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一5.2自然环境的地域差异同步测试(达标卷)(原卷+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一5.2自然环境的地域差异同步测试(达标卷)(原卷+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1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2-09-19 06:22:59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一5.2自然环境的地域差异同步测试(A)(原卷版)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2022·全国·高二课时练习)下图为“我国某山脉垂直自然带分布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该山脉最有可能是( )
A.祁连山 B.秦岭 C.新疆天山 D.大兴安岭
2.该山脉西南坡缺失山地针叶林带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A.水分 B.地形 C.土壤 D.热量
(2022·全国·高二课时练习)下图为某种植被(斜线阴影部分)在世界的主要分布区域简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3.该植被具有的主要特点是( )
A.植物种类多 B.植物生长慢 C.垂直分异少 D.秋冬季落叶
4.形成该植被特点的主要原因是( )
A.光照较充足 B.地形起伏大 C.光热水充足 D.土壤肥力高
5.(2022·全国·高二课时练习)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无处不在,并表现出一定的有序性和普遍性。诗句“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描写的景观差异属于( )
A.纬度地带性 B.经度地带性 C.垂直地带性 D.非地带性
6.(2022·全国·高二课时练习)自然环境的差异会对人类生产乃至生活方式产生很大的影响。我国东部从南方到北方,农作物类型、生长期和熟制差异很大,其主要影响因素是自然环境( )
A.非地带性分异 B.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带性分异
C.垂直地带性分异 D.从低纬到高纬的地带性分异
(2021·全国·高二课时练习)某校地理研究性学习小组暑假去福建黄岗山进行野外考察,他们从山麓出发徒步登山并记录植被的变化。下图为黄岗山位置及山地植被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7.同学们在甲处观察到的植被是( )
A.亚热带常绿硬叶林 B.热带雨林 C.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D.亚寒带针叶林
8.造成黄岗山植被由山麓到山顶有规律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纬度位置的差异引起热量条件的变化 B.海陆位置的差异引起水分条件的变化
C.海拔的差异引起水热状况的变化 D.洋流性质的差异引起水热状况的变化
(2021·全国·高二课时练习)红驼主要分布在内蒙古巴彦淖尔市靠近中蒙边境的荒漠草原上。红驼食性广杂,主要以啃食荒漠中的梭梭、骆驼刺等沙生植物为生,它属游走性动物,吃一顿要走几十千米,其粪便散落在荒漠中,能起到改善土壤、促进沙生植物生长的作用。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9.材料反映了自然环境的( )
A.复杂性 B.整体性 C.区域性 D.差异性
10.造成红驼分布区与同纬度沿海地区景观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A.热量 B.水分 C.海拔 D.光照
11.(2020·全国·高一课时练习)自然植被分布具有一定的地带性。读“2050年我国东部自然植被分布预测图”,回答与我国目前自然植被分布相比,2050年出现的变化有( )
A.热带季雨林面积缩小 B.山地常绿阔叶林分布下移
C.寒温带针叶林面积缩小 D.植被地带性分异规律消失
(2022·全国·高二课时练习)下图为“陆地自然带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2.自然带①→②→③的变化体现的地域分异规律是( )
A.垂直地带性分异规律 B.纬度地带性分异规律
C.经度地带性分异规律 D.非地带性分布现象
13.自然带②→④→⑤变化的基础是( )
A.海拔 B.热量 C.水分 D.洋流
(2021·全国·高二课时练习)琵拉大沙丘坐落于法国西南部波尔多市(东经0度34分,北纬44度50分)的大西洋畔,它东边是郁郁葱葱的森林。琵拉大沙丘以每年5米的速度持续向内陆推进,它吞没了部分房屋、道路乃至森林,给附近居民的生产生活造成诸多不便。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4.琵拉大沙丘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
A.盛行西风将沙吹向岸边,使沙丘增生 B.山地阻挡海洋水汽的深入
C.副热带高压控制,盛行下沉气流,降水少 D.寒流流经具有降温减湿作用
15.该地景观反映了自然地理环境的( )
A.纬度地带分异规律 B.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 C.地方性分异规律 D.垂直分异规律
二、综合题
16.(2022·全国·高二课时练习)下图为我国部分陆地自然带景观分布图。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1)图中②地区的自然带名称是_____________带。
(2)图中自然景观沿①-②-③方向的更替,主要体现了____________地域(地带)分异规律,这种分异规律的形成以____________变化为基础。
(3)在①地区实施封山育林,能使森林覆盖率______,水土流失________……整个生态环境得到改善。这种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体现了自然地理环境的_______性。
17.(2022·全国·高二课时练习)下左图表示位于30°N~60°N的大陆部分,结合右图回答:
(1)左图D地气候类型为____,该气候对应的自然带包括____、____。
(2)ABCD四地中,常年受西风带控制的地区是____;C地植被景观多为常绿乔灌木,革质叶片坚硬有锯齿、茸毛,叶片与阳光成锐角;花色鲜艳、花香浓郁主要是与该气候____特征有关。
(3)右上图为三种气候类型的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把其序号与左图中气候类型的代表字母对应填空:①____②____③____
(4)B气候在____区域最典型,分布面积最大,主要影响因素?____。
18.(2021·全国·高二单元测试)读图文回答下列问题。
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影响,构成了一个有机整体。可以从气压带、风带的分布规律推测气候的形成与特征;而气候又是影响自然带分布的最重要因素。
(1)“气压带与风带模式图”“气候类型分布模式图”与“自然带分布模式图”之间的对应关系体现了地理环境的________性。
(2)A地终年受赤道低气压带的控制,形成的气候类型是________,对应的自然带①是________带。
(3)在“气候类型分布模式图”中,下列各地的气候类型为:C________,D________,E________。在“自然带分布模式图”中,相应各地的自然带是:④________,⑤________,⑧________。
19.(2021·新疆·哈密市第十五中学高二阶段练习)读图,回答问题。
(1)A沿海地区为________气候,对应的自然带是________,该地区1月的气候特点是________。
(2)D地的地形区是_,C地的典型植被是_。
(3)E岛东侧是________气候,其成因是________,_。
(4)B地为_色人种,该地的气候成因是_。
(5)非洲缺粮严重的原因是________,_。
20.(2022·安徽·高二阶段练习)读“非洲——自然带分布图(图1)”及“乞力马扎罗山自然带垂直分布图(图2)”,完成下列要求。
(1)图1中沿甲—乙—丙—丁方向自然带的更替体现了____地域分异规律;图2中根据自然带更替的规律,图中M自然带最可能是____。
(2)图中甲和戊两地纬度相差很大,但同属于热带雨林。结合所学知识,作出合理解释。
(3)分析乞力马扎罗山南北坡森林、草原带分布和雪线高度差异的原因。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一5.2自然环境的地域差异同步测试(A)(解析版)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2022·全国·高二课时练习)下图为“我国某山脉垂直自然带分布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该山脉最有可能是( )
A.祁连山 B.秦岭 C.新疆天山 D.大兴安岭
2.该山脉西南坡缺失山地针叶林带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A.水分 B.地形 C.土壤 D.热量
【答案】1.A 2.A
【分析】1.结合图示可知,该山脉东北方向山麓基带为温带荒漠草原带,且海拔为1000米左右,应位于我国西北内陆地区,秦岭和大兴安岭位于我国东部地区,BD错误;西南方向的山麓地处海拔约为3000米以上的高原上,该山脉的西南侧山麓的基带为高寒草原带,地处我国地势第一级阶梯上,祁连山符合,A正确;新疆天山地处我国地势第二级阶梯,北侧为准噶尔盆地,南侧为塔里木盆地,不符题意,C错误。故选:A。
2.该山脉为祁连山,祁连山东北坡为东南季风的迎风坡,水分条件好,在海拔3000米左右形成山地针叶林,而该山西南坡为内陆高原盆地(柴达木盆地)边缘,湿润的气流很难进入,水分条件相对较差,缺失山地针叶林带,A正确;该山脉东北坡和西南坡相同海拔处的地形和土壤差异不大,BC错误;西南坡为阳坡,热量条件好于相同海拔的东北坡,D错误。故选:A。
【点睛】影响山地自然带的主要因素有:纬度位置,高度(相对高度、绝对高度),坡向,降水量等。不同纬度的山体上,纬度越高,同一自然带分布的海拔越低;同一山体同一自然带,阳坡高,阴坡低。
(2022·全国·高二课时练习)下图为某种植被(斜线阴影部分)在世界的主要分布区域简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3.该植被具有的主要特点是( )
A.植物种类多 B.植物生长慢 C.垂直分异少 D.秋冬季落叶
4.形成该植被特点的主要原因是( )
A.光照较充足 B.地形起伏大 C.光热水充足 D.土壤肥力高
【答案】3.A 4.C
【分析】3.根据该植被分布区域,可以判断该植被为热带雨林,主要分布于热带雨林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植物种类丰富,全年生长旺盛,由于光照的垂直衰减规律导致垂直分异明显。A项正确,BC错误,热带雨林秋冬季节不落叶,D项错误,故选A。
4.热带雨林植被形成主要在于光、热、水充足,使得其生物种类多、生长快,C项正确;A项说法较片面,热带雨林分布地区地形平坦,起伏不大,B项错误;热带雨林气候降水丰富,雨水对土壤淋溶作用强,土壤肥力不高,D项错误,故本题选C。
【点睛】热带雨林植被的主要特点:(1) 种类组成极为丰富;(2) 群落结构复杂,生态位分化极为明显;(3) 无明显季相交替;(4) 乔木具有板根、茎花等与环境相适应的特化结构。
5.(2022·全国·高二课时练习)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无处不在,并表现出一定的有序性和普遍性。诗句“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描写的景观差异属于( )
A.纬度地带性 B.经度地带性 C.垂直地带性 D.非地带性
【答案】C
【详解】“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体现了山麓到山顶气温的差异,因此属于垂直地带性,故C项正确,A、B、D项错误。
【点睛】随着海拔高度的上升,从山麓到山顶年平均气温逐渐降低,生长季节逐渐缩短,同时在一定海拔范围内随着降水量的增加,风速加大,辐射增强,土壤条件也发生相应的变化。在以上因素的综合作用下,植被表现为与等高线大致平行的条带状更替,称为植被的垂直地带性。“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体现了气温随海拔高度的变化,以及山地垂直差异对生物花期的影响。
6.(2022·全国·高二课时练习)自然环境的差异会对人类生产乃至生活方式产生很大的影响。我国东部从南方到北方,农作物类型、生长期和熟制差异很大,其主要影响因素是自然环境( )
A.非地带性分异 B.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带性分异
C.垂直地带性分异 D.从低纬到高纬的地带性分异
【答案】D
【详解】我国东部从南方到北方,农作物类型、生长期和熟制差异很大的原因是热量条件从南到北越来越差,体现了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故选D。
【点睛】
(2021·全国·高二课时练习)某校地理研究性学习小组暑假去福建黄岗山进行野外考察,他们从山麓出发徒步登山并记录植被的变化。下图为黄岗山位置及山地植被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7.同学们在甲处观察到的植被是( )
A.亚热带常绿硬叶林 B.热带雨林 C.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D.亚寒带针叶林
8.造成黄岗山植被由山麓到山顶有规律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纬度位置的差异引起热量条件的变化 B.海陆位置的差异引起水分条件的变化
C.海拔的差异引起水热状况的变化 D.洋流性质的差异引起水热状况的变化
【答案】7.C 8.C
【分析】本题组主要考查山地垂直地带性和影响山地垂直地带性的因素,突出了地理实践力、综合思维和区域认知等地理核心素养。黄岗山位于福建省,为亚热带季风气候,该地形成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甲处位于山麓基带,甲处观察到的植被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随着海拔高度的变化,水热变化逐渐变化,山地自然带逐渐变为针阔混交林、山地矮曲林与针叶林和山地草甸。
7.黄岗山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其山麓基带应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由图示可知甲位于山麓地带,因此甲处观察到的植被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C正确;ABD错误。故选:C。
8.纬度位置的差异引起热量条件的变化属于由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A错误;海陆位置的差异引起的水分条件变化属于由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B错误;洋流性质的差异引起的水热状况的变化属于非地带性,不会造成黄岗山植被由山麓到山顶有规律变化,D错误;黄岗山植被由山麓到山顶的变化反映了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C正确。故选:C。
【点睛】1.通过带谱的基带名称确定所在的温度带 所谓基带,即高山山麓的自然带,因位于垂直自然带的最底层而得名。如果最底层自然带是常绿阔叶林带,说明该山地位于亚热带地区。
2.通过带谱的数量判断纬度的高低 通常,在海拔高度相同的情况下,带谱数量越多,山地所在的纬度位置越低,反之则越高。因此,纬度低的高大山岭,自然带数量要多于纬度高的山岭。若是赤道地区的高大山岭,自然带从山麓到山顶发生的变化规律类似于由赤道到两极的变化规律。
3.利用自然带判断南、北半球 通过自然带的数量,判断阳坡和阴坡,进而判断南、北半球。 北半球的山体,因正午太阳在南边的时间长,则南坡获得的光热多于北坡,因而南坡自然带的数目多于北坡,或基带自然带的海拔高于北坡;南半球则反之。
4.根据雪线的高低判断迎风坡和背风坡 如果温度大致相同的情况下,同一山体的两坡,雪线高的为背风坡,雪线低的为迎风坡。(山地迎风坡降水丰富,冰雪量大,融化慢,因此雪线低;山地背风坡降水少,冰雪量小,融化快,因此雪线高)
5.根据不同山坡自然带分布海拔的不同,判断山坡坡向 (1)东西走向的山——自然带海拔分布高的为阳坡,自然带海拔分布低的为阴坡。(如喜马拉雅山) (2)南北走向的山(温带地区)——自然带海拔分布高的为背风坡,自然带海拔分布低的为迎风坡(如太行山:迎风坡降水多,但气温稍低,在背风坡相同的海拔处,其降水量比迎风坡少,但气温偏高。因此背风坡同迎风坡降水量和气温大体相同的地方,其海拔要高于迎风坡,故背风坡的自然带分布海拔要比迎风坡的高)。
(2021·全国·高二课时练习)红驼主要分布在内蒙古巴彦淖尔市靠近中蒙边境的荒漠草原上。红驼食性广杂,主要以啃食荒漠中的梭梭、骆驼刺等沙生植物为生,它属游走性动物,吃一顿要走几十千米,其粪便散落在荒漠中,能起到改善土壤、促进沙生植物生长的作用。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9.材料反映了自然环境的( )
A.复杂性 B.整体性 C.区域性 D.差异性
10.造成红驼分布区与同纬度沿海地区景观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A.热量 B.水分 C.海拔 D.光照
【答案】9.B 10.B
【分析】9.根据材料可知,红驼以啃食沙生植物为生,同时其粪便可以改善土壤和促进沙生植物生长,这体现了自然环境各要素间的相互作用和影响,反映了自然环境的整体性,故选B项。
10.红驼分布区位于大陆内部,水分条件差,主要为荒漠草原植被,同纬度的沿海地区水分条件好,主要为森林植被,主要影响因素是水分差异,B对;热量差异主要体现为纬度差异或者海拔差异,A、C错;光照影响植被生长,但一般不决定植被类型,D错。故答案选B。
【点睛】同纬度的区域差异主要体现为沿海与内陆,体现的是由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其基础是水分差异。
11.(2020·全国·高一课时练习)自然植被分布具有一定的地带性。读“2050年我国东部自然植被分布预测图”,回答与我国目前自然植被分布相比,2050年出现的变化有( )
A.热带季雨林面积缩小 B.山地常绿阔叶林分布下移
C.寒温带针叶林面积缩小 D.植被地带性分异规律消失
【答案】C
【详解】根据图中的自然带分析,图中的自然带的分布北界都朝北方推移了。具体而言,我国寒温带针叶林几乎消失,热带季雨林的面积显著扩大,这显然与全球气候变暖密切相关,C正确,A错误。气候变暖,山地常绿阔叶林分布上移.图中的自然带还是有规律的,BD错误。故选C。
(2022·全国·高二课时练习)下图为“陆地自然带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2.自然带①→②→③的变化体现的地域分异规律是( )
A.垂直地带性分异规律 B.纬度地带性分异规律
C.经度地带性分异规律 D.非地带性分布现象
13.自然带②→④→⑤变化的基础是( )
A.海拔 B.热量 C.水分 D.洋流
【答案】12.B 13.C
【分析】12.自然带①→②→③的变化反映了热量的变化,在南北方面向更替,东西方向上延伸,体现的是从赤道到两极的水平地域分异规律,即纬度地带性分异规律,所以选B。
13.自然带②→④→⑤变化是由森林→草原→荒漠的变化,体现的是从沿海到内陆的水平地域分异规律,基础是水分。所以选C。
【点睛】本题考查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2021·全国·高二课时练习)琵拉大沙丘坐落于法国西南部波尔多市(东经0度34分,北纬44度50分)的大西洋畔,它东边是郁郁葱葱的森林。琵拉大沙丘以每年5米的速度持续向内陆推进,它吞没了部分房屋、道路乃至森林,给附近居民的生产生活造成诸多不便。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4.琵拉大沙丘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
A.盛行西风将沙吹向岸边,使沙丘增生 B.山地阻挡海洋水汽的深入
C.副热带高压控制,盛行下沉气流,降水少 D.寒流流经具有降温减湿作用
15.该地景观反映了自然地理环境的( )
A.纬度地带分异规律 B.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 C.地方性分异规律 D.垂直分异规律
【答案】14.A 15.C
【分析】本题考查地貌的成因和地域分异现象
14.根据材料,琵拉大沙丘位于大西洋畔,读图,图示没有山地阻挡,与背风坡降水少无关,B错。副热带高压控制,盛行下沉气流,不会推动沙丘移动,C错。寒流流经具有降温减湿作用,但不能使沙丘向内陆扩展,D错。所以形成的主要原因是盛行西风将沙吹向岸边,使沙丘增生,向内陆扩展,A对。
15.根据区域位置,该地地带性景观应是落叶阔叶林,出现沙丘景观反映了自然地理环境的地方性分异规律,C对。纬度地带分异规律是指以热量为基础要素的景观变化,主要体现为从赤道到两极的变化。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主要表现在由沿海到内陆的变化。垂直分异规律的变化基础为水热条件,ABD错误。
【点睛】纬度地带分异规律以热量为基础,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以水分为基础,非地带性分异规律没有规律可循,垂直分异规律以水热条件为基础。
二、综合题
16.(2022·全国·高二课时练习)下图为我国部分陆地自然带景观分布图。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1)图中②地区的自然带名称是_____________带。
(2)图中自然景观沿①-②-③方向的更替,主要体现了____________地域(地带)分异规律,这种分异规律的形成以____________变化为基础。
(3)在①地区实施封山育林,能使森林覆盖率______,水土流失________……整个生态环境得到改善。这种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体现了自然地理环境的_______性。
【答案】 温带草原 由沿海向内陆(或经度、干湿度) 水分 提高 减少(或减轻) 整体
【分析】本题考查了陆地自然带的地域分异规律,考查了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
【详解】(1)读图分析,①位于我国东北地区,气候为温带季风气候,自然带为温带落叶阔叶林带;②位于内蒙古高原,属于温带季风气候,自然带为温带草原带;③位于准噶尔盆地,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自然带为温带荒漠带。
(2)①-②-③植被由森林到草原到荒漠,体现了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形成的基础为水分。
(3)①地区森林植被覆盖率的提高,减少了流水的侵蚀作用,从而减少水土流失,体现了生物要素和其他要素之间的关系,体现了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点睛】
17.(2022·全国·高二课时练习)下左图表示位于30°N~60°N的大陆部分,结合右图回答:
(1)左图D地气候类型为____,该气候对应的自然带包括____、____。
(2)ABCD四地中,常年受西风带控制的地区是____;C地植被景观多为常绿乔灌木,革质叶片坚硬有锯齿、茸毛,叶片与阳光成锐角;花色鲜艳、花香浓郁主要是与该气候____特征有关。
(3)右上图为三种气候类型的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把其序号与左图中气候类型的代表字母对应填空:①____②____③____
(4)B气候在____区域最典型,分布面积最大,主要影响因素?____。
【答案】 温带大陆性气候 温带草原带 温带荒漠带 温带海洋性气候 夏季炎热干燥 C B A 欧洲西部 沿岸有北大西洋暖流流经,增温增湿;中部为平原,南北两侧为山地利于西风深入;海岸线曲折利于水汽深入。
【分析】本题考查气候的成因、分布以及自然带的分布。
【详解】(1)读图D位于中纬度陆地内部,距离海洋遥远,水汽难以到达,形成温带大陆性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包括温带草原气候和温带沙漠气候,对应自然带为温带草原带和温带荒漠带。
(2)读图B处于中纬度大陆西岸(40°-60°大陆西岸),常年受盛行西风的影响,形成温带海洋性气候,终年温和多雨;C地位于30°-40°西岸,受西风带和副热带高气压带交替控制,形成地中海气候,该气候夏季炎热干燥,革质叶片坚硬有锯齿、茸毛,叶片与阳光成锐角等特点为了适应夏季炎热干燥的气候,减少水分的散失。
(3)读图①冬季温和多雨,夏季炎热干燥,应为地中海气候,对应C;②全年温和多雨,降水季节分配均匀,应为温带海洋性气候,对应B;③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应为温带季风气候,对应A。
(4)B气候温温带海洋性气候,欧洲西部地势平坦,山脉多为南北走向,利于海洋湿润气流进入;海岸线曲折,陆地深入海洋,利于水汽进入;西部沿岸有北大西洋暖流流经,增温增湿,所以温带海洋性气候分布广泛。
【点睛】气候类型的判断:
18.(2021·全国·高二单元测试)读图文回答下列问题。
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影响,构成了一个有机整体。可以从气压带、风带的分布规律推测气候的形成与特征;而气候又是影响自然带分布的最重要因素。
(1)“气压带与风带模式图”“气候类型分布模式图”与“自然带分布模式图”之间的对应关系体现了地理环境的________性。
(2)A地终年受赤道低气压带的控制,形成的气候类型是________,对应的自然带①是________带。
(3)在“气候类型分布模式图”中,下列各地的气候类型为:C________,D________,E________。在“自然带分布模式图”中,相应各地的自然带是:④________,⑤________,⑧________。
【答案】 整体 热带雨林气候 热带雨林 地中海气候 温带海洋性气候 温带季风气候 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分析】本题考查理想大陆自然带和气候的分布,较为简单,记住其分布即可解决。
【详解】(1)气压带、风带与气候类型、自然带分布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体现了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2)读图A位于赤道附近,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盛行上升气流,形成了终年高温多雨的热带雨林气候,对应的自然带①是热带雨林带。
(3)C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和西风带交替控制,为地中海气候,对应的自然带为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D受西风带控制,为温带海洋性气候,对应的自然带为温带落叶阔叶林带。E、F地处大陆东侧,受季风控制,为温带季风气候和亚热带季风气候,对应的自然带分别为温带落叶阔叶林带和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点睛】
19.(2021·新疆·哈密市第十五中学高二阶段练习)读图,回答问题。
(1)A沿海地区为________气候,对应的自然带是________,该地区1月的气候特点是________。
(2)D地的地形区是_,C地的典型植被是_。
(3)E岛东侧是________气候,其成因是________,_。
(4)B地为_色人种,该地的气候成因是_。
(5)非洲缺粮严重的原因是________,_。
【答案】(1) 地中海气候 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温和多雨
(2) 刚果盆地 热带草原
(3) 热带雨林气候 位于东南信风的迎风坡,带来大量海洋暖湿水汽,降水量大 沿岸有马达加斯加暖流经过,增温增湿
(4) 白 终年受副高控制
(5) 气候干旱;农业技术水平低,管理不善 人口增长速度快于粮食增长速度
【分析】本题以非洲简图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气候类型及成因、自然带、人种、粮食问题等相关知识,考查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和综合分析的能力。
(1)由图知A为地中海沿岸地区,为地中海气候区,对应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1月份为冬季受盛行西风影响温和多雨。
(2)D地为刚果盆地,C地为热还草原气候区,典型植被为热带草原。
(3)E岛为马达加斯加岛,其中部为山地,受来自海洋的东南信风影响,该岛东侧多地形雨,加上沿岸有马达加斯加暖流流经,增温增湿,形成热带雨林气候。
(4)北非为白色人种,B地区被北回归线穿过,终年受副高控制,盛行下沉气流,形成热带沙漠气候。
(5)非洲缺粮严重的自然原因为:非洲热带沙漠和热带草原气候分布面积广,气候干旱。社会经济原因:经济技术水平低,管理不善;人口增长速度过快,人口增长速度快于粮食增长速度。
20.(2022·安徽·高二阶段练习)读“非洲——自然带分布图(图1)”及“乞力马扎罗山自然带垂直分布图(图2)”,完成下列要求。
(1)图1中沿甲—乙—丙—丁方向自然带的更替体现了____地域分异规律;图2中根据自然带更替的规律,图中M自然带最可能是____。
(2)图中甲和戊两地纬度相差很大,但同属于热带雨林。结合所学知识,作出合理解释。
(3)分析乞力马扎罗山南北坡森林、草原带分布和雪线高度差异的原因。
【答案】(1) 从赤道到两极 落叶阔叶林带
(2)A地受赤道低气压影响,终年高温多雨;B地位于东南信风的迎风坡,多地形雨,沿岸有暖流经过,增温增湿。
(3)乞力马扎罗山南坡位于东南信风迎风坡,水分条件要优于北坡,因此乞力马扎罗山的森林带和草原带分布的海拔上限南坡高于北坡;降水量和气温是影响雪线的重要因素,南坡位于迎风坡,降水量较大,因此雪线高度低于北坡。
【分析】本题以非洲自然带和乞力马扎罗山自然带分布为材料,涉及自然带水平、垂直地域分异规律以及非地带性地域分异规律等知识点,考查了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的能力,体现了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等学科素养。
(1)
读图甲为热带雨林带、乙为热带草原带、丙为热带沙漠带、丁为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沿甲—乙—丙—丁自然带更替体现了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图2中M下部为常绿阔叶林带,上部为高山草甸带,随海拔的升高,热量减少,所以M自然带应为温带落叶阔叶林。
(2)
读图甲位于赤道附近,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盛行上升气流,终年高温多雨;戊地位于东南信风的迎风坡,受地形抬升作用,多地形雨;沿岸有马达加斯加暖流的影响,增温增湿。
(3)
影响植被的分布主要有降水和热量,乞力马扎罗山位于赤道附近,无明显的阴坡和阳坡,所以植被的分布主要受降水的影响,该山脉位于南半球低纬度,地处东南信风带,南坡位于东南信风的迎风坡,受地形抬升作用,降水多,水分条件好于北坡,所以南坡森林带和草原带分布的海拔上限高于北坡;影响雪线的因素主要有降水量、坡度、气温,乞力马扎罗山南北坡纬度较低,南北坡热量相差不大,坡度相差不大,南坡位于东南信风的迎风坡,降水多,有利于积雪,雪线比北坡低。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