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一2.3河流地貌的发育同步测试(提高卷)(原卷+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一2.3河流地貌的发育同步测试(提高卷)(原卷+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4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2-09-19 05:59:47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一2.3河流地貌的发育同步测试(C)(原卷版)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2021·全国·高二课时练习)下图示意某河流上游河段的单侧断面。该河段两岸依次分布着海拔不同的四个平坦面T0、T1、T2、T3,平坦面上均堆积着河流沉积砾石,砾石的平均砾径T3>T0>T2>T1,洪水期河水仅能淹没T0。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面积仍在扩大的平坦面是( )
A.T0 B.T1 C.T2 D.T3
2.该断面河流流速最大的时期为( )
A.T3形成时期 B.T2形成时期 C.T1形成时期 D.T0形成时期
(2021·全国·高二课时练习)某区域曾发生过多次地质事件,地层轻微褶皱,断层北侧地块有明显的沉降。下图为“某区域地质图”。完成下面小题。
3.该区域最新的地质事件是( )
A.褶皱变动 B.断层构造 C.岩浆侵入 D.火山喷发
4.影响该区域河流发育的主要因素是( )
A.岩性差异 B.断层发育 C.火山喷发 D.褶皱隆起
(2021·全国·高二课时练习)2020年7月26日,重庆武隆区发生山体滑坡,堵塞乌江支流,形成堰塞湖,威胁沿河居民生命和财产安全。下图为“滑坡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5.滑坡发生后,坡面等高线示意图为( )
A. B.
C. D.
6.河流沿岸的聚落( )
A.在下游平原多选择地势较高处,以通风透气
B.在下游平原多选择地势较低处,与便于耕作
C.为取水方便,在上游峡谷多选择地势较低处
D.为防范洪灾,在上游峡谷多选择地势较高处
(2021·全国·高二课时练习)读某地区村落分布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7.图示村落的形态特点是( )
A.呈多边形 B.呈带状 C.呈环形 D.呈点状
8.该地区村落按图示分布的原因是( )
A.在山区受地形的影响,村落沿河谷而建 B.平原开阔平坦,便于农耕
C.为逃避野兽袭击而建在山口 D.为防洪水,村落建在山脊
(2021·全国·高二课时练习)河流阶地主要是在气候变化和构造抬升共同作用下形成。通常情况下,气候变化控制着河流堆积下切,构造则为河流下切提供了驱动力和空间。下图、下表分别为渭河上游陇西段阶地的分布图和参数表。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渭河陇西段阶地参数
阶地 拔河高度(m) 砾石层厚度(m) 河漫滩厚度(m)
T1 2 >1 3.3
T2 23 3 8
T3 30 2 11
T4 52 10 6
T5 126 2 2-3
T6 142 5 4
T7 197 6 3
9.历史上气候最为湿润时期和地壳上升幅度最大时期形成的阶地分别是( )A.T1、T2 B.T3、T4 C.T4、T5 D.T6、T7
10.与南岸相比,北岸阶地数量少,原因是北岸( )
A.流水侵蚀作用强 B.水平运动强烈
C.风力堆积作用弱 D.抬升运动微弱
(2022·全国·高二课时练习)都江堰水利工程为无坝引水工程,位于成都平原西部岷江上,鱼嘴把岷江分为内江与外江,分水堤构筑在岷江的弧形弯道上。在洪水期,内外江水量分配比例是4∶6,同时如果水量超过宝瓶口,水就会自动从飞沙堰排出。据此完成下面各题。
11.都江堰工程长盛不衰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它有效地处理了泥沙问题。泥沙进入平原量较小的原因可能是( )
A.飞沙堰将泥沙阻挡在内江一侧
B.内江流速快,泥沙搬运能力强
C.内江位于凹岸,汛期表层水流经,含沙量小
D.在宝瓶口处流速减慢,泥沙在内江得到沉积
12.都江堰水利工程的修建说明( )
A.人类可以改变水资源空间分布
B.自然条件是区域发展的唯一条件
C.自然可以根据经济发展需要任意改造
D.人类改造自然终究会受到大自然的惩罚
13.下列事例充分说明自然资源对区域发展影响巨大的是( )
A.鲁尔区升级转型成功 B.瑞士成为发达国家之一
C.以色列的果蔬生产量巨大 D.沙特阿拉伯位列富裕国家
(2021·全国·高二课时练习)1990年以来,黄河进入枯水少沙期,入海水沙锐减。2002年起,每年的汛期通过三门峡、小浪底等水利枢纽进行调水调沙(通过人工调控洪水,在短时间内将大量水沙集中输送入海),使黄河尾闾河道(位于利津到入海口之间,长约104km)的水沙受人工调控,显著影响了该河段的冲淤变化。冲淤量是河水带走河床所淤积的泥沙数量,是淤积量与冲刷量的差值。下图示意2001-2016年黄河尾闾河道年冲淤量及累积冲淤量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各题。
14.2002-2016年期间( )
A.总体处于冲刷趋势 B.冲淤速率明显下降
C.累积冲淤量持续减少 D.总体处于淤积趋势
15.2002-2016年,黄河尾闾河道河床侵蚀、淤积的变化趋势是( )
A.持续淤积 B.先淤积、后侵蚀
C.持续侵蚀 D.先侵蚀、后淤积
二、综合题
16.(2021·全国·高一课时练习)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秘鲁东南的圣母河(下图)流域森林茂密,雨量丰沛,但季节分配不均,6~8月为旱季,12月到次年3月为雨量特别大的雨季。该河流因盛产沙金而远近闻名,考察发现其金粒主要来源于南部山区的岩浆岩和变质岩中。
(1)说明圣母河下游多牛轭湖发育的原因。
(2)说明含有大颗粒的金矿石主要沉积在甲处附近的原因。
17.(2022·全国·高二课时练习)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下图为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图中的数字表示内、外力作用。
(1)写出图中数字代表的地质作用①____,②____,③____。
材料二:下图为某地区地质剖面图。
(2)A处地质构造是____,地貌是____,其成因是____。
(3)写出图中花岗岩的成因____。已知③岩层为石灰岩,图中打斜线的区域,可能形成____岩。
(4)该地区要开一条东西向的地下隧道,从工程的安全性、稳定性及地下水运动等方面考虑,A、B两处的地下,哪一处较合适____?理由是什么____?
(5)图中①一⑥岩层发生弯曲的原因是____。①一⑥岩层中,最早形成的是____。
18.(2021·全国·高二课时练习)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各题。
材料一庐山以雄、奇、秀、险闻名于世,素有“匡庐奇秀甲天下”之美誉。XT为庐山某处的地质构造示意图。
材料二外力作用下的地貌形态图(XT)。
(1)材料一中,乙地的地质构造是什么 说出地貌形态的成因。
(2)材料一中丁处是哪一类型岩石 为什么
(3)材料一中甲、丙处,若开挖一条隧道,应选择哪处 请说明原因。
(4)说出材料二中①地貌的名称,并说明从河流出山口到边缘,其沉积物分布有何特征。
(5)分析材料二中②地貌的形成过程。
19.(2018·全国·高一课时练习)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a处河谷的特点是______,其成因是________。该段河流以_____(外力)作用为主。
(2)c处河谷的特点是______,成因是______。c处的外力作用以_____作用为主。
(3)d处往往形成________(地貌),该地貌往往是聚落分布最为密集的地区,原因是_____。
(4)若该河流发源于地势较高的高原地区,则此高原的聚落分布特点是_____,原因是____。
(5)c处河流往往在___岸侵蚀作用明显,在___岸堆积作用明显。河流在c处形成的堆积地貌是________。
(6)此图所示的区域位于20°N附近,河流两岸的地质条件相似,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河口三角洲更容易和e岸相连
B.a、b、c三处最适合兴建水电站的是c处
C.a河段沉积物的颗粒直径一般小于b河段
D.c河段外力作用以搬运作用为主
20.(2018·全国·高一课时练习)下图是“北纬30°附近我国东部某地1949年和2012年的土地利用变化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A、B两处河谷形态差别很大,A处呈________,B处呈________。
(2)C处典型的河流地貌是________,成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该地区土地利用类型的变化,推测河口三角洲面积的变化并说明原因。
(4)从图示聚落分布看,试分析该地区聚落沿河、沿海岸分布的原因。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一2.3河流地貌的发育同步测试(C)(解析版)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2021·全国·高二课时练习)下图示意某河流上游河段的单侧断面。该河段两岸依次分布着海拔不同的四个平坦面T0、T1、T2、T3,平坦面上均堆积着河流沉积砾石,砾石的平均砾径T3>T0>T2>T1,洪水期河水仅能淹没T0。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面积仍在扩大的平坦面是( )
A.T0 B.T1 C.T2 D.T3
2.该断面河流流速最大的时期为( )
A.T3形成时期 B.T2形成时期 C.T1形成时期 D.T0形成时期
【答案】1.A 2.A
【分析】1.读图可知,该河段断面沉积物不是连续分布,而是间断性分布,由此推断,T3时期,地壳相对稳定,河流流经,沉积颗粒T3;而后地壳抬升,河流下切侵蚀,至T2时期,地壳再次相对稳定,沉积颗粒T2;而后地壳抬升,河流再次下切侵蚀,至T1时期,地壳相对稳定,沉积颗粒T1;之后地壳抬升,河流再次下切侵蚀,至T0时期,地壳相对稳定,沉积形成了T0,目前河流的洪水位只能淹没T0,其面积仍在扩大。故选A。
2.结合上题分析,每一级平坦面上的砾石都是由当时的河流沉积形成的,河流流速越快,沉积的颗粒越大,流速越慢,沉积的颗粒越小;由材料可知,砾石的平均砾径T3>T0>T2>T1,因此河流流速最大的时期为T3时期,流速最慢的时期为T1时期。故选A。
【点睛】河流下切侵蚀,原来的河谷底部超出一般洪水位之上,呈阶梯状分布在河谷谷坡上,这种地形称为河流阶地。阶地的形成主要是在地壳垂直升降运动的影响下,由河流的下切侵蚀作用形成的,是地球内外部动力地质作用共同作用的结果。有几级阶地,就有过几次运动;阶地位置越高,级别越高,形成时代越老。
(2021·全国·高二课时练习)某区域曾发生过多次地质事件,地层轻微褶皱,断层北侧地块有明显的沉降。下图为“某区域地质图”。完成下面小题。
3.该区域最新的地质事件是( )
A.褶皱变动 B.断层构造 C.岩浆侵入 D.火山喷发
4.影响该区域河流发育的主要因素是( )
A.岩性差异 B.断层发育 C.火山喷发 D.褶皱隆起
【答案】3.D 4.A
【分析】3.玄武岩为喷出岩,火山喷发后会形成玄武岩,由图可知,玄武岩相对比较完整,并且截断了侵入岩,说明火山喷发形成晚于岩浆侵入,C错;侵入岩形成比断层和褶皱晚,因此喷出岩最后形成,即该区域最新的地质事件是火山喷发,D正确,AB错误。故选D。
4.图中的河流主要流经页岩分布区,因为页岩硬度比砂岩、砂质页岩的硬度小,更易受侵蚀,容易发育河流,A正确;断层发育、火山喷发、褶皱隆起不是该区域河流发育的主要因素,BCD错误。故选A。
【点睛】地质剖面图的判读:(1)沉积岩岩层的新老关系判断:①根据岩层层序判断(下层较老,上层较新);②根据生物化石判断(岩石由老到新为三叶虫化石、恐龙化石、大型哺乳动物化石)。(2)根据侵蚀面。若上下两岩层之间有明显的侵蚀面存在,说明下部岩层形成后,遭受到外力侵蚀。若侵蚀面上覆盖新的岩层,说明之后该地又经历了沉积作用。(3)根据侵入岩。若地层中有侵入岩存在,说明围岩形成之后又发生了岩浆活动,岩浆活动晚于围岩形成时代。
(2021·全国·高二课时练习)2020年7月26日,重庆武隆区发生山体滑坡,堵塞乌江支流,形成堰塞湖,威胁沿河居民生命和财产安全。下图为“滑坡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5.滑坡发生后,坡面等高线示意图为( )
A. B.
C. D.
6.河流沿岸的聚落( )
A.在下游平原多选择地势较高处,以通风透气
B.在下游平原多选择地势较低处,与便于耕作
C.为取水方便,在上游峡谷多选择地势较低处
D.为防范洪灾,在上游峡谷多选择地势较高处
【答案】5.A 6.C
【分析】5.由图可知,滑坡产生的滑坡台阶地势平坦,海拔较两侧低,其等高线应往海拔较高处凸,排除C、D;能看出滑坡台阶地势平坦,等高线应该稀疏,不同阶地交界处陡,等高线应该密集,A正确,B错误。故选A。
6.下游平原地势低平,易遭受洪灾,故为防范洪灾,聚落多选择地势较高处,A、B错误;为取水方便,上游峡谷聚落多选择地势较低处,C正确;上游峡谷地区多深切河谷,水流湍急,河水容易下泄,不易发生洪灾,D错误。故选C。
【点睛】滑坡发生的条件:一是岩体比较破碎;二是地势起伏较大;三是植被覆盖差。如图:
(2021·全国·高二课时练习)读某地区村落分布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7.图示村落的形态特点是( )
A.呈多边形 B.呈带状 C.呈环形 D.呈点状
8.该地区村落按图示分布的原因是( )
A.在山区受地形的影响,村落沿河谷而建 B.平原开阔平坦,便于农耕
C.为逃避野兽袭击而建在山口 D.为防洪水,村落建在山脊
【答案】7.B 8.A
【分析】7.读图可知,图中的村落沿山谷河流附近呈带状分布,并没有呈现多边形、环形或点状的特点。故选B。
8.在山区,地形限制了聚落的分布,而河谷两侧地势相对平坦,便于村落的建设,A正确。根据图中等高线疏密信息可知,该地并非开阔平坦的平原地形,B错。与逃避野兽袭击关系不大,C错。图中的村落并非建在山脊,而是河流两侧的山坡上,D错。故选A。
【点睛】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的影响总结如下:
(2021·全国·高二课时练习)河流阶地主要是在气候变化和构造抬升共同作用下形成。通常情况下,气候变化控制着河流堆积下切,构造则为河流下切提供了驱动力和空间。下图、下表分别为渭河上游陇西段阶地的分布图和参数表。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渭河陇西段阶地参数
阶地 拔河高度(m) 砾石层厚度(m) 河漫滩厚度(m)
T1 2 >1 3.3
T2 23 3 8
T3 30 2 11
T4 52 10 6
T5 126 2 2-3
T6 142 5 4
T7 197 6 3
9.历史上气候最为湿润时期和地壳上升幅度最大时期形成的阶地分别是( )A.T1、T2 B.T3、T4 C.T4、T5 D.T6、T7
10.与南岸相比,北岸阶地数量少,原因是北岸( )
A.流水侵蚀作用强 B.水平运动强烈
C.风力堆积作用弱 D.抬升运动微弱
【答案】9.C 10.D
【分析】9.由材料“气候变化控制着河流堆积下切,构造则为河流下切提供了驱动力和空间”和图表可知,最湿润时期,河流水量大,则河流搬运能力强,河床中砾石层厚度最大,故形成阶地是T4;阶地某时期拔河高度变动越大,表明地壳上升幅度越大,据表知,T4至T5拔河高度变动最大,故形成的阶地是T5。综上所述,ABD错误,C正确,故选C。
10.图示南岸海拔高,有山地,北岸海拔较低,而阶地形成与构造抬升有关,则可能是北岸抬升运动微弱所致,与外力作用无关,AC错误,是地壳垂直运动的结果,不是水平运动,B错误。故选D。
【点睛】河流阶地是常见的河流地貌之一,是由河流作用形成的沿河分布的阶梯状地形。阶地是在地壳抬升,河流下切过程中形成的。构造运动的稳定期,河流以侧蚀作用为主,形成宽阔的谷地或平原(河漫滩或河床)。构造运动或气候剧变的上升期,河流以下切为主,原来的谷地或平原被抬升成为阶地面,如果这一过程多次反复,在河谷的横剖面上便可出现多级阶地。先形成的阶地地势高,年代早,新形成的阶地地势低,年代新;只发生侵蚀而没有产生沉积物堆积的阶地为侵蚀阶地,完全由沉积物堆积形成的阶地则为堆积阶地。
(2022·全国·高二课时练习)都江堰水利工程为无坝引水工程,位于成都平原西部岷江上,鱼嘴把岷江分为内江与外江,分水堤构筑在岷江的弧形弯道上。在洪水期,内外江水量分配比例是4∶6,同时如果水量超过宝瓶口,水就会自动从飞沙堰排出。据此完成下面各题。
11.都江堰工程长盛不衰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它有效地处理了泥沙问题。泥沙进入平原量较小的原因可能是( )
A.飞沙堰将泥沙阻挡在内江一侧
B.内江流速快,泥沙搬运能力强
C.内江位于凹岸,汛期表层水流经,含沙量小
D.在宝瓶口处流速减慢,泥沙在内江得到沉积
12.都江堰水利工程的修建说明( )
A.人类可以改变水资源空间分布
B.自然条件是区域发展的唯一条件
C.自然可以根据经济发展需要任意改造
D.人类改造自然终究会受到大自然的惩罚
13.下列事例充分说明自然资源对区域发展影响巨大的是( )
A.鲁尔区升级转型成功 B.瑞士成为发达国家之一
C.以色列的果蔬生产量巨大 D.沙特阿拉伯位列富裕国家
【答案】11.C 12.A 13.D
【分析】11.由材料信息可知,岷江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丰水期径流侵蚀搬运能力强,河流含沙量大。外江位于凸岸,内江位于凹岸,根据弯道的水流规律,表层水流流向凹岸,流速快,大量泥沙则被阻挡在外江一侧,因此内江河道泥沙少。A错误,C正确;内江河水流速快,泥沙搬运能力强,结果会导致泥沙进入平原多,不符合题意,B错误;宝瓶口比较狭窄,流速较快,不利于泥沙沉积,D错误。故选C。
12.由所学知识可知,都江堰水利工程是人类遵从流水运动规律的前提下,对水资源空间分布进行改造,并造福人类的一项伟大工程,A正确;区域发展既受自然条件的影响,也要受到社会经济条件的影响,B错误;人类在改造自然时,必须遵从一定的自然规律,否则将会带来严重后果,并受到自然的惩罚,C错误;都江堰工程借助了独特的自然条件,造福人类,泽被后世,表明人类遵从自然规律的改造不会受到大自然的惩罚,D错误。故选A。
13.由所学知识可知,沙特阿拉伯由于石油资源丰富,石油开采及外运加工使其成为富裕的国家,说明自然资源对区域发展影响巨大,D正确。鲁尔区升级转型成功、 瑞士成为发达国家之一、以色列的果蔬生产量巨大都与先进的科学技术密切相关,与自然资源关系不大,ABC错误。故选D。
【点睛】都江堰鱼嘴把岷江分成内江和外江,内江流入成都平原,江水用于灌溉;外江用于排洪。当内江水量超过宝瓶口进水量的上限时,多余的水从飞沙堰溢出排到外江,确保内江下游成都平原不产生水患。
宝瓶口是内江水进入成都平原的咽喉,海拔720米。内江水从这里流入成都平原后,经过密如蜘蛛网的支流水系,以扇形扩散开,灌溉着海拔较低的川西平原。宝瓶口就是这些水系的总开关,严格控制着进入平原的水量,对巴蜀地区的灌溉、防洪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飞沙堰只有枯水季节才能看到,是一道普通的沙石滩,连接着一条通往外江的排洪渠,岷江水经鱼嘴流入内江,水势往南急转,直扑飞沙堰,带来了大量的泥沙和底层水,这时飞沙堰能够巧妙的将这些沙石泄入外江,多余的水量也会从飞沙堰上方溢出。
(2021·全国·高二课时练习)1990年以来,黄河进入枯水少沙期,入海水沙锐减。2002年起,每年的汛期通过三门峡、小浪底等水利枢纽进行调水调沙(通过人工调控洪水,在短时间内将大量水沙集中输送入海),使黄河尾闾河道(位于利津到入海口之间,长约104km)的水沙受人工调控,显著影响了该河段的冲淤变化。冲淤量是河水带走河床所淤积的泥沙数量,是淤积量与冲刷量的差值。下图示意2001-2016年黄河尾闾河道年冲淤量及累积冲淤量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各题。
14.2002-2016年期间( )
A.总体处于冲刷趋势 B.冲淤速率明显下降
C.累积冲淤量持续减少 D.总体处于淤积趋势
15.2002-2016年,黄河尾闾河道河床侵蚀、淤积的变化趋势是( )
A.持续淤积 B.先淤积、后侵蚀
C.持续侵蚀 D.先侵蚀、后淤积
【答案】14.A 15.D
【分析】14.结合材料读图可知,2002年以来,河道主槽冲淤年际变化明显,总体年冲淤量为负值,即总体处于冲刷趋势,A正确,D错误;冲淤速率及累积冲淤量都呈波动变化,BC错误。故选A。
15.读图可知,将累积冲淤量变化分三个阶段:2001~2005年,累积冲淤量明显减少,说明河水快速下蚀,河床底部泥沙被大量冲刷带走;2006~2014年,累积冲淤量变化缓慢,总体减小,说明河水缓慢下蚀,河床底部泥沙被少量冲刷带走;这两个阶段均以侵蚀为主,只是侵蚀的强度或速度不一样。2015~2016年,累积冲淤量略有回升,河床底部有泥沙淤积,这个阶段以淤积为主。因此黄河尾闾河道河床先侵蚀、后淤积,D正确。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人类活动对河床地貌的影响,考查统计图的读图和对信息的分析能力。理解年冲淤量和累积冲淤量的含义是分析本题的关键,从图中可以看出2002年以来,年冲淤量总体为负值,即该河段总体以冲刷为主,具体表现为先侵蚀后淤积的特点。
二、综合题
16.(2021·全国·高一课时练习)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秘鲁东南的圣母河(下图)流域森林茂密,雨量丰沛,但季节分配不均,6~8月为旱季,12月到次年3月为雨量特别大的雨季。该河流因盛产沙金而远近闻名,考察发现其金粒主要来源于南部山区的岩浆岩和变质岩中。
(1)说明圣母河下游多牛轭湖发育的原因。
(2)说明含有大颗粒的金矿石主要沉积在甲处附近的原因。
【答案】(1)圣母河下游地形平坦开阔;河流进入平坦区域受地转偏向力作用水河流侧蚀作用强烈,易成河曲;河流凸岸堆积,凹岸侵蚀,促使河曲不断发育,由于流水冲刷与侵蚀最弯曲的河岸,河流截弯取直后,原有的河曲被废弃,最终形成牛轭湖。
(2)圣母河上中游分界点位于河流出山口处;河流出山口前,落差大,流速快,携带大量含有金矿的砾石;出山口后,地势趋平,流速减慢,比重大的大颗粒岩石(砾石)首先在此沉积。
【分析】本题以秘鲁东南的圣母河流域为材料,涉及湖泊的成因及河流沉积物的特征分析,考查对地理事物的阐释和探究能力。
(1)
圣母河下游地形平坦开阔,河流进入平坦区域,河流因为地转偏向力、地质结构、土壤岩石质地差异等因素的影响,通常难以保持一条直线流动,会产生弯曲。在河道弯曲的地区,凹岸侵蚀,凸岸堆积,由此,河流的弯曲度就会越来越大;当河流弯曲度特别大时,拐弯处水流不畅,流速减慢,泥沙易淤塞河道,如果水量较大,河流很可能会将弯曲处狭窄的地峡冲开,与对面的河道相连,河流按直线路线流动,这种现象被称为河流的“截弯取直”;河流截弯取直后,原本弯曲的河道因为泥沙淤塞、水位下降,逐渐与主河道分离,渐渐被废弃,成为遗留在原河流凹岸边一段弯曲积水的湖泊,形状如牛轭,从而形成了牛轭湖。
(2)
由图可知,圣母河上中游分界点位于河流出山口处,河流出山口前,河流流经山区,山区落差大,流速快,河流的侵蚀与搬运能力强,携带大量含有金矿的砾石;出山口后,地势趋平,流速减慢,搬运能力下降,比重大的大颗粒岩石首先在甲处附近沉积。
【点睛】
17.(2022·全国·高二课时练习)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下图为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图中的数字表示内、外力作用。
(1)写出图中数字代表的地质作用①____,②____,③____。
材料二:下图为某地区地质剖面图。
(2)A处地质构造是____,地貌是____,其成因是____。
(3)写出图中花岗岩的成因____。已知③岩层为石灰岩,图中打斜线的区域,可能形成____岩。
(4)该地区要开一条东西向的地下隧道,从工程的安全性、稳定性及地下水运动等方面考虑,A、B两处的地下,哪一处较合适____?理由是什么____?
(5)图中①一⑥岩层发生弯曲的原因是____。①一⑥岩层中,最早形成的是____。
【答案】(1) 压实、固结成岩 风化、侵蚀、搬运、沉积 熔化
(2) 向斜 向斜山 向斜处受挤压力,岩层致密,不易受侵蚀
(3) 在地球内部巨大压力作用下,岩浆沿着岩石圈的薄弱地带侵入岩石圈上部,随着温度、压力的变化,冷却凝固形成花岗岩。 大理
(4) B B处为背斜构造,岩层呈天然拱形,施工安全,不易塌方;背斜岩层向上拱起,地下水向两侧渗流,不易发生渗漏问题。
(5) 岩层受挤压力 ⑥
【分析】该大题利用图中信息,设置五个小题,十二个空,涉及地质地貌、背斜向斜及其应用、岩石及其成因等相关知识,考查学生知识掌握程度和地理实践运用。
(1)
结合图中信息可知,①是在水体和沉积物下,受到挤压后固结成岩,故为压实、固结成岩;地面的②是外力作用因素,应是风化、侵蚀、搬运、沉积;③是在沉积岩下,变化成岩浆结晶,应是因为高温将沉积岩熔成,因此③为熔化。
(2)
观察图中信息,可知,A所处区域地层向下弯曲,所以地质构造上叫向斜,地貌是向斜山;成因是由于地壳内力作用,导致岩层挤压,向下弯曲,其岩层致密,不易侵蚀。
(3)
观察图中信息,花岗岩位于岩石④⑤⑥中,因地质内力作用,岩浆沿着岩石圈的薄弱或者缝隙地带侵入岩石圈内部,当温度降低以后,冷却凝固形成花岗岩。题意可知③层是石灰岩,那么处于三层的斜线区域可能是变质岩,因石灰岩变质而成的最有可能是大理岩。
(4)
结合所学知识,向斜地层向下弯曲,易导致水流渗透通道,且施工难度较大,不利于修建拱形通道;但背斜层理向上弯曲,形成天然拱形洞壁施工起来较简单安全,不易塌方;并且背斜所在区域流水沿着岩层向两边渗透,不会发生因渗透导致的危害。故选择B。
(5)
观察图中信息,①-⑥岩层发生弯曲是受到地质作用岩层不断挤压的影响,导致弯曲,岩层越在下边,越老,故留是最先形成的岩层。
【点睛】
18.(2021·全国·高二课时练习)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各题。
材料一庐山以雄、奇、秀、险闻名于世,素有“匡庐奇秀甲天下”之美誉。XT为庐山某处的地质构造示意图。
材料二外力作用下的地貌形态图(XT)。
(1)材料一中,乙地的地质构造是什么 说出地貌形态的成因。
(2)材料一中丁处是哪一类型岩石 为什么
(3)材料一中甲、丙处,若开挖一条隧道,应选择哪处 请说明原因。
(4)说出材料二中①地貌的名称,并说明从河流出山口到边缘,其沉积物分布有何特征。
(5)分析材料二中②地貌的形成过程。
【答案】(1)向斜;向斜槽部受挤压,岩石致密,不易被侵蚀,形成山岭。
(2)沉积岩;岩石具有层理结构。
(3)甲处;甲处为背斜,(天然拱形)结构稳定且不易储水:丙处为断层,岩层不稳定,易诱发断层活动,破坏工程设施。
(4)冲积扇;出山口处沉积物颗粒较大,到冲积扇边缘颗粒逐渐变小。
(5)河口地带河道加宽,流速进一步降低,泥沙沉积,再加上海水顶托作用,形成河口三角洲。
【分析】本题以庐山某处的地质构造示意图、外力作用下的地貌形态图为背景,考查地质构造的判断与运用,河流堆积地貌等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获取解读地理信息,调动与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结合图示信息以及所学知识分析作答即可。
(1)
考察地质结构的判断,乙地岩层向下弯曲为向斜,由于向斜槽部受挤压,岩石坚硬,不易受侵蚀,地貌上形成山地。
(2)
据图可知,丁处的岩石具有层理结构,应为沉积岩。
(3)
根据材料一图示信息可知,甲地区所在岩层向上弯曲,地质构造为背斜,岩层天然拱形,不易坍塌,岩层稳定,同时,岩层向上弯曲,不易积水,更适合开凿隧道;而丙处地质构造为断层,断层附近地质构造不稳定,不适合隧道等大型工程的建设。
(4)
根据材料二信息可知,①处地貌为冲积扇地貌。河流携带泥沙流出山口,地势开阔,流速降低,河流的搬运能力减弱,细颗粒物质被搬运的更远,粗颗粒物质搬运的距离相对较短,所以从出山口到边缘,沉积物由粗变细,具有很好的分选性。
(5)
②为河口三角洲地貌,河流携带泥沙到入海口附近,地势趋于平坦,流速减慢,同时,加之海洋的顶托作用,流速进一步降低,河流的搬运能力大大减弱,泥沙沉积形成三角洲。
【点睛】
19.(2018·全国·高一课时练习)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a处河谷的特点是______,其成因是________。该段河流以_____(外力)作用为主。
(2)c处河谷的特点是______,成因是______。c处的外力作用以_____作用为主。
(3)d处往往形成________(地貌),该地貌往往是聚落分布最为密集的地区,原因是_____。
(4)若该河流发源于地势较高的高原地区,则此高原的聚落分布特点是_____,原因是____。
(5)c处河流往往在___岸侵蚀作用明显,在___岸堆积作用明显。河流在c处形成的堆积地貌是________。
(6)此图所示的区域位于20°N附近,河流两岸的地质条件相似,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河口三角洲更容易和e岸相连
B.a、b、c三处最适合兴建水电站的是c处
C.a河段沉积物的颗粒直径一般小于b河段
D.c河段外力作用以搬运作用为主
【答案】(1)上宽下窄,呈“V”型 河流在此处以下蚀和溯源侵蚀为主,使河谷不断加深、延长侵蚀。
(2)宽广,形成“U”型河谷 河流下蚀作用减弱,侧蚀作用加强 沉积
(3)三角洲平原 土壤肥沃,水资源丰富,河网密布,水运便利,适宜聚落的发展
(4)大多呈条带状分布在河谷两岸狭窄的河漫滩平原上 河谷地势低平,热量相对充足,土壤肥沃,水资源丰富。
(5)凹 凸 河漫滩平原
(6)A
【分析】本题以河流景观图为背景,考查河流各河段的地貌特征,考查凹岸和凸岸的判读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意在考查学生对材料解读与分析能力、有效信息的提取能力和相关知识的迁移应用能力。
【详解】(1)据图可知,a位于河流的上游地区,a处河谷的特点是上宽下窄,呈“V”型,形成的原因是河流在此处以下蚀和溯源侵蚀为主,使河谷不断加深、延长。该段河流以侵蚀作用为主。
(2)据图可知,c点位于河流的下游地区,c处河谷的特点是宽广,形成“U”型河谷;成因是河流下蚀作用减弱,侧蚀作用加强;c处的外力作用以沉积作用为主。
(3)据图可知,d处位于河口沿岸地区,d处往往形成三角洲平原,该地貌往往是聚落分布最为密集的地区,原因是土壤肥沃,水资源丰富,河网密布,水运便利,适宜聚落的发展。
(4)若该河流发源于地势较高的高原地区,则此高原的聚落分布特点是大多呈条带状分布在河谷两岸狭窄的河漫滩平原上;原因是河谷地势低平,热量相对充足,土壤肥沃,水资源丰富。
(5)判读河流凹凸岸。凹岸流速较快,以侵蚀作用为主,凸岸流速较慢,以沉积作用为主。c处河流往往在凹岸侵蚀作用明显,在凸岸堆积作用明显。河流在c处形成的堆积地貌是河漫滩平原。
(6)此图所示的区域位于20°N附近,河流两岸的地质条件相似,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河流的右岸侵蚀,左岸堆积,故河口三角洲更容易和e岸相连,A项正确;a、b、c三处最适合兴建水电站的是b处,故B项错误;a河段沉积物的颗粒直径一般大于b河段,故C项错误;c河段外力作用以沉积作用为主,故D项错误。
【点睛】河流的分段及特征
每条河流一般都可分为河源、上游、中游、下游、河口等五个分段。
1.河源。河流开始的地方,可以是溪涧、泉水、冰川、沼泽或湖泊等。
2.上游。直接连着河源,在河流的上段,它的特点是落差大,水流急,下切力强,河谷狭,流量小,河床中经常出现急滩和瀑布。
3.中游。中游一般特点是河道比降变缓,河床比较稳定,下切力量减弱而旁蚀力量增强,因此河槽逐渐拓宽和曲折,两岸有滩地出现。
4.下游。下游的特点是河床宽,纵比降小,流速慢,河道中淤积作用较显著,浅滩到处可见,河曲发育。
5.河口。河口是河流的终点,也是河流入海洋.湖泊或其它河流的入口,泥沙淤积比较严重。
20.(2018·全国·高一课时练习)下图是“北纬30°附近我国东部某地1949年和2012年的土地利用变化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A、B两处河谷形态差别很大,A处呈________,B处呈________。
(2)C处典型的河流地貌是________,成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该地区土地利用类型的变化,推测河口三角洲面积的变化并说明原因。
(4)从图示聚落分布看,试分析该地区聚落沿河、沿海岸分布的原因。
【答案】(1)“V”形 槽形
(2)冲积扇 河水流出谷口,流速变缓,泥沙堆积形成
(3)河口三角洲面积扩大。与1949年相比,该地2012年耕地面积增加,林地、草地面积减小,水土流失加剧;河流携带的泥沙增多,在河流入海口处,河流流速减缓和海水的顶托作用,使泥沙的沉积增多,河口三角洲面积扩大。
(4)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资源丰富,河网密布,有便捷的内河航运和海上运输,适宜聚落的发展。
【详解】(1)图中A、B两处河谷形态差别很大,A处位于河流上游,河谷呈“V”形。B处位于河流下游,河谷呈槽形。
(2)C处位于河流出山口,典型的河流地貌是冲积扇。成因是河水流出谷口,流速变缓,泥沙堆积形成。
(3)根据图例,该地区土地利用类型的变化是耕地面积扩大,林地、草地面积减少,住宅区面积扩大。与1949年相比,该地2012年耕地面积增加,林地、草地面积减小,植被保持水土能力下降,水土流失加剧。河流携带的泥沙增多,在河流入海口处,地形平坦,河流流速减缓,加上海水的顶托作用,使泥沙的沉积增多。所以,推测该地区河口三角洲面积扩大。
(4)沿河、沿海岸地区,等高线稀疏,说明地形平坦。河流泥沙沉积形成的平原,土壤肥沃,水资源丰富,利于耕作。河网密布,有便捷的内河航运和海上运输,便于人员集散或产品运输,适宜聚落的发展。
【点睛】河流上游,河谷呈“V”形。河流下游,河谷呈槽形。河水流出谷口,流速变缓,泥沙堆积形成冲只扇地貌。沿河、沿海岸地区,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源丰富,水运便利。适宜聚落的发展。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