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9张PPT)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新课导入
余光中先生的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寄托了漫长的生活历程和对祖国的绵绵怀念,马致远先生的乡愁便是一首短短的小令,抒发了内心的羁旅思乡之苦,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
学习目标
1.能有感情的朗读诗歌和默写。
2.品味语言,体味诗词意境。
3.领会诗人的羁旅思乡之情。
作者简介
马致远(约1251—1321以后),字千里,号东篱。元代著名戏曲作家、散曲家,秋思之祖。
代表作《汉宫秋》《青衫泪》《荐福碑》《岳阳楼》《马丹阳》《黄粱梦》等。
元曲四大家:马致远《汉宫秋》、关汉卿《窦娥冤》、郑光祖《倩女离魂》、白朴《梧桐雨》。
写作背景
《天净沙·秋思》选自《全元散曲》。这首小令是马致远旅途漂泊时的作品之一。马致远仕途不如意,长期漂泊,足迹所到之处,总有聚散依依的哀婉,而这种哀婉又与他对国家的哀伤联结在一起。
文体知识
元曲是继唐诗宋词后兴起的一种艺术形式,是一种新的诗体,包括杂剧和散曲两部分。散曲又分小令和套数,小令在元代又名“叶儿”,每首能独立,相当于一首诗或一阕词。
元曲
元杂剧
元散曲
小令:只有一支曲子
散套:是同一宫调 的若干小令相联的组曲
解读诗题
天净沙:曲牌名
秋思:题目
秋:点明时节是秋天
诗题大意:游子思乡的愁绪
划分节奏
天净沙·秋思
【元】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课文解读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昏鸦:黄昏时将要回巢的乌鸦
古道:已经废弃,不堪再用的古老驿道(路)
西风:秋风
断肠:形容悲伤到极点
天涯:天边,指远离家乡的地方
句意:枯藤缠绕的老树的枝干上栖息着黄昏时归巢的乌鸦,小桥下潺潺的流水映出飘荡着炊烟的几户人家,荒凉的古道上,迎着萧瑟的秋风走来一匹孤独的瘦马,夕阳早已往西沉下,漂泊未归的游子还远在天涯。
课文解读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诗歌鉴赏
1.这首散曲描绘的是什么样的图景?表达什么样的感情?
这首小令描绘了一幅绝妙的深秋晚景图,真切地表现出天涯沦落人的孤寂愁苦之情。
诗歌鉴赏
2.名句赏析: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诗人用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九种意象巧妙组合,描绘了一幅游子漂泊行旅图。
诗歌鉴赏
“枯藤”渲染出一种萧瑟荒凉的意境。
“小桥”描绘了一幅幽雅恬静的画面,反面衬托游子思乡的愁绪。
“古道”从侧面反映出游子在客途中的孤苦寂寞的心情。
诗歌鉴赏
3.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夕阳西下”点明了时间。“断肠人在天涯”是点晴之笔,点明了人物,道出了游子远离家乡孤独漂泊的思乡之情。
课堂小结
《天净沙·秋思》描绘了一幅绝妙的深秋晚景图,渲染了悲凉的气氛,表现了长期漂泊异乡的人的惆怅凄苦之情。
课堂小试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既是眼前的实景,又是诗人的想象,虚实结合,引发游子的思乡之情。
B.“夕阳西下”一句,将前面九个独立事物统一到一幅画面中,有一种凄凉美。
C.这首小令文字精炼,如“枯藤老树昏鸦不”用一个动词而境界全出。
D.这首小令表现出一个长期漂泊他乡的游子孤寂愁苦的心情。
A
板书设计
布置作业
背诵古诗并默写。
感谢聆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