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一2.1塑造地表形态的力量同步测试(C)(解析版)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共0分)
(2021·全国·高二课时练习)马耳他是位于地中海中部的岛国,该国旅游业发达,著名景点“蓝窗”位于马耳他戈佐岛(岛上多石灰岩低丘)西北角,但已于2017年3月8日坍塌。下左图为马耳他简图,下右图为其著名景点“蓝窗”景观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下列关于“蓝窗”形成过程中所受的地质作用,排序正确的是( )
A.沉积作用、地壳抬升、海水侵蚀
B.地壳抬升、沉积作用、海水侵蚀
C.海水侵蚀、沉积作用、地壳抬升
D.地壳抬升、海水侵蚀、沉积作用
2.一年中,“蓝窗”受外力破坏最强的季节是( )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答案】1.A 2.D
【解析】1.马耳他是地中海中部岛国,“蓝窗”所在的戈佐岛上多石灰岩低丘,石灰岩属于沉积岩,故景点“蓝窗”基岩-石灰岩形成的地质作用为沉积作用,“低丘”说明地壳抬升,石灰岩出露。“蓝窗”位于戈佐岛的西北角,由图可知,其受海浪侵蚀作用明显。故“蓝窗”形成过程中最先受到的地质作用为沉积作用,再经地壳抬升出露海平面,后受到海水侵蚀。故选A。
2.结合材料和上题分析,“蓝窗”坍塌最可能受到的外力作用是海水侵蚀。“蓝窗”是位于地中海中部的景点,该地区气候属于地中海气候,夏季受副热带高压带控制,盛行下沉气流,炎热干燥,海浪较小;冬季受盛行西风的影响,雨量多,海浪较大,海水侵蚀作用较强,因此冬季破坏最强。春秋季节属于过渡季节,海水侵蚀无冬季强,故选D。
【点睛】地中海气候:夏季在副热带高压控制下,气流下沉,气候炎热干燥少雨,云量稀少,阳光充足,风力小。冬季受西风带控制,气候温和湿润,风力较大,主要分布在纬度30°~40°的大陆西岸地区。
(2022·全国·高一课时练习)当地时间2021年1月26日,墨西哥波波卡特佩特火山在过去24小时内发生了24次喷发,浓烟滚滚,景象壮观。这座火山又被称为“烈焰火山”,是墨西哥境内最活跃的火山之一。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受波波卡特佩特火山喷发活动影响较小的地球圈层是( )
A.大气圈 B.生物圈 C.水圈 D.地核
4.喷发蔓延的火山灰物质在地球圈层中迁移的顺序是( )
A.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岩石圈 B.岩石圈→大气圈→水圈、生物圈
C.水圈、生物圈→大气圈→岩石圈 D.水圈、生物圈→岩石圈→大气圈
【答案】3.D 4.A
【解析】3.火山喷发时主要涉及的是外部圈层以及地球内部圈层中的地壳和地幔部分,大气圈、生物圈、水圈属于外部圈层,但是火山喷发对地核影响较小,D正确,ABC错误。故选D。
4.喷发蔓延的火山灰物质首先冲入大气圈,然后在重力作用下降落到地表,接触到地表的生物或直接落入水面,进入水圈与生物圈,再经过外力作用,最终沉积为岩石圈的一部分,A正确,BCD错误。故选A。
【点睛】地壳和上地幔顶部(软流层以上),由坚硬的岩石组成,合称为岩石圈。
(2022·全国·高二课时练习)读“某地区地质构造剖面示意图和部分水循环示意图”,回答下面问题。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中①处为向斜山 B.A处在地质构造上属于背斜
C.B处在地形上属于向斜谷 D.图中所示水循环类型为海洋内循环
6.下列各组河流,均参与了图中所示水循环类型的是( )
①亚马孙河②长江③黄河④塔里木河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7.地球淡水中,主体是( )
A.河流 B.湖泊 C.冰川 D.海洋
【答案】5.A 6.A 7.C
【解析】5.读图可知,图中①处地下岩层向上拱起弯曲,应为背斜,地表突出,应为山岭,因此①处为背斜山,选项A正确;图中A处地下岩层向下弯曲,在地质构造上属于向斜,选项B错误;图中B处地下有断层构造,因此在地形上B处属于断层谷,选项C错误;图中所示水循环各环节涉及海洋与陆地之间,其类型应为海陆间循环,选项D错误。故选A。
6.图中所示水循环由海洋蒸发、水汽输送、陆地降水、径流输送等环节构成,图中各环节涉及海洋与陆地之间,其类型应为海陆间循环。亚马孙河、长江、黄河的河水最终流入海洋,属于外流河,因此参与了图中所示的海陆间循环,①②③符合题意;塔里木河的河水最终没有流入海洋,属于内流河,因此没有参与图中所示的海陆间循环,④不符合题意,故选A。
7.陆地上的淡水资源只占地球上水体总量2.53%左右,其中近70%是固体冰川,即分布在两极地区和中、低纬度地区的高山冰川因此地球淡水的主体是冰川,C符合题意;河流水和淡水湖泊水在淡水中所占比例不大,不是淡水主体,排除AB;海洋水为咸水,不是淡水的主体,排除D。故选C。
【点睛】背斜岩层一般向上拱起(岩层中心老两翼新),常成为山岭,但其顶部受张裂易被侵蚀成谷地;向斜岩层一般向下凹陷(岩层中心新两翼老),常成为山谷或盆地,但其槽部因挤压坚实不易被侵蚀,反而易成为山岭。
(2022·全国·高二课时练习)某科研团队在青藏高原的邱桑温泉发现了距今为止最早的古人类艺术--印在岩石上的手脚印(下图)。研究推测,距今约20万年前,邱桑温泉涌出大量的碳酸钙软泥,路经此处的古人类孩童将手脚压在软泥上,后经地质过程固结成岩石。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8.在邱桑温泉发现有古人类手脚印的岩石属于( )
A.喷出岩 B.侵入岩 C.沉积岩 D.变质岩
9.该岩面艺术的发现可进一步研究青藏高原上( )
A.古人类的季节性迁徙 B.古人类的宗教信仰
C.火山活动的活跃周期 D.古气候环境的演替
【答案】8.C 9.A
【解析】8.根据材料“碳酸钙软泥、固结成岩石”等信息可知,该岩石受外力沉积固结成岩形成,属于沉积岩,C正确。喷出岩和侵入岩属于岩浆岩,变质岩需要高温高压的变质作用形成,ABD错。故选C。
9.该岩面艺术是路经此处的古人类孩童将手脚压在软泥上最终形成,其研究可以间接推测当时该地区古人类的季节性迁徙规律特点,但无法反映其宗教信仰,A正确,B错。与火山活动以及气候环境演替等关系不大,CD错。故选A。
【点睛】不同岩石特点归纳如下:①侵入型岩浆岩:由于冷凝速度较慢,矿物晶体颗粒较大;②喷出型岩浆岩:由于岩浆喷出地表快速冷却,晶体颗粒较小,有气孔或流纹构造;③沉积岩:具有层理结构,可能含有化石;④变质岩:岩石结构致密,矿物定向排列,具有片理构造。
(2022·全国·高二课时练习)下图为北半球某河流面向上游的河段剖面(不同图例表示不同堆积层),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河段最有可能位于河流上游 B.该处河流的堆积地貌为冲积扇
C.EHG三个堆积层形成的先后顺序为E最早G最晚 D.该地貌是内外力共同作用形成的
11.剖面图中最适合聚落分布的位置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12.若该处为河流弯道,则导致该处河流弯曲的原因不可能为( )
A.地转偏向力 B.生物 C.岩性差异 D.地势
【答案】10.D 11.C 12.A
【解析】10.该河段堆积作用明显,应为中下游,上游流速快侵蚀作用明显,A错误;冲积扇出现在河流出山口,该处的堆积地貌中河谷出现了洪水位和枯水位,应为河漫滩,B错误;E在最下方形成最早,G出露地表次之,H位于平均枯水位以下,应是河流泥沙最新堆积形成,故三个堆积层从早到晚为:E、G、H,C错误;该地貌为河流阶地,是地壳间歇性抬升和流水堆积作用共同形成,D对。故本题选D。
11.最适宜聚落选址的位置为露出的河漫滩平原,图中②④地势较陡,BD错误;①洪水期被淹没,A错误;③处堆积最明显,面积较大且比较平坦,并且不会被洪水淹没,C正确;本题应选C。
12.若该处为河流弯道,a岸堆积作用明显,为凸岸,b岸为凹岸。根据此图为北半球面向上游的剖面,地转偏向力偏a岸(即右岸),会冲蚀a岸,和剖面图不符,不可能是地转偏向力作用形成河道弯曲,A符合题意;某些水生生物会挖掘河岸,使河道两侧泥沙坍塌,坍塌处受流水冲击侵蚀会使河道出现弯曲,B不符合题意;河流两岸如果一侧岩石较软,则容易被流水侵蚀,使河道发生弯曲,C不符合题意;河流会向地势低的一侧河岸侵蚀,D不符合题意。本题应选A。
【点睛】平直河道侵蚀岸堆积岸的判断: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北半球河流向右偏转,即河流右岸受到侵蚀,可能会发育成凹岸;左岸堆积,可能会发育成凸岸。弯曲河道侵蚀岸堆积岸的判断:①河流流向:顺着河流的流向,河流流向与河岸相交的那侧,即为凹岸,另一侧即为凸岸;②河岸形态:河岸凸出的即为“凸岸”,凹陷的即为“凹岸”。
(2022·全国·高二课时练习)山西省大同市云冈石窟区的石窟岩体结构稳定。下图为云冈石富区十里河三级阶地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3.与砂岩相比,图中泥岩( )
A.由地幔顶部岩浆喷发而成 B.在地壳内经过变质作用
C.具有层理构造且含有化石 D.沉积成岩时间相对较早
14.云冈石窟陡崖的形成,主要是由于( )
①经过三次下降 ②经过三次抬升 ③河流堆积作用强 ④河流下切作用强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15.图示河流Ⅲ级阶地到河漫滩发育时期,可以反映出十里河河谷( )
A.宽度逐渐变窄 B.形态大致呈“V”形
C.深度逐渐变浅 D.展宽,河床变浅
【答案】13.D 14.B 15.D
【解析】13.根据所学知识泥岩和砂岩都属于沉积岩,与图中砂岩相比,砂岩具有明显的层理构造,而泥岩没有。泥岩是指弱固结的黏土经过中等程度的后生作用(如挤压作用、脱水作用、重结晶作用和胶结作用)形成强固结的岩石,是已固结成岩的,但层理不明显,或呈块状。因此C错;沉积岩的岩石年龄顺序是下老上新,泥岩在下部,因此D对;岩浆喷发而成的岩石属于岩浆岩,A错;在地壳内经过变质作用而成的是变质岩,因B此错;故选D。
14.形成阶地必备的两个条件:(1)先发育一个相当宽广的河漫滩;(2)河流向下侵蚀,使得原来的河漫滩高于一般洪水位。但是构造运动往往造成河道比降的变化,影响河流系统中侵蚀、搬运和堆积过程。当地壳相对稳定时,河流以侧向侵蚀作用为主,此时塑造出河漫滩;然后地壳上升,河床比降增加,水流转而下切,于是原来的河漫滩成了河谷两侧的阶地。如果地壳多次间歇性上升,则可以形成多次阶地。图中显示有3个阶地,由此可知①③说法错误,②④说法对,故选B。
15.根据上题分析,图示河流Ⅲ级阶地到河漫滩发育时期,可以反映出十里河河谷宽度逐渐变宽,A错;河谷深度逐渐变深,C错;在形成河漫滩时,河流流经地区一般说来构造相对稳定, 河流以侧蚀作用、 沉积作用为主,因此河谷展宽,河床变浅,D对,并且河谷所处地壳多次间歇性上升,形成了多个阶地,所以河谷形态大致呈“V”形的说法错误;故选D。
【点睛】泥岩是指弱固结的黏土经过中等程度的后生作用(如挤压作用、脱水作用、重结晶作用和胶结作用)形成强固结的岩石。是已固结成岩的,但层理不明显,或呈块状,局部失去可塑性,遇水不立即膨胀的沉积型岩石。矿物成分复杂,主要由粘土矿物(如水云母、高岭石、蒙脱石等)组成,其次为碎屑矿物(石英、长石、云母等)、后生矿物(如绿帘石、绿泥石等)以及铁锰质和有机质。质地松软,固结程度较页岩弱,重结晶不明显。
二、综合题(共0分)
16.(2022·全国·高二课时练习)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武陵源位于湖南省西北部,区内地形陡峭,河谷深切,地壳运动强烈,崖壁岩穴密布。调查发现,该区域现今岩穴多分布于山体西坡和北坡,山体东坡和南坡较少。下左图为武陵源典型岩穴分布区等高线地形图,下右图示意某山体岩穴发育过程。
(1)据右图指出同一山体形成多级岩穴需具备的基本条件。
(2)比较岩穴甲和岩穴乙发育情况的差异,并说明原因。
(3)分析武陵源山区现今岩穴多分布于山地西坡和北坡的原因。
【答案】(1)地壳间歇性抬升;有河流(溪流)发育,风化、侵蚀、搬运作用强;有多层较松软岩层与较硬岩层相间分布。
(2)差异:岩穴甲比岩穴乙发育程度低(宽度和深度小)。
原因:岩穴甲处于发育初期,受风化、(流水)侵蚀(外力作用)时间短,被侵蚀、搬运的岩石物质少,形成的岩穴宽度和深度小。
(3)山地北坡为阴坡,西坡与北坡为夏季风背风坡;侵蚀与风化作用比东坡和南坡小,其形成的岩穴演化较慢,保有量较大。
【分析】本题以等高线地形图以及山体岩穴的发育过程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内外力作用以及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等知识点,考查了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的能力,体现了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等学科素养。
(1)
读图多级岩穴的形成和地壳运动、岩石性质、外力作用有关;山体岩穴是较软的岩层被风化、侵蚀以及外力搬运作用形成的,所以形成岩穴的岩石岩性较软,该地区受外力作用强;多级岩穴是因为地壳多次抬升,在地壳运动的稳定期,受外力作用形成岩穴,所以该处地壳间歇性抬升;多层较软岩层和较硬岩层相间分布。
(2)
根据上题多级岩穴的形成受地壳间歇性抬升的影响,与甲相比较,乙岩穴分布的地势较高,形成时间早,受流水、风力等外力侵蚀作用时间长,所以岩穴发育程度高,岩穴宽度和深度大。
(3)
该地区位于我国东部季风区,东坡和南坡位于夏季风迎风坡,受流水以及风力作用影响大,岩穴被破坏严重,不易保存;西坡和北坡为夏季风背风坡,风化和侵蚀作用比东南坡小,岩穴形成演化较慢,保存较好。
17.(2021·全国·高二课时练习)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位于黔东北的梵净山分布有火山碎屑,其主峰金顶由变质岩构成,曾被海底深厚石灰岩覆盖。山脚到山顶落差达2000多米,森林覆盖率95%。第四纪以来,许多地区冷杉因为无法适应冷暖变化而消失,而梵净山冷杉却能顺利跨越多次冰期得以延续。下图为梵净山主峰金顶景观照片。
(1)推测梵净山主峰金顶形成的地质过程。
(2)分析天然饮用水企业在梵净山周边建设生产基地的有利条件。
(3)从地形角度分析梵净山冷杉能顺利跨越多次冰期得以延续的原因。
【答案】(1)海洋环境中形成的沉积岩;在高温高压下产生变质作用,形成变质岩;地壳抬升后形成陆地;表层及周边岩石被(流水)侵蚀剥离,主峰金顶变质岩不易侵蚀。
(2)梵净山地处亚热带季风区,降水丰富,水源稳定;森林覆盖率高,污染少;火山碎屑利于地表水下海与净化,水质好。
(3)梵净山地势落差大,垂直温差明显;冰期来临,气温下降,较高海拔地区的冷杉向低海拔温暖地带迁移;当冰期结束,气温升高,冷杉向高海拔凉爽地带迁移,继续生存。
【解析】本题以梵净山为载体,考查山地形成相关知识,学科素养方面侧重考查综合思维和地理实践力。
【详解】(1)梵净山形成的主要原理是差异风化,是两种不同岩性的岩石在不同的风化速度下呈现的结果,而变质岩的形成则与最初的岩浆侵入有关,综合来看,先在海洋环境中形成沉积岩,由于地下强大的高温高压作用使沉积岩发生变质,形成变质岩,然后地壳抬升,形成陆地,再经外力侵蚀,变质岩较为坚硬,不易被侵蚀。
(2)梵净山地处亚热带季风区,降水丰富,水源稳定;植被茂密,对水源的清洁能力好,污染少;梵净山是著名的旅游景点,有良好的的品牌效应;依托当地的旅游业可以有巨大的饮用水市场;火山碎屑熔岩起到净化水源的作用;以上原因使得水质较好。
(3)注意设问强调从地形角度,梵净山所在地相对高度大,垂直分异规律明显,冰期时冷杉在较低海拔可生存,温暖期时,冷杉在较高海拔可生存,即海拔跨度高可以存在多种不同的温度环境,在温度剧烈变化时,海拔跨度高的地区总能存在一个适宜的温度带来为冷杉提供生长环境。
【点睛】本题需明确,变质岩是在地下强大的高温高压作用下形成的,材料强调梵净山主峰金顶由变质岩组成,可推出两个结论:金顶是由地壳隆起上升形成;变质岩因不易被侵蚀,形成梵净山金顶。同时还需注意,因梵净山相对高度大,冷杉在冰期和间冰期都能存活,原因是垂直分异规律较为在显著。
18.(2021·全国·高二课时练习)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江西三清山是典型的花岗岩地貌。组成该山体的花岗岩水平节理及垂向节理发育,山体演变初期在内力作用主导下形成峰峦,后来外营力进一步沿节理破坏,逐渐发育成峰丛、峰柱、造型石等微地貌景观。下图为三清山剖面及其演变过程示意。
(1)指出I-II阶段作用于该山体的内力特征。
(2)推测III-IV阶段影响该山体地貌演变的主要节理类型并说明理由。
(3)简述V阶段该山体造型石的形成过程。
【答案】(1)岩浆侵入水平挤压抬升。
(2)垂向节理。该阶段在外力(风化、剥蚀)作用下,主要表现为向下侵蚀,形成柱状峰林、峡谷。
(3)该阶段外力主要沿水平节理进行风化、剥蚀,峰被切割成岩块;山体常发生崩塌、滑落。
【分析】本题考查内力作用的表现形式、内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塑造等相关知识。结合图示信息以及地理基本原理分析作答即可。
【详解】(1)读图,I-II阶段,岩层明显弯曲,受地壳运动的影响,岩层水平挤压;形成了花岗岩体,属于侵入型岩浆岩,发生了岩浆侵入;在II阶段花岗岩出露地表,受到了抬升作用的影响。
(2)在III阶段多为花岗岩峰丛,在IV阶段多为花岗岩峰柱,外力的风化侵蚀主要表现为向下侵蚀导致山体崩塌、滑落(沿垂直节理向下侵蚀),所以III-IV阶段影响该山体地貌演变的主要节理类型为垂直节理。
(3)在IV阶段多为花岗岩峰柱,结合图示信息可知,在V阶段,外力作用主要沿水平节理进行横向的风化侵蚀,部分峰柱被切割成岩块,山体常发生崩塌、滑落,形成山体造型石。
【点睛】
19.(2021·全国·高二课时练习)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大分水岭盆地位于美国怀俄明州中南部地区,平均海拔约2100米。盆地内年平均降水量120~300毫米,浅水湖面年平均蒸发量大于750毫米。地质历史时期由于造山运动形成盆地,盆地内发育河流R(现为时令河),R河向东通过垭口注入北普特拉河;冰川期的北普特拉河源头山区冰川广布。气候转暖期冰川大规模消融,北普特拉河径流量剧增;地壳运动使R河出口处的海拔逐步升至1990米,大分水岭盆地出口被封闭,由外流盆地演变为内流盆地并一直保持封闭状态(河流无法外泄)。近1万年来,大分水岭盆地内沙丘广泛发育。下图示意大分水岭盆地及周边地形图。
(1)简述冰川消融期造成大分水岭盆地封闭的内、外力作用过程。
(2)分析沙丘广泛发育对阻止R河外流的作用。
【答案】(1)(内力作用)大分水岭盆地出口处地壳抬升,使大分水岭盆地封闭;(外力作用)盆地内地势较低,冰川分布少,冰川融水补给较少,盆地内地势平缓,河流侵蚀能力较弱、无法切穿原出口处的高地。
(2)盆地东北侧的沙丘覆盖增大了地表高度,进一步阻碍流水外泄;沙丘增大地表水下渗损失,减少地表径流量,降低侵蚀能力,使流水切穿原出口处高地的可能性降低。
【分析】本题考查世界区域地貌的形成以及读图分析能力和解读信息的能力。
【详解】(1)由材料可知,冰川消融期,大分水岭盆地出口处地壳抬升,海拔逐步升至1990米,大分水岭盆地出口被封闭;其后,由于盆地内地势较低,冰川分布少,冰川融水补给量较少,盆地内地势平缓,河流侵蚀能力较弱、无法切穿原出口处的高地,所以,大分水岭盆地由外流盆地演变为内流盆地并一直保持封闭状态。
(2)读图可知,盆地东北侧的沙丘覆盖,增大了地表高度,进一步阻碍河水外流,由于沙丘面积的增大,使地表水下渗损失增多,减少了地表的径流量,降低了流水的侵蚀能力,导致流水切穿原出口处高地的可能性降低,从而阻止R河外流。
【点睛】 (内力作用)大分水岭盆地出口处地壳抬升,使大分水岭盆地封闭:(外力作用)盆地内地势较低,冰川分布少,冰川融水补给较少,里盆地内地势平缓,河流侵蚀能力较弱、无法切穿原出口处的高地。盆地东北侧的沙丘覆盖增大了地表高型,进一步碍流水外沙丘增大地表水下渗损失,减少地表径流量,降低侵蚀能力,使流水切原出口处高地的可能性降低。
20.(2018·全国·高一课时练习)青岛某中学学生利用国庆假期去野外进行岩石考察,他们通过多种方式收集到了许多关于岩石的图片(如下图)。请你根据所学知识,完成下列问题。
(1)①图中的岩石是________岩,其主要成分是______。该岩石的主要用途是_________________。
(2)纯白而致密的大理石又称汉白玉。泰姬陵就是用汉白玉建造而成的。汉白玉按成因属________岩,它是在____________条件下,由____________岩变质形成。因其色泽美观,被广泛用作____________和装饰材料。
(3)去黑龙江五大连池的同学带回了不少五大连池中的岩石,这些岩石大部分都有气孔构造,你能解释其中的原因吗?
【答案】(1)石灰 CaCO3 烧制石灰和水泥的主要原料(建筑材料和化工原料)
(2)变质 高温高压 石灰 建筑
(3)岩浆喷出地表后,迅速冷却,其内部的气体从熔岩中逸出而形成大小和数量不同的气孔。
【详解】整体分析:石灰岩,其主要成分是CaCO3 。是烧制石灰和水泥的主要原料,属于建筑材料和化工原料。汉白玉按成因属变质岩,它是在高温高压条件下,由石灰岩变质形成。喷出岩大部分都有气孔构造,是岩浆喷出地表后,迅速冷却形成。
(1)①是云南石林,图中的岩石是石灰岩,其主要成分是CaCO3 。该岩石的主要用途是烧制石灰和水泥的主要原料,属于建筑材料和化工原料。
(2)纯白而致密的大理石又称汉白玉。泰姬陵就是用汉白玉建造而成的。汉白玉按成因属变质岩,它是在高温高压条件下,由石灰岩变质形成。因其色泽美观,被广泛用作建筑和装饰材料。
(3)去黑龙江五大连池的同学带回了不少五大连池中的岩石,这些岩石是喷出岩,大部分都有气孔构造,是岩浆喷出地表后,迅速冷却,其内部的气体从熔岩中逸出时,迅速冷凝形成大小和数量不同的气孔,也叫玄武岩。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一2.1塑造地表形态的力量同步测试(C)(原卷版)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共0分)
(2021·全国·高二课时练习)马耳他是位于地中海中部的岛国,该国旅游业发达,著名景点“蓝窗”位于马耳他戈佐岛(岛上多石灰岩低丘)西北角,但已于2017年3月8日坍塌。下左图为马耳他简图,下右图为其著名景点“蓝窗”景观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下列关于“蓝窗”形成过程中所受的地质作用,排序正确的是( )
A.沉积作用、地壳抬升、海水侵蚀
B.地壳抬升、沉积作用、海水侵蚀
C.海水侵蚀、沉积作用、地壳抬升
D.地壳抬升、海水侵蚀、沉积作用
2.一年中,“蓝窗”受外力破坏最强的季节是( )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2022·全国·高一课时练习)当地时间2021年1月26日,墨西哥波波卡特佩特火山在过去24小时内发生了24次喷发,浓烟滚滚,景象壮观。这座火山又被称为“烈焰火山”,是墨西哥境内最活跃的火山之一。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受波波卡特佩特火山喷发活动影响较小的地球圈层是( )
A.大气圈 B.生物圈 C.水圈 D.地核
4.喷发蔓延的火山灰物质在地球圈层中迁移的顺序是( )
A.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岩石圈 B.岩石圈→大气圈→水圈、生物圈
C.水圈、生物圈→大气圈→岩石圈 D.水圈、生物圈→岩石圈→大气圈
(2022·全国·高二课时练习)读“某地区地质构造剖面示意图和部分水循环示意图”,回答下面问题。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中①处为向斜山 B.A处在地质构造上属于背斜
C.B处在地形上属于向斜谷 D.图中所示水循环类型为海洋内循环
6.下列各组河流,均参与了图中所示水循环类型的是( )
①亚马孙河②长江③黄河④塔里木河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7.地球淡水中,主体是( )
A.河流 B.湖泊 C.冰川 D.海洋
(2022·全国·高二课时练习)某科研团队在青藏高原的邱桑温泉发现了距今为止最早的古人类艺术--印在岩石上的手脚印(下图)。研究推测,距今约20万年前,邱桑温泉涌出大量的碳酸钙软泥,路经此处的古人类孩童将手脚压在软泥上,后经地质过程固结成岩石。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8.在邱桑温泉发现有古人类手脚印的岩石属于( )
A.喷出岩 B.侵入岩 C.沉积岩 D.变质岩
9.该岩面艺术的发现可进一步研究青藏高原上( )
A.古人类的季节性迁徙 B.古人类的宗教信仰
C.火山活动的活跃周期 D.古气候环境的演替
(2022·全国·高二课时练习)下图为北半球某河流面向上游的河段剖面(不同图例表示不同堆积层),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河段最有可能位于河流上游 B.该处河流的堆积地貌为冲积扇
C.EHG三个堆积层形成的先后顺序为E最早G最晚 D.该地貌是内外力共同作用形成的
11.剖面图中最适合聚落分布的位置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12.若该处为河流弯道,则导致该处河流弯曲的原因不可能为( )
A.地转偏向力 B.生物 C.岩性差异 D.地势
(2022·全国·高二课时练习)山西省大同市云冈石窟区的石窟岩体结构稳定。下图为云冈石富区十里河三级阶地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3.与砂岩相比,图中泥岩( )
A.由地幔顶部岩浆喷发而成 B.在地壳内经过变质作用
C.具有层理构造且含有化石 D.沉积成岩时间相对较早
14.云冈石窟陡崖的形成,主要是由于( )
①经过三次下降 ②经过三次抬升 ③河流堆积作用强 ④河流下切作用强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15.图示河流Ⅲ级阶地到河漫滩发育时期,可以反映出十里河河谷( )
A.宽度逐渐变窄 B.形态大致呈“V”形
C.深度逐渐变浅 D.展宽,河床变浅
二、综合题(共0分)
16.(2022·全国·高二课时练习)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武陵源位于湖南省西北部,区内地形陡峭,河谷深切,地壳运动强烈,崖壁岩穴密布。调查发现,该区域现今岩穴多分布于山体西坡和北坡,山体东坡和南坡较少。下左图为武陵源典型岩穴分布区等高线地形图,下右图示意某山体岩穴发育过程。
(1)据右图指出同一山体形成多级岩穴需具备的基本条件。
(2)比较岩穴甲和岩穴乙发育情况的差异,并说明原因。
(3)分析武陵源山区现今岩穴多分布于山地西坡和北坡的原因。
17.(2021·全国·高二课时练习)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位于黔东北的梵净山分布有火山碎屑,其主峰金顶由变质岩构成,曾被海底深厚石灰岩覆盖。山脚到山顶落差达2000多米,森林覆盖率95%。第四纪以来,许多地区冷杉因为无法适应冷暖变化而消失,而梵净山冷杉却能顺利跨越多次冰期得以延续。下图为梵净山主峰金顶景观照片。
(1)推测梵净山主峰金顶形成的地质过程。
(2)分析天然饮用水企业在梵净山周边建设生产基地的有利条件。
(3)从地形角度分析梵净山冷杉能顺利跨越多次冰期得以延续的原因。
18.(2021·全国·高二课时练习)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江西三清山是典型的花岗岩地貌。组成该山体的花岗岩水平节理及垂向节理发育,山体演变初期在内力作用主导下形成峰峦,后来外营力进一步沿节理破坏,逐渐发育成峰丛、峰柱、造型石等微地貌景观。下图为三清山剖面及其演变过程示意。
(1)指出I-II阶段作用于该山体的内力特征。
(2)推测III-IV阶段影响该山体地貌演变的主要节理类型并说明理由。
(3)简述V阶段该山体造型石的形成过程。
19.(2021·全国·高二课时练习)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大分水岭盆地位于美国怀俄明州中南部地区,平均海拔约2100米。盆地内年平均降水量120~300毫米,浅水湖面年平均蒸发量大于750毫米。地质历史时期由于造山运动形成盆地,盆地内发育河流R(现为时令河),R河向东通过垭口注入北普特拉河;冰川期的北普特拉河源头山区冰川广布。气候转暖期冰川大规模消融,北普特拉河径流量剧增;地壳运动使R河出口处的海拔逐步升至1990米,大分水岭盆地出口被封闭,由外流盆地演变为内流盆地并一直保持封闭状态(河流无法外泄)。近1万年来,大分水岭盆地内沙丘广泛发育。下图示意大分水岭盆地及周边地形图。
(1)简述冰川消融期造成大分水岭盆地封闭的内、外力作用过程。
(2)分析沙丘广泛发育对阻止R河外流的作用。
口处高地的可能性降低。
20.(2018·全国·高一课时练习)青岛某中学学生利用国庆假期去野外进行岩石考察,他们通过多种方式收集到了许多关于岩石的图片(如下图)。请你根据所学知识,完成下列问题。
(1)①图中的岩石是________岩,其主要成分是______。该岩石的主要用途是_________________。
(2)纯白而致密的大理石又称汉白玉。泰姬陵就是用汉白玉建造而成的。汉白玉按成因属________岩,它是在____________条件下,由____________岩变质形成。因其色泽美观,被广泛用作____________和装饰材料。
(3)去黑龙江五大连池的同学带回了不少五大连池中的岩石,这些岩石大部分都有气孔构造,你能解释其中的原因吗?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