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绵阳市盐亭县中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9月入学考试理科数学试题(原卷版+解析版,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四川省绵阳市盐亭县中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9月入学考试理科数学试题(原卷版+解析版,含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A版(2019)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2-09-18 10:46:04

文档简介

盐亭县中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9月入学考试
(理科)(数学)原卷版
地区: 四川 总分: 150分 年级: 高二 类型: 月考试卷
1. 设O是正方形ABCD的中心,则向量是( )
A 相等向量
B. 平行向量
C. 有相同起点的向量
D. 模相等的向量
2. 若,、,且,则下列不等式中一定正确的是( )
A. B. C. D.
3. 已知数列满足,,则( )
A. 2 B. C. D.
4. 某圆柱的高为,底面周长为,其三视图如图.圆柱表面上的点在正视图上的对应点为,圆柱表面上的点在左视图上的对应点为,则在此圆柱侧面上,从到的路径中,最短路径的长度为( )
A. B. C. D.
5. 在 中,角所对的边分别为 ,若,则( )
A. B.
C. 或 D. 或
6. 已知向量,满足,,,则,的夹角是( ).
A. B. C. D.
7. 在我国古代数学名著《九章算术》中,将底面为直角三角形,且侧棱垂直于底面的棱柱称为堑堵.已知在堑堵中,,,,若直线与直线所成角为,则( )
A. B. 2 C. D.
8. 设变量x、y满足约束条件,则目标函数z=x+y的最大值为( )
A. 0 B. 2 C. D. 3
9. 设是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则首项( )
A B. 12 C. 1或 D. 3或12
10. 已知,是球球面上两点,,为该球面上动点,若三棱锥体积的最大值为,则球的表面积为( )
A. B. C. D.
11. 已知数列满足,为的前项和,则( )
A. B. C. D.
12. 在锐角中,角A,B,C的对边分别为a,b,c,的面积为S,若,则的取值范围为( )
A. B. C. D.
13. 满足不等式的x取值范围是________.
14. 如图,从气球上测得正前方河流的两岸,的俯角分别为,,此时气球的高是,则河流的宽度约等于______ m.(用四舍五入法将结果精确到个位.参考数据:,,,,)
15. 中,,的平分线交边于,已知,且,则的长为___________.
16. 如图,已知圆 的直径长为 2 ,上半圆圆弧上有一点,点是劣弧上的动点,点是下半圆弧上的动点,现以为折线,将上、下半圆所在的平面折成直二面角,连接则三棱锥的最大体积为___________.
17. 已知 三个顶点的直角坐标分别为,,..
(1)若 ,求 的值;
(2)若 ,求 的值.
18. 已知数列的前项和为,且,.
(1)求数列通项公式;
(2)设,求数列的前项和.
19. 已知函数,其中为实常数.
(1)解关于不等式;
(2)若不等式对任意恒成立,求的取值范围.
20. 在△A.BC中,A.,b,c分别是内角A.,B,C的对边,.
(Ⅰ) 若,求的值;
(Ⅱ) 若是边中点,且,求边的长.
21. 如图,是⊙O的直径,垂直于所在的平面,C是圆周上不同于的一动点.
(1)证明:是直角三角形;
(2)若,且当直线与平面所成角的正切值为时,求直线与平面所成角的正弦值.
22. 已知等差数列中,公差,,是与的等比中项,设数列的前项和为,满足.
(1)求数列与的通项公式;
(2)设,数列的前项和为,若对任意的恒成立,求实数的取值范围.盐亭县中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9月入学考试
(理科)(数学)解析版
地区: 四川 总分: 150分 年级: 高二 类型: 月考试卷
1. 设O是正方形ABCD的中心,则向量是( )
A. 相等向量
B. 平行向量
C. 有相同起点的向量
D. 模相等的向量
【答案】D
【解析】
【分析】根据图像,既不是相等向量,也不是平行向量,起点也不是相同,根据正方形的性质,模长是相等的,即可得解.
【详解】
如图,既不是相等向量,也不是平行向量,起点也不是相同,
显然A,B,C错误,
而,故D正确,
故选:D.
2. 若,、,且,则下列不等式中一定正确的是( )
A. B. C. D.
【答案】C
【解析】
【分析】利用特殊值法可判断A、B、D选项的正误,利用作差法可判断C选项的正误.
【详解】对于A选项,取,,则,A选项错误;
对于B选项,取,,则,B选项错误;
对于C选项,,则,
由题意可知,与不可能同时为零,则,即,C选项正确;
对于D选项,取,则,D选项错误.
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不等式正误的判断,一般利用不等式的基本性质、比较法、特殊值法来进行判断,考查推理能力,属于基础题.
3. 已知数列满足,,则( )
A. 2 B. C. D.
【答案】C
【解析】
【分析】直接由递推关系式计算即可.
【详解】根据题意,,,.
故选:C.
4. 某圆柱的高为,底面周长为,其三视图如图.圆柱表面上的点在正视图上的对应点为,圆柱表面上的点在左视图上的对应点为,则在此圆柱侧面上,从到的路径中,最短路径的长度为( )
A. B. C. D.
【答案】B
【解析】
【分析】根据三视图分析出所在的位置,然后结合圆柱的侧面展开图即可求出结果.
【详解】由三视图还原几何体,如图:
即点在距离点在底面投影的圆弧 处,
沿所在的母线得到如图所示的侧面展开图,
圆柱的底面周长即为侧面展开图的长,圆柱的高即为侧面展开图的宽,
而线段的距离即为所求到的路径中的最短路径,
因为底面周长为 ,所以,又因为高为,则,所以,
故选:B.
5. 在 中,角所对的边分别为 ,若,则( )
A. B.
C. 或 D. 或
【答案】D
【解析】
【分析】根据正弦定理求得,求得或,进而求得的值.
【详解】因为在 中,,
由正弦定理得,可得,
又由,所以或,
当时,可得;
当时,可得,
故选:D.
6. 已知向量,满足,,,则,的夹角是( ).
A. B. C. D.
【答案】A
【解析】
【分析】先利用向量垂直的性质得到,再计算的值,从而求得与的夹角的值.
【详解】非零向量满足,,
且,则,
即,
所以,
又,,
所以与的夹角为.
故选:A.
【点睛】该题考查的是有关向量的问题,涉及到的知识点有垂直关系的向量表示,向量夹角大小的计算问题,属于基础题目.
7. 在我国古代数学名著《九章算术》中,将底面为直角三角形,且侧棱垂直于底面的棱柱称为堑堵.已知在堑堵中,,,,若直线与直线所成角为,则( )
A. B. 2 C. D.
【答案】B
【解析】
【分析】以B为原点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利用向量方法求出和AB夹角余弦值即可求出竖坐标,从而得到答案.
【详解】如图,以B原点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
则,,,设,
则,,

解得,故.
故选:B.
8. 设变量x、y满足约束条件,则目标函数z=x+y的最大值为( )
A. 0 B. 2 C. D. 3
【答案】B
【解析】
【分析】画出可行域求最值即可
【详解】作出约束条件对应的平面区域如图阴影部分所示;
由z=x+y得y=-x+z,平移直线y=-x+z,
由图象可知当直线y=-x+z经过点A时,直线y=-x+z的截距最大,此时z最大;
由,解得,即A(1,1),
代入目标函数z=x+y得z=2,即目标函数z=x+y的最大值为2.
故选:B.
9. 设是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则首项( )
A. B. 12 C. 1或 D. 3或12
【答案】D
【解析】
【分析】根据等比数列的基本量计算即可.
【详解】是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
∴当公比q=1时,,此时满足题意,
当公比q≠1时,,
解得,
∴首项的值为3或12.
故选:D.
10. 已知,是球的球面上两点,,为该球面上动点,若三棱锥体积的最大值为,则球的表面积为( )
A. B. C. D.
【答案】B
【解析】
【分析】当点位于垂直于面的直径端点时,三棱锥的体积最大,利用三棱锥体积的最大值为求出半径,即可求出球的表面积.
【详解】解:如图所示,当点位于垂直于面的直径端点时,三棱锥的体积最大,
设球的半径为,
此时,
解得,则球的表面积为,
故选:B.
11. 已知数列满足,为的前项和,则( )
A. B. C. D.
【答案】C
【解析】
【分析】根据题意得当为偶数时,当为奇数时,进而求得奇数项与偶数项的和即可求解.
【详解】解:,
①当为偶数时,







.
②当为奇数时,



,,…,,

故选:C
12. 在锐角中,角A,B,C的对边分别为a,b,c,的面积为S,若,则的取值范围为( )
A. B. C. D.
【答案】C
【解析】
【分析】由面积公式与正余弦定理化简后得出关系后求解
【详解】在中,,
故题干条件可化为,由余弦定理得,
故,又由正弦定理化简得:

整理得,故或(舍去),得
为锐角三角形,故,解得,故
故选:C
13. 满足不等式的x取值范围是________.
【答案】
【解析】
【分析】直接解不等式即可得到答案.
【详解】由不等式,可得x-2>2或x-2<-2,
∴x>4或x<0,
故不等式的解集为,
故答案:.
14. 如图,从气球上测得正前方的河流的两岸,的俯角分别为,,此时气球的高是,则河流的宽度约等于______ m.(用四舍五入法将结果精确到个位.参考数据:,,,,)
【答案】
【解析】
【分析】根据题意可得,,先求出的长,在中,利用正弦定理即可求的长.
【详解】
过点作垂直于的延长线于点,
在中,,,
所以,
在中,,,,
由正弦定理可得:
可得:,
所以河流的宽度约等于,
故答案为:.
15. 中,,的平分线交边于,已知,且,则的长为___________.
【答案】
【解析】
【分析】根据三点共线的性质求出的取值.在上取一点,使,在上取一点使,证明是菱形.在中,根据正弦定理即可求AD长度.
【详解】
因三点共线,所以,即.
在上取一点,使,在上取一点使,
由,可知四边形为平行四边形,
又,所以平行四边形为菱形.
因为,,所以菱形的边长为2.
在中,根据正弦定理得,,
所以.
故答案为:.
16. 如图,已知圆 的直径长为 2 ,上半圆圆弧上有一点,点是劣弧上的动点,点是下半圆弧上的动点,现以为折线,将上、下半圆所在的平面折成直二面角,连接则三棱锥的最大体积为___________.
【答案】
【解析】
【分析】由于要使三棱锥的体积最大,即三棱锥的体积最大,
需要的面积最大且到平面的距离最大,结合条件计算即可.
【详解】
如图,要使三棱锥的体积最大,即三棱锥的体积最大,
需要的面积最大且到平面的距离最大.
当时,最大值为,
平面平面,平面平面,
要使到平面的距离最大,只需要到的距离最大,
则为半圆弧的中点,此时到平面距离的最大值为1 .
所以,三棱锥的最大体积为
故答案为:.
17. 已知 三个顶点的直角坐标分别为,,..
(1)若 ,求 的值;
(2)若 ,求 的值.
【答案】(1)
(2)
【解析】
【分析】(1)由数量积的坐标表示可求得;
(2)由数量积夹角的坐标表示求得,再求得.
【小问1详解】
由 ,,,
得到 ,则 ,解得;
【小问2详解】
当 时,.则,,同理,

,因此为锐角,
所以.
18. 已知数列的前项和为,且,.
(1)求数列的通项公式;
(2)设,求数列的前项和.
【答案】(1);(2).
【解析】
【分析】(1)利用得出数列的递推式,得数列从第二项开始为等比数列,从而可得通项公式;
(2)求时,从第二项开始用裂项相消法求和.
【详解】解:(1),

两式相减得.
为从第二项开始的等比数列

(2)
①当时,
.
②当时,,满足,
综上所述:.
19. 已知函数,其中为实常数.
(1)解关于不等式;
(2)若不等式对任意恒成立,求的取值范围.
【答案】(1)答案见解析;(2)
【解析】
【分析】(1)等价于,分、、讨论,可求解集;
(2)由题意可得对任意恒成立,分离转化最值问题即可求解.
【详解】(1)由可得:,
当时,不等式的解集为,
当时,不等式的解集为,
当时,不等式的解集为,
(2)若不等式对任意恒成立,
即对任意恒成立,
即对任意恒成立,
因为,所以,所以对任意恒成立,
令,只需,
因为
当且仅当即时等号成立,所以,所以.
所以的取值范围为:.
20. 在△A.BC中,A.,b,c分别是内角A.,B,C的对边,.
(Ⅰ) 若,求的值;
(Ⅱ) 若是边中点,且,求边的长.
【答案】(Ⅰ)(Ⅱ)
【解析】
【分析】(Ⅰ)直接利用余弦定理求出的值,然后利用正弦定理可得的值;
(Ⅱ)以为邻边作如图所示的平行四边形,在△BCE中,由余弦定理可得的值,在中,由余弦定理可得的长.
【详解】解:(Ⅰ) ,,
由余弦定理:=52+22-2×5×2×=25,

由正弦定理:,
得.
(Ⅱ) 以为邻边作如图所示的平行四边形,如图,
则,BE=2BD=7,CE=A.B=5,
在△BCE中,由余弦定理:.
即,
解得:.
在△ABC中,,
即.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利用正弦定理、余弦定理解三角形,考查计算能力,属于中档题.
21. 如图,是⊙O的直径,垂直于所在的平面,C是圆周上不同于的一动点.
(1)证明:是直角三角形;
(2)若,且当直线与平面所成角的正切值为时,求直线与平面所成角的正弦值.
【答案】(1)证明见解析;
(2)正弦值为
【解析】
【分析】(1)证明平面即可;(2)先算出三棱锥的边长数据,在根据线面角的定义和等体积法,求出到平面的距离,与平面所成角的正弦值为.
【小问1详解】
是的直径,则,又垂直于所在的平面,即
平面,又平面,则,又,于是平面,又平面,则,即,故是直角三角形;
【小问2详解】
由题可得平面,则与平面所成角为,即,,计算易得,则,由(1)知,是直角三角形,,设到平面的距离为,由线面角的定义,于是与平面所成角的正弦值为,三棱锥的体积:,又,根据,解得,于是与平面所成角的正弦值为
22. 已知等差数列中,公差,,是与的等比中项,设数列的前项和为,满足.
(1)求数列与的通项公式;
(2)设,数列的前项和为,若对任意的恒成立,求实数的取值范围.
【答案】(1),
(2)
【解析】
【分析】(1)对于等差数列直接列方程求解,数列根据求解;
(2)利用错位相减法可得,根据题意讨论得:当是奇数时,;当是偶数时,,再通过定义证明数列的单调性,进入确定相应情况的最值.
小问1详解】

则,解得或(舍去)
∴.
又∵,
当时,,则,
当时,,则,即,
则数列是以首项,公比为的等比数列,
∴.
【小问2详解】


两式相减得:

∵对任意的恒成立,即对任意的恒成立
①当是奇数时,任意的'恒成立
∴对任意的恒成立
②当是偶数时,对任意的恒成立
∴对任意的恒成立
令,对任意的恒成立
∴为递增数列
①当是奇数时,则,即
②当是偶数时,则
∴.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