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课 资产阶级革命与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 课件(共69张PPT)--2021-2022学年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9课 资产阶级革命与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 课件(共69张PPT)--2021-2022学年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6.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9-18 22:13:5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69张PPT)
第9课 资产阶级革命与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
共和制国家:美、法、德、意、俄
君主立宪制国家:英国、日本
概念解析
是指由资产阶级领导的反对封建社会制度的革命,基本上是在资产阶级提出的纲领、口号下进行战斗的。它的历史使命就是推翻封建统治,为发展资本主义扫清道路,其实质就是以资本主义剥削制度取代封建剥削制度。
资产阶级革命
资本主义国家实行的社会制度,在继承的基础上又极大地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迅速发展。资本主义制度以资本家占有生产资料和雇佣劳动为基础,实质是资本剥削雇佣劳动的制度。为了维护自身利益,资产阶级建立起适合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政治制度,主要实行君主立宪制和民主共和制,并形成两党制或多党制,代表资产阶级不同的利益集团,通过定期选举轮流执政。19世纪,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扩展。
资本主义制度
4
资本主义经济发展
资产阶级队伍壮大
确立资本主义制度
资产阶级革命
资本主义扩展
资本主义经济发展
(经、政、文等)
人文主义
(启蒙思想)
勾画蓝图
思想武器
美国
殖民统治
思想解放是社会变革的先导;
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是资产阶级革命和资本主义制度确立与扩展的根本原因
推翻封建专制制度
英、法
一、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与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1、英国资产阶级革命(1640年—1688年)——背景
材料一:英国是资本主义发展较早的国家。16世纪末17世纪初,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在经济上日益壮大,不再甘心忍受封建专制制度对他们的种种限制。
材料二:1625年,(英王)查理一世继位后,在财政问题上与议会产生矛盾。1628年,国王召开议会,企图解决财政困难......次年,国王解散议会,实行独裁,大量出售专利权,征收新税......激起社会不满。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与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王权专制,激化了社会矛盾;
英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在经济上日益强大;
民主
专制
1640
革命爆发议会斗争
斯图亚特王朝复辟
1660
克伦威尔就任“护国主”,实行军事独裁统治
1653
1688
光荣革命
王权
封建势力
议会
资产阶级和新贵族
处死国王
建立共和国
1649
2.过程
长期性、曲折性、反复性、妥协性。
资产阶级经过近半个世纪才确立统治地位;
封建专制-----共和----军事独裁------复辟
1640年革命爆发,1649年处死国王查理一世
克伦威尔独裁统治
1649—1658年
查理二世王朝复辟
1658—1685年
詹姆斯二世
1685—1688年
威廉和玛丽
1688年“光荣政变”
杀了一个国王
赶走一个国王
请了一个国王
议会决定了国王的命运
为英国君主立宪政体的确立奠定基础。
“光荣革命”
意义:
英国资本主义制度确立的标志: 《权利法案》(1689年)
意义:以明确的法律条文限制国王的权力。保证议会的立法权、财政权等权力,确立了议会高于王权、司法独立于王权的原则。
1701年《王位继承法》
英女王:
伊丽莎白二世
是英国资本主义制度的重要发展,把包括王位继承和任命法官等重大问题的决定权都掌握在议会手里。
请在此输入标题
2、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1689年《权利法案》的颁布
《权利法案》明确规定了限制王权的条款:
未经议会同意,国王无权废除法律或停止法律的执行;
未经议会同意,国王不能征税;
未经议会同意,国王不能在和平时期招募或维持常备军;
议会必须定期召开;
议员的选举不受国王的干涉。
立法权
征税权
军事权
集会权
选举权
历史意义:《权利法案》限制了国王权力,确立了议会主权,实现了议会和国王的集体的统治,统治方式从人治转向法治。英国社会从此进入长期稳定发展时期。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与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人 治
法治
专 制
民主
《权利法案》的颁布说明了世界政治发展有何趋势?
威廉三世
(2)1701《王位继承法》
凡按照本法的限制规定可以继承王位者,若同罗马教廷或者教会和好,或者保持交往,或者信奉罗马天主教或者与罗马天主教徒结婚,都应按照前举法令所规定和确认的情形,丧失继承的资格。
3、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完善——责任内阁制的确立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与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责任内阁制
责任内阁制,又称"议会内阁制"。是指内阁由议会产生并对议会负责的政权组织形式。
1714年,安妮女王去世,根据《王位继承法》,德国汉诺威选帝侯登上英国王位,即乔治一世。他不熟悉英语,对英国事务也不感兴趣,甚至不出席内阁会议而让大臣们去料理国事。18世纪20年代,在当时的多数党领袖罗伯特 沃波尔成为第一任内阁首相,英国责任内阁制开始形成。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与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4、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特点
选民选举
国王
议会
内阁
上院
(贵族院)
下院
(平民院)
多数
组阁
负责
形式任命
任命 世袭
提请国王
监督
国家元首
行政权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特点
以代议制为基础,以责任内阁制为核心;
国王:虚君,统而不治,礼仪性的国家元首;
议会:国家的权力中心,掌握立法权;
内阁:内阁的首脑是首相,成员是各部大臣。首相由议会多数党领袖担任,掌握国家行政大权。内阁实际上对议会负责。如果议会通过对内阁(政府)的不信任案,内阁就要下台;但首相也有权解散议会,重新进行选举。
立法权
(三)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特点
国王:统而不治,只是最高权力的象征,“虚君”
议会:国家权力中心,掌握最高立法权,监督内阁
首相:掌握最高行政权,又通过议会掌握立法权
议会权力至上,君主统而不治
英国议会与内阁的关系
行政权
统而不“治”
立法权
国王
内阁
议会
首相
不对国王负责
形式任命
监督内阁
不对国王负责
形式任命
对议会集体负责
对议会负责
议会选举中获胜的多数党领袖
组阁
政治上共进退
上院
(贵族院)
下院
(平民院)
选民选举
托利党
1832年
辉格党
保守党
自由党
保守党
工党
土地贵族
国教僧侣
新贵族
城市商人
金融家
20世纪初
贵族
其他阶层
工商业
资产阶级
地位:最先确立和实行两党制的国家
1924年至今,英国一直保持着由工党和保守党轮流执政的局面。
英国的两党制
政论堂
鲍里斯.约翰逊(保守党)要成为首相需要具备哪些条件?
首先,保守党在下院大选中获胜成为多数党
其次,本人必须是保守党的领袖
最后,要由国王任命
政论堂
对于英国的脱欧问题,人民议论纷纷。那么:
内阁成员大体上是赞成还是反对,为什么?
赞同。集体负责,共同进退
女王伊丽莎白二世如果反对,决议会不会发生改变,为什么?
不会。首相掌握行政权,不对国王负责
如果议会中大多数都极力反对,结果又会如何?
要么内阁成员集体辞职,要么宣布解散议会,重新选举
(四)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影响
1、政治:结束专制走向民主,有利于维护政局的稳定
2、经济:促进资本主义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对英国:
对世界:
是第一个建立君主立宪制的国家;提供了一种资本主义政治体制发展的范例
1.近代资产阶级通过革命和改革,确立了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其中英国确立的是A.君主制 B.皇帝制 C.君主立宪制 D.共和制
2.“光荣革命”后,英国议会颁布了关于新国王登基的法律文件。它确立了议会主权,限制了国王的权力。该文件是 A.《十二铜表法》 B.《权利法案》 C. 1787年宪法 D.1875年宪法
c B
3.英国国王威廉三世在1689年否决了下院提出的《三年法案》,1693年再次否决此法案直到1694年才迫于对外战争需要签署此案。这表明当时英国A.光荣革命成果遭到破坏 B.国王仍在行使部分权力C.责任内阁制的弊端明显 D.议会改革未能实现目标
4.在英国,内阁所有成员要维护内阁整体形象,不可使外界了解内阁中的意见分歧,首相的失败则意味着整个执政党的失败。可见,英国内阁成员A.内部纠纷较少 B.必须服从议会领导C.需与首相共同进退 D.时常面临执政危险
B C
二、美国独立战争与民主共和制
的确立
美国独立战争与民主共和制的确立
1、美国独立战争(1775年—1783年)——背景
材料一:对法战争结束后,英国夺取了法属加拿大,因之它在北美的领土大大扩张,为了保卫辽阔的帝国疆域,也需要巨额费用。在这种情况下.......英国统治当局却决定把税的负担转嫁到殖民地居民身上。1765年颁布的“印花税法案”和1767年颁布的“唐恩森德法案”......激起了北美人民的强烈抗议。
——吴于廑主编《世界近代史 上编》
材料二:到18世纪中叶,在北美英属殖民地上已经形成了一个新兴的民族——美利坚民族。随着美利坚民族的形成,民族自决也日益增长。
——吴于廑主编《世界近代史 上编》
材料三:在独立前的100多年中,他们也不断地从欧洲先进思想中汲取滋养。......在英、法启蒙思想的熏陶下,在北门殖民地上也产生了启蒙思想的代表人物。
——吴于廑主编《世界近代史 上编》
英国对北美13块殖民地的种种限制和剥削,
激起了北美人民的强烈不满。
美利坚民族形成,民族自决呼声日益高涨。
受启蒙运动的影响,北美人民要求独立。
根本原因:北美殖民地资本主义的发展
1775年,莱克星顿枪声
1776年7月4日,大陆会议发表了《独立宣言》,宣告北美殖民地脱离英国独立。
1781年,英军投降
1783年,英国承认美国独立
乔治·华盛顿在制宪会议上讲话
1775年4月,莱克星顿的枪声,美国独立战争由此开始。
1776年7月,大陆会议发表《独立宣言》,美国诞生。
1781年9月,约克镇大捷,美国独立战争取得决定性胜利。
1782年11月,英美两国签署《巴黎和约》,英国被迫承认美国独立。
2.过程
3.性质:
美国独立战争是一场民族独立运动
也是一场资产阶级革命
美国独立战争与民主共和制的确立
2、美国民主共和制的确立——1787年宪法
三权分立原则:国会、总统和最高法院分别掌握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
联邦制原则:美国为联邦制国家,联邦政府拥有最高权力,各州政府拥有一定自治权;
人民主权原则:总统和议会议员都由选举产生。
总统可以否决国会通过的法律
国会可以三分之二多数通过总统否决的法律
最高法院可宣布总统法令违宪
总统任命联邦法官
总统任命的司法官员必须经参议院确认
最高法院可宣布法律不合宪法
总统
(行政权)
国会
(立法权)
联邦法院
(司法权)
分权制衡
联邦制
联邦政府拥有一系列主权权力,如立法、征税、管理州际和国际贸易、发行纸币、统领全国军队、对外宣战和缔约等。联邦法律是全国最高法律。联邦政府有权强制各州实施联邦法律。但是,联邦政府只拥有在宪法中列举的有限权力,而其余未列明的权力都属于各州或者人民。
“两国相邻,老死不相往来!”
松散的邦联体制下政府无权,亟需加强中央集权。
美国独立战争与民主共和制的确立
2、美国民主共和制的确立——1787年宪法:评价
是近代世界第一部比较完善的资产阶级成文宪法,保证了美国的长治久安,促进了美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但也有许多不足之处,如承认奴隶制的存在,不承认妇女、黑人和印第安人具有和白人男子相等的公民权利等。
1787年宪法第一条第二款:
众议员人数及直接税税额,应按联邦所辖各州的人口数目比例分配,此项人口数目的计算法,应在全体自由人民——包括订有契约的短期仆役,但不包括末被课税的印第安人,数目之外,再加上所有其他人口之五分之三。
美国独立战争与民主共和制的确立
3、美国民主共和制的发展——两党制的形成
形成
萌芽于联邦之际,终成于19世纪
基础
驴——民主党(南方种植园主)
象——共和党(北方工业集团)
特点
分权制衡的重要组成部分
民主党
Democratic
1854年
共和党
Republican
1828年
资本主义国家大多形成两党制或多党制,本质上都是资产阶级政党,代表资产阶级不同利益集团的政党通过定期选举轮流执政。
(二)、美国民主共和制
1、拜登总统可以对国会颁布的法律予以否决。
2、总统有权与外国缔结条约,国会无权过问。
3、国会复议时以三分之二多数通过了被总统否决的法律。
4、美国总统认为某最高法官不合格(该法官也没有犯罪记录),就下令解除该法官职务
5、拜登总统可以不经国会同意就下令对某国发动战争。
×
×
×
大法官由总统提名,参议院批准,除非犯罪,终身任职。
美国总统虽为军队总司令,却无宣战权。
总统对宪法负责,不向国会负责。
5.2020年是美国总统大选年。总统候选人特朗普和拜登分别代表两党参选。美国两党制中的“两党”是指
A.自由党和保守党 B.民主党和共和党C.共产党和民主党 D.辉格党和托利党
B
6.英国的《权利法案》与美国的1787年宪法的共同点是
A.以明确的条文限制王权 B.确立了联邦制、共和制C.确立了三权分立的制度 D.议会(国会)拥有立法权
D
比较美国民主共和制和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异同
英国君主立宪制 美国民主共和制
不同点 国家元首产生方式
国家元首地位权力
国家权力中心
政府首脑
政府、议会的关系
相同点
国王;世袭
总统,间接选举,有任期
国家象征,“统而不治”
总统是国家元首、政府首脑,总揽行政权、军权
议会
总统
首相
总统
政府对议会负责,议会监督政府
政府对总统负责,总统不对议会负责
都是代议制民主
都分为立法、司法、行政权
代议制:是指公民通过选举代表组成代表机关,间接参政议政,讨论决定国家大事,行使国家权力的一种民主制度和组织形式。
资产阶级代议制:资产阶级通过议会的设置,把国家的立法权力掌握在自己手中,并以此限制君主或总统等对行政权力的滥用,同时通过立法保障资产阶级的利益。
三、法国大革命与民主共和制的确立
法国大革命与民主共和制的确立
1、法国大革命(1789年-1830)——背景
材料一:“经济力量、个人能力和对未来的信心大部分已经转移到资产阶级那里”,他们拥有“一种新型的财富,即流动的或商业性的财富”。
——威廉·多伊尔《法国大革命的起源》
材料二:1715—1786 年, 法国税收总额从8600万锂提高到5.4亿锂,其中以间接税提高幅度最大。同时,由于法国国内关卡林立,在各大城市还征收商品入市税,……对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的发展构成了严重障碍。
——吴于廑主编《世界近代史 上编》
18世纪,法国专制制度严重阻碍资本主义发展,力量日益壮大的资产阶级要求摆脱封建专制统治和等级制度的束缚。
材料三:17、18世纪,法国君主专制下全国被分为三个等级:第一等级是天主教僧侣;第二等级是贵族(第一和第二个等级都享有免税权);第三等级主要是资产阶级、城市平民和农民,负担着沉重的捐税。
法国大革命与民主共和制的确立
1、法国大革命(1789年)——背景
材料四:路易十六在狱中阅读了启蒙思想家的著作,感叹道:“原来是伏尔泰和卢梭毁了法国!”
——《法国革命论》
启蒙思想也对民众产生了深刻影响。
法国大革命与民主共和制的确立
2、法国大革命(1789年)——过程
1789年7月14日,法国民众攻占了象征专制的巴士底狱,法国大革命爆发;
1789年8月,议会颁布了《人权宣言》;
1791年,议会颁布了宪法,确立了新制度的基本框架;
1799年,拿破仑发动军事政变,建立军事独裁统治,拿破仑的统治维护了大革命的成果,但他实行帝制,率领法军入侵一些欧洲国家;
1815年,在欧洲各国联合进攻下,拿破仑帝国覆灭。法国大革命沉重打击欧洲其他国家的封建制度,革命原则也随着拿破仑的军队传播到欧洲各地。
拿破仑
1804年,拿破仑政府颁布《法国民法典》,即《拿破仑法典》。
性质:是资本主义国家最早的一部民法法典
确立了现代民法体系,成为许多国家编纂民法典的参考蓝本。
法典否定封建等级制度和特权,保护私有财产不受侵犯
对法国:
对欧洲:
摧毁了法国的封建专制制度,建立起资产阶级的政治统治,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传播了资本主义自由民主的进步思想。
沉重打击了欧洲其他国家的封建制度,革命原则广泛传播。
3.影响
这场革命(法国大革命)的效果就是摧毁若干世纪以来绝对统治欧洲大部分人民的、通常被称为封建制的那些政治制度,代之以更一致、更简单、以人人地位平等为基础的社会政治秩序。
——[法]托克维尔《旧制度与大革命》
法国大革命与民主共和制的确立
3、法国民主共和制的确立——1875年宪法
19世纪,法国经历了共和制和君主制的多次反复,最终颁布《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确立了共和制度。
艰难性
曲折性
法国大革命与民主共和制的确立
3、法国民主共和制的确立——1875年宪法
(立法权)
(行政权)
议会选举产生
对议会负责
议会
总统
内阁
任命(众议院同意)
参议院
众议院
副署
参议院同意可以解散众议院
(行政权)
法国民主共和制结构示意图
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相似性
2、政党制度
(1)形成两党制(英、美)或者多党制(法)
(2)特点:是议会斗争的产物;
代表资产阶级不同利益集团;
通过定期选举轮流执政。
1、实行代议制
即公民通过选举代表,组成议会行使国家权力的制度,是一种间接民主的形式。
不同: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确立了君主立宪制的资产阶级专政.
法国大革命的规模最大,斗争最激烈,确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制.
美国独立战争是以民族独立的形式表现其资产阶级革命的性质.
运用“相同与不同”视角,比较英、美、法资产阶级革命
相同:原因——封建专制(殖民统治)阻碍资本主义经济发展; 启蒙思想传播;……
过程——艰难曲折;颁布了资产阶级的纲领文献;……
领导阶级——资产阶级
手段——通过暴力(战争)的方式
结果——胜利,确立了资本主义的政治制度
影响——沉重打击了封建制度,为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创造了条件。
第9课(2)资本主义的扩展
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主要有两种方式,第一种是革命斗争,英美法三国是这种方式的典型代表。第二种方式是自上而下的改革,通过这种方式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国家有哪些呢
资本主义的扩展
19世纪资本主义在全球范围内继续扩展
俄国1861年改革
美国南北战争
1861-1865年
日本明治维新1868年起
1871年
德国统一与宪法
法国共和制的确立(1875年)
意大利统一
1870年
(一)、俄国农奴制改革(1861年)
国家 事件 原因 经过(或内容) 影响
俄国 1861年废除农奴制改革 农奴制制约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18世纪末,俄国生铁产量与英国相当,可是,到了19世纪中期,英国的生铁产量已经是俄国的15倍,铁路里程也是俄国的10倍。
(19世纪上半期)农奴反抗农奴制的暴动不断增多,1826-1861年共发生1186次。
农奴制
改革
其他改革
①性质:
②意义:
③局限:
沙皇自上而下的改革;
促进资本主义发展;

没有直接触及沙皇专制制度,保留了大量农奴制残余
亚历山大二世
材料一: 所谓赎取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地主对农民肆意掠夺的过程。据各省不完全的统计,这些地区有3326.8万俄亩土地,按1854年到1865年市价计算,份地的地价为5.44亿卢布,而实际上份地的赎买价格为8.67亿卢布,这样,地主所得到的赎金超过市价59%,多达3.23亿卢布。
贵族宣读“解放”农奴的法令
(二)、美国南北战争(1861年—1865年)
动力织布机厂
使用大机器生产
雇佣自由劳动力
种植园经济(棉花、甘蔗)
北方资本主义工业经济
(世界第四)
南方种植园经济
VS
(1)背景:南北双方在关税、西部领土建州等问题上矛盾重重,在奴隶制存废问题上斗争尖锐
美国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展
2.美国共和制的巩固——美国内战(南北战争)
(2)过程:
1861年
内战爆发
1862年5月
《宅地法》
1862年9月
《解放黑人奴隶宣言》
1865年结束
性质(实质):美国历史上的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
意义:联邦政府的胜利维护了美国的国家统一;基本解决了农民的土地问题;为此后美国的发展和迅速崛起奠定了基础;随后又在法律上承认了黑人的公民权利,但黑人仍备受歧视。
北方
南方
缺乏工业原料
输出工业原料
×
缺自由劳动力
缺销售市场
占有大量奴隶
输入工业品
×
×
×
提高关税
西部建自由州
降低关税
西部建蓄奴州
×
(三)、意大利的统一(1861-1871)
19世纪中期,意大利处于分裂状态;
1861年,意大利经过革命和反侵略战争,建立了意大利王国,实行君主立宪制;
1870年。意大利先后从奥地利和法国手中收复失地,实现统一。
(四)、德国的统一(1864-1871)
1648年,德意志分裂成314个大大小小的邦国……1814年,由38个邦国组成的德意志邦联成立,但各邦依然拥有着独立的主权。 除了混乱的货币,邦国之间还设立了重重关卡,收取繁重的关税,从柏林到瑞士,现在不过几个小时的车程,但在19世纪初,从柏林到瑞士却要经过10个邦国,办10次手续,换10次货币,交10次关税,沿途缴纳的关税,甚至超过了所运货物的值。”
——《大国崛起》
德国的分裂状态,阻碍了德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四)、德国的统一(1864-1871)
普鲁士国王威廉一世起用“铁血宰相”俾斯麦,通过三次王朝战争,于1871年统一了除奥地利以外的德意志。
(四)、德国的统一(1864-1871)
1871年1月,德意志帝国在法国凡尔赛宫宣告成立;4月,颁布了《德意志帝国宪法》,规定德国实行君主立宪制和联邦制。
普选
影响:资本主义发展;
混杂封建残余。
(二)德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1871年宪法
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展
德意志(二元制)君主立宪制的特点
(1)联邦主席由普鲁士国王担任,称“德意志皇帝”,是国家的元首,拥有任命官吏、统率军队、决定帝国对外政策以及主宰议会等大权。
(2)宰相只对皇帝负责,宰相是帝国唯一的大臣,政府各部不是独立机构,各部“大臣”仅是宰相的助手。
(3)联邦议会和帝国议会是立法机构,行使立法权。联邦议会由加入帝国的各邦代表组成;帝国议会由普选产生,但作用很小。
(4)德国君主立宪制政体,是半专制的君主立宪制,是不彻底不完善的资产阶级代议制,行政权与立法权没有真正分开,带有浓厚的封建性和军国主义色彩。君主专制是实,民主立宪是虚。
但规定德意志皇帝拥有任命官吏、统率军队、创制法律、决定对外政策、主宰议会等大权,实质上带有浓厚的专制主义色彩和军国主义传统(不彻底不完善的资产阶级代议制,君主是实,立宪为虚)
运用法律手段巩固成果,使帝国披上民主的外衣,体现出一定的民主特点
(三)德国君主立宪制的特点
英国 德国 美国 法国
政体
行政权
立法权
特点
相同点
君主立宪制
内阁首相
皇帝
(权力中心)
宰相
民主共和制
总统
(权力中心)
总统
国民议会
(权力中心)
国会
议会
(权力中心)
议会
统而不治
议会至上
军国专制
皇帝权重
总统共和制
议会共和制
1.都有形式上代表民意的议会(代议制民主)
2.都体现分权和制衡的原则
3.依宪法或法律规定政体
(五)、日本明治维新(1868)
德川家康(1543-1616)
1853年黑船事件
腐朽的幕府统治(封建社会时期)
(五)、日本明治维新(1868)
倒幕运动的成功
1868年1月,倒幕派在京都发动“王政复古”政变,支持睦仁天皇亲政,强令幕府将军“辞官纳地”,双方矛盾激化。同年双方武力决战,倒幕派取得决定性胜利,幕府统治被推翻,幕府统治结束。
(五)、日本明治维新(1868)
第一条 大日本帝国由万世一系之天皇统治。
第三条 天皇神圣不可侵犯。
第四条 天皇为国之元首,总揽统治权,并依此宪法之条规行使之。
第六条 天皇裁可法律,命公布与执行。
第七条 天皇召集帝国议会,命其开会、闭会、停会及解散众议院。
第十一条 天皇统率陆海军。
——1889年《大日本帝国宪法》
①君主立宪制政体
仿效西方国家制定宪法,肯定了天皇神授不可侵犯的地位,议会、内阁、军部相互牵制。
明治天皇1852—1912
(五)、日本明治维新(1868)
②推行“富国强兵”“殖产兴业”“文明开化”三大政策
殖产兴业政策具体内容是运用国家政权的力量,以各种政策为杠杆,用国库资金来加速资本原始积累过程,并且以国营军工企业为主导,按照西方的样板,大力扶植日本资本主义成长。
文明开化是明治政府在19世纪70-80年代推行的学习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教育、文化科学、生活方式等,借以改造日本封建文化,建立资本主义精神文明的文化运动。
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展
5.日本的明治维新
(1)政治:废藩置县:府建立统一的中央集权,废除封建等级制度。
(2)经济:“殖产兴业”:殖产兴业政策具体内容是运用国家政权的力量,以各种政策为杠杆,用国库资金来加速资本原始积累过程,并且以国营军工企业为主导,按照西方的样板,大力扶植日本资本主义成长。
(3)文教:“文明开化”
文明开化是明治政府在19世纪70-80年代推行的学习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教育、文化科学、生活方式等,借以改造日本封建文化,建立资本主义精神文明的文化运动。
(4)制定宪法。仿效西方国家,宪法肯定了天皇神圣不可侵犯和统揽一切的地位,议会、内阁、军部相互牵制,成为天皇权力的代行机构。
(5)军事:“富国强兵”:取消旧军制,建立新军制。模仿西方,实行征兵制,建立新式常备军
(五)、日本明治维新(1868)
是一次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性质
积极性
成为日本历史上的重大转折点,通过明治维新,日本迅速走上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实现了“富国强兵”,开始跻身于资本主义强国之列。
局限性
改革保留了大量旧制度残余,军国主义色彩浓厚。很快走上了对外侵略扩张的道路。
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展

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特点
理论依据
建立方式
建立过程
政体类型
体现原则
西方思想家提出的天赋人权、社会契约论、分权学说和人民主权学说,是西方民主制度建立的理论依据
以英国为代表,先激进(资产阶级革命)后温和(“光荣革命”);以美国和法国为代表,采取了激进的革命方式;以俄日为代表,采取了温和的改革方式
经历了曲折、反复的发展过程,最终确立了资本主义政治制度
君主立宪制和民主共和制两种政体形式
以立法的形式来确立政治体制,体现资产阶级的法制原则;立法、行政和司法之间分权与制衡的原则;实行资产阶级政党政治;议会形式上代表民意行使国家权力
如何评价当时的资本主义制度?
启蒙运动的政治理念
初步实现
生产力得到
快速发展
大肆推行殖民扩张
(对外)
进步性
局限性
与封建制度相比,是巨大的历史进步
仍是剥削制度,列强大肆推行殖民扩张
资本主义经济发展
资产阶级队伍壮大
确立资本主义制度
资产阶级革命
资本主义扩展
资本主义经济发展
人文主义
(启蒙思想)
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是资产阶级革命和资本主义制度确立与扩展的根本原因
勾画蓝图
思想武器
创造条件
英法:反封建
美国:反殖民
意大利、德国:国家统一过程中完成转变
俄国、日本:自上而下的改革完成转变
本课小结
国家 时间 方式 制度 完善民主的特点
英国 1640-1689 资产阶级革命(光荣革命) 君主立宪制 和平渐进的议会改革
法国 1789-1875 资产阶级革命 共和制 艰难曲折;血腥暴力
美国 1775—1865 独立战争、南北战争 共和制 精英人物;稳定和创新
俄国 1861 农奴制改革 沙皇专制 沙皇传统;封建残余
意大利 1861—1871 革命和反侵略 君主立宪制
德国 1864—1871 国家统一 君主立宪制 封建残余;军国主义
日本 1868 明治维新 君主立宪制 封建残余;军国主义
(2019·北京高考·21)图8取材于某中学生创作的关于俄国农奴制改革的漫画。结合所学判断,农奴获得自由(  )
图8 “如此自由”
A.即获得了土地、权力和财富
B.指的是摆脱了人身依附关系
C.是通过自下而上方式实现的
D.受到当时社会各阶层的反对
B
真题再现
(2020·全国Ⅱ卷高考·34)19世纪末,德皇威廉一世去世,威廉二世继任,支持俾斯麦的政党联盟在帝国议会选举中失败,与威廉二世意见相左的俾斯麦辞职。这一系列事件表明德国( )
A.议会加强对政府的监督 B.皇帝个人权力强大
C.对外政策发生根本变化 D.分权制衡体制成熟
B
真题再现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