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必修Ⅲ湘教版第二章区域可持续发展章末检测

文档属性

名称 地理必修Ⅲ湘教版第二章区域可持续发展章末检测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26.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鲁教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13-10-17 19:22:2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60分)
我国幅员辽阔,自然条件和各地经济活动复杂,流水、风力、化学和物理四种外力过程所造成的土地退化均属于荒漠化。读图,完成1~2题。
①物理及化学作用(如次生盐渍化);②工矿交通等基础建设
1.我国下列地区及其荒漠化的主要成因对应正确的是 (  )
A.西北干旱、半干旱区——水蚀
B.黄土高原——风蚀
C.云贵高原——风蚀
D.江南丘陵——水蚀
2.云贵高原和黄土高原荒漠化的共同原因是 (  )
①石灰岩广布、土壤发育浅薄 ②植被破坏 ③土层疏松、直立性强 ④降水强度大、多暴雨 ⑤地表水缺乏
A.①②③ B.②④⑤ C.①③⑤ D.②③④
浓江流域,位于黑龙江省三江平原内,学者对其湿地景观的多样性、景观优势度等方面的变化动态进行了研究。景观多样性的大小反映景观类型的多少和各景观类型所占比例的变化。景观优势度越高,表明组成景观各类型所占比例差异越大,即一种或几种少数景观类型占优势。读“1954~2005年浓江流域湿地景观变化动态图”,完成3~4题。
3.从1954年到2005年,浓江流域湿地的 (  )
A.景观优势度呈上升趋势
B.景观优势度呈下降趋势
C.景观多样性呈增加趋势
D.各类湿地景观类型面积都变大
4.近20年来,影响浓江流域景观多样性和景观优势度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
A.气温变暖 B.人类开垦
C.降水增多 D.地壳抬升
下图为“两条大河流域示意图”,读图完成5~7题。
5.甲河下游和乙河上游流域面积均较狭小,主要影响因素是 (  )
A.甲河下游受气候影响,乙河上游受地形约束
B.甲河下游受地形约束,乙河上游受气候影响
C.均受地形约束
D.均受气候影响
6.关于两河流域地理环境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甲河上游地区终年少雨,荒漠广布
B.乙河上游地区终年多雨,降水季节分配均匀,森林茂密
C.甲河下游地区草场广阔,乙河下游地区水田连片
D.目前乙河的河口三角洲扩展速度快于甲河的河口三角洲
7.关于两河流域综合开发利用方向的叙述,最合理的是 (  )
A.甲河上游重点利用水能发电、发展航运、发展种植业等
B.乙河上游重点建设自然保护区、梯级开发、发展旅游等
C.甲河下游重点利用水能发电、保护植被生态、发展畜牧业
D.乙河下游重点开发水能资源、保护水质、发展灌溉农业
读图,完成8~9题。
 
8.图乙中①处的农业发展可以借鉴图甲中何处的农业发展经验 (  )
A.a B.b C.c D.d
9.图甲中b处的粮食生产与图乙中的哪处相似 (  )
A.① B.② C.③ D.④
焦作在中国煤炭工业发展史上有着重要地位,除原煤外,铝土、耐火黏土等矿产丰富,另外,其交通便利,山川秀美,有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云台山等旅游胜地,农业基础良好,粮食产量高。结合下图,回答10~11题。
10.下列与焦作市目前的工业地域类型最接近的是 (  )
A.意大利的新兴工业区 B.德国鲁尔区
C.美国的硅谷 D.北京中关村
11.下列关于焦作市的发展措施中不可行的是 (  )
A.发展炼铝工业
B.由煤炭工业向电力、热电联营、铝电联营转变
C.形成以石化工业为主导,第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的经济格局
D.发展农副产品加工、旅游业
城市群的竞争力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群内城市间的产业分工与合作。如图示意城市群内部城市间的产业链分工体系。完成12~13题。
12.城市群中,中心城市的优势产业处于产业链中的位置是 (  )
A.①⑤ B.②④ C.③④ D.①③
13.产业分工处于产业链上③位置的城市,其竞争优势主要体现在 (  )
A.产品需求量大 B.交通便利
C.劳动力充足 D.土地租金低
工业化率是工业增加值占全部生产总值的比重,城市化率为城镇常住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读图(中国和日本工业化率与城市化率比较),回答14~15题。
14.图中表示中国城市化率和工业化率、日本城市化率和工业化率的曲线依次是 (  )
A.①②③④ B.③②①④
C.②③①④ D.③④①②
15.下列关于中、日两国城市化率和工业化率的分析,错误的是 (  )
A.城市化是伴随着工业化过程而发生的现象
B.中国城市化明显滞后于工业化
C.中国工业化水平高于日本
D.中国城乡发展差别比日本大
16.下图是“黄河流域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20分)
(1)黄河上游地区重点开发的能源资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其形成的有利自然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A地区是黄河流域重要的农业区,其发展的限制性因素是______,因此该地区农业发展方向为__________。
(3)为了加快黄河中游地区煤炭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地方政府提出了下列两套方案进行讨论。你认为哪套方案的经济效益更高?为什么?要保证煤炭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应注意采取哪些措施?
1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20分)
材料一 近年来,呼包鄂三市经过高速发展,已成为内蒙古最具活力的城市经济圈,被誉为内蒙古的“金三角”地区。2009年,“金三角”的经济总量占全区经济总量的59%,呼 包鄂经济发展水平已与沿海发达地区比肩。
材料二 呼包鄂区域图
(1)图示地区灌溉农业主要分布在________平原,该地区发展农业的主要限制性因素是________,试说明其原因及解决的途径。
(2)根据材料二,描述图示地区城市分布特点。
(3)简述呼包鄂发展经济的优势区位条件。
答案
1.D 2.B 3.A 4.B 5.A 6.D 7.B 8.A 9.B 10.B 11.C 12.A 13.D 14.B 15.C
16.(1)水能 河流径流量大;河流落差大 (2)水源 发展节水农业 (3)方案②经济效益高。
原因:产业结构多元化;产业链长,附加值高;资源综合利用程度高。
措施:加强管理;加大科技投入,提高科技水平;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延长产业链;改善交通运输条件;防止污染,美化环境。
17.(1)河套 水源不足
原因:该地区位于我国的干旱、半干旱地区,降水稀少,蒸发旺盛。
解决途径:临近黄河,可利用地势引用黄河水自流灌溉;发展节水农业(灌溉设施和技术的改进、耐旱作物的选育和推广)。
(2)沿河流和交通线分布。
(3)地处河套平原地区,地势平坦;临近黄河,水源充足;有煤炭、天然气、稀土等丰富的矿产资源;有京包—包兰铁路线,国道、高速公路纵横交错,交通便利;有国家西部大开发政策的支持;劳动力廉价;离京津唐消费市场距离近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