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7张PPT)
19 怀疑与学问
限时:20分钟
jié
yí
pì
盲
zhé
妄
(3)“一切学术停滞,人类的文化也就不会进步了”一句中“文化”
的概念比“学术”大。( )
2.[教材关联题]根据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
(对的打“√”,错的打“×”)
(1)本文开头引用的两句名言,既可以作为中心论点,又可以作为论据。( )
(2)课文的标题用了一个并列短语,揭示了文章的论点。( )
【解析】“怀疑与学问”这个标题,只揭示了文章的论题,并未揭示论点。
√
×
√
3.[素养创新题]请仔细观察右边这幅漫画,用简洁的语言说出它的寓意。
示例一:随着知识的增长,人的疑惑也不断增多。
示例二:带着疑问学习,才能走得更高更远。
示例三:如果我们只知埋头苦读,而不去关注周围的人、事和外部的世界,疑惑反而会更多。(意思对即可,3分)
4.填空。
(1)“三皇五帝”的说法不一。有的说,三皇指伏羲、女娲、
。据《史记》,五帝指 、颛顼、帝喾、
、虞舜。
(2)我们常说的“四书”,除了课文中提到的《大学》之外,还有《 》《 》《 》三部。
(3)“尽信书则不如无书”的“书”指的是《 》,后来用这句话泛指 。
不要迷信、拘泥于课本
尚书
孟子
论语
中庸
唐尧
黄帝
● 文化常识跟课训练
神农
5.学校举行“好读书,读好书”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
(1)古人读书做学问特别强调勤奋多学。“悬梁刺股”“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等等无一不强调勤奋、多读。请你据此为班级辩论会的正反两方各拟一个题目。
示例:正方:知识源于书本,学问在于勤奋。反方:知识源于实践,学问在于探索。
(2)下面是读书现状调查表,请用一句话说说你的结论。(不得出现数字)
读书现状调查表
调查项目 年级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每日可供自由 阅读的时间 1.5小时 1.2小时 0.5小时
经典书籍在阅读 中所占比重 27.8% 35.8% 45.6%
初中生随着年龄的增长,每日可供自由阅读的时间逐渐减少,但经典书籍在阅读中所占比重越来越大。
(3)下面是云云为大家摘录的读书方法,但是其中有几个问题,请你按要求帮她修改。
阅读方法有很多,这里重点给大家介绍其中的一种。首先,浏览:【甲】当拿到一本书后,先概要地读一读该书的提要、目录,以便对该书有个大概的基本的了解。其次,发问:读书中各章节的标题以及章节中承上启下的内容,一边粗读一边提问。再次,阅读:从头到尾细读,对重要、难解部分反复读,边读边思考、圈点,还要写眉批、心得,做读书笔记。
①【甲】处画线句子语义重复,应当删去“ ”或
“ ”。
②【乙】处画线句子标点符号使用有误,应将“ ”改为
“ ”。
。
【乙】然后,复述:回忆书中的内容,看自己的疑问是否得到了解答 最后,复习:一般在复述后一两天内进行,隔一段时间再重复一次,温故知新,从中获得新的体会。
基本的
大概的
(4)在探讨中学生应该阅读哪些书时,同学们说法不一:有人认为应多读流行作品,因为它读起来轻松省力,吸收快;还有人认为应多读经典名著,因为它是古今中外文化的精华。对此,你更赞同哪一种看法 请说明理由。
示例一:我更赞同第一种观点。流行作品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反映当代人的思想情感,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具有实用价值,读起来既轻松,又快速,而且有些流行作品还可以为写作提供素材。
示例二:我更赞同第二种观点。因为经典作品经过了时间的淘洗,内涵更丰富,文化底蕴更深厚,能够开阔视野,陶冶人的情操。
限时:20分钟
[2021·辽宁鞍山中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20分)
敢于推翻自己
宛江平
①据传苏轼有一次去拜访王安石,正巧赶上他外出没在屋。苏轼看到桌上留有“明月当空叫,黄犬卧花心”的诗句,便提笔改为“明月当空照,黄犬卧花荫”。后来苏轼被贬到南方某地,一天,闲来无事的他听见天上有只鸟叫声奇特,便问这是什么鸟,当地人回答:“明月鸟。”过了不久,他又在庭院中看见经
常有一些黄色小虫钻进花心,便问当地人这虫叫什么名字,当地人回答:“黄犬虫。”苏轼想起改诗的事,不禁汗颜。
②可见,苏轼是敢于推翻自己的。其实,敢于推翻自己,是不容易的,不过这是可以修炼达成的事。如果悟得其中的奥妙,必将受益无穷。
④很多时候,否定别人容易,推翻自己很难。不敢于“自我否定”或者不愿意“自我否定”的人,不能正视自身缺点短板,就可能满足于一时的成绩,很难取得长足进步,甚至功亏一篑,走向绝境。“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人生在世,不可能永远不犯错误,也不可能一直处于低谷。每个人要成长、成才、成功,要领略 “ 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 ”, 就应该在不断推翻自
己、完善自己中披荆斩棘、奋斗到底。
⑤推翻自己并非全盘否定自己, 而是改造旧我、打造新
我、提升自我。做任何事情都应从现实出发。倘若效果达不到预期,或者方向出现了偏差,停下来就是止损,退回去就是进步。掩耳盗铃、讳疾忌医、一意孤行,甚至用错误掩盖错误,只会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⑥推翻自己,需要直面问题的勇气、知过不讳的胸襟和精益求精的品质。孟子云:“人恒过,然后能改。”著名作家熊召政精心创作完《张居正》第一卷后,不料遭到编辑退稿。对此他一时难以接受,于是把书稿送给三个朋友看。结果没有一个人说“这本书好看”,其中一位更是直言:“你那是学问书,拿来给我看做什么。”面对这些善意的批评,熊召政痛下决心,全部推翻重写,才有了后来这部广受好评的佳作。
⑦总而言之,一个人只有敢于推翻自己,才能不断实现自我超越与成长。“吃老本”长不了新本事,“走老路”到不了新地方,“重复昨天的故事”难以铸就明天的精彩。身处新时代、迈入新阶段、建功新征程,必然伴随着新的复杂环境和风险挑战。只有不断更新知识结构、刷新思维理念、创新工作方法,经常让自己的头脑“换代”,始终跟上时代节拍,方能在变动不居的世界中推翻自己、找到自我、实现自我。
(选自《共产党员》2021年第6期,有删改)
6.请写出本文的中心论点。(3分)
敢于推翻自己。(3分)
【“三读法”解题】(1)读懂题意:本题问的是本文的中心论点,也就是说要回答作者的主要观点。
(2)读懂语境:本题题目已经表明了中心论点,再看正文:正文先举苏轼的例子表明要“敢于推翻自己”,然后从“正视自身缺点短板”“推翻自己并非全盘否定自己”“推翻自己,需要直面问题的勇气、知过不讳的胸襟和精益求精的品质”三个方面加以论证,最后总结“敢于推翻自己”的必要性。
(3)读懂技法:本题直接回答作者的主要观点即可,不必赘述,提炼主要观点可从标题、论证思路入手。
7.第③段加点字“这”指代什么内容 (4分)
善于自省,才能更清晰地认识自己,理清自己的优长短处,进而勇于推翻自己。(4分)
8.请简要分析第⑤段在文中的作用。(4分)
第⑤段运用道理论证论述了“推翻自己并非全盘否定自己,而是改造旧我、打造新我、提升自我”这一观点,是对中心论点的一个补充论证。(4分)
9.选文第⑥段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 有什么作用 (4分)
道理论证和举例论证。(2分)充分证明了推翻自己,需要直面问题的勇气、知过不讳的胸襟和精益求精的品质。(2分)
★10.选出下列适合充当第④段事实论据的一则,并说明理由。(5分)
【甲】法国雕塑大师罗丹曾三次报考巴黎美术专科学校,名落孙山。在老师勒考克的鼓励下,罗丹鼓起勇气,树立信心,坚持不懈,最终成了继米开朗琪罗之后最有影响的雕塑家。
【乙】西楚霸王项羽冲出刘邦的包围,撤退到乌江江边的时候,亭长建议他返回江东,认为江东地方千里,民众数十万,也可以称王。项羽却做不到“包羞忍耻”,最终选择了自刎。
乙。(1分)材料乙列举了西楚霸王项羽兵败后不能正视自身缺点短板,做不到“包羞忍耻”,最终选择了自刎,走向绝境。与第④段的“否定别人容易,推翻自己很难”的观点一致。(4分)
补充论据[见本课T10]
【方法指导】
补写论据,要明确题干要求的是事实论据还是道理论据;要注意题干有无字数限制;对事例进行概述即可,不必太具体。
选择论据,要看论据是不是紧扣论点。因为有些论据从不同的角度可以论证不同的观点,所以要找准论据的最核心的内容。
【答题格式】
题 型 模 板
请为选文第×段补充一个事实(道理)论据。 ①(事实论据)人物+行为+行为原因或方式+具体结果;
②(道理论据)补充一则名言警句或俗语、谚语等。
请为第×段选择恰当的论据。 我选××,因为它充分地论证了……观点/使上下文衔接得更紧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