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30分钟 满分:100分)
考查知识点及角度 难度及题号
基础 中档 稍难
自然资源的分类 1
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2 7、8
自然资源的分布 3、4
土地资源与人类 5、6、9
自然资源的特征 10
一、选择题(每小题6分,共48分)
国务院已正式批复了《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黄河三角洲自然资源丰富,具有发展蓝色经济得天独厚的优势。完成1~2题。
1.黄河三角洲的自然资源中,属于非可再生资源的是( )
A.土地资源 B.海洋生物资源
C.淡水资源 D.油气资源
2.下列保护和利用黄河三角洲的荒地和滩涂资源的措施不正确的是( )
A.发展生态旅游业
B.发展高效生态农业
C.适度发展养殖业,有序发展原盐业
D.大规模开垦沿海滩涂,扩大耕地面积
解析:第1题,石油和天然气是非可再生资源。第2题,要使黄河三角洲的荒地和滩涂资源得到可持续利用,主要可采取以下措施:建立生态保护区;发展生态旅游业;发展高效生态农业;适度发展养殖业;有序发展原盐业;合理开发沿海石油和风能等。大规模开垦沿海滩涂成耕地,会使生态环境遭到破坏,生物多样性减少。
答案:1.D 2.D
作为一种洁净能源,风能的开发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读陆地与海上风速剖面比较图,回答3~4题。
3.相同高度的风塔其发电能力 ( )
A.海上高于陆地 B.陆地高于海上
C.海上陆上相同 D.无法判定
4.随着高度的增加,风速 ( )
A.陆地向上增速快
B.海洋向上增速快
C.40米高度以内海上增速快
D.40米高度以内陆上增速快
解析:第3题,直接从图中可以看出,相同高度时海上的风速总是快于陆上的风速,所以,相同高度的风塔其发电能力海上高于陆地。第4题,直接从图中可以看出,40米高度以内海上增速较陆地快。
答案:3.A 4.C
读人类文明进程及社会经济增长主导因素变化示意图,完成5~6题。
5.图中影响d曲线变化的主导因素是 ( )
A.土地 B.劳动力
C.资本 D.技术
6.到工业文明阶段,土地资源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突出表现为土地的
( )
A.数量 B.质量
C.类型 D.区位
解析:第5题,d曲线表示在工业文明阶段时,社会经济增长影响程度变化很大,影响其变化的主导因素是科学技术。第6题,到工业文明阶段,土地资源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突出表现为土地区位和用途,而不再是依据土地肥力的高低,耕作的难易程度。
答案:5.D 6.D
下表是2009年部分国家和地区稀土储量、产量和消费量占世界百分比统计表。据此回答7~8题。
国家 储量(%) 产量(%) 消费量(%)
中国 36 97 41
美国 13 0 13
日本 0 0 26
其他 51 3 20
7.我国稀土资源储量占世界总量的百分比从20世纪70年代的74%,降到2009年的36%,其主要原因是 ( )
A.世界稀土资源的消费量提高
B.世界稀土资源的开采量增多
C.我国稀土资源的过度开采
D.我国稀土资源的消费量下降
8.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看,我国在稀土资源开发利用方面应采取的合理措施是 ( )
A.适度开发
B.大力开采稀土资源
C.禁止开发稀土资源
D.提高稀土资源在世界上的出口份额
解析:第7题,稀土资源属于非可再生资源,我国稀土资源储量的比重减小,其主要原因是由于过度开采所导致的。第8题,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看,人类要实现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就是要适度开发,减少初级矿产品的出口。
答案:7.C 8.A
二、综合题(共52分)
9.读“自然资源利用与社会经济发展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26分)
(1)在农业社会阶段,社会发展依赖的主要自然资源中B是________,C是________,因此古代文明均发源于________地区。
(2)在工业社会阶段,社会经济发展依赖的主要自然资源中A是________,此时影响生产力布局的主要因素是________储存状况,以及________的便利程度。
(3)后工业化阶段,社会经济发展对自然资源的依赖程度________,而各种新资源、新能源的地位迅速上升。
解析:此题主要考查了自然资源利用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的相关知识。第(1)题,从图中可以看出,农业社会阶段时期,社会经济发展依赖于各种自然资源,自然资源对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作用强,因此,气候适宜、水源充足、土壤肥沃的河流冲积平原和河口三角洲成为古代文明的发源地。第(2)题,工业社会阶段,影响其布局的主导因素是资源和能源。第(3)题,从图中可看出,社会经济发展对自然资源的依赖程度减弱。
答案:(1)气候资源(或水资源) 水资源(或气候资源) 河流的冲积平原和河口三角洲 (2)能源 矿产资源 交通运输 (3)相对下降
10.读下面的材料,回答有关问题。(26分)
材料一 我国90%的煤炭资源分布在秦岭以北地区;华北地区耕地占全国耕地总面积的40%,水资源总量占全国的6%。
材料二 我国是人口大国,经济发展迅速,但在45种主要的矿产资源中,有十几种探明储量不能满足需要。
材料三 我国农田灌溉水的利用率为25%~40%,工业用水重复使用率为20%~30%。
(1)材料一说明我国的资源问题是________,其结果不仅造成运输紧张,同时使________增高。
(2)材料二说明我国矿产资源存在的问题是________,因而无论从现实还是长远看,都对我国经济的________造成很大压力。
(3)材料三说明我国水资源利用中的问题是________,其原因在于目前我国的________和________相对落后。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学科知识归纳概括的能力。第(1)题,从材料一提供的煤、耕地、水资源的数据不难看出,煤、耕地资源尤其是煤炭过于集中于北方,华北地区耕地资源比重大,但缺水严重,制约了土地资源优势的发挥。因此我们能够得出我国的资源问题是资源分布不均,资源组合不协调,特别是煤炭资源分布,必然导致北煤南运,造成运输紧张,而且运费增加,使得生产成本提高。第(2)题,材料二结合我国国情(人口多,经济发展快,对资源需求量大,但事实上45种主要矿产资源中就有十几种探明储量不能满足需要)说明我国矿产资源的问题是矿产资源相对短缺,影响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第(3)题,材料三的两组数据说明,我国不论农业用水,还是工业用水都存在利用率低的问题,原因与我国的生产技术和管理水平相对落后有关。
答案:(1)资源分布不均,资源组合不协调 生产成本
(2)矿产资源相对短缺 可持续发展
(3)资源利用率低 生产技术 管理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