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课 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 课件(29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4课 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 课件(29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4.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9-18 16:45:0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9张PPT)
课前开胃小菜
我们姓

大家好!我们来自西域!
胡萝卜
胡瓜(黄瓜)
胡桃(核桃)
胡豆(蚕豆)
第14课 沟通中外文明的
第三单元 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1
2
3
了解张骞两次出使西域的基本史实,知道丝绸之路的路线★(重点)
学习张骞为忠于祖国、开拓的精神,体会“一带一路”的开放包容、合作共赢的精神
正确认识丝绸之路在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中的意义 (难点)
一、张骞通西域
西域
今天甘肃阳关、玉门关以西,也就是现在新疆和更远的广大地区
玉门关
阳关
阅读教材67页,说说西域的地理位置
匈奴占领
夹击匈奴
是时天子问匈奴降者,皆言匈奴破月氏王,以其头为饮器,月氏遁而怨仇匈奴,无与共击之。———《汉书》
出使西域目的
招贤令
吾大汉王朝,历经几代先皇的休养生息,现民殷国富,兵强马壮。吾皇雄才大略,志在四方。为保境安民,彻底根除匈奴之患,拟联合大月(yue)氏(zhī),夹击匈奴。现招募使者一名,代表大汉王朝出使大月氏。事成之后,有赏!如有勇者,速来报名,钦此!
张骞
听说要抵达大月氏就要穿越西域七千里的流沙和荒漠,翻越偌大的雪山。最可怕的是得穿过匈奴人的地盘,若让他们知道了此行的目的,哪里有命回来?
好男儿志在为国分忧,岂能贪生怕死,我去!
路人甲
路人乙
出使西域目的
西域概况
敦煌壁画里有一幅“张骞拜别汉武帝出使西域图”
汉武帝
张骞
公元前138年,张骞拜别汉武帝,带着浩浩荡荡的百人使团从长安出发了。
欣赏课本剧 《张骞持汉节不失》
历史小剧场
【自主预习】请你结合课本剧以及课本68-69页,完成表格。
前138年
前119年
联络大月氏,
夹击匈奴
使汉朝了解到西域的具体情况。
加强与西域各国 联系
促进了汉朝与西域各国之间的相互了解与往来。
张骞两次通西域为丝绸之路的开通奠定了基础。
西域概况
出使西域目的
【史料研读】
《汉书 张骞传》载:“然骞凿空,诸后使往者皆称博望侯,以为质于外国,外国由是信之。”
探险未知
领域
出使意义
郎官张骞,绝不辱使命!
勇于开拓、不畏牺牲
忠于祖国、不辱使命
坚守诺言、不忘初心
【思考】 张骞通西域,途中曾两次被匈奴抓住,被扣留了10余年,但他仍坚持完成使命。从他的身上,你学到了什么精神?
二、丝绸之路
称由来
李希霍芬
德国地理学家
丝绸之路
=
陆上丝绸之路
海上丝绸之路
+
“丝绸之路”名称来源
“丝绸之路”一词最早来自于德国地理学家李希霍芬出版的《中国—我的旅行成果》一书中。在这条交通路线进行的贸易物品中,丝绸是中国输出的货物中最多、最具有代表性的商品。因此,李希霍芬将这条发端于中国的陆上交通线称之为“丝绸之路”。
长安
河西走廊
中亚
西亚
西域
(今新疆地区)
欧洲
丝绸之路
=
陆上丝绸之路
+
海上丝绸之路
如果你有一支商队,你想要把丝绸从长安运往欧洲,大赚一笔,途中你需要经过哪些地区?请结合课本69页地图做好标记。
山东沿岸
黄海
朝鲜
日本
东南沿海
中南半岛
马来半岛
马六甲海峡
孟加拉湾
印度半岛
锡兰
丝绸之路
=
陆上丝绸之路
海上丝绸之路
+
沿
课本70页
漆器
铁器
丝绸
瓷器
核桃
良种马
香料
宝石
二胡
苜蓿
石榴
葡萄
胡豆
胡瓜
【比比看】看谁能最快速、最准确地找出哪些物品是中原的?哪些物品是西域的?
四大发明
四大发明
我国
核桃
西域
良种马
香料
宝石
二胡
苜蓿
石榴
葡萄
胡豆
胡瓜
东去
西来
西方输出品
以动植物和文化为主
中原输出品
以手工业品和技术为主
这是一条…路呢?
漆器
铁器
瓷器
丝绸
材料一:
丝绸之路的开辟,为各种宗教文化传播到中国提供了条件,公元1世纪佛教传入中国,后来伊斯兰教、基督教等各种域外宗教涌入中国
——摘自李明伟《丝绸之路研究百年历史回顾》
宗教文化传播
【思考】丝绸之路到底是怎样的路?请你结合史料用一个词完成填空。
丝绸之路的意义
丝绸之路
友谊之路
经济之路
文明之路
丝绸之路是一条 之路?
丝绸之路的重要意义:
丝绸之路是古代东西方往来的大动脉,对于中国同其他国家与地区的贸易与文化交流,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
西汉疆域与秦朝相比,有何不同?
三、对西域的管理
时间
职责
管辖范围
意义
公元前60年(设在乌垒城)
标志西域开始正式归属中央政权
颁行号令;调遣军队;征发粮草
今新疆及巴尔喀什湖一东、以南的广大地区
新疆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自主预习】结合课本70页,完成下图表格
西汉设置西域都护
西域都护
西汉末年,匈奴重新控制西域
东汉明帝:派兵出击匈奴,并派班超出使西域。
班超派甘英出使大秦
班勇再次出使西域
开辟了通往西亚的道路。
使西域各国重新与汉朝建立联系。
西汉设置西域都护
东汉对西域的管理
时间
丝绸之路
对西域的管理
西汉设置西域都护
陆上丝绸之路
海上丝绸之路
张骞两次通西域
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
东汉对西域的管理
班超、甘英、班勇
(一条路)
(两次通西域)
(三个人物)
小结
目的
意义
意义
古代丝绸之路,已然随着阵阵驼铃和满天黄沙消失在历史的角落里,但是以史为鉴,今天我们在重走丝路的过程中,却学会了如何建设未来。
西安
包容、开放、合作、共赢
中考演练
1.(2021·内蒙古呼和浩特·2)公元前138年和公元前119年张骞两次出使西域,《汉书》称此为“凿空”之举。此举( )
A.解除了匈奴对西汉的威胁 B.建立了对西域有效的管辖
C.推动了北方民族的大交融 D.促进了汉与西域友好往来
2.(2021·湖南湘西·3)在我国新疆地区,考古发掘了许多来自古代中原的丝织品。下列与之有关的选项最有可能是( )
A.秦的统一 B.丝绸之路的开通
C.鉴真东渡 D. 郑和下西洋
3.(2021·广西柳州·2)“通过这这条路,中国的丝绸、造纸、火药、印刷术等传到西方,佛教、伊斯兰教、阿拉伯的音乐舞蹈也来到中国。”这句话说明丝绸之路促进了( )
A.经济重心的南移 B.民族融合的加强
C.大一统局面的形成 D.中外文明的交流
D
B
D
4.(2021·湖南邵阳·5)邵斌同学撰写的地方史小论文中出现了“西域都护、察合台汗国、伊犁将军、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等关键词。据此判断,他研究的地区应是( )
A.宁夏 B.西藏 C.新疆 D.广西
6.(2021·辽宁大连·16)某同学准备以“两汉时期中外文明交流”为题撰写文章。下列事件可以作为史实依据的是( )
A.北魏孝文帝改革 B.玄奘西行
C.丝绸之路的开通 D.鉴真东渡
5.(2021·四川成都·5)中国古代形成了联通中国与东亚、南亚、西亚、非洲等地的“海上丝绸之路”,大大促进了不同国家与地区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西汉时期,这条航线最远到达( )
A.马来半岛和马六甲海峡 B.孟加拉湾沿岸
C.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 D.印度半岛南端和锡兰
中考演练
C
D
C
1、同步导学14课
2、14课历史提纲抄在历史作业本
3、背诵历史提纲张骞通西域以及丝绸之路相关内容,下节课抽背。
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