废除八股,改试策论,开办新式学堂培养人才。
裁减绿营,训练新式军队。
有利于资产阶级参与政权
有利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有利于西方科技和资产
阶级文化思想的传播
有利于提高军队作战能力
3、高潮---百日维新
4、结局——戊戌政变
慈禧太后
1898年9月21日,慈禧太后发动宫廷政变,囚禁光绪帝,搜捕维新人士,废除变法诏令。仅保留“京师大学堂”持续103天的维新变法宣告失败。
光绪帝
瀛台
戊戌六君子
「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就有拼命硬干的人,就有为民请命的人,就有舍身求法的人,这就是中国的脊梁.」
——鲁迅
合作探究
戊戌变法被扼杀的原因有哪些?
材料一:变法遭到守旧势力的强烈抵制和反对,除慈禧控制的朝廷外,各省督抚大多持观望态度。
材料二:变法形势危急时,维新派势单力薄,只好把希望寄托在袁世凯的身上,结果被袁世凯出卖。
材料三:当慈禧太后把光绪帝囚禁后,他无奈的感慨:“朕虽有改革之心,却毫无实权,朕就是一个傀儡呀!”
材料四:戊戌变法的阶级基础是知识分子和民族资产阶级,当变法曲终人散之时,广大的人民群众对此很漠然,好多人不知道具体的情况。
1、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派势力强大
2、袁世凯的出卖
3、依靠一个没有实权的皇帝
4、没有发动人民群众
意义:戊戌变法在思想文化方面产生了广泛而持久的影响
戊戌变法虽然失败了,但六君子的鲜血并没有白流
《时务报》
材料:维新派兴创办报刊、成立学堂、学会 ,使当时“家家言时务”、“人人谈西学”蔚然成风…… ---中华书局《中国近代史》
在社会上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为资产阶级民主思想的传播奠定了基础。
北京大学
京师大学堂
三、思想震撼
谭嗣同拒绝出走,矢志为变法献身。他说: “各国变法,无不从流血而成,今中国未闻有因变法而流血者,此国之不昌者也。有之,请自嗣同始。”狱中留诗“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慷慨赴死。谭嗣同在临刑前高呼“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
相关史事
议一议:“贼”指谁 为什么说自己“死得其所”
我们应该学习谭嗣同的什么精神?
爱国进取、视死如归、勇于牺牲、为民族大业不惜牺牲生命的爱国主义精神。
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封建顽固势力
谭嗣同想做中国第一个因变法而牺牲的人,希望唤醒人们的觉醒。
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就有拼命硬干的人,就有为民请命的人,就有舍身求法的人,这就是中国的脊梁。
——鲁迅
随堂演练
1.维新变法运动开始的标志是( )
A.《马关条约》的签订
B.“公车上书”
C.实业救国高潮的出现
D.“西学”在中国的宣传
2.“公车上书”的时间是( )
A.1888年
B.1894年
C.1895年
D.1898年
B
C
3.有学者认为,甲午战争后,中国开始由“政策创新”转向于“制度创新”。这里的“制度创 新”开始于( )
A.戊戌变法 B.辛亥革命
C.五四运动 D.国民革命
4.在1895年到1898年间,康有为多次上书光绪帝。这一时期康有为上书的主题应是( )
A.严厉禁烟,抵御外侮 B.维新变法、救亡图存
C.师夷长技、自强求富 D.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A
B
5.戊戌变法法令中,直接触及顽固派利益的是( )
A.裁撤冗官冗员
B.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
C.开办新式学堂
D.允许官民上书言事
6.戊戌变法中甘愿为变法流血牺牲的是( )
A.康有为 B.梁启超
C.谭嗣同 D.袁世凯
A
c
7、戊戌变法失败的最根本原因是( )
A. 袁世凯的出卖
B. 脱离群众和资产阶级本身的软弱
C. 顽固派势力强大
D. 所依靠的光绪帝没有实权
8、下列关于戊戌变法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使中国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道路
B. 光绪帝宣布变法
C. 是一场维新派救亡图存的爱国运动
D. 又称“百日维新”
1、揭开维新变法运动序幕的历史事件是( )
A.公车上书 B.《万国公报》创办
C.强学会成立 D.戊戌政变
A
2、光明中学八年级要排演一场《戊戌变法》的历史剧,张军饰演变法时期的一位商人,那么他应最赞同下列哪项法令( )
A.裁撤冗官冗员,允许官民上书言事;
B. 开办新式学堂,培养人才
C. 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
D. 训练新式军队
C
二次达标
3.有学者认为,甲午战争后,中国开始由“政策创新”转向于“制度创新”。这里的“制度创 新”开始于( )
A.戊戌变法 B.辛亥革命
C.五四运动 D.国民革命
4.在1895年到1898年间,康有为多次上书光绪帝。这一时期康有为上书的主题应是( )
A.严厉禁烟,抵御外侮 B.维新变法、救亡图存
C.师夷长技、自强求富 D.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A
B
5、“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发展农、工、商业;改革财政,编制国家预算;废除八股,改试策论,开办新式学堂……”这段材料反映了这次改革的性质是( )
A. 资产阶级革命运动
B. 资产阶级改良运动
C. 人民群众的反封建斗争
D. 统治阶级内部的争权夺利斗争
B
学习了本课后,你有哪些收获和感想?
告诉大家好吗?
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封建势力进行阻挠破坏
发生
发展
高潮
结局
公车上书揭开序幕
创办报刊建强学会
百日维新实行变法
戊戌政变变法失败
教训:资本主义的改良主义道路在中国行不通!
板书设计
光读书不思考也许能使平庸之辈知识丰富,但它决不能使他们头脑清醒。
—— 约·诺里斯
教师寄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