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八年级上册历史第23课 内战爆发练作业题
选择题
1.1945年10月,毛泽东在《忆重庆谈判》中感叹:“遍地哀鸿遍地血,无非一念救苍生。”这表明他赴重庆谈判是为了( )
A.合作创办黄埔军校
B.争取国内民主和平
C.实现全民族共同抗日
D.商讨建立联合政府的问题
2.假如你在百度搜索引擎中输入“1945年”“毛泽东”“双十协定”这三个关键词,最有可能出现的事件应该是( )
A.遵义会议 B.西安事变
C.中共七大 D.重庆谈判
3.1945年8月,蒋介石连发三次电报邀请毛泽东到重庆“共同商讨”国际国内重要问题。蒋介石的真实意图是( )
A.商讨国内和平问题 B.商讨加入联合国事宜
C.赢得准备内战的时间 D.筹备召开政协会议
4. 某地初中同学在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时,从20世纪40年代中期的国民党报刊中,查阅到一些民主人士对毛泽东的称赞:“弥天大勇”“一身系天下之安危”。这些民主人士主要称赞毛泽东( )
A.建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举
B.赴重庆与国民党谈判的胆魄
C.参加中共一大
D.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伟业
5.1947年3月毛泽东断然决定撤出延安,他对部队指战员说:“我军打仗,不在一城一地的得失,而在于消灭敌人的有生力量。存人失地,人地皆存;存地失人,人地皆失。”毛泽东撤离延安的主要原因是( )
A.蒋介石对中央革命根据地进行“围剿”
B.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
C.国民党发动对陕北解放区的重点进攻
D.国民党全力围攻中原解放区
6.1946年6月,国民党撕下和平的面具,露出狰狞的面目,发动全面内战,开始进攻( )
中原解放区 B.陕甘宁解放区 C.山东解放区 D.大别山区
7.抗日战争胜利后,全国人民渴望和平、民主,但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却在加紧准备内战。全面内战爆发的标志是( )
A.国民党军队进攻陕北和山东解放区
B.中共中央转战陕北
C.国民党军队进攻中原解放区
D.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8.《中原突围》描写了中原解放区的解放军,面对国民党军的强势进攻,不得不进行的分散突围,它标志着国民党挑起了全面内战,中国革命进入( )
A.北伐战争时期
B.解放战争时期
C.十年内战时期
D.抗日战争时期
9.1946年6月内战爆发,中国共产党为有效粉碎国民党的全面进攻,制定的作战方式有( )
运动战 B.地道战 C.麻雀战 D.地雷战
10.毛泽东提出“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的著名论断是在( )
A.解放战争时期
B.八七会议时
C.北伐战争时期
D.抗日战争时期
11. 近代史上,周恩来既参与了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又参加了重庆谈判。西安事变和重庆谈判的相似点是( )
①张学良、杨虎城都直接参与其中
②中国共产党都做出了积极的努力
③国共两党都达成了反对内战的意向
④都预示着团结抗日新局面的到来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④ D. ②③
12. 八年级(1)班同学在历史课上展开了关于毛泽东等中央领导人主动撤离延安的讨论,下列是同学们发表的一些观点,其中不恰当的是( )
A. 敌强我弱,避实就虚是正确选择
B. 不能与敌人硬拼,人存地存,人失地失
C. 这说明中央领导人充分吸取了第五次反“围剿”失利的教训
D. 撤离延安是为了保证中央领导人的安全
13.“1947年7月至9月,解放战争形势起了一个根本的变化,即人民解放军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导致这一变化的历史事件是( )
A.重庆谈判 B.挺进大别山 C.三大战役 D.渡江战役
14.毛泽东提出“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的著名论断是在( )
A.北伐战争时期 B.国共对峙时期
C.抗日战争时期 D.解放战争时期
15.1945年9月,毛泽东幽默地说:“国共和谈,宛似两个人谈恋爱,总要论及婚娶。现在吾党有诚意,事情先成功一半。”毛泽东所说的“国共和谈”指的是( )
国民党大 B.北平和谈 C.西安事变 D.重庆谈判
16.下图反映了解放战争时期某一阶段的战争态势。这一阶段的特点是( )
A.国民党挑起全面内战
B.解放军粉碎国民党的重点进攻
C.解放军积极进攻国统区
D.国民党与共产党进入战略相持
17.某部小说的故事梗概如下:1945年10月10日,国民党同中国共产党正式签署了《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也就是著名的“双十协定”。下列适合做这部小说书名的是( )
A.开启思想解放的大门——新文化运动
B.我眼中的延安——中国革命的中流砥柱
C.中国社会转型的开端——鸦片战争
D.艰难的较量——重庆谈判
18.1946年,梁漱溟(著名爱国民主人士)到上海去见周恩来,促其回南京继续和谈。次日梁返回南京,下车见报载“国军已攻下张家口”,不禁惊叹地对记者说:“一觉醒来,和平已经死了!”“和平已经死了”是因为( )
A.重庆谈判,国共双方未达成一致意见
B.国人和平建国的要求脱离实际
C.国民党发动内战,全面进攻到达最高峰
D.国民党拒绝在和平协议上签字
19.经受抗日战争考验的人民军队已掌握了多种作战方式。在解放战争初期,人民解放军采取的主要作战方法是( )
A.防御战 B.阵地战 C.游击战 D.运动战
20.在毛泽东回到延安的欢迎晚会上,张治中发表感想说:“毛先生此次去重庆,造成了普遍的最良好的印象,同时,也获得了很大的成就。”这里“很大的成就”主要指( )
A.解决了人民军队的合法性问题
B.达成了和平建国的“双十协定”
C.促成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
D.国民党承认解放区政权的合法地位
二、非选择题
2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大战(指抗日战争)方告结束,内争不容再有……甚有赖于先生之惠然一行,共定大计。
——蒋介石再次邀请毛泽东到重庆谈判的电报(1945年8月20日)
材料二 若不速剿除,不仅……抗战前功尽弃,自必遗害无穷。
——蒋介石发给陆军总司令何应钦的密电(1945年10月13日)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分析蒋介石邀请毛泽东到重庆谈判的理由。
(2)根据材料二,分析蒋介石对中国共产党的政策。
(3)材料一和材料二有没有矛盾 为什么在同一阶段蒋介石会有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
2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抗战胜利后中国人民面临着两种命运、两个前途的斗争,全党和全国人民的任务,就是“用全力去争取光明的前途和光明的命运,反对另外一种黑暗的前途”。大会制定了党的政治路线,即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力量,领导人民打败日本侵略者,建立一个独立、自由、民主、统一、富强的新中国。
——摘编自中共七大相关资料
材料二:协定规定:坚决避免内战,在和平、民主、团结、统一的基础上,建立独立、自由和富强的新中国。
——《双十协定》
材料三:1946年6月下半月,蒋介石认为时机已经成熟,并于6月20日命令国民党刘峙集团进攻中原解放区,全面内战爆发。
——摘编自《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1)据材料一指出当前的主要任务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光明前途”和“黑暗前途”分别是什么?
(2)材料二中的协定是哪一历史事件的成果?该协定中国共双方初步达成了什么共识?
(3)据材料三指出《双十协定》达成的共识有没有实现?试概括其原因?
23、以下是有关重庆谈判的部分资料,请结合所学知识进行探究。
【环节一】电文相邀
1945年8月14日,蒋介石给毛泽东的电文:
万急,延安
毛泽东先生勋鉴:
倭寇投降,世界永久和平局面可能实现,举凡国际国内各种重要问题,亟待解决,特请先生克日惠临陪都,共同商讨,事关国家大计,幸勿吝驾,临电不胜迫切悬盼之至。
蒋中正
八月十四日
(1)电文中的“倭寇”“陪都”各指什么?从字面上看,蒋介石为什么急于邀请毛泽东去“陪都”谈判?
【环节二】阴谋暴露
抗战期间,蒋介石把精锐兵力放在西南、西北大后方,现在要调到前线抢果实,还有些心有余而力不足;再者,抗战胜利,世界需要和平,过早撕下脸皮就会失之于民,也有些天意难违呀!
(2)根据上面材料,你觉得蒋介石邀请毛泽东去“陪都”谈判的真实意图是什么?
(3)毛泽东赴“陪都”谈判能改变蒋介石发动内战的既定方针吗?为什么?
(4)既然阻止不了内战的爆发,毛泽东还应不应该赴“陪都”谈判?谈谈你的看法。
答案
1-5BDCBC 6-10ACBAA 11-15DDBDD 16-20BDCDB
21、(1)共商国家大计。
(2)进行军事进攻,以便迅速消灭中国共产党。
(3)没有矛盾,材料一是表面文章,材料二才是真实意图。蒋介石企图借谈判之名达到争取时间、准备内战和欺骗人民的目的。
22、1)主要任务:领导人民打败日本侵略者;光明前途:和平、民主的中国(独立、自由、民主、统一、富强的新中国);黑暗前途:内战、独裁的中国。
(2)历史事件:重庆谈判;共识:和平、民主。
(3)没有;原因:因为国民党挑起内战。
23、(1)日本帝国主义;重庆。为了“国家大计”,“以国家利益为重”。
(2)为发动内战争取时间,也为了欺骗人民,并且可以把蓄意制造内战、不愿和平的罪名加在中国共产党头上。
(3)不能。因为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政府反共反人民的本质不会改变。
(4)应该。国民党政府代表的是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利益,为维护其阶级利益,他们必然要反共反人民,坚持独裁内战;经过抗日战争付出重大牺牲的中国人民,迫切要求重建和平的生活,强烈地盼望国共两党携起手来,用和平的方法建立独立、自由、富强的新中国;中国共产党一贯代表广大人民的意愿,为了尽一切可能争取和平民主,揭露和孤立蒋介石,毛泽东应冒风险赴重庆谈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