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一4.3海-气相互作用同步测试(提高卷)(原卷+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一4.3海-气相互作用同步测试(提高卷)(原卷+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8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2-09-19 06:17:39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一4.3海-气相互作用同步测试(C)(原卷版)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2021·全国·高二课时练习)下图为厄尔尼诺现象发生时太平洋洋面温度距平(℃)分布示意图(2015年11月)。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当厄尔尼诺现象发生时,图中洋流势力增强的是( )
A.a B.b C.c D.d
2.当厄尔尼诺现象发生时,对各地地理环境产生的影响表述,不正确的是( )
A.秘鲁渔业丰收 B.我国气象灾害增加
C.秘鲁沿海地区降水增加 D.东南亚森林火灾形势严峻
(2021·全国·高二课时练习)下图为大西洋热量收入与支出的差值随纬度变化的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3.大西洋中热量亏损最大的纬度带是( )
A.0°-20°N B.0°-20°S
C.40°S-50°S D.40°N-60°N
4.上题中纬度带热量亏损值大的原因不可能是( )
A.纬度低,得到的太阳辐射能多 B.纬度高,得到的太阳辐射能少
C.多阴雨天气 D.暖流的作用明显
(2021·全国·高二课时练习)2016年为强厄尔尼诺年,厄尔尼诺与南方涛动关系密切。科学家选取塔希提与达尔文两地的海平面气压差进行处理后得到一个用于衡量南方涛动的指数,称为南方涛动指数。南方涛动指数保持负值时可能发生厄尔尼诺现象。左图为塔希提和达尔文位置图,右图为1980—2016年南方涛动指数年际变化图。完成小面小题。
5.厄尔尼诺现象出现时( )
A.东南信风势力增强,赤道附近太平洋中东部表层海水异常增温
B.东南信风势力增强,赤道附近太平洋中东部表层海水异常降温
C.东南信风势力减弱,赤道附近太平洋中东部表层海水异常增温
D.东南信风势力减弱,赤道附近太平洋中东部表层海水异常降温
6.下列年份中,可能发生厄尔尼诺现象的是( )
A.1998年 B.2000年 C.2006年 D.2011年
(2021·全国·高二课时练习)2015年11月,世界气象组织宣布:2015年全球地表温度可能是有记录以来的最高温度,这是由强厄尔尼诺现象和人类活动引发的全球变暖共同造成的。下图是厄尔尼诺现象形成过程中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的相互作用示意图。读图完成小面小题。
7.厄尔尼诺现象形成过程中,太平洋东部水圈的显著变化是( )
A.秘鲁沿岸表层海水流向受到影响 B.表层海水温度降低
C.冷海水上泛增强 D.营养物质增多
8.厄尔尼诺现象形成过程中的相互作用反映了( )
A.水圈的变化导致大气圈的变化 B.各圈层之间存在着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C.南半球赤道附近东南信风增强 D.厄尔尼诺现象直接导致全球变暖
(2021·全国·高二课时练习)读正常年份赤道附近太平洋东、西岸海水温度分布图,完成下面三题。
9.根据热力环流原理,判断正常年份该区域太平洋上空的大气环流模式是( )
A. B. C. D.
10.厄尔尼诺现象发生时,赤道附近太平洋地区( )
A.东、西部海面的温差增大 B.东部可能出现上升气流
C.印度尼西亚降水增加 D.秘鲁渔场捕鱼量增加
11.拉尼娜现象发生时( )
A.东、西部海面的温差减小 B.东部海域水温升高
C.澳大利亚东部暴雨成灾 D.西部海面出现下沉气流
(2021·全国·高二课时练习)蒸发雾是指当干冷空气流过相对温暖的水面,引起水急剧蒸发,水汽在寒冷空气中凝结为雾,发生在海面上的此类天气现象被北方渔民称为“海浩"。2020年大连附近海面多次出现了“海浩"奇观,海面上薄雾缭绕,宛如仙境(下图),吸引了大量市民前往观赏。据此完成下面题。
12.“海浩”现象常出现( )
A.春季子夜 B.夏季傍晚 C.秋季正午 D.冬季清晨
13.“海浩”现象发生时( )
A.海一气间温差大,风力较大 B.海一气间温差大,风力较小
C.海一气间温差小,风力较大 D.海一气间温差小,风力较小
(2021·全国·高二课时练习)2021年1月6日,山东青岛气温降至零下15.8℃,打破了历史低温纪录。7日青岛近海海域海面上“蒸汽腾腾”,仿佛海水被煮沸了。气象专家解释:受强寒潮天气影响,使海水翻腾,海面下部温暖海水上升,海水快速蒸发到空中遇到冷空气后迅速凝结为冰晶,这种现象被称为“海浩”。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4.与本次“海浩”形成密切相关的是( )
①海一气间温差大②海一气间温差小③风力较大④风力较小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5.据气象专家说本次“海浩”的发生和近期拉尼娜现象有关。拉尼娜现象发生时秘鲁沿海( )
A.气温升高 B.鱼类大量死亡
C.干旱加剧 D.洋流势力减弱
二、综合题
16.(2021·全国·高二课时练习)印度尼西亚是世界上最大的群岛国家,号称“千岛之国”,同时也是东南亚人口最多的国家。读以下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近年来印尼自然灾害频发,2019年上半年受厄尔尼诺现象影响持续干旱。2020年11月1日,位于图中甲处的印尼马鲁古省南部海域发生6.3级地震。
材料二:印尼作为东南亚地区最大的能源生产及消费国,近年来不断加大新能源的开发,同时由于该国新能源资源禀赋良好,新能源比重在今后的能源比重中将得到进一步提高。该国的主要粮食作物是水稻,也是我国水稻进口来源国之一。
从厄尔尼诺现象的形成发展过程解释印尼干旱的形成原因。
17.(2021·全国·高二课时练习)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马尔代夫被誉为珊瑚礁石上的国家,亿万年前,这片热带海洋的水下火山爆发形成了凸起的海底地形(图一)。珊瑚虫依附在坚硬平缓的岩石基底地形上繁衍生息。近年来,该国旅游业收入持续增长。
材料二:图二为印度洋部分海域水温分布图。
(1)简述马尔代夫众多珊瑚岛形成的主要条件。
(2)说明该国所在海域海洋与大气相互作用的特点。
18.(2021·全国·高二课时练习)根据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完成问题。
阿塔卡马沙漠位于智利北部,虽紧邻大海,但很多气象站就从来没有降雨记录,被称为世界“旱极”。然而由于厄尔尼诺现象的影响(赤道附近的偏东信风减弱,致使流向太平洋西部的温暖海水滞留在东部),2020年9、10月沙漠中休眠已久的花的种子迅速生长,形成“沙漠花海”的自然奇景。
材料一阿塔卡马沙漠及周边区域示意图
材料二沿南回归线从东向西,阿塔卡马沙漠呈阶梯式下降,最高一级阶梯上,众多火山点缀在荒漠中,随着海拔下降,大片盐碱地、盐湖群出现,沙漠一直向西延伸到海边,在沙漠海岸区,时常会大雾弥漫。下图为阿塔卡马沙漠中部剖面图。
(1)分析阿塔卡马沙漠被称为世界的“旱极”的主要原因。
(2)分析阿塔卡马沙漠多盐湖和雪火山的原因。
(3)分析阿塔卡马沙漠海岸地区形成浓雾但却无法形成降水的主要原因。
(4)结合材料,解释2020年9、10月份阿塔卡马沙漠出现花海的原因。
19.(2021·全国·高二课时练习)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南北向洋流对于高低纬间热量的输送和交换具有重要意义。科考发现:近几十年来,德雷克海峡海冰数量呈现冰进——冰退——冰进的周期性变化,海冰进退对全球气候变化有重大影响。冰进(海冰较常年增多)会导致德雷克海峡水流通量减少,海峡西侧水位增高,北上水流增加,冰退则反之。
材料二 南极大陆周围海域海冰总面积季节变化图(左图)和南太平洋附近海域洋流分布图(右图)
(1)9月份南极大陆周围海域海冰总面积达一年中最大值。分析其原因。
(2)说明德雷克海峡冰退期秘鲁寒流势力的变化及对赤道附近太平洋东西两岸气候的影响。
20.(2021·全国·高二课时练习)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阿塔卡玛沙漠位于智利太平洋沿岸,南北绵延约1000千米,是纵向狭长的沙漠带。这里年均降水量小于0.1mm,被称为“世界干极”。但是,每5至7年这里就会出现被称为“沙漠花田”(大雨后大量鲜花盛开)的奇特景象,一般认为是厄尔尼诺现象所致。2015年3月一场相当于往常7年降水总量的大雨及8月份的一场飓风后,出现了历史上都未曾有过的一年两次开花现象,是近年来最值得观赏的花海,吸引了大量的游客来观赏。左图为阿塔卡玛沙漠及周边区域示意图,右图为厄尔尼诺现象示意图。
(1)分析2015年阿塔卡玛沙漠出现“沙漠花田”奇景且特别显著的原因。
(2)分析厄尔尼诺现象发生时对智利经济发展产生的影响。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一4.3海-气相互作用同步测试(C)(解析版)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2021·全国·高二课时练习)下图为厄尔尼诺现象发生时太平洋洋面温度距平(℃)分布示意图(2015年11月)。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当厄尔尼诺现象发生时,图中洋流势力增强的是( )
A.a B.b C.c D.d
2.当厄尔尼诺现象发生时,对各地地理环境产生的影响表述,不正确的是( )
A.秘鲁渔业丰收 B.我国气象灾害增加
C.秘鲁沿海地区降水增加 D.东南亚森林火灾形势严峻
【答案】1.C 2.A
【分析】1.当厄尔尼诺现象发生时,信风势力减弱,太平洋东部寒流势力减弱,a为秘鲁寒流,b为南赤道暖流,d为加利福尼亚寒流,洋流a、b、d的势力都会减弱,只有c赤道逆流势力会增强,故选C项。
2.当厄尔尼诺现象发生时,秘鲁寒流势力减弱,因此秘鲁渔业会减产,A项表述不正确;当厄尔尼诺现象发生时,我国气象灾害会增加,秘鲁沿海地区降水增加,东南亚由于气候变干而森林火灾形势严峻,B、C、D项表述均正确,故选A。
【点睛】厄尔尼诺现象的危害:首先,厄尔尼诺现象会影响全球气候。在太平洋区域,热带西太平洋地区的多雨区随着海洋温度的改变而向东移动,直接导致印度尼西亚、澳大利亚、印度发生干旱,中太平洋及南美太平洋沿岸国家异常多雨,甚至引起洪涝等灾害。其次,厄尔尼诺现象对农业有影响。多数的厄尔尼诺天气会影响食糖、水稻、玉米、天然橡胶等农产品产量,从而推动价格上涨。还有,厄尔尼诺现象会影响海洋生物的生存。当厄尔尼诺发生时,南美沿岸涌升流减弱,无法把海洋下层营养丰富的冷海水带到海面,正常的食物链遭到严重破坏,浮游生物大量减少,很多鱼类失去了赖以生存的食物,造成渔业减产。
(2021·全国·高二课时练习)下图为大西洋热量收入与支出的差值随纬度变化的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3.大西洋中热量亏损最大的纬度带是( )
A.0°-20°N B.0°-20°S
C.40°S-50°S D.40°N-60°N
4.上题中纬度带热量亏损值大的原因不可能是( )
A.纬度低,得到的太阳辐射能多 B.纬度高,得到的太阳辐射能少
C.多阴雨天气 D.暖流的作用明显
【答案】3.D 4.A
【分析】3.太阳辐射是地球表面热量的主要来源,不同纬度地区获得的太阳辐射量是不同的。一般来讲,高纬度地区所获得的太阳辐射较少,收入小于支出,热量亏损。从图中可看出,大西洋热量亏损值在40°N—60°N最大,D正确,ABC错误。故选D。
4.由上题分析可知,大西洋中热量亏损最大的纬度带是40°N-60°N。热量亏损值大,主要从热量收入少和支出多两个角度来分析。大西洋40°N—60°N海域受强大的北大西洋暖流影响,蒸发旺盛,海水热量支出较多;受西风带影响,全年温和多雨,对太阳辐射削弱强,热量收入较少;纬度较高,太阳辐射少,热量收入较少。根据以上分析可知,BCD为中纬度带热量亏损值大的原因,不符合题意。A选项纬度低不符合实际,40°N-60°N纬度较高,故不可能是其原因,符合题意,故选A。
【点睛】影响热量的因素包括:纬度、地形、洋流、锋面气团、下垫面、海陆位置、天气状况、海陆风、山地阴阳坡等。
(2021·全国·高二课时练习)2016年为强厄尔尼诺年,厄尔尼诺与南方涛动关系密切。科学家选取塔希提与达尔文两地的海平面气压差进行处理后得到一个用于衡量南方涛动的指数,称为南方涛动指数。南方涛动指数保持负值时可能发生厄尔尼诺现象。左图为塔希提和达尔文位置图,右图为1980—2016年南方涛动指数年际变化图。完成小面小题。
5.厄尔尼诺现象出现时( )
A.东南信风势力增强,赤道附近太平洋中东部表层海水异常增温
B.东南信风势力增强,赤道附近太平洋中东部表层海水异常降温
C.东南信风势力减弱,赤道附近太平洋中东部表层海水异常增温
D.东南信风势力减弱,赤道附近太平洋中东部表层海水异常降温
6.下列年份中,可能发生厄尔尼诺现象的是( )
A.1998年 B.2000年 C.2006年 D.2011年
【答案】5.C 6.A
【分析】5.正常年份,赤道附近太平洋中东部的表层海水温度较低,西部的表层海水温度较高。厄尔尼诺现象发生后,赤道附近太平洋中东部表层海水温度异常升高,BD错误。若东南信风势力减弱,赤道附近太平洋中东部表层海水向西流动减弱,冷海水上泛减弱,表层海水温度升高,C正确。相反,东南信风势力增强,赤道附近太平洋中东部表层海水温度下降,与厄尔尼诺现象发生时的情况相反,A错误。故选C。
6.根据材料“南方涛动指数保持负值时可能发生厄尔尼诺现象”可知,据图可知,1998年南方涛动指数为负值,因此可能发生厄尔尼诺现象的是1998年,A正确。2000年、2006年、2011年南方涛动指数为正值,不符合题意,BCD错误。故选A。
【点睛】本题主要从材料和图中获得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解答。
(2021·全国·高二课时练习)2015年11月,世界气象组织宣布:2015年全球地表温度可能是有记录以来的最高温度,这是由强厄尔尼诺现象和人类活动引发的全球变暖共同造成的。下图是厄尔尼诺现象形成过程中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的相互作用示意图。读图完成小面小题。
7.厄尔尼诺现象形成过程中,太平洋东部水圈的显著变化是( )
A.秘鲁沿岸表层海水流向受到影响 B.表层海水温度降低
C.冷海水上泛增强 D.营养物质增多
8.厄尔尼诺现象形成过程中的相互作用反映了( )
A.水圈的变化导致大气圈的变化 B.各圈层之间存在着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C.南半球赤道附近东南信风增强 D.厄尔尼诺现象直接导致全球变暖
【答案】7.A 8.B
【分析】7.根据图文材料及相关知识可知,厄尔尼诺现象发生时,东南信风减弱,太平洋东部水圈的主要变化为秘鲁沿岸表层海水流向受到影响,表层海水自北向南流,A正确;根据图文材料可知,厄尔尼诺现象发生时,秘鲁沿岸表层海水流向受到影响,海水明显变暖,表层海水的温度升高,B错;根据图文材料可知,厄尔尼诺现象发生时,东南信风减弱,冷海水上泛减弱,C错;根据图文材料可知,厄尔尼诺现象发生时,太平洋东部水圈的表层海水的温度升高,冷海水上泛减弱,营养物质减少,D错。故本题选A项。
8.厄尔尼诺现象是大气圈的变化导致水圈的变化,水圈的变化导致生物圈的变化,说明地理环境的各个圈层相互影响,相互渗透,各圈层之间存在着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故A项错误、B项正确;当厄尔尼诺现象发生时,南半球赤道附近东南信风减弱,C项错误;全球变暖不是由厄尔尼诺现象直接导致的,D项错误。故选B项。
【点睛】厄尔尼诺的形成及其影响:在正常情况下,太平洋赤道两侧盛行稳定强劲的东南信风,它将温暖的表层海水吹离南美沿岸,在南美西沿岸形成秘鲁寒流。但当东南信风减弱时,太平洋地区的冷水上泛会减少或停止,从而形成大范围海水温度异常增暖,传统赤道洋流和大气环流发生异常,导致太平洋东部沿岸一些地区迎来反常降水,西太平洋沿岸一些地方则干旱严重。厄尔尼诺现象的出现,造成南美西部太平洋海区的冷水上泛减少或停止,海水温度升高,使得当地冷水鱼类因不适应温暖海域的环境而大量死亡,海鸟因找不到食物而纷纷离去,渔场顿时失去生机,使沿岸国家遭到巨大损失。
(2021·全国·高二课时练习)读正常年份赤道附近太平洋东、西岸海水温度分布图,完成下面三题。
9.根据热力环流原理,判断正常年份该区域太平洋上空的大气环流模式是( )
A. B. C. D.
10.厄尔尼诺现象发生时,赤道附近太平洋地区( )
A.东、西部海面的温差增大 B.东部可能出现上升气流
C.印度尼西亚降水增加 D.秘鲁渔场捕鱼量增加
11.拉尼娜现象发生时( )
A.东、西部海面的温差减小 B.东部海域水温升高
C.澳大利亚东部暴雨成灾 D.西部海面出现下沉气流
【答案】9.D 10.B 11.C
【分析】本题目以正常年份赤道附近太平洋海水温度分布图为背景,考查海气相互作用知识内容,对信息提取能力和知识迁移应用能力要求较高。
9.结合图中信息即热力环流知识内容可知,赤道附近太平洋东岸水温低,进而导致气温较低,气流下沉,而西岸水温与东岸相反,气流上升,因而热力环流模式为D项。
10.结合所学海气相互作用内容可知,厄尔尼诺现象发生时,赤道附近太平洋东岸水温异常升高,沃克环流减弱甚至方向相反,东、西部海面温差减小,导致印度尼西亚降水减少,秘鲁渔场适宜冷海水的鱼类迁徙甚至死亡,捕鱼量减少,因而排除A项、C项和D项;东侧水温上升较多时,可能会出现高于西侧的情况,进而导致沃克环流相反情况,即东部出现上升气流,故答案选择B项。
11.结合所学内容可知,拉尼娜现象发生时,赤道附近太平洋东岸水温异常降低,东、西部海面的温差增大,导致沃克环流增强,澳大利亚东部降水增多,故排除A项、B项和D项,综上所述,最终答案选择C项。
【点睛】沃克环流为正常年份赤道太平洋地区东西两侧的洋面大气环流,正常情况下西侧水温和气温高于东侧,洋面大气水平运动从东侧吹向西侧;厄尔尼诺现象为正常情况的相反情况,拉尼娜现象为正常情况的加强情况。
(2021·全国·高二课时练习)蒸发雾是指当干冷空气流过相对温暖的水面,引起水急剧蒸发,水汽在寒冷空气中凝结为雾,发生在海面上的此类天气现象被北方渔民称为“海浩"。2020年大连附近海面多次出现了“海浩"奇观,海面上薄雾缭绕,宛如仙境(下图),吸引了大量市民前往观赏。据此完成下面题。
12.“海浩”现象常出现( )
A.春季子夜 B.夏季傍晚 C.秋季正午 D.冬季清晨
13.“海浩”现象发生时( )
A.海一气间温差大,风力较大 B.海一气间温差大,风力较小
C.海一气间温差小,风力较大 D.海一气间温差小,风力较小
【答案】12.D 13.A
【解析】12.结合材料信息可知,“海浩”实为蒸发雾,是指当干冷空气流过相对温暖的水面,引起水急剧蒸发,水汽在寒冷空气中凝结为雾。选项四个时间中,冬季冷空气活跃,且冬季清晨其降温幅度大,海洋上空蒸发的水汽更易凝结成雾,“海浩”现象多发,D正确;春季子夜的降温幅度无冬季清晨大(可联系“一天中日出前后气温最低”这一知识点),A错;夏季冷空气欠发育,秋季正午气温较高,水汽难以凝结,BC错。故选D。
13.注意材料信息“干冷空气流过相对温暖的水面”,所以“海浩”现象发生时,海一气间温差大,有利于加剧海面蒸发。同时,温差大,气压差大,风力较大,更有利于形成“海面上薄雾缭绕,宛如仙境”的特点,故选A。
【点睛】本题的关键在于抓住“海浩”现象的本质,抓出材料信息“蒸发雾是指当干冷空气流过相对温暖的水面,引起水急剧蒸发,水汽在寒冷空气中凝结为雾”,明确其发生的基本条件“干冷空气”、“相对温暖的水面”、“海水蒸发”、“水汽凝结”,从而明确其多发的时间以及“海浩”现象发生时海气温差特点以及风力特点。
(2021·全国·高二课时练习)2021年1月6日,山东青岛气温降至零下15.8℃,打破了历史低温纪录。7日青岛近海海域海面上“蒸汽腾腾”,仿佛海水被煮沸了。气象专家解释:受强寒潮天气影响,使海水翻腾,海面下部温暖海水上升,海水快速蒸发到空中遇到冷空气后迅速凝结为冰晶,这种现象被称为“海浩”。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4.与本次“海浩”形成密切相关的是( )
①海一气间温差大②海一气间温差小③风力较大④风力较小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5.据气象专家说本次“海浩”的发生和近期拉尼娜现象有关。拉尼娜现象发生时秘鲁沿海( )
A.气温升高 B.鱼类大量死亡
C.干旱加剧 D.洋流势力减弱
【答案】14.A 15.C
【解析】14.海水温度相对温暖,此次强冷空气使得海一气间温差大,海气温差越大,越有利于海水蒸发。同时,风力较大,也加剧了海水的蒸发,蒸发的水汽受冷空气影响凝结成冰晶,形成海浩现象,①③正确,故选A。
15.结合所学地理知识可知,拉尼娜现象发生时,秘鲁沿海附近气温降低,寒流势力增强,干旱加剧,C正确,AD错;厄尔尼诺现象发生时才会导致秘鲁沿海附近鱼类大量死亡,B错。故选C。
【点睛】厄尔尼诺现象与拉尼娜现象相反,当厄尔尼诺现象发生时,主要有以下影响:①赤道太平洋西部气温降低,气压升高,降水量减少;②赤道太平洋东岸地区降水量会明显增多;③秘鲁渔场渔业资源减少。
二、综合题
16.(2021·全国·高二课时练习)印度尼西亚是世界上最大的群岛国家,号称“千岛之国”,同时也是东南亚人口最多的国家。读以下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近年来印尼自然灾害频发,2019年上半年受厄尔尼诺现象影响持续干旱。2020年11月1日,位于图中甲处的印尼马鲁古省南部海域发生6.3级地震。
材料二:印尼作为东南亚地区最大的能源生产及消费国,近年来不断加大新能源的开发,同时由于该国新能源资源禀赋良好,新能源比重在今后的能源比重中将得到进一步提高。该国的主要粮食作物是水稻,也是我国水稻进口来源国之一。
从厄尔尼诺现象的形成发展过程解释印尼干旱的形成原因。
【答案】由于东南信风减弱,南赤道暖流也相应减弱,使得热带太平洋西部的水温较正常年份下降,下沉气流活跃,降水减少出现干旱现象。
【分析】本题考查厄尔尼诺现象对气候的影响等知识点。厄尔尼诺是由于东南信风减弱,南赤道暖流相应减弱引起的。
【详解】厄尔尼诺是由于东南信风减弱,南赤道暖流的驱动力减弱,南赤道暖流相应减弱,向西运动的海水减少,使得热带太平洋西部的水温较正常年份下降,导致下沉气流活跃,降水减少,因此出现印尼干旱现象。
17.(2021·全国·高二课时练习)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马尔代夫被誉为珊瑚礁石上的国家,亿万年前,这片热带海洋的水下火山爆发形成了凸起的海底地形(图一)。珊瑚虫依附在坚硬平缓的岩石基底地形上繁衍生息。近年来,该国旅游业收入持续增长。
材料二:图二为印度洋部分海域水温分布图。
(1)简述马尔代夫众多珊瑚岛形成的主要条件。
(2)说明该国所在海域海洋与大气相互作用的特点。
【答案】(1)火山爆发形成水下基岩;地处热带海域,水温适宜;盐度适宜;风浪较小。
(2)海洋水温高,向大气输送热量多;海洋水温高,蒸发量大;大气水汽含量较大,气流上升,大气降水丰富。
【分析】本题考查马尔代夫众多珊瑚岛形成的主要条件、海洋与大气相互作用的特点、区域自然地理环境特点和可持续发展。
【详解】(1)从材料可知,亿万年前水下火山爆发形成了凸起的海底地形,从而形成水下基岩;结合水温分布图得知,地处热带海洋说明地处热带海域,水温适宜,适合珊瑚虫生长;赤道附近,降水多,盐度适宜;赤道附近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风浪较小。
(2)海洋与大气相互作用可以从水循环的角度分析,具体从蒸发(水汽蒸腾)和降水角度具体思考。结合印度洋部分海域水温分布图,可知该国所在海域纬度低,总体海洋水温高,地面辐射的影响,向大气输送热量多同时蒸发量大;大气由于吸收了海洋的大量水汽,气流上升遇冷,带来丰富降水。
【点睛】
18.(2021·全国·高二课时练习)根据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完成问题。
阿塔卡马沙漠位于智利北部,虽紧邻大海,但很多气象站就从来没有降雨记录,被称为世界“旱极”。然而由于厄尔尼诺现象的影响(赤道附近的偏东信风减弱,致使流向太平洋西部的温暖海水滞留在东部),2020年9、10月沙漠中休眠已久的花的种子迅速生长,形成“沙漠花海”的自然奇景。
材料一阿塔卡马沙漠及周边区域示意图
材料二沿南回归线从东向西,阿塔卡马沙漠呈阶梯式下降,最高一级阶梯上,众多火山点缀在荒漠中,随着海拔下降,大片盐碱地、盐湖群出现,沙漠一直向西延伸到海边,在沙漠海岸区,时常会大雾弥漫。下图为阿塔卡马沙漠中部剖面图。
(1)分析阿塔卡马沙漠被称为世界的“旱极”的主要原因。
(2)分析阿塔卡马沙漠多盐湖和雪火山的原因。
(3)分析阿塔卡马沙漠海岸地区形成浓雾但却无法形成降水的主要原因。
(4)结合材料,解释2020年9、10月份阿塔卡马沙漠出现花海的原因。
【答案】(1)常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盛行下沉气流;秘鲁寒流减湿作用明显;东部安第斯山脉阻挡了来自亚马孙河流域的湿空气;常年受离岸风东南信风的影响。
(2)纬度低,气温高,蒸发量大,易形成盐湖;地处安第斯山脉,海拔高,气温低,山顶常年积雪;同时处于环太平洋火山带,美洲板块和南极洲板块的消亡边界,火山活动频繁,所以形成雪火山景观。
(3)当暖空气吹经秘鲁寒流冷海面上时;其中的水汽就会冷却凝结形成海雾;空气下层冷,上层热,大气层稳定,对流作用弱,难成降水。
(4)厄尔尼诺现象发生时,太平洋东部水温异常升高;导致位于太平洋东部的阿塔卡马沙漠附近盛行上升气流,降水增多;雨水下渗和当地的高温促使沙漠中的种子迅速发芽、生长、开花。
【分析】本大题以阿塔卡马沙漠中部剖面图为材料,涉及气候的影响因素、板块构造、厄尔尼诺现象等知识,考查学生解读地理信息,运用所学知识解答问题的能力。
【详解】(1)阿塔卡马沙漠被称为世界的“旱极”的主要原因,可从影响该地降水的因素去分析。从大气环流分析,该沙漠常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盛行下沉气流,降水少;常年受离岸风东南信风的影响,空气干燥,导致降水少;从沿岸洋流分析,沿岸有秘鲁寒流经过,减湿作用明显,导致降水少;从地形分析,东部安第斯山脉阻挡了来自亚马孙河流域的湿空气,导致降水少。
(2)阿塔卡马沙漠多盐湖原因主要与气候有关,阿塔卡马沙漠纬度低,气温高,蒸发量大,水分蒸发后盐分积累,易形成盐湖;阿塔卡马沙漠雪火山与积雪和地壳运动有关,阿塔卡马沙漠地处安第斯山脉,海拔高,气温低,降雪不易融化,山顶存在常年积雪;同时美洲板块和南极洲板块的碰撞消亡边界,地壳运动活跃,多火山活动且位于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所以形成雪火山景观。
(3)从雾的形成条件分析,从下垫面分析,因有寒流经过,下垫面温度低;从大气中水汽分析,因临近海洋,温暖空气中水汽含量大,所以遇冷水汽易凝结,而形成雾。从降水的形成条件分析,因该地空气下层冷,上层热,大气层稳定,不能形成上升气流,所以不能形成降水。
(4)9、10月份阿塔卡马沙漠出现花海的原因,可以从气温、降水、径流等方面回答。由材料可知,该现象与厄尔尼诺现象的产生有非常大的关系,正常年份,南太平洋的东侧由于受东南信风的影响,在南美洲的西岸,形成离岸流,进而又产生冷水上泛,导致该海域气温较低,气流多以下沉为主,降水较少;厄尔尼诺现象发生时,南半球赤道附近吹的东南信风减弱,太平洋地区的冷水上泛会减少或停止,海水温度就升高,形成大范围的海水温度异常增暖,下沉气流减弱,上升气流增强,导致降水较多。降落在地表的雨水形成径流,下渗到地下,加上当地的高温条件促使沙漠中的种子迅速发芽、生长、开花。形成花海。
【点睛】
19.(2021·全国·高二课时练习)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南北向洋流对于高低纬间热量的输送和交换具有重要意义。科考发现:近几十年来,德雷克海峡海冰数量呈现冰进——冰退——冰进的周期性变化,海冰进退对全球气候变化有重大影响。冰进(海冰较常年增多)会导致德雷克海峡水流通量减少,海峡西侧水位增高,北上水流增加,冰退则反之。
材料二 南极大陆周围海域海冰总面积季节变化图(左图)和南太平洋附近海域洋流分布图(右图)
(1)9月份南极大陆周围海域海冰总面积达一年中最大值。分析其原因。
(2)说明德雷克海峡冰退期秘鲁寒流势力的变化及对赤道附近太平洋东西两岸气候的影响。
【答案】(1)海水比热容大,水温下降慢;2-9月,海水热量收入小于支出,表层海水温度不断下降,海冰范围逐步扩大,至9月份达到最大。
(2)变化:冰退时,导致德雷克海峡水流通量增加,北上的水流减少,秘鲁寒流减弱。影响:赤道附近太平洋东岸气温升高,降水增多;西岸气温降低,降水减少。
【分析】本题以南极大陆周围海冰面积变化为切入点,考查海—气相互作用知识及学生对厄尔尼诺效应的理解。
【详解】(1)海冰面积大小是一个逐渐累积的过程。海水比热容大,水温下降慢,结合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可知,南极地区8月气温最低,2月气温最高。2-9月,海水热量收入小于支出,表层海水温度不断下降,海冰范围逐步扩大,至9月份达到最大;从9月到次年2月是冰融化时间,到2月份海冰面积最小。
(2)依据“冰进(海冰较常年增多)会导致德雷克海峡水流通量减少,海峡西侧水位增高,北上水流增加,冰退则反之”可知,德雷克海峡冰退期海峡西侧水位降低,北上水流减少;秘鲁寒流为自南向北流动的洋流,因此冰退期,秘鲁寒流减弱。寒流对沿岸气候具有降温减湿作用,秘鲁寒流位于太平洋东侧,秘鲁寒流减弱,则赤道附近太平洋东岸的气温升高,降水增多。秘鲁寒流势力减弱,导致赤道附近海域东西温差减小,赤道与南极地区的热量交换减弱,太平洋西岸的东澳大利亚暖流减弱,沿岸气温降低,降水减少。
20.(2021·全国·高二课时练习)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阿塔卡玛沙漠位于智利太平洋沿岸,南北绵延约1000千米,是纵向狭长的沙漠带。这里年均降水量小于0.1mm,被称为“世界干极”。但是,每5至7年这里就会出现被称为“沙漠花田”(大雨后大量鲜花盛开)的奇特景象,一般认为是厄尔尼诺现象所致。2015年3月一场相当于往常7年降水总量的大雨及8月份的一场飓风后,出现了历史上都未曾有过的一年两次开花现象,是近年来最值得观赏的花海,吸引了大量的游客来观赏。左图为阿塔卡玛沙漠及周边区域示意图,右图为厄尔尼诺现象示意图。
(1)分析2015年阿塔卡玛沙漠出现“沙漠花田”奇景且特别显著的原因。
(2)分析厄尔尼诺现象发生时对智利经济发展产生的影响。
【答案】(1)厄尔尼诺年,赤道附近东太平洋海水温度升高,位于太平洋东岸的阿塔卡玛沙漠由下沉气流变为上升气流,降水比常年增加,出现“沙漠花田”奇景。2015年厄尔尼诺现象特别强,给阿塔卡玛沙漠带来暴雨和飓风,降水量大,所以“沙漠花田”奇景特别显著。
(2)出现“沙漠花田”奇景,旅游业收入增加;冷水性鱼死亡,渔业损失大;陆地出现洪灾,绿洲农业遭受损失;洪灾导致交通受阻,矿产开采生产和运输受影响,外运出国受阻。
【解析】本题以智利阿塔卡玛沙漠为背景,考查厄尔尼诺现象对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带来的影响。
【详解】(1)本题考查厄尔尼诺现象对阿塔卡马沙漠自然环境带来的影响。从厄尔尼诺现象图示可以看出,在厄尔尼诺年,信风减弱,南美洲西岸上升洋流减弱,海水温度升高,海水蒸发增强,上升气流增强,降水量比常年增加,出现“沙漠花田”奇景。2015年厄尔尼诺现象特别强,3月的大雨和8月的飓风使降水量更多,“沙漠花田”特别显著。
(2)本题考查厄尔尼诺现象对经济的影响。本题可以从三次产业角度出发,分析厄尔尼诺现象带来的影响。第一产业方面,厄尔尼诺年,智利西岸的上升流减弱,上泛营养物质减少,鱼类的食物减少,再加上水温上升,使得冷水鱼类大量死亡,渔获量减少,渔业损失大,此外陆地的绿洲农业也会因暴雨洪涝灾害,受到极大的影响;第三产业方面,由厄尔尼诺现象导致的暴雨洪涝灾害会破坏交通运输,但“沙漠花田”景观的出现会对旅游业有一定的带动作用;第二产业方面,暴雨洪涝灾害会影响智利矿产资源的开发和运输(此点材料中缺乏有效信息)。
【点睛】第(1)题通过解读图示内容明确厄尔尼诺现象的原理,从而揭示了“沙漠花田”的原因。第(2)题分析自然现象对经济的影响,注意利弊两方面,利主要由“沙漠花田”景观带来,弊主要由沿海海洋环境的变化和陆地天气的异常变化带来,具体内容可以从三次产业展开,这样能够比较完整回答问题。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