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滩上的童话》
教学目标:
1.读好人物对话,在语境中理解“补充”、“商量”、“反驳”,感受儿童生活的快乐。
2.展开想象,能根据提示用上提供的词语编故事。
教学重难点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习小朋友们勇敢、善良的优秀品质。
教学过程:
一、开门见山
1. 孩子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学——(提前板书,引孩子读课题,分别点出“的”的轻声,“童话”的梦幻,“沙滩上的”的重音)
2. 在课题里,读懂了什么?有什么想问的?
学生说:沙滩是地点。(哎,这个我同意,课文的第一句也有说到——读)
又读到什么?联系课题。
3.猜想万千,带着这些问题读课文,遇到难读的字多读几遍。
二、过关生字读音
1. 难读的字多读几遍,我也找了些,谁来试试?
(1)一个学生读,其他人跟着读一遍。遇到学生无法读对的字,突破读音。
(2)倒过来读,他读对了,你们跟着他读,我慢慢擦掉黑板上的印记。
(3)这些词语从课文里跳出来了,你还能读嘛?
(4)试着给这些生字分分类,你想怎么分?说说理由。
三、分类识字突破故事脉络
1. 我也有不同的分法,你猜猜我怎么分的。第一组:读。
(1)正音。
(2)看字形:看看字形,发现什么特征?
(3)“垒”:猜猜,象形字里上面应该是些什么东西?(看:出示课件)
想想,还能垒起什么?(垒起——)
(4)“筑”字怎么记?(筑起——)
(5)插上最简单,看图你就懂了(插上——)
2. 为什么把这些词语分在一起?
一步一步建造了一个快乐天地,读出来哦~
3. 第二组词语:
(1)有没有哪些词语不理解的?
学生提出问题,学生来解答,在语言环境中,理解这几个词语。
(2)想想为什么要把这几个词语放在一起?
给你们一点儿提示?——(将词语放进句子中)
再一点儿提示——(补充第3.4.9.11段)
(3)孩子们用语言编织了一个特别的童话,编织的方法就是——这些我们不用丝线编织,用语言来编织。
(4)那“补充”“反驳”“赞赏”“商量”的时候会是什么样的语气,说些什么?怎么说?
(学生小组分角色读,在表演中发现“补充”“反驳”“赞赏”“商量”的语气和使用情景。)
(5)发现了吗?当我们用上这些词语,我们还要不要说“说”?
所以这次词语就是“说”这个老大哥在不同情况看下的分身,试一试用一用。
4.终极挑战,要不要试一试——试着用这些词语来编一个小童话,这些不用“说”,用上这些词语。
四、梳理脉络,埋伏笔
1.我的第三组词语来了,你读读:它们为什么分一组?
2. 第四组词语
(1)不理解的有嘛
(2)谁能试着给这些词语找句子朋友?
(3)请你们读——
3.最后,我们采用了什么方法?为什么不用炸药?
你看,这就是——反驳。其实,我觉得这个方法不好,我反驳:可是这样城堡就毁掉了呀!多可怕啊!有没有更好的办法?谁能帮忙补充?
4.孩子们,你们的好办法果然取得了胜利,你们此刻心情怎么样?
(强化“三个欢呼”朗读)
5.更值得快乐的地方在于:哦~公主在哪儿呢?
我们可能欢呼着什么:——读读14——19段,读到了什么?
(小作者游戏的快乐)
6.所有的词语都读完了,认完了,读一读——那能不能借这些词语讲故事?试一试——
7.小朋友编的童话故事,是一句挨着一句的,就像接龙似的。
生齐读故事。
小朋友就是这样编织故事的,一起读“编织”
“编织”都是绞丝旁,谁能说说绞丝旁是什么意思?
丝旁和丝带有关。师:我们还能说编织什么?
编织毛衣,编织袜子,编织竹篮,编织帽子。
小朋友编织童话故事,是用什么来编织的呢?
用想象和语言来编织的。
总结:故事根据不同的理解,就有不同的分法,怎么分都有道理,长长的故事短短的读,故事就是告诉我们——海边的沙滩是我们的快乐天地,然后编了童话来讲述快乐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