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言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单元测试卷
一、单选题
1.下列不属于化学学科研究领域的是
A.合成新药 B.开发新能源 C.研究物体运动 D.研制新型材料
2.“清新指数”是空气清洁度的一种标准。下列在生活和学习中的做法,有利于增加“清新指数”的是
A.开展植树造林种草绿化活动 B.焚烧学习中产生的垃圾
C.经常乘坐私家车上、下学 D.冬季校园采用燃煤供暖
3.为有效阻断新型冠状病毒的传播,公众改变了许多生活习惯。下列做法主要涉及化学反应的是
A.用医用酒精杀菌消毒 B.保持社交距离
C.改变握手拥抱礼节 D.出门配戴口罩
4.下列是常见仪器在实验室的对话,其中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A.试管:“刚才同学不小心把我摔出了一条裂逢。”
B.铁架台:“糟了!我在潮湿的空气中生锈了。”
C.烧杯:“太热了,我装的冰块不见了。”
D.酒精灯:“一同学用完忘记盖灯帽,我肚子里的酒精挥发了。”
5.智能手表的部分信息如图,下列描述中相关性质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A.玻璃透光性好作表镜 B.钛合金耐腐蚀作表框
C.不锈钢硬度大作表扣 D.橡胶弹性良好作表带
6.下列仪器中,可用于准确量取一定体积液体的是( )
A.量筒 B.试管 C.集气瓶 D.锥形瓶
7.《中国诗词大会》弘扬了中国传统文化。下列诗句反映的物质变化主要为化学变化的是
A.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 B.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C.花气袭人知骤暖,鹊声穿树喜新晴 D.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8.《天工开物》是我国古代科技发展的智慧结晶,书中描述的下列制瓷工序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烧裂矿石 B.粉碎矿石
C.淘洗矿粉 D.取泥制坯
9.正确的实验操作对人身安全和实验结果都非常重要。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量取液体 B.加热液体
C.闻气体气味 D.连接仪器
10.小明同学读量筒内液体体积时,先把量筒放在水平面上,然后俯视读数为18mL,倒出部分液体,再仰视读数为12mL,则实际倒出液体体积
A.小于6mL B.大于6mL C.6mL D.无法确定
11.下表的探究实验中,“对问题的回答”属于“实验方案设计”的是
选项 问 题 对问题的回答
A 吹灭蜡烛时产生的白烟是什么? 主要成分是未燃烧的石蜡蒸汽形成的固体小颗粒
B 火焰为什么会向上? 热气流上升,形成对流,还可补充氧气
C 蜡烛火焰温度哪层最高? 外焰氧气浓度大,反应剧烈,温度高
D 蜡烛燃烧后的产物是什么? 用干燥烧杯罩在火焰上方,观察;稍后迅速将烧杯倒置,倒入适量澄清石灰水,振荡,观察
12.实验室测定蜡烛在盛有一定体积空气的密闭容器内燃烧至熄灭过程中,O2和CO含量随时间变化曲线如图(CO有毒),通过分析该图不能推理出的结论是
A.曲线①表示CO含量的变化
D.蜡烛熄灭时,容器内的氧气并没有耗尽
C.相同的物质,在不同的条件下反应,可能会有不同的产物
B.蜡烛在密闭容器内燃烧,会生成有毒的CO,点燃蜡烛时应注意空气通畅
二、非选择题
13.选择仪器下方的字母填写在相应横线上:
(1)用来吸取和滴加少量液体的仪器是________;
(2)可以直接加热的仪器是________;
(3)用作量度一定量液体体积的仪器是__________;
(4)实验室常用的加热仪器是________。
14.用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填空:
(1)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伐薪”是_________________,“烧炭”是_______________。
(2)有机化合物一般可以燃烧,受热易分解。“可以燃烧、受热易分解”属于_______________。
(3)酒精是一种无色透明、具有特殊气味的液体,易挥发生成气体,能与水以任意比例混合,这都属于_______________。
(4)锌粒能与稀硫酸反应生成氢气并放出热量,锌粒的这一性质属于_______________。
(5)在寒冷的冬天向玻璃上哈气,会出现一层水雾,这一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
15.请你分析下列图示的操作可导致的后果: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在对蜡烛及其燃烧进行了探究以后,请你填写下列空格:
(1)取一支蜡烛,用小刀切下一小块,把它放入水中,蜡烛会___________________。结论:石蜡的密度比水_______。
(2)点燃蜡烛,观察到蜡烛的火焰分为三层,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把一根火柴梗放在蜡烛的火焰上(如图),约1s后取出,可以看到在_______处(填字母)的火柴梗的最先碳化。结论:蜡烛火焰的________温度最高。
(3)再将一只干燥的烧杯罩在蜡烛火焰上方,烧杯内壁出现_________,片刻后取下烧杯,迅速向烧杯内倒入少量澄清的石灰水,振荡后发现________________。结论:蜡烛燃烧以后的生成物是____________。
17.碳纤维是含碳量高于90%的新型材料,密度比铝小,强度比钢大。为了提高碳纤维的强度,必须选择适当的预氧化条件。将碳纤维进行预氧化处理,测得碳纤维强度与热处理温度的关系如图所示。
(1)碳纤维的物理性质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由图可知,碳纤维强度与热处理温度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根据如图所示“蜡烛燃烧”、“人体吸入空气和呼出气体的探究”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图1实验中,用干冷烧杯罩在蜡烛火焰上方,实验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2实验中,蜡烛熄灭后点燃白烟,能观察到蜡烛重新被点燃,这说明白烟具有的化学性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图3实验中,除了要控制集气瓶大小规格相同外,还要控制___________________相同。
(4)图4实验中,燃着的小木条伸入呼出气体瓶中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科学探究是个奇妙的过程,请你参与下面的实验探究。
[提出问题] 在一个门窗紧闭刚上完课的教室内空气中的二氧化碳的含量,与教室外操场上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有什么不同?
[提出猜想] 小青认为:刚上完课的教室内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应该比教室外操场上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高。
[查阅资料] 当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超过正常值时,会对人体产生有害的影响。
[实验探究] 用____________集气法分别收集教室内和操场上的气体各两瓶。进行如下探究:
比较项目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结论
二氧化碳的含量 将_______________分别滴入盛有教室内的空气和操场上的空气的集气瓶中 盛有教室内的空气的集气瓶中______________;盛有操场上的空气的集气瓶_________________ 教室内的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比操场上的空气中________
氧气的含量 将燃着的蜡烛分别放入盛有教室内的空气和操场上的空气的集气瓶中,盖上玻璃片 盛有教室内的空气的集气瓶中________________;盛有操场上的空气的集气瓶中______________ 教室内的空气中氧气含量比操场上的空气中_________
[实验结论] 猜想正确。
[拓展应用] 根据实验探究结果,你认为我们在教室里学习时应注意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C 2.A 3.A 4.B 5.B 6.A 7.B 8.A 9.C 10.A
11.D 12.A
13. g d c h
14. 物理变化 化学变化 化学性质 物理性质 化学性质 物理变化15. 所量液体体积少于30mL(其他合理表述亦可) 打破试管底部
16.(1) 漂浮在水上 小
(2) 外焰 内焰 焰心 a 外焰
(3) 水雾 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水和二氧化碳
17.密度比铝小 在215~240℃的温度范围内,随着热处理温度升高碳纤维强度先增大后减小
18.验证蜡烛燃烧有水生成 白烟能燃烧(或白烟具有可燃性) 澄清石灰水的体积 燃着的小木条熄灭
19. 排水 等量、等浓度的澄清石灰水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澄清石灰水不变浑浊 高 蜡烛很快熄灭 蜡烛过一会儿熄灭 低 教室内要经常开窗通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