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27课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课件(共37张ppt含视频)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27课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课件(共37张ppt含视频)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1.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9-18 16:20:4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7张PPT)
必修 中外历史纲要 (上)
第九单元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和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
第 27 课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
曲折发展
课程标准:
(1)了解20世纪50-70年代中国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曲折发展和伟大成就,认识“文化大革命”的错误及教训;(2)理解政治、经济、外交、国防等领域所取得的成就在新中国历史上所具有的开创性、奠基性意义;了解和感悟这一时期中国人民艰苦奋斗、奋发图强的精神风貌。
(3)了解毛泽东对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贡献,认识毛泽东思想对近现代中国的深远影响。
(1)中共“八大”(1956年9月,北京)
背景
①“三大改造”基本完成,中国进入社会主义社会,中国的主要矛盾发生根本变化,需要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建设。
②“一五计划”的实施,社会主义工业化已取得重大进展
苏共二十大上林鲁晓夫所做的秘密报告,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造成了极大的思想混乱。同年6月和10月,波兰和甸牙利相继发生了严重的动乱。从此以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就进入了大动荡的时期。
—— 萧冬连等《求索中国:文革十年史》
③苏共二十大全盘否定斯大林,给共产主义运动带来了思想混乱,中国认识到应结合本国实际情况,探索适合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一、全面建设社会主义(1956—1966年)
1.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良好开端
(1)中共“八大”(1956年9月,北京)
①正确分析了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中共八大是对我国自己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一次成功探索
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
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
内容
意义
②党和全国人民当前的主要任务(集中力量来解决主要矛盾,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实质:先进的社会主义制度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
(中共八大)刘少奇作政治报告,对国内主要矛盾变化做出判断,并提出党和国家在新形势下的主要任务。周恩来提出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的经济建设方针。
——《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实事求是
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
中共八大的其他正确探索
政治 在加强党内民主和人民民主的基础上,论述了中国共产党与其他民主党派的关系:长期共存,互相监督
经济 总方针:坚持既反保守又反冒进,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
“三个主体,三个补充”:即以国家与集体经营、计划生产、国家市场为主体,以个体经营、自由生产、自由市场为补充
文化 双百方针:“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外交 继续坚持以五项原则为基础的和平共处政策
“准备同一切尚未同我国建交的国家建立正常的外交关系”
历史纵横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的提出
1956年4月2日,毛泽东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作总结发言:“‘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我看这应该成为我们的方针。艺术问题上百花齐放,学术问题上百家争鸣”。在随后召开的最高国务会议第七次会议上,他正式提出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并作了阐释:现在春天来了嘛,一百种花都让他开发,不要只让几种花开放,还有几种花不让它开放,这就叫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是说春秋战国时代,二千年以前那个时候,有许多学派,诸子百家,大家自由争论,现在我们也需要这个。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范围之内,各种学术思想,正确的,错误的,让他们去说,不去干涉他们。
此后,“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成为我国促进艺术发展和科学进步,促进社会主义文化繁荣的指导方针。
1956年以基本完成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和开始探索中国自己的建设社会主义道路而被载入史册。社会主义工业化已取得重大进展,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已经建立起来。中国的经济、政治和文化应该怎样建设和发展,这是全党面临的全新课题。中国八大的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探索中国自己的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取得初步成果。
▲中国八大会场
八大的路线是正确的。但是,由于当时党对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思想准备不足,八大提出的路线和许多正确意见没有能够在实践中坚持下去。八大以后,我们取得了社会主义建设的许多成就,同时也遭到了严重挫折。
——邓小平:《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开幕词》(1982)
成功探索,未能坚持
国际
苏共二十大上赫鲁晓夫所做的秘密报告,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造成了极大的思想混乱。同年6月和10月,波兰和匈牙利相继发生了严重的动乱。从此以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就进入了大动荡的时期。
—萧冬连等《求索中国:文革十年史》
国内
从1956年9月到1957年3月间,全国发生了20起共约一万多工人罢工、请愿事件。有几十个城市发生30起一万多大、中学校学生罢课、请愿事件。在农村也发生了闹退社的风潮。如浙江省农村发生请愿、哄闹等事件多起,广东省农村先后退社的有十多万户。
——何沁《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在社会主义社会,仍然充满矛盾,能否正确处理这些矛盾关系重大!
(2)毛泽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发表
为认识中国基本国情奠定了理论基础
内容
意义
时间
1957年6月
A.全面分析了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及其特点;
B.明确提出严格区分和正确处理两类社会矛盾问题;
C提出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各项具体方针;
D强调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已经成为国家政治生
活的主题。
学思之窗
国家的统一,人民的团结,国内各民族的团结,这是我们的实业必定要胜利的基本保证。
——毛泽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1957年)
背景
三大改造完成,中国进入社会主义社会;中共八大正确分析了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2)毛泽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发表
2.探索过程中出现错误
(1)1957年,开展全党整风运动和全国反右派斗争
(反右派斗争中出现把大量的人民内部矛盾当作了敌我矛盾,把一些知识分子、爱国人士和党内干部错划为“右派分子”)
目的:为了克服近年来党内新滋长的脱离群众和脱离实际的官僚主义、宗派主义和主观主义,有必要在全党进行一次普遍的深入的整风运动,以提高全党的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水平,改进作风,适应社会主义改造与建设的需要。
内容:中央决定从整顿党的作风入手,克服官僚主义、宗派主义和主观主义,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发动群众向党提出批评建议
反右斗争扩大化
良好的主观愿望造成了不幸的后果
2.探索过程中出现错误
(2)中共八大二次会议
①时间:1958年5月
②提出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
超过英国,不是十五年,也不是七年,只需要两年到三年,两年是可能的。这里主要是钢。只要1959年达到2500吨,我们就钢的产量上超过英国了。——《关于向军委会议印发《两年超过英国》报告的批语》、《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1958.6.22)
③指导思想:急于求成和片面追求经济建设高速度,忽视客观经济规律
④结果:在全国掀起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2.探索过程中出现错误
(3)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工业大跃进:1958年8月,中央政治局召开北戴河会议,确定一批工农业生产的高指标,决定1958年生产钢1070万吨,即比1957年的钢产量翻一番,是实现“大跃进” 的重要步骤。当时全国只生产400多万吨,要在后4个月完成700万吨钢,是极其艰巨的任务。
为了达到规定的钢产量指标,号召全国上下一切部门为生产钢 “停车让路”,于是以“小(小高炉)”、“土(土法炼钢)”、“群(群众运动)”为特征的全民炼钢运动迅速掀起。1958年,全国共生产钢1108万吨,其中合格的只 有900万吨。
高指标
瞎指挥
农业大跃进:与此同时,农业生产也提出了高指标,即粮食产量比1957年的3901亿斤提高到7000亿斤。致使农村不顾自然条件,片面要求深耕密植,深翻土地在1至2米左右。有的地区举行争取秋粮更大丰收誓师大会,采用“打擂合”形式,由各乡各社派人上台,争报高产。1958年7月开始,各地报刊连续登载粮食高产的浮夸报道。
高指标
瞎指挥
浮夸风
口号:超英赶美、以钢为纲、以粮为纲、放高产卫星,跑步进入共产主义
片面追求工农业生产的高产量
违背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
生产力超前
人民公社化运动是一次农村经济体制的重大变革运动。其实质就是企图在生产力不发达的基础上建一个所谓普遍平等、平均、公平合理的社会。——郑有贵《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
特点:一大二公(公社规模大、公有化程度高)
计划经济制度的产物
共产主义是天堂,人民公社是金桥。
材料 到1958年底,全国74万个农业合作社合并为2万6千个人民公社,99%的农户都参加了人民公社。不但土地等生产资料公有,而且经济活动的若干环节也公有;一切财产统一核算,统一分配;大办公共食堂。
片面追求公有化指标
生产关系超前
大跃进 人民公社化运动
特点 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共产风 一大二公
突出表现 大炼钢铁、放高产卫星 搞平均主义,吃大锅饭
错误实质 片面追求工农业生产和建设的高速度,忽视经济建设的客观规律 不切实际地提高公有化程度,生产关系变革超越生产力水平
危害 打乱了国民经济秩序,浪费了大量资源,造成了工农业比例严重失调 严重挫伤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阻碍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教训 经济建设必须尊重客观规律,国民经济应协调发展 生产关系变革必须与生产力相适应
【拓展】“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比较
影响:
①反映了广大人民迫切要求改变我国经济文化落后状况的普遍愿望
②但由于片面追求经济建设高速度,忽视客观经济规律,再加上对社会主义建设经验不足,以及当时的自然灾害等因素,1959至1961年,我国经济发生了严重困难。
材料 党和人民面临着新中国成立以来最严重的经济困难,许多地区因严重缺粮而相当普遍地发生浮肿病,不少省份农村非正常死亡人口急剧增加。由于出生率大幅度降低、死亡幸显著增高等原因,1960年全国总人口比上年减1000万。......原本希望快一些让人民群众过上较好的日子,结果却出现如此空前的灾难。这是“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和“反右倾〞 斗争造成的最严重的的后果和教训。
——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国共产党的九十年》
3.中共纠正自身工作中的错误
(1)1960年提出国民经济调整的“八字方针”
内容: “调整、巩固、充实、提高”(同时对政治、文化、教育、科研、民族、知识分子等方面的政策进行重要调整)
成果:1962年下半年到1965年,国民经济稳步增长,接近并超过新中国成立以来最高水平
(2)召开七千人大会(1962年1月,北京)
▲ 1962年七千人大会期间,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朱德、陈云、邓小平在一起
内容:总结“大跃进”的经验教训
意义:这次会议对于统一全党思想,提高认识和纠正工作中发生的“左”的错误,起了积极的作用
其基本内容是:以调整为中心,调整国民经济各部门比例失调的关系,巩固生产建设取得的成果,充实新兴产业和短缺产品的项目,提高产品质量和经济效益。
——陈述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3)1964年,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提出建“四个现代化”的伟大目标,极大地激发了亿万人民建设社会主义国家的积极性。
1956—1966年,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十年。由于缺乏现成经验。因此,经历了曲折的历程,有成功的经验,也有失败的教训。
史料阅读
这十二年,恐怕还是做对了的是主要的,占第一位,错误占第二位。我们十二年,已经有了两方面 的 经 验, 这 就 更 强 了,而不是更弱了。
——《毛泽东年谱(1949—1976)》第5卷
“在不太长的历史时期内,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具有现代农业、现代工业、现代国防和现代科学技术的社会主义强国,赶上和超过世界先进水平。
——周恩来(1964.12)
二、“文化大革命”(1966—1976年)
①20世纪60年代中期,毛泽东认为党和国家面临着资本主义复辟的危险,毛泽东强调 “以阶级斗争为纲”,想通过发动 “文化大革命〞来防止资本主义复辟
②党内指导思想上 “左〞倾错误的发展
③受复杂严峻的国际外部环境影响,美国、苏联对中国施加了巨大的政治、经济和军事压力
二、“文化大革命”(1966—1976年)
材料 20世纪60年代初的大饥荒,昭示一场空想社会主义实验的失败,本应是中国走上改革的一次契机。但这种情况并没有出现,后却走上以阶级斗争为纲“继续革命”道路。“大跃进”失败以毛泽东一定程度上承认有错误,但他把乱象主要归咎于阶级斗争 ···毛泽东的注意力从经济领域回到政治思想领域,重提阶级斗争。在国际上,中美对抗无丝毫缓和迹象,中苏同盟走向彻底分裂,国内政治日趋激进反修防修成为全党共识。从四清运动到 “文革”,走上了一条“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不归路。
——萧冬连《荜路维艰——中国社会主义路径的五次选择》
1.原因
结合以下材料及所学知识,思考“文化大革命”发生的原因有哪些?
2.过程
1966年
春夏
全面发动后,中央文革小组乘机煽动“打倒一切”和“踢开党委闹革命”
1967年

“全面夺权”的“一月风暴”发生,许多地方出现造反派打砸抢事件,社会和生产秩序陷入混战
1967年
2月
老一辈革命家“二月抗争”
1976年
9月
毛泽东逝世,江青反革命集团加紧夺取党和国家最高领导权的阴谋活动
1972年、1975年
林彪反革命集团策动武装政变,阴谋夺取最高权力,毛泽东、周恩来粉碎了这次政变
1970-1971年
周恩来、邓小平先后主持中央日常工作,领导进行了各方面的整顿,使各项工作出现转机
1976年10月
江青反革命集团被粉碎,“文化大革命”结束
1969年4月
中共九大
▲ 1971年10月,周恩来在北京东方红石油化工总厂视察
3.性质:实践证明,“文化大革命”不是任何意义上的革命或社会进步,而是一场由领导者错误发动,被反革命集团利用,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灾难的内乱。
【思考】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文化大革命” 的错误?
材料一 “文化大革命” 之所以发生,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不重视民主和法制。 ——蒋传光 《邓小平法制思想概论》
前六届全国人大召开时间 前六届政协召开时间
第一届 1954-1958 第一届 1949-1954
第二届 1959-1963 第二届 1954-1959
第三届 1964-1965 第三届 1959-1965
第四届 1975年 第四届 1965年
第五届 1978-1982 第五届 1978-1983
第六届 1983-1987 第六届 1983-1987
材料二 据官方估计,“文革”对经济造成的损失达5000亿元,相当于建国30年全部基本建设投资的80%。
——金春明《六十年代“左倾”错误的发展与“文化大革命”的爆发》
政治上:民主政治严重破坏,法律形同虚设,阶级斗争严重
经济上:经济严重后退,面临崩溃边缘
材料三 在“文化大革命”中,一大批文化人士如邓拓、吴晗、老舍、田汉等被打成“黑帮”、“ 反动权威”,甚至被迫害致死;丰富多彩的中国传统戏剧“帝王将相”、“才子佳人”、“牛鬼蛇神’,勒令停演.
——岳麓版必修三 《文化发展中历程》
文化上:文化人士倍受迫害,思想文化百花凋零,科教文化事业遭受严重摧残
【思考】依据材料井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文化大革命”的给我们教训(启示)?
①要正确分析国内的主要矛盾,必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②经济建设必须遵循客观经济规律,生产关系的变革必须与生产力的发展水平相适应。
③社会主义建设必须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
④必须坚持民主集中制和集体领导原则,不能搞任何形式的个人崇拜。
⑤必须健全和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法制。
⑥必须不断提高全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
史料阅读
尽管毛主席过去有段时间也犯了错误,但他终究是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拿他的功和过来说,错误毕竟是第二位的。他为中国人民做的事情是不能抹杀的。从我们中国人民的感情来说,我们永远把他作为我们党和国家的缔造者来纪念。
——邓小平《答意大利记者奥琳埃娜·法拉奇问》,《邓小平文选》第 2卷
历史纵横
毛泽东同志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他虽然在“文化大革命”中犯了严重错误,但是就他的一生来看,他对中国革命的功绩远远大于他的过失。他的功绩是第一位的,错误是第二位的。他为我们党和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创立和发展,为中国各族人民解放事业的胜利,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和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建立了永远不可磨灭的功勋。他为世界被压迫民族的解放和人类进步事业作出了重大的贡献。
——1981年6月中国共产党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三、伟大的建设成就(1949—1976年)
学习聚焦
社会主义建设在曲折探索中仍取得伟大成就,具有开创性、奠基性意义。
1、成就
①“一五”到“四五”逐步建成一大批门类比较齐全的基础工业项目涉及冶金、汽车、机械、煤炭、石油、电力、通信、化学、国防等领域。为国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
②集中投资西北、西南三线地区基础设施建设,不仅增强了国防力量,而且改善了工业布局。
主要产品 1952年 1978年
钢铁 135万吨 3178万吨
原油 22万吨 9364万吨
煤炭 3700万吨 6.1亿吨
水泥 152万吨 5565万吨
发电量 73亿度 2566亿度
(1)工业
学思之窗
20世纪6 年代初,大庆工人吃大苦,耐大劳,坚持“三老四严”“四个一样”(即对待革命事业,要当老实人,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对待工作,要有严格的要求,严密的组织,严肃的态度,严明的纪律。对待革命工作要做到:黑天和白天一个样;坏天气和好天气一个样;领导不在场和领导在场一个样;没有人检查和有人检查一个样),和“爱国、创业、求实、奉献”的精神风貌,出色地完成石油会战,摘掉了中国贫油的帽子。
结合这一材料,请思考为什么说艰苦奋斗、奋发图强是那个年代的时代精神。
历史纵横 三线建设
20世纪60年代前期,面对日趋紧张的国际形势和美、苏日益严峻的战事威胁,党中央、毛泽东作出重大战略决策:从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战略布局考虑,将全国划分为一、二、三线,将建设的重点放在西南、西北。“备战、备荒、为人民”成为20世纪六七十年代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1965年至1975年,三线地区共完成基本建设投资1269.67亿元,占同期全国基本建设投资总额的43.5%。全国近1500家大型企业中,三线地区占到40%以上。从总体上看,三线建设是推进我国现代化进程的重要步骤,对于提高国家的国防能力和改善我国国民经济布局,推进中西部落后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其他
三、伟大的建设成就(1949—1976年)
成就 影响
农业 兴修水利,开展农田基本建设,培育推广良种、提倡科学种田 提高了粮食生产水平和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
培育推广良种(杂交),提倡科学种田 ①提高了粮食生产水平和产量
②改善了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
国防 成功爆炸原子弹(1964),氢弹(1967),成功发射中远程导弹、人造卫星(1970) 增强了国防力量和综合国力;成为当时世界上第五个独立自主研制和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国家
教育医疗 教育事业长足进步,医疗卫生事业得到蓬勃发展(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 劳动者整体素质得到较大提高;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的得到保障
2.成因
①全党、全国人民坚持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战胜各种困难
②无数先进典型和英雄模范人物具有特定内涵的时代精神(“铁人”王进喜、党的好干部焦裕禄、解放军好战士雷锋)
③一批著名科学家,在科技事业和经济文化建设事业中作出重大贡献(以李四光、钱学森、邓稼先、华罗庚等)
▲ 邓稼先
(1924—1986)
▲雷锋(1940—1962)
王进喜日记

3.外交
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打开了新的局面,迎来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又一次建交高潮
①与发展中国家广泛外交,与中国建交的数量由1965年的49个增加到1976年的111个;
②1971年,恢复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
③1972年,中美两国结束了长期敌对的状态,中美关系实现正常化;中日正式建交
▲毛泽东在中南海会见美国总统尼克松
▲乔的笑
▲周恩来与田中角荣
材料一 二战后初期和20世纪50年代那种双边冲突的时代业己结束,世界出现了由美、苏、中、日、西欧五种力量组成的多极结构,美国应在这个“多边外交的新时代”中利用中苏分裂,并在五种力量中心之间寻求新的平衡。——基辛格
材料二 “自己过去的观点同杜勒斯有相似之处,现在认为美国和中国的关系应该改变,要顺乎潮流,否则将为潮流所掩没;美国同中华人民共和国之间较好的关系,将对所有国家有利。——尼克松(1972年2月)
原因:③中国:综合国力增强,国际地位提高缓解来自中苏关系恶化的压力
影响:
1.有利于世界局势缓和与和平发展。
2.标志着中美间政对关系的结束,有利于中美两国经济文化交流与发展,有利于中国实现台湾问题的和平解决。
3.推动中日邦交正常化。 4.引发第三次建交高潮。
①长期实行 “遏制和孤立” 中国政策的失败
②调整对华政策以求改变美苏争霸中的守势
为什么中美关系会正常化?
4.意义
从 1949 年10月新中国成立到1976 年10月“文化大革命”结束的27年中,社会主义建设在曲折探索中仍取得伟大成就,在新中国历史上都具有开创性、奠基性的意义,为新的历史时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提供了物质基础、宝贵经验和理论准备。
学思之窗
毛泽东同志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社会主义革命的成功、社会主义建设的全面展开,
为实现中华民族独立和振兴、中国人民解放和幸福,作出了彪炳史册的贡献。
…………
毛泽东思想以独创性理论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教育了几代中国共
产党人,它培养的大批骨干,不仅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发挥了
重要作用,也为新的历史时期开创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挥了重要作用。
——习近平《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 12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2013年 12月 26日)
问题探究
社会主义革命已经使我国大大缩短了同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在经济发展方面的差距。我们尽管犯过一些错误,但我们还是在三十年间取得了旧中国几百年、几千年所没有取得过的进步。
—— 邓小平《坚持四项基本原
则》,《邓小平文选》第2卷
通过邓小平这一结论,我们可以得到怎样的启示?
中国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经验教训
①实事求是:社会主义建设必须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
②经济为主:要正确分析国内的主要矛盾,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③尊重规律:经济建设必须尊重客观经济规律,生产关系的变革必须与生产力的发展水平相适应。
④加强法治:必须坚持民生集中制,发扬党内民主,加强党的建设,反对个人崇拜。
(2018·全国Ⅰ卷·30)1948—1949年夏,英、法、美等国通过各自渠道同中国共产党接触,试探与将要成立的新政府建立某种形式的外交关系的可能性。中共中央考虑:不接受足以束缚手脚的条件;可以采取积极办法争取这些国家承认;也可以等一等,不急于争取这些国家的承认。这反映出( )
A.中国共产党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
B.西方国家放弃了对国民党政权的支持
C.中国冲破了美国的外交孤立
D.新政府不急于取得国际支持
链接高考
A
(2018·全国Ⅱ卷·31)图5为1956年的一幅漫画《两把尺》(画中字:“奶奶的尺——量布做新衣。阿姨的尺——测量祖国,建设
杜会主义。”)该漫画反映了( )
A.社会主义建设以工业化为中心
B.女性成为国家建设的重要力量
C.人民公社化运动蓬勃发展
D.城乡差别发生根本性改变
链接高考
B
1.漫画《大豆过江》, 画中标注“此画为 1958 年秋江苏农民朱会然和华君武合作完成”,配诗“叶作风帆荚作船,长江飞渡若云烟;出身豆类成大器,家在东吴试验田。“该漫画反映出( )
A.农业生产关系调整成效显著
B.八大经济建设方针得到落实
C.社会主义建设中的热情高涨
D.农村生产力水平的巨大提高
2.1960年,王进喜率领1205钻井队艰苦创业,打出了大庆油田石油大会战第一口油井,为我国石油工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王进喜以“宁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顽强意志和冲天干劲,被誉为油田铁人。由此我们可以看出( )
A.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 B.国民经济恢复的重要成果
C.拼搏奉献的时代精神 D.三线建设取得了辉煌成就
练习
C
C
3.下图的数据反映了( )
A.“一五”计划期间工业体系基本形成
B.“大跃进”运动推动了工业高速发展
C.国民经济调整关注人民生活的改善
D.工业建设方针和政策始终保持理性
——摘编 自国家统计局《新中国五十年统计
资料汇编》
4.1986年,钱学森回忆说:“中国过去没有搞过大规模科学技术研究,‘两弹’才是大规模的科学技术研究,那要几千人、上万人的协作,中国过去没有。组织是十分庞大的,形象地说,那时候我们每次搞试验,全国的通讯线路将近一半要由我们占用,可见规模之大。”材料反映新中国取得成就的根本原因是( )
A.科技工作者团结协作精神 B.“科教兴国”战略的推动
C.先进通讯方式的技术支持 D.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保障
练习
C
D
5.1964年,周恩来在访问非洲期间提出了中国援外的八项原则,其中包括:严格遵守受援国的主权,绝不附带任何条件和特权;以无息或低息贷款的方式提供经济援助……这些原则的提出有利于( )
A.揭开亚非民族解放运动的序幕
B.中国落实全方位外交
C.加速中国重返国际社会的进程
D.促进不结盟运动兴起
练习
C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