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课八国联军侵华与《辛丑条约》的签订课件(共29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7课八国联军侵华与《辛丑条约》的签订课件(共29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4.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9-18 19:58:4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9张PPT)
1900年,人类用欢呼声拥抱新的世纪之年,而我们的国家、我们的民族是满怀着屈辱与悲愤跨入20世纪的。
中国是带着首都被敌人攻占的耻辱进入20世纪的。
——邓小平
新课导入
思考:下列描述的是什么事件?为何说我国是怀着耻辱和悲愤进入20世纪?
第7课
八国联军侵华与《辛丑条约》的签订
第二单元 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
一、义和团运动
二、抗击八国联军
三、《辛丑条约》的签订
重点:《辛丑条约》的内容及影响。
难点:分析《辛丑条约》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1.了解义和团运动和抗击八国联军的基本史实;能够分析“扶清灭洋”口号的进步性与局限性;
2.通过比较《辛丑条约》与其他不平等条约,认识该条约的危害性。
3.感受义和团战士和清军爱国官兵英勇抗击八国联军侵略的史实,体会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通过了解八国联军野蛮残暴的罪行,揭露帝国主义的残暴性,认识到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
学习目标
洋务运动
失败
戊戌变法
失败
他们是何方神圣?这一次,
能挽救中国吗?
看俺们的!
一、义和团运动
义和团运动
01
人物扫描
义和团本来是长期流行在山东、直隶(今河北)一带的民间秘密会社,他们利用设立神坛、画符请神等方法秘密聚众,称为“义和拳”,最初是民间秘密反清组织。主要成员是贫苦农民,也有手工业者和城市贫民。义和团战士多头裹红巾、腰扎红带,手执大刀长矛。
一、义和团运动的起源
降神附体、刀枪不入等迷信色彩
神助拳,义和团,只因鬼子闹中原。
天无雨,地焦旱,全是教堂止住天。
兵法艺,都学全,要平鬼子不费难。
拆铁道,拔线杆,紧急毁坏火轮船。
大法国,心胆寒,英美德俄尽消然。
洋鬼子,尽除完,大清一统靖江山。
——《只因鬼子闹中原》揭帖
一、义和团运动的简介
义和团运动
时间
地点
原因
口号
性质
具有广泛群众性的反帝斗争组织。
19世纪末
山东、直隶一带
①帝国主义侵略的加剧;
②外国传教士活动的猖獗
扶清灭洋
根据下列材料和课本知识完成右边表格
根据上述材料思考:义和团主张什么?他们如何去实现?
一、义和团运动的发展
1.清政府对义和团的态度:
欧美画报里的义和团运动
捣毁教堂
毁坏车站和铁轨
砍断电线
2.义和团的反帝方式:
为了利用义和团,实施“招抚”政策,并承认其合法地位
到1900年,义和团控制了京津地区。
3.成果:
4.实践探究:义和团运动和太平天国运动有何异同
相同点:
1.都是农民阶级领导的运动
2.结果都沉重打击了外国侵略势力,显示出中华民族反侵略的决心。
异同点:
1.组织形式不同:义和团是没有形成统一组织的,太平天国运动是有组织、有纲领、建立政权的。
2.目的不同:太平天国运动是反清政府反侵略,义和团是反帝来维护清统治。
1900年6月20日 ,义和团杀死了德国公使克林德
思考?义和团的迅速发展带来了什么后果?
抗击八国联军
02
①直接原因:镇压义和团运动
②根本原因:维护和扩大列强在华权益
2.战争简要
参与国家:英、美、俄、日、法、德、意、奥八国联军
头目:西摩尔(前期)瓦德西(接任者)
时间:1900年6月
1.战争爆发的原因
西摩尔
瓦德西
二、抗击八国联军
二、抗击八国联军-过程
联军从天津向北京进犯
1
为镇压义和团,英国英国海军司令西摩尔率领八国联军2000兵力从天津向北京进犯,对中国不宣而战。
廊坊阻击战
2
天 津
北 京
乘火车
在廊坊一带遭到义和团阻击,狼狈逃回
事后,西摩尔心有余悸的说:“如果义和团也拥有西式枪炮,那么我所率联军必全体覆没不可。”
联军在大沽口登陆
3
联军在火车上受到义和团的进攻后,转走水路从天津大沽口登陆,攻占大沽炮台,扩大对中国的侵略战争。
二、抗击八国联军-过程
义和团围攻西什库教堂和东交民巷使馆区
4
围攻西什库教堂
义和团在慈禧的支持下围攻东交民巷使馆区。
天津大沽口炮台失陷传到北京,再加上收到关于列强要求慈禧还政给光绪帝的谎报,气急败坏的慈禧对联军宣战。
1900年6月21日,慈禧太后对十一国宣战
天津保卫战
5
天津保卫战,联军付出伤亡900余人的代价,并发射毒气炮后,七月中旬,攻陷天津。聂士成殉国。
二、抗击八国联军-过程
联军攻陷北京
6
8月14日,联军攻陷北京。慈禧太后携光绪帝西逃。途中还下令剿杀义和团,还无耻地请求八国联军“助剿”。
她(慈禧)在西逃途中杀气腾腾地宣布:“此案初起,义和团实为肇祸之由,今欲拔本塞源,非痛加刬除不可。”后来又一再声称:“此事变实由拳匪藉端肇衅,以致激成巨祸。”
——《中国近代历史资料丛刊 义和团》
义和团在中外反动势力的绞杀下失败。
7
二、抗击八国联军的结局
八国联军枪杀义和团战士
结局1.义和团失败
原因:
(1)客观:中外反动势力的镇压下失败
(2)根源:农民阶级的局限性(对清政府本质认识不清,比较迷信落后,盲目排外等)
结局2.八国联军占领北京
意义:
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野心。
八国联军在北京进行了报复性的屠杀、劫掠,充分暴露了侵略者的凶恶本质。
二、抗击八国联军的结局
“联军占领北京后,曾特许军队公开抢劫三日,其后更继以私人抢劫……所有中国中国此次所受毁损及抢劫之损失,其详数将永远不能查出,但为数必极重大无疑。”
——八国联军统帅瓦德西
炮火下燃烧的北京城
八国联军屠杀百姓
美军抢劫的白银
法国抢来的耕牛
各国公使、商人纷纷进宫,坐在乾清宫的龙椅上,过了片刻皇帝瘾。
结局3:列强强迫清政府签订《辛丑条约》
《辛丑条约》的签订
03
地位:《辛丑条约》是中国近代史上赔款数目最庞大、主权丧失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
时 间:1901年(农历辛丑年)
签订国:英、美、法、德、俄、日、意、奥、西、荷、比11国。
三、《辛丑条约》的简介
清政府与各国签订的《辛丑条约》文本
庆亲王奕劻
李鸿章
内容 危害
经济
政治
军事
外交
清政府沦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使东交民巷成为“国中之国”、清廷处于各国军队的控制之下
使清政府的外交机构更适合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需要。
赔款白银4.5亿两,本息共计9.8亿两。
以海关税、盐税等税收作担保。
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
拆毁大沽炮台,允许外国军队驻扎在从北京到山海关的铁路沿线要地。
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派兵驻守,不准中国人居住。
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班列六部之前。
增加了人民的负担,进一步控制了中国的经济命脉
丧失军事自主权,完全处于外国军队的控制之下
三、《辛丑条约》的内容及危害
《辛丑条约》签定后,列强承认慈禧太后执政合法,慈禧携光绪皇帝回到北京。
慈禧太后对列强没把她作为“祸首”来惩办,感激涕零,保证今后要“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
依靠清政府来挽救中国是不现实也是不可能的
三、《辛丑条约》的影响
影响:清政府沦为帝国主义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你们的地盘,我做主。
清政府已成为洋人的朝廷
指《辛丑条约》中规定的赔款。此次赔款因1900年(旧历庚子年)八国联军发动战争而起,故称“庚子赔款”,简称“庚款”,又称“大赔款”。
  赔款总额为4.5亿两白银,年息4厘,分39年还清,本息合计9.8223815亿两,以海关税、常关税和盐税作抵押。
  11个条约签字国按比例分赃。沙俄独得1.3亿两,分赃最多。除正额赔款外,还有地方赔款2000多万两白银。到1938年止,中国已付各国的庚款达6.5237亿两。
知识拓展
庚子赔款
三、《辛丑条约》之庚子赔款
提线木偶
图中那个人物得意地说:
“嘿嘿,你们的地盘,
我做主。”
知识拓展
清华大学前身是清政府设立的留美预备学校,始建于1911年,因水木清华而得名。建校的资金源于1908年美国退还的部分庚子赔款。
清华大学
三、《辛丑条约》之庚子赔款
四、对比1901年的庚子年和2021年的庚子年的巨大变化说明了什么?
从1901到2021。中国用120年的时间告诉美国,他们没有资格‘从实力的地位出发’与中国谈判。
弱国无外交
1900-1901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辛丑条约》
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894-1895 甲午中日战争 《马关条约》
大大加深了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
1840-1842 鸦片战争 《南京条约》
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856-1860 第二次鸦片战争 《北京条约》
进一步加深了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
四、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
义和团运动
“扶清灭洋”
八国联军侵华
直接
根 本
维护和扩大侵略权益
战败
《辛丑条约》
中外反动势力的镇压
根本:农民阶级的局限性
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失 败
启示:农民阶级不能领导
中国民主革命取得胜利!
民族危机加剧
课堂小结
随堂练习
1.(2022·山东枣庄·八年级期末)下面年代尺的标题应是
A.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过程 B.中国工业化进程C.中国制度民主化进程 D.新民主主义革命进程
2.近代前期,中国对外战争多以失败告终,从历史发展趋势而言,这突出表明的实质问题是( )
A.战争性质决定战争的胜负 B.人口的多少决定战争结局C.政府的决策是战争胜负的关键 D.腐朽的社会制度不敌先进的社会制度
随堂练习
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从1840年开始,在炮口的逼迫下,中国社会蹒跚地走入了近代。随后的一百余年里,外国人通过条约“合法”地剥夺榨取、管束控制中国,驱使中国社会脱出常轨,改道变形。 ——摘编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二:19世纪末,帝国主义列强激烈争夺和瓜分中国,造成中国空前严重的民族危机。这种危机感促成了人们的觉醒,救亡图存成了当时最紧迫的要求。
——摘自((山东大学精品课程》材料三 阅读下图。
——摘自《中国广播网》请回答:(1)据材料一结合所学指出,中国“走入了近代”的标志性事件是什么?并说明理由(2)据材料二指出当时中国人民“最紧迫的要求”是什么?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世纪末列强“瓜分中国”是受哪一条约直接影响?(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中签订的条约是什么战争的结果?该条约的签订给中国的社会性质带来什么影响?
(1)鸦片战争;鸦片战争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2)救亡图存;《马关条约》(3)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侵略
反抗
鸦片战争
关天培英勇抗敌
第二次鸦片战争
太平军抗击洋枪队
甲午中日战争
邓世昌壮烈殉国
八国联军侵华
义和团英勇抗击八国联军
帝国主义入侵与我国的反抗
失败
失败
失败
失败
中国救亡图存的出路在哪里呢?
请看下节——
辛亥革命推翻了腐朽落后的清王朝,建立了中华民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