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课 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 课件 (共27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5课 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 课件 (共27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2.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9-18 22:12:0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7张PPT)
第15课 北伐战争
第五单元  从国共合作到国共对立
1.识记国共第一次合作的前提:中共三大和国民党一大主要内容;北伐的目的、主要对象和结果等基本历史史实。
2.结合《北伐胜利进军形势图》简述北伐的过程,提升读图识图能力;通过史料分析北伐胜利进军的原因,初步掌握史料分析法。
3.通过国民革命失败的原因,认识到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艰难与曲折及国共两党合则两利。
《国民革命歌》
打倒列强,
打倒列强,
除军阀,除军阀 ;
努力国民革命,
努力国民革命,
齐奋斗,齐奋斗。
打倒列强,
打倒列强,
除军阀,除军阀;
国民革命成功,
国民革命成功,
齐欢唱,齐欢唱。
课堂导入
国民革命是从1924年至1927年,国共合作进行的反帝反封建的国民革命运动,又称“大革命时期”、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或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国民革命的高潮是1926年的北伐战争。国共合作的成果是黄埔军校和北伐战争。
1、中共三大召开的时间、内容?
2、国民党一大召开时间、内容、意义?
3、黄埔军校建立时间、领导人、影响?
4、北伐战争对象、时间、主要战役、结果?
5、国民革命结果、标志?
6、南京国民政府名义上统一全国的标志?
自主预习
一、国共合作的实现
1.原因
孙中山:
革命主义未行,革命目的未达,
仅有民国之名,而无民国之实。
共产党:
要战胜强大的敌人,必须争取一切可能的同盟者,建立革命统一战线,国民党是比较革命的民主派,是首先考虑的对象。
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没有实现
2.中共三大——政策
中共三大 时间
主要内容
1923年6月
正式决定同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共产党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把国民党改组为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革命同盟。
3.国民党一大——正式建立
中国国民党一大 时间
地点
主要内容
意义
1924年1月
对三民主义作出了新的解释,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
广州
标志着国共两党合作的正式建立
新三民主义是国共两党合作的政治基础。
4.创建黄埔军校
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 (黄埔军校) 时间
地点
领导
历史功绩
1924年5月
广州黄埔
孙中山兼任军校总理,蒋介石任校长,周恩来为政治部主任
培养出大批的军事和政治人才
为国民革命军的建立和北伐战争作了准备
北伐战争前形势图
浙江
福建
河南
上海
北京

西
江苏
直隶
广东
广西




山东



张作霖兵力35万
吴佩孚兵力20万
孙传芳兵力20万
湖北
广东
广西
国民政府
兵力约10万
军阀 控制地区
吴佩孚 湖南、湖北、河南和直隶的一部
孙传芳 江苏、江西、安徽、浙江、福建
张作霖 黑龙江、吉林、辽宁、热河、
山东、察哈尔和直隶
二、北伐胜利进军
集中优势兵力,各个击破的方针。
北 伐 战 争
出师时间
1926年
组织者
广东国民政府
北伐目的
推翻北洋军阀的统治,统一全国
北伐对象
军阀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
主要战场及战役
湖南、湖北
英雄部队
国民革命军第四军叶挺独立团
北伐军出师不到半年,从珠江流域打到长江流域,声势震动全国。
主要战果
根据课文内容完成下列表格
汀泗桥战役、贺胜桥战役
武昌战斗
吴 佩 孚
孙 传 芳
张 作 霖
二、北伐胜利进军
思考:在帝国主义、封建军阀的统治之下,北伐军能节节胜利的原因是什么?
1、国共合作的统一战线,为北伐提供了坚强的领导。
2、作战方针正确(先攻吴再打孙)是北伐胜利进军的重要保证。
3、官兵英勇奋战,共产党员、共青团员发挥了先锋模范作用。
4、广大人民群众的热烈支持,是北伐胜利的基础。
北伐胜利进军
4.工农革命运动的发展
(1)农民协会组织和会员数前所未有
(2)城市工会组织和工人运动得到很大发展
湖南、湖北农民协会会员剧增
农民武装队伍
上海工人纠察队庆祝武装起义胜利
北伐胜利进军
材料 运动有力地支援了北伐的胜利进军。农民在战争中帮助北伐均抬担架、救护伤员、送情报、送粮食,有力地推动了被罚的进行。工人组织起来后,积极投入到反帝反军阀的革命洪流中去。工人运动出现了前所未有的高潮,在许多地方,工人运动已由罢工发展到武装斗争,直接支援和配合了北伐战争。
(1)国共合作的统一战线,为北伐提供了坚强的领导。
(2)作战方针正确(先攻吴再打孙)是北伐胜利进军的重要保证。
(3)官兵英勇奋战,共产党员、共青团员发挥了先锋模范作用。
(4)共产党领导下的工农群众积极支持和紧密配合,以及苏联的援助等,是北伐胜利的基础。
结合材料与所学,分析北伐战争节节胜利的原因。
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与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
1.反革命政变
1927年4月,蒋介石在上海发动了震惊中外的“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大肆屠杀革命进步人士,叛变革命
1927年7月15日,汪精卫在武汉发动七一五反革命政变。“宁可错杀三千,不可使一人漏网”
第一次国共合作全面破裂,轰轰烈烈的国民革命失败。
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与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
2.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
1927年4月
南京
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利益,对外投靠帝国主义,对内镇压人民革命。
1928年底,南京政府在名义上统一了全国
时间:
地点:
性质:
统一:
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与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
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与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
3.再次北伐和东北易帜
南京国民政府建立后,继续北伐1928年6月,北伐军进至北京、天津一带。1928年底,张学良宣布“服从国民政府,改易旗帜”。南京国民政府实现了全国的统一。
北伐战争取得重大胜利,为什么说国民革命失败了?
1)革命阵营内蒋介石、汪精卫等国民党右派背叛革命,出现了反共反人民的南京国民政府;
2)旧军阀被打垮了,但却出现了以蒋介石为代表的新军阀。
总之,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任务没有完成,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没有改变,所以说大革命失败了。
合作探究
分析国民革命失败的原因和教训
难点解析
客观方面:高涨的工农革命运动触动了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根本利益,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国共合作关系遭到破坏。
主观方面:中国共产党缺乏斗争经验,放弃革命领导权,在敌人发动突然袭击时,不能有效地组织人民反抗。
中国共产党认识到,要领导人民取得革命胜利,就必须坚持无产阶级对革命的领导权,必须掌握革命的武装,坚持武装斗争。
1.国共两党的第一次合作能够实现,是因为
A.中共三大决定与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合作
B.孙中山同意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
C.国共两党都有反帝反封建的愿望
D.苏联对中国革命的建议起了决定性作用
2.“打倒列强,打倒列强,除军阀,除军阀,努力,国民革命,努力,国民革命,齐奋斗!齐奋斗!”在嘹亮的军歌声中打响了
A.武昌起义 B.北伐战争 C.南昌起义 D.抗日战争
C
B
达标检测
3.从1926年7月广州誓师出征开始到1927年初,短短半年时间,北伐军席卷东南各省,连克武汉、南昌、南京和上海。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最重要的原因是
A.国共两党合作发挥了积极作用B.蒋介石杰出的军事指挥才能
C.第四军叶挺独立团英勇作战D.北洋军阀的军队战斗力弱
4.小酒馆文化是种老北京文化,二两酒一盘花生米就能谈天说地热闹非凡。20世纪20年代末,小酒馆内可能在谈论
①傅作义部队接受和平改编 
②南方黄埔军校的建立
③北伐势力从珠江流域扩展到长江流域 
④日军轰炸宛平城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A
B
5.1924年9月8日,美国《时代》杂志封面刊登了一位风云人物——吴佩孚,他是出现在《时代》杂志封面上的第一个中国人。但两年之后,他就迅速在中国政坛上消失了。这主要是由于
A.辛亥革命
B.五四运动
C.北伐战争
D.南昌起义
6.在北伐的江西战场上,人民群众处处与孙传芳的军队为难,造成其运输粮食等困难,而给予国民革命军种种便利,包括引路、刺探军情、组织运输队等。这表明
A.人民群众是北伐的主力
B.北伐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
C.江西是北伐的主战场
D.北伐战争取得最终胜利
C
B
7.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正式建立的标志是 ( )
A.中共二大的召开
B.中共三大的召开
C.国民党一大的召开
D.黄埔军校的建立
C
学习了本课后,你有哪些收获和感想?
告诉大家好吗?
1924
1927
国民党一大
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
南京国民政府建立
1926
北伐
国共合作
1923
中共三大
黄埔军校建立
1928
东北
易帜
国民革命运动
经验教训
独立掌握革命武装力量
合作破裂
国共对峙
井冈山道路
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
军事:
准备
失败
中共三大
政治:
国民党一大
黄埔军校
目的:
工农革命运动
标志:四一二反革命政变
南京国民政府统一中国
国共合作
高潮
(1926)
对象:
英雄战队:
主要战场/战役:
板书设计
光读书不思考也许能使平庸之辈知识丰富,但它决不能使他们头脑清醒。
—— 约·诺里斯
教师寄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