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湖心亭看雪》教案
〖教学目标〗
1.积累重点实词、虚词,把握文章内容。
2.体会本文将写景、叙事、抒情融为一体的写作手法;赏析白描手法的作用。
3.理解作者遗世独立的高洁情怀和不随流俗的生活态度以及消极避世的意绪。
〖教学重点〗
1.积累重点实词、虚词,把握文章内容。
2.体会本文将写景、叙事、抒情融为一体的写作手法;赏析白描手法的作用。
〖教学难点〗
理解作者遗世独立的高洁情怀和不随流俗的生活态度以及消极避世的意绪。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进程〗
第二课时
一、复习复习
1.提写生字词
崇祯 更定 拏 毳衣炉 雾凇沆砀 惟长堤一痕一芥 铺毡对坐 炉正沸 焉得 金陵 喃喃 痴
2.解释下列加点词语
⑴湖中人鸟声俱绝( ) ⑵上下一( )白
⑶惟( )长堤一痕 ⑷更( )有痴似相公者
答案:⑴消失⑵全⑶只⑷还
3.翻译下列句子
⑴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⑵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答案:⑴这一天初更时,我撑一条小船,裹着裘皮衣服,围着火炉,独自前往湖心亭看雪。⑵(他们)见到我非常高兴地说:“湖中哪能还有这样的人呢!”
二、文言知识归纳
1.一词多义
⑴是①是日更定矣_________ ②是金陵人_________
⑵一①上下一白_________ ②长堤一痕_________
⑶更①更有痴似相公者_________ ②是日更定矣_________
⑷白①余强饮三大白而别_________ ②上下一白_________
⑸大①见余大喜_________ ②余强饮三大白而别_________
⑹余①余住西湖_________ ②江干上下十余里间_________
答案:⑴①代词,这②表判断⑵①副词,全②数词⑶①副词,还②古代夜间的计时单位⑷①古人罚酒时用的酒杯②白色⑸①非常②大,与“小”相对⑹①我②多
2.词类活用
⑴大雪三日 大雪:_____作_____,_________
⑵是金陵人,客此 客:_____作_____,_________
⑶拥毳衣炉火 炉火:_____作_____,_________
⑷与余舟一芥 芥:_____作_____,_________
答案:⑴名词活用作动词,下大雪⑵名词活用作动词,客居⑶名词活用作动词,带着炉火⑷小草,这里名词用作状语,像小草一样的微小
3.古今异义
⑴余拏一小舟 拏:古义_________;今义_________
⑵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白:古义_________;今义_________
⑶是日更定矣 更:古义_________;今义_________
答案:⑴撑(船)/拿东西,捉拿⑵古人斟酒时用的酒杯,这里代指酒/白色⑶古代夜间的计时单位,一夜分为五更,每更约两小时/更加;变更
三、研讨课文
1..找出本文记叙的要素——看雪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
时间——崇祯五年十二月;地点——西湖湖心亭;人物——作者、两个金陵人、船夫、童子;事件——看雪
2.请找出文中描写雪景的句子。
①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②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③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 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3.“湖中焉得更有此人”一语,与文中哪句话互相映衬?试结合语境,分析这两句话的深层内涵和表达效果。
“湖中焉得更有此人”一语,与“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相互映衬。
表达效果:前句借客之惊喜,赞作者之痴,同时,作者也与金陵客有同感——以为自己是“独往”,却原来“更有此人”。后句借舟子之口,说客人之痴,作者超凡脱俗的雅趣和孤芳自赏的情怀,此时找到了共鸣,也让本无雅趣的舟子受到了感染,而有此感叹。这种错落互见式的表现手法,以单方代双方,既简洁明快,又含蓄深婉。
4.作者在肃杀、冷寂的雪夜观赏西湖,你认为文中哪个字最能评价他的行为?如何理解?
“痴”。作者的“痴”表现在:“痴行”,“独往湖心亭看雪”,“强饮三大白”,表现出作者特立独行、率性而为;“痴景”,欣赏大雪覆盖下的世界,表现出作者对高洁人格的追求;“痴情”,从“崇祯五年十二月”“金陵人”的记述中,可以看出作者痴心于故国。
5.说说“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并作简要赏析。
运用白描手法,“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抓住了景物在大雪覆盖中留下的“影子”的特点,妙用“痕”“点”“芥”“粒”等量词,把长堤、湖心亭、作者身处之舟、包括作者在内的舟中之人用白描的手法按照由远及近、由大及小的次序勾勒出来,如同一幅颇有意境的水墨画,具有很强的视觉效果。
四、课堂总结
1.写作特色
运用白描手法。“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抓住了景物在大雪覆盖中留下的“影子”的特点,妙用“痕”“点”“芥”“粒”等量词,把长堤、湖心亭、作者身处之舟、包括作者在内的舟中之人用白描的手法按照由远及近、由大及小的次序勾勒出来,如同一幅颇有意境的水墨画,具有很强的视觉效果。
2.主旨归纳
本文记述了作者湖心亭赏雪遇知己的奇遇,表现了西湖雪后的洁净之美及亭中遇人之乐,体现了作者痴迷于天人合一的山水之乐,痴迷于世俗之外的闲情雅致及挥之不去的故国之思、黍离之悲。
五、拓展阅读
试从描写手法和表达情感两方面来分析《江雪》与《湖心亭看雪》的区别。
江 雪
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注:柳宗元参加“永贞革新”失败后,被贬永州。年仅33岁正当盛年的诗人集国忧家祸于一身,政治上的暴风雪使他“茕茕孤立”,激愤感伤,遂成《江雪》。)
《江雪》描写手法:烘托;表达感情:怀才不遇的孤独感。
《湖心亭看雪》描写手法:白描;表达感情:清高自赏、淡淡愁绪。
六、课堂检测
㈠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描写雪后西湖全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作者采用特写,写西湖近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3.点明文章主旨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描写西湖的诗句很多,例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是苏轼笔下的雨后西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是白居易眼中的初春西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是杨万里心中的夏日西湖。西湖的确是个迷人的地方。
答案:1.雾凇沆砀 天与云与山与水 上下一白2.湖上影子 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3.莫说相公痴 更有痴似相公者4.欲把西湖比西子 淡妆浓抹总相宜 乱花渐欲迷人眼 浅草才能没马蹄 接天莲叶无穷碧 映日荷花别样红
㈡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15分)
【甲】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 选自张岱《湖心亭看雪》 )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4分)
⑴是日更定矣 是:__________ ⑵雾凇沆砀 沆砀:__________
⑶望之蔚然而深秀者 蔚然:__________ ⑷醉翁之意不在酒 意:__________
答案:⑴这⑵白汽弥漫的样子⑶茂盛的样子⑷意趣,情趣
2.下列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绝①湖中人鸟声俱绝②沿溯阻绝
B.一①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②上下天光,一碧万顷
C.秀①望之蔚然而深秀者②佳木秀而繁阴
D.之①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②醉翁之意不在酒
答案:B(A.①消失②断绝 B.①全②全C.①秀丽②茂盛D.①介入主谓②的)
3.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 )
⑴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⑵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答案:⑴湖中哪能还有这样的人呢!(2分)⑵山势回环,路也跟着转弯,有一座亭子,(亭角翘起)像鸟张开翅膀一样,高踞于泉水之上的,是醉翁亭。(2分)
4.【甲】文画线句子运用________手法,勾勒出西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雪夜之景。【乙】文采用________的顺序,介绍了醉翁亭的位置和环境。( 3分 )
答案:白描 空旷简约、洁白静谧 由远而近
5.【甲】【乙】两文作者都寄情山水,但表达的思想感情有所不同,请结合两篇文章的内容和背景加以分析。( 3分 )
答案:张岱痴迷于天人合一的山水之乐,表现出遗世独立的高洁情怀和不随流俗的生活方式,也流露出在明王朝灭亡以后对故国往事的怀恋。欧阳修被贬之后寄情山水,表现出随遇而安、与民同乐的旷达情怀。(意思对即可,3分)
布置作业
1.归纳积累文言知识。 2.背诵默写课文。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湖心亭看雪》导学案
〖学习目标〗
1.积累重点实词、虚词,把握文章内容。
2.体会本文将写景、叙事、抒情融为一体的写作手法;赏析白描手法的作用。
3.理解作者遗世独立的高洁情怀和不随流俗的生活态度以及消极避世的意绪。
〖学习重点〗
1.积累重点实词、虚词,把握文章内容。
2.体会本文将写景、叙事、抒情融为一体的写作手法;赏析白描手法的作用。
〖学习难点〗
理解作者遗世独立的高洁情怀和不随流俗的生活态度以及消极避世的意绪。
〖学习时间〗
2课时
〖学习进程〗
第二课时
一、复习复习
1.提写生字词
2.解释下列加点词语
⑴湖中人鸟声俱绝( ) ⑵上下一( )白
⑶惟( )长堤一痕 ⑷更( )有痴似相公者
3.翻译下列句子
⑴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⑵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二、文言知识归纳
1.一词多义
⑴是①是日更定矣_________ ②是金陵人_________
⑵一①上下一白_________ ②长堤一痕_________
⑶更①更有痴似相公者_________ ②是日更定矣_________
⑷白①余强饮三大白而别_________ ②上下一白_________
⑸大①见余大喜_________ ②余强饮三大白而别_________
⑹余①余住西湖_________ ②江干上下十余里间_________
2.词类活用
⑴大雪三日 大雪:_____作_____,_________
⑵是金陵人,客此 客:_____作_____,_________
⑶拥毳衣炉火 炉火:_____作_____,_________
⑷与余舟一芥 芥:_____作_____,_________
3.古今异义
⑴余拏一小舟 拏:古义_________;今义_________
⑵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白:古义_________;今义_________
⑶是日更定矣 更:古义_________;今义_________
三、研讨课文
1..找出本文记叙的要素——看雪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
2.请找出文中描写雪景的句子。
3.“湖中焉得更有此人”一语,与文中哪句话互相映衬?试结合语境,分析这两句话的深层内涵和表达效果。
4.作者在肃杀、冷寂的雪夜观赏西湖,你认为文中哪个字最能评价他的行为?如何理解?
5.说说“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并作简要赏析。
四、课堂总结
1.写作特色
2.主旨归纳
五、拓展阅读
试从描写手法和表达情感两方面来分析《江雪》与《湖心亭看雪》的区别。
江 雪
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注:柳宗元参加“永贞革新”失败后,被贬永州。年仅33岁正当盛年的诗人集国忧家祸于一身,政治上的暴风雪使他“茕茕孤立”,激愤感伤,遂成《江雪》。)
六、课堂检测
㈠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描写雪后西湖全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作者采用特写,写西湖近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3.点明文章主旨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描写西湖的诗句很多,例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是苏轼笔下的雨后西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是白居易眼中的初春西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是杨万里心中的夏日西湖。西湖的确是个迷人的地方。
㈡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15分)
【甲】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 选自张岱《湖心亭看雪》 )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4分)
⑴是日更定矣 是:__________ ⑵雾凇沆砀 沆砀:__________
⑶望之蔚然而深秀者 蔚然:__________ ⑷醉翁之意不在酒 意:__________
2.下列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绝①湖中人鸟声俱绝②沿溯阻绝
B.一①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②上下天光,一碧万顷
C.秀①望之蔚然而深秀者②佳木秀而繁阴
D.之①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②醉翁之意不在酒
3.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 )
⑴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⑵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4.【甲】文画线句子运用________手法,勾勒出西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雪夜之景。【乙】文采用________的顺序,介绍了醉翁亭的位置和环境。( 3分 )
5.【甲】【乙】两文作者都寄情山水,但表达的思想感情有所不同,请结合两篇文章的内容和背景加以分析。( 3分 )
布置作业
1.归纳积累文言知识。
2.背诵默写课文。
参考答案
第二课时
一、1.崇祯 更定 拏 毳衣炉 雾凇沆砀 惟长堤一痕 一芥 铺毡对坐 炉正沸 焉得 金陵 喃喃痴
2.⑴消失⑵全⑶只⑷还
3.⑴这一天初更时,我撑一条小船,裹着裘皮衣服,围着火炉,独自前往湖心亭看雪。⑵(他们)见到我非常高兴地说:“湖中哪能还有这样的人呢!”
二、1.⑴①代词,这②表判断⑵①副词,全②数词⑶①副词,还②古代夜间的计时单位⑷①古人罚酒时用的酒杯②白色⑸①非常②大,与“小”相对⑹①我②多
2.⑴名词活用作动词,下大雪⑵名词活用作动词,客居⑶名词活用作动词,带着炉火⑷小草,这里名词用作状语,像小草一样的微小
3.⑴撑(船)/拿东西,捉拿⑵古人斟酒时用的酒杯,这里代指酒/白色⑶古代夜间的计时单位,一夜分为五更,每更约两小时/更加;变更
三、1.时间——崇祯五年十二月;地点——西湖湖心亭;人物——作者、两个金陵人、船夫、童子;事件——看雪
2.①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②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③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 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3.“湖中焉得更有此人”一语,与“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相互映衬。
表达效果:前句借客之惊喜,赞作者之痴,同时,作者也与金陵客有同感——以为自己是“独往”,却原来“更有此人”。后句借舟子之口,说客人之痴,作者超凡脱俗的雅趣和孤芳自赏的情怀,此时找到了共鸣,也让本无雅趣的舟子受到了感染,而有此感叹。这种错落互见式的表现手法,以单方代双方,既简洁明快,又含蓄深婉。
4.“痴”。作者的“痴”表现在:“痴行”,“独往湖心亭看雪”,“强饮三大白”,表现出作者特立独行、率性而为;“痴景”,欣赏大雪覆盖下的世界,表现出作者对高洁人格的追求;“痴情”,从“崇祯五年十二月”“金陵人”的记述中,可以看出作者痴心于故国。
5.运用白描手法,“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抓住了景物在大雪覆盖中留下的“影子”的特点,妙用“痕”“点”“芥”“粒”等量词,把长堤、湖心亭、作者身处之舟、包括作者在内的舟中之人用白描的手法按照由远及近、由大及小的次序勾勒出来,如同一幅颇有意境的水墨画,具有很强的视觉效果。
四、1.运用白描手法。“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抓住了景物在大雪覆盖中留下的“影子”的特点,妙用“痕”“点”“芥”“粒”等量词,把长堤、湖心亭、作者身处之舟、包括作者在内的舟中之人用白描的手法按照由远及近、由大及小的次序勾勒出来,如同一幅颇有意境的水墨画,具有很强的视觉效果。
2.本文记述了作者湖心亭赏雪遇知己的奇遇,表现了西湖雪后的洁净之美及亭中遇人之乐,体现了作者痴迷于天人合一的山水之乐,痴迷于世俗之外的闲情雅致及挥之不去的故国之思、黍离之悲。
五、《江雪》描写手法:烘托;表达感情:怀才不遇的孤独感。
《湖心亭看雪》描写手法:白描;表达感情:清高自赏、淡淡愁绪。
六、㈠1.雾凇沆砀 天与云与山与水 上下一白2.湖上影子 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3.莫说相公痴 更有痴似相公者4.欲把西湖比西子 淡妆浓抹总相宜 乱花渐欲迷人眼 浅草才能没马蹄 接天莲叶无穷碧 映日荷花别样红
㈡1.⑴这⑵白汽弥漫的样子⑶茂盛的样子⑷意趣,情趣
2.B(A.①消失②断绝 B.①全②全C.①秀丽②茂盛D.①介入主谓②的)
3.⑴湖中哪能还有这样的人呢!(2分)⑵山势回环,路也跟着转弯,有一座亭子,(亭角翘起)像鸟张开翅膀一样,高踞于泉水之上的,是醉翁亭。(2分)
4.白描 空旷简约、洁白静谧 由远而近
5.张岱痴迷于天人合一的山水之乐,表现出遗世独立的高洁情怀和不随流俗的生活方式,也流露出在明王朝灭亡以后对故国往事的怀恋。欧阳修被贬之后寄情山水,表现出随遇而安、与民同乐的旷达情怀。(意思对即可,3分)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30张PPT)
部编本九年级语文上册
《湖心亭看雪》
张 岱
1.提写生字词
崇祯 更定 拏 毳衣炉
雾凇沆砀 惟长堤一痕
一芥 铺毡对坐 炉正沸
焉得 金陵 喃喃痴
2.解释加点的词语
⑴湖中人鸟声俱绝( ) ⑵上下一( )白
⑶惟( )长堤一痕 ⑷更( )有痴似相公者
消失
全
只
还
3.翻译下列句子:
⑴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⑵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这一天初更时,我撑一条小船,裹着裘皮衣服,围着火炉,独自前往湖心亭看雪。
(他们)见到我非常高兴地说:“湖中哪能还有这样的人呢!”
1.一词多义
⑴是
⑵一
⑶更
①是日更定矣_________ ②是金陵人_________
①上下一白_________ ②长堤一痕_________
①更有痴似相公者_________ ②是日更定矣_________
这
表判断
全
数词一
还
古代夜间的计时单位
⑷白
⑸大
⑹余
①余强饮三大白而别_________ ②上下一白_________
①见余大喜_________ ②余强饮三大白而别_________
①余住西湖_________ ②江干上下十余里间_________
古人罚酒时
用的酒杯
白色
非常
与“小”相对
我
多
⑴大雪三日
大雪:_____作_____,_________
⑵是金陵人,客此
客:_____作_____,_________
⑶拥毳衣炉火
炉火:_____作_____,_________
⑷与余舟一芥
芥:_____作_____,_________
2.词类活用
名词 动词
下大雪
名词 动词
客居
名词 动词
带着炉火
名词 状语
像小草一样的微小
⑴余拏一小舟
拏:古义_________;今义_________
⑵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白:古义_________;今义_________
⑶是日更定矣
更:古义_________;今义_________
3.古今异义词
撑(船)
拿东西,捉拿
白色
更加;变更
古人斟酒时用的
酒杯,这里代指酒
古代夜间的计时单位,一夜分为五更,每更约两小时
1..找出本文记叙的要素——看雪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
时间——崇祯五年十二月;
地点——西湖湖心亭;
人物——作者、两个金陵人、
船夫、童子;
事件——看雪
2.请找出文中描写雪景的句子。
①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②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③湖上影子,惟长
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 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3.“湖中焉得更有此人”一语,与文中哪句话互相映衬?试结合语境,分析这两句话的深层内涵和表达效果。
“湖中焉得更有此人”一语,与“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相互映衬。
表达效果:前句借客之惊喜,赞作者之痴,同时,作者也与金陵客有同感——以为自己是“独往”,却原来“更有此人”。后句借舟子之口,说客人之痴,作者超凡脱俗的雅趣和孤芳自赏的情怀,此时找到了共鸣,也让本无雅趣的舟子受到了感染,而有此感叹。这种错落互见式的表现手法,以单方代双方,既简洁明快,又含蓄深婉。
4.作者在肃杀、冷寂的雪夜观赏西湖,你认为文中哪个字最能评价他的行为?如何理解?
“痴”。作者的“痴”表现在:“痴行”,“独往湖心亭看雪”,“强饮三大白”,表现出作者特立独行、率性而为;“痴景”,欣赏大雪覆盖下的世界,表现出作者对高洁人格的追求;“痴情”,从“崇祯五年十二月”“金陵人”的记述中,可以看出作者痴心于故国。
5.说说“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
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并作简要赏析。
运用白描手法,“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抓住了景物在大雪覆盖中留下的“影子”的特点,妙用“痕”“点”“芥”“粒”等量词,把长堤、湖心亭、作者身处之舟、包括作者在内的舟中之人用白描的手法按照由远及近、由大及小的次序勾勒出来,如同一幅颇有意境的水墨画,具有很强的视觉效果。
1.写作特色
运用白描手法。“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抓住了景物在大雪覆盖中留下的“影子”的特点,妙用“痕”“点”“芥”“粒”等量词,把长堤、湖心亭、作者身处之舟、包括作者在内的舟中之人用白描的手法按照由远及近、由大及小的次序勾勒出来,如同一幅颇有意境的水墨画,具有很强的视觉效果。
2.主旨归纳
本文记述了作者湖心亭赏雪遇知己的奇遇,表现了西湖雪后的洁净之美及亭中遇人之乐,体现了作者痴迷于天人合一的山水之乐,痴迷于世俗之外的闲情雅致及挥之不去的故国之思、黍离之悲。
试从描写手法和表达情感两方面来分析《江雪》与《湖心亭看雪》的区别。
江 雪
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注:柳宗元参加“永贞革新”失败后,被贬永州。年仅33岁正当盛年的诗人集国忧家祸于一身,政治上的暴风雪使他“茕茕孤立”,激愤感伤,遂成《江雪》。)
《江雪》描写手法:烘托;
表达感情:怀才不遇的孤独感。
《湖心亭看雪》描写手法:白描;表达感情:清高自赏、淡淡愁绪。
㈠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描写雪后西湖全景的句子是“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作者采用特写,写西湖近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点明文章主旨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雾凇沆砀
天与云与山与水 上下一白
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湖上影子 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
莫说相公痴 更有痴似相公者
4.描写西湖的诗句很多,例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是苏轼笔下的雨后西湖;“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是白居易眼中的初春西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是杨万里心中的夏日西湖。西湖的确是个迷人的地方。
欲把西湖比西子 淡妆浓抹总相宜
乱花渐欲
迷人眼 浅草才能没马蹄
接天莲叶无穷碧
映日荷花别样红
㈡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15分)
【甲】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 选自张岱《湖心亭看雪》)
【乙】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 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 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 节选自欧阳修《醉翁亭记》)
1.解释加点的词语
⑴是日更定矣 是:__________ ⑵雾凇沆砀 沆砀:__________
⑶望之蔚然而深秀者
蔚然:__________
⑷醉翁之意不在酒 意:__________
这
白汽弥漫的样子
茂盛的样子
意趣,情趣
2.下列加点词的意义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绝
B.一
C.秀
D.之
B
①湖中人鸟声俱绝
②沿溯阻绝
①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②上下天光,一碧万顷
①望之蔚然而深秀者
②佳木秀而繁阴
①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②醉翁之意不在酒
消失
断绝
全
全
秀丽
茂盛
介入主谓
的
⑴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⑵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湖中哪能还有这样的人呢!
山势回环,路也跟着转弯,有一座亭子,(亭角翘起)像鸟张开翅膀一样,高踞于泉水之上的,是醉翁亭。(2分)
3.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 )
4.【甲】文画线句子运用________手法,
勾勒出西湖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雪夜之景。【乙】文采用__________的顺序,介绍了醉翁亭的位置和环境。( 3分 )
白描
空旷简约、洁白静谧
由远而近
张岱痴迷于天人合一的山水之乐,表现出遗世独立的高洁情怀和不随流俗的生活方式,也流露出在明王朝灭亡以后对故国往事的怀恋。欧阳修被贬之后寄情山水,表现出随遇而安、与民同乐的旷达情怀。
5.【甲】【乙】两文作者都寄情山水,但表达的思想感情有所不同,请结合两篇文章的内容和背景加以分析。( 3分 )
1.归纳积累文言知识。
2.背诵默写课文。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有大把高质量资料?一线教师?一线教研员?
欢迎加入21世纪教育网教师合作团队!!月薪过万不是梦!!
详情请看: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湖心亭看雪》导学案
〖学习目标〗
1.积累重点实词、虚词,把握文章内容。
2.体会本文将写景、叙事、抒情融为一体的写作手法;赏析白描手法的作用。
3.理解作者遗世独立的高洁情怀和不随流俗的生活态度以及消极避世的意绪。
〖学习重点〗
1.积累重点实词、虚词,把握文章内容。
2.体会本文将写景、叙事、抒情融为一体的写作手法;赏析白描手法的作用。
〖学习难点〗
理解作者遗世独立的高洁情怀和不随流俗的生活态度以及消极避世的意绪。
〖学习时间〗
2课时
〖学习进程〗
第二课时
一、复习复习
1.提写生字词
2.解释下列加点词语
⑴湖中人鸟声俱绝( ) ⑵上下一( )白
⑶惟( )长堤一痕 ⑷更( )有痴似相公者
3.翻译下列句子
⑴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⑵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二、文言知识归纳
1.一词多义
⑴是①是日更定矣_________ ②是金陵人_________
⑵一①上下一白_________ ②长堤一痕_________
⑶更①更有痴似相公者_________ ②是日更定矣_________
⑷白①余强饮三大白而别_________ ②上下一白_________
⑸大①见余大喜_________ ②余强饮三大白而别_________
⑹余①余住西湖_________ ②江干上下十余里间_________
2.词类活用
⑴大雪三日 大雪:_____作_____,_________
⑵是金陵人,客此 客:_____作_____,_________
⑶拥毳衣炉火 炉火:_____作_____,_________
⑷与余舟一芥 芥:_____作_____,_________
3.古今异义
⑴余拏一小舟 拏:古义_________;今义_________
⑵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白:古义_________;今义_________
⑶是日更定矣 更:古义_________;今义_________
三、研讨课文
1..找出本文记叙的要素——看雪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
2.请找出文中描写雪景的句子。
3.“湖中焉得更有此人”一语,与文中哪句话互相映衬?试结合语境,分析这两句话的深层内涵和表达效果。
4.作者在肃杀、冷寂的雪夜观赏西湖,你认为文中哪个字最能评价他的行为?如何理解?
5.说说“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并作简要赏析。
四、课堂总结
1.写作特色
2.主旨归纳
五、拓展阅读
试从描写手法和表达情感两方面来分析《江雪》与《湖心亭看雪》的区别。
江 雪
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注:柳宗元参加“永贞革新”失败后,被贬永州。年仅33岁正当盛年的诗人集国忧家祸于一身,政治上的暴风雪使他“茕茕孤立”,激愤感伤,遂成《江雪》。)
六、课堂检测
㈠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描写雪后西湖全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作者采用特写,写西湖近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3.点明文章主旨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描写西湖的诗句很多,例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是苏轼笔下的雨后西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是白居易眼中的初春西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是杨万里心中的夏日西湖。西湖的确是个迷人的地方。
㈡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15分)
【甲】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 选自张岱《湖心亭看雪》 )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4分)
⑴是日更定矣 是:__________ ⑵雾凇沆砀 沆砀:__________
⑶望之蔚然而深秀者 蔚然:__________ ⑷醉翁之意不在酒 意:__________
2.下列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绝①湖中人鸟声俱绝②沿溯阻绝
B.一①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②上下天光,一碧万顷
C.秀①望之蔚然而深秀者②佳木秀而繁阴
D.之①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②醉翁之意不在酒
3.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 )
⑴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⑵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4.【甲】文画线句子运用________手法,勾勒出西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雪夜之景。【乙】文采用________的顺序,介绍了醉翁亭的位置和环境。( 3分 )
5.【甲】【乙】两文作者都寄情山水,但表达的思想感情有所不同,请结合两篇文章的内容和背景加以分析。( 3分 )
布置作业
1.归纳积累文言知识。
2.背诵默写课文。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