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数学培优(第一学期)数学归纳法与数列综合 学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二数学培优(第一学期)数学归纳法与数列综合 学案(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A版(2019)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2-09-18 22:05:33

文档简介

数学归纳法与数列综合
学习目标
1.掌握数学归纳法的概念及求解步骤,能熟练运用数学归纳法解决数学问题.
2.掌握奇偶项分段数列的概念及其求和的方法并会运用.
3.掌握含绝对值的等差数列的概念及其求和的方法步骤并会运用.
【备注】1.本节重点是掌握数学归纳法的求解步骤并能够应用,奇偶分段数列的求解方法,含绝对
值的等差数列的求解方法;难点是用数学归纳法证明不等式或恒等式,根据数列的递推公
式猜测通项公式并能够用数学归纳法进行证明,奇偶分段数列的求和问题,含绝对值的等
差数列的求和问题.
2.关联知识:等差数列、等比数列、数列求通项的方法、数列求和的方法.
一、 数学归纳法
1. 定义与步骤
数学归纳法定义
一般地,证明一个正整数 有关的命题,可按下列步骤进行:
(1)(归纳奠基)证明当 时命题成立;
(2)(归纳递推)以 “当 时命题成立”为条件,推出“当 时命题也成立”.
只要完成这两个步骤,就可以断定命题从 开始的所有正整数 都成立,这种证明方法称为数学归纳法.
对数学归纳法两个步骤的认识
(1)数学归纳法的原理表明:第一个步骤是要找一个数 ,这个数 就是要证明的命题对象的最小自
然数,这个自然数并不一定都是“ ”;
(2)数学归纳法的实质在于递推,所以从“ ”到“ ”的过程中,必须把归纳假设“ ”作为条件来导
出“ ”时的命题,在推导过程中,归纳假设至少要用一次.
经典例题
1. 用数学归纳法证明

则从 到 时,左边所要添加的项是( ).
1
A. B. C. D.
【备注】本题考查从 到 增加多少项,可以将两个式子写出来进行比较;这里需要注意
首先由于一共有 项,但是左侧最后是 ,再根据正负号可判断通项为 ,其次代
入 时与求函数 到 一样,不要代错了
【答案】D
【解析】当 时,等式的左边为:

当 时,等式的左边为:

故从“ 到 ”,左边所要添加的项是 .
故选 .
【标注】【知识点】数学归纳法
2. 用数学归纳法证明: 时,第二步证明由“ 到 ”时,左
端增加的项数是( ).
A. B. C. D.
【备注】本题考查从 到 增加多少项,由于分母变化,将两项最后一项的分母进行作差
求解即可
【答案】B
【解析】当 时, ,
当 时, ,
∴增加了 项.
故选 .
【标注】【素养】数学运算
【知识点】数学归纳法
2
3. 在数列 中, 且 .
( 1 )求出 , , .
( 2 )归纳出数列 的通项公式,并用数学归纳法证明归纳出的结论.
【备注】先通过数列的递推公式写出具体的前几项,猜测出通项公式,再利用数学归纳法对通项公
式进行证明.
【答案】( 1 ) , , .
( 2 )见解析.
【解析】( 1 )由 且 ,
∴ , , .
( 2 )猜想数列 的通项公式为 ,
证明如下:①当 时, ,猜想成立;
②假设当 时,猜想成立,即有 ,
那么当 时,

∴当 时,猜想也成立.
由①②可知,猜想对任意的 都成立.
【标注】【知识点】数学归纳法
4. 已知数列 , , , , , ,其前 项和为 .
( 1 )计算 , , .
( 2 )猜想 的表达式,并给出证明.
3
【备注】先通过数列通项公式算出 ,猜测出前 项和的表达式,再利用数学归纳法对其进行
证明.难点在于观察 从而得到前 项和的表达式.
【答案】( 1 ) ; ; .
( 2 )猜想 ,证明见解析.
【解析】( 1 ) ;


( 2 )∵ ; ;
; .
可以看出,上面表示四个结果的分数中,分子与项数 一致,
分母可用项数 表示为 .
于是猜想 .
证明过程如下:
①当 时,左边 ,
右边 ,猜想成立.
②假设 时,猜想成立,
即, ,


∴当 时,猜想也成立.
根据①和②,可知猜想对任何 时都成立.
【标注】【知识点】数学归纳法;裂项相消法求和
巩固练习
1. 用数学归纳法证明不等式“ ”时的过程中,由 到
时,不等式的左边( ).
4
A. 增加了一项
B. 增加了两项
C. 增加了两项 ,又减少了一项
D. 增加了一项 ,又减少了一项
【答案】C
【解析】 时,左边= ,
时,左边
故选 .
【标注】【素养】数学运算
【知识点】数学归纳法
2. 已知数列 满足 , .
( 1 )计算 , , , 的值.
( 2 )根据以上计算结果猜想 的通项公式,并用数学归纳法证明你的猜想.
【答案】( 1 ) , , , .
( 2 ) .
【解析】( 1 )由数列 满足 ,和 得:
, ,
, .
( 2 )由以上结果猜测: ,
用数学归纳法证明如下:
( )当 时, ,猜测成立;
( )假设当 时,命题成立,即 成立,
5
那么,当 时, ,
这就是说,当 时等式也成立.
由( )( )可知,猜测 对任意正整数 都成立.
【标注】【知识点】数学归纳法
3. 在数列 中, , ( , ).
( 1 )求 , , .
( 2 )猜想 的表达式,并用数学归纳法证明你的猜想.
【答案】( 1 ) , , .
( 2 )证明见解析.
【解析】( 1 )当 时, ,
∴ ,
∴ , , .
( 2 )猜想 ,( ).
证明:①当 时, ,猜想成立;
②假设 ( )时猜想成立,即 ,
那么 时, ,
即当 时,猜想成立.
由①②可知,对任意正整数 ,猜想都成立.
【标注】【方法】数学归纳法
【知识点】数学归纳法
4. 设数列 满足 ,其前 项和为 ,满足 .
( 1 )求 , , , 的值.
( 2 )猜想 的表达式,并用数学归纳法证明.
6
【答案】( 1 ) , , , .
( 2 ) ,证明见解析.
【解析】( 1 )∵ ,
∴ , ,

( 2 )猜想: .
假设当 时成立,即 ,
当 时, 对 时成
立.
综上可得对任意 都成立,猜想正确.
【标注】【知识点】归纳推理;数学归纳法
2. 用数学归纳法证明恒等式
应注意的问题
(1)明确初始值 的取值并验证 时等式成立;
(2)由 证明 时,弄清左边增加的项,且明确变形目标.
【备注】注意:证明恒等式变形常用的方法:①因式分解;②添拆项;③配方法.
经典例题
证明等式: .
7
【备注】本题考查利用数学归纳法证明代数恒等式问题;按照求解步骤求解即可
【答案】见解析.
【解析】证明:
时, ,

此时命题成立;
假设 , 时等式成立,即 ,
则 , 时,
+
,
则 时,命题也成立,
综合可得命题对任意 成立.
【标注】【知识点】数学归纳法
巩固练习
8
证明: .
【答案】证明见解析.
【解析】①当 时,左边 ,右边 ,左边 右边,
∴当 时,等式成立.
②假设当 时等式成立,即

则当 时,
左边 ,
利用归纳假设知
右边
我们的目的是证明上式等于右边= ,
∴左边 ,
而 ,
∴左边= .
∴当 时,等式也成立.
由①②可知对一切 ,等式都成立.
【标注】【方法】数学归纳法
【素养】逻辑推理
【素养】数学运算
【知识点】数学归纳法
3. 用数学归纳法证明不等式
应注意的问题
(1)当遇到正整数 有关的不等式证明时,应用其他办法不容易证,则可考虑应用数学归纳法;
(2)用数学归纳法证明不等式的关键是由 成立,推证 时也成立;
9
(3)用数学归纳法证明不等式,推导 的结论时,证明不等式的常用方法有比较法、分析法、
综合法及放缩法等,要灵活运用.
经典例题
1. 若 ,求证: .
【备注】注意在证明不等式中,同样可以将“ 时等号成立”这个假设带入到下一步计算中.并且通
过合并计算可证得不等式.
【答案】证明见解析.
【解析】当 时,有 ,不等式成立;
若当 时,不等式成立,即 ,
则对 ,左边 ,

故 时不等式也成立.
由数学归纳法知,对一切 ,有不等式成立.
【标注】【知识点】数学归纳法;归纳推理
2. 观察下列式子: , , ,
( 1 )由此猜想一个一般性的结论.
( 2 )用数学归纳法证明你的结论.
【备注】本题根据题中的条件,先猜想再利用数学归纳法证明即可;本题最后采用放缩法进行了证
10

【答案】( 1 ) .
( 2 )证明见解析.
【解析】( 1 )由已知条件可猜想为:

( 2 )①当 时,左边为 ,成立.
②假设当 时,成立,即 ,
∴当 时,
左边
右边.
∴ 对于任意 成立.
【标注】【知识点】数学归纳法
巩固练习
1. 求证: .
【答案】证明见解析.
【解析】当 时,左边 右边,命题成立.
假设当 时,命题成立.
则当 时,
左边
11

证毕.
【标注】【知识点】数学归纳法
2. 用数学归纳法证明: .
【答案】证明见解析.
【解析】( )当 时,左边 ,
不等式成立.
( )当假设当 时,有 成立.
则当 时,

所以当 时,不等式也成立,
由( ),( )知,原不等式对一切 , 均成立.
【标注】【知识点】数学归纳法
二、 数列的单调性
(1)数列的单调性的判断
①根据定义判断
12
若 ,则 是单调递增数列;
若 ,则 是单调递减数列;
若 ,则 是常数列.
②作差法
若 ,则 是单调递增数列;
若 ,则 是单调递减数列;
若 ,则 是常数列.
③作商法
若 或 ,则 是单调递增数列;
若 或 ,则 是单调递减数列;
若 ,则 是常数列.
(2)数列的单调性的应用
利用数列的单调性可以求数列中的最大(小)值问题,常用方法有:
①利用当 时, 是数列中的最大项;当 时, 是数列中的最小项
来求数列的最值.
②首先构造函数,然后通过作差、作商等方法来确定数列的单调性,进一步求出数列中的最值问题.
数列的单调性的解题思路:
①利用数列的单调性来比较相邻项之间的大小关系,从而求解;
②利用数列的函数性质来找出与单调性相关的解题方法.
经典例题
1. 数列 的通项公式 ,则( ).
A. 是递增数列 B. 是递减数列
C. 先增后减,有最大值 D. 先减后增,有最小值
【备注】本题考查利用数列的函数性质判断数列的单调性,可把题目中数列的通项公式看作二次函
数.
【答案】C
【解析】易知 是关于 的二次函数,其图象开口向下,对称轴方程为 ,故 先增后减,有
最大值.
故选 .
13
【标注】【知识点】数列单调性问题
2. 若 (其中 为实数), ,且数列 为单调递增数列,则实数 的取值范围
是 .
【备注】本题属于数列单调性的应用,已知数列单调性,求参数的范围,可利用 求解.
【答案】
【解析】方法一:(函数观点)因为 为单调递增数列,所以 ,
即 ,
化简为 对一切 都成立,
所以 .
故实数 的取值范围是 .
方法二:(数形结合法)因为 为单调递增数列,所以 ,要保证 成立,二次函数
的对称轴 应位于 和 中点的左侧,即 ,亦即 ,
故实数 的取值范围是 .
【标注】【知识点】数列单调性问题
3. 在数列 中, .
( 1 )讨论数列 的单调性.
( 2 )求数列 的最大项.
【备注】本题考查数列单调性及最大(小)项的综合,需要先判断增减性,利用作商法可判断.
【答案】( 1 )数列 从第 项到底 项单调递增,从第 项起单调递减.
( 2 ) .
【解析】( 1 )由题意,知 ,
令 ,
14
即 ,
解得 ,即 ,
令 ,即 ,
整理得 ,解得 ,
即 ,
又 ,
所以数列 从第 项到底 项单调递增,从第 项起单调递减.
( 2 )由( )知 最大.
【标注】【知识点】数列中最大项与最小项的求解问题;数列单调性问题
4. 已知数列 满足 .若 是递增数列,则实数 的取值范围是(
).
A. B. C. D.
【备注】本题由于是单调递增数列,需要考虑两个方面:首先每一段是递增的,其次大于 部分比小
于 部分大
【答案】B
【解析】∵ ,且 是递增数列,
∴ ,
∴ ,
解得 ,
则实数 的取值范围是 .
故选 .
【标注】【知识点】数列单调性问题
巩固练习
1. 已知数列 中, , ,且 是递增数列,则实数 的取值范围为 .
15
【答案】
【解析】方法一:∵ 是递增数列,∴对任意的 ,有 ,即
,令 ,则 ,又∵当 时,
,∴ .
方法二: ,则其图像为抛物线上离散的点.又∵ 是递增数列,∴
只要对称轴小于 ,即 .
【标注】【知识点】数列单调性问题
【思想】函数思想
【素养】数学运算
2. 设 , ,若 是单调递减数列,则 的取值范围是 .
【答案】
【解析】∵数列 是减数列,∴ 恒成立,
∴ 对 恒成立.
当 时,显然不满足题意.当 时, ,即 .
∵ ,∴ .综上, 的取值范围是 .
【标注】【思想】函数思想
【知识点】数列单调性问题
【素养】数学运算
3. 已知数列 中, , ,数列 满足 .
( 1 )求证:数列 是等差数列.
( 2 )求数列 中的最大项和最小项,并说明理由.
【答案】( 1 )证明见解析.
16
( 2 )最小为 ,最大为 .
【解析】( 1 ) 时,

又 ,
∴ 是以 为首项, 为公差的等差数列.
∴ .
( 2 ) ,
当 时 ,当 时 ,

故 时, , 时 ,
∴ 在 , 时均为单调递减,
∴ , .
【标注】【知识点】数列中最大项与最小项的求解问题
三、 奇偶项分段数列问题
为奇数
若数列 的通项公式形如 ,则称数列 为奇偶项的分段数列.
为偶数
对于数列 的前 项和 来说:
①当 为偶数时,则 中有 个数对,每一个数对由相邻的一个奇数项和偶数项组成,此时的
,其中 为前 个奇数项的和, 为前 个偶数项的和;
②当 为奇数时,则 中有 个奇数项,有 个偶数项,此时的 ,其中
为前 个奇数项的和, 为前 个偶数项的和.
对于奇偶分段数列的解题技巧,可以参考下面的几种思路:
①根据分段数列,逐项代入求解;
②分清项数,根据奇偶进行分组求解;
③重新组合,构造新数列求解.
经典例题
1. 在数列 中, , ,求数列 的通项公式.
17
【备注】本题是已知数列的递推公式,求数列通项的问题,但所求通项公式为奇偶项分段数列,要
注意其书写格式
【答案】 为奇数.
为偶数
【解析】∵ , ,
∴当 时, ,
当 时,
∵ ,①
∴ ,②
①②两式相比,得 ,
∵ , ,
∴数列 的奇数项是首项为 公比为 的等比数列,偶数项是首项为 ,公比为 的等比数列,
∴ 为奇数.
为偶数
【标注】【知识点】分段数列问题;通项公式;递推数列与递推方法;等比数列的判定与证明
2. 为奇数已知数列 满足 ,若 ,
为偶数
则 的取值范围是( ).
A. B. C. D.
【备注】本题需要根据题中所给的递推关系构造数列 为等比数列
18
表示出 从而求解即可
【答案】B
【解析】由递推关系可知 , ,
所以 ,即 ,
可求 ,
所以 ,
因为 ,
∴ ,
解得 .
故选 .
【标注】【知识点】分段数列问题
3. 已知数列 的通项公式为 为奇数,则数列 前 项和 的值为 .
为偶数
【备注】本题在求解奇数项和时要注意,它用到了前面所学的裂项相消法求和
【答案】
【解析】方法一:由题意得, .


方法二:由 为奇数得 ,
为偶数



【标注】【知识点】分段数列问题
4. 已知数列 的通项公式为 为奇数为偶数 ,求数列 的前 项和 .
19
【备注】本题考查在不确定项数 的情况下,求解数列前 项和的题型,要注意 需要分为奇数和偶数
进行讨论
【答案】 为偶数

为奇数
【解析】由数列的通项公式知,数列的奇数项构成等差数列,其首项为 ,公差为 ;而偶数项构
成等比数列,其首项为 ,公比为 .
当 为偶数时,

当 为奇数时,

为偶数
故数列 的前 项和为 .
为奇数
【标注】【知识点】分组法求和
5. 已知数列 中, , , .
( 1 )求数列 的通项公式.
( 2 )求数列 的前 项和 .
【备注】本题是上述知识点的综合考查,让学生感受此类题型的考法
【答案】( 1 ) 为奇数 .
为偶数
20
( 2 ) .
【解析】( 1 )当 为奇数时, ,
∴ ,
∴ ,
,
,

将上述 个式子相加,得 ,
即 .
当 为偶数时, ,
∴ ,
∴ ,



将上述 个式子相乘,得 ,
∴ ,
∴ 为奇数 .
为偶数
( 2 ) ,

∴ .
【标注】【知识点】分组法求和;利用累乘法求数列通项公式问题;利用累加法求数列通项公式
问题
巩固练习
1. 已知数列 中, 为正偶数为正奇数 ,设 的前 项的和为 ,则 .
21
【答案】
【解析】 , , , , ,


故答案为: .
【标注】【素养】数学运算
【知识点】分段数列问题
2. 已知数列 的首项 ,若 , ,则 .
【答案】 为正奇数
为正偶数
【解析】∵ ,且对 , ,
∴ , ,且 ,∴ ,
∴ ,因此 为正奇数
为正偶数
【标注】【知识点】分段数列问题
3. 已知函数 , 为奇数 且 ,则 等于( ).
, 为偶数
A. B. C. D.
【答案】B
【解析】由题意,

【标注】【知识点】并项求和
4. 已知等差数列 的前 项和为 , 为等比数列,满足 , , ,

( 1 )求数列 和 的通项公式.
( 2 )求 为奇数,设数列 的前 项和为 ,求 .
为偶数
22
【答案】( 1 ) , ,
, .
( 2 ) , .
【解析】( 1 )设数列 的公差为 ,
数列 的公比为 ,
由题意得 ,
解得 ,
∴ , ,
, .
( 2 )由 , 得 ,
∴ 为奇,
为偶

∴ , .
【标注】【知识点】等比数列求通项问题;裂项相消法求和;并项求和;等差数列求通项问题
四、 含绝对值的等差数列求和问题
若一个等差数列既有正数又有负数,当其每一项均取绝对值后则不再是等差数列,但是这个新数列的前
项和仍然可以根据原等差数列的求和公式通过变形给出.
含绝对值的等差数列求和的步骤:
①令 ,求出 的范围(将原数列的正负项分开);
②用原等差数列的前 项和,将新数列的前 项和表示出来(根据上述 的范围分段表示);
23
③求出原等差数列的前 项和,并求出前面所有正项(原数列先正后负)或所有负项(原数列先负后
正)的和;
④利用所求出的数值,求出新数列的前 项和.
经典例题
1. 数列 中, , ,且满足 .
( 1 )求数列的通项公式;
( 2 )设 ,求 .
【备注】这种题型中心思想:去绝对值.所以需要先求出数列的通项,先求出哪些项是负的,去绝对
值变号即可.
【答案】( 1 ) .
( 2 )
【解析】( 1 )∵ ,
∴ ,
∴ 是以 为首项的等差数列,
设 ,则 ,
∴ ,
∴ .
( 2 )∵ ,令 ,得 ,
当 时, ;当 时, ;
当 时, ,
设数列 的前 项和为 ,则 ,
∴当 时,

当 时, ,
24

【标注】【知识点】绝对值型数列求和
2. 在公差是整数的等差数列 中, ,且前 项和 .
( 1 )求数列 的通项公式 .
( 2 )令 ,求数列 的前 项和 .
【备注】本题做题思路与上题一样,先找到是负数的项,分段求和即可;注意求非负数的项的和
时,减去 倍的负数项的和
【答案】( 1 ) .
( 2 ) .
【解析】( 1 )设公差为的 ,( ).
由 , 等价于 ,
即 ,
解得 ,
又 ,
则 ,
故: .
( 2 )由题意令 ,可知,
① 时, ,

② 时, , .
所以, .
【标注】【知识点】绝对值型数列求和
巩固练习
25
1. 已知等差数列 的前三项的和为 ,前三项的积为 .
( 1 )求等差数列 的通项公式.
( 2 )若 为递增数列,求数列 的前 项和 .
【答案】( 1 ) 或 .
( 2 ) .
【解析】( 1 )设公差为 ,则依题意得 ,则 , ,
所以 ,得 , ,
所以 或 .
( 2 )由题意得 ,所以 ,
① 时, ;
② 时,

综上,数列 的前 项和 .
【标注】【知识点】绝对值型数列求和
2. 数列 是公差 的等差数列,且 , .
( 1 )求 的通项公式.
( 2 )求数列 的前 项和 .
【答案】( 1 ) .
26
( 2 )

【解析】( 1 )由题意得 是 的等差数列, , ,
∵ , ,
∴ ,
解得 ,
∴ .
( 2 )设 的前 项和为 ,
当 时,即 , ,
∴当 时, ,
当 时, , ,
∴ ,
即 .
【标注】【知识点】绝对值型数列求和
思维导图
你学会了吗?画出思维导图总结本课所学吧!
【备注】
27
出门测
1. ,若数列 满足 ,且 ,则 ( ).

A. B. C. D.
【答案】A
【解析】∵ ,

∴ , , , , ,
∴数列 的周期为 ,
∴ .
故选 .
【标注】【素养】数学运算;逻辑推理
28
【知识点】分段数列问题;数列的周期性问题
2. 数列 满足 ( ).
( 1 )计算 , , , 并由此猜想通项 的表达式;
( 2 )用数学归纳法证明(1)中的猜想.
【答案】( 1 ) ( ).
( 2 )证明见解析.
【解析】( 1 ) , , , ,由此猜想 ( ).
( 2 )当 时, ,结论成立.
假设 ( )时,结论成立,即 ,
那么 ( )时,
∴ ,
这表明 时,结论成立.
根据(1)和(2),可知猜想对任何 都成立.
∴ .
【标注】【知识点】数学归纳法;观察数列的项求通项公式
29数学归纳法与数列综合
一、 数学归纳法
1. 定义与步骤
数学归纳法定义
一般地,证明一个正整数 有关的命题,可按下列步骤进行:
(1)(归纳奠基)证明当 时命题成立;
(2)(归纳递推)以 时命题成立”为条件,推出“当 时命题
也成立”.
只要完成这两个步骤,就可以断定命题从 开始的所有正整数 都成立,这种证明方法称为数学归纳法.
对数学归纳法两个步骤的认识
(1)数学归纳法的原理表明:第一个步骤是要找一个数 ,这个数 就是要证明的命题对象的最小自
然数,这个自然数并不一定都是“ ”;
(2)数学归纳法的实质在于递推,所以从“ ”到“ ”的过程中,必须把归纳假设“ ”作为条件来
导出“ ”时的命题,在推导过程中,归纳假设至少要用一次.
经典例题
1. 用数学归纳法证明

则从 到 时,左边所要添加的项是( ).
A. B. C. D.
2. 用数学归纳法证明: 时,第二步证明由“ 到
”时,左端增加的项数是( ).
A. B. C. D.
3. 在数列 中, 且 .
( 1 )求出 , , .
( 2 )归纳出数列 的通项公式,并用数学归纳法证明归纳出的结论.
1
4. 已知数列 , , , , , ,其前 项和为 .
( 1 )计算 , , .
( 2 )猜想 的表达式,并给出证明.
巩固练习
1. 用数学归纳法证明不等式“ ”时的过程中,由 到
时,不等式的左边( ).
A. 增加了一项
B. 增加了两项
C. 增加了两项 ,又减少了一项
D. 增加了一项 ,又减少了一项
2. 已知数列 满足 , .
( 1 )计算 , , , 的值.
( 2 )根据以上计算结果猜想 的通项公式,并用数学归纳法证明你的猜想.
3. 在数列 中, , ( , ).
2
( 1 )求 , , .
( 2 )猜想 的表达式,并用数学归纳法证明你的猜想.
4. 设数列 满足 ,其前 项和为 ,满足 .
( 1 )求 , , , 的值.
( 2 )猜想 的表达式,并用数学归纳法证明.
2. 用数学归纳法证明恒等式
应注意的问题
(1)明确初始值 的取值并验证 时等式成立;
(2)由 证明 时,弄清左边增加的项,且明确变形目标.
经典例题
证明等式: .
巩固练习
证明: .
3
3. 用数学归纳法证明不等式
应注意的问题
(1)当遇到正整数 有关的不等式证明时,应用其他办法不容易证,则可考虑应用数学归纳法;
(2)用数学归纳法证明不等式的关键是由 成立,推证 时也成立;
(3)用数学归纳法证明不等式,推导 的结论时,证明不等式的常用方法有比较法、分析法、
综合法及放缩法等,要灵活运用.
经典例题
1. 若 ,求证: .
2. 观察下列式子: , , ,
( 1 )由此猜想一个一般性的结论.
( 2 )用数学归纳法证明你的结论.
巩固练习
1. 求证: .
4
2. 用数学归纳法证明: .
二、 数列的单调性
(1)数列的单调性的判断
①根据定义判断
若 ,则 是单调递增数列;
若 ,则 是单调递减数列;
若 ,则 是常数列.
②作差法
若 ,则 是单调递增数列;
若 ,则 是单调递减数列;
若 ,则 是常数列.
③作商法
若 或 ,则 是单调递增数列;
若 或 ,则 是单调递减数列;
若 ,则 是常数列.
(2)数列的单调性的应用
利用数列的单调性可以求数列中的最大(小)值问题,常用方法有:
5
①利用当 时, 是数列中的最大项;当 时, 是数列中
的最小项来求数列的最值.
②首先构造函数,然后通过作差、作商等方法来确定数列的单调性,进一步求出数列中的最值问题.
数列的单调性的解题思路:
①利用数列的单调性来比较相邻项之间的大小关系,从而求解;
②利用数列的函数性质来找出与单调性相关的解题方法.
经典例题
1. 数列 的通项公式 ,则( ).
A. 是递增数列 B. 是递减数列
C. 先增后减,有最大值 D. 先减后增,有最小值
2. 若 (其中 为实数), ,且数列 为单调递增数列,则实数 的取值范围
是 .
3. 在数列 中, .
( 1 )讨论数列 的单调性.
( 2 )求数列 的最大项.
4. 已知数列 满足 .若 是递增数列,则实数 的取值范
围是( ).
A. B. C. D.
巩固练习
1. 已知数列 中, , ,且 是递增数列,则实数 的取值范围为 .
2. 设 , ,若 是单调递减数列,则 的取值范围是 .
3.
6
已知数列 中, , ,数列 满足

( 1 )求证:数列 是等差数列.
( 2 )求数列 中的最大项和最小项,并说明理由.
三、 奇偶项分段数列问题
为奇数
若数列 的通项公式形如 ,则称数列 为奇偶项的分段数列.
为偶数
对于数列 的前 项和 来说:
①当 为偶数时,则 中有 个数对,每一个数对由相邻的一个奇数项和偶数项组成,此时的
,其中 为前 个奇数项的和, 为前 个偶数项的和;
②当 为奇数时,则 中有 个奇数项,有 个偶数项,此时的 ,其
中 为前 个奇数项的和, 为前 个偶数项的和.
对于奇偶分段数列的解题技巧,可以参考下面的几种思路:
①根据分段数列,逐项代入求解;
②分清项数,根据奇偶进行分组求解;
③重新组合,构造新数列求解.
经典例题
1. 在数列 中, , ,求数列 的通项公式.
为奇数
7
2. 为奇数
已知数列 满足 ,若 ,
为偶数
则 的取值范围是( ).
A. B. C. D.
3. 为奇数
已知数列 的通项公式为 ,则数列 前 项和 的值
为偶数
为 .
4. 已知数列 的通项公式为 为奇数为偶数 ,求数列 的前 项和 .
5. 已知数列 中, , , .
( 1 )求数列 的通项公式.
( 2 )求数列 的前 项和 .
巩固练习
1. 为正偶数已知数列 中, 为正奇数 ,设 的前 项的和为 ,则 .
2. 已知数列 的首项 ,若 , ,则 .
3. , 为奇数已知函数 且 ,则 等于(
, 为偶数
).
A. B. C. D.
4.
8
已知等差数列 的前 项和为 , 为等比数列,满足 , , ,

( 1 )求数列 和 的通项公式.
( 2 ) 为奇数
求 ,设数列 的前 项和为 ,求 .
为偶数
四、 含绝对值的等差数列求和问题
若一个等差数列既有正数又有负数,当其每一项均取绝对值后则不再是等差数列,但是这个新数列的前
项和仍然可以根据原等差数列的求和公式通过变形给出.
含绝对值的等差数列求和的步骤:
①令 ,求出 的范围(将原数列的正负项分开);
②用原等差数列的前 项和,将新数列的前 项和表示出来(根据上述 的范围分段表示);
③求出原等差数列的前 项和,并求出前面所有正项(原数列先正后负)或所有负项(原数列先负后
正)的和;
④利用所求出的数值,求出新数列的前 项和.
经典例题
1. 数列 中, , ,且满足 .
( 1 )求数列的通项公式;
( 2 )设 ,求 .
2. 在公差是整数的等差数列 中, ,且前 项和 .
9
( 1 )求数列 的通项公式 .
( 2 )令 ,求数列 的前 项和 .
巩固练习
1. 已知等差数列 的前三项的和为 ,前三项的积为 .
( 1 )求等差数列 的通项公式.
( 2 )若 为递增数列,求数列 的前 项和 .
2. 数列 是公差 的等差数列,且 , .
( 1 )求 的通项公式.
( 2 )求数列 的前 项和 .
思维导图
你学会了吗?画出思维导图总结本课所学吧!
出门测
1. ,若数列 满足 ,且 ,则 ( ).

10
A. B. C. D.
2. 数列 满足 ( ).
( 1 )计算 , , , 并由此猜想通项 的表达式;
( 2 )用数学归纳法证明(1)中的猜想.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