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语交际:用多大的声音
活动分析:
本单元口语交际的内容是“用多大的声音”。教材以问题的形式引发学生思考,到底什么时候该大声说话,什么时候该小声说话。通过3个具有代表性的场景图,引导学生具体感知所处的场合不同,说话的音量要不同。根据不同的场合和谈话对象,控制自己的音量是一种社交礼仪,也是一种必备的交往能力。一年级的学生对此缺乏一定的认识,需要通过示范引导,让他们学会在不同的场合,用合适的音量与他人交谈。教材在第一次口语交际的基础上,提出了进一步的要求,从而让学生明白,不是所有的场合都需要大声说话,要根据不同的场合,选用不同的音量说话,这是对初步的场合意识的具体化引导与培养。
教学目标:
1.知道不同的场合,该用不同的音量说话。学习根据具体场合,用合适的音量与他人交流。
2.懂得根据不同的场合,采用恰当的音量说话是文明、有礼貌的表现。
教学重点:学会在不同场合下用合适的音量说话,培养良好的听说习惯及口语交际能力。
教学难点:
把握好说话场合,知道什么时候应该大声说话,什么时候应该小声说话。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和图片。
课时安排:1课时
一、激趣导入,引出话题
1.图片导入。
今天上课,老师要请小朋友们先看一幅图:一节语文课上,同学们很认真地做着作业,教室里格外安静。突然,一阵争吵声传来,同学们吓了一跳,教室里顿时闹腾起来。原来是小东和小北因为一点小事拌起了嘴。
2引导评论:你们觉得小东、小北这样做好不好?
(大家都在安静地做作业,不能大声说话,否则会影响别的同学,这是一种不礼貌的行为。)
3.创设情境:假如你是小东或小北,你会怎么做呢?
教师小结:说话得体是一种礼仪的表现,说话时声音高低适度很重要。那到底什么时候要大声说话?什么时候要小声说话?用多大的声音合适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聊聊这个问题。(板书:用多大的声音)
点评:开课用图片导入,瞬间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且图片又来自学生的生活,让人熟悉而亲切。教师通过图片,将学生带入生活情境中,使学生在对主人公的评论中发现生活中有时候说话要大声,有时候说话要小声,产生到底该如何把握音量的疑问,从而自然地引出本课的交际主题。
二、创设情境,明确要求
过渡:今天,小东的生活可丰富了。请大家再仔细看这三幅图,他又做了哪些事情?(出示教材插图)
设疑探究:在上面这三件事情中,小东说了哪些话?什么时候要大声说话?什么时候要小声说话?用多大的声音合适呢?我们一起来告诉他。
(一)说说插图一。
1.(课件出示第一幅图)指名描述图片内容。
(在图书馆或者阅览室,小女孩在看书,小东想坐小女孩边上的位置,就指着那个位置问小女孩:“请问,这里有人吗?”)
2.提问:小东应该怎样说话?
(1)出示选项,举手选择:A.大声说()B.小声说()
(2)统计学生的选择结果,采访明理:小东为什么要小声说话?
(因为这是在图书馆或者阅览室,要保持安静,大声说话会影响其他阅读者。更何况墙壁上还贴着一个“静”字,我们更要自觉保持安静了。)
小结:像图书馆、阅览室、影院等公共场所,为了不影响别人,我们要小声说话,或者保持安静。
3.如果你是小东,你会怎么问话?小女孩又会怎样回答呢?(同桌之间互相演一演,练一练)
4.情境再现。
先请一组同学表演,其他学生评价他们表演得怎样,再请其他学生表演并做评价。
(二)说说插图二和插图三。
过渡:那么,剩下的两幅图里,小东又该用多大的声音说话呢?请你和同桌讨论讨论,然后选择一幅图来说说你们的想法。(课件出示图二和图三)
1.小组描述图画内容。
(图二:小东在教室捡到一块橡皮,又不知道是谁丢失的,于是到教师办公室交给老师;图三:课堂上,小东站在讲台上,打算给同学们讲一个故事。)
2.小组自行交流讨论:小东应用多大的声音说话?
3.汇报交流成果。
图二:小东捡到橡皮,到办公室交给老师,为了不影响别的老师办公,说话声音应该小一点。
图三:课堂上,小东在教室里给小朋友们讲故事,为了让每一位小朋友都能听得到,他讲故事的声音要尽量大一点。
4.指两名学生选择任一情境进行表演,其他同学评议。
评议要点:看表演的学生是否能灵活根据场景的变化对说话音量进行调整。
5.教师讲解交际目标并指导学生进行口语交际。
6.教师设置其他情境,学生进行表演。
小结:小东真能干!你们真能干!我们都做到了说话要看场合,有时候要大声说话,有时候要小声说话,争做讲文明、懂礼貌的小学生。
点评:通过创设情境,将课文交际情境现场化、故事化,借第一幅图进行交际规范的指导,用第二、三两幅图进行巩固迁移、练习提升,教学由扶到放,循序渐进,梯度递升。并且,在说清事理的基础上,充分让学生说练表演,让小组高效互动;在尊重自主选择的交际情境中充分实践,在保证交际水平提高的同时,进一步激活了学生口语交际的兴趣。
三、再创情境,模拟交际
过渡:大家都明白了在图书馆要小声说话,不影响他人读书;在办公室要小声说话,不打扰其他老师办公;在讲故事时要大声说话,让大家都听清楚。那么,在碰到下面这些情况时,说话的音量又该如何呢?
1.课件出示情境图。
2.同桌合作,选择其中一个情境进行练习。
3.两人一组进行表演,其他同学认真观察,看他们是否用了恰当的音量。
小结:同学们,和别人说话用合适的音量是一种礼仪和修养,我们不仅自己要做到,还要把今天学到的知识讲给我们的爸爸妈妈和周围的人听,请他们也和我们一起用最合适的音量说话,做文明、有礼貌的人。
教学过程是师生平等互动地交往的过程。口语交际更需要创设实践的空间,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中,提高学生听的能力、说的水平、参与讨论的热情,并学会与人交往。为此,我注意巧妙地创设交际情境,为学生提供真实的交流平台,做到学以致用。用表演的方式,既符合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又让学生在趣味盎然的活动中反复演练说话的合适音量,学生口语交际的能力在实践中得以真正地落实和提高。在这一过程中,我再进行适当的引导、点拨,使学生在生生合作、师生合作中不断地掌握、完善交际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