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目标】第四章 第二节 交通运输布局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教学设计 (表格式)

文档属性

名称 【核心素养目标】第四章 第二节 交通运输布局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教学设计 (表格式)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1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2-09-18 19:32:5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程基本信息
学科 地理 年级 高一 学期 第二学期
课题 第四章 第二节 交通运输布局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教科书 书名:普通高中地理教科书必修第二册 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
教学人员
姓名 学校
教师1
教师2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结合实例,说明交通运输布局对区域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 2.结合实例,说明交通运输布局对聚落发展的影响。 核心素养: 综合思维:交通运输对区域发展的促进作用。 区域认知:区域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变化。 地理实践力:调查当地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变化及其对当地发展的影响。 人地协调观:结合当地实际,合理布局交通运输网,促进区域发展。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交通运输布局影响聚落的空间形态和城镇分布。 教学难点:交通运输条件的变化发展对区域发展、兴衰的影响。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师生活动
一、导入新课 “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从唐朝诗人徐凝的这句诗中,可想扬州当时的繁华。此后1000多年,“二分明月”的扬州在我国城市中的繁华地位不减,“下扬州成为达官显贵、文人墨客以至平民百姓的梦想。然而,至近代,扬州的繁华地位逐渐被上海、苏州等城市所取代.扬州从未成为国家的行政中心,为何能”二分明月“达1000多年?历史进入近代,是什么改变了扬州的发展条件,而使其”二分明月“的繁华不再?
二、新课讲授 板书: 一、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教师讲解:
交通运输布局促进区域经济发展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 交通运输使区域经济发展所需要的资源、产品设备、劳动力等要素合理流动,实现空间上的优化配置。 2.缩短了不同区域之间的时空距离,使一个区域的经济活动可以辐射其他区域, 加快经济发展速度,提升经济发展水平。 (承转)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沿海地区凭借优越的海运优势,面向国际市场,发展出口加工业、出口创汇农业等,迅速提高经济发展水平;一些偏远的边境聚落,依托国际陆路交通的优势,发展成为重要的边境贸易口岸 学生阅读P88思考题: 教师课件展示广西凭祥交通位置示意图(图4.11),并对凭祥做简单的介绍 3.拉动原材料、能源、建筑、旅游等行业的发展,增加就业。(要致富先修路) 发展交通运输,可以直接拉动原材料、能源、建筑、旅游等行业的发展,增加就业。 (承转)自20世纪末以来, 我国大力投资建设全国高速公路网、全国高速铁路网(图4.12),以及西气东输、村村通等重大交通运输工程,不仅促使我国经济长期高速发展,而且有效地带动中西部地区发展和贫困地区脱贫致富。 课件展示(图4.12) 教师介绍中国高速铁路八纵八横线 (承转)要致富先修路,交通运输成为地方经济发展的先行官,下面请同学阅读P89案例《陕西省武功县发展交通脱贫致富》 课件展示 (图4.13) (承转)2013年中国为扩大和深化对外开放,加强与世界各国互利合作,我国提出“一带一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倡议,得到国际社会的高度关注。 课件展示:“一带一路”示意图 学生阅读再思考问题: “一带一路”内部区域差异明显,经济发展具有很强的互补性。“一带一路”倡议推动构建开放、创新、活力、联动、包容的世界经济,已经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紧密相连。穿梭在亚欧大陆上的中欧班列,成为国际物流陆路运输的“大动脉”,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之间的贸易畅通带来可靠高效的运力保障。 布置学生思考问题 分别指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连接的大洲和地区。 从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角度,讨论“一带一路”建设的重大意义。 我国连云港的货物运至荷兰鹿特丹,请从运距、运时、运费几方面,比较陆路运输与海路运输的优劣。 学生讨论,教师指导 (承转)聚落,尤其是城市,是区域发展的中心,也是区域交通运输网络的节点。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变化对区域发展的影响,突出表现在对聚落发展的影响。 板书:二、影响聚落发展 学生阅读教材P91-P92页,并思考以下问题
1.交通枢纽成为大城市的原因?并举例说明。 2.是什么原因导致扬州城从繁荣走向衰落的? 3.乡村聚落与交通运输有什么关系? 教师讲解: 1. 交通枢纽往往会形成规模较大的城市 交通枢纽是旅客和货物集散、周转的地方,服务于客、货集散的餐饮、旅馆、装卸、包装、批发和零售等行业便在交通枢纽集聚。在客、货吞吐量大的交通枢纽,还会集聚与货物相关的制造业,并促进其他产业的发展,往往会形成规模较大的城市。 课件展示中国主要的铁路干线图和沿海沿江港口分布图,要求学生找出中国的一些主要铁路枢纽和沿江沿海港口。 教师讲述: 我国石家庄、株洲就是依托铁路枢纽发展起来的,叫火车拉来的城市,上海、青岛、芜湖、武汉等则是依托港口才得以发展兴旺的。 课件展示图4.15,对新加坡的发展进行分析 (承转) 进入现代社会,交通运输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那么当一地的重要交通运输线路或运输方式的变化,会使当地的聚落发生怎样的变化呢? 板书: 2.重要交通运输线路或运输方式的变化, 促使商业网点甚至商业中心城市的变化。 案例分析:扬州的繁荣与衰落 课件展示:京杭大运河 学生思考问题: 1.扬州的形成与兴盛得力于哪种运输方式; 2.扬州市的布局沿什么分布,形态如何; 3.所有城市都和扬州的布局一样吗? 课件展示:京杭大运河及京沪铁路 教师讲述: 京杭运河是古代我国东部地区南北方向的大宗货物运输,扬州位于京杭运河南北段的中间位置,是长江航运与京杭运河航运的转运点 近代,海运兴起、京沪铁路修建,京杭运河的交通运输地位不断下降,加之北段逐渐淤塞,扬州也就逐渐衰落。 (承转)交通运输线路或运输方式的变化,不仅对城市的兴盛与衰落有着极大的影响,对乡村聚落亦是如此。 板书:3. 新建的乡村聚落一般临近区域主要公路 新建的乡村聚落一般临近区域主要公路(图4.16),而一些交通不便的分散的乡村聚落会逐渐消失。 课件展示 (图4.16)
三、本课小结
四、课堂达标 2019年4月25日至27日,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在北京举行,来自150多个国家和90多个国际组织的近5 000名外宾应约而来。“一带一路”是指“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读图,完成1~2题。 1.从能源利用的角度看,“一带”和“一路”所经之处,共同且最具优势的能源资源是(  ) A.风能 B.太阳能 C.煤炭 D.石油、天然气 2.“一带一路”能给诸多行业带来发展机遇,下列受益不明显的行业是(  ) A.文化旅游产业 B.信息产业 C.种植业 D.交通运输业 新加坡因地制宜,扬长避短,经济迅速发展。读图,回答3~4题。 3.新加坡发展经济的有利条件是(  ) A.领土狭小,人口稠密 B.位置优越,港口优良 C.资源贫乏,位置重要 D.粮食和淡水靠进口 4.新加坡不宜发展的经济部门是(  ) A.航运业 B.出口加工工业 C.旅游业 D.农业 下图为“某城市空间布局变化图”,图中Ⅰ、Ⅱ、Ⅲ为该城市三个发展阶段的空间布局。据此回答5~6题。 5.影响该城市形成的主导因素是(  ) A.地形 B.气候 C.河流 D.矿产 6.该城市空间布局从Ⅰ到Ⅲ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交通运输的发展 B.国家政策的扶持 C.矿产资源的开发 D.城市人口的增加 武汉三镇鼎立格局自古有之,而今却发生了很大变化。读图,回答7~9题。 7.武汉三镇历史格局形成的自然原因主要是(  ) A.平原广阔 B.季风气候 C.河流交汇 D.矿产开发 8.随着现代综合交通的不断发展,武汉市城市形态在沿江发展 的基础上,将进一步趋向(  ) A.集中式团块状发展 B.沿河流条带状发展 C.沿公路、铁路多轴向发展 D.从放射状转向内聚发展 9.武汉市的发展变化说明(  ) A.交通枢纽都能发展成为省级行政中心 B.特大城市的衡量指标是人口的增加 C.河流运输方式的兴衰变化会影响城市的兴衰 D.城市主要交通线的变化会影响城市的格局 【答案】1—5:D C D B C 6—9:A C C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