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一2.2构造地貌的形成同步测试(提高卷)(原卷+解析版)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一2.2构造地貌的形成同步测试(提高卷)(原卷+解析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6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2-09-19 00:47:51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一2.2构造地貌的形成同步测试(C)(原卷版)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2021·全国·高二课时练习)与平原相比,山地对交通运输方式的选择、交通运输线路的分布和延伸方向影响都比较大。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与平原相比,山地不利于人类出行的原因主要是山地地区( )
A.地广人稀,经济落后 B.相对高度和坡度大 C.科技落后,难以修路 D.自然灾害多
2.在山地地区修建交通运输干线,人们通常优先建设公路,其次才是铁路,这主要是因为公路比铁路建设( )
①难度大②成本高③成本低④难度小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3.在山地地区,公路常建造成“之”字形,主要是为了( )
A.降低线路坡度 B.增加线路长度,发展旅游 C.通过更多的山村 D.增加山区线路密度
(2021·全国·高二课时练习)有地理学者用“地幔柱假说”解析夏威夷火山岛链形成,认为地幔柱物质上涌熔融了软流层上的岩石圈,形成个窗口,岩浆由此喷出、冷却、堆积形成火山岛,太平洋板块移动而“地幔柱”不移动,窗口与“地幔柱”脱离后重新闭合,其上的火山熄灭,而新移动到“地幔柱”上方的岩层又被熔化,岩浆喷出形成新的火山岛。下图为夏威夷群岛火山岛分布及平均年龄、岛链形成示意图。完成下列小题。
4.由此推断,夏威夷岛位于( )。
A.太平洋大洋中脊 B.太平洋板块内部
C.大洋板块与大陆板块的生长边界 D.大洋板块与大陆板块的消亡边界
5.甲处地形为( )。
A.海岭 B.海沟 C.裂谷 D.海底盆地
(2021·全国·高二课时练习)下图为“贯穿南美大陆及大陆东西两侧海底地形剖面示意图”(垂直与水平方向不依同一比例尺绘制),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6.图中海底岩石年龄最年轻的是( )
A.甲处 B.丙处 C.丁处 D.戊处
7.大洋板块与大陆板块的明显分界线是( )
A.甲处 B.乙处 C.丁处 D.戊处
(2021·全国·高二课时练习)阿尔卑斯山脉位于板块边界(下图),东西延绵1200公里,平均海拔3000米左右,有1000多条现代冰川,受全球气候变化影响,每年大概缩减3%的冰川。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8.阿尔卑斯山脉是由( )
A.非洲板块与亚欧板块张裂形成 B.非洲板块与亚欧板块碰撞形成
C.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张裂形成 D.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碰撞形成
9.阿尔卑斯山上的冰川缩减的原因最可能是( )
A.降水减少 B.人类活动 C.全球变暖 D.火山活动
10.防止阿尔卑斯山冰川继续消融的措施,需要全球各地( )
A.关闭所有高耗能工厂 B.增加清洁能源的使用
C.封山育林,禁止砍树 D.减少空调的使用
(2022·全国·高二课时练习)下图为“我国某区域地貌景观和地质剖面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1.有关图中地貌的成因,正确的是( )
A.甲山脉的形成是内力作用的结果 B.乙山脉形成与地壳水平挤压运动有关
C.甲乙两座山脉的形成原因相同 D.丙河流由流水侵蚀而成,与断层无关
12.图中( )
A.①处为良好的储水构造 B.②处可能形成于暖湿海洋环境
C.①③交界处可形成大理岩 D.断层发生在岩浆侵入之前
(2021·全国·高二课时练习)读我国南方某地区地质构造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3.图示地区( )
A.③处是背斜山 B.岩层中可能存在化石
C.②处适合修建水库 D.①处地质构造是良好的储水构造
14.推断图示地质演变过程的先后顺序是( )
A.沉积-褶皱-断层-侵蚀-沉积 B.沉积-褶皱-沉积-断层-侵蚀
C.褶皱-沉积-断层-侵蚀-沉积 D.沉积-断层-褶皱-侵蚀-沉积
15.如果图中①河、②河为同一条河流,结合其堆积物等图上信息判断
A.①河段自西向东流 B.②河段自东向西流
C.该河从图中③山岭东侧绕过 D.该河从图中③山岭西侧绕过
二、综合题
16.(2020·全国·高二课时练习)读某区域等高线地形与地质剖面图。回答下列问题。
(1)指出图中甲处地貌形态的形成原因。
(2)说明图中乙处河流的形成原因。
(3)指出该区域地貌形态形成先后经历的地质作用并说明理由。
17.(2020·全国·高二课时练习)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北碚区目前已有一个天文科普观测基地(天文馆),该基地位于城区内的西南大学地理科学学院(海拔240米)。为让市民有更佳星空观测效果,北碚区科技局将在缙云山(最高处海拔951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无居民区)新建一星空观测点。下图为北碚附近山脉分布示意图。
材料二 重庆很多地名的由来与地形密切相关,如“槽”就是两边是长条状山岭中间的低地。在北碚区有一个称“槽上”的地方,它位于中梁山顶。下图是中梁山及附近地质剖面、地表地形素描图,槽上的位置如图中所示。
(1)与北碚现有科普观测基地比,简述拟建星空观测点选址缙云山的优势。
(2)根据图示信息可知中梁山的地质构造为_________(背斜/向斜),简要说明判断理由并描述该地质构造的形成过程。
(3)简述中梁山上形成“槽”的原因。
18.(2021·全国·高二课时练习)读“交通线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1)与平原相比较,山地相对高度比较大,地形崎岖,对交通运输____的选择、交通运输____的分布和延伸方向影响比较大。
(2)山地地区的交通运输线以____为主,原因是____。
(3)若该地选择了山地地区主要的交通方式,那么从交通线示意图看,在a、b两处弯曲是否合理 并说明理由。a处____,理由:____。b处____,理由:____。
(4)该交通线绕道经过甲、乙两地,原因是____。
19.(2020·全国·高二课时练习)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C、D两处中,属于背斜的是________;修建地下隧道应该选择________(C或D)处。
(2)D在地貌上是________,成因是______。
20.(2018·全国·高一课时练习)读图表,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1 修建公路和铁路的最大限制坡度。
材料2 交通线示意图。
(1)与平原比较,山岳相对高度比较大,地形崎岖,对交通运输____的选择、交通运输____的分布和延伸方向影响比较大。
(2)山岳地区的交通运输线以____为主,原因_____________ 。
(3)若该地选择了山岳地区主要的交通线,那么从交通线示意图看,在a、b两处弯曲是否合理?并说明理由。
a处____,理由 ______________ 。
b处____,理由 ______________ 。
(4)该交通线绕道经过甲、乙两地,原因是_____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一2.2构造地貌的形成同步测试(C)(解析版)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2021·全国·高二课时练习)与平原相比,山地对交通运输方式的选择、交通运输线路的分布和延伸方向影响都比较大。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与平原相比,山地不利于人类出行的原因主要是山地地区( )
A.地广人稀,经济落后 B.相对高度和坡度大 C.科技落后,难以修路 D.自然灾害多
2.在山地地区修建交通运输干线,人们通常优先建设公路,其次才是铁路,这主要是因为公路比铁路建设( )
①难度大②成本高③成本低④难度小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3.在山地地区,公路常建造成“之”字形,主要是为了( )
A.降低线路坡度 B.增加线路长度,发展旅游 C.通过更多的山村 D.增加山区线路密度
【答案】1.B 2.B 3.A
【分析】1.山地地区不利于人类出行,主要是因为山地相对高度和坡度大,地势崎岖,难以修建道路,B正确;地广人稀、科技落后和自然灾害多,不是山地地区出行难的主要原因,这些因素平原地区也会存在,但平原地区因地势平坦出行就方便得多,ACD错误;故选B。
2.与修建铁路相比,修公路难度较小,①不符合,④符合;工程量较小,成本较低,便于修建,②不符合,③符合;综上,B正确,ACD错误;故选B。
3.在山地地区,公路常建造成“之”字形,尽量与等高线平行,主要是为了降低线路坡度,利于汽车行驶,增加安全系数,A正确;增加线路长度会增加成本,B错误;通过更多的山村、增加山区线路密度不是山地地区建成“之”字形的主要目的,CD错误;故选A。
【点睛】地形对交通线路布局的影响:平原区地形对线路的限制较少,选线时要尽量少占好地,处理好与农田水利建设、城镇发展的关系。山地地区线路尽量沿等高线修筑,尽量避开地形复杂的地区,在陡坡上修成“之”字形弯曲或开凿隧道。
(2021·全国·高二课时练习)有地理学者用“地幔柱假说”解析夏威夷火山岛链形成,认为地幔柱物质上涌熔融了软流层上的岩石圈,形成个窗口,岩浆由此喷出、冷却、堆积形成火山岛,太平洋板块移动而“地幔柱”不移动,窗口与“地幔柱”脱离后重新闭合,其上的火山熄灭,而新移动到“地幔柱”上方的岩层又被熔化,岩浆喷出形成新的火山岛。下图为夏威夷群岛火山岛分布及平均年龄、岛链形成示意图。完成下列小题。
4.由此推断,夏威夷岛位于( )。
A.太平洋大洋中脊 B.太平洋板块内部
C.大洋板块与大陆板块的生长边界 D.大洋板块与大陆板块的消亡边界
5.甲处地形为( )。
A.海岭 B.海沟 C.裂谷 D.海底盆地
【答案】4.B 5.B
【分析】4.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学者提出子“地幔柱假说”解释夏威夷火山岛链形成过程,因此夏威夷不处于板块边界,其火山岛链的形成原因无法用板块构造学说来解释,ACD项错误,B正确。故选B。
5.从图中可以看出,甲地位于大陆板块与大洋板块碰撞地带,大洋板块向大陆板块下俯冲,且处于海底,属于海沟地貌,B正确。海岭,裂谷位于生长边界,A错误。海底盆地是内力和外力作用的结果,D错误。故选B。
【点睛】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观点:(1)地球岩石圈不是一个整体,而是被一些构造带分成多个板块;(2)板块在软流层上漂移运动;(3)板块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交界地带地壳比较活跃;(4)世界上的地震带、火山带主要分布在板块交界地带。
(2021·全国·高二课时练习)下图为“贯穿南美大陆及大陆东西两侧海底地形剖面示意图”(垂直与水平方向不依同一比例尺绘制),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6.图中海底岩石年龄最年轻的是( )
A.甲处 B.丙处 C.丁处 D.戊处
7.大洋板块与大陆板块的明显分界线是( )
A.甲处 B.乙处 C.丁处 D.戊处
【答案】6.A 7.B
【分析】6.根据所学知识,离大洋中脊(海岭)近岩石年龄越轻,此处为板块的生长边界。读图,乙处地处大陆板块和大洋板块交界处,丙、丁、戊位于美洲板块,属于大陆板块,离大洋中脊远,BCD错误;甲处位于大洋板块,距大洋中脊更近,年龄更年轻,A正确。故选A。
7.读图可知,乙处是海沟,为大陆板块(美洲板块)和大洋板块(南极洲板块)的分界线,B正确;甲处位于南极洲板块内部、不是边界,A错误;丁和戊位于美洲板块内部、不是边界,CD错误。故选B。
【点睛】海底岩石分布的特点:岩石离海岭越近,年龄越轻;离洋脊越远,年龄越老。同一年龄岩石在海岭两侧对称分布。海底岩石年龄一般不超过2亿年。
(2021·全国·高二课时练习)阿尔卑斯山脉位于板块边界(下图),东西延绵1200公里,平均海拔3000米左右,有1000多条现代冰川,受全球气候变化影响,每年大概缩减3%的冰川。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8.阿尔卑斯山脉是由( )
A.非洲板块与亚欧板块张裂形成 B.非洲板块与亚欧板块碰撞形成
C.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张裂形成 D.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碰撞形成
9.阿尔卑斯山上的冰川缩减的原因最可能是( )
A.降水减少 B.人类活动 C.全球变暖 D.火山活动
10.防止阿尔卑斯山冰川继续消融的措施,需要全球各地( )
A.关闭所有高耗能工厂 B.增加清洁能源的使用
C.封山育林,禁止砍树 D.减少空调的使用
【答案】8.B 9.C 10.B
【分析】8.根据板块构造学说内容可知,阿尔卑斯山脉是由非洲板块与亚欧板块碰撞形成,B正确,A、C、D错。故选B。
9.由材料“受全球气候变化影响,每年大概缩减3%的冰川”可知,阿尔卑斯山上的冰川缩减的原因最可能是全球变暖,C正确。降水减少、人类活动、火山活动从材和图中无法判断,A、B、D错。故选C。
10.全球各地都关闭所有高耗能工厂、禁止砍树、减少空调的使用不易实行,A、C、D错;增加清洁能源的使用,可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可防止阿尔卑斯山冰川继续消融,B正确。故选B。
【点睛】应对全球变暖的措施:1、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1)提高能源利用技术和能源利用效率,进而减少煤、石油、天然气的使用量,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2)采用新能源,如:太阳能、风能、地热能、海洋能、核能、氢能等;也可以提高常规能源中水能的利用比重,间接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3)加强国际间的合作,取长补短,共享先进经验。2、植树造林,使森林在吸收、固定二氧化碳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
(2022·全国·高二课时练习)下图为“我国某区域地貌景观和地质剖面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1.有关图中地貌的成因,正确的是( )
A.甲山脉的形成是内力作用的结果 B.乙山脉形成与地壳水平挤压运动有关
C.甲乙两座山脉的形成原因相同 D.丙河流由流水侵蚀而成,与断层无关
12.图中( )
A.①处为良好的储水构造 B.②处可能形成于暖湿海洋环境
C.①③交界处可形成大理岩 D.断层发生在岩浆侵入之前
【答案】11.B 12.B
【分析】11.由图示可推知,该处先经历地壳水平挤压形成褶皱,导致地表形态变化,后又经历岩层断裂,使岩层隆起与下陷,裸露在地表的岩石继续接受外力风化、侵蚀、搬运、沉积等。所以图中地貌既与内力作用有关,也与外力作用有关,故A错误;B正确;甲山脉是断裂上升形成,乙山脉是背斜顶部隆起形成,所以形成原因不同,故C错误;丙河流是在断层处岩体破碎,容易被流水侵蚀,从而形成了河谷,故D错误。所以本题正确答案为B。
12.背斜为良好的储油构造,向斜为良好的储水构造,①处为背斜,是良好的储油构造,故A错误;②为石灰岩,石灰岩形成于温暖潮湿的海洋环境,故B正确;①为砂岩,③为花岗岩,在岩浆上升的过程中,①受高温高压,发生变质作用,会变质成为石英岩,大理岩是石灰岩变质形成的,故C错误;③花岗岩发生断裂,表明断层发生在岩浆侵入之后,故D错误。所以本题正确答案为B。
【点睛】花岗岩变质形成片麻岩,砂岩变质形成石英岩,石灰岩变质形成大理岩,页岩变质形成板岩。
(2021·全国·高二课时练习)读我国南方某地区地质构造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3.图示地区( )
A.③处是背斜山 B.岩层中可能存在化石
C.②处适合修建水库 D.①处地质构造是良好的储水构造
14.推断图示地质演变过程的先后顺序是( )
A.沉积-褶皱-断层-侵蚀-沉积 B.沉积-褶皱-沉积-断层-侵蚀
C.褶皱-沉积-断层-侵蚀-沉积 D.沉积-断层-褶皱-侵蚀-沉积
15.如果图中①河、②河为同一条河流,结合其堆积物等图上信息判断
A.①河段自西向东流 B.②河段自东向西流
C.该河从图中③山岭东侧绕过 D.该河从图中③山岭西侧绕过
【答案】13.B 14.A 15.C
【解析】13.据图可知③处岩层向下弯曲,山地地形,是向斜山,故A错,岩层具有层里构造,属于沉积岩,可能存在化石,故B正确,②处是断层,不适合修建水库,故C错,①处岩层向上弯曲,是背斜,是良好的储油构造,故D错。
14.该岩层层里分明,早期应该发生过沉积,随后地层弯曲,②处是断层出现在地层弯曲之后,且500米处有侵蚀痕迹,最后又产生沉积,故A正确。
15.图中河流沉积物在①河段中位于南侧,说明河流自东向西流,故A错,在②河段中位于北侧,说明河流自西向东流,故B错,该河从图中③山岭东侧绕过,故C正确,D错。
二、综合题
16.(2020·全国·高二课时练习)读某区域等高线地形与地质剖面图。回答下列问题。
(1)指出图中甲处地貌形态的形成原因。
(2)说明图中乙处河流的形成原因。
(3)指出该区域地貌形态形成先后经历的地质作用并说明理由。
【答案】(1)甲处为向斜构造,槽部受到挤压,岩层坚硬不易被侵蚀,形成山地。
(2)乙处为背斜构造,背斜顶部受张力作用,岩石较破碎而易被侵蚀成谷地,集水而成河流。
(3)图中有岩层分布,岩层的形成首先要经过沉积作用;图中岩层发生了弯曲变形,说明其在形成后,经受到了水平挤压作用(地壳运动);图中地貌表现为向斜成山,背斜成谷,说明岩层在弯曲变形后又受到了外力的侵蚀作用。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地质构造相关知识,理解并掌握背向斜的判定方法及对地形得塑造是本题解答的关键。
【详解】(1)图中甲处等高线凸向海拔较低处,依据“凸低为高(脊)”原则可判定甲处的地形为山脊;结合图例、可判定剖面图中水平方向上甲处的岩层中间新两侧老,为向斜构造,因而甲处地貌应是向斜成山。向斜岩层向下弯曲,槽部受到挤压,岩层坚硬不易被侵蚀,形成山地。
(2)图中乙处等高线凸向海拔较高处,依据“凸高为低(谷)”原则可判定甲处的地形为山谷。从图中可以看出水平方向上乙处岩层中间老两侧新(或岩层向上拱起),为背斜构造;背斜顶部受张力作用,岩层破碎,易受流水侵蚀形成谷地,谷地易于集水,进而形成河流。
(3)该区域地貌形态的形成过程是:图中岩层具有层理构造,为沉积岩,由沉积作用形成不同的岩层;岩层发生弯曲形变,应是沉积岩形成后岩层受到挤压作用形成褶皱构造;岩层向上拱起为背斜,应形成山地,岩层向下弯曲为向斜,应成谷地,但图中地貌表现为向斜成山,背斜成谷,说明岩层在弯曲变形后又受到了外力的侵蚀作用。
17.(2020·全国·高二课时练习)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北碚区目前已有一个天文科普观测基地(天文馆),该基地位于城区内的西南大学地理科学学院(海拔240米)。为让市民有更佳星空观测效果,北碚区科技局将在缙云山(最高处海拔951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无居民区)新建一星空观测点。下图为北碚附近山脉分布示意图。
材料二 重庆很多地名的由来与地形密切相关,如“槽”就是两边是长条状山岭中间的低地。在北碚区有一个称“槽上”的地方,它位于中梁山顶。下图是中梁山及附近地质剖面、地表地形素描图,槽上的位置如图中所示。
(1)与北碚现有科普观测基地比,简述拟建星空观测点选址缙云山的优势。
(2)根据图示信息可知中梁山的地质构造为_________(背斜/向斜),简要说明判断理由并描述该地质构造的形成过程。
(3)简述中梁山上形成“槽”的原因。
【答案】(1)海拔较周围高,视野无遮挡;国家自然保护区,居民少,少人工光源干扰。
(2)背斜 岩层由两翼向中心变老(或由中心向两翼,岩层由老变新) 岩层受压力,向上拱起
(3)位于背斜顶部,岩层受张力,多裂隙,易受外力侵蚀形成相对的低地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星空观测的优势条件、地质构造的形成过程与判断等相关知识。难度一般,需要加强对课本相关知识的理解与迁移运用。
【详解】(1)本题考查拟建星空观测点选址缙云山的优势。可以从地形地势、人类活动等方面分析。根据材料信息可知,现有科普观测基地位于西南大学地理科学学院,海拔240米,位于城区,周围视野遮挡较大,而新建星空观测点位于缙云山,海拔951米,海拔较高,视野无遮挡;其次,现有科普观测基地位于城区,受人为光源影响较大,而缙云山属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无居民区,光污染较少。
(2)读图可知,中梁山岩层由两翼向中心变老(注意图例中岩层的新老关系判断),且结合中梁山及附近地质剖面可知,其岩层向上弯曲,为背斜;受地壳运动的影响,岩层受挤压,向上拱起形成背斜。
(3)读图可知,中梁山为背斜构造,“槽上”为背斜顶部的低地地区,背斜顶部岩层受张力,裂隙发育,岩层易受外力侵蚀形成地势相对较低的局部低地。
【点睛】
18.(2021·全国·高二课时练习)读“交通线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1)与平原相比较,山地相对高度比较大,地形崎岖,对交通运输____的选择、交通运输____的分布和延伸方向影响比较大。
(2)山地地区的交通运输线以____为主,原因是____。
(3)若该地选择了山地地区主要的交通方式,那么从交通线示意图看,在a、b两处弯曲是否合理 并说明理由。a处____,理由:____。b处____,理由:____。
(4)该交通线绕道经过甲、乙两地,原因是____。
【答案】 方式 线路 公路 建设成本低、难度小 不合理 地势平坦,通向大城市应选最短线路 合理 陡坡上呈“之”字形弯曲 增加交通运输量,方便甲、乙两地客、货集散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山地对交通运输方式的影响等相关知识。难度一般,调动所学地理基础知识分析作答即可。
【详解】(1)根据所学地理知识可知,地形对交通运输方式的选取、交通运输线路的分布和延伸影响较大。具体而言:①山区运输方式以公路为主,铁路为辅;②线路分布:山区交通线路主要分布在山间盆地和河谷地带,其地势相对和缓,施工难度小,建设和运营成本低;③延伸方向:山区公路多迂回前进。
(2)山地由于坡度较大,通常以灵活性强的公路为主,山地修建公路难度较小,成本较低。
(3)a处弯曲不合理,a地地势平坦,在地形平坦的平原区,两地间应选最短距离的直线,减小线路长度。b处弯曲合理,根据图中等高线信息可知,b处为山地,坡度大,为了降低坡度,降低建设难度,陡坡应走“之”字形。
(4)交通线绕经甲乙两地,为了尽可能连接更多居民点,增加交通运输量;同时也更方便两地的客货集散。
【点睛】
19.(2020·全国·高二课时练习)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C、D两处中,属于背斜的是________;修建地下隧道应该选择________(C或D)处。
(2)D在地貌上是________,成因是______。
【答案】 D D 谷地或盆地 背斜顶部因受张力作用,裂隙比较发育,易被侵蚀而形成谷地或盆地
【分析】本题以某地地质剖面图为材料,考查常见的地质构造与地貌,难度一般,基础性强。
【详解】(1)从岩层形态上可以看出,D处岩层向上拱起,属于背斜,利于修建地下隧道;C处岩层向下弯曲,属于向斜,向斜容易储水,且受挤压力作用,不利于修建隧道。
(2)读图可知,D处地势较周边低,为谷地或者盆地,从地质构造看,为背斜,背斜一般形成山岭,但是背斜顶部因受张力作用,裂隙比较发育,易被侵蚀而形成谷地或盆地。
【点睛】
20.(2018·全国·高一课时练习)读图表,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1 修建公路和铁路的最大限制坡度。
材料2 交通线示意图。
(1)与平原比较,山岳相对高度比较大,地形崎岖,对交通运输____的选择、交通运输____的分布和延伸方向影响比较大。
(2)山岳地区的交通运输线以____为主,原因_____________ 。
(3)若该地选择了山岳地区主要的交通线,那么从交通线示意图看,在a、b两处弯曲是否合理?并说明理由。
a处____,理由 ______________ 。
b处____,理由 ______________ 。
(4)该交通线绕道经过甲、乙两地,原因是_____ 。
【答案】 方式 线路 公路 建设成本低、难度小 不合理 地形平坦,通向大城市应选最短线路 合理 陡坡上成“之”字形弯曲,迂回前进 增加交通运输量,方便甲、乙两地客货集散
【分析】考查交通运输方式的选取,交通线路的选线,难度低。注意从材料提取信息,说明理由。
【详解】(1)地形对交通运输方式的选取,交通运输线路的分布和延伸影响较大。某些交通运输方式对坡度等地形要素的限制较高。
(2)山地对交通运输线路结构的影响考虑技术要求、工程量、造价等。山地由于坡度较大,通常以灵活性强的公路为主,山地修建公路难度较小,成本较低。
(3)a处弯曲不合理,在地形平坦的平原区,两地间应选最短距离的直线。b处弯曲合理,为了降低坡度,陡坡应走“之”字形。
(4)交通线绕经甲乙两地,为了尽可能连接更多居民点,增加交通运输量;同时也更方便两地的客货集散。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