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式条形统计图》
【教学内容】
苏教版五(下)第110—111页例2及相应的“试一试”、“练一练”等。
【教材简析】
复式条形统计图是苏教版小学数学第九册的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单式条形统计图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与单式统计图相比,复式统计图的信息量大,结构复杂。通过复式统计图的教学,学生收集信息、表达数据和应用统计数据的能力会有明显的提高。这节课的内容包括制作复式条形统计图的必要性、制作方法以及对这种统计图的分析、预测。本课的学习,不但可以用来解决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也是今后学习复式折线统计图的重要基础。
本课教材内容分为三个层次:一是例2,认识复式条形统计图,并根据图中的相关信息回答问题;二是“试一试”,学会按要求画不同高度的直条表示不同的数据;三是“ 练一练”,根据图中的信息,解释统计结果,并根据结果作出推断和预测。鉴于复式条形统计图与单式条形统计图其特点和制图原理基本相同,可运用类推引导学生主动获取知识。因此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组织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经历探索新知的过程,能有条理地分析与表达复式条形统计图所包含的信息。
【教学目标】
1、让学生认识复式条形统计图及其特点,能根据收集、整理的数据在提供的表格中完成相应的复式条形统计图。
2、能对统计图进行简单的分析,并根据图中的信息合理地进行预测、决策,提高学生根据图中数据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经历统计的过程,进一步认识统计的实践意义。
【教学重点】根据收集、整理的数据完成复式条形统计图。
【教学难点】能对统计图进行简单的分析,能正确有条理地表达。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水彩笔。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知。
1、谈话:同学们,你们喜欢旅游吗?说说你到过哪些地方?
2、石老师也喜欢旅游,外出旅游前需要考虑的因素很多,其中比较重要的一点就是要了解当地的气候情况。看,这是我们仪征市2010年各季度平均气温统计图。(课件出示)
交流:从这张统计图上你能获得哪些信息?
追问:谁来说一说条形统计图是由哪些部分组成的?(课件出示:标题、制图日期、横轴、纵轴、并标上单位、直条的高度表示数量,并要注上数字)。
3、谈话:你们去过北京和桂林这两
个城市吗?让学生说说对这两个城市的
了解。
这两个城市的风景特别优美,气温
也比较适宜,这就是2003年北京市、桂
林市各季度平均气温情况统计图。
(课件出示右图)
【设计意图:《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本环节通过创设旅游的谈话情境,既复习了单式条形统计图的知识,又顺利导入了新知,为学生学习复式条形统计图作了准备。同时,让学生体会到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
二、引导探究,建构新知。
1、 同学们请仔细观察这张统计图,与我们以前学过的条形统计图有什么不同?
说明:这张统计图同时反映了两个城市的气温情况,我们把它叫做复式条形统计图(板书课题)。
2、启发:仔细观察这张统计图,你了解到哪些信息?先自己说一说,再把自己的发现在小组内和同学们交流。
3、集体交流,汇报时提问:
(1)淡蓝色直条和深蓝色直条,分别代表哪个城市呢?从哪儿看出来的?
指出:在图的右上角用不同的颜色画了两个小方块,并分别标出了城市的名字,这个是复式条形统计图的图例(板书),有了图例才能分清不同颜色的直条各表示什么数量。
单式统计图有图例吗?这是他们俩明显的不同之处。
(2)你还知道哪些信息?谁来说说每个季度两个城市的平均气温呢?
4、谈话:复式条形统计图能在一张图中反映出两个城市各季度的平均气温状况,复式统计表也能在一张表中反映出两个城市的平均气温状况。
请同学们根据复式条形统计图的信息来填写复式统计表,每个同学先各自在书上填写,并思考表格下面的三个问题。
然后在小组里交流。
学生汇报时问:你是看统计图来回答这三个问题还是看统计表的?为什么?
引导:回答上面的问题,是看统计图方便,还是看统计表方便?你认为复式条形统计图有哪些优点?
明确:复式条形统计图既能对一组数据进行研究,又能对两组数据进行分析和比较,很形象、直观。
【设计意图:《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学生通过观察学习用数学的眼光看问题、用数学的头脑想问题,通过相互交流信息学会合作互助。本环节多次采用此种方式,在学生在思维碰撞中互相启智,加深了对复式条形统计图的认识。】
三、综合应用,巩固新知。
1、教学“试一试”。
谈话:复式条形统计图有这么大的优势,你们想不想自己制作统计图呢?出示“试一试”,先让学生阅读题目,提问:统计表中提供了哪些信息?统计图中的图例告诉我们什么?
电脑组各有多少人?表示它们的直条已经画好了,让我们看看是怎么画的。(课件演示)介绍画图的四个步骤:画顶线、标数字、画边框、涂颜色。
请同学们继续完成书法组、美术组、航模组的图。(课件演示核对)
2、教学“练一练”。
(课件出示下图)
谁来读一读题目?“污染指数”是什么意思?四年级的时候我们学过了,空气污染指数是评价空气质量的指标。从统计图中你能对上海、海口两个城市2004年国庆期间空气质量进行分析吗?
先在小组里说一说,再指名说。(1)先比较每个城市的情况;(2)再比较一天两个城市的空气质量情况。
3、(课件出示)下面是某商场三个月冰箱、取暖器销售统计图,缺少了图例,请你分析一下哪一种直条表示冰箱?哪一种直条表示取暖器台数?为什么?
4、(课件出示)下面是红星小学兴趣小组情况统计图,它与前面看到的几个统计图有什么不同?
从这个统计图中,你能知道些什么?
5、出示实验小学各年级男、女生人数统计图,你能从图中发现什么?实验小学总体上说是女生比男生少,这是普遍现象还是特殊情况?
课后请同学生们分组调查一下我校各班男女生人数的相关信息,下节课我们进行汇总交流。
【设计意图:《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习时能解释统计结果,根据结果作出简单的判断和预测,并能进行交流。”本环节通过形式多样的练习,加深对复式条形统计图的认识和内化,进一步体会复式条形统计图的优点。】
四、总结回顾,整理新知。
这节课学习了什么内容?你有什么收获?
【设计意图:课堂总结不仅是要让学生对本课知识进行概括归纳,也要在学习方法、学习评价等方面做一些探讨。本环节通过回顾梳理,畅谈学习收获,相互交流分享,让学生获得学习成功的体验,增强了学好数学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