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一3.2气压带、风带同步测试(能力卷)(原卷+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一3.2气压带、风带同步测试(能力卷)(原卷+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8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2-09-19 06:09:22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一3.2气压带、风带同步测试(B)(解析版)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2022·全国·高二课时练习)下图是“冬季某区域等压线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中等压线数值排列正确的是( )
A.P3>P2>P1 B.P2>P3>P1 C.Pl>P3>P2 D.Pl>P2>P3
2.此时a点盛行风是( )
A.东南风 B.东北风 C.西北风 D.西南风
3.该国农业的特点是( )
A.采用大型农业机械作业 B.精耕细作,水稻单位面积产量高
C.精耕细作,以生产棉花为主 D.发展规模较大的企业化种植园
【答案】1.D 2.C 3.B
【解析】1.冬季,亚欧大陆降温快,气温低,蒙古高压迅速发展,太平洋北部形成阿留申低压,所以图中等压线数值由亚欧大陆向太平洋递减,排列正确的应为P1>P2>P3,D正确,A、B、C错误。故选D。
2.由于空气总是从高气压流向低气压,由于受到地球自转偏向力的影响,风向在北半球向右偏,在南半球向左偏,结合上题气压分布状况,可判断此时a点盛行风是西北风,C正确,A、B、D错误。故选C。
3.日本是一个以山地地形为主的国家,平原面积狭小,不利于机械化大规模的农场式管理,适宜以小型农业机械为主,A、D错误;气候以温带季风和亚热带季风为主,受海洋影响大,降水丰富,以水稻种植为主,不适宜生长棉花,C错误;日本人口众多,农业精耕细作,利用科技提高农作物产量,水稻单位面积产量高,B正确。故选B。
【点睛】冬季因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的影响,日本盛行西北风,西北风经过日本海的加湿作用,受到山地的抬升作用,形成降雪。
(2022·全国·高二课时练习)每年3月23日是世界气象日,2021年世界气象日的主题是“海洋、我们的气候和天气”。天气、气候,甚至我们呼吸的氧气,都由海洋调节,海洋是“天气加湿器”“调温空调机”“台风孵化器”“超级换风扇”。下图示意影响我国的主要季风路线。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海洋被称为“天气加湿器”,主要是因为( )
A.植物蒸腾量小于陆地蒸发总量 B.海洋蒸发总量远大于陆地蒸发总量
C.陆地蒸发总量大于河流蒸发量 D.陆地蒸发总量远大于海洋蒸发总量
5.西南季风、南海季风和东南季风来临时( )
A.为我国西北地区带来大量降水 B.南极圈内出现极昼现象
C.全球气压带、风带北移 D.巴西热带草原正值雨季
6.海洋影响全球的天气和气候,根本原因是( )
A.海洋是地表最大的储热体 B.海洋面积大蒸发量大
C.洋流能调节沿岸地区气候 D.台风给陆地带来雨水
【答案】4.B 5.C 6.A
【解析】4.根据材料“海洋被称为“天气加湿器””,海洋面积大,海上蒸发的水汽量大,随水汽输送环节将水汽输送到陆地,形成降水。由此可知,海上蒸发是大气中水蒸气的主要来源。陆地蒸发总量包括河流蒸发量、植物蒸腾量等,AC表述正确,但与题意不符,排除AC。陆地蒸发来源受降水量影响,数量有限,因此海洋蒸发总量远大于陆地蒸发总量,B正确,D错误。故选B。
5.西南季风、南海季风和东南季风来临时是北半球夏季,太阳直射北半球,全球气压带风带北移,C正确。此时南极附近出现极夜现象,B错误。巴西热带草原受信风影响大,正值干季,D错误。西北地区深居内陆,西南季风、南海季风和东南季风不能给我国西北地区带来大量降水,A错误。故选C。
6.结合所学可知,地球大致三分陆地七分海洋,海洋面积大,海洋比热容比陆地大,吸收太阳的热量比陆地多,散热比陆地慢,因此海洋是地表最大的储热体,以热量传递的形式来影响全球的天气和气候,A正确。海洋面积大,蒸发量大,可以提供充足水汽,为沿海地区带来丰富的降水,B与题意不符,B错误。洋流能调节沿岸地区气候,与题意不符,C错误。台风给移动路线附近的陆地带来雨水,与题意不符,D错误。BCD都是以海洋储热为前提而发生的,是海洋影响全球气候和天气的具体表现,排除BCD。故选A。
【点睛】海洋面积大,海洋比热容比陆地大,吸收太阳的热量比陆地多,散热比陆地慢,因而海洋是地表最大的储热体,以热量传递的形式来影响全球的天气和气候。北半球夏季,太阳直射北半球,全球气压带风带北移。
(2022·全国·高二课时练习)下图为2021年3月18日2时(北京时间)东亚海平面气压形势图,虚线范围内为天气系统引发的某种气象灾害实时分布。此前蒙古高原南部地区大部分表土解冻,地表干燥。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关于图中天气系统及其影响,说法正确的是( )
A.内蒙古高原北部出现大风、降温、雨雪天气
B.云贵高原地区出现准静止锋,昆明阴雨连绵
C.青藏高原北部的高压减弱南下冬季风的势力
D.冷锋尚未到达,我国华北地区晴朗温暖
8.该气象灾害最可能是( )
A.春旱 B.暴雨 C.沙尘暴 D.冻害
【答案】7.D 8.C
【解析】7.此时内蒙古高原受冷锋系统控制,其北部可能出现大风、降温,但“地表干燥”,说明空气湿度小,难形成雨雪天气,A错误;云贵高原地区出现了准静止锋,昆明位于暖气团一侧,应该为温暖晴朗的天气,贵阳一侧为阴雨连绵天气,B错误;青藏高原北部高压与蒙古高压叠加,其东侧和南侧辐散的气流加强了冬季风的势力,C错误;此时华北地区受单一的暖气团控制,天气温暖晴朗,D正确。故选D。
8.由图可知,虚线范围位于冷锋锋面附近,容易出现大风天气,和材料“此前蒙古高原南部地区大部分表土解冻,地表干燥”,可知该气象灾害最可能是沙尘暴,C正确;旱灾指因土壤水分不足,不能满足农作物等生长需要,造成较大的减产或绝产的气象灾害;冻害指在0℃以下的低温使作物体内结冰,对作物造成的伤害,此季节内蒙古高原北部农田无农作物,所以不受旱灾和冻害的影响, A、D 错误;此时虚线范围雨季未到,降水少,空气干燥,B 错误。故选 C。
【点睛】冷锋过境后冷空气占据了原来暖空气的位置,气温降低,气压升高,天气转晴。冷锋过境前气温高,受暖气团控制,气压低。冷锋过境时,一般会出现暴雨暴雪天气,气温降低。
(2021·全国·高二课时练习)下图为全球性大气环流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9.关于图中字母代表的气压带和风带,判断正确的是( )
A.a为东北信风带 B.b为副热带高压带 C.c为东南信风带 D.d为极地东风带
10.关于气压带和风带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副极地低压带是空气受热膨胀形成的 B.极地高压带是空气冷却下沉形成的
C.盛行西风与信风在南北纬60°相遇 D.气压带和风带的位置固定不变
【答案】9.B 10.B
【分析】9.据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a位于0°—30°S之间,为东南信风带,A错误;b位于南纬30°附近,为副热带高气压带,B正确;c位于30°S—60°S之间,为盛行西风带,C错误;d位于60°S附近,为副极地低压带,D错误。故答案选B。
10.盛行西风与极地东风在南北纬60°附近相遇,暖而轻的盛行西风上升,近地面形成副极地低压带,所以副极地低气压带并不是空气受热膨胀形成的,AC错误;极地地区空气冷却下沉形成极地高压带,B正确;气压带和风带的位置随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而变化,D错误。故本题选B。
【点睛】赤道低气压带和极地高气压带的形成是热力原因,副热带高压带和副极地低压带都是由于动力原因形成的,与热力无关。
(2022·全国·高二课时练习)季风指数是季风现象明显程度的量值,其大小反映一个地区季风环流的强弱程度。下图示意我国东部地区1880-2000年的夏季风指数(a)和冬季风指数(b)距平(距平是某一系列数值中的某一个数值与平均值的差)值曲线。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1.1960-1970年期间,与多年平均状况相比( )
A.东北地区冻土厚度偏薄 B.华北地区植物发芽较晚
C.西北地区天山雪线偏高 D.南方冻雨频次偏低
12.下列年份,我国江淮地区伏旱期不明显的是( )
A.1890年 B.1920年 C.1940年 D.1960年
13.与1900年相比,1920年黄河三角洲( )
A.泥沙沉积量大,海岸线前移速度快 B.泥沙沉积量小,海岸线前移速度慢
C.泥沙沉积量大,海岸线前移速度慢 D.泥沙沉积量小,海岸线前移速度快
【答案】11.B 12.A 13.A
【分析】本题以我国东部地区冬夏季风指数为背景,涉及锋面雨带的移动、季风环流相关知识,考查读图分析及综合思维能力。
11.读图可知,1960-1970年期间冬季风指数均高于平均值,说明这个时间段冬季风的势力偏强,我国东部地区受冷空气影响大,冬季气温偏低,寒潮活动频繁,东北地区冻土厚度偏厚,A项错误;由于冷空气影响时间较长,华北地区植物发芽较晚,B项正确;西北地区天山雪线偏低,C项错误;南方冻雨频次偏高,D项错误。故选B。
12.伏旱指的是中国长江流域在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控制下,晴热少雨的天气现象,在夏季风的推动下,此时锋面雨带移动到黄河中下游和东北地区,若伏旱期不明显,则说明夏季风势力比较弱,读图可知,1920年、1940年、1960年夏季风指数均高于平均值,1890年夏季风指数低于平均值,说明1890年夏季风势力较弱,A项正确。故选A。
13.与1900年相比,1920年夏季风指数较高,说明与1920年我国北方地区降水较多,黄河径流量大,泥沙搬运能力强,大量泥沙在黄河三角洲沉积,且沉积量较大,海岸线前移速度快,A项正确,BCD项错误。故选A。
【点睛】季风指数是季风现象明显程度的量值,数值大小表示一个地区季风环流强弱。指数距平为正值,表示季风势力强。负值表示季风的势力弱。夏季风势力强,区域内降水量大,径流量大,径流侵蚀能力强,携带泥沙多,黄河三角洲泥沙沉积量大,海岸线前移速度快。
(2021·全国·高二课时练习)锋面性质不同,产生的天气现象也不相同。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4.甲、乙两图中,受锋面影响可能产生的天气现象是( )
A.甲图中暖空气被迫抬升,形成降雨天气 B.甲图中锋过境后出现升温、降压、晴朗天气
C.乙图中暖空气主动爬升,形成阵性降水 D.乙图中锋过境后狂风大作,会出现短时雷暴天气
15.我国东部受甲图中锋面影响时,会出现的天气现象是( )
A.长江下游伏旱 B.华北平原春旱 C.北方寒潮 D.江淮梅雨
【答案】14.A 15.C
【分析】14.由甲、乙两图中冷空气的运动方向可知:甲为冷锋,冷气团向暖气团移动,暖气团被迫抬升,形成降水,A正确。冷锋过境后为冷气团控制,天气转睛,气温降低,气压升高,B错误。乙为暖锋,暖气团主动移向冷气团,暖气团主动爬升,形成连续性降水,暖锋过境时,降水强度不大,多为续性降水,C、D错误。故选A。
15.我国东部受冷锋影响时:冬季多形成寒潮,北方夏季的暴雨、北方冬春季节的沙尘暴和大风天气,C正确。长江下游的伏旱为副热带高压控制,A错误。华北春旱与春季气温回升快,大风天气多,锋面雨带未到来有关,B错误。江淮梅雨是准静止锋控制而成,D错误。故选C。
【点睛】冷锋是冷气团向暖气团移动,暖气团被迫抬升,形成降水;冷锋过境后为冷气团控制,天气转睛,气温降低,气压升高。暖锋是暖气团主动移向冷气团,暖气团主动爬升,形成连续性降水,暖锋过境时,降水强度不大,多为续性降水。
二、综合题
16.(2021·全国·高二课时练习)读等压线分布图(单位:hPa),回答下列问题。
(1)此图为____(填“1”或“7”)月气压分布状况图。
(2)A气压中心的名称是____,形成原因是____,被切断的气压带是____。
(3)受A气压中心的影响,图中C地盛行____风,B地盛行____风。
(4)北半球夏季,B地盛行____风,形成原因是____。
(5)季风的形成原因有____和____。
【答案】(1)1
(2) 亚洲高压 冬季陆地降温比海洋快 副极地低压带
(3) 西北 东北
(4) 西南 夏季,随着气压带、风带的北移,南半球的东南信风向北越过赤道,在地转偏向力的影响下,向右偏转成西南风
(5) 海陆的热力差异 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
【分析】本题考查了海陆分布对气压带分布的影响及季风环流,考查了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
(1)
读等压线分布图可知,亚欧大陆被高压控制,由此判断出此图为1月气压分布状况图。
(2)
冬季,陆地降温比海洋快,形成亚洲高压,副极地低压带被大陆上的冷高压切断,仅保留在海洋上。
(3)
C地位于亚洲东部,冬季盛行西北风;B地位于亚洲南部,冬季盛行东北风。两地冬季盛行风均是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而形成。
(4)
B地位于亚洲南部,夏季盛行西南风。夏季,赤道低压带北移,南半球的东南信风向北越过赤道,在地转偏向力的影响下,向右偏转形成西南风。
(5)
综上分析,季风的成因有海陆的热力差异和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
【点睛】
17.(2021·全国·高二课时练习)如下图所示,图中圆柱为空气柱,箭头表示空气垂直运动方向。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说出图甲所示季节,a处气压(高压或低压)及形成原因。
(2)说出图乙所示季节,b处气压(高压或低压)及形成原因。
(3)a空气柱形成的气压中心切断的气压带是____,b空气柱形成的气压中心切断的气压带是____。
【答案】(1)冬季,高压,成因:冬季陆地降温比海洋快,陆地气温较低,出现冷高压。
(2)夏季,低压,成因:夏季陆地增温比海洋快,陆地气温高,出现热低压。
(3)副极地低压带;副热带高压带。
【分析】本题考查大气活动中心和季风以及读图分析能力,渗透了对学生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的考查。
【详解】(1)据甲图可知,该季节亚欧大陆盛行下沉气流,形成高气压,可判断该季节为冬季。主要是是海陆热力性质存在差异造成的,冬季陆地降温比海洋快,陆地气温较低,出现冷高压。
(2)据乙图可知,该季节亚欧大陆盛行上升气流,形成低气压,可判断该季节为夏季。主要是是海陆热力性质存在差异造成的,夏季陆地增温比海洋快,陆地气温高,出现热低压。
(3)据上题分析可知,图甲示意冬季,陆地为冷高压,把副极地低压带切断;同理图乙示意夏季,陆地为热低压,把副热带高压带切断。
18.(2021·全国·高二课时练习)在下图中分别注出亚欧大陆和北太平洋的气压名称,并画出东亚和南亚的冬夏季风的风向。
【答案】
【解析】略
19.(2021·全国·高二课时练习)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分布与移动规律
(1)三圈环流的形成(以北半球为例)
①_____,②_____,③_____
2.气压带、风带的分布与移动
(2)7个气压带
④_____,⑤_____,⑥_____,⑦_____
(3)6个风带南北半球同纬度各有一个
⑧_____,⑨_____,⑩_____,
(4)季节移动规律:随________的南北移动而移动。就北半球而言,与两分日相比,气压带和风带的位置大致夏季________,冬季________。
【答案】(1) 低纬环流 中纬环流 高纬环流
(2) 赤道低压 副热带高压 副极地低压 极地高压
(3) 东北信风 盛行西风 极地东风
(4) 太阳直射点 偏北 偏南
【分析】本题以气压带和风带分布图为材料,涉及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分布与移动规律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培养地理实践力、综合思维等地理学科核心素养。
(1)
由于赤道地区气温高,气流膨胀上升,高空气压较高,受水平气压梯度力的影响,气流向极地方向流动。又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气流运动至北纬30度时便堆积下沉,使该地区地表气压较高,又因为该地区位于副热带,故形成副热带高气压带。赤道地区地表气压较低,于是形成赤道低气压带。在地表,气流从高压流向低压,形成低纬环流圈。在地表,副热带高压地区的气压较高,因此气流向极地方向流动。在极地地区,由于气温低,气流收缩下沉,气压高,气流向赤道方向流动。来自极地的气流和来自副热带的气流在60度附近相遇,形成了锋面,称作极锋。此地区气流被迫抬升,因此形成副极地低气压带。气流抬升后,在高空分流,向副热带以及极地流动,形成中纬环流圈和高纬环流圈。
(2)
由上题解析可知,A为赤道低气压,C为副热带高压带,E为副极地低气压带,G为极地高压带。
(3)
由所学知识可知,B为东北信风带,D为盛行西风带,F为极地东风带。
(4)
季节移动规律:随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而移动。就北半球而言,与两分日相比,气压带和风带的位置大致夏季偏北,冬季偏南。
20.(2022·全国·高二课时练习)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大大小小的天气系统相互交织、相互作用,演变出不同的天气过程,西太平洋副高的位置、强弱变化对我国夏半年天气产生重要影响。图为西太平洋副高的位置与天气示意图
材料二 以下为2020年长三角地区夏半年的若干天气气候现象汇总。
①5月平均气温异常偏高,入夏时间较常年偏早24天。 ③7月平均雨量比常年同期偏多九成,平均暴雨历史上最多。年汛期平均雨量超千毫米,较常年偏多近7成。
②梅雨季从6月9日至7月20日。区域平均梅雨量533毫米,是常年的2.5倍。区域平均暴雨(日降水量≥50毫米)日数达3天,为1999年后最多。 ④8月区域主要城市普遍出现20个以上高温日,居67年之首。
(1)影响长三角地区梅雨季节的天气系统是_________,8月,长三角地区连续出现的高温日是_________天气现象的表现。从图示材料看,2020年7月,长三角地区受台风影响次数较正常年份要_________(多、少)。
(2)简析2020年夏季长三角地区发生洪涝灾害的气象原因。
(3)分析2020年8月长三角地区高温日数多的原因。
【答案】(1)江淮准静止锋 伏旱 少
(2)特点:雨带滞留时间长 梅雨期长;降水量大;暴雨天数多。
(3)受副热带高压控制,晴天多,日照强,气温高;全球气候变暖,高温日增多;城市规模扩大,城市热岛效应增强,高温日增多。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大气环流及锋面天气系统的相关知识,考查学生综合思维能力。
【详解】(1)影响长三角地区梅雨季节的天气系统是一种锋面系统,是位于江淮流域内的准静止锋。8月份长三角地区连续出现高温日,并且降水较少,是受到伏旱天气现象的表现。从图示材料来看,2020年7月的副高影响范围偏南,所以长三角地区受台风影响次数较正常年份要少。
(2)根据题意可知,2020年夏季长三角地区发生洪涝灾害是因为入夏偏早,锋面雨带滞留时间较往年长,梅雨期长,加上降水量比较大,并且平均暴雨达到历史上最多。
(3)2020年8月长三角地区高温日数多是因为进入到伏旱天气,受到副热带高气压带的控制,降水少,晴天多,日照时间长且较为强烈,气温高。并且长三角地区经济发展迅速,城市规模较大,城市热岛效应明显,高温日数增多。加上全球气候变暖,极端高温天气增加,高温日数增多。
【点睛】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一3.2气压带、风带同步测试(B)(原卷版)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2022·全国·高二课时练习)下图是“冬季某区域等压线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中等压线数值排列正确的是( )
A.P3>P2>P1 B.P2>P3>P1 C.Pl>P3>P2 D.Pl>P2>P3
2.此时a点盛行风是( )
A.东南风 B.东北风 C.西北风 D.西南风
3.该国农业的特点是( )
A.采用大型农业机械作业 B.精耕细作,水稻单位面积产量高
C.精耕细作,以生产棉花为主 D.发展规模较大的企业化种植园
(2022·全国·高二课时练习)每年3月23日是世界气象日,2021年世界气象日的主题是“海洋、我们的气候和天气”。天气、气候,甚至我们呼吸的氧气,都由海洋调节,海洋是“天气加湿器”“调温空调机”“台风孵化器”“超级换风扇”。下图示意影响我国的主要季风路线。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海洋被称为“天气加湿器”,主要是因为( )
A.植物蒸腾量小于陆地蒸发总量 B.海洋蒸发总量远大于陆地蒸发总量
C.陆地蒸发总量大于河流蒸发量 D.陆地蒸发总量远大于海洋蒸发总量
5.西南季风、南海季风和东南季风来临时( )
A.为我国西北地区带来大量降水 B.南极圈内出现极昼现象
C.全球气压带、风带北移 D.巴西热带草原正值雨季
6.海洋影响全球的天气和气候,根本原因是( )
A.海洋是地表最大的储热体 B.海洋面积大蒸发量大
C.洋流能调节沿岸地区气候 D.台风给陆地带来雨水
(2022·全国·高二课时练习)下图为2021年3月18日2时(北京时间)东亚海平面气压形势图,虚线范围内为天气系统引发的某种气象灾害实时分布。此前蒙古高原南部地区大部分表土解冻,地表干燥。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关于图中天气系统及其影响,说法正确的是( )
A.内蒙古高原北部出现大风、降温、雨雪天气
B.云贵高原地区出现准静止锋,昆明阴雨连绵
C.青藏高原北部的高压减弱南下冬季风的势力
D.冷锋尚未到达,我国华北地区晴朗温暖
8.该气象灾害最可能是( )
A.春旱 B.暴雨 C.沙尘暴 D.冻害
(2021·全国·高二课时练习)下图为全球性大气环流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9.关于图中字母代表的气压带和风带,判断正确的是( )
A.a为东北信风带 B.b为副热带高压带 C.c为东南信风带 D.d为极地东风带
10.关于气压带和风带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副极地低压带是空气受热膨胀形成的 B.极地高压带是空气冷却下沉形成的
C.盛行西风与信风在南北纬60°相遇 D.气压带和风带的位置固定不变
(2022·全国·高二课时练习)季风指数是季风现象明显程度的量值,其大小反映一个地区季风环流的强弱程度。下图示意我国东部地区1880-2000年的夏季风指数(a)和冬季风指数(b)距平(距平是某一系列数值中的某一个数值与平均值的差)值曲线。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1.1960-1970年期间,与多年平均状况相比( )
A.东北地区冻土厚度偏薄 B.华北地区植物发芽较晚
C.西北地区天山雪线偏高 D.南方冻雨频次偏低
12.下列年份,我国江淮地区伏旱期不明显的是( )
A.1890年 B.1920年 C.1940年 D.1960年
13.与1900年相比,1920年黄河三角洲( )
A.泥沙沉积量大,海岸线前移速度快 B.泥沙沉积量小,海岸线前移速度慢
C.泥沙沉积量大,海岸线前移速度慢 D.泥沙沉积量小,海岸线前移速度快
(2021·全国·高二课时练习)锋面性质不同,产生的天气现象也不相同。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4.甲、乙两图中,受锋面影响可能产生的天气现象是( )
A.甲图中暖空气被迫抬升,形成降雨天气 B.甲图中锋过境后出现升温、降压、晴朗天气
C.乙图中暖空气主动爬升,形成阵性降水 D.乙图中锋过境后狂风大作,会出现短时雷暴天气
15.我国东部受甲图中锋面影响时,会出现的天气现象是( )
A.长江下游伏旱 B.华北平原春旱 C.北方寒潮 D.江淮梅雨
二、综合题
16.(2021·全国·高二课时练习)读等压线分布图(单位:hPa),回答下列问题。
(1)此图为____(填“1”或“7”)月气压分布状况图。
(2)A气压中心的名称是____,形成原因是____,被切断的气压带是____。
(3)受A气压中心的影响,图中C地盛行____风,B地盛行____风。
(4)北半球夏季,B地盛行____风,形成原因是____。
(5)季风的形成原因有____和____。
17.(2021·全国·高二课时练习)如下图所示,图中圆柱为空气柱,箭头表示空气垂直运动方向。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说出图甲所示季节,a处气压(高压或低压)及形成原因。
(2)说出图乙所示季节,b处气压(高压或低压)及形成原因。
(3)a空气柱形成的气压中心切断的气压带是____,b空气柱形成的气压中心切断的气压带是____。
18.(2021·全国·高二课时练习)在下图中分别注出亚欧大陆和北太平洋的气压名称,并画出东亚和南亚的冬夏季风的风向。
19.(2021·全国·高二课时练习)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分布与移动规律
(1)三圈环流的形成(以北半球为例)
①_____,②_____,③_____
2.气压带、风带的分布与移动
(2)7个气压带
④_____,⑤_____,⑥_____,⑦_____
(3)6个风带南北半球同纬度各有一个
⑧_____,⑨_____,⑩_____,
(4)季节移动规律:随________的南北移动而移动。就北半球而言,与两分日相比,气压带和风带的位置大致夏季________,冬季________。
20.(2022·全国·高二课时练习)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大大小小的天气系统相互交织、相互作用,演变出不同的天气过程,西太平洋副高的位置、强弱变化对我国夏半年天气产生重要影响。图为西太平洋副高的位置与天气示意图
材料二 以下为2020年长三角地区夏半年的若干天气气候现象汇总。
①5月平均气温异常偏高,入夏时间较常年偏早24天。 ③7月平均雨量比常年同期偏多九成,平均暴雨历史上最多。年汛期平均雨量超千毫米,较常年偏多近7成。
②梅雨季从6月9日至7月20日。区域平均梅雨量533毫米,是常年的2.5倍。区域平均暴雨(日降水量≥50毫米)日数达3天,为1999年后最多。 ④8月区域主要城市普遍出现20个以上高温日,居67年之首。
(1)影响长三角地区梅雨季节的天气系统是_________,8月,长三角地区连续出现的高温日是_________天气现象的表现。从图示材料看,2020年7月,长三角地区受台风影响次数较正常年份要_________(多、少)。
(2)简析2020年夏季长三角地区发生洪涝灾害的气象原因。
(3)分析2020年8月长三角地区高温日数多的原因。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